期刊文献+
共找到178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lationship Between Serum Leptin Concentration and Lipids & Body Mass Index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刚 严清波 魏良明 《South China Journal of Cardiology》 CAS 2006年第1期40-43,9,共5页
Objectives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of serum leptin concentration with the lipids and body mass index (BMI)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 Methods The serum concentration of leptin ... Objectives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of serum leptin concentration with the lipids and body mass index (BMI)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 Methods The serum concentration of leptin in 39 patients with CHF (14 in cardiac function class Ⅱ , 21 in class Ⅲ, 4 in classⅣ , NYHA) and in 46 patients with cardiac function class Ⅰ (NYHA) were assessed by radioimmunoassay. Results The serum concentration of leptin were 9.018±4.519 μg/l in CHF group (cardiac function class Ⅱ 11.492±5.649 μg/l, class Ⅲ 7.763±3.321 μg/l, class Ⅳ 6.100±2.657 μg/l); 11.674± 6.911 μg/l in class Ⅰ group. The serum concentrations of leptin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in CHF group, as compared with class Ⅰ group (P〈 0.05). Moreover, the decrease of serum leptin concentration wa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the decreased serum concentrations of total cholesterol, triglyceride, body mass index and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in CHF group, respectively (P 〈 0.05). Conclusion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decrease in serum leptin in CHF patients needs further stud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Leptin Serum lipids Body mass index
下载PDF
Effect of Body Mass Index on All-cause Mortality and Incidence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Report for Meta-Analysis of Prospective Studies on Optimal Cut-off Points of Body Mass Index in Chinese Adults 被引量:58
2
作者 ZHOU BEI-FAN 《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45-252,共8页
Objective To verify the optimal cut-off points for overweight and obesity in Chinese adults based on the relationship of baseline body mass index (BMI) to all-cause mortality, and incidence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Objective To verify the optimal cut-off points for overweight and obesity in Chinese adults based on the relationship of baseline body mass index (BMI) to all-cause mortality, and incidence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from pooled data of Chinese cohorts. Methods The prospective study data of existing cohort studies in China were collected, and the age-adjusted all-cause mortality stratified by BMI were estimated. The similar analysis was repeated after excluding deaths within the first three years of follow-up and after excluding smokers. The incidence of age-adjusted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 and stroke stratified by BMI were also analyzed. Multiple Cox regression coefficients of BMI for the incidence of CHD and stroke after controlling other risk factors were pooled utilizing the methods of weighting by inverse of variance to reveal whether BMI had independent effect and its strength on the incidence of CHD and stroke. Results The data of 4 cohorts including 76 227 persons, with 745 346 person-years of follow-up were collected and analyzed. The age-adjusted all-cause mortality stratified by BMI showed a U-shaped curve, even after excluding deaths within the first three years of follow-up and excluding smokers. Age-adjusted all-cause mortality increased