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6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sorption isotherms and isosteric heat of anaerobic fermentation residues
1
作者 Tibor Poós Viktor Szabó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10期2510-2517,共8页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equilibrium desorption isotherms and the isosteric heat of sorption of a mixture containing mechanically dewatered fermentation residue(obtained from a blend of chicken,swine and cattle manure)...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equilibrium desorption isotherms and the isosteric heat of sorption of a mixture containing mechanically dewatered fermentation residue(obtained from a blend of chicken,swine and cattle manure)used in biogas plants and corn spoiled silage in a ratio of 2:1.The moisture desorption isotherms of the fermentation residue were determined at 32°C,40°C and 80°C and in the relative humidity range of 0.057/1 using static gravimetric method.Mathematical equations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desorption data of Modified Henderson,Modified Halsey,Modified Oswin,Modified Chung–Pfost and Modified GAB models.The constants of the model equations were calculated by non-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The Modified Henderson model fitted to the desorption isotherm data well.Using the proposed function,the final moisture content of the material can be determined as long as it can be dried in infinite time with the drying gas in the given conditions.The isosteric heat of desorption was calculated by using the Modified Henderson model in the studied temperature range based on the Clausius–Clapeyron equation.The isosteric heat varied between 46 k J·mol-1 and 67 k J·mol-1 at moisture levels 1.91 b Xe<4.05 kgH2O·kgdP-1 for the materi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sorption EQUILIBRIUM MODEL MEASUREMENT Isosteric heat
下载PDF
CO_(2)化学吸收系统的垂直管式降膜再沸器传热传质研究
2
作者 许利华 邓峰 +3 位作者 吕勋 李蓝茜 王涛 方梦祥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64-972,共9页
针对CO_(2)化学吸收系统中存在的高再生耗能和吸收剂长时间高温受热产生热降解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管式降膜再沸器。通过对降膜流动特性分析,开展了液体分布器结构优化设计研究,并且在200m^(3)/h烟气CO_(2)化学吸收中试平台进行了系... 针对CO_(2)化学吸收系统中存在的高再生耗能和吸收剂长时间高温受热产生热降解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管式降膜再沸器。通过对降膜流动特性分析,开展了液体分布器结构优化设计研究,并且在200m^(3)/h烟气CO_(2)化学吸收中试平台进行了系统热工实验,以验证降膜再沸器的传热传质性能并寻找最优操作参数。通过降膜流动实验发现,优化接管开孔和分布槽孔径后的液体分布器不均匀度可显著降低至0.026。结果表明,随着管内液相流速的增加及层流与湍流状态的转变,降膜再沸器总传热系数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同时,随着蒸汽质量流量由60kg/h增加至70kg/h和80kg/h,再生率可由10%左右上升至20%左右,最高可达到24.7%,从而促进了胺溶液的二次解吸。增加蒸汽流量和胺溶液进口温度,降膜再沸器热流量逐渐增大,整体传热性能逐渐增强,总传热系数随之增加。所开发的CO_(2)化学吸收管式降膜再沸器,实现了降低吸收剂在再沸器内停留时间,同时提升了再沸器传热效率及胺溶液CO_(2)再生率,有望显著降低碳捕集再生热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膜再沸器 液体分布器 碳捕集 传热性能 解吸性能
