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食管超声引导下经肋间超微切口封堵小儿膜周部和高位室间隔缺损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傅行鹏 叶菁菁 +3 位作者 俞劲 张泽伟 尤海容 谈林华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5期412-418,共7页
目的比较食管超声引导(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下经肋间超微切口(即左侧胸骨旁肋间超微切口长度≤1 cm)封堵小儿膜周部和高位(流出道及膜高位)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的临床特点和预后,为此类微创手... 目的比较食管超声引导(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下经肋间超微切口(即左侧胸骨旁肋间超微切口长度≤1 cm)封堵小儿膜周部和高位(流出道及膜高位)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的临床特点和预后,为此类微创手术的开展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344例TEE下经胸骨旁左肋间超微切口行VSD封堵术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VSD的位置将其分为膜周部VSD和高位VSD两组,其中膜周部VSD组239例(239/344,69.5%),高位VSD组105例(105/344,30.5%);比较两种不同类型VSD的手术过程、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及预后资料。结果膜周部VSD组封堵成功229例(229/239,95.8%),高位VSD组封堵成功100例(100/105,95.2%),两组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膜周部VSD组手术时间[24~170(58.8±27.2)min]长于高位VSD组[20~98(48.8±17.9)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VSD直径均与封堵器直径呈正相关(P<0.05),但与手术时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在239例膜周部VSD患儿和105例高位VSD患儿中,分别有12例(12/239,5.0%)和5例(5/105,4.8%)经调整或更换封堵器后再次封堵成功,两组再次封堵成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膜周部VSD组共10例封堵失败,包括术中导丝不能通过VSD 7例,封堵器脱落2例,发生室颤1例;高位VSD组共5例封堵失败,包括术中导丝不能通过VSD 1例,术中及术后封堵器移位各1例,主动脉瓣反流加重1例,血压明显下降1例。膜周部VSD组在术后1~4 d的随访中,发现1例新增二尖瓣轻度反流、4例新增三尖瓣轻中度反流,随访6个月后均情况稳定;高位VSD组在术后1~4 d随访中,1例出现右室流出道梗阻,随访6个月后发现流速下降。两组共发现残余轻微分流19例,心包积液19例,胸腔积液4例,均在6个月的随访过程中自愈。结论TEE下经肋间超微切口封堵小儿膜周部和高位VSD成功率高且术后患儿恢复佳,其中高位VSD的手术耗时较膜周部VSD短,VSD直径并不是影响手术时间的唯一决定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心间隔封堵装置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外科手术 儿童
下载PDF
超声诊断及心血管造影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中的联合应用 被引量:10
2
作者 何浩 徐健 +6 位作者 顾虹 黄向阳 苏浩 袁奇 杨冬妹 张小玲 严激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24-26,共3页
目的评价超声诊断及心血管造影在先天性心脏病(CHD)介入治疗中的联合应用价值。方法分析139例经超声心动图(UCG)检查确诊并成功进行介入封堵术的CHD患者,其中室间隔缺损(VSD)65例、动脉导管未闭(PDA)74例。介入术前均行心血管造影检查... 目的评价超声诊断及心血管造影在先天性心脏病(CHD)介入治疗中的联合应用价值。方法分析139例经超声心动图(UCG)检查确诊并成功进行介入封堵术的CHD患者,其中室间隔缺损(VSD)65例、动脉导管未闭(PDA)74例。介入术前均行心血管造影检查并测量VSD右室出口和PDA狭窄处最小直径;介入术后重复造影及超声检查评价封堵器位置、形态、有无残余分流等。结果超声检查及心血管造影均能明确诊断先天性心脏病,对其位置部位、形态均能良好显示。