when BMI was lower than 18.5 and higher than 28. The incidence of CHD and stroke, especially ishemic stroke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BMI, this was consistent with parallel increasing of risk factors. Cox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BMI was an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for both CHD and stroke. Each amount of 2 kg/m2 increase in baseline BMI might cause 15.4%, 6.1% and 18.8 % increase in relative risk of CHD, total stroke and ischemic stroke. Reduction of BMI to under 24 might prevent the incidence of CHD by 11% and that of stroke by 15 % for men, and 22 % of both diseases for women. Conclusion BMI ≤18.5, 24-27.9 and ≥28 (kg/m2) is the appropriate cut-off points for underweight, overweight and obesity in Chinese ad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dy mass index (BMI) All-cause mortality Coronary heart disease STROKE
下载PDF
BMI指数与老年CHF患者血浆Cys-C、NT-proBNP相关性及评测预后的可行性研究
3
作者 王姣 郎月 耿直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15期1423-1426,共4页
目的分析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血浆胱抑素C(cystatinC,Cys-C)、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水平相关性,并分析血浆Cys-C、NT... 目的分析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血浆胱抑素C(cystatinC,Cys-C)、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水平相关性,并分析血浆Cys-C、NT-proBNP评估老年CHF患者预后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7月—2022年10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92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BMI指数分为肥胖组(49例)、超重组(68例)和正常组(75例)三组。对比各亚组患者血浆Cys-C、NT-proBNP水平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的方式探究老年CHF患者BMI指数与血浆Cys-C、NT-proBNP相关性,对入组患者实施12个月随访,将患者按照预后情况区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对比两亚组患者血浆Cys-C、NT-proBNP水平差异并评估预后评估价值。结果肥胖组患者血浆Cys-C、NT-proBNP水平高于超重组,超重组患者血浆Cys-C、NT-proBNP水平高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组老年CHF患者的BMI指数与其血浆Cys-C、NT-proBN水平均呈现明显的正相关性(r=0.7104,P<0.0001)(r=0.6603,P<0.0001);随访12个月显示,死亡组患者的血浆Cys-C、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存活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Cys-C、NT-proBNP对老年CHF预后评估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AUC)为0.6930(P=0.0009)、0.7982(P<0.0001)。结论老年CHF患者随BMI指数升高,血浆Cys-C、NT-proBNP水平逐渐升高,血浆Cys-C、NT-proBNP对老年CHF临床结局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进一步研究有推广应用于老年CHF预后评估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质量指数 慢性心力衰竭 胱抑素C N末端B型利钠肽原 相关性 预后评估
下载PDF
牛磺酸抑制心肌纤维化作用
4
作者 鞠明 乔超峰 +4 位作者 许熠 李枫 刘柠 刘洋 王立英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5期615-619,共5页
目的探讨牛磺酸(Tau)对异丙肾上腺素(Iso)诱导大鼠心肌纤维化(MF)的作用,并阐明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Wistar大鼠50只,体质量200~250 g,雌、雄各半。随机将Wistar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Iso组),Tau低(60 mg/(kg·d))、中(120 mg/(k... 目的探讨牛磺酸(Tau)对异丙肾上腺素(Iso)诱导大鼠心肌纤维化(MF)的作用,并阐明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Wistar大鼠50只,体质量200~250 g,雌、雄各半。随机将Wistar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Iso组),Tau低(60 mg/(kg·d))、中(120 mg/(kg·d))、高(240 mg/(kg·d))剂量组,每组10只。建立Iso大鼠MF模型,即大鼠背部注射Iso5 mg/(kg·d),连续10 d;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Tau各剂量组于造模的第2天开始腹腔注射(Tau)给药,1次/d,连续14 d。计算各组大鼠心脏质量指数;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学改变;Masson染色法计算心肌组织胶原百分比;qRT-PCR检测心肌组织中Ⅰ型、Ⅲ型胶原蛋白及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mRNA表达。结果Iso组大鼠心脏质量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低、中和高剂量Tau组与模型组比较大鼠心脏质量指数显著降低(P<0.05),且具有浓度依赖性。HE染色结果显示:Iso组大鼠心肌组织中出现典型的MF病理变化;低、中和高剂量Tau组大鼠上述病理变化程度显著改善,且与浓度具有正相关关系。与对照组比较,Iso组大鼠心肌胶原百分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Iso组比较,低、中和高剂量Tau能够显著降低大鼠心肌胶原蛋白百分比(P<0.05)。qRT-PCR结果显示,Iso组大鼠心肌组织中Ⅰ型、Ⅲ型胶原蛋白及CTGF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与Iso组比较,低、中和高剂量Tau能够明显降低Ⅰ型、Ⅲ型胶原蛋白及CTGF mRNA表达水平(P<0.05)。结论Tau可显著降低大鼠心脏质量指数,改善各组大鼠心脏组织病变程度,降低心肌组织中Ⅰ型、Ⅲ型胶原蛋白及CTGF mRNA表达水平,具有抑制大鼠MF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磺酸 心脏质量指数 Ⅰ型胶原 Ⅲ型胶原 CTGF
