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肉鸡组织脏器的急性热应激损伤及HSP_(90)的表达 被引量:15
1
作者 付旭彬 孙培明 +2 位作者 李玉保 王志亮 鲍恩东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85-88,F003,共5页
将 30日龄AA肉鸡在 ( 4 0± 1)℃高温中分别持续 2、 3、 5和 10h ,定期剖杀 ,进行临床血液病理学、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表明 :在热应激 2~ 5h内 ,受试鸡外周血液中肌酸激酶活性持续升高 (P <0 0 1) ;当热应激... 将 30日龄AA肉鸡在 ( 4 0± 1)℃高温中分别持续 2、 3、 5和 10h ,定期剖杀 ,进行临床血液病理学、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表明 :在热应激 2~ 5h内 ,受试鸡外周血液中肌酸激酶活性持续升高 (P <0 0 1) ;当热应激持续到 10h时其活性出现降低 ,但仍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受试鸡的组织脏器在应激前期损伤较严重 ,热应激 2~ 5h内 ,各主要脏器组织如心肌纤维、肝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出现颗粒变性和脂肪变性 ,甚至坏死 ;而后期组织细胞的损伤则无明显坏死。提示在热应激持续一定时间后 ,机体可通过自身调节逐渐获得对高热的耐受能力。免疫组化结果显示 ,HSP90 广泛分布在热应激受试鸡脏器组织细胞的胞浆和胞核中 ,尤其在组织的小动脉、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内呈现强表达。提示血管壁中HSP90 可能通过血管的舒缩而影响组织器官的血液供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鸡 热休克蛋白90 hsp90 表达 应激损伤 组织病理 热应激
下载PDF
二苯乙烯苷对APP/PS1/Tau三转基因小鼠痴呆模型CK1、HSP90、 PP5的影响
2
作者 苏彦兆 吴文雪 +6 位作者 刘超宇 蒙婉莹 李振中 黄健 朱晓莹 廖艳花 黄忠仕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4期3026-3030,共5页
目的观察二苯乙烯苷(TSG)对淀粉样前体蛋白/早老蛋白-1/tau蛋白(APP/PS1/Tau)三转基因小鼠痴呆模型脑组织中酪蛋白激酶(CK)1、磷酸丝氨酰/磷酸苏氨酰蛋白磷酸酶(PP)5、热休克蛋白(HSP)90的表达影响。方法8月龄APP/PS1/Tau三转基因小鼠45... 目的观察二苯乙烯苷(TSG)对淀粉样前体蛋白/早老蛋白-1/tau蛋白(APP/PS1/Tau)三转基因小鼠痴呆模型脑组织中酪蛋白激酶(CK)1、磷酸丝氨酰/磷酸苏氨酰蛋白磷酸酶(PP)5、热休克蛋白(HSP)90的表达影响。方法8月龄APP/PS1/Tau三转基因小鼠45只,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药对照组(石杉碱甲0.15 mg/kg)、TSG低、中、高剂量组(TSG 0.033、0.100、0.300 g/kg),另取同龄C5B7L/6J小鼠9只为正常对照组。各组灌胃60 d相应药物后,采用Morris水迷宫观察各组小鼠空间认知能力;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法检测CK1、PP5和HSP90 mRNA表达情况;Western印迹法检测CK1、PP5和HSP90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模型组相比,TSG能够提高小鼠空间认知能力;降低CK1、HSP90及提高PP5的mRNA表达水平(P<0.05,P<0.01);降低CK1和HSP90和提高PP5的蛋白表达水平(P<0.05,P<0.01)。结论TSG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机制可能与降低CK1和HSP90的表达水平与蛋白表达水平,提高PP5的表达水平与蛋白表达水平等机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苯乙烯苷 阿尔茨海默病 酪蛋白激酶1 蛋白磷酸酶5 热休克蛋白
下载PDF
PGK1-coupled HSP90 stabilizes GSK3βexpression to regulate the stemness of breast cancer stem cells
3
作者 Wei Tang Yu Wu +5 位作者 Xin Qi Rilei Yu Zhimin Lu Ao Chen Xinglong Fan Jing Li 《Cancer Biology & Medicine》 SCIE CAS CSCD 2022年第4期486-503,共18页
Objective: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β(GSK3β)has been recognized as a suppressor of Wnt/β-catenin signaling,which is critical for the stemness maintenance of breast cancer stem cells.However,the regulatory mechanism... Objective: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β(GSK3β)has been recognized as a suppressor of Wnt/β-catenin signaling,which is critical for the stemness maintenance of breast cancer stem cells.However,the