下载PDF
复配醇胺捕集CO_(2)的微波解吸工艺研究
3
作者 明惠 张子珩 +4 位作者 杨雪梅 杨凡 热则耶·热合米图力 杨田萌 侯军伟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9-137,共9页
针对传统醇胺法捕集CO_(2)工艺需要高温(100℃以上)解吸的问题,从优化醇胺吸收液组成和优化解吸工艺两方面着手进行工艺优化,在优化CO_(2)吸收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高效的微波加热解吸CO_(2)方法,并优化了CO_(2)醇胺吸收液的微波加热... 针对传统醇胺法捕集CO_(2)工艺需要高温(100℃以上)解吸的问题,从优化醇胺吸收液组成和优化解吸工艺两方面着手进行工艺优化,在优化CO_(2)吸收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高效的微波加热解吸CO_(2)方法,并优化了CO_(2)醇胺吸收液的微波加热解吸工艺。结果表明:复配醇胺优选由N-甲基二乙醇胺(MDEA)、哌嗪(PZ)、羟基乙二胺(AEEA)组成,当MDEA、PZ和AEEA的质量比为3∶1∶5时,复配醇胺的水溶液吸收CO_(2)的效果最佳;以复配醇胺质量分数为20%的水溶液作为CO_(2)吸收液,30℃下的CO_(2)平衡吸收容量为1.15 mol/mol;利用微波加热,在95℃下解吸4 min时即可达到解吸平衡,CO_(2)的解吸率达97.52%,基本实现全部解吸。与传统的加热解吸方法相比,相同温度下微波加热法的CO_(2)解吸率提高62.25百分点,而且解吸时间显著缩短,实现了CO_(2)低温高效解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捕集 复配醇胺 微波加热 解吸
下载PDF
电石法氯乙烯生产中的节能降耗措施
4
作者 白生军 岳欣 +1 位作者 姬红 陈顺文 《聚氯乙烯》 CAS 2024年第6期1-4,共4页
介绍了电石法氯乙烯生产中的节能降耗措施,包括采用双效换热器充分利用热量,蒸汽冷凝水闪蒸回收低压蒸汽,采用空冷器替代7℃水冷凝器等。
关键词 电石法氯乙烯 节能 双效换热器 盐酸深度解吸 闪蒸 空冷器
下载PDF
MEA吸收CO_(2)富液解吸过程中固体颗粒表面的强化作用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王皓 唐思扬 +1 位作者 钟山 梁斌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539-1548,共10页
单乙醇胺(MEA)溶液吸收二氧化碳在碳捕集封存或利用技术中应用广泛,但MEA吸收富液再生能耗高。有报道称具有催化性质的固体填料可以强化CO_(2)解吸,但固体作用原理并未被清楚证实。为了分析颗粒填料的作用,通过比较不同固体颗粒(硅铝比... 单乙醇胺(MEA)溶液吸收二氧化碳在碳捕集封存或利用技术中应用广泛,但MEA吸收富液再生能耗高。有报道称具有催化性质的固体填料可以强化CO_(2)解吸,但固体作用原理并未被清楚证实。为了分析颗粒填料的作用,通过比较不同固体颗粒(硅铝比为25、50、80的HZSM-5和活性炭)在再生过程中的作用,证实了非稳态过程HZSM-5颗粒存在表面酸中心吸附有机胺促进解吸的现象,最大有15.75%的促进效果,呈现HZSM-5-25>HZSM-5-50>HZSM-5-80>AC>Blank的规律。但是,颗粒酸中心有限的吸附量不能持续促进解吸,恒温段的促进效果降低至1.61%~2.67%,此时传质即气泡成核是提升解吸速率的主要原因,颗粒表面提供非均相成核位点,疏水性强的表面更可能促进气液分离。通过传热影响分析,表明改变热通量对CO_(2)解吸速率的影响显著,相比传质速率与反应速率,传热速率在影响解吸速率的因素中占据主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捕集 解吸 成核 传质 传热
下载PDF
基于金属氢化物储氢的热管理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程涛 杨雪 林伟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8-17,共10页
金属氢化物(MH)储氢系统的热管理是保障MH系统吸放氢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MH材料的低有效导热系数为热量传输带来了极大的挑战。迄今为止,在理论和实验工作中已经研究了各种热管理技术以提高吸放氢速率和容量。从床体导热系数增强设计... 金属氢化物(MH)储氢系统的热管理是保障MH系统吸放氢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MH材料的低有效导热系数为热量传输带来了极大的挑战。迄今为止,在理论和实验工作中已经研究了各种热管理技术以提高吸放氢速率和容量。从床体导热系数增强设计、传热面积增强设计、热交换器设计和热量供给策略等角度全面总结和回顾了近年来报道的MH储氢热管理方案,重点关注传热性能和吸放氢性能的变化,考察不同热管理方案的优势和劣势。最后,对未来的MH储氢系统设计提供了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氢化物 热管理 传热增强 氢气吸放
下载PDF