下载PDF
尿酸介导体重指数与慢性心力衰竭关系的孟德尔随机化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葛腾 房瑛 +3 位作者 齐鸿飞 宁博 吴永青 赵明君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95-502,共8页
目的:采用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分析探讨体重指数、尿酸与慢性心力衰竭(CHF)之间的因果关系。方法:使用公开的东亚人群全基因组关联研究汇总数据集,以逆方差加权(IVW)法为主要分析方法,同时采用MR-Egger回归法、加权中位数模型、简单模型... 目的:采用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分析探讨体重指数、尿酸与慢性心力衰竭(CHF)之间的因果关系。方法:使用公开的东亚人群全基因组关联研究汇总数据集,以逆方差加权(IVW)法为主要分析方法,同时采用MR-Egger回归法、加权中位数模型、简单模型、加权模型,分析体重指数、尿酸与CHF两两之间的关系。使用MR-Egger回归法检测多效性,使用Cochran Q检验检测异质性,使用留一法进行敏感性分析,绘制漏斗图检测偏倚性,使用MR-PRESSO包剔除离群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孟德尔分析后计算中介效应值及中介效应比例,最后分析体重指数、尿酸与CHF两两之间的反向孟德尔随机化研究。结果:两样本孟德尔分析中IVW法显示体重指数(OR=1.685,95%CI:1.417~2.003,P<0.001)、尿酸(OR=1.225,95%CI:1.087~1.380,P<0.001)均与CHF存在因果关系;体重指数(OR=1.204,95%CI:1.139~1.273,P<0.001)与尿酸存在因果关系。尿酸在体重指数与CHF的因果关系中的中介效应比例为7.23%。MR-Egger回归截距的P均>0.05,即筛选出的SNP不存在水平多效性,因果推断方法有效,体重指数-尿酸、体重指数-CHF的孟德尔随机化分析存在异质性(Cochran Q检验P<0.01)。反向孟德尔随机化分析中IVW法显示,CHF与体重指数(OR=0.977,95%CI:0.947~1.008,P>0.05)、CHF与尿酸(OR=1.000,95%CI:0.963~1.038,P>0.05)之间均不存在因果关系,尿酸与体重指数的分析存在基因多效性,故因果推断方法无效。结论:体重指数、尿酸均与CHF存在因果关系且呈正相关,且尿酸在体重指数与CHF的因果关系中为不完全中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重指数 尿酸 慢性心力衰竭 孟德尔随机化分析 因果关系 中介效应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入院体重指数与静息心率的关系研究
6
作者 黄琼芳 潘燕彬 颜建龙 《现代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60-67,共8页
目的评估冠心病患者入院体重指数(BMI)与静息心率(RHR)的关系。方法收集深圳市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2533例冠心病患者的原始数据。排除BMI(n=914)、入院时RHR(n=155)变量数据缺失及其他协变量缺失资料(n=122)的患者,最终纳入1... 目的评估冠心病患者入院体重指数(BMI)与静息心率(RHR)的关系。方法收集深圳市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2533例冠心病患者的原始数据。排除BMI(n=914)、入院时RHR(n=155)变量数据缺失及其他协变量缺失资料(n=122)的患者,最终纳入1342例冠心病患者。采用单变量和多变量回归模型评价BMI和RHR之间的关系,为了确定BMI和RHR之间的关联,进行分层分析和交互检验,最后通过调整潜在混杂因素后的平滑曲线拟合探讨BMI和RHR之间的关系。结果BMI与入院时的RHR呈负相关(校正后的β=-0.50,95%CI-0.67~-0.33,P<0.001)。以BMI的最低组作为参考,RHR随着BMI的增加而下降(β=-1.96,95%CI-3.55~-0.37,P=0.016;β=-3.45,95%CI-5.13~-1.76,P<0.001;β=-5.35,95%CI-7.13~-3.57,P<0.001),趋势性检验P<0.001。然而,BMI和RHR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BMI<27.6 kg/m^(2)调整后的回归系数为-0.70(95%CI-0.93~-0.48,P<0.001),而BMI≥27.6 kg/m^(2)则为0.11(95%CI-0.37~0.59,P=0.649)。结论在冠心病患者入院时,BMI与RHR呈显著负相关,存在饱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重指数 肥胖 心率 冠心病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新发房颤的相关危险指标分析
7
作者 沈蕾 陈愿 +1 位作者 刘乾坤 马佳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3期56-57,72,共3页
目的探究冠心病患者新发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以指导临床诊疗工作。方法回顾性选择2017年1月-2021年12月因冠心病于我院住院的患者409例。根据有无新发房颤分为对照组(无新发房颤,n=236例)和实验组(新发房颤,n=173例)。收集基本资料、各... 目的探究冠心病患者新发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以指导临床诊疗工作。方法回顾性选择2017年1月-2021年12月因冠心病于我院住院的患者409例。根据有无新发房颤分为对照组(无新发房颤,n=236例)和实验组(新发房颤,n=173例)。收集基本资料、各项检查检验指标及药物治疗方案。比较组间差异后,调整相关混杂因素,冠心病患者并发房颤的危险因素应用多因素Lo 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年龄更大,女性比例更高,BMI更高,更易合并高血压、心衰,使用ACEI/ARB类药物几率更大,血红蛋白、TG水平更低,NT-proBNP、LDL-C、IL-6、hs-CRP、hs-TnT水平更高(P<0.05)。调整混杂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实验组患者年龄较大、BMI较高、NT-proBNP较高(HR=1.06,95%CI:1.03-1.09,P<0.001;HR=1.06,95%CI:1.04-1.09,P<0.001;HR=1.14,95%CI:1.10-1.29,P<0.001)。结论年龄、BMI、NT-proBNP是冠心病患者新发心房颤动的独立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新发心房颤动 危险因素 体质指数 NT-PROBNP
