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7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of Jianpiyiqi Prescription on the Expression of Heat Shock Proteins in Acetic Acid-induced Chronic Gastric Ulcer Rats
1
作者 陶秀良 李国成 罗树星 《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edical Sciences)》 SCIE CAS 2001年第2期105-107,共3页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Jianpiyiqi prescription on the expression of heat shock proteins and the changes of HSPs in gastric ulcerated rats, the rat model of chronic gastric ulcer was induced by acetic acid. Th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Jianpiyiqi prescription on the expression of heat shock proteins and the changes of HSPs in gastric ulcerated rats, the rat model of chronic gastric ulcer was induced by acetic acid. The SABC immunohistochemical method was used to observe HSP70 of mucosa around the gastric ulcer. Imaging analysis was performed. Western dot blot was used to detect HSPs contents in the plasma and gastric mucosal homogenate in each group.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HSP70 contents of the mucosa around the gastric ulcer in the model group and ranitidine treated group were increased as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 Jianpiyiqi could increase the expression of HSP70 of the mucosa around the gastric ulcer further as compared with that in the model group and ranitidine treated group . The HSP70 contents in the serum and mucosa in the model group and ranitidine treated group were increased as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 P <0.01, P <0 05 respectively). HSP70 of serum and mucosa in the Jianpiyiqi treated group was higher than in the model group and ranitidine treated group ( P <0.05, P <0.01 respectively).It was concluded that HSP might play a role in the process of pathophysiology of gastric ulcer. Jianpiyiqi could enhance gastric ulcer healing through the protective mechanism of HSP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ptic ulcer heat shock proteins acetic acid IMMUNOHISTOCHEMISTRY western dot blot Jianpiyiqi
下载PDF
Effects of moxibustion on heat-shock protein 70 expression in the spinal cord and colonic mucosa in a rat model of ulcerative colitis 被引量:3
2
作者 Li Qi Yin Shi +6 位作者 Luyi Wu Jingping Mu Linying Tan Xiaopeng Ma Huirong Liu Shifen Xu Huangan Wu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22期1717-1722,共6页
Pathological changes in the colon are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the spinal cord, and innervation of spinal cord can regulate cellular functions. Our previous studies verified that moxibustion protects and restores the c... Pathological changes in the colon are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the spinal cord, and innervation of spinal cord can regulate cellular functions. Our previous studies verified that moxibustion protects and restores the colonic mucosa, but the mechanisms of action remain unknown. The present study observed the effects of moxibustion and salicylazosulfapyridine on expression of heat-shock protein 70 (HSP70) and its mRNA in the spinal cord and colonic mucosa of ulcerative colitis rats.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moxibustion and salicylazosulfapyridine increased HSP70 mRNA expression in the spinal cord and colonic mucosa of ulcerative colitis rats. The decreased transcriptional activity of HSP70 in the spinal cord and colonic mucosa might participate in damage to the colonic mucosa in ulcerative colitis rats. Moxibustion exerted protective effects on colonic mucosa by up-regulating HSP70 transcriptional activity in the spinal cord and colonic mucos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at-shock protein 70 MOXIBUSTION spinal cord colonic mucosa ulcerative colitis