有机污染土壤堆式热脱附过程中热湿迁移试验及数值模拟
7
作者 姜泓杰 盛王超 +6 位作者 詹明秀 李绍华 岳勇 顾海林 王进卿 徐旭 焦文涛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10-618,共9页
堆式燃气热脱附技术因具有二次污染小、污染物去除率高和处理周期短等优势而得到快速发展.土壤中的水分是影响堆体热修复过程中土壤升温的关键因素,然而其热湿迁移机理尚不明晰,工程设计主要依赖于实践经验.该研究以山东省某污染场地的... 堆式燃气热脱附技术因具有二次污染小、污染物去除率高和处理周期短等优势而得到快速发展.土壤中的水分是影响堆体热修复过程中土壤升温的关键因素,然而其热湿迁移机理尚不明晰,工程设计主要依赖于实践经验.该研究以山东省某污染场地的砂质壤土开展堆体热湿迁移试验,结合COMSOL仿真模拟,系统分析加热过程中土壤温度和湿度在竖直及水平方向上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热源附近土壤水分呈逐渐升高并出现短暂峰值(高于初始值10.9%)后再下降的趋势,水分峰值随温度提高而升高;热源温度越高,土壤中水汽的对流和扩散作用愈加明显,当热源温度由50.0℃升至100℃时,监测点体积含水量下降率由4.50%升至27.2%,且水汽的浓度扩散机制在水分迁移过程中占主导作用;对于相同热源作用下,初始体积含水量较高的土壤具有相对较高的温度变化,温升过程中对流传热以及热传导的作用更显著,当初始体积含水量由0.0700 m^(3)/m^(3)升至0.160 m^(3)/m^(3)时,监测点的温度由37.1℃升至40.0℃,其中多孔基体间的热传导作用占主导.研究显示,堆体热脱附过程中土壤水分迁移规律与土壤体积含水量、距热源的距离、热源温度有关,且多孔基体间的热传导是引起土壤升温的主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式热脱附 热湿迁移 数值模拟 对流扩散 热传导
下载PDF
CO_(2)捕集工艺中热再生气余热的PVDF/BN-OH平板复合膜回收特性
8
作者 尚玉 肖满 +2 位作者 崔秋芳 涂特 晏水平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618-1628,共11页
围绕CO_(2)化学吸收工艺中热再生气的余热回收来开展研究。本文在CO_(2)化学吸收系统的再生塔顶增设换热器,利用分流的冷富CO_(2)吸收剂溶液来回收热再生气(CO_(2)和水蒸气混合气体)中的余热,可降低CO_(2)再生能耗,且余热回收性能越优,... 围绕CO_(2)化学吸收工艺中热再生气的余热回收来开展研究。本文在CO_(2)化学吸收系统的再生塔顶增设换热器,利用分流的冷富CO_(2)吸收剂溶液来回收热再生气(CO_(2)和水蒸气混合气体)中的余热,可降低CO_(2)再生能耗,且余热回收性能越优,降耗效果越明显。采用膜换热器替代传统钢制换热器,利用余热回收过程中冷凝水的热质耦合传递,可强化余热回收性能。本文以聚偏氟乙烯(PVDF)为主体,添加羟基化氮化硼(BNOH)共混改性,以聚酯纤维(PET)无纺布作为支撑层,制备了PVDF/BN-OH平板复合膜,并在乙醇胺(MEA)基富液分流化学吸收工艺中,探讨了复合膜的余热回收性能,同时与商业PVDF平板膜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与不添加BN-OH的M1膜相比,添加质量分数1%BN-OH的M3膜的平均孔径增加了约11.32%,而孔隙率仅下降了约7.14%,且依然保持亲水特性(水接触角为77.1°),同时热导率提高了约52.25%,说明M3膜具有强化热质耦合传递特性的潜能。与M1膜相比,在相同的操作参数条件下,M3膜的余热回收通量和热回收率最大可分别增加95.5%和31.6%。与具有更小厚度的商业化PVDF膜相比,M3膜的余热回收通量和热回收率最大可提高54.8%和9.6%,具有更优的余热回收特性。最后,通过拟合得出余热回收率与各试验因素之间的经验关系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捕集 传热 传质 跨膜冷凝器 解吸
下载PDF
蒸汽注入-电阻耦合加热过程影响因素及热脱附效果探究
9
作者 陈智康 刘柳君 +2 位作者 岳瑞 司马菁珂 毛旭辉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506-1513,共8页
针对单一热脱附技术的应用局限性,构建蒸汽注入-电阻加热(SEE-ERH)耦合热脱附三维试验系统,研究耦合热脱附技术的影响因素及处理效果。温度场分布试验结果表明,含水率、电压强度、蒸汽注入速率和抽提速率均可影响加热效果;并且,在一定... 针对单一热脱附技术的应用局限性,构建蒸汽注入-电阻加热(SEE-ERH)耦合热脱附三维试验系统,研究耦合热脱附技术的影响因素及处理效果。温度场分布试验结果表明,含水率、电压强度、蒸汽注入速率和抽提速率均可影响加热效果;并且,在一定范围内,前3个因素与升温效果呈正相关关系。采用COMSOL软件建立的模型能较好地模拟三维试验系统的加热过程。污染脱附试验结果表明,在ERH的基础上增加SEE可促进污染组分的解吸,并加快污染物去除速率;在20%含水率、80 V电压、1.00 L/min蒸汽注入速率和1.2 L/min抽提速率的条件下,SEE-ERH的加热效率较好,对菲的去除率可达到9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修复 热脱附 温度场分布 挥发性有机污染物 数值模拟 电阻加热 蒸汽
下载PDF
Hydrogen Absorption and Desorption during Heat Treatment of AISI 4140 Steel 被引量:1
10
作者 Ming-da ZHANG Mao-qiu WANG Han DONG 《Journal of Iron and Steel Research International》 SCIE EI CAS CSCD 2014年第10期951-955,共5页