上述两种方法测量65例VSD缺损直径分别为(5.46±2.64)mm和(4.26±2.23)mm,测量74例PDA最窄处直径分别为(5.53±1.45)mm和(4.37±1.27)mm,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诊断对VSD及PDA术前病例筛选及术后疗效评评估更具优势,而在VSD和PDA介入封堵术中心血管造影对病变直径测量及封堵器选择更为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动脉导管未闭 外科手术 微创性 心脏外科手术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心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婴幼儿室间隔缺损外科治疗近期效果的多因素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熊迈 徐颖琦 +3 位作者 姚尖平 陈光献 王治平 张希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13-717,共5页
【目的】通过对过去10年间婴幼儿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septaldefect,VSD)手术术前、术中各因素的回顾性多因素分析,以发现其中影响外科治疗近期效果的重要因素。【方法】对1993年1月至2002年12月111例手术后确诊且主要诊断为先天性心... 【目的】通过对过去10年间婴幼儿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septaldefect,VSD)手术术前、术中各因素的回顾性多因素分析,以发现其中影响外科治疗近期效果的重要因素。【方法】对1993年1月至2002年12月111例手术后确诊且主要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的月龄≤36个月的患儿,加以入选分析。对可能与手术近期死亡率相关的各因素分别行二项分类logistic回归;在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对单因素分析中与手术近期死亡率相关的各因素进行多因素逐步向前(wald)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本组死亡11例,近期死亡率9.9%。术前心功能分级和右心室流出道切口,对月龄≤36个月婴幼儿VSD修补术手术死亡率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心功能分级和右心室流出道切口是影响月龄≤36个月婴幼儿VSD修补术手术近期死亡率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心脏外科手术 婴幼儿
下载PDF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在室间隔缺损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5
4
作者 徐兆峰 齐悦 +2 位作者 贡欣 常亚彬 张宏艳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5-117,共3页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诊断室间隔缺损(VSD)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方法:102例VSD患者应用RT3DE及二维超声心动图(2DE)观察其VSD的解剖特征,并测量缺损的最大径,比较超声检查结果与手术观察结果。结果:RT3DE能从多个视角甚至...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诊断室间隔缺损(VSD)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方法:102例VSD患者应用RT3DE及二维超声心动图(2DE)观察其VSD的解剖特征,并测量缺损的最大径,比较超声检查结果与手术观察结果。结果:RT3DE能从多个视角甚至模拟手术路径视野立体地显示VSD的全貌,包括缺损的解剖形态、部位、大小和毗邻关系。RT3DE、2DE和手术测量VSD最大径分别为(1.02±0.14)cm、(0.86±0.28)cm和(1.05±0.36)cm。RT3DE测量值与手术测量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DE测量值与手术、RT3DE测量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T3DE、2DE测量值均与手术测量值呈正相关(r分别为0.952、0.675,均P<0.01)。结论:相较2DE而言,RT3DE能够直接显示VSD的三维全貌,直接测量出缺损的最大径,为外科手术及内科介入治疗提供更为可靠的解剖及病理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超声心动描记术 三维 超声心动描记术 多普勒 诊断 心脏外科手术
下载PDF
经右侧腋下途径微创封堵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的临床经验和近期随访结果 被引量:8
5
作者 宋书波 范太兵 +4 位作者 李斌 梁维杰 董好举 吴开元 韩宇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72-275,共4页
