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ap-flow measurement and scale transferring from sample trees to entire forest stand of Populus euphratica in desert riparian forest in extreme arid region 被引量:2
1
作者 JianHua Si 1, Qi Feng 1, HaiYang Xi 1, ZongQiang Chang 1, YongHong Su 1, Kai Zhang 1,2 1. Cold and Arid Regions Environmental and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Lanzhou, Gansu 730000, China. 2. Institute of Arid Meteorology, 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 Lanzhou, Gansu 730020, China. 《Research in Cold and Arid Regions》 2009年第3期258-266,共9页
Understanding how the transpiration of this vegetation type responds to environmental stress is important for determining the wa-ter-balance dynamics of the riparian ecosystem threatened by groundwater depletion. Tran... Understanding how the transpiration of this vegetation type responds to environmental stress is important for determining the wa-ter-balance dynamics of the riparian ecosystem threatened by groundwater depletion. Transpiration and sap flow were measured using the heat-pulse technique. The results were then projected up to the stand level to investigate the stand’s water-use in relation to climate forcing in the desert riparian forest in an extreme arid region. This study took place from April through October 2003 and from May through October 2004. The experimental site was selected in the Populus euphratica Forest Reserve (101o10' E, 41o59' N) in Ejina county, in the lower Heihe River basin, China. The sapwood area was used as a scalar to extrapolate the stand-water consumption from the whole trees’ water consumption measured by the heat-pulse velocity recorder (HPVR). Scale transferring from a series of individual trees to a stand was done according to the existing natural variations between trees under given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biometric parameters available from individual tree and stand levels was proved suitable for this purpose.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sapwood area and tree diameter at breast height (DBH) was found. The prediction model is well fitted by the power model. On the basis of the prediction model, the sapwood area can be cal-culated by DBH. The sap-flow density can then be used to extrapolate the stand-water use by means of a series of mathematical mode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p flow heat-pulse technique sapwood area scale transferring extreme arid region Populus euphratica
下载PDF
华北土石山区油松生长季夜间液流分配特征
2
作者 胡蕾 贾剑波 +3 位作者 闫文德 王一帆 吴瑞乔 陈玉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1-98,共8页