下载PDF
中国内脏脂肪指数在冠心病合并代谢综合征 患者中的评估价值
8
作者 宋锦有 徐文静 王晓彦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32-437,共6页
目的探讨中国内脏脂肪指数(CVAI)是否可以作为冠心病合并代谢综合征人群的可靠评估指标。方法回顾性研究。连续入选2022年8月至2023年3月于江南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完成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424例冠心病患者,并分为冠心病合并代谢综合... 目的探讨中国内脏脂肪指数(CVAI)是否可以作为冠心病合并代谢综合征人群的可靠评估指标。方法回顾性研究。连续入选2022年8月至2023年3月于江南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完成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424例冠心病患者,并分为冠心病合并代谢综合征组(220例)和冠心病未合并代谢综合征组(204例)。测量患者入院时的腰围,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计算CVAI,并比较其与其他内脏肥胖指标(腰围、体质指数)对冠心病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的评估能力。对入院后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286例冠心病患者进行术后12个月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随访。结果冠心病人群总体CVAI呈正态分布,平均值为122.49±40.45。冠心病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的体质指数、三酰甘油、空腹血糖、血尿酸、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Gensini评分、腰围、CVAI、合并脑卒中、糖尿病和高血压比例均高于冠心病未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而白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低于冠心病未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尿酸(OR=1.005,95%CI:1.001~1.009,P=0.009)、eGFR(OR=1.011,95%CI:1.000~1.023,P=0.045)和CVAI(OR=1.031,95%CI:1.020~1.043,P<0.001)均是冠心病患者合并代谢综合征的危险因素,而白蛋白(OR=0.890,95%CI:0.815~0.972,P=0.010)是冠心病患者合并代谢综合征的保护因素。与腰围、体质指数和Gensini评分比较,CVAI诊断冠心病合并代谢综合征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最大(AUC=0.798,95%CI:0.736~0.859),最佳诊断位点109.389,敏感度为89.1%,特异度为64.7%。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冠心病患者高CVAI组(CVAI>124.41,136例)PCI术后12个月内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高于低CVAI组(CVAI≤124.41,150例)[Log-rank(Mantel-Cox),χ^(2)=4.872,P=0.027]。结论CVAI对冠心病合并代谢综合征有一定诊断价值,对PCI术后预后也有一定预测价值,可作为冠心病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的可靠评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内脏脂肪指数 腰围 体质指数 冠心病 代谢综合征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下载PDF
Prognostic factors in heart failure patients with cardiac cachexia 被引量:1
9
作者 Yu Sato Akiomi Yoshihisa +12 位作者 Yusuke Kimishima Tetsuro Yokokawa Satoshi Abe Takeshi Shimizu Tomofumi Misaka Shinya Yamada Takamasa Sato Takashi Kaneshiro Masayoshi Oikawa Atsushi Kobayashi Takayoshi Yamaki Hiroyuki Kunii Yasuchika Takeishi 《Journal of Geriatric Cardiology》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1期26-34,共9页
Objective To clarify whether cardiac cachexia(CC)alters the prognostic impact of other general risk factors in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HF).Methods This was an observational study.CC was defined as the combination ... Objective To clarify whether cardiac cachexia(CC)alters the prognostic impact of other general risk factors in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HF).Methods This was an observational study.CC was defined as the combination of a body mass index of<20 kg/m^2 and at least one of the following biochemical abnormalities:C-reactive protein>5 mg/L;hemoglobin<12 g/dL;and/or albumin<3.2 g/d L.We divided 1608 hospitalized HF patients into a CC group(n=176,10.9%)and a non-CC group(n=1432,89.1%).The primary endpoints were cardiac event and all-cause death.Results The presence of CC showed significant interactions with other risk factors including cancer,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and sodium in predicting these endpoints.Multiple Cox proportional analysis revealed that use of a blockers[hazard ratio(HR)=1.900,95%confidence interval(CI):1.045–3.455,P=0.035]and eGFR(HR=0.989,95%CI:0.980–0.998,P=0.018)were