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sign of heat exchanger network based on entransy theory 被引量:5
1
作者 Li Xia Yuanli Feng +1 位作者 Xiaoyan Sun Shuguang Xiang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8期1692-1699,共8页
The heat exchanger network(HEN) synthesis problem based on entransy theory is analyzed.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ntransy representation of thermal potential energy, the entransy dissipation represents the ... The heat exchanger network(HEN) synthesis problem based on entransy theory is analyzed.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ntransy representation of thermal potential energy, the entransy dissipation represents the irreversibility of the heat transfer process, the temperature difference determines the entransy dissipation, and four HEN design steps based on entransy theory are put forward. The present study shows how it is possible to set energy targets based on entransy and achieve them with a network of heat exchangers by an example of heat exchanger network design for four streams. In order to verify the correctness of the heat exchanger networks design method based on entransy theory, the synthesis of the HEN for the diesel hydrogenation unit is studied. Using the heat exchange networks design method based on entransy theory, the HEN obtained is consistent with energy targets. The entransy transfer efficiency of HEN based on entransy theory is 92.29%, higher than the entransy transfer efficiency of the maximum heat recovery network based on pinch technolo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设计 理论设计方法 转移效率 转移过程 母鸡 温度差 柴油机 热交换
下载PDF
A Compound Cycle for Power Generation by Utilizing Residual Heat of Flue Gas in Electric Steelmaking Process 被引量:1
2
作者 Fan Zhang Meibo Xing +1 位作者 Wentao Tang Ruixiang Wang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 2020年第2期45-58,共14页
Electric furnace short process steelmaking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steelmaking methods in the world today, and the waste heat recovery potential of electric furnace flue gas is huge.?The research on the recovery ... Electric furnace short process steelmaking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steelmaking methods in the world today, and the waste heat recovery potential of electric furnace flue gas is huge.?The research on the recovery of electric furnace flue gas waste hea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order