【目的】通过对油松生长季夜间液流特征和环境驱动因素的研究,揭示夜间液流组分拆分特征,探讨夜间液流的组分与气象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以及茎干补水对气象因子的响应,为华北土石山区水资源和水源涵养林管理决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目的】通过对油松生长季夜间液流特征和环境驱动因素的研究,揭示夜间液流组分拆分特征,探讨夜间液流的组分与气象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以及茎干补水对气象因子的响应,为华北土石山区水资源和水源涵养林管理决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华北土石山区的油松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径阶大小选取18棵样树,在2014年生长季运用Granier热扩散探针技术(TDP)持续观测夜间液流,结合称重式蒸渗仪和自制微型蒸渗仪来计算蒸腾量,解析夜间液流的去向;并进行夜间液流与土壤含水量、大气温度、湿度及光合有效辐射等气象因子的相关分析,以确定主要驱动因素。【结果】在6—9月典型晴天,夜间液流速率都呈逐渐降低趋势,18:00—24:00的夜间液流速率高于00:00—05:00,夜间液流主要用于对白天失水过多的茎干进行补水,以至于在24:00时油松茎干储水量基本达到饱和,因此,00:00—05:00夜间液流速率趋于稳定;油松夜间液流用于茎干补水的比例(95.34%)显著高于用于夜间蒸腾量的比例(4.66%);油松夜间茎干补水量与饱和水汽压差呈极显著正相关(R^(2)=0.793,P<0.01),而对土壤含水量变化响应不敏感(R^(2)=0.105,P>0.05),表明夜间液流主要受饱和水汽压影响。【结论】华北土石山区的油松生长季夜间液流随着夜间时间的进行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绝大部分的夜间液流用于夜间茎干补水,在气象因子中,饱和水汽压是驱动夜间茎干补水及夜间液流的重要因子(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间液流 分配特征 茎干补水 夜间蒸腾 华北土石山区
下载PDF
Nighttime transpiration of Populus euphratica during different phenophases 被引量:5
3
作者 Chunyan Zhao Jianhua Si +3 位作者 Qi Feng Tengfei Yu Peidu Li Michael A.Forster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2期435-444,共10页
Evidence exists of nighttime transpiration and its potential impact on plant/water relations for species in a diversity of ecosystems. However, relevant data related to typical desert riparian forest species remains l... Evidence exists of nighttime transpiration and its potential impact on plant/water relations for species in a diversity of ecosystems. However, relevant data related to typical desert riparian forest species remains limited Accordingly, we measured sap flow velocity of Populus euphratica using the heat ratio method between 2012 and2014. Nocturnal stem sap flow was separated into nighttime and stem refilling using the ‘‘forecasted refilling''method. Nighttime transpiration was observed for each phenophase. The highest value was during the full foliation period but lowest during leaf expansion and defoliation periods. The contribution of nighttime transpiration to daytime transpiration was an average of 15% but this was comparatively higher during the defoliation period. Relationships between nighttime transpiration, vapor pressure deficits, and air temperatures were more closely associated than with wind speed in all phenophases. Moreover, we found that nighttime transpiration linearly correlated to vapour pressure deficit during the first and the full foliation periods, but nighttime transpiration showed exponential correlations to air temperatures during the same phenophases. Additionally, environmental drivers of transpiration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nighttime and daytime(P \ 0.05). Driving forces behind nighttime