independent predictors of cardiac event in the CC group,while age(HR=1.020,95%CI:1.002–1.039,P=0.029)and hemoglobin(HR=0.844,95%CI:0.734–0.970,P=0.017)were independent predictors of all-cause death.The survival classification and regression tree analysis showed the optimal cut-off points for cardiac event(eGFR:59.9 m L/min per 1.73 m^2)and all-cause death(age,83 years old;hemoglobin,10.1 g/dL)in the CC group.Conclusions In predicting prognosis,CC showed interactions with several risk factors.Renal function,age,and hemoglobin were pivotal markers in HF patients with C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dy mass index CACHEXIA heart failure MORTALITY PROGNOSIS
下载PDF
HSP70-2基因多态性与体质指数、饮酒的交互作用对维吾尔族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
10
作者 郭淑丽 罗先道 +2 位作者 尹小雨 杨毅宁 杨磊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1-109,共9页
目的:探讨HSP70-2基因多态性与体质指数(BMI)、饮酒对维吾尔族缺血性心力衰竭(IHF)患者预后的影响及其交互作用。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7年6月在乌鲁木齐市友谊医院心内科住院的维吾尔族IHF患者205例,匹配年龄、性别、民族,收集同期... 目的:探讨HSP70-2基因多态性与体质指数(BMI)、饮酒对维吾尔族缺血性心力衰竭(IHF)患者预后的影响及其交互作用。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7年6月在乌鲁木齐市友谊医院心内科住院的维吾尔族IHF患者205例,匹配年龄、性别、民族,收集同期在该院门诊体检指标无明显异常的健康体检者200名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SP70-2基因+1267多态性。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IHF患者预后相关的危险因素,并通过叉生分析法计算交互作用的相对超额风险(RERI),分析HSP70-2基因多态性与BMI、饮酒的交互作用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随访3年,205例IHF患者中,预后不良56例(27.32%),预后良好149例(72.68%)。与健康对照组和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饮酒比例明显增加,BMI、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降低,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明显升高(均P<0.05)。与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HSP70-2基因型AA/AG/GG、A/G等位基因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不同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IHF患者HSP70-2基因型分布不同(χ^(2)=45.42,P<0.01);A/G等位基因分布也不同,随着心功能级别升高,HSP70-2基因A等位基因频率升高、G等位基因频率降低(χ^(2)=19.14,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饮酒、ALT、AST是IHF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而BMI、HSP70-2GG基因型(相比AA基因型)为IHF患者预后不良的保护因素(均P<0.05)。叉生分析结果显示,BMI与HSP70-2基因多态性有显著加性交互作用(RERI=1.15,95%CI:0.54~1.76,P<0.01),对于携带HSP70-2 AA/AG基因型的患者,BMI小于26.5 kg/m^(2)会增加预后不良的风险(OR=7.47,95%CI:2.51~22.22,P<0.01);饮酒与HSP70-2基因多态性无显著加性交互作用(RERI=0.56,95%CI:-6.07~7.20,P>0.05)。结论:维吾尔族IHF患者HSP70-2基因多态性与BMI具有交互作用,携带AA/AG基因型、BMI小于26.5 kg/m^(2)会增加IHF患者预后不良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心力衰竭 HSP70-2基因 体质指数 饮酒 交互作用
下载PDF
HbA1c、BMI和HR对T2DM合并STEMI患者心肌无复流现象的相关分析
11
作者 马娟 严宁 +2 位作者 贾绍斌 马盛宗 马学平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10期894-897,共4页
目的 探讨血清糖化血红蛋白(HbA1c)、身体质量指数(BMI)和入院首次心率(HR)对2型糖尿病(T2DM)合并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术中无复流现象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急诊行PCI治疗T2DM合并STEMI患者... 目的 探讨血清糖化血红蛋白(HbA1c)、身体质量指数(BMI)和入院首次心率(HR)对2型糖尿病(T2DM)合并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术中无复流现象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急诊行PCI治疗T2DM合并STEMI患者154例。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无复流组(n=26)和正常血流组(n=128)。比较2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无复流现象的影响因素;运用ROC曲线评估研究指标的预测效能。结果 相比正常血流组,无复流组具有较高水平的HbA1c、BMI、HR与较低水平左心室射血分数(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HbA1c、BMI、HR是无复流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HbA1c+HR+BMI联合预测无复流的价值较高,曲线下面积为0.731[95%CI(0.612,0.851),P<0.05],灵敏度为66.5%,特异度为82.0%。结论 T2DM合并STEMI患者术前HbA1c、BMI、HR的升高是其PCI术中出现无复流现象的独立危险因素,HbA1c+HR+BMI联合可以作为评估无复流高危患者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化血红蛋白 身体质量指数 心率 无复流 2型糖尿病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下载PDF