下载PDF
枯芩与条芩提取物对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的药效学比较研究
3
作者 黄伟 罗雅琴 +2 位作者 于新阳 董红敬 王晓 《中国药物警戒》 2024年第3期313-318,共6页
目的比较枯芩、条芩提取物对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模型的药效学差异。方法5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模型组、枯芩组、条芩组和美莎拉嗪组,每组10只。采用高脂高糖饲料喂养+高度白酒灌胃+5%葡聚糖硫酸钠(DSS)联合诱导法... 目的比较枯芩、条芩提取物对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模型的药效学差异。方法5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模型组、枯芩组、条芩组和美莎拉嗪组,每组10只。采用高脂高糖饲料喂养+高度白酒灌胃+5%葡聚糖硫酸钠(DSS)联合诱导法,建立湿热型UC大鼠模型;各组分别于造模第1天开始灌胃给药,枯芩组、条芩组给药剂量均为5.25 g·kg^(-1)·d^(-1),美沙拉嗪组给药剂量为0.266 g·kg^(-1)·d^(-1),正常组、模型组灌服等体积生理盐水。连续给药28 d。观察大鼠一般情况;评价大鼠体质量变化和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称取大鼠结肠质量,量取结肠长度,并计算结肠单位长度质量;进行大鼠结肠组织HE染色和PAS染色,观察大鼠结肠组织病理学变化;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炎症因子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体质量显著降低,结肠长度显著缩短,DAI评分、结肠质量、结肠单位长度质量和血清IL-6、TNF-α、IL-1β水平均显著增加,TGF-β_(1)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肠组织上皮层发生脱落,边缘散乱,隐窝不清晰,黏膜层有水肿,炎症细胞浸润且入侵黏膜下层,肠腺紊乱。与模型组比较,枯芩组、条芩组、美沙拉嗪组大鼠上述指标和相关症状均有明显改善(P<0.05,P<0.01);与枯芩组比较,条芩组、美沙拉嗪组在增加结肠单位长度质量、降低DAI评分、改善炎症因子水平方面均优于枯芩组(P<0.05或P<0.01)。结论枯芩、条芩提取物对湿热型UC大鼠均有较好的改善作用,且条芩优于枯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 枯芩 条芩(或子芩) 美莎拉嗪 提取物 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 大鼠
下载PDF
枯芩与条芩提取物对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及肠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机制
4
作者 黄伟 罗雅琴 +2 位作者 于新阳 董红敬 王晓 《中国药物警戒》 2024年第4期408-414,共7页
目的探讨枯芩、条芩提取物对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及对肠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5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模型组、枯芩组、条芩组和美莎拉嗪组,每组10只。采用高脂高糖饲料喂养+高度白酒灌胃+5%... 目的探讨枯芩、条芩提取物对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及对肠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5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模型组、枯芩组、条芩组和美莎拉嗪组,每组10只。采用高脂高糖饲料喂养+高度白酒灌胃+5%葡聚糖硫酸钠(DSS)联合诱导法,建立湿热型UC大鼠模型;各组分别于造模第1天开始灌胃给药,枯芩组、条芩组给药剂量均为5.25 g·kg^(-1)·d^(-1),美沙拉嗪组给药剂量为0.266 g·kg^(-1)·d^(-1),正常组、模型组灌服等体积生理盐水。连续给药28 d。给药结束后,收集大鼠无菌粪便,解剖取大鼠结肠黏膜组织,进行匀浆,Elisa法检测大鼠结肠黏膜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炎症因子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法检测大鼠结肠组织紧密连接蛋白-1(claudin-1)、黏蛋白2(MUC2)、咬合蛋白(occludin)、闭锁小带蛋白-1(ZO-1)mRNA表达水平;采用16S rDNA测序技术检测大鼠粪便肠道菌群数量及丰度。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结肠黏膜IL-6、TNF-α、IL-1β炎症因子含量均明显上升(P<0.01),Claudin-1、MUC2、Occludin、ZO-1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上升(P<0.01);给药28 d后,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结肠黏膜IL-6、TNF-α、IL-1β水平均出现显著的降低(P<0.01),Claudin-1、MUC2、Occludin、ZO-1m RNA表达水平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与枯芩组比较,条芩组、美沙拉嗪组在降低IL-6、TNF-α、IL-1β、Claudin-1、Occludin、ZO-1 mRNA表达水平方面均优于枯芩组(P<0.05或P<0.01),对MUC2指标改善不明显,以美沙拉嗪组药效最好。肠道菌群测序结果显示,湿热型UC模型组大鼠肠道菌物种多样性及丰度降低,厚壁杆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ota)相对丰度明显减少(P<0.05),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相对丰度显著增加(P<0.05),枯芩组、条芩组对厚壁杆菌门、拟杆菌门明显增多(P<0.05),变形菌门明显减少(P<0.05),美沙拉嗪组调节菌群作用不明显(P>0.05)。枯芩组和条芩组也有一定的差异性,枯芩组长于增加厚壁菌门,条芩组长于增加拟杆菌门。结论枯芩、条芩可能通过回调失衡的肠道菌群,保护肠道黏膜屏障受损,抑制炎症反应,从而发挥治疗湿热型UC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 枯芩 条芩(或子芩) 提取物 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 肠道菌群 肠黏膜屏障 大鼠