目的:总结应用食管超声引导经右侧腋下途径微创封堵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的临床经验和近期随访结果。方法:2014-01至2015-07采用右侧腋下途径微创封堵术的膜周部室间隔缺损患者共122例,男54例,女68例,年龄0.5~9.7(2.7±2.2)岁,... 目的:总结应用食管超声引导经右侧腋下途径微创封堵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的临床经验和近期随访结果。方法:2014-01至2015-07采用右侧腋下途径微创封堵术的膜周部室间隔缺损患者共122例,男54例,女68例,年龄0.5~9.7(2.7±2.2)岁,体重6.1~38.0(13.9±6.0)kg,缺损大小2.5~7.0(3.8±0.8)mm,患者取左侧卧位,沿右腋中线在第3至第4肋骨之间做约2~3 cm的切口,经第4肋间进胸,于右心房表面缝荷包,穿刺,在食管超声引导下,插入中空探条,经三尖瓣入右心室,再将探条对准或穿过室间隔缺损入左心室,沿探条送入导丝,再送入输送鞘管建立输送轨道,常规释放封堵器。术后定期随访,复查经胸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和X线胸片。结果:122例患者中119例封堵成功(97.5%);封堵失败的3例(2.4%)术中直接经原切口中转为体外循环手术。封堵器大小为4~10(4.9±1.1)mm,均为对称伞。围手术期间:12例(10.1%)发生新的微量至轻度三尖瓣反流,16例(13.4%)术后发生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4例(3.4%)术后发生残余漏,其中2例分别于术后随访1个月和3个月时自行闭合。定期随访1.0~19.8(8.3±5.0)个月中无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新发主动脉瓣反流及封堵器脱落。结论:食管超声引导下经右侧腋下途径微创封堵膜周部室间隔缺损,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和更美观的治疗方法,但长期结果需要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手术 微创性 室间隔缺损 超声心动描记术
下载PDF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偏心型封堵器治疗室间隔缺损微创镶嵌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9
6
作者 陈俊 莫绪明 +2 位作者 左维嵩 张婧 祁雪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524-527,532,共5页
目的研究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指导、监测偏心型封堵器在经胸微创行室间隔缺损镶嵌术中的临床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利用偏心型封堵器成功治疗的16例室间隔缺损的镶嵌术,术前TEE详细观察缺损部位、大小及周边的解剖关系,供术者选... 目的研究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指导、监测偏心型封堵器在经胸微创行室间隔缺损镶嵌术中的临床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利用偏心型封堵器成功治疗的16例室间隔缺损的镶嵌术,术前TEE详细观察缺损部位、大小及周边的解剖关系,供术者选择合适封堵器,指导、监测整个封堵过程,评价即刻封堵效果。结果 TEE测得术前室间隔缺损直径3~6mm,平均(4.56±0.75)mm,使用的偏心型封堵器直径5~8mm,平均(6.06±0.71)mm。TEE显示封堵器与室间隔缺损边缘吻合紧密,主动脉瓣反流无加重,2例封堵器边缘存在细小左向右分流(分流束<1.5mm)。随访1、3、6个月,封堵器位置正常,无残余分流,未出现主动脉瓣反流。左心房、室径线较术前明显减小,基本恢复正常水平。结论在TEE指导和监测下,应用偏心型封堵器治疗主动脉瓣下室间隔缺损的微创镶嵌术创伤小,安全性高,近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经食管 室间隔缺损 外科手术 微创性 封堵器
下载PDF
经食管超声在室间隔缺损小切口封堵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7
7
作者 张小杉 哈斯 +5 位作者 李治安 吴晓萍 雪梅 田海燕 朱宪明 刘志平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1年第6期473-475,共3页
目的评价TEE在室间隔缺损(VSD)外科小切口封堵术中的价值。方法 25例VSD患者接受外科小切口封堵术,其中膜周型缺损19例,嵴内型缺损6例;缺损直径3~9mm,平均(5.25±3.47)mm。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TTE检查评估VSD。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后,... 目的评价TEE在室间隔缺损(VSD)外科小切口封堵术中的价值。方法 25例VSD患者接受外科小切口封堵术,其中膜周型缺损19例,嵴内型缺损6例;缺损直径3~9mm,平均(5.25±3.47)mm。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TTE检查评估VSD。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后,在TEE引导下,经右心室游离壁置入VSD封堵器,并于术后即刻评价手术效果。结果 25例均封堵成功,19例使用等边封堵器,6例使用偏心封堵器。25例术后即刻超声及术后超声观察,室间隔水平均无分流信号。结论 TEE在VSD小切口封堵术术中监测及术后评价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经食管 心脏间隔缺损 心室 外科手术 微创性
