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启动压力梯度的亲水低渗透储层物性下限确定方法——以蜀南河包场地区须家河组气藏为例 被引量:15
1
作者 蒋裕强 高阳 +3 位作者 徐厚伟 罗明生 杨长城 程方敏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7-60,共4页
储层物性下限研究是客观合理认识气藏的基础,常规的研究方法在亲水低孔低渗透储层物性下限的研究中具有较大的局限性。为准确界定该类储层的物性下限,以气体低速渗流机理为指导,以气体低速渗流实验为基础,研究了气体在亲水低孔低渗透储... 储层物性下限研究是客观合理认识气藏的基础,常规的研究方法在亲水低孔低渗透储层物性下限的研究中具有较大的局限性。为准确界定该类储层的物性下限,以气体低速渗流机理为指导,以气体低速渗流实验为基础,研究了气体在亲水低孔低渗透储层中的渗流规律,并建立了应用启动压力梯度确定该类储层物性下限的方法,即利用气体低速渗流实验查清研究区储层气体的渗流规律,建立孔隙度、渗透率与启动压力梯度的关系,界定启动压力梯度的临界点,进而确定储层的物性下限。应用该方法对蜀南河包场地区须家河组气藏亲水低孔低渗透储层物性下限进行研究,确定了河包场地区渗透率下限为0.05×10-3μm2,须二段、须四段、须六段有效储层孔隙度下限分别为8.61%,4.67%,5.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速渗流 启动压力梯度 低渗透储层 物性下限 须家河组
下载PDF
河包场地区须家河组储层有利区带预测 被引量:1
2
作者 李熙喆 张满郎 +3 位作者 周兆华 郑国强 郭振华 谷江锐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24-27,共4页
四川盆地河包场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储层非均质性强、气水关系复杂,进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预测砂岩储层发育的主力层系与有利区带,对于天然气的勘探开发部署具有重要意义。利用露头、岩心、测井、地震等多种资料,建立层序地层格架... 四川盆地河包场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储层非均质性强、气水关系复杂,进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预测砂岩储层发育的主力层系与有利区带,对于天然气的勘探开发部署具有重要意义。利用露头、岩心、测井、地震等多种资料,建立层序地层格架,将该区须家河组划分为4个三级层序、11个四级层序,每个四级层序又可细分为7~10个五级层序。研究结果表明:①主力气层发育于sq21(须家河组二段上亚段)、sq23(须家河组四段下亚段);②聚气相带为水下分流河道与河口坝;③对重点四级、五级层序进行了储层精细刻画,综合考虑储能系数、沉积微相、试气资料及所处构造位置等因素,评价出14个Ⅰ类、Ⅱ类储层有利区带。其中Ⅰ类储层有利区带包括:包22—包24—包浅4井区、包21—包1—包浅001-6井区、包33—包16—包45井区、包浅208井区、包27—包浅205井区、包浅4、包浅001-6、包206井区、包39井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河包场地区 晚三叠世 层序地层格架 沉积微相 储集层评价 有利区带 储集层 精细描述
下载PDF
河包场地区含油气检测
3
作者 刘俊田 李在光 +2 位作者 覃新平 闫立纲 刘媛萍 《新疆石油天然气》 CAS 2009年第1期32-37,共6页