下载PDF
枯芩与条芩提取物对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Th17/Treg免疫失衡的调节机制研究
5
作者 黄伟 罗雅琴 +2 位作者 于新阳 董红敬 王晓 《中国药物警戒》 2024年第5期535-539,546,共6页
目的比较枯芩、条芩提取物对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大鼠模型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因子及转录因子维甲酸相关孤儿受体(ROR-γt)/叉头翼状螺旋转录因子3(Foxp3)表达的影响。方法50只健康SD大鼠... 目的比较枯芩、条芩提取物对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大鼠模型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因子及转录因子维甲酸相关孤儿受体(ROR-γt)/叉头翼状螺旋转录因子3(Foxp3)表达的影响。方法5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模型组、枯芩组、条芩组和美莎拉嗪组,每组10只。采用高脂高糖饲料喂养+高度白酒灌胃+5%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联合诱导法,建立湿热型UC大鼠模型;各组分别于造模第1天开始灌胃给药,枯芩组、条芩组给药剂量均为5.25 g·kg^(-1)·d^(-1),美沙拉嗪组给药剂量为0.266 g·kg^(-1)·d^(-1),正常组、模型组灌服等体积生理盐水。连续给药28 d。给药结束后,麻醉大鼠,腹主动脉取血,分离血清,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白介素-6(IL-6)、IL-17A、IL-10、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水平;分离脾脏和结肠组织,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脾脏Th17、Treg细胞比例,计算Th17/Treg比值;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法检测结肠组织ROR-γt、Foxp3 mRNA表达水平;免疫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结肠组织ROR-γt、Foxp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IL-6、IL-17A、脾脏Th17细胞比例、Th17/Treg、结肠组织ROR-γt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增加(P<0.01),血清IL-10、IL-35、TGF-β_(1)、脾脏Treg细胞比例、结肠组织Foxp3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给药28 d后,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血清IL-6、IL-17A、脾脏Th17细胞比例、Th17/Treg、结肠组织ROR-γt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或P<0.01),血清IL-10、IL-35、TGF-β_(1)、脾脏Treg细胞比例、结肠组织Foxp3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P<0.05或P<0.01);与枯芩组比较,条芩组、美沙拉嗪组在降低IL-6、IL-17A,增加IL-10、IL-35、TGF-β_(1)水平,调节ROR-γt mRNA和蛋白表达方面(P<0.05或P<0.01)均优于枯芩组。结论枯芩、条芩可能通过调控转录因子ROR-γt、Foxp3表达,恢复Th17/Treg免疫失衡,抑制炎症反应,从而保护肠道黏膜屏障受损,发挥治疗湿热型UC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 枯芩 条芩(或子芩) 提取物 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 Th17/Treg失衡 细胞因子 ROR-γt Foxp3 大鼠
下载PDF
白头翁汤合益脾祛湿理肠汤加减对大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疗效
6
作者 杨苏琴 陈光华 +1 位作者 吴云翔 贺应林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10期38-42,共5页
目的:探讨大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给予白头翁汤合益脾祛湿理肠汤加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3年2月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大肠湿热型UC患者共计86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43例)与对照组(43例),对照组... 目的:探讨大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给予白头翁汤合益脾祛湿理肠汤加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3年2月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大肠湿热型UC患者共计86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43例)与对照组(43例),对照组给予白头翁汤治疗,研究组给予白头翁汤合益脾祛湿理肠汤加减治疗,两组均治疗6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肠黏膜屏障功能、炎症因子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0.70%)较对照组(74.42%)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D-乳酸(D-LA)、内毒素(BT)、二胺氧化酶(DAO)水平均降低,研究组均较对照组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23(IL-23)水平均降低,研究组均较对照组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98%)与对照组(2.