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A MESOSCALE CONVECTIVE SYSTEM(MCS)DURING THE FIRST RAINY SEASON OVER SOUTH CHINA 被引量:5
1
作者 蒙伟光 王安宇 +2 位作者 李江南 冯瑞权 古志明 《Acta meteorologica Sinica》 SCIE 2003年第1期79-92,共14页
Based on the NCEP/NCAR reanalysis data and observations collected during the SCSMEX,a mesoscale convective system (MCS) occurring over South China during 23-24 May 1998 has been studied with a numerical simulation usi... Based on the NCEP/NCAR reanalysis data and observations collected during the SCSMEX,a mesoscale convective system (MCS) occurring over South China during 23-24 May 1998 has been studied with a numerical simulation using the Fifth Generation Penn-State/NCAR Mesoseale Modeling System (MMS).The successful simulations present us some interesting findings.The simulated MCS was a kind of meso-β scale system with a life cycle of about 11 hours.It generated within a small vortex along a cold front shear line.The MCS was characterized by severe convection.The simulated maximum vertical velocity was greater than 90 cm s^(-1),and the maximum divergence at about 400 hPa.The rainfall rate of MCS exceeded 20 mm h^(-1).To the right of the simulated MCS,a mesoscale low-level jet (mLLJ) was found.A strong southwesterly current could also be seen to the right of MCS above the mLLJ.This strong southwesterly current might extend up to 400 hPa.A column of cyclonic vorticity extended through most part of the MCS in the vertical direction.Additionally,the simulated MCS was compared favorably with the observational data in terms of location,precipitation intensity and evolu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soscale convective system (MCS) mesoscale low-level jet (mLLJ) heavy rainfall South China first rainy season numerical simulation
原文传递
高空急流与副急流演变及其与河南2021年“21·7”特大暴雨的关系 被引量:1
2
作者 刘成 朱泽锋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20-436,共17页
利用中国气象局所提供的逐小时的站点降水资料与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所提供的逐小时、0.25°(纬度)×0.25°(经度)的ERA5再分析数据,重点研究了产生郑州极端小时降水的关键天气系统,并对高空急流与副急流进行了动能收支诊... 利用中国气象局所提供的逐小时的站点降水资料与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所提供的逐小时、0.25°(纬度)×0.25°(经度)的ERA5再分析数据,重点研究了产生郑州极端小时降水的关键天气系统,并对高空急流与副急流进行了动能收支诊断,研究发现:2021年“21·7”河南特大暴雨呈现出显著的阶段性特征,在郑州极端小时降水出现的时段内,强降水主要出现在河南北部的山区及山区的迎风坡周边,受地形响显著。位于河南上空,对流层高层的高压脊、对流层中层的低压倒槽以及对流层低层的水平切变线与中尺度对流涡旋是引发郑州极端小时降水的关键天气系统。处于南亚高压东北部的高空急流与副急流通过引发强冷平流使得位于陕西上空的对流层高层短波槽快速发展,该槽的斜压发展使得其槽前的暖平流显著增强,从而导致河南上空对流层高层的高压脊迅速发展并维持强高空辐散条件,这为郑州极端小时降水的出现提供了极为有利的背景环流条件。南亚高压东北部的高空急流与副急流呈现出显著的水平分布不均特征,其中,风速增强趋势与冷平流强度均在上层急流分岔点(1区)达到极大值,这为陕西上空对流层高层短波槽的快速增强提供了最有利的条件。动能收支表明,南亚高压东北部偏西风的水平动能输送是本区域内高空急流与副急流发展/维持的最有利因子,其动能主要来源于南亚高压北部边缘的高空急流区;在此阶段内,气压梯度力主要做负功,是最不利于高空急流与副急流发展/维持的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空急流 南亚高压 暴雨 动能收支 中尺度对流涡旋
下载PDF
“9608”号台风登陆北上引发北方特大暴雨的中尺度对流系统研究 被引量:109
3
作者 孙建华 齐琳琳 赵思雄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7-71,共15页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和常规观测资料,对1996年8月3—5日发生在河北和山西的特大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和模拟研究,并对模拟结果用部分特殊观测资料进行了证实。天气形势的分析表明,“96.8”暴雨过程中登陆减弱的台风低压并未出现“75.8”暴...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和常规观测资料,对1996年8月3—5日发生在河北和山西的特大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和模拟研究,并对模拟结果用部分特殊观测资料进行了证实。天气形势的分析表明,“96.8”暴雨过程中登陆减弱的台风低压并未出现“75.8”暴雨中的台风与中纬度西风槽发生相互作用,入侵的弱冷空气是由华北高压南侧的偏东风引导至台风倒槽外围,是属于比较少见的登陆台风北上受高压阻挡停滞类型;台风倒槽内发生发展的2个中尺度对流云团是造成此次暴雨的直接影响系统,对流层低层的偏南风低空急流对中尺度对流云团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暴雨期间,低空急流不仅强度大,而且伸展高度也相对较高;伴随强对流系统的主要入流和出流气流分别有2支,其中对流层高层的高空中尺度急流中心主要由强出流气流形成。分析还表明太行山对对流系统的阻挡可能是导致强降水长时间维持在石家庄附近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暴雨 中尺度对流系统 中尺度高空急流