左室质量指数联合心功能生化指标对不同病因心功能不全患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婷婷 张蓓 +3 位作者 李莎 赵丽娜 张燕 贾晓峰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2期1495-1500,共6页
目的探讨左室质量指数(LVMI)联合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超敏肌钙蛋白(hs-cTn)对不同病因心功能不全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87例心衰患者作为心衰组,另取选取70例同期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根据心功能分级(NYHA)将心衰组分为Ⅰ~Ⅱ级... 目的探讨左室质量指数(LVMI)联合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超敏肌钙蛋白(hs-cTn)对不同病因心功能不全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87例心衰患者作为心衰组,另取选取70例同期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根据心功能分级(NYHA)将心衰组分为Ⅰ~Ⅱ级组(n=31)、Ⅲ级(n=29)组和Ⅳ级组(n=27);再根据病因再分为扩张性心肌病组(n=19)、缺血性心肌病组(n=20)、高血压性心脏病组(n=26)及心肌炎组(n=22);所有患者在入院后的次日清晨空腹抽取外周静脉血3 mL,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各组生化指标,包括NT-proBNP、hs-cTn、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同时测量所有受试者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短轴末期内径(LVDd)、左房内径(LAD)、室间隔厚度(IVSTd)及左室后壁厚度(LVPWT);计算LVMI,并绘制LVMI、NT-proBNP、hs-cTn单独指标及联合指标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各指标对心功能不全的诊断效能。结果心衰组患者LVMI、NT-proBNP、hs-cTn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随着纽约心功能(NYHA)分级的增高水平逐渐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YHA分级Ⅳ级组的CK水平高于对照组及NYHA分级Ⅰ~Ⅲ级组CK水平比较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NYHA分级Ⅲ-Ⅳ级患者中,心肌炎组和缺血性心肌病组LVMI水平均低于高血压性心脏病组(P<0.05);高血压性心脏病组,单个指标中以LVMI的诊断效能最好,AUC值为0.83;缺血性心脏病组、扩张性心肌病组、心肌炎组以NT-proBNP的诊断效能最好,AUC值为0.82;高血压性心脏病组、缺血性心脏病组、扩张性心肌病组、心肌炎组,联合指标均以LVMI、NT-proBNP、hs-cTn 3项联合对不同病因造成的心衰的诊断价值最佳。结论LVMI、NT-proBNP、hs-cTn均是诊断心功能不全的有效指标,联合血生化指标时可提高临床对不同病因心功能不全患者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病因 心功能不全 LVMI 心功能生化指标 ROC曲线
下载PDF
昭通地区不同性别青少年静息心率与血压偏高风险的关联性
13
作者 赵心海 刘敏 +4 位作者 曾远荣 李淑娜 罗泽延 李文豪 黄慧萍 《西部医学》 2023年第3期362-365,371,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青少年的静息心率与血压偏高的关联性,为青少年高血压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纳入2018年1月1日—12月31日在昭通市第二人民医院健康体检的11~18岁儿童青少年共2688人,采集每个调查对象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心率...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青少年的静息心率与血压偏高的关联性,为青少年高血压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纳入2018年1月1日—12月31日在昭通市第二人民医院健康体检的11~18岁儿童青少年共2688人,采集每个调查对象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心率、收缩压、舒张压等资料。运用单因素分析和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心率与血压偏高的关联性分析。结果2688名调查对象中,男性1375人(51.15%),女性1313人(48.85%),男女性别比为1.04∶1。调查对象血压偏高的检出率为26.0%,其中男性为26.6%,女性为25.4%。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心率上升和BMI增加是青少年血压偏高的危险因素。调整BMI的影响后,静息心率每增加10 bpm,该人群血压偏高的危险性增加36.2%(OR=1.362,95%CI=1.267~1.464),其中男性血压偏高风险上升30.2%(OR=1.302,95%CI=1.179~1.437),女性血压偏高风险上升43.3%(OR=1.433,95%CI=1.289~1.593)。结论静息心率升高、BMI上升是该地区11~18岁青少年血压偏高的危险因素,静息心率与血压偏高的危险性呈正相关;相同心率下,BMI上升使该地区青少年血压偏高的风险增加。应针对该地区儿童青少年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和高血压早期筛查,缓解青少年心血管疾病给经济社会带来的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息心率 血压偏高 青少年儿童 体质量指数
下载PDF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颖 《中国民康医学》 2023年第3期1-4,共4页