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肠湿热型UC患者给予白头翁汤合益脾祛湿理肠汤加减治疗,能够提升临床效果,改善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炎症因子水平,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湿热证 溃疡性结肠炎 白头翁汤 益脾祛湿理肠汤 肠黏膜屏障功能 炎症因子
下载PDF
芍药汤治疗湿热内蕴型溃疡性结肠炎疗效及对患者炎症因子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7
作者 高亚 曹晖 +3 位作者 宾东华 曾婷婷 黄若茹 夏裔灵 《陕西中医》 CAS 2024年第10期1336-1339,1344,共5页
目的:观察芍药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湿热内蕴证)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炎症因子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择接受治疗的110例U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掷硬币法分为两组,各55例。对照组采取美沙拉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 目的:观察芍药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湿热内蕴证)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炎症因子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择接受治疗的110例U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掷硬币法分为两组,各55例。对照组采取美沙拉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芍药汤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治疗3个月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3个月时临床症状、Mayo、Geboes指数评分、炎症因子、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及肠道菌群水平;统计并比较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主症、次症及总分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Mayo活动指数、Geboes指数评分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CD4^(+)、CD4^(+)/CD8^(+)高于治疗前,CD8^(+)低于治疗前,观察组CD4^(+)、CD4^(+)/CD8^(+)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高于治疗前,大肠杆菌低于治疗前,观察组大肠杆菌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生1例恶心,1例皮肤瘙痒,对照组未发生不良反应(P>0.05)。结论:芍药汤能够有效改善湿热内蕴证UC患者临床症状,促进肠黏膜愈合,降低机体炎症反应,提高免疫功能,恢复胃肠道菌群平衡,提升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湿热内蕴证 芍药汤 炎症因子 T淋巴细胞亚群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基于“湿热致病”理论探讨清肠化湿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 被引量:1
8
作者 柳娜 景威栋 景明 《药学研究》 CAS 2024年第2期164-170,共7页
基于“湿热致病”的理论内涵,认为大肠湿热丛生,蕴结肠道,导致热盛肉腐、气血阻滞是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形成的关键。中医认为UC病位在肠,以湿热为标,证候以大肠湿热证为主,治则以清利大肠为纲。在临床应用上清肠化湿... 基于“湿热致病”的理论内涵,认为大肠湿热丛生,蕴结肠道,导致热盛肉腐、气血阻滞是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形成的关键。中医认为UC病位在肠,以湿热为标,证候以大肠湿热证为主,治则以清利大肠为纲。在临床应用上清肠化湿类方剂治疗UC效果显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症状,且具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小等特点。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清肠化湿类方剂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修复肠黏膜屏障、维持肠道免疫平衡、减轻肠道炎症、缓解氧化应激等途径发挥治疗作用。笔者通过整理文献,对近年来清肠化湿方治疗UC的临床疗效和作用机制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分析,并就其不足提出建议,以期为阐释清肠化湿法治疗UC的科学内涵提供科学依据,为评价和挖掘经典中药及其复方治疗UC的潜力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热泄泻 溃疡性结肠炎 清肠化湿 临床应用 作用机制
下载PDF
孙林梅教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经验
9
作者 杨婷 孙林梅 +1 位作者 高南南 程晓芸 《四川中医》 2024年第4期20-23,共4页
