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hallenges to Introduce Advanced Cooling Technology by the Utilization of Plural Cooling Velocity
1
作者 Kiyoshi Funatani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34-436,共3页
The control of cooling power is very important to introduce desired properties. Usually, higher the cooling rate higher the quench hardness and distortion and the optimization of cooling power is the base for good hea... The control of cooling power is very important to introduce desired properties. Usually, higher the cooling rate higher the quench hardness and distortion and the optimization of cooling power is the base for good heat treatment. The change of cooling speed during quenching is one of the effective methods to balance hardness and distortion. Different form the general knowledge of the demerit of vapor blanket stage, oil with long vapor blanket stage is also one of effective methods to reduce distortion. The reduction of distortion with enough quench hardness seems to be possible by optimization of cooling condition by the help of computer simulation. The exhibition of higher core hardness than surface in through hardening steels experienced in the "Inverse quench hardening" was introduced by Prof. Tamura and Shimizu. This mechanism is well explained by Arimoto et al, by analysis of computer simulation. In this paper, plural steps cooling methods are compared, in relation with cooling curve and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that is necessary to simulate quench results and the possibility of advanced cooling technology is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形 硬度 冷却曲线 传热系数 蒸汽掩蔽 计算机模似
下载PDF
超高参数火箭煤油在小通道圆管内的流动换热特性
2
作者 刘朝晖 陈雪娇 蒋榕培 《火箭推进》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4-121,共8页
火箭煤油再生冷却过程具有高压、高温、高热流密度和高质量流速等特点。在超高参数条件下,采用低电压大电流电加热方法模拟火箭发动机推力室壁面热环境,在高温合金钢∅2 mm×0.5 mm圆管内研究了火箭煤油的流动换热特性。参数范围为压... 火箭煤油再生冷却过程具有高压、高温、高热流密度和高质量流速等特点。在超高参数条件下,采用低电压大电流电加热方法模拟火箭发动机推力室壁面热环境,在高温合金钢∅2 mm×0.5 mm圆管内研究了火箭煤油的流动换热特性。参数范围为压力25~65 MPa,质量流速8500~51000 kg/(m^(2)·s),流体温度常温为~500℃,热流密度最高为35 MW/m^(2)。研究表明:在所测试条件下,火箭煤油在小通道圆管内处于单相液态强制对流换热机制;换热性能主要受到流体温度和质量流速的影响;流体温度增加,换热系数增加;质量流速增加,换热系数增加;压力在25~65 MPa范围内对换热性能无显著影响;热流密度增加,内壁温显著增加,但热流密度变化对换热系数无显著影响;受入口强化换热效应的影响,换热系数增加,热流密度越高,入口效应越明显。超高参数尤其是超高压力条件下的火箭煤油换热特性,为火箭煤油再生冷却技术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冷却 火箭煤油 流动换热 超高参数 小通道 高热流密度
下载PDF
C/SiC复合材料的人工孔发汗冷却性能分析及优化研究
3
作者 俞逸斯 李明佳 +2 位作者 杜燊 戴嘉鹏 徐航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8-95,I0002,共9页
