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8篇文章
< 1 2 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treatment effects of Kaixin Powder on depression through heart-spleen axis
1
作者 Hui-Mei Shi Xin Li +2 位作者 Jia-Lin Wu Di Zhang Guo-Ping Zhao 《Drug Combination Therapy》 2021年第3期26-31,共6页
Depression is a kind of mental disorder characterized by conspicuous and persistent low mood, sustained sadness, loss of interest and forgetfulnes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eart (different from the concept i... Depression is a kind of mental disorder characterized by conspicuous and persistent low mood, sustained sadness, loss of interest and forgetfulnes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eart (different from the concept in Western medicine) control the emotions. Overthinking hinders the function of the spleen. Deficiency of spleen leads to lack of heart-Qi. Deficiency of the spleen also leads to dysfunction of heart. Once the heart is dysfunction, Qi will be stagnated in Danzhong(thoracic center), eventually leads to depression.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 development of depression is a heart-spleen-heart process, which can be called the "heart-spleen axis". Biomedicine studies have found that the progress of depression is mainly caused by long-term adverse stimulation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which affects the 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 axis (HPA) to convey monoamine neurotransmitters, such as 5- hydroxytryptamine (5-HT), and further damaged the intestinal mucosal barrier, increased its permeability, and produced a large number of lipopolysaccharides (LPS) and inflammatory factors. The production of LPS and inflammatory cytokines reduces the synthesis of 5-HT by consuming tryptophan, and the decrease of 5-HT in serum results in the decrease of 5-HT levels in the brain. At the same time, changes in the intestinal microbiota alter the concentration of 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 via the vagal pathway, ultimately creating a vicious brain-gut- brain cycle. Kaixin Powder has the effect of invigorating spleen and eliminating dampness, awaking consciousness and inducing resuscitation, and can adjust the imbalance of gut microbiota and neurotransmitters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treating depres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PRESSION Brain-gut axis heart-spleen axis Kaixin Powder Gut microbiota
下载PDF
皮内针联合子午流注五音疗法用于心脾两虚型不寐临床观察 被引量:1
2
作者 安云霞 蒋涛 崔艳菊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7期91-94,共4页