下载PDF
引发华北特大暴雨过程的中尺度对流系统结构特征研究 被引量:65
4
作者 赵宇 崔晓鹏 高守亭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45-962,共18页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FY2C卫星TBB资料以及NCEP再分析资料对2005年7月22~24日发生在华北地区的大到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观测分析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海棠"台风减弱的低压倒槽内发生发展的两个中尺度对流系统是暴雨的直接影响系统,中...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FY2C卫星TBB资料以及NCEP再分析资料对2005年7月22~24日发生在华北地区的大到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观测分析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海棠"台风减弱的低压倒槽内发生发展的两个中尺度对流系统是暴雨的直接影响系统,中尺度对流系统发展到成熟阶段首先在对流层中层形成中尺度低涡,然后向低层发展。水汽辐合中心主要集中在边界层附近,偏东风入流将水汽向暴雨区集中,次级环流的上升支将水汽向中高层输送;虽然边界层的水汽辐合对降水的形成很重要,但降水量的大小取决于整层水汽通量辐合的大小。在暴雨发展过程中高层明显有干冷空气侵入,干侵入存在于600~300 hPa之间,且在高层超前于低层。干冷空气侵入有利于位势不稳定的增强,促进了对流运动的发展和中尺度低涡的形成,继而引起降水增幅。由于华北地形夜间边界层降温等局地热力作用诱生出中尺度边界层急流,降水及干侵入等因素使边界层急流加强,相应的在高空出流处产生高层风速大值区,急流和暴雨之间通过次级环流存在着正反馈的相互作用。边界层急流、低空急流和高空风速大值区三者的上下耦合是此次强暴雨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大暴雨 中尺度对流系统 水汽 干冷侵入 边界层急流
下载PDF
沙颍河流域一次极端短时强降水的中尺度特征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胡燕平 郭贺奇 +1 位作者 武威 单铁良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21年第4期63-71,共9页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自动站加密观测资料、FY-2E卫星资料、雷达资料和NCEP 1°×1°再分析资料,对2017年8月18日沙颍河流域一次极端短时强降水过程的环境条件及中尺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本次过程发生在高空浅槽携冷...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自动站加密观测资料、FY-2E卫星资料、雷达资料和NCEP 1°×1°再分析资料,对2017年8月18日沙颍河流域一次极端短时强降水过程的环境条件及中尺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本次过程发生在高空浅槽携冷空气东移南下与副热带高压边缘暖湿气流交汇的天气背景下,低层切变线、超低空西南急流与地面中尺度辐合线为中尺度对流系统发生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环境场条件。低层充分的水汽输送与异常偏高的比湿为极端短时强降水提供了水汽供应;大气对流不稳定明显,CAPE高达1600 J·kg^(-1),有利于极端短时雨强产生;边界层上强烈辐合抬升不仅有利于上升运动的维持,也对中尺度对流系统的触发起到关键作用。两个中小尺度对流云团相向而行,并在沙颍河流域中下游合并发展成MβCS,且稳定维持3 h以上,导致流域中下游强降水的发展。强降水中心与Tbb低值中心后侧等值线密集区对应较好。中心强度达45 dBZ以上的对流性回波在沙颍河流域上游生成并发展,在近地层辐合抬升作用下,逐渐发展为旺盛的对流单体,并向东北移动;超低空西南急流上新生对流单体向西南传播,后向传播特征显著。极端短时强降水发生在后向传播和准静止两个阶段。强回波具有低质心回波的暖区对流结构,降水效率高,对应速度场上低层有气旋性辐合区及中气旋、高层辐散等特征。本次过程发生在弱天气强迫下由中尺度对流系统触发。此类天气的预报着眼点不仅要关注低层尤其是边界层系统及对流参数,还要关注中小尺度对流系统的发展对极端短时强降水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短时强降水 超低空急流 边界层辐合 中尺度对流系统 后向传播
下载PDF
台风“海鸥”影响南宁机场强降水过程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刘远方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16年第1期56-60,共5页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常规观测资料、卫星资料、南宁机场雷达资料和自动观测站数据,对2014年9月16日至17日南宁机场出现的强降水过程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表明:该强降水过程是由1415号台风"海鸥"中心北侧螺旋雨带及台风外围...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常规观测资料、卫星资料、南宁机场雷达资料和自动观测站数据,对2014年9月16日至17日南宁机场出现的强降水过程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表明:该强降水过程是由1415号台风"海鸥"中心北侧螺旋雨带及台风外围云系发展的中尺度对流云团直接造成的,低空急流是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建立者和维持者,物理量场显示水汽输送、动力条件、层结稳定性均为强降水云团的发展和维持提供了很好的条件,机场实况气象要素的突变对于暴雨天气的预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南宁机场 强降水 螺旋雨带 中尺度对流云团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