C/SiC复合材料在热防护领域中应用广泛,但受制备工艺、成本等方面的限制,具有低孔隙率、小孔径的特征,在发汗冷却过程中这些微小孔隙难以支撑足够的冷却剂供应量且易发生堵塞,限制了冷却的进行。针对此问题,本文研究通过增加人工孔来改... C/SiC复合材料在热防护领域中应用广泛,但受制备工艺、成本等方面的限制,具有低孔隙率、小孔径的特征,在发汗冷却过程中这些微小孔隙难以支撑足够的冷却剂供应量且易发生堵塞,限制了冷却的进行。针对此问题,本文研究通过增加人工孔来改善C/SiC复合材料发汗冷却性能的可行性。建立了人工孔表征单元结构及等效模型,获得了打孔后复合材料内冷却工质的流量比及等效渗透率的变化情况,探究了打孔方式与工质流量对复合材料等效体换热系数的影响规律,并拟合了打孔后复合材料等效体换热系数经验公式。结果表明:渗透特性方面,冷却工质的主要流量分布于人工孔中;对于渗透率为1×10^(-16) m^(2)的低渗透率材料,打孔后复合材料自身工艺孔中的流量占比小于0.1%,其中的工质流动可忽略;在换热特性方面,可通过调节打孔方式改善复合材料的换热性能,相同渗透率下调节打孔方式可使体换热系数提升15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IC复合材料 热防护 传热传质 发汗冷却 人工孔 数值模拟
下载PDF
Numerical investigation on adiabatic film cooling effectiveness and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for effusion cooling over a transverse corrugated surface 被引量:5
4
作者 Qu Lihong Zhang Jingzhou +1 位作者 Tan Xiaoming Wang Minmin 《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2期677-684,共8页
Three-dimensional numerical computations are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the blowing ratio and corrugation geometry on the adiabatic film cooling effectiveness as well as the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over... Three-dimensional numerical computations are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the blowing ratio and corrugation geometry on the adiabatic film cooling effectiveness as well as the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over a transverse corrugated surface.It is noticeable that the adiabatic wall temperature on the wavy valley of the transverse corrugated surface is relatively lower than that on the wavy peak.Surface corrugation has a relatively obvious influence on the laterallyaveraged adiabatic film cooling effectiveness in the region where the effusion film layer is developed,but has little influence in the front region.Compared to a flat surface,the transverse corrugated surface produces a smaller adiabatic film cooling effectiveness and a higher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ratio.The effusion cooling difference between the flat and corrugated surfaces behaves more obviously under a small aspect ratio of the wavy corrug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iabatic film cooling effectiveness Effusion cooling heat transfer Numerical computation Transverse corrugated surface
原文传递
Effect of Coriolis and centrifugal forces on flow and heat transfer at high rotation number and high density ratio in non orthogonally internal cooling channel 被引量:2
5
作者 Brahim Berrabah Miloud Aminallah 《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1期216-234,共19页