孙林梅教授主要从事肛肠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经过大量的临床实践与经验总结,对溃疡性结肠炎治疗形成了独特的临床经验。她认为溃疡性结肠炎多由湿、热、瘀致病,其治法当为清热化湿,理气活血,涩肠固脱,治疗过程中应遵循疾病变化过程灵... 孙林梅教授主要从事肛肠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经过大量的临床实践与经验总结,对溃疡性结肠炎治疗形成了独特的临床经验。她认为溃疡性结肠炎多由湿、热、瘀致病,其治法当为清热化湿,理气活血,涩肠固脱,治疗过程中应遵循疾病变化过程灵活辨证并自拟经验方,临证取效颇佳。本文将其相关经验进行梳理总结,以供学者学习借鉴,指导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从湿热瘀论治 辨证论治 临床经验 医案
下载PDF
基于NLRP3炎症小体活化导致GES-1细胞焦亡探讨消化性溃疡“毒热”病理演变机制 被引量:1
10
作者 段金江 周丽杰 +1 位作者 王鑫宇 肖景东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37-41,共5页
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PU)是在炎症反应不断地刺激下形成的消化系统疾病,其主要原因是攻击因素和保护因素之间的失衡,造成对黏膜的损害。在消化性溃疡活动期,黏膜表面分布黄白苔、充血水肿、渗出坏死、肉芽生成,同时伴有大量以中性... 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PU)是在炎症反应不断地刺激下形成的消化系统疾病,其主要原因是攻击因素和保护因素之间的失衡,造成对黏膜的损害。在消化性溃疡活动期,黏膜表面分布黄白苔、充血水肿、渗出坏死、肉芽生成,同时伴有大量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的炎症细胞浸润,“毒热”的病理机制与炎症密切相关。含NLR家族PYRIN域蛋白3(NLR family,pyrin domain containing protein,NLRP3)炎症小体是一种固有免疫细胞(包括巨噬细胞等)的多蛋白复合物,负责激活炎症反应,在PU的炎症发生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其过程是各种病原微生物和机体内外的危险信号,被细胞膜的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s,PRRs)识别,激活核因子-kappa B(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促进生成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1前体(pro-Caspase-1),使NLRP3炎症小体活化,生成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1(Caspase-1),诱导细胞焦亡,使得胞内炎症性物质——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18(IL-18)、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等释放至胞外,自身免疫启动从而引发级联炎症反应。该研究以期为“毒热”理论提供病理基础,丰富其科学内涵,为后续研究做理论上的探讨,为防治PU提供更有效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 毒热 NLRP3炎症小体 细胞焦亡 以痈论治 溃得康颗粒
下载PDF
葛根芩连汤加减联合美沙拉嗪治疗大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临床效果及其对肠道菌群、免疫功能和炎症水平的调节 被引量:6
11
作者 龙鑫月 弓艳霞 唐艳萍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8-121,共4页
目的观察葛根芩连汤加减联合美沙拉嗪治疗大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及其对患者肠道菌群、免疫功能和炎症水平的调节作用。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2月在医院消化内科治疗的10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 目的观察葛根芩连汤加减联合美沙拉嗪治疗大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及其对患者肠道菌群、免疫功能和炎症水平的调节作用。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2月在医院消化内科治疗的10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平均分为美沙拉嗪组和葛根芩连组,各组50例,美沙拉嗪组患者单纯口服美沙拉嗪治疗,葛根芩连组患者在美沙拉嗪组基础上联合葛根芩连汤加减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并比较干预前后血清炎症因子、免疫功能以及肠道菌群变化。结果美沙拉嗪组患者的有效率为80.00%(40/50),葛根芩连组患者的有效率为94.00%(47/50),与美沙拉嗪组比较,葛根芩连组的有效率明显升高(P<0.05)。干预4周后,与美沙拉嗪组比较,葛根芩连组患者的血清白介素(IL)-6、IL-8、γ-干扰素(IFN-γ)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明显下降(P<0.01);葛根芩连组患者外周血中CD_(3)^(+)、CD_(4)^(+)以及CD_(4)^(+)/CD_(8)^(+)水平明显升高,而CD_(8)^(+)水平则明显下降(P<0.01)。且葛根芩连组患者肠道双歧杆菌、乳酸杆菌以及肠球菌水平相较于美沙拉嗪组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4周后,葛根芩连组患者的IBDQ评分和SF-36评分相较于美沙拉嗪组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期间两组患者的主要不良反应有腹胀、消化不良、头晕头痛、乏力、皮疹等,美沙拉嗪组和葛根芩连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10.00%(5/50)、14.00%(7/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葛根芩连汤加减联合美沙拉嗪能够提高大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抑制血清炎症水平,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其作用机制与调节患者肠道菌群平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芩连汤 溃疡性结肠炎 大肠湿热 肠道菌群 免疫功能 炎症水平 临床研究
下载PDF
热敏灸联合耳穴埋豆对消化性溃疡的效果观察
12
作者 张建芳 穆婷婷 詹成玲 《现代科学仪器》 2024年第1期121-124,共4页