regulatory mechanisms of GSK3βprotein expression remain elusive.Methods:Co-immunoprecipitation and mass spectral assays were performed to identify molecules binding to GSK3β,and to characterize the interactions of GSK3β,heat shock protein 90(Hsp90),and co-chaperones.The role of PGK1 in Hsp90 chaperoning GSK3βwas evaluated by constructing 293T cells stably expressing different domains/mutants of Hsp90α,and by performing a series of binding assays with bacterially purified proteins and clinical specimens.The influences of Hsp90 inhibitors on breast cancer stem cell stemness were investigated by Western blot and mammosphere formation assays.Results:We showed that GSK3βwas a client protein of Hsp90.Hsp90,which did not directly bind to GSK3β,interacted with phosphoglycerate kinase 1 via its C-terminal domain,thereby facilitating the binding of GSK3βto Hsp90.GSK3β-bound PGK1 interacted with Hsp90 in the“closed”conformation and stabilized GSK3βexpression in an Hsp90 activity-dependent manner.The Hsp90 inhibitor,17-AAG,rather than HDN-1,disrupte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Hsp90 and PGK1,and reduced GSK3βexpression,resulting in significantly reduced inhibition ofβ-catenin expression,to maintain the stemness of breast cancer stem cells.Conclusions:Our findings identified a novel regulatory mechanism of GSK3βexpression involving metabolic enzyme PGK1-coupled Hsp90,and highlighted the potential for more effective cancer treatment by selecting Hsp90 inhibitors that do not affect PGK1-regulated GSK3βexpres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β(GSK3β) heat shock protein 90(hsp90) phosphoglycerate kinase 1(PGK1) hsp90 inhibitors breast cancer stem cell
下载PDF
Discovery and development of natural heat shock protein 90 inhibitors in cancer treatment 被引量:7
4
作者 Yong Li Dongmei Zhang +4 位作者 Jun Xu Junmin Shi Lei Jiang Nan Yao Wencai Ye 《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 SCIE CAS 2012年第3期238-245,共8页
Heat shock protein 90(Hsp90)is a highly conserved molecular chaperone that plays a vital role in the signal transduction of cancers.Hsp90 inhibitors are able to inhibit Hsp90 or the complex of Hsp90 and co-chaperones ... Heat shock protein 90(Hsp90)is a highly conserved molecular chaperone that plays a vital role in the signal transduction of cancers.Hsp90 inhibitors are able to inhibit Hsp90 or the complex of Hsp90 and co-chaperones resulting in the degradation of Hsp90-dependent client proteins through the ubiqui tina tion-proteasome pathway,thereby leading to the growth inhibition of tumor cells.This review will briefy discuss the molecular structure and biological function of Hsp90,and focus on a summary of recent progress in the development and testing of natural Hsp90 inhibitors and their different means by which they interact with Hsp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at shock protein 90(hsp90) TUMOR hsp90 inhibitors GELDANAMYCIN