目的:分析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20年7月该院收治的70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发生心力衰竭情况,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 目的:分析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20年7月该院收治的70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发生心力衰竭情况,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影响因素。结果:70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发生心力衰竭12例,占17.14%,设为发生组;未发生心力衰竭58例,占82.86%,设为未发生组;发生组的性别、年龄、病程、糖尿病占比、高脂血症占比、心房颤动类型与未发生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组体质量指数≥24 kg/m^(2)、心室率>100次/min、合并高血压、合并营养不良、左心房内径>33 mm、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16%占比均高于未发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体质量指数≥24 kg/m^(2)、心室率>100次/min、合并高血压、合并营养不良、左心房内径>33 mm、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16%均为影响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体质量指数≥24 kg/m^(2)、心室率>100次/min、合并高血压、营养不良、左心房内径>33 mm、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16%均为影响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 心力衰竭 影响因素 体质量指数 心室率 左心房内径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
下载PDF
左心室质量指数在老年射血分数保留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预测中的价值研究
15
作者 叶海媛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23年第2期138-141,共4页
目的探讨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对老年射血分数保留性心力衰竭(HFpEF)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HFpEF患者126例,检测入院时的LVMI水平,随访12个月,根据随访期间急性心力衰竭相关死亡和再住院情况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 目的探讨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对老年射血分数保留性心力衰竭(HFpEF)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HFpEF患者126例,检测入院时的LVMI水平,随访12个月,根据随访期间急性心力衰竭相关死亡和再住院情况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绘制ROC曲线图分析LVMI预测HFpEF患者预后的价值。结果126例患者均完成随访,其中预后良好90例,预后不良36例。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NYHA分级、LVMI与HFpEF患者预后不良有关(OR分别=46.24、1.28、35.31、6.69、0.07,P均<0.05)。ROC曲线显示LVMI预测HFpEF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92,最佳截断值为0.10,灵敏度为89.20%,特异度为66.30%。结论HFpEF患者的LVMI均有明显提高,与患者预后不良相关,对于患者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射血分数保留性 左心室质量指数
下载PDF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股骨颈与腰椎的骨密度特点
16
作者 晏扬 刁晓艳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5期574-578,584,共6页
目的观察心力衰竭(HF)患者股骨颈与腰椎骨密度,探讨心力衰竭与骨密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11例慢性HF患者,根据射血分数(EF)分为EF保留的HF组(HFpEF组)、EF中间值的HF组(HFmrEF组)及EF降低的HF组(HFrEF组),同时设心功能正常的对照组;收... 目的观察心力衰竭(HF)患者股骨颈与腰椎骨密度,探讨心力衰竭与骨密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11例慢性HF患者,根据射血分数(EF)分为EF保留的HF组(HFpEF组)、EF中间值的HF组(HFmrEF组)及EF降低的HF组(HFrEF组),同时设心功能正常的对照组;收集4组被检者性别、年龄及体重指数(BMI)等资料,检测B型钠尿肽前体(NT-pro BNP)及维生素D等血液生化指标,检测腰椎及股骨颈骨密度,分析HF患者年龄、血液生化指标与骨质疏松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3组HF患者维生素D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3组患者股骨颈骨密度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HF患者中,年龄、NT-pro BNP与骨质疏松呈正相关,BMI、维生素D与骨质疏松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F患者普遍存在骨密度降低,其中股骨颈骨密度降低更明显,心衰合并高龄、低BMI、维生素D缺乏更容易发生骨量流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骨密度 射血分数 骨质疏松 BMI 维生素D
下载PDF
慢性寒冷暴露与小鼠心肌及脑血管的改变 被引量:8
17
作者 屈婷婷 李瑞玲 +3 位作者 王颖 周莉 邓锦波 邓洁心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0-86,共7页
目的探讨慢性寒冷暴露对小鼠心脏及脑血管的影响及寒冷诱导心脑血管疾病的相关机制。方法选择生后90~180d的成年雄性小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寒冷暴露组,每组30只。寒冷暴露组置于温度为-1~4℃环境中饲养30d,建立慢性寒冷暴... 目的探讨慢性寒冷暴露对小鼠心脏及脑血管的影响及寒冷诱导心脑血管疾病的相关机制。方法选择生后90~180d的成年雄性小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寒冷暴露组,每组30只。寒冷暴露组置于温度为-1~4℃环境中饲养30d,建立慢性寒冷暴露模型。测量心脏指数(HMI);采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常规参数;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雌激素水平;HE染色法观察心肌细胞形态;墨汁灌注法观察脑血管体密度。结果慢性寒冷暴露可诱导小鼠心肌肥厚,脑血管体密度减少,白细胞、淋巴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数目明显增多,对心脏和脑血管造成损伤。同时,血清雌二醇激素水平升高,提示它可能对心血管系统具有保护作用。结论慢性寒冷暴露可导致心脏和脑血管的结构和功能改变,这与雌激素直接参与寒冷应激反应过程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冷应激 心脏指数 脑血管体密度 雌激素 化学发光法 小鼠
下载PDF
体重指数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全因死亡风险的预测作用 被引量:21
18