目的:探究热敏灸联合耳穴埋豆对消化性溃疡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10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均分为两组,观察前后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PG-I、PG-II、GAS血清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PG-I、PG-II、GAS血清指标水平... 目的:探究热敏灸联合耳穴埋豆对消化性溃疡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10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均分为两组,观察前后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PG-I、PG-II、GAS血清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PG-I、PG-II、GAS血清指标水平降低。观察组总有效率、Hp根除率略高,正常进食恢复时间和上腹胀症状消失时间均较低(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复发率略低。结论:热敏灸联合耳穴埋豆能有效改善消化性溃疡患者相关血清指标,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疾病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敏灸 耳穴埋豆 消化性溃疡 效果观察
下载PDF
基于“毒热致痈”理论探讨清热消痈止泻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湿热型)临床研究
13
作者 龚枭雄 陈教华 +4 位作者 胡晓阳 余绪超 张全辉 陈光华 郭昌 《中国疗养医学》 2024年第7期38-41,共4页
目的观察基于“毒热致痈”理论探讨清热消痈止泻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湿热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20年1月至2023年9月收治的60例溃疡性结肠炎(湿热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 目的观察基于“毒热致痈”理论探讨清热消痈止泻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湿热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20年1月至2023年9月收治的60例溃疡性结肠炎(湿热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清热消痈止泻汤治疗,疗程均为8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内镜下黏膜形态(Barcon)评分、安全性评价及治疗后3个月的复发情况。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在中医证候评分及内镜下黏膜形态(Barcon)评分改善方面,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观察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消痈止泻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湿热型)患者,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修复肠黏膜,疗效明显而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热致痈”理论 清热消痈止泻汤 溃疡性结肠炎 湿热型
下载PDF
清肠化湿方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湿热内蕴证)的疗效及对IL-6、IL-1β、IL-22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笑 祁月英 龚汶 《四川中医》 2024年第2期128-131,共4页
目的:探究清肠化湿方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湿热内蕴证)的疗效及对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22(IL-22)、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2年5月我院就诊104例溃疡性结肠炎(湿热内蕴证)患者作为观... 目的:探究清肠化湿方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湿热内蕴证)的疗效及对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22(IL-22)、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2年5月我院就诊104例溃疡性结肠炎(湿热内蕴证)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使用区组随机化法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53例)。对照组采用美沙拉嗪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给予清肠化湿方。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个月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DAL评分、组织病理学评分)、中医证候积分、炎症指标[IL-6、IL-1β、IL-22]、生活质量[炎性肠病生活质量表(IBDQ)]的变化。结果:治疗2个月后,两组DAL评分、组织病理学评分、中医证候积分、血清IL-6、IL-1β、IL-22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治疗2个月后IBDQ各项评分及总分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清肠化湿方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炎症介质产生,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肠化湿方 溃疡性结肠炎 炎症因子 湿热内蕴
下载PDF
穴位注射结合四妙勇安汤辅助治疗糖尿病足溃疡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晨阳 赵钢 +1 位作者 李欣然 于文慧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18-23,共6页