目的探讨皮内针联合子午流注五音疗法对心脾两虚不寐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天水市中医医院脾胃病科2021年5月—2021年10月入住的心脾两虚型不寐患者1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皮内针干预,观察... 目的探讨皮内针联合子午流注五音疗法对心脾两虚不寐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天水市中医医院脾胃病科2021年5月—2021年10月入住的心脾两虚型不寐患者1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皮内针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子午流注五音疗法干预,2周后比较两组总有效率、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得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00%(47/50),高于对照组的74.00%(3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PSQI得分较干预前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皮内针联合子午流注五音疗法能有效改善心脾两虚型不寐患者的睡眠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寐 心脾两虚证 皮内针 子午流注 五音疗法
下载PDF
李宜瑞辨治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经验
3
作者 陈瑶 汤顺莉 +2 位作者 黄秋谷 夏玲玲 刘华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487-490,共4页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是儿童时期常见的以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和冲动为特征的精神-心理-行为障碍疾病之一。李宜瑞教授认为,本病系脏腑阴阳失调所致,心脾肾不足乃病机之本,常兼肝亢、痰湿等标证。临证时宜审慎辨证,用药以四君子汤为基础方,...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是儿童时期常见的以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和冲动为特征的精神-心理-行为障碍疾病之一。李宜瑞教授认为,本病系脏腑阴阳失调所致,心脾肾不足乃病机之本,常兼肝亢、痰湿等标证。临证时宜审慎辨证,用药以四君子汤为基础方,重视健脾,合用龙骨、首乌藤、白芍、石菖蒲、远志、益智、合欢皮、连翘等以增智养神、祛痰开窍,心脾肾同治;同时根据伴随症状进行加减用药,标本兼顾,以调和脏腑阴阳,从而改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的注意力、记忆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心脾肾不足 四君子汤 健脾 增智养神 祛痰开窍 李宜瑞
下载PDF
加裁调脾护心方治疗高血压心脾两虚证的临床研究
4
作者 梁国庆 冉永玲 +3 位作者 袁良 桂青 卢飚 戴小华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15期2790-2793,共4页
目的:观察加裁调脾护心方治疗高血压心脾两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11月就诊于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的高血压病人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药规范治疗,治... 目的:观察加裁调脾护心方治疗高血压心脾两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11月就诊于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的高血压病人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药规范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加裁调脾护心方。观察两组中医证候积分、中医证候疗效、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36)评分。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PSQI评分、SF-36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裁调脾护心方可减轻病人临床症状,提高睡眠质量,改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心脾两虚证 加裁调脾护心方 睡眠质量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基于“肝为罢极之本”诊治心脾疾病验案四则
5
作者 李晨 张庆祥 +2 位作者 蒋馨莹 陆柯 褚翘 《山东中医杂志》 2024年第2期193-196,共4页
“肝为罢极之本”是指通过肝脏的调节,人体各脏腑组织及精气血津液运行皆弛张有度,无太过或不及,以维持中和的状态。若肝脏功能失调,影响全身气机枢转,可导致病理表现截然相反的五脏病变。如肝气疏泄不及,气滞肠腑,或肝血不足,阴津匮乏... “肝为罢极之本”是指通过肝脏的调节,人体各脏腑组织及精气血津液运行皆弛张有度,无太过或不及,以维持中和的状态。若肝脏功能失调,影响全身气机枢转,可导致病理表现截然相反的五脏病变。如肝气疏泄不及,气滞肠腑,或肝血不足,阴津匮乏,会导致大便干结、秘而不通;肝气疏泄太过,横乘脾土,又可导致腹痛泄泻、大便稀溏。肝郁乘脾,脾虚生痰,会出现乏力懒言、多寐等症状;肝火亢盛,影响心神,可导致少寐、不寐。文章列举分析基于“肝为罢极之本”诊治的脾胃病泄泻案、便秘案和心系疾病不寐案、多寐案,旨在说明临床治疗心脾疾病时可以调肝为主,调整阴阳,补虚泻实,双向调节,使肝气无太过亦无不及,全身气血不急不怠,脏腑经络等恢复和合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为罢极之本 泄泻 便秘 不寐 多寐 心脾疾病
下载PDF
基于“心-脾-肾”轴探讨韩祖成辨治老年痴呆用药思路