Numerical predictions of three-dimensional flow and heat transfer are performed for a two-pass square channel with 45° staggered ribs in non-orthogonally mode-rotation using the second moment closure model. At Re... Numerical predictions of three-dimensional flow and heat transfer are performed for a two-pass square channel with 45° staggered ribs in non-orthogonally mode-rotation using the second moment closure model. At Reynolds number of 25,000, the rotation numbers studied were 0,0.24, 0.35 and 1.00. The density ratios were 0.13, 0.23 and 0.50. The results show that at high buoyancy parameter and high rotation number with a low density ratio, the flow in the first passage is governed by the secondary flow induced by the rotation whereas the secondary flow induced by the skewed ribs was almost distorted. As a result the heat transfer rate is enhanced on both co-trailing and co-leading sides compared to low and medium rotation number. In contrast, for the second passage, the rotation slightly reduces the heat transfer rate on co-leading side at high rotation number with a low density ratio and degrades it significantly on both co-trailing and co-leading sides at high buoyancy parameter compared to the stationary, low and medium rotation numbers. The numerical results are in fair agreement with available experimental data in the bend region and the second passage, while in the first passage were overestimated at low and medium rotation numb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lade cooling computational FluidDynamic (CFD) heat transfer High buoyancy parameter High rotation number
原文传递
层板冷却特性的实验与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29
6
作者 全栋梁 刘松龄 +2 位作者 李江海 许都纯 游绍坤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34-138,共5页
在大尺寸低速回流式风洞内对一种应用于涡轮叶片的典型的层板结构进行了流阻特性和冷却特性的实验研究,获取了该层板综合冷却效果与层板两侧压比的关系,结果表明层板具有很高的冷却效果。运用商用软件Fluent6 0对其进行了流固耦合传热计... 在大尺寸低速回流式风洞内对一种应用于涡轮叶片的典型的层板结构进行了流阻特性和冷却特性的实验研究,获取了该层板综合冷却效果与层板两侧压比的关系,结果表明层板具有很高的冷却效果。运用商用软件Fluent6 0对其进行了流固耦合传热计算,分析了层板内部复杂的流动和换热情况,得到了在不同的进出口条件下该层板的综合冷却效果。计算结果和实验值进行了比较,两者符合较好,表明通过数值计算获取层板冷却效果的方法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轮叶片 多孔板 冷却 耦合 数值仿真
下载PDF
高温表面喷雾冷却传热系数的理论分析 被引量:24
7
作者 梅国晖 孟红记 +2 位作者 武荣阳 次英 谢植 《冶金能源》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8-22,30,共6页
以池内膜态沸腾为基础 ,将喷雾颗粒的冲击作为一种扰动 ,对喷雾冷却过程进行了建模 ,分析了水流密度、高温表面温度、雾滴尺寸、雾滴冲击速度对喷雾冷却换热系数的影响。并以一种全锥喷嘴为例 ,利用该模型进行了计算、分析 ,结果证实该... 以池内膜态沸腾为基础 ,将喷雾颗粒的冲击作为一种扰动 ,对喷雾冷却过程进行了建模 ,分析了水流密度、高温表面温度、雾滴尺寸、雾滴冲击速度对喷雾冷却换热系数的影响。并以一种全锥喷嘴为例 ,利用该模型进行了计算、分析 ,结果证实该模型对实际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雾冷却 膜态沸腾 水流密度 换热系数 传热系数 喷嘴 雾滴 内膜 用具 高温