Hydroge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formation of quench cracks of structural steels. To clarify hydrogen ab- sorption and desorption during heat treatment of AISI 4140 steel, thermal desorption spectrometry (TDS... Hydroge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formation of quench cracks of structural steels. To clarify hydrogen ab- sorption and desorption during heat treatment of AISI 4140 steel, thermal desorption spectrometry (TDS)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for the specimens in the as-rolled, as quenched, and quenched and tempered conditions. Results show that hydrogen content increased from 0. 127 ×10 6 in the as-rolled specimen to 0. 316 × 10-6 in the as-oil-quenched specimen. After tempering at 200 ℃, the hydrogen content in the oil-quenched specimen decreased to 0. 155 × 10-6 , and the peak temperature of hydrogen desorption increased from 200 to 360 ℃. From the dependence of hydrogen content in the as-quenched specimens on austenitizing time, it can be deduced that hydrogen absorption occurs during austenitizing. The simulation of hydrogen absorption contributes to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n the distribution of hy- drogen during the heat treatment in structural stee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EEL hydrogen absorption heat treatment thermal desorption spectrometry
原文传递
原位热脱附修复技术节能降耗措施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朱煜 《能源与环保》 2023年第10期186-193,200,共9页
原位热脱附技术因其修复周期短、污染物去除彻底、适用性强等优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其能耗较高的问题限制了该技术的普及推广。基于对热脱附技术的系统组成与能量平衡的分析,通过对比国内外工程应用情况,总结了热脱附能耗的主要影... 原位热脱附技术因其修复周期短、污染物去除彻底、适用性强等优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其能耗较高的问题限制了该技术的普及推广。基于对热脱附技术的系统组成与能量平衡的分析,通过对比国内外工程应用情况,总结了热脱附能耗的主要影响因素,梳理了现有的热脱附节能降耗方法。研究发现,可通过精准控制、技术耦合、回用尾气、回用烟气、优化加热井等方式降低能量输入、提升能源利用率,从而降低原位热脱附修复成本,推进该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修复 原位热脱附 节能 余热回用
下载PDF
终温对油基钻屑热解产物分布和特性影响
12
作者 邵志国 任雯 +7 位作者 许世佩 聂凡 许毓 刘龙杰 谢水祥 李兴春 王庆吉 谢加才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4929-4938,共10页
页岩气开发处理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油基钻屑。为了实现油基钻屑的资源化利用,本文研究了热解终温对油基钻屑热解产物分布和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油基钻屑中的油水轻组分在50~250℃之间受热汽化逸出,... 页岩气开发处理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油基钻屑。为了实现油基钻屑的资源化利用,本文研究了热解终温对油基钻屑热解产物分布和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油基钻屑中的油水轻组分在50~250℃之间受热汽化逸出,碳酸盐在450℃之后大量分解,油基钻屑中的硫元素在气相中主要以H2S形式存在。随着热处理温度升高,固相残渣收率明显降低,气相收率明显升高,油水收率缓慢升高。测试结果表明,在热解温度不低于300℃时,油基钻屑残渣的含油量可降低至0.3%(质量分数)以下。热解回收油组成主要为白油,沸程与柴油相当,油品品质优秀。油基钻屑热解的气体总产量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逐步升高。结果认为,在油基钻屑热解工业化的过程中,应该控制热解终温保持在450℃以下,以避免能量的浪费和有害气体的逸出,同时增加传热效率,保证物料热解完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基钻屑 热解 红外加热 产物分析 环境保护
