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经胸杂交封堵技术治疗小儿肌部室间隔缺损18例
被引量:6
- 1
-
-
作者
沈晟
贾兵
陈张根
叶明
仇万山
陈纲
-
机构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
出处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3年第2期132-134,共3页
-
文摘
目的总结非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杂交封堵(Hybrid)技术治疗小儿肌部室间隔缺损(mVSD)的经验。方法2010年1月至2012年7月,我们共收治18例肌部室间隔缺损患儿,在非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杂交封堵术治疗mVSD。其中男性11例,女性7例,除1例9岁患儿外,其余患儿平均年龄(10.8±6.7)个月(1~17个月),平均体重(7.4±2.2)kg(4.8~11kg)。2例为多发mVSD,男女各1例。手术在食管超声(TEE)下于右心室游离壁表面定位mVSD最佳穿刺位置,经缺损右室面穿刺并通过导引钢丝及鞘管,导入封堵器行mVSD封堵。术后即刻及出院前行经胸超声评估,出院后定期门诊随访。结果平均肌部室问隔缺损(6.6±1.8)mm大小(4—12mm)。术后即刻食管彩超均未提示明显残余分流。无围手术期死亡,无心律失常。术后随访3个月至1年。2例多发肌部室间隔缺损患儿心脏超声显示心尖部存在极小分流,其余无明显残余分流。全组无严重心律失常,心功能良好,封堵器无移位。结论经胸杂交封堵技术治疗小儿肌部室间隔缺损较传统肌部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损伤小,恢复快,操作安全简便,效果好,可避免体外循环,尤其适用于小年龄低体重不能行介入手术的婴幼儿。
-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治疗
室间隔缺损
外科学
儿童
-
Keywords
hearth septall defects ventricular/th
hearth septall defects ventricular/SU
Child
-
分类号
R541.1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
-
题名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心室功能和收缩同步性变化
- 2
-
-
作者
唐中才
-
机构
汉中市三二○—医院超声医学科
-
出处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0年第1期71-73,共3页
-
文摘
【目的】探讨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后心室功能和收缩同步性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8年2月85例在本院行VSD封堵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在术前1周和术后3、6个月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获取左室收缩末期容量(ESV)、左室舒张末期容量(EDV)、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16个心肌节段达到收缩末期最小容积时间差值标准化值(Tmsv16-Dif/R-R%)和标准差标准化值(Tmsv16-SD/R-R%)、左室最大射血速率标准化值(PER/EDV)、左室最大充盈速率标准化值(PFR/EDV)。【结果】术后3个月,ESV、EDV、LVEF、Tmsv16-SD/R-R%和Tmsvl6-Dif/R-R%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术后6个月,ESV、EDV、LVEF较3个月时进一步降低(P<0.05),Tmsv16-SD/R-R%和Tmsv16-Dif/R-R%与术后3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R/EDV术后6个月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PFR/EDV与术前比较未见明显降低(P>0.05)。【结论】VSD封堵术后患者心室功能和收缩同步性明显改善。
-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治疗
心室功能
左
心肌收缩
-
Keywords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s/th
ventricular Function
Left
Myocardial contraction
-
分类号
R541.1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
-
题名经导管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的疗效和安全性
- 3
-
-
作者
孟凡强
杨猛
曾维理
-
机构
湖南恺德微创医院心内科
-
出处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05年第12期1715-1716,共2页
-
文摘
[目的]评价经导管介入治疗先天性膜周部室间隔缺损(VS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例VSD患者术前由经胸超声心动图确诊,在透视及经胸超声心动图监视下经导管置入室缺封堵器封堵VSD,术后1、3、6个月分别行经胸超声心动图、心电图评价治疗效果.[结果]20例VSD患者术中经左心室造影明确缺损直径为3~9.5(5.60±2.55)mm,成功封堵20例,封堵成功率100%,手术并发症发生率10%(2/20),封堵术后3个月超声复查左室舒张末径较术前明显缩小.[结论]经导管治疗膜周部VSD是一种成功率较高、并发症少、疗效可靠的介入治疗方法.
-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治疗
-
Keywords
heart septal defects, ventricular/th
-
分类号
R541.1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