to make better use of this part of the heat,?in this paper, a compound cycle of nitrogen Brayton cycle as a first-order cycle and toluene transcritical Rankine cycle as a second-order cycle is proposed to recover waste heat from furnace flue gas in steelmaking process for power generation. A mathematical model was established with the net output power as the objective function and the initial expansion pressure, the final expansion pressure, the initial expansion temperature and the initial pressure of the second cycle as the independent variables. The effect of multivariate on the net output power of the waste heat power generation cycle is studied, and then, the optimal parameters of the compound cycle are determin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under the general electric furnace steelmaking process, the power generation efficiency of this new cycle can be increased by 21.02% compared with the conventional cyc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IC Furnace STEELMAKING FLUE Gas Waste heat Compound Cycle heat transfer pinch Net Output Power
下载PDF
组分迁移对非共沸工质循环传热窄点影响研究
3
作者 孙健 吴可欣 +2 位作者 王寅武 霍成 马世财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8-126,共9页
为了研究组分迁移对非共沸混合工质循环及传热窄点影响规律,该研究通过建立高温电动热泵的理论模型,以某化工领域余热回收工况为计算条件,根据循环工质筛选的要求,筛选出4种性能较为优良的纯工质,根据工质的循环性能特性将它们两两组合... 为了研究组分迁移对非共沸混合工质循环及传热窄点影响规律,该研究通过建立高温电动热泵的理论模型,以某化工领域余热回收工况为计算条件,根据循环工质筛选的要求,筛选出4种性能较为优良的纯工质,根据工质的循环性能特性将它们两两组合成混合工质,并对这5种混合工质进行理论分析,从中筛选出两组循环性能较优的工质组合,分别是R134a+R245fa(0.4/0.6)和R152a+R245fa(0.4/0.6)。此外,该研究对筛选出的两组工质进行传热窄点与组分迁移的相关计算,得出考虑组分迁移情况下换热器内的温焓非线性分布的规律,并与未考虑组分迁移的情况作对比,为蒸发器与冷凝器的设计与运行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焓值为321.35 kJ/kg和334.76 kJ/kg处出现传热窄点,且组分迁移会影响传热窄点及最大传热温差的大小和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热泵 混合工质 传热窄点 组分迁移 循环性能
下载PDF
加氢裂化装置的能量回收及利用
4
作者 马杰 马云雷 《石化技术与应用》 CAS 2023年第1期32-36,共5页
运用夹点技术对加氢裂化装置的换热网络进行优化,利用Aspen Energy Analyzer V 8.4软件模拟换热网络曲线对换热网络的特点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优化方案,并利用Aspen Hysys模拟软件对优化方案进行模拟。结果表明:该换热网络的夹点温度为1... 运用夹点技术对加氢裂化装置的换热网络进行优化,利用Aspen Energy Analyzer V 8.4软件模拟换热网络曲线对换热网络的特点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优化方案,并利用Aspen Hysys模拟软件对优化方案进行模拟。结果表明:该换热网络的夹点温度为147.2℃,装置换热网络最小热公用工程用量为7.72 MW,最小冷公用工程用量为8.39 MW,节能潜力仍有6.67 MW;通过采用新增1台换热器E 1(利旧),利用152℃的柴油给45.5℃的冷低分油换热的优化方案,可分别节约热、冷公用工程2.11,0.36 MW,热、冷公用工程节能效率分别为27.34%,4.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氢裂化 夹点技术 换热网络 最小传热温差 能耗