原文传递
硼替佐米对人类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系U266细胞抗凋亡蛋白HSP-90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黄灵娟 马艳萍 +1 位作者 杨薏蓉 杨林花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10年第3期166-168,共3页
目的 探讨硼替佐米对人类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系U266细胞抗凋亡蛋白HSP-90的影响.方法 采用RT-PCR技术研究经不同浓度的硼替佐米作用于U266细胞4 h后其内HSP-90mRNA表达情况的变化.结果 随着硼替佐米浓度的增加,其MM细胞中HSP-90α的... 目的 探讨硼替佐米对人类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系U266细胞抗凋亡蛋白HSP-90的影响.方法 采用RT-PCR技术研究经不同浓度的硼替佐米作用于U266细胞4 h后其内HSP-90mRNA表达情况的变化.结果 随着硼替佐米浓度的增加,其MM细胞中HSP-90α的mRNA表达量逐渐增加.由低浓度组到高浓度组(0、50、100、150、200 nmol/L)所对应的HSP-90α的灰度值分别为0.343±0.017、0.505±0.039、0.640±0.029、0.760±0.059、0.963±0.054;两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浓度由低到高组对应HSP-90β的灰度值分别为0.610±0.022、0.765±0.050、0.645±0.052、0.770±0.059、0.790±0.027,而HSP-90β的灰度值0 nmol/L组与50、150、200nmol/L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0、100 nmol/L浓度组对应的HSP-90β的灰度值不同(P〈0.05).100 nmol/L组与150、200 nmol/L组对应的HSP-90β的灰度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SP-90β的mRNA表达量增加趋势不很明显,但总体差异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硼替佐米可以上调HSP-90的分子水平的表达,并且以上调HSp-90α的表达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实验性 多发性骨髓瘤 细胞系 肿瘤 U266细胞 hsp-90热休克蛋白质类
原文传递
基于均相时间分辨荧光技术(HTRF)的HSP90-HOP相互作用抑制剂活性测试方法的构建及其应用 被引量:4
6
作者 王慧洁 周子涵 +3 位作者 徐嘉辰 姜奋 尤启冬 徐晓莉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92-597,共6页
热休克蛋白90(HSP90)是细胞内大量表达的一类蛋白,其主要功能是辅助细胞内其他蛋白(客户蛋白)的成熟。HSP90的众多客户蛋白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重要的关系,因此抑制HSP90的功能可以使这些癌症相关蛋白降解,从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达到治... 热休克蛋白90(HSP90)是细胞内大量表达的一类蛋白,其主要功能是辅助细胞内其他蛋白(客户蛋白)的成熟。HSP90的众多客户蛋白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重要的关系,因此抑制HSP90的功能可以使这些癌症相关蛋白降解,从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HSP90在发挥功能时还需要与辅伴侣蛋白HOP相互作用,因此靶向HSP90-HOP的相互作用开展抑制剂研发成为抑制HSP90伴侣系统的新策略。本文基于均相时间分辨荧光技术(HTRF)构建了稳定的用于测试HSP90-HOP相互作用抑制剂活性的方法,并用该方法研究了HSP90 C-端五肽MEEVD及其突变肽段对HSP90-HOP相互作用的抑制活性,为新型HSP90-HOP相互作用抑制剂的筛选和发现提供了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休克蛋白90 HOP 均相时间分辨荧光技术 蛋白-蛋白相互作用
原文传递
缺氧诱导因子1α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热休克蛋白90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和9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惠志蓉 陶陶 徐坚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34-337,共4页