目的:探讨穴位注射维生素B1结合四妙勇安汤辅助治疗糖尿病足溃疡(DFU)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3年2月我院收治的湿热毒盛型DFU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穴... 目的:探讨穴位注射维生素B1结合四妙勇安汤辅助治疗糖尿病足溃疡(DFU)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3年2月我院收治的湿热毒盛型DFU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穴位注射结合四妙勇安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踝肱指数及创面情况(创面面积、创面深度),血清炎症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α)、超声检查指标(足背动脉的血流速度、血管内径、阻力指数),血管内皮功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血清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及复发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08%(P <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评分、血清炎症指标、创面面积、创面深度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治疗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清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水平、踝肱指数及各超声检查指标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复发率10.42%低于对照组的27.08%(P<0.05)。结论:穴位注射维生素B1结合四妙勇安汤辅助治疗湿热毒盛型DFU患者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注射 四妙勇安汤 湿热毒盛型 糖尿病足溃疡 创面情况 血管内皮功能
下载PDF
加味导赤散联合沙利度胺片治疗心脾积热型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的疗效评价
16
作者 欧阳明 胡颖秋 +1 位作者 李皑冰 沈雪敏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28期138-141,共4页
目的:研究加味导赤散联合沙利度胺片治疗心脾积热型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的疗效。方法:在本文研究将2022年1月—2023年6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收治的88例心脾积热型复发性阿弗他溃疡患者作为研究主要对象,随机分组为两组,各44例,对... 目的:研究加味导赤散联合沙利度胺片治疗心脾积热型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的疗效。方法:在本文研究将2022年1月—2023年6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收治的88例心脾积热型复发性阿弗他溃疡患者作为研究主要对象,随机分组为两组,各44例,对照组实施沙利度胺片治疗,观察组实施加味导赤散联合沙利度胺片治疗,分析并对比两组发作间歇时间、总有效率、溃疡复发率、炎症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发作间歇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4周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溃疡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炎症因子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心脾积热型复发性阿弗他溃疡患者开展联合治疗(加味导赤散、沙利度胺片),能显著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导赤散 沙利度胺片 心脾积热型复发性阿弗他溃疡
下载PDF
从虚、热、湿、瘀、郁论治溃疡性结肠炎
17
作者 王怡菲 王志颖 +3 位作者 陈航 杨洋 杨恒 张书信 《中国中医急症》 2024年第9期1577-1581,共5页
溃疡性结肠炎病因较为复杂,常虚实夹杂、寒热错杂、多因素相互作用。本病病机关键在于虚、热、湿、瘀、郁,其中正虚为发病之本,其病理演变为气郁、热结、湿阻、血瘀,活动期主要病机为肠道湿热或肝脾不和,缓解期主要病机为脾虚湿蕴、脾... 溃疡性结肠炎病因较为复杂,常虚实夹杂、寒热错杂、多因素相互作用。本病病机关键在于虚、热、湿、瘀、郁,其中正虚为发病之本,其病理演变为气郁、热结、湿阻、血瘀,活动期主要病机为肠道湿热或肝脾不和,缓解期主要病机为脾虚湿蕴、脾肾阳虚或寒热错杂。临证遣方用药时首先辨析病情急缓及分期,再根据病情特点辨明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治以补益脾肾、平调寒热、清热化湿、活血化瘀、疏肝开郁。临床中应紧抓虚、热、湿、瘀、郁病机,辨证施治,灵活用药,方可收获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用药特色 湿
下载PDF
实炎方对湿热蕴肠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疗效
18
作者 黄李 杨巍 +3 位作者 彭云花 陈天 裴艳妮 陆宏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591-2595,共5页
目的探讨实炎方对湿热蕴肠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8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肠溶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实炎方,疗程8周。检测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白... 目的探讨实炎方对湿热蕴肠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8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肠溶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实炎方,疗程8周。检测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22、白细胞介素-33)、肠黏膜屏障功能指标(二胺氧化酶、D-乳酸、内毒素)、肠道菌群(大肠杆菌、肠球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GQOLI-74评分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评分、血清炎症因子、肠黏膜屏障功能指标降低(P<0.05),GQOLI-74升高(P<0.05),肠球菌减少(P<0.05),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增加(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结论实炎方可提高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生活质量,临床疗效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炎方 美沙拉嗪肠溶片 溃疡性结肠炎 湿热蕴肠