transpiration were characterized by many factors, and integrated impacts between these multiple environmental factors were complex. Future studies should focus on these integrated impacts on nighttime transpiration, and the physiological mechanisms of nighttime transpiration should be investigated, given that this could also influence its occurrence and magnitude during different phenopha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p flow NIGHTTIME transpiration PHENOPHASE heat ratio method POPULUS EUPHRATICA
下载PDF
Nighttime sap flow of Acacia mangium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nighttime transpiration and stem water storage 被引量:7
4
作者 Hua Wang Ping Zhao +4 位作者 Dirk Hölscher Quan Wang Ping Lu Xi A.Cai Xiao P.Zeng 《Journal of Plant Ecology》 SCIE 2012年第3期294-304,共11页
Aims Nighttime sap flow of trees may indicate transpiration and/or recharge of stem water storage at night.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water use of Acacia mangium at night in the hilly lands of subtropical South China.O... Aims Nighttime sap flow of trees may indicate transpiration and/or recharge of stem water storage at night.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water use of Acacia mangium at night in the hilly lands of subtropical South China.Our primary goal was to reveal and understand the nature of nighttime sap flow and its functional significance.Methods Granier’s thermal dissipation method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nighttime sap flux of A.mangium.Gas exchange system was used to estimate nighttime leaf transpiration and stomatal conductance of studied trees.Important Findings Nighttimesap flowwas substantial and showed seasonal variation similar to the patterns of daytime sap flowin A.mangium.Mean nighttime sap flow was higher in the less precipitation year of 2004(1122.4 mm)than in the more precipitation year of 2005(1342.5 mm)since more daytime transpiration and low soil water availability in the relatively dry 2004 can be the cause of more nighttime sap flow.Although vapor pressure deficit and air temperature we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nighttime sap flow,they could only explain a small fraction of the variance in nighttime sap flow.The total accumulated water loss(E_(L))by transpiration of canopy leaves was only;2.6–8.5%of the total nighttime sap flow(E_(t))during the nights of July 17–18 and 18–19,2006.Therefore,it is likely that the nighttime sap flow was mainly used for refillingwater in the trunk.The stem diameter at breast height,basal area and sapwood area explained much more variance of nighttime water recharge than environmental factors and other tree form features,such as tree height,stem length below the branch,and canopy size.The contribution of nighttime water recharge to the total transpiration ranged from 14.7 to 30.3%depending on different DBH class and was considerably higher in the dry season compared to the wet seas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at dissipation method nighttime sap flow nighttime leaf transpiration stem water recharge