下载PDF
R744/R600及R744/R600a混合工质热泵循环性能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范晓伟 张仙平 +2 位作者 王凤坤 沈恒根 陈圣光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5-39,共5页
基于换热器中的传热窄点温差的限制,对R744/R600及R744/R600a在所研究的工况范围内分别替代传统制冷剂R22的亚临界热泵循环特性分别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R744/R600和R744/R600a具有不同的最优配比,可以使得制热性能系数(COPh)最大;... 基于换热器中的传热窄点温差的限制,对R744/R600及R744/R600a在所研究的工况范围内分别替代传统制冷剂R22的亚临界热泵循环特性分别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R744/R600和R744/R600a具有不同的最优配比,可以使得制热性能系数(COPh)最大;R744/R600及R744/R600a在最优配比下的COPh分别比R22系统增大11.98%和8.24%,分别比纯质R600和R600a大36.43%和36.24%,比跨临界循环R744系统增加7.07%和4.71%。在最优配比下,R744/R600和R744/R600a的冷凝压力低于R22,分别为0.84MPa和1.18MPa;压缩机排气温度也低于R22,在90℃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工学 非共沸混合工质 热泵 R744/R600 R744/R600a 传热窄点
下载PDF
二氧化碳/丙烷用于热泵系统循环性能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范晓伟 巨福军 +1 位作者 张仙平 王方 《热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95-299,共5页
在热泵热水器名义工况条件下,对二氧化碳(R744)/丙烷(R290)自然混合工质与四种常见的热泵工质 R22、R134a、R410A和 R407C的亚临界循环性能进行了分析对比。结果表明:R744/R290的最优质量配比为21/79,系统的制热循环性能系数(COP... 在热泵热水器名义工况条件下,对二氧化碳(R744)/丙烷(R290)自然混合工质与四种常见的热泵工质 R22、R134a、R410A和 R407C的亚临界循环性能进行了分析对比。结果表明:R744/R290的最优质量配比为21/79,系统的制热循环性能系数(COPh)比 R22系统提高了10.46%、比 R134a系统提高了22.67%、比R410A系统提高了11.93%、比 R407C系统提高了9.52%;在10%~35%、0%~35%、10%~35%和10%~35%的 R744质量配比内,R744/R290可分别实现对四种常见热泵工质的替代;在最优质量配比下,R744/R290系统的冷凝压力低于 R410A系统,压比仅为3.271,排气温度为80.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共沸混合工质 热泵热水器 R744/R290 传热窄点
下载PDF
空调工况下非共沸制冷剂在蒸发器内的传热窄点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赵力 朱禹 王晓东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1-55,共5页
为了揭示15种常用非共沸制冷剂在空调工况下蒸发器中的传热窄点特征,探明它们和换热流体间温差的沿程变化规律,以及如何防止传热窄点的产生进行了理论分析,建立了制冷剂的蒸发换热模型,明确了蒸发过程中传热窄点产生的条件,并根据标准... 为了揭示15种常用非共沸制冷剂在空调工况下蒸发器中的传热窄点特征,探明它们和换热流体间温差的沿程变化规律,以及如何防止传热窄点的产生进行了理论分析,建立了制冷剂的蒸发换热模型,明确了蒸发过程中传热窄点产生的条件,并根据标准的空调工况确定了15种制冷剂的蒸发物性参数;然后,利用制冷剂状态方程得到蒸发过程中温度与焓值的对应关系,并分段计算了焓随温度的变化率进而得到15种制冷剂蒸发过程中发生传热窄点现象的机率;以R409A和R407D为例,计算了制冷剂和换热流体在蒸发过程中的温度分布;最后针对2种可能发生传热窄点现象的制冷剂给出了换热流体温差控制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共沸制冷剂 蒸发 传热窄点 空调工况
下载PDF
空调工况下非共沸制冷剂在冷凝器内的传热窄点 被引量:2
8
作者 赵力 朱禹 +1 位作者 王晓东 韩建盛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2450-2454,共5页