下载PDF
苦参及其炮制品对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小鼠TLR4/MyD88/NF-κB通路的调节作用
19
作者 裴琳秀 江恬妮 +1 位作者 刘悦 高慧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5-90,I0011,I0012,共8页
目的 通过探讨苦参及其炮制品对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为苦参炮制品的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在持续高温高湿环境下,配合高糖高脂饲料及蜂蜜水,建立湿热型小鼠模型,进... 目的 通过探讨苦参及其炮制品对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为苦参炮制品的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在持续高温高湿环境下,配合高糖高脂饲料及蜂蜜水,建立湿热型小鼠模型,进而通过自由饮用含3%葡聚糖硫酸钠(DSS)的蒸馏水,建立湿热型UC小鼠模型。实验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药组(美沙拉嗪300 mg/kg)、生苦参组、麸炒苦参组、米泔制苦参组(均按5 g/kg剂量给药)、麦麸辅料组、米泔水辅料组,UC造模同时给予灌胃给药,连续10 d。每日观察小鼠的一般情况、体质量、粪便性状及隐血情况,进行一般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 DAI)评分,给药结束后处死小鼠,摘取结肠并测量长度,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病理切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 MIF)、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以及结肠组织中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结肠组织中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髓样分化因子88(myeloid differentiation factor 88,MyD88)、核因子κB p65(nuclear factor-κB p65,NF-κB p65)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苦参及其炮制品组DAI评分降低;结肠长度缩短程度减小(P<0.01),结肠病变程度减轻,淋巴细胞浸润程度减轻;血清中MIF、TNF-α、IL-6、IL-1β、IL-8含量降低(P<0.01),IL-10含量升高(P<0.01);结肠组织中MDA含量降低(P<0.01),SOD水平升高(P<0.01);TLR4、MyD88,NF-κBp65 mRNA及蛋白表达降低(P<0.01)。麦麸辅料和米泔水辅料组较模型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麸炒苦参组、米泔制苦参组较生苦参组作用更明显(P<0.05,P<0.01)。结论 苦参及其炮制品具有治疗湿热型UC的作用,经麸炒或米泔制后效果更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抗氧化应激、抗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 炮制 麦麸 米泔水 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 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
下载PDF
胆胃颗粒治疗大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
20
作者 杨顺 武琳琳 +2 位作者 黄付仙 冉启双 代述东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16期68-71,126,共5页
目的 探究胆胃颗粒治疗大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UC),评价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在都江堰市中医医院肛肠科门诊确诊为大肠湿热型的UC患者6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美沙拉嗪肠溶片口服... 目的 探究胆胃颗粒治疗大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UC),评价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在都江堰市中医医院肛肠科门诊确诊为大肠湿热型的UC患者6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美沙拉嗪肠溶片口服,治疗组在美沙拉嗪的基础上加用胆胃颗粒,4周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肠黏膜变化、炎症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28/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2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肠黏膜病变评分、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治疗组肠黏膜病变评分、ESR、CRP、IL-6、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且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差异。结论 胆胃颗粒治疗UC具有明显疗效,对于改善临床症状、降低炎症指标、修复肠黏膜具有一定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胃颗粒 大肠湿热型 溃疡性结肠炎 临床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