下载PDF
Effects of Diesel Concentration on the Thermal Conductivity,Specific Heat Capacity and Thermal Diffusivity of Diesel-Contaminated Soil
13
作者 WU Yuhao WU Yuefei +5 位作者 LUO Gubai ZHANG Teng WANG Qing FAN Liwu SONG Xin YU Zitao 《Journal of Thermal Science》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2期696-709,共14页
High energy consumption is a serious issue associated with in situ thermal desorption(TD)remediation of sites contaminated by petroleum hydrocarbons(PHs).The knowledge on the thermophysical properties of contaminated ... High energy consumption is a serious issue associated with in situ thermal desorption(TD)remediation of sites contaminated by petroleum hydrocarbons(PHs).The knowledge on the thermophysical properties of contaminated soil can help predict accurately the transient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in a remediation site,for the purpose of energy conservation.However,such data are rarely reported for PH-contaminated soil.In this study,by taking diesel as a representative example for PHs,soil samples with constant dry bulk density but different diesel mass concentrations ranging from 0% to 20% were prepared,and the variations of their thermal conductivity,specific heat capacity and thermal diffusivity were measured and analyzed over a wide temperature range between 0℃ and 120℃.It was found that the effect of diesel concentration on 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soil is negligible when it is below 1%.When diesel concentration is below 10%,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soil increases with raising the temperature.However,when diesel concentration becomes above 10%,the change of 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soil with temperature exhibits the opposite trend.This is mainly due to the competition between soil minerals and diesel,because 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minerals increases with temperature,whereas 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diesel decreases with temperature.The analysis results showed that,compared with temperature,the diesel concentration has more significant effects on soil thermal conductivity.Regardless of the diesel concentration,with the increase of temperature,the specific heat capacity of soil increases,while the thermal diffusivity of soil