6
作者 刘畅 张晓乐 韩祖成 《吉林中医药》 2024年第10期1146-1150,共5页
老年痴呆病位在脑,为本虚标实之证,以心、脾、肾三脏虚损为主要病机,故基于“心-脾-肾”轴理论,针对不同证候表现,在辨证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角药配伍组合治疗,分别以“当归-炒白术-益智仁”补虚生髓、“郁金-沉香-川牛膝”养血祛瘀、“... 老年痴呆病位在脑,为本虚标实之证,以心、脾、肾三脏虚损为主要病机,故基于“心-脾-肾”轴理论,针对不同证候表现,在辨证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角药配伍组合治疗,分别以“当归-炒白术-益智仁”补虚生髓、“郁金-沉香-川牛膝”养血祛瘀、“石菖蒲-半夏-黄柏”祛痰化浊、“莲子心-茯苓-远志”交通心肾为主要代表,综合遣方用药以复脑神清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脾-肾轴 老年痴呆 角药 名医经验
下载PDF
基于Thinc-it工具分析抑郁症不同证型患者认知功能
7
作者 戴霓 林晨 +3 位作者 王冠军 胡洁琼 侯言彬 季蕴辛 《河南中医》 2024年第3期389-393,共5页
目的:通过Thinc-it工具探讨抑郁症不同证型患者认知功能特点。方法:从2020年6月至2022年7月宁波市第一医院心身医学科确诊为抑郁症的患者中选取肝气郁结、气郁化火、痰气郁结、心脾两虚证型患者各50例为受试者,并选取同期在医院健康体... 目的:通过Thinc-it工具探讨抑郁症不同证型患者认知功能特点。方法:从2020年6月至2022年7月宁波市第一医院心身医学科确诊为抑郁症的患者中选取肝气郁结、气郁化火、痰气郁结、心脾两虚证型患者各50例为受试者,并选取同期在医院健康体检志愿者50例为健康对照组。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对各组受试者临床症状进行评估,并分别通过Thinc-it工具进行认知功能评估,具体包括认知损害5项问卷(5-item questionnaire for cognitive impairment,PDQ-5-D)、选择反应时间任务(selection response time,CRT)、1-Back记忆任务(selection response time,1-Back)、数字符号替代测试(digit symbol substitution test,DSST)和连线测试B(line test B,TMT-B)测试。结果:抑郁症各证型组病程、HAMD评分、HAMA评分比较,痰气郁结证组和心脾两虚证组病程时间相对更长,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郁证各证型组HAMD评分、HAMA评分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郁证各证型组PDQ-5-D评分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郁证各证型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郁证各证型组CRT计数减少,CRT反应时间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心脾两虚证组CRT计数高于肝气郁结证组,痰气郁结证组CRT反应时间长于肝气郁结证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郁证各证型组1-Back计数减少,痰气郁结证组、心脾两虚证组1-Back反应时间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郁证各证型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郁证各证型组DSST计数减少,DSST反应时间、TMT-B耗时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脾两虚证组、痰气郁结证组DSST反应时间长于肝气郁结证组、气郁化火证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抑郁症各证型患者均存在主观认知功能、注意力、记忆力、执行功能、信息加工处理速度等方面的损害,且各证型受损程度不一,且痰气郁结证组、心脾两虚证组在注意力、执行功能、处理速度方面较肝气郁结证组和气郁化火证组受损更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Thinc-it工具 认知功能 肝气郁结证 气郁化火证 痰气郁结证 心脾两虚证
下载PDF
基于“心受气于脾”论治类风湿关节炎累及心脏病变
8
作者 刘倩 范颖 +1 位作者 张欢 于睿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8期165-168,共4页
类风湿关节炎累及心脏病变属于复合病证,根据其发病过程与临床表现,可归属于中医学“脏痹-心痹”。心痹为痹证日久缠绵不愈,复感风、寒、湿邪,向内传入于心所致。该文基于“心受气于脾”理论探讨其病因、病机与治疗。通过梳理古代文献,... 类风湿关节炎累及心脏病变属于复合病证,根据其发病过程与临床表现,可归属于中医学“脏痹-心痹”。心痹为痹证日久缠绵不愈,复感风、寒、湿邪,向内传入于心所致。该文基于“心受气于脾”理论探讨其病因、病机与治疗。通过梳理古代文献,发现类风湿关节炎累及心脏病变的病因为脾气不足,卫阳不固,外感风、寒、湿邪气侵入机体,瘀血顽痰阻滞发为心痹。其病机为脾气不足,营卫虚弱;脾阳不足,痰浊内生;脾失健运,痰瘀互结。现代研究表明,细胞免疫失调、血脂异常以及血凝与类风湿关节炎合并心脏病变关系密切,这与中医病机一致。在治疗时选用补益卫阳,和营通痹;温阳散寒,化痰逐饮;益气活血,健脾祛痰之法,代表方剂分别为黄芪桂枝五物汤、苓桂术甘汤、赤茯苓汤。该文提出“心受气于脾”理论,为临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累及心脏病变提供思路与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心脏病变 心受气于脾 病因病机 治疗
下载PDF
