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9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Physical Laws and Mathematical Axioms of the Brain’s OS and the Traditional Fundamental Laws of Thought of Logic and Philosophy
1
作者 Leo Depuydt 《Advances in Pure Mathematics》 2021年第12期988-1039,共52页
This article presents four (4) additions to a book on the brain’s OS published by SciRP in 2015 [1]. It is a kind of appendix to the book. Some familiarity with the earlier book is presupposed. The book itself propos... This article presents four (4) additions to a book on the brain’s OS published by SciRP in 2015 [1]. It is a kind of appendix to the book. Some familiarity with the earlier book is presupposed. The book itself proposes a complete physical and mathematical blueprint of the brain’s OS. A first addition to the book (see Chapters 5 to 10 below) concerns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afore-mentioned blueprint and the more than 2000-year-old so-called fundamental laws of thought of logic and philosophy, which came to be viewed as being three (3) in number, namely the laws of 1) Identity, 2) Contradiction, and 3) the Excluded Middle. The blueprint and the laws cannot both be the final foundation of the brain’s OS. The design of the present paper is to interpret the laws in strictly mathematical terms in light of the blueprint. This addition constitutes the bulk of the present article. Chapters 5 to 8 set the stage. Chapters 9 and 10 present a detailed mathematical analysis of the laws. A second addition to the book (Chapter 11) concerns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the laws and the axioms of the brain’s OS. Laws are part of physics. Axioms are part of mathematics. Since the theory of the brain’s OS involves both physics and mathematics, it exhibits both laws and axioms. A third addition (Chapter 12) to the book involves an additional flavor of digitality in the brain’s OS. In the book, there are five (5). But brain chemistry requires a sixth. It will be called Existence Digitality. A fourth addition (Chapter 13) concerns reflections on the role of imagination in theories of physics in light of the ignorance of deeper causes. Chapters 1 to 4 present preliminary matter, for the most part a brief survey of general concepts derived from what is in the book [1]. Some historical notes are gathered at the end in Chapter 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istotle Boole G. Brain’s OS Fundamental laws of Thought Kolmogorov A. N. laws and Axioms Leibniz G. W. Locke J. Logic philosophy Rational Human Intelligence Venn J.
下载PDF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atural Law in the Western Political Philosophy
2
作者 Qiu Genjiang Zhao Yaying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73-278,共6页
Natural law is an important concept in political philosophy,the theme of this paper is the development of natural law in the western political philosophy.To specify this statement,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 Natural law is an important concept in political philosophy,the theme of this paper is the development of natural law in the western political philosophy.To specify this statement,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The first is the origin of natural law in the western political philosophy.The second is the development of natural law in Aquinas'thoughts.The third is the development of natural law in Hobbes'though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法则 西方的政治哲学 阿奎那 HOBBES
下载PDF
Methodolog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ioethics, Philosophy, and Law
3
作者 Natalia Sedova 《Journal of Philosophy Study》 2013年第7期669-675,共7页
关键词 生物伦理学 分析哲学 方法论 生命伦理学 法学 个体行为 组成部分 社会需要
下载PDF
Diverse Universe: The Law of Equity
4
作者 Indira Y. Junghare 《Cultural and Religious Studies》 2018年第3期149-161,共13页
关键词 宇宙论 法律 生态系统 社会文化 教育哲学 人口爆炸 气候变化 化学药品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国际法学科体系的构造 被引量:1
5
作者 杨泽伟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31,共15页