原文传递
臭椿夜间树干液流变化特征及环境驱动因素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刘云洁 张含含 +2 位作者 常胜朝 周新启 马长明 《灌溉排水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15,共7页
【目的】研究树木夜间液流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水分利用与环境的关系,本试验针对臭椿夜间液流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开展研究,以深入揭示臭椿水分利用特征。【方法】采用热扩散式探针法(TDP)对河北保定地区臭椿(6—8月)树干液流密度、相关环... 【目的】研究树木夜间液流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水分利用与环境的关系,本试验针对臭椿夜间液流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开展研究,以深入揭示臭椿水分利用特征。【方法】采用热扩散式探针法(TDP)对河北保定地区臭椿(6—8月)树干液流密度、相关环境因子和树干径向的变化进行监测,分析了臭椿夜间液流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臭椿夜间液流量占日总液流的12.1%,20:00—00:00(T1)时段液流密度大于00:00—05:00(T2)时段,T1时段液流量占总夜间液流的65%,T2时段占35%;臭椿T2时段液流密度同饱和水气压差、风速极显著正相关(P<0.01),T1时段液流密度同饱和水气压差、风速相关性较低;晴天臭椿夜间液流密度大于雨天,且雨天过后的晴天液流密度明显增大;臭椿夜间液流量与冠幅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胸径显著正相关(P<0.05),日尺度下树干径向微变化与液流密度变化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R^(2)=0.672),T1时段树干膨胀幅度大于T2时段。【结论】液流和树干径向微变化共同反映臭椿的水分利用状况,臭椿夜间液流受环境因子和其生物学结构综合影响,T1时段主要进行补水,T2时段存在明显蒸腾,且补水大于蒸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椿 夜间液流 蒸腾 补水 树干径向微变化
下载PDF
华北平原银杏人工林蒸腾耗水特性及其环境响应 被引量:2
6
作者 尤海舟 王超 李冬梅 《生态科学》 CSCD 2023年第3期67-74,共8页
2019年4月1日—10月31日,利用Granier热扩散探针监测银杏树干液流密度的动态变化,并同步观测环境因子的变化,分析银杏蒸腾耗水规律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1)银杏树干液流启动于4月10日左右,结束于10月20日左右,前后历时194天... 2019年4月1日—10月31日,利用Granier热扩散探针监测银杏树干液流密度的动态变化,并同步观测环境因子的变化,分析银杏蒸腾耗水规律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1)银杏树干液流启动于4月10日左右,结束于10月20日左右,前后历时194天左右,树干液流密度表现为晴天>阴天>雨天,晴天条件下树干液流密度日变化呈典型的单宽峰曲线,阴天或雨天条件下,由于太阳辐射的波动,树干液流日内变化波动较大。(2)生长季内单株日蒸腾耗水量均值为(6.16±3.32)kg·d^(–1),4—10月的单株日蒸腾耗水量分别为(2.40±1.50)、(7.64±1.35)、(7.78±2.03)、(8.34±2.35)、(8.38±3.05)、(6.64±2.03)、(2.39±1.89)kg·d^(–1);监测时间内,林分蒸腾耗水总量为244.81 mm,小于降雨总量(534.86 mm),但季节性供水不足问题依然存在,6月最为严重。(3)不同时间尺度条件下,影响树干液流的生态因子发生显著变化,小时尺度上,影响液流速率的关键因子为征能量水平的太阳总辐射(Rs)和综合反映空气温度和空气湿度的饱和水汽压差(VPD),而月尺度上,银杏单株日蒸腾耗水量月变化主要与气孔导度、土壤温度呈现极显著正相关。(4)环境因子与树干液流密度相关程度存在季节性差异,Rs和VPD在生长旺盛期与树干液流密度相关性最高,生长初期相关性最低;土壤湿度在生长季初期对树干液流形成极显著胁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平原 银杏 树干液流密度 蒸腾耗水量 环境因子
下载PDF
应用热技术研究树干液流进展 被引量:176
7
作者 孙慧珍 周晓峰 康绍忠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6期1074-1078,共5页