下载PDF
经皮导管介入封堵与外科微创封堵治疗室间隔缺损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9
8
作者 张刚成 沈群山 +1 位作者 尚小珂 王利军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3年第1期17-20,共4页
目的比较经皮导管介入封堵与外科微创封堵治疗单纯室间隔缺损的疗效及优缺点,为临床治疗方案提供选择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至2011年1月在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选择封堵治疗的室间隔缺损病例138例,其中行经皮介入封堵治疗82例(介... 目的比较经皮导管介入封堵与外科微创封堵治疗单纯室间隔缺损的疗效及优缺点,为临床治疗方案提供选择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至2011年1月在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选择封堵治疗的室间隔缺损病例138例,其中行经皮介入封堵治疗82例(介入组),同期行外科微创封堵治疗56例(外科组)。比较两组的疗效、并发症及预后情况。结果介入组82例中2例封堵失败,手术成功率97.6%。发生并发症12例,发生率14.6%。手术时间(30.18±18.24)min,术后住院时间(6.88±0.35)天,住院费用(3.01±0.11)万元。外科组56例微创封堵成功49例,手术成功率88%,7例术中封堵失败转常规开胸手术,发生并发症29例,并发症发生率51.8%,手术时间(79.87±23.58)min,术后住院时间(6.72±1.05)天,住院费用(3.26±0.23)万元。随访2~12个月,两组均无死亡病例。结论两种治疗方法均可有效地治疗单纯室间隔缺损。经皮介入封堵治疗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并发症少,费用低,不用输血。外科微创封堵无需照射放射线,可在术中随时改变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心脏导管插入术 外科手术 微创性 对比研究
下载PDF
经右心室穿刺室间隔缺损封堵142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郑远 林宇 +1 位作者 林冬群 王侃 《安徽医药》 CAS 2019年第8期1590-1592,共3页
目的分析总结经胸小切口右心室穿刺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医院2013年7月至2017年9月经胸小切口右心室穿刺封堵术治疗VSD病人142例。术中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评估VSD是否适合封堵治疗,确定封... 目的分析总结经胸小切口右心室穿刺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医院2013年7月至2017年9月经胸小切口右心室穿刺封堵术治疗VSD病人142例。术中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评估VSD是否适合封堵治疗,确定封堵器型号,超声定位经右心室穿刺置入封堵器,评判封堵效果,出院后对病人进行随访。结果 142例VSD病人均成功封堵,成功率100%。1例术后3 d发现封堵器移位导致残余分流二次手术行体外循环下VSD修补术。1例术后5 d发现残余分流较大二次手术行体外循环下VSD修补术。142例病人均顺利出院。随访1~51个月,138例无残余分流,余4例有2 mm残余分流,142例心电图均无房室传导阻滞,心功能均良好。结论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经胸小切口右心室穿刺VSD封堵术不需要体外循环辅助,手术创伤小,安全性高,近期疗效好,远期疗效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心间隔封堵装置 心室 超声心动描记术 经食管 心脏外科手术
下载PDF
先天性室间隔缺损对患儿心理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坤 王莉华 +4 位作者 李福海 夏伟 孙若鹏 王一彪 郝芳之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053-1056,共4页
