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体心包重建隔瓣在三尖瓣下移瓣膜成形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孙明 严中亚 +5 位作者 卢中 吴一军 雷虹 郑理 孙云 朱正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22期3904-3905,共2页
目的:报告在三尖瓣下移瓣膜成形术中应用自体心包重建隔瓣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15例超声心动图示三尖瓣中~重度反流合并隔瓣发育不良的三尖瓣下移畸形的患者,应用自体心包重建发育不良的瓣叶,同时环缩扩大的瓣环及折叠房化心室,并修... 目的:报告在三尖瓣下移瓣膜成形术中应用自体心包重建隔瓣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15例超声心动图示三尖瓣中~重度反流合并隔瓣发育不良的三尖瓣下移畸形的患者,应用自体心包重建发育不良的瓣叶,同时环缩扩大的瓣环及折叠房化心室,并修补合并的房间隔缺损或卵圆孔未闭。结果:15例患者无手术死亡,出院前超声检查显示三尖瓣无或少量反流。随访2~50个月,复查超声显示无反流9例,少量反流5例,中~重度反流1例,心功能Ⅰ级6例,心功能Ⅱ级8例,心功能Ⅲ级1例。结论:在三尖瓣下移瓣膜成形术中应用自体心包重建隔瓣可以获得满意的早期和中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疾病 自体心包 瓣膜成形术
下载PDF
慢性风湿性心脏病心包组织的研究
2
作者 宋智钢 徐志云 +3 位作者 张宝仁 朱家麟 郝家骅 刘延玲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59-161,共3页
采用HE、VG病理染色、透射电镜、原子吸收光谱测定、组织羟脯氨酸测定及蛋白电泳技术研究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和慢性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心包组织病理、钙含量、胶原含量及Ⅰ、Ⅲ型胶原比值的变化,以探讨利用先心病及风心病... 采用HE、VG病理染色、透射电镜、原子吸收光谱测定、组织羟脯氨酸测定及蛋白电泳技术研究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和慢性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心包组织病理、钙含量、胶原含量及Ⅰ、Ⅲ型胶原比值的变化,以探讨利用先心病及风心病人心包组织制作自体心包生物瓣膜的可行性。发现先心病、风心病人心包组织虽存在轻度纤维化,但组织结构基本正常,且胶原Ⅰ/Ⅲ型比值低于正常对照组,组织钙含量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作者认为大多数先心病和风心病人心包组织结构无严重病理改变,可用于制作自体心包瓣膜,但应用效果有待临床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性心脏病 自体心包 生物瓣 病理 胶原
下载PDF
三瓣膜置换中用自体心包片加宽升主动脉及主动脉瓣环
3
作者 朱朗标 王奇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CAS 1996年第1期1-3,共3页
2例风湿性心脏病联合瓣膜病变的患者在置换主动脉瓣、二尖瓣、三法瓣的同时,用自体心包片加宽升主动脉及主动脉瓣环。所采用的术式在Nicks术式基础上有所改进,更适用于多瓣膜置换、手术费时长及术前未能充分估计升主动脉细小及... 2例风湿性心脏病联合瓣膜病变的患者在置换主动脉瓣、二尖瓣、三法瓣的同时,用自体心包片加宽升主动脉及主动脉瓣环。所采用的术式在Nicks术式基础上有所改进,更适用于多瓣膜置换、手术费时长及术前未能充分估计升主动脉细小及主动脉瓣环狭窄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疾病 心包移植 外科手术
下载PDF
风湿性心脏病及先天性心脏病心包组织病理改变及胶原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2
4
作者 宋智钢 徐志云 +3 位作者 张宝仁 朱家麟 郝家骅 刘延玲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8期345-347,共3页
目的 :探讨利用先天性心脏病 (CHD)及风湿性心脏病 (RHD)患者心包组织制作自体心包生物瓣膜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苏木精 -伊红、Van Gieson染色 ,透射电镜技术 ,原子吸收光谱测定 ,组织羟脯氨酸测定及蛋白电泳技术分别观察 1 0例 CHD患... 目的 :探讨利用先天性心脏病 (CHD)及风湿性心脏病 (RHD)患者心包组织制作自体心包生物瓣膜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苏木精 -伊红、Van Gieson染色 ,透射电镜技术 ,原子吸收光谱测定 ,组织羟脯氨酸测定及蛋白电泳技术分别观察 1 0例 CHD患者和 1 0例慢性 RHD患者心包组织病理 ,钙、胶原含量及 、 型胶原比值的变化 ,并与 5例正常人尸检的心包组织比较。结果 :CHD、RHD患者心包组织存在轻度纤维化 ,但组织结构基本正常 ;胶原含量分别为 (1 6 7.89± 1 7.44 ) mg/ g和 (1 6 3.6 5± 1 9.35 ) m g/ g,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 ,而胶原 / 型比值低于正常对照组 ,组织钙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CHD和 RHD患者心包组织结构基本正常 ,无钙质沉积 ,可用于制作自体心包瓣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性心脏病 先天性心脏病 心脏瓣膜 胶原
原文传递
自体心包片加宽瓣膜面积的二尖瓣成形术
5
作者 黄信生 杨传瑞 +3 位作者 谢进生 白涛 乔志钰 关欣亮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7-19,共3页
目的总结自体心包片加宽瓣膜面积的二尖瓣成形术的临床疗效,探讨其手术技巧和适应证。方法2004年7月至2008年6月治疗45例单纯二尖瓣瓣膜病变病人,二尖瓣狭窄10例,关闭不全35例,其中先天性8例,风湿性21例,退行性7例,感染性心内膜... 目的总结自体心包片加宽瓣膜面积的二尖瓣成形术的临床疗效,探讨其手术技巧和适应证。方法2004年7月至2008年6月治疗45例单纯二尖瓣瓣膜病变病人,二尖瓣狭窄10例,关闭不全35例,其中先天性8例,风湿性21例,退行性7例,感染性心内膜炎9例。应用自体心包片行后瓣叶加宽14例,前瓣叶加宽8例,前、后瓣叶都加宽23例;镜式成形12例;人工腱索12例,腱索转移6例,乳头肌开窗4例。全部病例均瓣环成形,应用Duran环16例,Carpentier环29例。并比较手术前、后心功能变化。结果无死亡病例。1例风湿性瓣膜闭合不好,术中改瓣膜置换术。术中食管超声示二尖瓣无反流38例,少量反流6例;二尖瓣有效瓣口面积平均(2.8±0.6)cm^2,跨瓣压差平均(6.21±1.34)mmHg(1mmHg=0.133kPa)。平均随访(18.0±2.1)个月。复查超声示二尖瓣无反流35例,少量反流9例。有效瓣口面积平均(2.5±0.8)cm^2,跨瓣压差平均(7.21±0.45)mmHg,均无需再手术。术前、术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56±6)mm对(48±7)mm,P〈0.05;射血分数(0.45±0.23)对(0.51±0.24),P〈0.05;左心房内径(62±23)mm对(50±11)mm,P〈0.05。心功能明显改善,瓣膜功能好。结论自体心包片加宽瓣膜面积补偿瓣叶和(或)腱索的短缩,增加瓣叶活动,增加瓣膜闭合面积,结合瓣环成形,临床疗效肯定。手术操作简单,且自体心包相容性好,术后无需抗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疾病 心脏外科手术 结果 自体心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