含油气检测是利用油气层不同于水层或干层的地球物理响应直接识别储集层流体类型的研究。主要方法有地震属性-地质分析、信息分解、多属性优选、多属性综合预测等。河包场地区须家河组砂岩厚度较大,砂地比高,烃源相对不足,储层含水饱和... 含油气检测是利用油气层不同于水层或干层的地球物理响应直接识别储集层流体类型的研究。主要方法有地震属性-地质分析、信息分解、多属性优选、多属性综合预测等。河包场地区须家河组砂岩厚度较大,砂地比高,烃源相对不足,储层含水饱和度普遍较高,油气层识别难度大。以钻井油气分布、油田地质情况分析、地震资料为基础,主要运用地震属性提取、多属性综合预测等方法对须二、须四段进行了含油气检测,有效确定了已知油气层含油气范围,预测了有利区,为储量计算、井位部署提供了依据,勘探实际证实该方法在研究区具有一定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层 地震属性 信息分解 综合 检测 河包场地区
下载PDF
基于新地震地质解释模式的川南荷包场地区茅口组油气地质条件再认识 被引量:1
4
作者 杨柳 朱亚东 +5 位作者 刁永波 杨荣荣 耿超 宋继胜 徐姣 郑虹 《天然气地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29-541,共13页
以往研究多认为川南荷包场地区茅口组遭受东吴期广覆式岩溶,叠加喜马拉雅期产生的北东向断裂(裂缝带)形成优质储层,围绕该断裂展开井位部署并获得一批工业气流井位。但前期对该地区茅口组的地震研究侧重于展示资料二叠系特征,缺少对地... 以往研究多认为川南荷包场地区茅口组遭受东吴期广覆式岩溶,叠加喜马拉雅期产生的北东向断裂(裂缝带)形成优质储层,围绕该断裂展开井位部署并获得一批工业气流井位。但前期对该地区茅口组的地震研究侧重于展示资料二叠系特征,缺少对地震资料二叠系—深层的整体解析。为此,基于高品质三维地震资料、地质及钻测井资料,以二叠系—深层为整体研究对象,建立新的地震地质解释模式,并进行构造演化分析,重新认识了荷包场地区茅口组储层主控因素及源储匹配模式。研究表明:(1)荷包场地区新发现NE向和NWW向2组基底断裂,均为直立、花状走滑性质,2组基底断裂均发育于前震旦系裂谷隆凹转换带,在晋宁期均已形成,向上多消失于中二叠统内幕;(2)因东吴运动,NE向基底断裂顶部形成NE向二叠系层间滑脱模式的盖层断裂(前期茅口组井位部署区),盖层断裂在喜马拉雅期定型而非喜马拉雅期产生,该盖层断裂有利于茅口组灰岩在东吴期顺断裂岩溶,是茅口组裂缝—孔洞型储层形成的主控因素;(3)NWW向基底断裂在东吴期继承性运动,产生古构造坡折带(古地貌差),可能为茅口组较高能沉积区,叠加表生岩溶可形成优质储层,地震剖面茅口组呈明显“丘状、内幕杂乱”的反射特征;(4)基底断裂沟通志留系烃源岩与茅口组储层,主要排烃期荷包场位于泸州古隆起区域,晚期构造调整小,油气成藏条件佳。研究为川南地区茅口组扩大勘探成果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包场地区 茅口组 基底断裂 盖层断裂 主控因素 高能沉积 油气成藏
原文传递
最小流动孔喉半径法确定低渗储层物性下限 被引量:32
5
作者 高阳 蒋裕强 +1 位作者 杨长城 程方敏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4-38,共5页
常规研究方法在低渗储层物性下限确定中有较大局限性,为了准确界定该类储层的物性下限,以压汞实验、水锁实验和核磁共振实验为基础,建立了以最小流动孔喉半径确定该类储层物性下限的方法,即从岩石的微观孔隙特征出发,首先利用实验方法... 常规研究方法在低渗储层物性下限确定中有较大局限性,为了准确界定该类储层的物性下限,以压汞实验、水锁实验和核磁共振实验为基础,建立了以最小流动孔喉半径确定该类储层物性下限的方法,即从岩石的微观孔隙特征出发,首先利用实验方法确定含气层段的最小流动孔喉半径,进而根据实测数据建立孔喉半径与孔隙度、渗透率相关关系,从而确定储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下限。应用该方法对川南河包场须家河组气藏的低渗储层物性下限进行研究,确定了河包场地区须二、四、六段有效储层孔隙度下限分别为5.5%,5%,3.8%;渗透率下限分别为0.03×10-3,0.11×10-3,0.12×10-3μ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有效性 低渗储层 须家河组 河包场地区 储层下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