为了揭示15种常用非共沸制冷剂在空调工况下冷凝器中的传热窄点特征,探明它们和换热流体间温差的沿程变化规律,以及如何防止传热窄点的产生,进行了相应的理论分析。首先,建立了制冷剂的冷凝换热模型,明确了冷凝过程中传热窄点产生的条件... 为了揭示15种常用非共沸制冷剂在空调工况下冷凝器中的传热窄点特征,探明它们和换热流体间温差的沿程变化规律,以及如何防止传热窄点的产生,进行了相应的理论分析。首先,建立了制冷剂的冷凝换热模型,明确了冷凝过程中传热窄点产生的条件,并根据标准的空调工况确定了15种制冷剂的冷凝物性参数。然后,利用制冷剂状态方程得到冷凝过程中温度与焓值的对应关系,并分段计算了焓随温度的变化率,进而得到15种制冷剂冷凝过程中发生传热窄点现象的概率。最后,针对10种可能发生传热窄点现象的制冷剂给出了换热流体温差控制范围,为合理选择制冷剂和设计运行工况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共沸制冷剂 冷凝 传热窄点 空调工况
下载PDF
基于传热窄点的非共沸混合工质优选方法 被引量:8
9
作者 赵力 《天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001-1005,共5页
为了解决多种非共沸工质的优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传热窄点的分析方法.应用CSD状态方程得到不 同非共沸工质相变时焓差随相变温度的变化规律,并在适当假设的基础上,再得到换热流体的温度分布,从而得到 不同非共沸工质的相变传热窄点... 为了解决多种非共沸工质的优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传热窄点的分析方法.应用CSD状态方程得到不 同非共沸工质相变时焓差随相变温度的变化规律,并在适当假设的基础上,再得到换热流体的温度分布,从而得到 不同非共沸工质的相变传热窄点位置和大小,结合统计学方法,尝试给出了一种非共沸混合工质的优选方法.针对 两种非共沸工质(R401A和R409A)应用了两种不同的比较方法,比较结果均为R401A优于R409A,但新方法更加 简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共沸混合工质 传热窄点 优选方法 统计
下载PDF
利用夹点技术优化设计换热网络 被引量:10
10
作者 王瑞 付峰 +1 位作者 高晓明 尹梦龙 《节能技术》 CAS 2009年第2期149-153,共5页
本文主要介绍了利用夹点技术设计换热网络的原则及需要注意的问题,并利用夹点技术对延安某炼油厂300万t/年常压蒸馏装置换热网络进行优化设计,使其物流能流合理地匹配,从而达到减少换热单元数目的目的。经过优化设计后,与原有的换热网... 本文主要介绍了利用夹点技术设计换热网络的原则及需要注意的问题,并利用夹点技术对延安某炼油厂300万t/年常压蒸馏装置换热网络进行优化设计,使其物流能流合理地匹配,从而达到减少换热单元数目的目的。经过优化设计后,与原有的换热网络相比,换热网络的换热设备数目减少5个,使设备数目达到最优化,从而节省了设备的投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夹点技术 换热网络 优化设计 换热单元
下载PDF
结合闪蒸循环的有机朗肯循环以提升循环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新国 高冠怡 +1 位作者 吴晓松 弭慧惠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2-28,共7页
以提高热源利用率,提升有机朗肯循环(ORC)的做功能力为目标,该文构建一种ORC的新构型——结合闪蒸循环的有机朗肯循环(ORFC)和结合喷射-闪蒸循环的有机朗肯循环(EORFC)。新构型循环相当于在ORC基础上,增加闪蒸循环,构成ORC+闪蒸循环的... 以提高热源利用率,提升有机朗肯循环(ORC)的做功能力为目标,该文构建一种ORC的新构型——结合闪蒸循环的有机朗肯循环(ORFC)和结合喷射-闪蒸循环的有机朗肯循环(EORFC)。新构型循环相当于在ORC基础上,增加闪蒸循环,构成ORC+闪蒸循环的叠加循环。新构型中,通过增加(或调节)工质流量,以调节加热过程中的传热窄点(位置),从而提高从热源的吸热量并提高循环的输出功。结果表明:新构型循环的优化工况得到延伸,循环性能得到提高;ORFC和EORFC优化工况下的净输出功比ORC分别提高16.13%和33.18%,二者的加热量和效率均高于OR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力学 发电 余热利用 结合闪蒸循环的有机朗肯循环 结合喷射-闪蒸循环的有机朗肯循环 传热窄点调节
下载PDF
有机朗肯循环烟气余热系统工质选择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恒凡 赵豫晋 韩中合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0-25,共6页
为研究非共沸混合工质的蒸发换热特性,得到换热过程最接近理想换热的工质,本文选取R245fa+cyclohexane作为混合工质组元,建立蒸发换热段数学模型,并对不同配比下混合工质的最佳烟气进口温度及火用损比进行分析,从而得到不同工质的最佳... 为研究非共沸混合工质的蒸发换热特性,得到换热过程最接近理想换热的工质,本文选取R245fa+cyclohexane作为混合工质组元,建立蒸发换热段数学模型,并对不同配比下混合工质的最佳烟气进口温度及火用损比进行分析,从而得到不同工质的最佳烟温和最理想的工质配比。结果表明:不同配比的混合工质存在不同的最佳烟气进口温度;R245fa+cyclohexane在配比为0.56+0.44时火用损比最小,换热过程最接近理想换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朗肯循环 非共沸混合工质 蒸发换热 火用损 窄点温差 配比
