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唐代河北道政区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1
1
作者 耿虎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72-79,共8页
唐代河北道共曾置州 6 8个 ,置县 2 4 8个 ,州可以分为权置之州和常设之州两类 ,县可以分为相沿入唐的隋旧县、唐复置之县和唐新置之县三类。不同类别的州县存在情况不尽相同。唐代河北道州县的变迁过程可以分为变动调整、相对稳定、重... 唐代河北道共曾置州 6 8个 ,置县 2 4 8个 ,州可以分为权置之州和常设之州两类 ,县可以分为相沿入唐的隋旧县、唐复置之县和唐新置之县三类。不同类别的州县存在情况不尽相同。唐代河北道州县的变迁过程可以分为变动调整、相对稳定、重新组合等三个各具特点的阶段 ;而山川形便、历史传统、特殊时局以及地区经济等 ,则对政区的形成与演变起着制约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河北道 州县 变迁
下载PDF
唐河北道不置折冲府问题新论 被引量:1
2
作者 赵庶洋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0-55,共6页
唐代河北道是否设置折冲府是史学界在研究唐代府兵制度时长期争论的一个问题,争论的焦点在于《玉海》所引苏冕《会要》所谓"河北之地,人多壮勇,故不置府"这一段文字。许多学者根据唐代河北道确实有设折冲府的历史记载推断苏... 唐代河北道是否设置折冲府是史学界在研究唐代府兵制度时长期争论的一个问题,争论的焦点在于《玉海》所引苏冕《会要》所谓"河北之地,人多壮勇,故不置府"这一段文字。许多学者根据唐代河北道确实有设折冲府的历史记载推断苏冕《会要》的文字有讹误。实际上,苏冕《会要》所记载的为唐太宗贞观十年全国各道增置折冲府时于河北道不增置新的折冲府而只是保留其原有的"旧府"这一历史情形,这样做的原因应当是秉承"居重驭轻"的统治思想以及顾忌到河北地区"人多壮勇"的地区实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道 折冲府 《唐会要》 《邺侯家传》
下载PDF
唐代河南道、河北道药出州土浅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张瑞贤 王婧 张慕群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21-24,共4页
唐代河南道辖境相当于今河南、山东两省黄河故道以南,江苏、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地区,为对唐代河南道各州府所产优质药材进行分析,从文献整理入手,总结了河南道下辖的河南府、汝州等21个州府的药材记载情况,并进一步从药材分类的角度(即植... 唐代河南道辖境相当于今河南、山东两省黄河故道以南,江苏、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地区,为对唐代河南道各州府所产优质药材进行分析,从文献整理入手,总结了河南道下辖的河南府、汝州等21个州府的药材记载情况,并进一步从药材分类的角度(即植物药、矿物药、动物药)归纳各州府所产的优质药材。另外,从文献记载上看,早在唐代河南信阳就已经是四大怀药之一的牛膝的主要道地药材产区。通过对文献的整理与研究,总结了河北道各州府的药物出产情况及优质药材的分布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道 河北道 中药 产地 唐代
下载PDF
唐代河北道手工业发展对森林的破坏 被引量:1
4
作者 吴汝峰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3期91-97,共7页
唐代是河北道手工业发展的重要时期,冶炼业、造纸业、煮盐业、制瓷业规模都处于诸道前列。同时,手工业的发展需要消耗大量的林木资源来作为燃料,使得唐代河北道的森林面积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森林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重要作用,所... 唐代是河北道手工业发展的重要时期,冶炼业、造纸业、煮盐业、制瓷业规模都处于诸道前列。同时,手工业的发展需要消耗大量的林木资源来作为燃料,使得唐代河北道的森林面积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森林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重要作用,所以森林破坏对唐代河北道自然地理环境的变迁产生了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河北道 手工业 森林
下载PDF
唐章怀太子之孙李洪墓志考释
5
作者 徐艳芹 《唐都学刊》 2021年第6期16-20,共5页
李洪是唐朝章怀太子李贤之孙,邠王李守礼的幼子,其墓志于新中国成立后出土于北京市海淀区。据志文载,李洪生于开元十六年(728),仕于安史乱世,从太子洗马转为檀州、蓟州的参军。由长安至地方后,他始终任职于河北道,再未享受宗室后裔的殊... 李洪是唐朝章怀太子李贤之孙,邠王李守礼的幼子,其墓志于新中国成立后出土于北京市海淀区。据志文载,李洪生于开元十六年(728),仕于安史乱世,从太子洗马转为檀州、蓟州的参军。由长安至地方后,他始终任职于河北道,再未享受宗室后裔的殊荣。但从李洪及其兄弟的宦途来看,他们均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和理政能力,这与史书所载李守礼子女的情况截然不同。此墓志在展示李洪个人生平的同时,也可进一步印证史官对李守礼的否定性书写,进而补充传世文献的记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李洪墓志 李守礼 河北道
下载PDF
唐景龙开元之际河南、河北道损免制度变迁探析 被引量:5
6
作者 顾成瑞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6-66,共11页
唐前期国家法令对遭受自然灾害地区的民户减免租庸调正赋的部分或全部,即是"损免"。唐中宗景龙年间,朝廷出于稳定财赋岁入和便于区域调拨的意图,对河南、北两道不再实行基本损免制度而要求民户荒年依旧交纳庸调。过重的赋税... 唐前期国家法令对遭受自然灾害地区的民户减免租庸调正赋的部分或全部,即是"损免"。唐中宗景龙年间,朝廷出于稳定财赋岁入和便于区域调拨的意图,对河南、北两道不再实行基本损免制度而要求民户荒年依旧交纳庸调。过重的赋税使两地本已严重的饥荒、逃户等问题进一步加剧。为了维护政治形象,唐代君臣对于景龙损免新制颁行的经由多有隐晦和歪曲。直到开元十年前后,朝廷为势所迫恢复损免旧制,与此相伴的是宇文融领导的括户运动展开,以另一种方式解决朝廷财计困窘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免 财赋调拨 河南、河北道 唐前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