下载PDF
旋转状态下涡轮叶片前缘的流动与换热 被引量:9
8
作者 朱进容 吴宏 +2 位作者 陶智 丁水汀 徐国强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61-264,共4页
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旋转状态下涡轮叶片前缘冷却结构进行了数值研究 ,该结构由进气腔、叶片尾缘块和前缘块构成 ,对此结构不同的旋转速度情况进行了计算 ,根据计算结果分析了旋转对涡轮叶片前缘流动与换热的影响 .计算结果表明 ,旋转状... 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旋转状态下涡轮叶片前缘冷却结构进行了数值研究 ,该结构由进气腔、叶片尾缘块和前缘块构成 ,对此结构不同的旋转速度情况进行了计算 ,根据计算结果分析了旋转对涡轮叶片前缘流动与换热的影响 .计算结果表明 ,旋转状态下带气膜出流的冲击流动中 ,前尾缘冲击面的换热随着转速的增加而减小 ,且尾缘冲击面的换热比前缘冲击面的换热要好 ;同时前尾缘冲击面换热的差别随着转速的增加将越来越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换热 数值计算 旋转 冲击冷却
下载PDF
利用三角形突片改善气膜冷却效率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21
9
作者 李永康 张靖周 姚玉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3-87,共5页
运用数值计算方法对带有平行于冷却壁面、且覆盖部分气膜孔面积的三角形突片气膜冷却结构,在不同吹风比下的流动过程和冷却效率进行了数值研究,以揭示突片对改善气膜冷却效率的影响。在突片的作用下,射流向主流的垂直穿透能力有一定程... 运用数值计算方法对带有平行于冷却壁面、且覆盖部分气膜孔面积的三角形突片气膜冷却结构,在不同吹风比下的流动过程和冷却效率进行了数值研究,以揭示突片对改善气膜冷却效率的影响。在突片的作用下,射流向主流的垂直穿透能力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在气膜孔下游,二次流能够更好地贴附壁面,气膜冷却效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而且随着突片堵塞比的提高,冷却效率的提高幅度越大,并且在高吹风比下的影响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航天推进系统 气膜冷却 突片 流动传热 数值计算
下载PDF
耦合法用于柴油机冷却系统传热的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辛喆 张克鹏 +1 位作者 谢斌 毛恩荣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77-181,共5页
在研究柴油机冷却系统的流动和传热问题时,边界条件的确定往往成为难点。该文将某六缸柴油机活塞-缸套-冷却液-机体组成一个固流耦合传热系统进行整体传热仿真计算,解决了单独研究固体部件和流体传热时无法确定其边界条件的问题;通过缸... 在研究柴油机冷却系统的流动和传热问题时,边界条件的确定往往成为难点。该文将某六缸柴油机活塞-缸套-冷却液-机体组成一个固流耦合传热系统进行整体传热仿真计算,解决了单独研究固体部件和流体传热时无法确定其边界条件的问题;通过缸套内壁轴向一些试验测点温度的计算值与实测值对比,研究了网格对模拟计算精度的影响;在结合了计算资源与计算精度的条件下,仿真计算得到冷却系统温度场分布、流场分布、压力损失等信息,这些信息对柴油机的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数值模拟 冷却系统 传热 固流耦合
下载PDF
发汗冷却系统的控制及其特性 被引量:12
11
作者 徐燕侯 杨学实 《应用数学和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1期993-1001,共9页
本文给出热层三维发汗冷却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在一般情形下,它是一个可变域上分布参数和集中参数混合的非线性控制系统.本文指出:在冷却剂渗流是一维不可压缩的(或一维定常的)条件下,热层的传热和烧蚀问题可以单独求解.针对热防护层的... 本文给出热层三维发汗冷却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在一般情形下,它是一个可变域上分布参数和集中参数混合的非线性控制系统.本文指出:在冷却剂渗流是一维不可压缩的(或一维定常的)条件下,热层的传热和烧蚀问题可以单独求解.针对热防护层的表面烧蚀问题,本文讨论了系统控制方案,阐明简化的条件,研究了一维发汗冷却系统点控制的特性,给出了冷却剂无相变和有相变两种情形的平衡状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热 蒸发冷却 控制系统 冷却剂
下载PDF
长寿高炉冷却器布置方式的计算传热学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程素森 杨天钧 +1 位作者 薛庆国 全强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5-18,共4页