傅萍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伴胰岛素抵抗不孕症经验介绍
9
作者 张国丽 傅萍(指导) 《新中医》 CAS 2024年第19期213-217,共5页
介绍傅萍教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伴胰岛素抵抗不孕症的临床经验。傅萍教授认为,多囊卵巢综合征与胰岛素抵抗相互交织影响,在肾主生殖的前提下,多囊卵巢综合征伴胰岛素抵抗患者,病位常在胃肠、心脾。傅萍教授以“二阳之病发心脾”理论为... 介绍傅萍教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伴胰岛素抵抗不孕症的临床经验。傅萍教授认为,多囊卵巢综合征与胰岛素抵抗相互交织影响,在肾主生殖的前提下,多囊卵巢综合征伴胰岛素抵抗患者,病位常在胃肠、心脾。傅萍教授以“二阳之病发心脾”理论为指导,将多囊卵巢综合征伴胰岛素抵抗所致不孕症辨为脾虚胃热型和阴虚血燥型。脾虚胃热治宜健脾运中、疏郁清胃,方用加味芩连汤加减;阴虚血燥治宜滋阴润燥、交通心肾,方用蒌石散加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 胰岛素抵抗 二阳之病发心脾 傅萍
下载PDF
归脾汤加味联合黛力新治疗心脾两虚型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临床研究
10
作者 张兰起 《广西中医药》 2024年第3期1-4,9,共5页
目的:观察归脾汤加味联合黛力新治疗心脾两虚型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心脾两虚型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口服黛力新片治疗,中药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归脾汤加味,两组疗程均为4周... 目的:观察归脾汤加味联合黛力新治疗心脾两虚型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心脾两虚型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口服黛力新片治疗,中药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归脾汤加味,两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血清5-羟色胺(5-HT)水平、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HAMD评分、SF-36评分、NIHSS评分及5-HT、Hcy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中药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5.0%,低于对照组的17.5%(P<0.05)。结论:归脾汤加味联合黛力新可改善心脾两虚型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抑郁状态,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脾汤 心脾两虚证 脑卒中 抑郁 临床观察
下载PDF
丁书文从脾胃论治心系疾病的临证应用
11
作者 仇玉平 江镇 +2 位作者 李晓 李伟 丁书文(指导) 《山东中医杂志》 2024年第4期402-404,409,共4页
丁书文教授推崇李东垣的脾胃内伤学说,强调脾胃在人体脏腑功能中的重要性,主张心系疾病从脾胃论治。丁书文教授基于李东垣的学术思想,创立了心系疾病“热毒”学说,指出心系热毒是脾胃功能失调、湿痰瘀热胶结导致。治疗既治心系疾病之标... 丁书文教授推崇李东垣的脾胃内伤学说,强调脾胃在人体脏腑功能中的重要性,主张心系疾病从脾胃论治。丁书文教授基于李东垣的学术思想,创立了心系疾病“热毒”学说,指出心系热毒是脾胃功能失调、湿痰瘀热胶结导致。治疗既治心系疾病之标,亦调脾胃后天之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书文 李东垣 学术思想 脾胃论治 心系疾病 临床经验
下载PDF
基于《灵枢·本神》探讨从“心-脾-肾”轴论治血管性痴呆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捷 赵明 +1 位作者 裴卉 李浩 《上海中医药杂志》 CSCD 2024年第5期41-46,共6页
血管性痴呆的发生发展,可责之于心、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并相互干扰所诱发的神失所养、气血瘀滞、痰蒙清窍、阳亢风动等一系列病理变化;通过古方分析,探究调气活血、补益养神、祛痰开窍、平熄肝风等从“心-脾-肾”轴论治血管性痴呆的思路。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黄帝内经》 “心-脾-肾”轴 病因病机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基于五行生克理论探析“心-脾-肾”同调辨治慢性心衰 被引量:2
13
作者 翟智慧 张艳 +2 位作者 张楠 何晓腾 张伟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4年第6期28-30,共3页
五行学说属于我国古代的一种哲学范畴,五行之间存在生克乘侮关系,运用中医学的五行生克对疾病进行病因病机分析,确立治法,对疾病的防治与诊断具有指导意义。基于五行生克理论提出了“心-脾-肾”同调辨治慢性心衰的发生及演变规律,治以... 五行学说属于我国古代的一种哲学范畴,五行之间存在生克乘侮关系,运用中医学的五行生克对疾病进行病因病机分析,确立治法,对疾病的防治与诊断具有指导意义。基于五行生克理论提出了“心-脾-肾”同调辨治慢性心衰的发生及演变规律,治以益心复脉、健脾补肾、活血利水为基本治法,使得心、脾、肾三脏互相制衡协调,为其临床治疗心衰提供新的方向与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行学说 “心-脾-肾”同治 慢性心衰 血瘀 水饮
下载PDF
李延从脾胃论治冠心病的临床经验 被引量:2