decreases.In addition,the results of a control experiment exhibited that the relative differences of 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the soil samples containing the same concentration of both diesel and a pure alkane are all below 10%,indicating that the results obtained with diesel in this study can be extended to the family of PHs.A theoretical prediction model was proposed based on cubic fractal and thermal resistance analysis,which confirmed that diesel concentration does have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soil thermal conductivity.For the sake of practical applications,a regression model with the diesel concentration as a primary parameter was also propo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taminated soil diesel concentration thermal conductivity specific heat capacity thermal diffusivity thermal desorption fractal model
原文传递
活性炭吸附/脱附+催化燃烧系统的设计与控制
14
作者 张琪 《上海节能》 2023年第12期1909-1912,共4页
为使活性炭吸附/脱附+催化燃烧系统更加透明、安全和节能,以汽车钣喷车间废气处理为例,从活性炭吸附/脱附+催化燃烧系统的过程控制和安全角度出发,阐述了过滤器滤袋、活性炭装填容量、换热器换热面积、催化剂装载容量等详细工艺参数,明... 为使活性炭吸附/脱附+催化燃烧系统更加透明、安全和节能,以汽车钣喷车间废气处理为例,从活性炭吸附/脱附+催化燃烧系统的过程控制和安全角度出发,阐述了过滤器滤袋、活性炭装填容量、换热器换热面积、催化剂装载容量等详细工艺参数,明确了工艺系统中主要控制流程和重要控制参数,为印染行业和喷涂行业的用户提供了设计思路和控制方式,为未来同行业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 吸附 脱附 催化燃烧 汽车钣喷 换热器
下载PDF
温度对页岩等温吸附/解吸特征影响 被引量:104
15
作者 郭为 熊伟 +3 位作者 高树生 胡志明 刘洪林 于荣泽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81-485,共5页
采用川南地区龙马溪组页岩样品,设计页岩吸附/解吸实验,研究不同温度下页岩的等温吸附/解吸特征。不同温度下页岩吸附/解吸特征实验结果表明,温度影响页岩的吸附量以及解吸量,温度升高,页岩的吸附量减少;页岩的吸附曲线和解吸曲线不重合... 采用川南地区龙马溪组页岩样品,设计页岩吸附/解吸实验,研究不同温度下页岩的等温吸附/解吸特征。不同温度下页岩吸附/解吸特征实验结果表明,温度影响页岩的吸附量以及解吸量,温度升高,页岩的吸附量减少;页岩的吸附曲线和解吸曲线不重合,解吸曲线滞后,其热力学原因在于页岩吸附过程的等量吸附热大于解吸过程的等量吸附热;Langmuir模型与解吸式模型分别能很好地描述等温吸附和解吸过程。利用等量吸附热曲线可以预测不同温度下的页岩等温吸附和解吸曲线,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误差较小。页岩气在生产过程中为解吸过程,页岩气的解吸规律直接影响页岩气井的产量,页岩气产能预测以及数值模拟中应该考虑用解吸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 温度 吸附 解吸 等量吸附热
下载PDF
不同温度下煤粒瓦斯扩散特性试验研究与数值模拟 被引量:39
16
作者 李志强 段振伟 景国勋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8-42,共5页
为探索温度对煤粒瓦斯扩散特性的影响,利用瓦斯吸附/扩散仪分别对不同温度下的等温吸附,同温同压初始条件下的煤粒升温瓦斯扩散,同压不同温初始条件下的恒温煤粒瓦斯扩散进行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同温同压初始条件下的等效扩散系数... 为探索温度对煤粒瓦斯扩散特性的影响,利用瓦斯吸附/扩散仪分别对不同温度下的等温吸附,同温同压初始条件下的煤粒升温瓦斯扩散,同压不同温初始条件下的恒温煤粒瓦斯扩散进行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同温同压初始条件下的等效扩散系数随温度升高呈指数关系增大。同压不同温初始条件下的恒温综合扩散系数随温度升高呈先增大后降低的变化趋势。温度升高时,温度与初始吸附量对综合扩散系数具有相反的影响作用趋势。不同温度下,相同时间内的扩散量取决于二者的配比关系。建立温度影响下的理论扩散方程,数值模拟不同温度下的全过程扩散特征。计算结果表明:随着时间延长,各温度下的恒温扩散曲线呈多点交叉状态,符合试验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斯 煤层气 温度 扩散 解吸 热效应