下载PDF
R744/R290/R600a混合工质热泵循环性能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范晓伟 徐菂 王方 《制冷与空调》 2014年第10期104-108,共5页
对热泵系统,提出将R744/R290/R600a三种天然工质组成的混合物替代现有制冷剂。在热泵热水器名义工况下,计算分析不同配比下混合工质热泵系统循环性能,并分别与R22,R290,R600a和R744/R290(21%/79%)热泵系统性能进行对比。结果表明:R744/R... 对热泵系统,提出将R744/R290/R600a三种天然工质组成的混合物替代现有制冷剂。在热泵热水器名义工况下,计算分析不同配比下混合工质热泵系统循环性能,并分别与R22,R290,R600a和R744/R290(21%/79%)热泵系统性能进行对比。结果表明:R744/R290/R600a在最优配比下,系统制热性能系数为4.514,比R22,R290,R600a和R744/R290(21%/79%)系统分别增加20.50%,35.15%,41.50%和9.67%;系统冷凝压力比R22,R290和R744/R290(21%/79%)系统分别降低45.34%,41.20%和55.47%;新的混合工质不仅具有良好的热力学性能,而且可以有效降低系统运行压力,可以作为热泵工质的替代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泵 混合工质 传热窄点 COP
下载PDF
R32/R1233zd(E)热泵系统的热力学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范晓伟 郭壮雨 +2 位作者 李洪欣 赵成明 付一珂 《建筑热能通风空调》 2016年第9期34-38,共5页
R1233zd(E)是一种环保、无毒、不可燃的新型制冷剂,本文将R32与R1233zd(E)混合用于替代热泵热水器传统制冷剂R22。在热泵热水器名义工况下,基于换热器中传热窄点温差的限制,对R32/R1233zd(E)二元混合制冷剂在不同质量配比下热泵循环系... R1233zd(E)是一种环保、无毒、不可燃的新型制冷剂,本文将R32与R1233zd(E)混合用于替代热泵热水器传统制冷剂R22。在热泵热水器名义工况下,基于换热器中传热窄点温差的限制,对R32/R1233zd(E)二元混合制冷剂在不同质量配比下热泵循环系统的热力学特性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相同工作条件下,混合工质在计算配比范围内COPh均大于R22系统,并存在两个峰值,分别对应于质量配比分别为90/10和46/54,R32/R1233zd(E)的最优质量配比为90/10。在最优配比下,系统制热系数COPh值为4.793分别比纯质制冷剂R22、R32系统的COPh增加10.2%、6.6%。新型混合制冷剂R32/R1233zd(E)很有潜力成为新的热泵替代制冷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共沸混合制冷剂 热泵热水器 R32/R1233zd(E) 传热窄点
下载PDF
Z箍缩驱动混合堆包层瞬态传热特性 被引量:3
15
作者 郭海兵 马纪敏 +2 位作者 王少华 宋娟 祁建敏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01-204,共4页
Z箍缩驱动聚变-裂变混合能源堆(Z-FFR)以较长周期(10s)脉冲式运行,为实现3000 MW的热功率输出,单个脉冲需要产生的能量较大,包层和第一壁在强热冲击下的瞬态传热和温度特性是决定Z-FFR技术可行性的关键问题之一。通过理论计算,分析了在... Z箍缩驱动聚变-裂变混合能源堆(Z-FFR)以较长周期(10s)脉冲式运行,为实现3000 MW的热功率输出,单个脉冲需要产生的能量较大,包层和第一壁在强热冲击下的瞬态传热和温度特性是决定Z-FFR技术可行性的关键问题之一。通过理论计算,分析了在连续脉冲作用下包层和第一壁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同时以输出恒定的电功率为目标,提出了展平系统输出功率的简便方法,并分析了出口冷却剂温度的波动特性。结果表明材料最高温度均在安全限值内,第一壁表面瞬时高温层厚度约为0.5mm,系统输出功率波动幅度在-2.84%^+2.05%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箍缩 混合能源堆 脉冲功率 瞬态传热 第一壁
下载PDF
R744/R1270用于热泵热水器的分析探讨
16
作者 范晓伟 郑慧研 +1 位作者 张红林 巨福军 《中原工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3期59-63,共5页
研究了将两种环保工质R744和R1270混合用于热泵热水器系统时的循环性能,并在热泵热水器名义工况条件下,将其与常见热泵工质R22的循环性能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混合工质R744/R1270系统的最优质量配比为16/84,对应的最优制热COPh值为4.... 研究了将两种环保工质R744和R1270混合用于热泵热水器系统时的循环性能,并在热泵热水器名义工况条件下,将其与常见热泵工质R22的循环性能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混合工质R744/R1270系统的最优质量配比为16/84,对应的最优制热COPh值为4.770,比R22系统提高了9.63%;同时,在最优质量配比区间,COPh值变化较小;压缩机绝热压缩效率对COPh值影响显著,但对最优质量配比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泵热水器 R744/R1270 传热窄点 绝热压缩效率