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是一种转录活化因子,在低氧情况下充当基因表达使者,无论是全身缺氧、脑半球缺血、脑局灶性缺血,脑组织中均有HIF1α的激活。脑梗死后缺血缺氧条件可诱导HIF-1α表达,其可与下游靶基因的缺氧诱导原件结... 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是一种转录活化因子,在低氧情况下充当基因表达使者,无论是全身缺氧、脑半球缺血、脑局灶性缺血,脑组织中均有HIF1α的激活。脑梗死后缺血缺氧条件可诱导HIF-1α表达,其可与下游靶基因的缺氧诱导原件结合,通过调节其下游靶基因的表达,使缺氧的组织和细胞耐受低氧环境而发挥脑保护作用。本文对HIF-1α及其重要靶基因在急性脑卒中的表达做一综述,为临床基因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诱导因子1α亚基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hsp 90热休克蛋白质类
原文传递
热休克蛋白90对大鼠缺氧心肌细胞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表达的影响
8
作者 赵晓辉 彭毅志 +1 位作者 王元元 黄跃生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65-268,共4页
目的探讨内源性热休克蛋白90(HSP 90)在缺氧心肌细胞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相关信号通路中的作用。方法建立新生Wistar大鼠心肌细胞缺氧模型,将细胞分为正常组、缺氧组、加入HSP 90特异性阻断剂格尔德霉素后再缺氧组(格尔德霉素+缺... 目的探讨内源性热休克蛋白90(HSP 90)在缺氧心肌细胞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相关信号通路中的作用。方法建立新生Wistar大鼠心肌细胞缺氧模型,将细胞分为正常组、缺氧组、加入HSP 90特异性阻断剂格尔德霉素后再缺氧组(格尔德霉素+缺氧组)。于缺氧后1、3、6、12、24、48 h用噻唑蓝法检测心肌细胞的活力;缺氧24 h,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指数(AI);缺氧1、3、6、12、24 h,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大鼠心肌细胞中内源性HSP 90及AKT表达水平。结果(1)缺氧24、48 h,缺氧组、格尔德霉素+缺氧组细胞活力均较正常组明显下降(P<0.05);格尔德霉素+缺氧组细胞活力缺氧12 h即开始明显下降,缺氧48 h时明显低于缺氧组(P<0.05)。(2)缺氧24 h,缺氧组细胞AI为(10.7±1.2)%,明显高于正常组[(1.9±0.3)%,P<0.05];格尔德霉素+缺氧组细胞AI为(26.3±5.3)%,明显高于缺氧组(P<0.01)。(3)缺氧12 h,缺氧组心肌细胞内源性HSP 90及AKT表达水平高于正常组与格尔德霉素+缺氧组;缺氧24 h,缺氧组有所下降,格尔德霉素+缺氧组则下降更明显。结论内源性HSP 90对维持心肌细胞的活力有重要作用,缺氧心肌细胞AKT表达水平可受内源性HSP 90表达水平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细胞 心脏 缺氧 hsp 90热休克蛋白质类 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
原文传递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黄精抗肿瘤成分筛选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党艳妮 黄壮壮 +3 位作者 苏英英 杜霞 魏小亮 刘峰 《药物评价研究》 CAS 2020年第3期468-472,共5页
目的探讨黄精抗肿瘤的药效物质基础及分子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中药网络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对黄精的化学成分进行收集,借助计算机辅助预测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ADME)性质并结合obioavail 1.1和pre-Caco-2预测模型对活性成... 目的探讨黄精抗肿瘤的药效物质基础及分子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中药网络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对黄精的化学成分进行收集,借助计算机辅助预测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ADME)性质并结合obioavail 1.1和pre-Caco-2预测模型对活性成分群进行初筛;对所有潜在活性成分进行靶点识别;采用Cytoscape3.6.1软件进行"活性成分-靶标"网络的构建,并利用"network analyzer"插件对网络的拓扑性质进行分析;采用在线分析工具DAVID进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黄精中已鉴定的39个化合物,其中18个具有良好的ADME性质的化合物,这些潜在的活性成分中,共有14个活性成分及其对应的19靶标与黄精抗肿瘤的活性密切相关。通过构建"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及对网络进行分析,共获得个4关键化合物:黄芩素、3’-甲氧基大豆苷元、异甘草素、(2R)-7-羟基-2-(4-羟苯基)-4-苯丙二氢呋喃;2个关键靶标:前列腺素G/H合酶2、热休克蛋白90AA1。在对靶点进行KEGG通路分析时,共获得12条与抗肿瘤相关的通路。结论黄精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及多通路的作用机制发挥其抗肿瘤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黄精 抗肿瘤 黄芩素、3’-甲氧基大豆苷元、异甘草素、(2R)-7-羟基-2-(4-羟苯基)-4-苯丙二氢呋喃 前列腺素G/H合酶2 热休克蛋白90AA1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