综述了热技术方法测定树干液流的基本原理和不同适用范围 .通过各种热技术方法可以确定树干水分运输格局及其数量 ;与树木生理指标和环境因素联合测定 ,可深入分析整树水分导度、气孔导度、边界层导度、水势及树干储水与树木蒸腾之间的... 综述了热技术方法测定树干液流的基本原理和不同适用范围 .通过各种热技术方法可以确定树干水分运输格局及其数量 ;与树木生理指标和环境因素联合测定 ,可深入分析整树水分导度、气孔导度、边界层导度、水势及树干储水与树木蒸腾之间的关系 ,探讨树干液流受外界环境因素影响程度及其响应 ,揭示树木蒸腾内在的调节机制和外在影响因素 ;热技术可用于长期连续测定地带性森林主要树种蒸腾耗水特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技术 树干液流 蒸腾
下载PDF
银杏树干茎流变化及其对抑制蒸腾措施的响应 被引量:29
8
作者 孙守家 古润泽 +2 位作者 丛日晨 车少臣 高俊平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2-28,共7页
利用GREENSPAN茎流测定系统监测银杏树干茎流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树干不同高度、不同深度和不同方位的茎流速率存在差异。上位的茎流速率高于中位和下位,但通过上中下位截面的累积茎流通量差异不显著;在不同深度上的茎流速率存在差别,1... 利用GREENSPAN茎流测定系统监测银杏树干茎流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树干不同高度、不同深度和不同方位的茎流速率存在差异。上位的茎流速率高于中位和下位,但通过上中下位截面的累积茎流通量差异不显著;在不同深度上的茎流速率存在差别,10mm位点的茎流速率最大,20mm位点最小;不同方位的茎流速率是树干南侧最大,西侧次之,北侧最小。使用HOBO气象站同步测定各种气象因子,分析树干茎流日变化、日际变化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太阳有效辐射、气温和风速是影响茎流的主要气象因子。通过干预处理研究不同的抑制蒸腾措施对树干茎流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抗蒸腾剂、摘叶和遮荫处理能有效地降低蒸腾耗水,但摘叶和遮荫处理的效果较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 树干茎流 热脉冲 蒸腾
下载PDF
雷州半岛尾叶桉人工林耗水量研究 被引量:33
9
作者 张宁南 徐大平 +3 位作者 Jim Morris 周光益 白嘉雨 周涛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5,共5页
利用热脉冲技术对雷州半岛2种主要土壤类型下的4年生尾叶桉人工林林分耗水量进行了为期1 a的观测,并对林分耗水与林分生长特性、气象因子及4 m深土壤有效水关系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尾叶桉人工林边材面积与胸径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利... 利用热脉冲技术对雷州半岛2种主要土壤类型下的4年生尾叶桉人工林林分耗水量进行了为期1 a的观测,并对林分耗水与林分生长特性、气象因子及4 m深土壤有效水关系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尾叶桉人工林边材面积与胸径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利用边材面积进行单株向林分尺度耗水的转换可行;河头、纪家尾叶桉人工林日平均茎流密度分别为2 772、1 839 L.m-2.d-1;日平均耗水量分别为1.49、1.53 mm;河头与纪家尾叶桉人工林林分的年耗水量分别为542、559 mm,分别占年降水量的35%、36%;开阔的林冠及较小的叶面积指数、旱季时土壤有效水的减少及较低的饱和蒸汽压差等在不同程度上都限制了桉树的耗水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叶桉 蒸腾作用 茎流密度 边材 热脉冲技术
下载PDF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非灌溉条件下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蒸腾耗水特征 被引量:33
10
作者 曹晓明 陈曦 +2 位作者 王卷乐 王权 王珊珊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92-302,共11页
利用热平衡包裹式茎流计连续测定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原生梭梭2010年5月6日~10月12日的茎干液流及气象因子数据,探究了非灌溉条件下不同直径梭梭在其蒸腾耗水特性及与气象因子相关性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1)茎干液流昼夜变化规律明... 利用热平衡包裹式茎流计连续测定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原生梭梭2010年5月6日~10月12日的茎干液流及气象因子数据,探究了非灌溉条件下不同直径梭梭在其蒸腾耗水特性及与气象因子相关性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1)茎干液流昼夜变化规律明显,蒸腾日变化呈双峰或多峰趋势,夜间保持较小液流;午休现象多出现于14∶00~16∶00。相同环境因子影响下,直径越大,茎干液流速率越大,午休现象也越明显;(2)在生长季,不同直径梭梭液流的启动和停止时间存在差异,6~8月,直径越大,液流启动时间越早,停止时间越晚。同一植株液流在不同月份的启动和停止时间差异较大,生长初期,液流启动早,停止迟;生长季末期,液流启动迟,停止早;(3)5~8月,液流日累积过程呈明显的"S"型趋势;9~10月,呈斜率一致的一条直线。直径越大,日累积量和累积速率越大,第一拐点到达时刻越早,第二拐点到达时刻越晚;(4)液流速率与太阳辐射的相关性最好,其次为气温和相对湿度,风速最小;相关性在7月份最大,6月和8月次之,10月最小。相同环境条件下,直径越大,其液流速率对气象因子的响应越明显;(5)观测时段内,7月耗水最多,6月、8月、9月次之,5月和10月最少。直径越大耗水量越多,直径9.9、13.4、22.9 cm日均耗水量为0.570、0.595、0.694 mm,总耗水量为92.904、96.923、113.052 mm,液流通量为0.263、0.284、0.346 L.cm-2.d-1。与干旱区不同生境的梭梭相比,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原生梭梭的液流通量相对较小。不同地点和生境的梭梭在耗水数量、耗水日过程特性等方面差异明显,这为天然荒漠植被防护林的管理及沙漠区人工灌溉植物的水资源合理配置提供了一定的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 梭梭 茎干液流 蒸腾耗水 气象因子 茎流热平衡技术