下载PDF
大佛寺井田4号煤CH_4与CO_2吸附解吸实验比较 被引量:37
17
作者 马东民 李来新 +4 位作者 李小平 白怀东 王杰 刘厚宁 李方晴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938-1944,共7页
以迅速降低大佛寺4号煤含气量,提高地面煤层气井采收率为目标,进行CO2驱替CH4技术的实验研究。对采自大佛寺矿井40114工作面的样品,进行多个温度点柱体原煤与60~80目平衡水样的CH4与CO2吸附解吸对比实验。结果表明:CO2在煤孔隙表面与CH... 以迅速降低大佛寺4号煤含气量,提高地面煤层气井采收率为目标,进行CO2驱替CH4技术的实验研究。对采自大佛寺矿井40114工作面的样品,进行多个温度点柱体原煤与60~80目平衡水样的CH4与CO2吸附解吸对比实验。结果表明:CO2在煤孔隙表面与CH4一致,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方程,解吸过程可用解吸式描述;由热力学计算可知,柱体原煤升压过程CO2吸附热为56.827 kJ/mol,CH4吸附热为12.662 kJ/mol,降压过程CO2吸附热为115.030 kJ/mol,CH4吸附热为23.602 kJ/mol,无论升压过程还是降压过程CO2吸附热远大于CH4吸附热,两种气体在煤孔隙表面竞争吸附时CO2占据优势,导致置换解吸;吸附势、吸附空间计算验证了这个结论;利用CO2驱替CH4技术,提高煤层气采收率,理论依据充分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 解吸 吸附热 吸附势 吸附空间 大佛寺井田
下载PDF
页岩气与煤层气吸附/解吸热力学特征对比 被引量:18
18
作者 马东民 曹石榴 +4 位作者 李萍 张辉 武杰 郝春生 王力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64-67,共4页
为了促进煤层气与页岩气在储层评价与开发方式选择上的相互借鉴,进行了煤与页岩吸附甲烷的对比试验。通过多温度点页岩气和煤层气吸附/解吸试验,计算升压过程与解吸过程吸附热差异,发现热演化程度基本一致时,极限吸附热计算结果表明:煤... 为了促进煤层气与页岩气在储层评价与开发方式选择上的相互借鉴,进行了煤与页岩吸附甲烷的对比试验。通过多温度点页岩气和煤层气吸附/解吸试验,计算升压过程与解吸过程吸附热差异,发现热演化程度基本一致时,极限吸附热计算结果表明:煤层气在升压吸附时放热量19.148k J/mol,小于降压过程吸热量23.966 k J/mol,降压解吸难以持续;页岩气在升压吸附时放热量44.624k J/mol,大于降压过程吸热量32.656 k J/mol,降压促进吸附/解吸平衡向解吸方向移动。因此,利用排水降压进行煤层气开采时,应重视持续解吸技术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煤层气 吸附 解吸 吸附热
下载PDF
土壤硼吸附热及温度对硼滞后解吸特性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朱端卫 石磊 +1 位作者 陈秀红 刘武定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250-256,共7页
对棕红壤(9701)、黄棕壤(9702)和灰潮土(9703)在25℃和40℃条件下,硼吸附一解吸特性,土壤硼吸附热以及温度对土壤础滞后解吸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9701、9702和9703号土壤用的吸附热分别为-15.4、-15.6和-22.6kJ/... 对棕红壤(9701)、黄棕壤(9702)和灰潮土(9703)在25℃和40℃条件下,硼吸附一解吸特性,土壤硼吸附热以及温度对土壤础滞后解吸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9701、9702和9703号土壤用的吸附热分别为-15.4、-15.6和-22.6kJ/mol,处于化学吸附热的范围,从热力学上证明了棚在土壤上专性吸附的存在。与25℃相比,40℃时土壤硼滞后解吸得到加强。与此相应,施入土壤中的外源硼,夏季与春季相比,其解吸率分别下降了38%、19%和7%。这些结果可以解释在夏季,土壤缺硼并不在于硼在土壤上的吸附减弱,而是土壤用滞后解吸在高温下得到加强的缘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吸附热 滞后解吸 土壤温度
下载PDF
功率超声致煤层瓦斯升温机理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春会 李其廉 +1 位作者 于永江 赵全胜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25-528,共4页
为了分析功率超声对煤层瓦斯抽放率的影响,基于线性超声学原理,推导了功率超声在煤层瓦斯中传播的吸收致能量损耗公式及热传导诱发的能量损耗公式,并进而推导了功率超声下煤层瓦斯升温计算公式。利用试验资料研究了煤体升温对瓦斯吸附/... 为了分析功率超声对煤层瓦斯抽放率的影响,基于线性超声学原理,推导了功率超声在煤层瓦斯中传播的吸收致能量损耗公式及热传导诱发的能量损耗公式,并进而推导了功率超声下煤层瓦斯升温计算公式。利用试验资料研究了煤体升温对瓦斯吸附/解吸的影响,在瓦斯吸附量-温度的拟合关系式基础上,建立了功率超声诱发煤层瓦斯升温致瓦斯解吸量的计算公式。研究表明,功率超声致煤层瓦斯升温作用能提高煤层瓦斯的解吸率和抽放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率超声 升温 煤层瓦斯解吸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