作者 郝素芳 侯翠红 +3 位作者 裴娟慧 冉玉琴 张澍 浦介麟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1-54,共4页
目的:研究体重指数(BMI)在预测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全因死亡风险中的作用。方法:对入选的1 197例慢性心衰患者进行随访,以全因死亡为随访终点。将人群按BMI的四分位数分为BMI≤21.6 kg/m2组(低BMI组,n=288)、21.6 kg/m2<BMI≤24.2... 目的:研究体重指数(BMI)在预测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全因死亡风险中的作用。方法:对入选的1 197例慢性心衰患者进行随访,以全因死亡为随访终点。将人群按BMI的四分位数分为BMI≤21.6 kg/m2组(低BMI组,n=288)、21.6 kg/m2<BMI≤24.2 kg/m2组(正常BMI组,n=302)、24.2 kg/m2<BMI≤26.7 kg/m2组(中BMI组,n=303)及BMI>26.7 kg/m2组(高BMI组,n=304)四组。先比较不同BMI水平各项临床指标的差异,再应用Kaplan-Meier曲线及Log-rank检验对不同BMI人群的生存率进行描述及比较,多因素Cox回归用于分析BMI降低对心衰预后的独立预测作用及不同BMI人群的死亡风险比较。结果:完成随访1 025例(失访率14.4%),死亡360例(35.1%);随访中位数44个月。不同BMI水平的心衰患者在合并症、血压、左心室射血分数、检验项目及用药方面存在显著差异。随着BMI降低,心衰患者死亡风险增加。校正其他影响因素后,BMI降低(风险比1.089,P<0.001)为心衰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与高BMI组相比,中BMI组、正常BMI组及低BMI组的死亡风险逐渐升高(风险比分别为1.619、1.647及2.1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年龄、BMI、左心室射血分数、合并短阵/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是否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和袢利尿剂、血红蛋白、总胆红素、尿酸、甘油三酯均为心衰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低BMI增加心衰的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死亡率 体重指数
下载PDF
JAK/STAT信号通路在小鼠心肌梗死发病中的作用及对NF-κB、TNF-α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卢世文 余丽菲(指导)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36-540,共5页
目的:探究JAK/STAT信号通路在小鼠心肌梗死发病中的作用及对核因子kappaB(NF-κB)、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30只SD健康雄性小鼠,10只为正常组,20只建立心肌梗死模型,并将心肌梗死模型小鼠随机分为心肌梗死组、阻断干预组,对阻断干... 目的:探究JAK/STAT信号通路在小鼠心肌梗死发病中的作用及对核因子kappaB(NF-κB)、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30只SD健康雄性小鼠,10只为正常组,20只建立心肌梗死模型,并将心肌梗死模型小鼠随机分为心肌梗死组、阻断干预组,对阻断干预组模型小鼠使用AG490溶液进行灌胃处理,正常组与心肌梗死组小鼠使用等量生理盐水进行灌胃处理。对3组小鼠心功能指标以及心脏、左心室重量指数进行检测,Western blot法检测JAK/STAT通路相关蛋白表达,对心肌细胞凋亡情况进行检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NF-κB、TNF-α水平。结果:正常组小鼠各项心功能指标水平均低于心肌梗死组和阻断干预组,且阻断干预组小鼠各项心功能指标水平均低于心肌梗死组(P<0.05)。正常组小鼠心脏、左心室重量及心脏、左心室重量指数均低于心肌梗死组和阻断干预组,阻断干预组小鼠心脏、左心室重量及心脏、左心室重量指数均低于心肌梗死组(P<0.05)。正常组小鼠JAK/STAT通路相关蛋白相对表达量均低于心肌梗死组和阻断干预组,且阻断干预组小鼠JAK/STAT通路相关蛋白相对表达量均低于心肌梗死组(P<0.05)。心肌梗死组小鼠各时间点心肌细胞凋亡率均高于正常组,阻断干预组小鼠各时间点心肌细胞凋亡率均低于心肌梗死组,高于正常组(P<0.05)。正常组小鼠心肌组织NF-κB、TNF-α表达水平均低于心肌梗死组和阻断干预组,阻断干预组小鼠心肌组织NF-κB、TNF-α表达水平均低于心肌梗死组(P<0.05)。结论:小鼠心肌梗死发病后心功能及心脏、左心室重量指数出现异常,使用AG490溶液阻断JAK/STAT信号通路后,小鼠心功能及心肌细胞凋亡情况得到改善,心脏、左心室重量指数下降,抑制心肌组织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心功能 心肌细胞凋亡 心脏重量指数
下载PDF
艾灸肺俞和心俞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室质量指数及心肌组织TNF-α、IL-6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1
20
作者 王茎 曾永蕾 +2 位作者 武凤琴 孙瑞瑞 陈静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4期48-51,共4页
目的探究艾灸肺俞、心俞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的机制。方法将35只雄性SD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西药组(卡托普利25mg/kg,每日1次)、艾灸组(艾灸肺俞和心俞,温和灸,每日1次)、艾灸加西药组,每组7只。采用阿霉... 目的探究艾灸肺俞、心俞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的机制。方法将35只雄性SD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西药组(卡托普利25mg/kg,每日1次)、艾灸组(艾灸肺俞和心俞,温和灸,每日1次)、艾灸加西药组,每组7只。采用阿霉素隔日腹腔注射的方法复制CHF模型。3周后,测定各组大鼠左心室质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LVMI)和右心室质量指数(right ventricular mass index,RVMI),应用RT-PCR测定心肌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西药组、艾灸组、艾灸加西药组LVMI、RVMI及心肌TNF-α、IL-6mRNA表达水平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或P<0.01);3组间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灸改善心室重塑的作用与其降低心肌TNF-α和IL-6mRNA的表达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灸 慢性心力衰竭 心室质量指数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6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