下载PDF
不同水分状况下桃树根茎液流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45
11
作者 龚道枝 王金平 +3 位作者 康绍忠 胡笑涛 张富仓 李志军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4-38,共5页
利用热脉冲技术研究桃树根茎液流变化规律 ,并用自动气象站对气象因子进行同步监测。对液流日变化、日际变化及不同位点液流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 ,还分析了水分胁迫下树干液流的波动特征。运用回归的方法建立环境气象因子与树干液流量之... 利用热脉冲技术研究桃树根茎液流变化规律 ,并用自动气象站对气象因子进行同步监测。对液流日变化、日际变化及不同位点液流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 ,还分析了水分胁迫下树干液流的波动特征。运用回归的方法建立环境气象因子与树干液流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其结果表明 :根茎液流日变化和日际变化趋势相同 ;木质部内不同深度处液流速率大小不同 ;水分胁迫下 ,树干液流有波动特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脉冲技术 根茎液流 水分胁迫 变异特异 桃树
下载PDF
夏玉米茎流速率和茎直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42
12
作者 李会 刘钰 +1 位作者 蔡甲冰 毛晓敏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87-191,共5页
为了揭示夏玉米茎流速率和茎直径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该研究对夏玉米生育中期的茎流变化和茎直径微变化过程进行监测,分析了二者的日变化过程及相关关系、茎流速率与环境因子之间关系、茎直径随土壤含水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茎... 为了揭示夏玉米茎流速率和茎直径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该研究对夏玉米生育中期的茎流变化和茎直径微变化过程进行监测,分析了二者的日变化过程及相关关系、茎流速率与环境因子之间关系、茎直径随土壤含水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茎流速率日变化过程呈单峰曲线型,其变化受太阳辐射、饱和水气压差、风速等气象因子的影响显著,通过对实测数据的分析得到了茎流速率与上述气象因子的线性回归方程,为今后利用气象因子预测夏玉米的叶面蒸腾量提供了基础;茎直径微变化的日变化过程也呈现明显的昼夜变化规律,白天收缩,夜晚复原,每日茎直径最大值随土壤含水率的降低而减小,二者之间呈线性相关关系,依据这一关系可利用茎直径微变化诊断作物缺水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 土壤含水率 模型 蒸腾 太阳辐射 夏玉米 茎流速率 茎直径微变化
下载PDF
马占相思整树蒸腾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特征 被引量:39
13
作者 马玲 饶兴权 +3 位作者 赵平 陆平 蔡锡安 曾小平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7-73,共7页
为深刻揭示华南丘陵退化荒坡植被恢复树种的水分利用特征,运用Granier热消散式探针法对马占相思的树干液流进行了连续测定,并同步测定样树周围环境因子如光合有效辐射、总辐射、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土壤湿度等.结果表明,马占相思树干... 为深刻揭示华南丘陵退化荒坡植被恢复树种的水分利用特征,运用Granier热消散式探针法对马占相思的树干液流进行了连续测定,并同步测定样树周围环境因子如光合有效辐射、总辐射、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土壤湿度等.结果表明,马占相思树干东、南、西、北各方位测得的液流密度存在显著差异,并显著相关;以北方位液流密度为自变量,其他各方位液流密度作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发现回归系数随时间和个体的变化而变化.对9月和2月的液流和光合有效辐射及水蒸气压亏缺的日变化作了对比,发现存在较大差异,分析认为是由于环境因子如温度低、雨雾多及落叶较多造成的.相关分析得出各样树间整树液流季节变化格型一致.分析了液流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后发现树干液流与光合有效辐射、总辐射、温度、水蒸气压亏缺在不同时间尺度上(日内、日间、年内)均具有显著相关关系;与土壤湿度则在任何时间尺度(日内、日间、年内)不存在相关关系.此外,精确计算得出马占相思整树全年的平均蒸腾量为9 380.9 kg,最大整树蒸腾量为14 076.6 kg,最小整树蒸腾量为6 229.8 kg,个体间差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nier热消散式探针法 树干液流 环境因子 整树蒸腾量 方位差异
