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杂交籼稻穗部性状的配合力及遗传力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王彬 韩赞平 +1 位作者 汪旭东 吴先军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21-26,29,共7页
选用不同来源的5个籼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和7个恢复系,按NCⅡ设计配制35个组合,研究了穗长、穗颈长、结实率、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千粒重等8个穗部性状的配合力及遗传力。结果表明:(1)所研究的8个穗部性状... 选用不同来源的5个籼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和7个恢复系,按NCⅡ设计配制35个组合,研究了穗长、穗颈长、结实率、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千粒重等8个穗部性状的配合力及遗传力。结果表明:(1)所研究的8个穗部性状的加性效应与非加性效应都具有重要作用。但穗长这一性状加性效应占主导地位,二次枝梗数、一次枝梗数、千粒重等3个性状则是非加性效应占主导地位。(2)不育系对所研究8个穗部性状的大多数性状都有重要影响,恢复系对穗长、穗颈长、每穗总粒数等三性状亦有很大的作用。(3)参试的不育系以G 46 A为优良,恢复系以绵恢725为优良,明恢63是一个配制生育期较长高产组合的优良亲本。(4)亲本的自身表现与其一般配合力关系密切,在育种实践中必须注意加强对亲本自身性状的改良。(5)遗传力方面,8个穗部性状的广义遗传力由大到小的顺序是:千粒重>穗颈长>穗长>结实率>每穗实粒数>一次枝梗数>每穗总粒数>二次枝梗数,狭义遗传力由大到小的顺序为:穗长>穗颈长>结实率>每穗总粒数>一次枝梗数>每穗实粒数>二次枝梗数>千粒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籼稻 穗部性状 配合力 遗传力 广义遗传力 一般配合力 细胞质雄性不育系 每穗总粒数 非加性效应 每穗实粒数
下载PDF
杂交水稻新恢复系725的选育及其组配利用 Ⅰ.新恢复系725的选育及其特性 被引量:2
2
作者 胡运高 魏灵 李成依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2期130-132,共3页
在强恢复系选育中,适当拉大双亲的生态差异和血源差异,通过亚种间籼爪交,选育新恢复系,是一条选育杂交水稻超高产组合,通过“三系”利用亚种间的杂种优势的重要途径。725是采用爪哇品种培迪的衍生系培矮64与高配合力的汕型恢... 在强恢复系选育中,适当拉大双亲的生态差异和血源差异,通过亚种间籼爪交,选育新恢复系,是一条选育杂交水稻超高产组合,通过“三系”利用亚种间的杂种优势的重要途径。725是采用爪哇品种培迪的衍生系培矮64与高配合力的汕型恢复系明恢63//泰引一号/IR26杂交选育而成的杂交水稻新恢复系,725已配制的一批重穗型超高产组合,具有广阔的利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广亲和系 穗重型杂交组合 恢复系725
下载PDF
稍为高大韧晚籼新组合为何迅速发展及其育种方向
3
作者 莫永生 杨亲琼 +1 位作者 杨培忠 卢升安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6年第3期201-203,共3页
论述了以往弱感光杂交晚籼的矮小多穗型组合发展到稍为高大韧大穗型新组合的趋向,及其迅速发展的因素,提出了晚籼杂交稻的育种方向应为高大韧优质多抗新组合。
关键词 弱感光晚籼杂交稻 稍为高大韧晚籼新组合 大穗型新组合 迅速发展 育种方向
下载PDF
山区杂交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体系的探讨 被引量:3
4
作者 张志庆 《安徽农学通报》 2007年第10期157-158,共2页
本文通过对杂交水稻生产中高产田块产量构成因子的分析,针对重穗型杂交水稻组合在山区的广泛应用,进行了稳穗攻实粒的栽培体系研讨,经大面积试验与示范,完善了该体系的配套措施。
关键词 重穗型杂交水稻组合 限制产量因子 山区栽培体系 稳定有效穗数 主攻实粒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