14
作者 赵志成 刘桉君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213-218,共6页
冠心病为临床中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可归属中医学的“胸痹”“心痛”等疾病范畴。李延教授认为本病之病性总属本虚标实之证,以脾虚、脾胃健运失常为本,标实在于痰浊、血瘀、气滞、寒凝等有形实邪痹阻心脉。治疗时重视调理脾胃,重用黄芪、... 冠心病为临床中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可归属中医学的“胸痹”“心痛”等疾病范畴。李延教授认为本病之病性总属本虚标实之证,以脾虚、脾胃健运失常为本,标实在于痰浊、血瘀、气滞、寒凝等有形实邪痹阻心脉。治疗时重视调理脾胃,重用黄芪、白术、党参、五味子等健脾养心以治本,结合通阳化浊、活血化瘀、疏肝理气、温阳散寒等治法,标本兼治,通补兼顾,使脾气健旺,心气充沛,瘀去痰消,胸阳得以舒展,则心之血脉恢复畅通,胸痹心痛诸症得到缓解。李延教授从脾胃论治冠心病的经验可为中医临床诊治冠心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胸痹 本虚标实 脾虚 痰浊 血瘀 调理脾胃 健脾养心 李延
下载PDF
基于心力衰竭“脾-线粒体-心”轴探讨“心受气于脾”的理论内涵
15
作者 谢抗 李春 +2 位作者 王勇 王伟 王俊岩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8-122,共5页
《内经》中载“心受气于脾”,心脏的生理病理变化与脾脏功能密切相关。线粒体是真核细胞的“动力室”,为心脏和人体提供能量,与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功能相似。多项现代医学研究显示,脾虚证患者中线粒体形态、结构、功能等出现异常,且心力衰... 《内经》中载“心受气于脾”,心脏的生理病理变化与脾脏功能密切相关。线粒体是真核细胞的“动力室”,为心脏和人体提供能量,与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功能相似。多项现代医学研究显示,脾虚证患者中线粒体形态、结构、功能等出现异常,且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患者中存在线粒体功能障碍。“脾-线粒体-心”轴之间交叉相关,轴系失衡则影响心衰等心系疾病的发生、发展,因此恢复“脾-线粒体-心”轴平衡在心衰防治中至关重要。运用中医疗法心脾同调,从平衡“脾-线粒体-心”轴入手,调控线粒体功能,可以显著改善心衰患者及动物模型中的心脏功能,恢复心脏能量代谢,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基于现代医学研究,结合中医理论对“脾-线粒体-心”轴进行阐释,进一步探讨了“心受气于脾”的理论内涵,为今后从脾及线粒体功能论治心血管疾病提供新的证据与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线粒体-心”轴 心受气于脾 心力衰竭 “脾-线粒体”轴 “线粒体-心”轴
下载PDF
张艳自拟冠心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证经验
16
作者 张楠 张艳 +1 位作者 何晓腾 刘翔宇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4年第4期661-664,共4页
冠心病心绞痛在心血管疾病中较为常见,属于中医学中“胸痹”“心痛”等范畴。张艳教授行医四十余载,治疗胸痹心痛疗效显著。认为其发病以气虚痰瘀交阻证型较为多见,提出“虚痰瘀”理论,自拟“冠心方”从脾论治冠心病心绞痛,治法为补气健... 冠心病心绞痛在心血管疾病中较为常见,属于中医学中“胸痹”“心痛”等范畴。张艳教授行医四十余载,治疗胸痹心痛疗效显著。认为其发病以气虚痰瘀交阻证型较为多见,提出“虚痰瘀”理论,自拟“冠心方”从脾论治冠心病心绞痛,治法为补气健脾,养血活血,化瘀止痛,化痰祛湿。该文章将张艳教授自拟冠心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证经验总结作出详细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心绞痛 从脾论治 虚痰瘀 名医经验 张艳
下载PDF
基于心脾论治儿童期特应性皮炎并探讨其与肠道菌群的关系
17
作者 赵玉磊 朱雅楠 +2 位作者 张海龙 安月鹏 杨素清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1期129-133,共5页
基于现代医学对肠道微生态的研究表明特应性皮炎的发生可能与肠道菌群密切相关,但具体机制尚不明确。中医多从心脾论治儿童期特应性皮炎,认为小儿“脾常不足,心常有余”的生理特点是本病发生的生理基础,脾主运化功能失司、脾虚湿蕴是基... 基于现代医学对肠道微生态的研究表明特应性皮炎的发生可能与肠道菌群密切相关,但具体机制尚不明确。中医多从心脾论治儿童期特应性皮炎,认为小儿“脾常不足,心常有余”的生理特点是本病发生的生理基础,脾主运化功能失司、脾虚湿蕴是基本病机,心火移热小肠是标实之意,治疗以健脾清心为基本原则。该文通过论述中医心脾理论探讨肠道菌群与儿童期特应性皮炎的关联,分析儿童期特应性皮炎的中医药治疗与肠道菌群之间可能存在的协同性。深入挖掘中医传统理论与现代微生物机制研究相结合,为治疗特应性皮炎开拓新的诊疗思路,具有重要的理论与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心脾论治 儿童 特应性皮炎
下载PDF
基于五脏相关学说探讨以心脾相关理论治疗脾胃病的思路与临床应用
18
作者 黄远程 刘鹏 +4 位作者 黄超原 文艺 李培武 庄昆海 刘凤斌 《西部中医药》 2024年第6期33-37,共5页