下载PDF
调节传热窄点以提升有机朗肯循环性能的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新国 弭慧惠 +1 位作者 吴晓松 高冠怡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517-2525,共9页
依据热源温度与工质临界温度之间的关系,有机朗肯循环(ORC)的循环性能呈现有极值的优化工况或单调递增两种现象,并且后者优于前者。引起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加热过程中传热窄点位置的不同,导致循环的加热量不同。由此,本文提出调节ORC... 依据热源温度与工质临界温度之间的关系,有机朗肯循环(ORC)的循环性能呈现有极值的优化工况或单调递增两种现象,并且后者优于前者。引起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加热过程中传热窄点位置的不同,导致循环的加热量不同。由此,本文提出调节ORC中加热过程的传热窄点位置,以提高循环的加热量和净输出功。并构建一种喷射式有机朗肯循环(EORC),研究证明如何实现加热过程的传热窄点位置调节以提高循环性能。此调节还增强了传热的匹配性,或降低了传热的不可逆性。结果表明:热源水温度100~160℃范围内,采用R245fa,EORC的最大净输出功比ORC提高了34.99%~22.57%。EORC中,热源水温度120℃下,混合工质R134a/R245fa(0.7∶0.3)的最大净输出功比纯工质R245fa和R134a分别提高了7.12%和9.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朗肯循环 喷射式有机朗肯循环 喷射器 传热窄点 传热匹配
下载PDF
热量传递网络的优化综合与单元传热设备的强化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巍 郭宏新 《炼油设计》 1998年第1期51-56,共6页
热量传递网络的优化综合与模拟,一直是热量利用系统工程的最活跃的研究领域。根据窄点的基本原理和工程要求阐述了热量传递网络热力学分析及合成与调优方法。同时,论述了网络优化合成与单元设备强化传热的内在关系,以实际例题说明了... 热量传递网络的优化综合与模拟,一直是热量利用系统工程的最活跃的研究领域。根据窄点的基本原理和工程要求阐述了热量传递网络热力学分析及合成与调优方法。同时,论述了网络优化合成与单元设备强化传热的内在关系,以实际例题说明了网络优化综合与单元设备优化取得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量传递网络 传热设备 优化综合 石油炼制
下载PDF
二氧化碳逆循环中气体冷却器的传热窄点分布 被引量:4
19
作者 涂岱兴 赵力 +1 位作者 王建立 王晓东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307-311,共5页
为了揭示二氧化碳逆循环气体冷却器中的传热窄点分布特征,探明二氧化碳和换热流体间温差的沿程变化规律,以及如何防止传热窄点的产生进行相应的理论分析。建立二氧化碳的冷却换热模型,明确冷却过程中传热窄点产生的条件,并利用状态方程... 为了揭示二氧化碳逆循环气体冷却器中的传热窄点分布特征,探明二氧化碳和换热流体间温差的沿程变化规律,以及如何防止传热窄点的产生进行相应的理论分析。建立二氧化碳的冷却换热模型,明确冷却过程中传热窄点产生的条件,并利用状态方程得到不同压力下二氧化碳温度与焓值的对应关系,分段计算焓随温度的变化率进而得到多种压力下发生传热窄点现象的机率。根据换热器的最小传热温差,确定不同压力下进出气体冷却器的换热流体的物性参数和窄点分布规律。在气体冷却过程中,传热窄点的位置随压力的增加而逐步向换热后程移动;换热流体在气体冷却器出口的温度随二氧化碳压力的升高呈现先降低再升高的趋势。此外,还给出6种压力下避免发生传热窄点现象的换热流体温差控制范围,为合理选择二氧化碳逆循环工况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循环 二氧化碳 气体冷却器 传热窄点
下载PDF
基于最小工程量和压力降考虑的换热网络改造 被引量:2
20
作者 颜如焱 李国庆 +1 位作者 李亚军 华贲 《炼油技术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3-56,共4页
基于换热网络模拟技术、换热器单台优选技术以及夹点技术原理对现有换热网络实施瓶颈分析,实现以最小投资和最小工程量完成现有换热网络的改造。特别针对被加热物流在换热过程中出现汽化,形成气阻,压力降增加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 换热网络 工程量 压力降 技术改造 夹点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