目的了解先天性室间隔缺损(VSD)患儿的心理行为问题,并探讨外科手术与介入治疗对VSD患儿术后心理行为的影响。方法将2006年1月至2007年5月住院治疗的132例VSD患儿分为介入组(n=68)和外科组(n=64)。采用徐韬园1992年修订的Achenbach儿童... 目的了解先天性室间隔缺损(VSD)患儿的心理行为问题,并探讨外科手术与介入治疗对VSD患儿术后心理行为的影响。方法将2006年1月至2007年5月住院治疗的132例VSD患儿分为介入组(n=68)和外科组(n=64)。采用徐韬园1992年修订的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分别在术前和术后6个月对患儿进行心理行为检测。选取60名与CHD患儿一般特征相匹配的健康儿童为对照组。结果VSD儿童心理行为异常检出率、心理行为总粗分、心理行为粗分均值均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男孩主要表现在抑郁、交往不良、体诉、社会退缩、违纪及攻击方面;女孩主要表现在抑郁、社会退缩、体诉、违纪方面。心理行为因子异常检出率与病程呈正相关,病程越长检出率越高。术后测试,男、女两组心理行为总粗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男孩介入组术后总粗分及攻击行为粗分分别低于外科组(P<0.05),女孩介入组术后心理行为总粗分及抑郁、社会退缩和违纪行为粗分分别低于外科组(P均<0.05)。结论VSD患儿存在较明显的心理行为问题,采用早期治疗以及介入治疗可较明显改善VSD患儿的心理行为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心血管外科手术 心脏导管插入术 儿童心理学
下载PDF
房间隔缺损与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失败后外科手术疗效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南滨 汪曾炜 +3 位作者 韩宏光 朱洪玉 王辉山 李新民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10年第1期12-14,共3页
目的:分析房间隔缺损(ASD)和室间隔缺损(VSD)介入治疗失败后外科手术的效果。方法:选择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我院接受经导管介入治疗ASD(12例)和VSD(4例)失败后需再行外科手术的16例,其中封堵器脱落7例,心脏穿孔3例,Ⅲ°房室传... 目的:分析房间隔缺损(ASD)和室间隔缺损(VSD)介入治疗失败后外科手术的效果。方法:选择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我院接受经导管介入治疗ASD(12例)和VSD(4例)失败后需再行外科手术的16例,其中封堵器脱落7例,心脏穿孔3例,Ⅲ°房室传导阻滞(AVB)2例,瓣膜关闭不全2例(其中1例合并Ⅲ°-AVB),残余漏和封堵失败各1例。手术均在体外循环下进行,取出封堵器,修复心内畸形,术后入ICU监护。结果:ASD介入治疗患者中,手术探查ASD直径平均31 mm,较术前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的平均直径26 mm增大(P<0.05)。ASD部位为中央型5例,下腔型7例,与术前诊断相符率41.7%,不相符率58.3%。VSD直径平均5 mm,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VSD部位为膜部2例,流出部与肌部各1例。3例Ⅲ°-AVB患者术后均恢复窦性心律。心内畸形修复完善,无手术死亡。结论:及时采取外科手术治疗介入封堵失败后并发症,效果良好,安全可靠,并可避免并发症造成的不良后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间隔缺损 室间隔缺损 介入治疗 心脏外科手术 先天性心脏病
下载PDF
三房心14例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伯君 高长青 +1 位作者 朱朗标 李功宋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07-508,共2页
为探讨三房心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作者回顾分析了 1986~ 2 0 0 1年收治的 14例三房心病人 ,男 8例 ,女 6例 ,年龄 1~ 2 6岁 ,平均 6 6岁。其中单纯型完全型三房心 11例 ,单纯型部分型三房心 1例 ,另外 2例同时合并有其他多种心内畸形 ... 为探讨三房心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作者回顾分析了 1986~ 2 0 0 1年收治的 14例三房心病人 ,男 8例 ,女 6例 ,年龄 1~ 2 6岁 ,平均 6 6岁。其中单纯型完全型三房心 11例 ,单纯型部分型三房心 1例 ,另外 2例同时合并有其他多种心内畸形 ,而诊断为复杂型完全型、部分型三房心。14例病人中 11例术前经超声心动图确诊 ,3例术中探查确诊。本组病人均在体外循环下行手术治疗 ,扩大房间隔缺损 ,探查清楚心内畸形 ,剪除左房隔膜 ,补片修补房间隔缺损。合并其他畸形者同时予以纠治。14例病人除 1例 12个月男婴术后早期死于急性肺水肿外 ,其余均治愈 ,随访 5个月~15年 (9例 ) ,恢复良好。说明三房心的手术治疗效果好 ;超声心动图检查在三房心的诊断中有较高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房心 房间隔缺损 心脏外科手术 术式 疗效