下载PDF
应用热脉冲技术对胡杨和柽柳树干液流的研究 被引量:74
14
作者 张小由 龚家栋 +1 位作者 周茂先 司建华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85-590,共6页
应用热脉冲技术对干旱区胡杨(Populuseuphrtaicr)和柽柳(Tamarisspp.)树干液流速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正常生长状态下,胡杨树干单位面积液流通量为0 34L·cm-2·d-1,柽柳为0 15L·cm-2·d-1.树液流速的日变化表现... 应用热脉冲技术对干旱区胡杨(Populuseuphrtaicr)和柽柳(Tamarisspp.)树干液流速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正常生长状态下,胡杨树干单位面积液流通量为0 34L·cm-2·d-1,柽柳为0 15L·cm-2·d-1.树液流速的日变化表现出多峰形特征,在午后有短暂液流急速减小的现象,而晚上植物为了补充体内水分亏缺,保持一定的树液流量.随着胸径的增大,茎流速率和茎流量也随之增大.在生长季节胸径21cm和15cm的胡杨日平均耗水量23 3L和19 25L;基径5cm和4cm的柽柳日平均耗水量0 62L和0 37L.在生长季节(5~10月)胡杨总蒸腾量为3419 4L,柽柳仅为63 9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脉冲技术 胡杨 柽柳 树干液流
下载PDF
树干液流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41
15
作者 赵春彦 司建华 +2 位作者 冯起 鱼腾飞 李炜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8-105,共8页
树干液流是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水流路径中一个关键的链接,承接了庞大的地下根系所吸收、汇集的土壤水,并决定着整个树冠的蒸腾量,因此成为分析树木耗水特性、研究树木水分传输机理的重要指标。结果表明,1)常见的测定树干液流的5种方法... 树干液流是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水流路径中一个关键的链接,承接了庞大的地下根系所吸收、汇集的土壤水,并决定着整个树冠的蒸腾量,因此成为分析树木耗水特性、研究树木水分传输机理的重要指标。结果表明,1)常见的测定树干液流的5种方法,对比分析各种方法的原理以及优点和缺点,热比率法是目前研究树干液流最可靠的方法。2)分析树干液流的日季变化、方位变化和高度变化,发现大多树干液流日变化呈单峰型,季节变化总体上呈现夏季液流速率最高,春秋次之,冬季最小的变化趋势。3)分析不同树种树干液流与环境因子的滞后效应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发现树木液流与太阳辐射、水汽压亏缺等呈正相关,与空气相对湿度呈负相关。针对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旨在为进一步研究树木耗水及生态需水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木水分 树干液流 热技术法
下载PDF
塔里木河下游胡杨树干液流特征研究 被引量:26
16
作者 周孝明 陈亚宁 +2 位作者 李卫红 何斌 郝兴明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73-678,共6页
以2005年5月至9月胡杨(Populus euphratica)树干液流及相关环境因子的实测数据,对塔里木河下游胡杨树干液流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胡杨树干液流的日变化表现为昼夜区别明显,7:30左右,液流开始启动,然后迅速上升... 以2005年5月至9月胡杨(Populus euphratica)树干液流及相关环境因子的实测数据,对塔里木河下游胡杨树干液流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胡杨树干液流的日变化表现为昼夜区别明显,7:30左右,液流开始启动,然后迅速上升,在10:30左右达到峰值,并在小幅度波动中维持到下午20:00左右。夜间,胡杨树干液流较弱。对不同月份典型天胡杨树干液流的实验分析表明,胡杨在5月初液流比较弱,5月中下旬液流逐渐增强,6月增强到较高的水平。7—9月胡杨液流都很强劲,其中9月典型天的液流最为强劲,胡杨树干液流季节变化与胡杨物候密切相关。分析胡杨树干液流与环境因子关系结果显示,胡杨树干液流和气象因子的关系密切,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胡杨液流流量和气象因子的相关性大小依次为光合有效辐射(PAR)>相对湿度(H)>气温(Ta)>风速(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杨 树干液流 塔里木河下游 热脉冲技术
下载PDF
修枝对欧美杨107杨水分生理的影响 被引量:19
17
作者 亓玉飞 尹伟伦 +1 位作者 夏新莉 孙尚伟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3-38,共6页