应用计算传热学研究了目前常用的一些高炉冷却器的温度场.通过模拟在高炉内部 不同高度处铜冷却壁、凸台冷却壁及板壁结合冷却系统的温度场,探讨了不同冷却器在高炉炉 墙的布置方式.凸台冷却壁适宜安装在炉身上部和炉喉区;板壁结合... 应用计算传热学研究了目前常用的一些高炉冷却器的温度场.通过模拟在高炉内部 不同高度处铜冷却壁、凸台冷却壁及板壁结合冷却系统的温度场,探讨了不同冷却器在高炉炉 墙的布置方式.凸台冷却壁适宜安装在炉身上部和炉喉区;板壁结合冷却器适宜安装在炉身中 部及炉腰部位;铜冷却壁适宜安装在炉腹及炉身下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寿高炉 冷却器 计算传热学 布置方式 温度场 铜冷却壁 凸台冷却壁
下载PDF
内燃机冷却水腔内沸腾传热数值模型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李智 黄荣华 +1 位作者 王兆文 丁红元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70-275,共6页
传统的沸腾传热模型用于内燃机冷却水腔内换热强度的计算时受到两点限制,即适用性与计算精度的限制.基于Kandlikar的分区方法,提出了一种新的带修正因子的沸腾传热数值模型,该模型不包含任何几何相关的参数,因此它可以直接用于复杂冷却... 传统的沸腾传热模型用于内燃机冷却水腔内换热强度的计算时受到两点限制,即适用性与计算精度的限制.基于Kandlikar的分区方法,提出了一种新的带修正因子的沸腾传热数值模型,该模型不包含任何几何相关的参数,因此它可以直接用于复杂冷却水腔内过冷沸腾传热的计算.另外,基于冷却水腔模拟通道内的试验数据对各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新模型中引入修正因子可以在宽广的工况范围内准确地预测模拟通道内的沸腾传热量,且标定后的新模型用于冷却水腔模拟通道内的计算精度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却水腔 沸腾传热 模型 计算流体力学
下载PDF
变域传热发汗控制理论研究综述 被引量:4
14
作者 孙冀 杨学实 刘火林 《控制与决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721-725,729,共6页
论述了变域传热发汗控制理论的发展历史和研究现状.对变域传热发汗控制理论的产生背景及其空气动力学机理和变域传热发汗理论的特点进行分析.提出和建立了快烧蚀、结构温度控制和发汗的理论构架,总结了已取得的研究成果.分析了在发汗控... 论述了变域传热发汗控制理论的发展历史和研究现状.对变域传热发汗控制理论的产生背景及其空气动力学机理和变域传热发汗理论的特点进行分析.提出和建立了快烧蚀、结构温度控制和发汗的理论构架,总结了已取得的研究成果.分析了在发汗控制理论和技术研究中有待解决的几个问题,指出了发汗冷却控制技术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热 发汗冷却 分布参数控制系统
下载PDF
发动机缸体冷却液流动传热的三维CFD模拟 被引量:6
15
作者 熊树生 周文华 +3 位作者 张朝山 何文华 陈理 程超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191-1194,共4页
针对发动机冷却系统优化设计中存在冷却液的三维流动与传热的问题,为了提高发动机的冷却效率、降低高温零件的热负荷、实现整机的热量分配和热量利用,以4缸发动机为研究对象,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软件STAR-CD,对发动机缸体冷却水套... 针对发动机冷却系统优化设计中存在冷却液的三维流动与传热的问题,为了提高发动机的冷却效率、降低高温零件的热负荷、实现整机的热量分配和热量利用,以4缸发动机为研究对象,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软件STAR-CD,对发动机缸体冷却水套内冷却液的流动和传热进行三维数值模拟.通过CAD建模、计算网格划分和给定边界条件,进行数值计算,给出了发动机冷却水套内冷却水的流场、压力场及表面传热系数分布,为进行发动机冷却水套内冷却液的流动和传热分析以及冷却水套的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动机 冷却水套 计算流体动力学分析 流动与传热
下载PDF
舱外航天服热设计技术 被引量:8
16
作者 邱义芬 袁修干 +1 位作者 梅志光 桑民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616-619,共4页
提出了舱外航天服热设计技术的研究内容 ,回顾了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研究现状 .分析了二维冷 /热宽温度范围内的人体热调节系统、手指温度仿真以及液冷通风系统传热传质过程 ,建立了舱外航天服热设计仿真技术平台 .通过人体热生理实验对该... 提出了舱外航天服热设计技术的研究内容 ,回顾了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研究现状 .分析了二维冷 /热宽温度范围内的人体热调节系统、手指温度仿真以及液冷通风系统传热传质过程 ,建立了舱外航天服热设计仿真技术平台 .通过人体热生理实验对该热设计仿真技术进行了验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冷服 通风服 模拟 航天服
下载PDF
二维塞式喷管再生冷却换热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8
17
作者 李军伟 刘宇 覃粒子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47-153,共7页