下载PDF
259例室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4
13
作者 马瑞彦 杨宗英 +5 位作者 钟前进 陈林 王学锋 陈劲进 陈柏成 肖颖彬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08年第3期141-143,共3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259例室间隔缺损(VSD)合并动脉导管未闭(PDA)外科治疗的临床资料,探讨其外科治疗经验和浅低温心脏不停跳技术的应用。方法:采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技术行动脉导管结扎或缝合术以及VSD修补术,其中男性121... 目的:回顾性分析259例室间隔缺损(VSD)合并动脉导管未闭(PDA)外科治疗的临床资料,探讨其外科治疗经验和浅低温心脏不停跳技术的应用。方法:采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技术行动脉导管结扎或缝合术以及VSD修补术,其中男性121例,女性138例,年龄2个月~38岁;合并畸形有房间隔缺损或卵圆孔未闭;主动脉缩窄;主动脉瓣下狭窄;瓦氏窦破裂;二尖瓣重度关闭不全等;直接分离结扎导管89例;其余病例经肺动脉切口缝合;其中利用补片修补动脉导管3例;合并畸形均同期手术矫治。结果:全组早期5例死亡,病死率1.9%,1例死于顽固心律失常,2例死于低心排出量综合征,2例死于手术后肺动脉高压危象合并肺部感染,随访3个月~7年,复查心脏超声均未发现VSD残余分流,无远期死亡病例。结论:VSD合并动脉导管未闭一旦明确诊断,应该早期手术治疗,以避免肺动脉高压的发生。手术中探查和进行肺动脉压力,主动脉压力比值测定有助于手术方式的选择和制定围手术期处理方案,心脏不停跳技术可作为安全有效的方法应用于VSD合并PDA的外科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动脉导管未闭 体外循环 心脏外科手术
下载PDF
心脏跳动下施行ASD和VSD手术113例的体会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殿堂 殷桂林 +4 位作者 胡建才 朱水波 张晓明 庞大志 王荣平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38-139,共2页
探讨在心脏跳动下施行心内直视手术 ,以减少因低温心脏停跳造成的心肌损伤。采用全身浅低温(31~ 34℃ ) ,CPB ,心脏缓慢跳动 (5 0~ 6 0次 /分 ) ,头低位 ,停止呼吸 ,保持MAP >8kPa(6 0mmHg)的方法 ,自 1995年 6月~ 1999年 6月 ,... 探讨在心脏跳动下施行心内直视手术 ,以减少因低温心脏停跳造成的心肌损伤。采用全身浅低温(31~ 34℃ ) ,CPB ,心脏缓慢跳动 (5 0~ 6 0次 /分 ) ,头低位 ,停止呼吸 ,保持MAP >8kPa(6 0mmHg)的方法 ,自 1995年 6月~ 1999年 6月 ,施行继发孔ASD和直径在 0 5~ 2 0cm的VSD手术 113例。 4例VSD因术野显露不良无法完善修复 ,术中改中低温心脏停跳下完成手术。术后 2 4h内轻度血红蛋白尿 12例。残余VSD 1例。全组无气栓发生 ,无手术死亡。随访 95例身体恢复健康。此法较低温心脏停跳法心肌损伤小 ,减少了低温心脏停跳过程 ,较适合于继发孔ASD和膜部、膜周部中、小VSD的修复。与心脏停跳下手术相比易发生气栓 ,但是可采取有效措施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心脏外科手术 房间隔缺损 室间隔缺损 心脏跳动 ASD VSD
下载PDF
国产双盘封堵器封堵儿童继发孔房间隔缺损与外科手术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谢育梅 张智伟 +5 位作者 曾国洪 庄建 陈欣欣 钱明阳 石继军 李俊杰 《心脏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471-473,共3页
目的探讨国产房间隔缺损封堵器经导管封堵继发孔房间隔缺损的安全性、有效性和临床可行性,并与同期外科手术治疗的病例作相关对照。方法2003年1月-2005年12月,78例自愿选择应用国产封堵器封堵房间隔缺损的患儿与90例同期进行外科手术治... 目的探讨国产房间隔缺损封堵器经导管封堵继发孔房间隔缺损的安全性、有效性和临床可行性,并与同期外科手术治疗的病例作相关对照。方法2003年1月-2005年12月,78例自愿选择应用国产封堵器封堵房间隔缺损的患儿与90例同期进行外科手术治疗的患儿进行治疗前后的对比,对相关检测指标、手术成功率、并发症、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治疗费用作对照分析,治疗后定期随诊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结果两组患儿在年龄、体质量、术前肺动脉压力、右心室舒张末内径、封堵成功率和手术成功率、手术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介入治疗组随访3-32个月,外科组随访6-24个月均无严重并发症,病死率均为0%。结论国产封堵器封堵继发孔房间隔缺损安全、成功率高,短中期疗效确切,在适应征允许范围内,可替代外科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间隔缺损 介入治疗 心脏外科手术