从心脾相关理论源流、心脾关系辨析出发,探讨基于心脾相关理论的脾胃病病因病机与治疗方法,认为心脾相关理论萌芽于秦汉、发展于晋唐,兴盛于宋元,完善于明清,成熟于近代。在相互关系方面,心脾通过经络、五行、气血、精神情志相关,并在... 从心脾相关理论源流、心脾关系辨析出发,探讨基于心脾相关理论的脾胃病病因病机与治疗方法,认为心脾相关理论萌芽于秦汉、发展于晋唐,兴盛于宋元,完善于明清,成熟于近代。在相互关系方面,心脾通过经络、五行、气血、精神情志相关,并在现代研究中的脑-肠轴学说中得到验证。在病因病机方面,火衰土虚、心火乘脾、心脾两虚、心胃不和是心脾相关理论中的最常见的脾胃病发病机制。临床治疗时,可针对各个病机分别以益火补土、泻心扶脾、补心健脾、调心安脾为核心治疗方法。在用药方面,以附子、干姜、桂枝、炙甘草温补心阳,以黄芪、黄连补脾泻火,以黄芪、人参、龙眼肉、当归补心健脾,以首乌藤、玫瑰花、合欢皮等调养心神以安脾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脏相关 心脾相关 脾胃病
下载PDF
基于肠-脑轴理论以腹部推拿为主治疗心脾两虚型广泛性焦虑症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刚 季远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1期105-107,共3页
目的观察基于肠-脑轴理论,以腹部推拿为主治疗心脾两虚型广泛性焦虑症(GAD)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推拿科门诊及病房的60例心脾两虚型GAD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2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腹部推拿作为主治疗,对照... 目的观察基于肠-脑轴理论,以腹部推拿为主治疗心脾两虚型广泛性焦虑症(GAD)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推拿科门诊及病房的60例心脾两虚型GAD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2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腹部推拿作为主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治疗4周后采用中医证候积分量表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前,2组中医证候积分与HAMA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症状和HAMA积分均有所改善(P<0.05),且治疗组情绪不宁、心悸胆怯、失眠健忘与多思善疑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HAMA量表积分改善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67%(29/30),高于对照组的86.67%(26/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腹部推拿为主治疗心脾两虚型GAD效果更好,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郁证 心脾两虚证 广泛性焦虑症 腹部推拿 肠-脑轴
下载PDF
归脾汤联合穴位贴敷降低室性早搏危险分层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20
作者 尹墨青 范丽花 +4 位作者 江雪纯 陈赟虎 王标 张涛 徐红丰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4年第2期361-366,共6页
目的:观察归脾汤联合穴位贴敷对心脾两虚型室性早搏患者危险分层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1—10月在南京中医药大学太仓附属医院心病科住院部或门诊部就诊的符合纳入标准的心脾两虚型室性早搏患者共7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 目的:观察归脾汤联合穴位贴敷对心脾两虚型室性早搏患者危险分层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1—10月在南京中医药大学太仓附属医院心病科住院部或门诊部就诊的符合纳入标准的心脾两虚型室性早搏患者共7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给予生活方式干预及现代医学标准抗心律失常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归脾汤和穴位贴敷,疗程均为8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及疗效、室性早搏总数、Lown分级、室早指数、室早易损指数、室性早搏QRS-T波群形态以及安全性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总积分均明显下降,治疗组积分下降情况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的中医证候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24h室性早搏总数均低于治疗前;治疗组Lown分级分布情况优于治疗前,且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室早指数改善显著且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室早易损指数改善显著且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室早QRS-T波群形态优化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期间2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归脾汤联合穴位贴敷能有效改善心脾两虚型室性早搏患者的中医证候,提高疗效,降低危险分层,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脾汤 穴位贴敷 室性早搏 心脾两虚 危险分层 中医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