以欧美107杨为研究对象,从树干液流、蒸腾速率(Tr)以及叶水势(LWP)等杨树水分生理指标角度,探讨修枝处理对这些生理指标在生长季(6—9月)内的影响及其变化规律,并做相应的分析和讨论。试验地Ⅰ以4年生107杨为样木,试验地Ⅱ以6年生107杨... 以欧美107杨为研究对象,从树干液流、蒸腾速率(Tr)以及叶水势(LWP)等杨树水分生理指标角度,探讨修枝处理对这些生理指标在生长季(6—9月)内的影响及其变化规律,并做相应的分析和讨论。试验地Ⅰ以4年生107杨为样木,试验地Ⅱ以6年生107杨为样木。试验地Ⅰ,Ⅱ均设计3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设有3种处理,即对照处理CK(不修枝)、中度处理P1(修掉树冠高度的1/3)、重度修枝P2(修掉树冠高度的2/3)。研究结果表明:1)发生旱情季节(6—8月),液流通量及液流速率呈现P1>CK>P2的规律;正常月份(9月),液流通量及液流速率呈现出CK>P1>P2的规律;P1的液流通量及速率在旱季或正常月份大小基本相同。这表明同正常月份未修枝CK相比,适当修枝(P1)使杨树树干液流始终保持在一定的较低水平,抗旱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2)整个生长季内,蒸腾速率(Tr)和叶水势(LWP)都呈现出CK<P1<P2的规律,表明修枝后杨树的单叶水分生理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枝 树干液流 蒸腾速率 叶水势
下载PDF
甘肃石羊河流域干旱荒漠区柠条树干液流的日季变化 被引量:80
18
作者 夏桂敏 康绍忠 +2 位作者 李王成 王锋 屈艳萍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186-1193,共8页
采用基于热补偿原理的SF100热脉冲茎秆液流自动监测系统,监测了柠条树干液流的日季变化规律,利用TubeTDR监测柠条根区3m土层深度的含水量变化,利用自动气象站同步监测太阳辐射、最高与最低气温、相对湿度、风速、风向等气象因子,同时输... 采用基于热补偿原理的SF100热脉冲茎秆液流自动监测系统,监测了柠条树干液流的日季变化规律,利用TubeTDR监测柠条根区3m土层深度的含水量变化,利用自动气象站同步监测太阳辐射、最高与最低气温、相对湿度、风速、风向等气象因子,同时输出相应的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ET0。以上述资料为基础,对柠条树干液流的昼夜变化、日际动态、木质部径向不同位点液流速率、不同天气条件下的液流变化及液流的季节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利用SPSS11.0统计软件,分析了液流量与气象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柠条树干液流昼夜变化显著;木质部径向液流速率随探针插入深度的增加而减小;晴天液流变化幅度较大,雨天液流变化幅度较小;气象因素对柠条树干液流量影响的大小表现为空气水汽压差>太阳辐射>气温>风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荒漠区 热脉冲技术 树干液流 木质部水分传输 柠条
下载PDF
热脉冲技术测定树干液流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9
作者 司建华 冯起 +2 位作者 张小由 常宗强 席海洋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75-481,共7页
热脉冲技术是生态生理学和森林水文学研究树木耗水最为常用的技术之一,该技术具有在树木自然生长状态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实时测量树干木质部上升液流速度及流量,可以简捷准确地确定树冠蒸腾耗水量,同时具有经济可行,测定准确的优点.综述... 热脉冲技术是生态生理学和森林水文学研究树木耗水最为常用的技术之一,该技术具有在树木自然生长状态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实时测量树干木质部上升液流速度及流量,可以简捷准确地确定树冠蒸腾耗水量,同时具有经济可行,测定准确的优点.综述了热脉冲技术的发展历程,对热脉冲方法测定树干液流理论研究、树干液流时空变异性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以及单株耗水向林分水平的尺度转换研究等方面作了较为详细的总结,据此,对热脉冲技术的发展做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脉冲技术 树干液流 尺度转换 研究进展
下载PDF
热脉冲技术在确定胡杨幼树干液流中的应用 被引量:46
20
作者 司建华 冯起 张小由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03-508,共6页
探讨了热脉冲技术在确定胡杨(Populuseuphratica)幼树干液流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在树木正常生长状态下,胡杨在4月下旬至5月中旬开花期树干单位面积液流通量为0.13~0.15L·cm-2·d-1;树干液流速度的动态变化呈多峰状曲线,6月份... 探讨了热脉冲技术在确定胡杨(Populuseuphratica)幼树干液流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在树木正常生长状态下,胡杨在4月下旬至5月中旬开花期树干单位面积液流通量为0.13~0.15L·cm-2·d-1;树干液流速度的动态变化呈多峰状曲线,6月份枝叶速生期树干单位面积液流通量为0.294L·cm-2·d-1;树干径向断面形成层以下不同深度的树液流速具有相同的日变化趋势;夜间,胡杨存在明显的树干液流上升现象,补充白天植物蒸腾丢失的大量水分,恢复植物体内的水分平衡;树干液流速度在不同的方位有所差异.并对胡杨单位面积液流通量与杨树、辽东栎、大叶白蜡、棘皮桦、五角槐、小美旱杨、油松进行了对比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脉冲技术 树干液流 胡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