下载PDF
微创经胸右室穿刺封堵婴儿室间隔缺损45例报告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齐敏 陈道中 +3 位作者 张贵灿 曹华 陈良万 刘广林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11年第3期211-213,共3页
目的总结非体外循环下经胸右室穿刺封堵治疗婴儿室间隔缺损(VSD)的经验。方法采用全麻下胸骨下段小切口经右心室穿刺封堵婴儿VSD 45例。男性27例,女性18例,年龄(7±4.6)月(3-12月),体质量(9±3.5)kg(4.5-12 kg);VSD... 目的总结非体外循环下经胸右室穿刺封堵治疗婴儿室间隔缺损(VSD)的经验。方法采用全麻下胸骨下段小切口经右心室穿刺封堵婴儿VSD 45例。男性27例,女性18例,年龄(7±4.6)月(3-12月),体质量(9±3.5)kg(4.5-12 kg);VSD均为膜部或膜周部,缺损直径4-8 mm。结果成功植入VSD封堵器42例,使用封堵伞6-10#,其中偏心伞9例;2例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加重放弃而改常规体外循环下修补缺损,1例膜部瘤导引钢丝无法通过缺损而改体外循环修补。全组无手术死亡,手术后并发一过性血红蛋白尿1例,无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并发症。随访3-20月,无心律失常,无残余漏。结论经胸右室穿刺封堵VSD在婴儿先天性心脏病中应用可行、安全,中期随访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心室 穿刺术 心脏外科手术
下载PDF
部分房室隔缺损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辉山 汪曾炜 +6 位作者 朱洪玉 张仁福 宫汉东 张南滨 宋恒昌 王军 张静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03年第4期196-197,共2页
目的 :总结部分房室隔缺损外科治疗的经验及效果。方法 :部分房室隔缺损病人 2 75例 ,年龄 9个月~ 6 0岁 ,平均 ( 14 4± 11 1)岁。男性 117例 ,女性 15 8例。术中见均有较大的原发孔缺损呈半圆形 ,二尖瓣裂隙为完全性的 179例 ,... 目的 :总结部分房室隔缺损外科治疗的经验及效果。方法 :部分房室隔缺损病人 2 75例 ,年龄 9个月~ 6 0岁 ,平均 ( 14 4± 11 1)岁。男性 117例 ,女性 15 8例。术中见均有较大的原发孔缺损呈半圆形 ,二尖瓣裂隙为完全性的 179例 ,部分的为 81例 ,有二尖瓣双开口 1例。合并畸形有卵圆孔未闭4例 ,继发孔房间隔缺损 (房缺 ) 2 5例 ,左上腔静脉 4例 ,主动脉瓣下膜样狭窄 2例 ,动脉导管未闭 1例 ,单心房 2例 ,三房心 1例。所有病人均修复二尖瓣裂隙 ,以心包修补原发孔房缺。结果 :早期死亡 11例 ,4 %。晚期死亡 5例。其余病人经 6个月到 2 5年随诊 ,其中心功能已达Ⅰ级 2 0 6例 ,Ⅱ级 5 2例。晚期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 2例 ,行二尖瓣替换。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6例 ,Ⅱ度房室传导阻滞 3例。结论 :对于部分房室隔缺损的病人一经发现需尽早手术治疗 ,妥善修复二尖瓣裂隙 ,严密闭合原发孔房缺 ,防止传导阻滞的发生 ,尽量修复三尖瓣关闭不全是取得良好远期效果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治疗 房间隔缺损 室间隔缺损 心脏外科 手术方法
下载PDF
23例小儿室间隔缺损的镶嵌治疗 被引量:3
18
作者 彭卫 莫绪明 +5 位作者 顾海涛 张儒舫 孙剑 戚继荣 沈立 丁晋阳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9年第2期4-6,共3页
目的探讨镶嵌手术(hybrid procedure)治疗室间隔缺损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1月至2008年7月,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辅助下,采用镶嵌手术治疗室间隔缺损23例。其中15例经有心室表面穿刺置入封堵器,4例在体外循环(CPB)... 目的探讨镶嵌手术(hybrid procedure)治疗室间隔缺损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1月至2008年7月,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辅助下,采用镶嵌手术治疗室间隔缺损23例。其中15例经有心室表面穿刺置入封堵器,4例在体外循环(CPB)下直视置入封堵器,4例在CPB下置入封堵器后同期手术矫治其他畸形。结果23例均获成功,14例膜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直径6~12mm,9例肌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直径5~10mm。术后恢复顺利,心功能正常,超声随访无残余分流、主动脉瓣返流及周围组织卡压。结论将心脏外科手术与内科介入相结合的镶嵌治疗是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新型治疗模式,简化了,手术过程,降低了嗣手术期并发症及病死率,从而降低了手术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外科学 心脏病/先天性 超声检查 介入/方法 心脏外科手术/方法