为了解塞式喷管再生冷却的换热特性 ,建立了二维型面塞式喷管计算模型 ,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 ,研究了不同工况下塞式喷管的流场和换热特性。计算中 ,假定塞式喷管中的流动为冻结流动 ,考虑燃气向壁面的对流换热和辐射换热 ;采用二阶迎风... 为了解塞式喷管再生冷却的换热特性 ,建立了二维型面塞式喷管计算模型 ,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 ,研究了不同工况下塞式喷管的流场和换热特性。计算中 ,假定塞式喷管中的流动为冻结流动 ,考虑燃气向壁面的对流换热和辐射换热 ;采用二阶迎风格式离散控制方程 ,及 DO( Discrete Ordinates)模型离散求解辐射换热方程 ,水蒸气的吸收系数根据 Leckner公式计算。计算结果表明 :内喷管的受热情况最严重 ,需要重点考虑 ;塞锥的热防护随工作状况而改变 ,地面工况下塞锥的受热最严重 ,随着压比的升高 ,塞锥的受热逐渐减轻 ,最后不随环境压强而改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航天推进系统 液体推进剂火箭发动机 塞式喷管 再生冷却 温度场 数值计算
下载PDF
钝体头锥发汗冷却对流换热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金韶山 姜培学 苏志华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02-1004,共3页
本文进行了钝体头锥发汗冷却的实验研究,揭示了注入率,主流温度以及主流Re数对发汗冷却壁温及冷却效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发汗冷却对于绕流钝体这种主流为曲面外流的情况依然能以较低的注入率对壁面进行有效的热防护。头锥驻点壁温较... 本文进行了钝体头锥发汗冷却的实验研究,揭示了注入率,主流温度以及主流Re数对发汗冷却壁温及冷却效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发汗冷却对于绕流钝体这种主流为曲面外流的情况依然能以较低的注入率对壁面进行有效的热防护。头锥驻点壁温较高,发汗冷却效率较低;从驻点至下游段壁温不断降低;冷却效率随主流Re数增加而降低。在接近下游处由于尾迹流与钝体底部的换热导致壁温有所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钝体 头锥 发汗冷却 对流换热 烧结多孔介质
下载PDF
高效翅柱复合型散热器的流动与散热性能研究 被引量:13
19
作者 余小玲 冯全科 冯健美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114-1118,共5页
针对平板翅片式散热器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一种翅片间设有钉柱的翅柱复合型散热器.钉柱能够使通过该散热器的气流受到扰动,从而提高其散热性能.通过对2种散热器通道内的流动换热进行数值计算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在相同的风速下,翅柱式散... 针对平板翅片式散热器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一种翅片间设有钉柱的翅柱复合型散热器.钉柱能够使通过该散热器的气流受到扰动,从而提高其散热性能.通过对2种散热器通道内的流动换热进行数值计算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在相同的风速下,翅柱式散热器表面的Nusselt数比板翅式散热器高30%~50%;在相同的泵送功率下,翅柱式散热器的收益因子比板翅式散热器约高20%.因此,在相同的工况下,翅柱式散热器具有更好的散热性能,并具有可靠性高、使用成本低的优点,在电力电子设备的冷却中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热器 传热 电子设备冷却
下载PDF
层板冷却结构强化换热机理 被引量:17
20
作者 全栋梁 刘松龄 李江海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860-865,共6页
应用简化的换热模型分析了影响层板冷却效果的因素,得出了燃气侧气膜冷却效率ηf,层板内部换热效率ηi和参数f是影响冷效的决定因素。为了研究层板强化换热机理,提高其内部换热效率ηi以优化层板传热设计,本文在相同的两侧换热条件和冷... 应用简化的换热模型分析了影响层板冷却效果的因素,得出了燃气侧气膜冷却效率ηf,层板内部换热效率ηi和参数f是影响冷效的决定因素。为了研究层板强化换热机理,提高其内部换热效率ηi以优化层板传热设计,本文在相同的两侧换热条件和冷气密流下,对5种相同孔径、通道高度和开孔率,不同内部绕流形式的层板结构和1种双层壁结构进行了流固耦合传热计算,得到了其综合冷却效率。结果表明层板结构的综合冷却效率明显高于双层壁;冷气沿程吸热焓增带走了大部分从燃气侧进入层板的热,并且冷气与层板内表面的换热主要发生在出气板上,扰流柱的存在增加了换热面积,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换热;合理设计绕流结构有利于改善层板的热均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航天推进系统 冷却系统 层板 综合冷却效率 数值模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