下载PDF
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与外科修补术后血流动力学及心功能变化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况立洪 杨天和 +3 位作者 刘晓桥 田翔 谭洪文 蒋清安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23期2710-2711,2713,共3页
目的探讨介入封堵与外科手术治疗对室间隔缺损(VSD)患者心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VSD患者30例,其中16例行介入封堵治疗,14例行外科手术治疗,分别于术前及术后3d、1个月、3个月、6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瓣膜峰值流速、左... 目的探讨介入封堵与外科手术治疗对室间隔缺损(VSD)患者心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VSD患者30例,其中16例行介入封堵治疗,14例行外科手术治疗,分别于术前及术后3d、1个月、3个月、6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瓣膜峰值流速、左心室大小及心功能变化。结果VSD介入组与外科手术组患者术后二尖瓣口及肺动脉瓣口峰值流速降低,三尖瓣口峰值流速增加,随访期间无明显改变。两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前后径(LVEDD)、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搏出量-左心室排血量(LVSV)于术后3d即显示明显减小,并随观察时间延长而进一步改善;但LVEF术后随访期间与术前比较均无明显变化。介入治疗组与外科手术组比较各项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介入封堵术及外科手术治疗室间隔缺损均可迅速扭转血流动力学改变,有效改善左心室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介入封堵术 心脏外科手术 心功能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外科干预在膜周部室间隔缺损介入术后房室传导阻滞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仁伟 罗金文 +1 位作者 黄鹏 邓喜成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12期927-930,共4页
目的分析外科手术取出封堵器,对于膜周部室间隔缺损(perimenbranous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pmV SD)介入治疗后早期发生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complete atrioventricular block,CAVB)的作用。方法收集2006年10月至2016年8月于湖南省... 目的分析外科手术取出封堵器,对于膜周部室间隔缺损(perimenbranous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pmV SD)介入治疗后早期发生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complete atrioventricular block,CAVB)的作用。方法收集2006年10月至2016年8月于湖南省儿童医院经导管封堵介入治疗pmV SD术后早期发生CAVB且2周内行封堵器取出术的6例患儿临床资料。外科手术均在体外循环下进行,取出封堵器,补片修补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并矫正并发畸形。结果 6例CAVB患儿中4例行三尖瓣隔瓣辅助切口; 1例VSD行带垫间断褥式缝合,5例行连续缝合自体心包补片修补术; 2例合并卵圆孔未闭同期修补。6例CAVB患儿行外科手术后窦性心律恢复时间1~41 h,平均25. 4 h,2例因早期心动过缓,使用临时心脏起搏器。所有患儿随访1~6年,平均26. 3个月,无1例发生死亡,心律及心功能基本正常,室间隔缺损修补处无残余分流,主动脉瓣及三尖瓣无明显反流。结论 pmV SD经导管封堵介入术后发生CAVB的患儿需引起高度重视,及时外科手术治疗,有利于CAVB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介入治疗 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外科手术 干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