构造新时代中国国际法学科体系,既是为了进一步落实习近平有关学科建设的指示精神,也是为了改变国际法在整个法学体系中的地位与中国世界大国的地位不相称的状况,以及弥补我国涉外法治人才严重短缺的短板。中国国际法学科体系的构造,需... 构造新时代中国国际法学科体系,既是为了进一步落实习近平有关学科建设的指示精神,也是为了改变国际法在整个法学体系中的地位与中国世界大国的地位不相称的状况,以及弥补我国涉外法治人才严重短缺的短板。中国国际法学科体系的构造,需要进一步厘清涉外法、涉外法治、对外关系法、国内法与国际法的关系,以及涉外法学、国际法与法学一级学科的关系。在中国国际法学科体系构造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是构建国际法学一级学科专业。未来中国国际法学发展的任务主要包括:弘扬国际法治理念、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提供法治保障,传播中国国际法观、提升中国国际法理念的国际影响力,提高运用国际法的能力以及补齐涉外法治的短板等。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和推动国际法研究的理论创新,则成为今后中国国际法学者的应然使命。未来中国国际法学的发展方向涉及架设国际法与国内法沟通的桥梁、谨慎使用“涉外法学”名称,以及在国际法教育与研究中凸显中国的国际法理论与实践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法学 涉外法治 对外关系法 国际法治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 自主知识体系
下载PDF
维系共和国:西塞罗的整体法方案
6
作者 汪雄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9-160,共12页
目睹罗马共和国末期的种种危机,西塞罗不仅实际游说斡旋于各政治势力之间,而且进行政治哲学写作,希望在理论上设计一套维系共和国的方案,其整体法思想便是方案之一。整体法由市民法、智者之法和自然法三部分构成,其中自然法引导智者之法... 目睹罗马共和国末期的种种危机,西塞罗不仅实际游说斡旋于各政治势力之间,而且进行政治哲学写作,希望在理论上设计一套维系共和国的方案,其整体法思想便是方案之一。整体法由市民法、智者之法和自然法三部分构成,其中自然法引导智者之法,智者之法引导市民法,这是一个动态上升的过程。任何国家或民族的市民法都有可能在这个动态中接近自然正当,这可以挽救政治危机导致的法律堕落,把法律从政客们的工具箱中解救出来,成为约束官员的有力武器;并且,共和国疆域内广泛存在的千差万别的法律因为自然法的最高引领而具有了统一性,这极大地消解了因法律的差异而造成的民族或区域分裂。总之,西塞罗的整体法具有维系罗马共和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哲学 整体法 市民法 智者之法 自然法
下载PDF
德语Recht的翻译:汉语哲学面对的一个具体困境
7
作者 文兵 《语言战略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27,共11页
德语Recht一词包含“正义”“公平”“权利”“法律”等多层含义。考察对马克思、恩格斯重要文献中Recht的汉译,辨析Recht与“法”“权利”“法权”等译词的对应关系,可以发现,这些译词都难以完全表达出Recht的含义。之所以如此,是因为... 德语Recht一词包含“正义”“公平”“权利”“法律”等多层含义。考察对马克思、恩格斯重要文献中Recht的汉译,辨析Recht与“法”“权利”“法权”等译词的对应关系,可以发现,这些译词都难以完全表达出Recht的含义。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语言和意识体现了不同的文化传统和思维方式,而其背后则是不同的历史发展。日耳曼民族在征服罗马的过程中较之欧洲其他国家更多地继受了罗马法,Recht一词含有源于罗马城邦的建立于平等与自由基础上的“正义”和“权利”的观念,而这些语义关联是中国的法传统所缺失的。厘清语言、意识、世界三者的复杂关系,对某些关键词汇翻译困境的考察不失为一个较好的切入点。对于这种关键词相互关联的多层含义的探究,可以揭示语言秩序和观念秩序背后的现实基础和历史发展,而这恰恰是汉语哲学可以着力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 权利 法权 汉语哲学
下载PDF
超越范式之争——文史哲法学的前提、立场与展望
8
作者 孙康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89-98,共10页
文史哲是中国文化鲜明的标志性特征。笔者尝试提出的文史哲法学,既是立足于中国传统与实践,又是面向世界的具有普遍性样态的法学范式,理应成为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和话语体系的法学目标。有别于教义法学和社科法学的研究旨趣,文史哲法... 文史哲是中国文化鲜明的标志性特征。笔者尝试提出的文史哲法学,既是立足于中国传统与实践,又是面向世界的具有普遍性样态的法学范式,理应成为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和话语体系的法学目标。有别于教义法学和社科法学的研究旨趣,文史哲法学是一种全新视角的法学研究范式,它倡导厚植于中国的文史哲传统。其中,文学是法学素材的来源,史学是法学精神的见证,哲学则是法学价值的终极追求。文史哲法学旨在沟通中国历史传统与当下实践,侧重将文史哲作为工具和视角来研究人文与法学的互动关系,将人文价值和生活实践统一于法学研究场域之内,在保持统一性的前提下追求普遍性与实践性向度。中华法治文明在保持其独立个性、赋能文化自信的同时,也能为纾解人类的法律工具主义困境提供中国方案,促使法学脱离封闭的教条式思维模式与理论的窠臼,进而更好地为中国法学的本土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史哲法学 教义法学 社科法学 习近平法治思想 中华法系
下载PDF
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研究的规律论和规范论路径
9
作者 强乃社 《河北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3-34,共12页
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研究取得很多成果,其背景是中国哲学界实践哲学研究受到重视,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相关研究中,实践概念受到高度重视。从一定角度看,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研究有两个路径:一个是规律论的路径,一些学者重视马克... 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研究取得很多成果,其背景是中国哲学界实践哲学研究受到重视,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相关研究中,实践概念受到高度重视。从一定角度看,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研究有两个路径:一个是规律论的路径,一些学者重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问题,重视实践与生产劳动的关系,尤其是劳动与财产的关系,重视实践和劳动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本体地位。这个思路重视寻求社会实践的必然规律。另外一个是规范论的路径,一些研究者重视马克思主义实践概念所包含的内在的规范意义和价值。我们引进了很多国外的研究,比如语言学转向以后,在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中,规范及其基础如何理解,需要重视话语和商谈,重视文化对实践的规范意义。这个思路重视实践的规范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哲学 中国马克思主义 规律论 规范论
下载PDF
什么是损害?——一个刑法哲学视角的分析
10
作者 郑玉双 《交大法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0-34,共15页
损害引发法律强制,特别是刑法的回应。社会变迁和科技发展产生了新的损害形态,但损害的概念内涵难以确定,导致损害的犯罪化边界难以划定。传统刑法哲学通过证成损害原则来理解损害,以范伯格为代表的刑法哲学家以损害为依据为刑法强制划... 损害引发法律强制,特别是刑法的回应。社会变迁和科技发展产生了新的损害形态,但损害的概念内涵难以确定,导致损害的犯罪化边界难以划定。传统刑法哲学通过证成损害原则来理解损害,以范伯格为代表的刑法哲学家以损害为依据为刑法强制划定界限。但这种理论路径面临两难困境:既无法借助损害的概念来为损害原则的正当性辩护,也未能充分展示损害的概念结构。其他理论家通过比较意义上的损害观、反事实的损害观和道德意义上的损害观揭示损害的概念,为损害原则的辩护寻找新的出路。从对这些立场的批评和辩护可以看出,损害与法律家长主义和法律道德主义也可以兼容。损害的概念内涵虽然充满分歧,但有助于更好地回应实践中的疑难情形,为理解刑法中的法益和智能时代的数字损害提供了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害 损害原则 范伯格 刑法哲学 数字损害
下载PDF
深入探究《老子》蕴含的育人哲理
11
作者 王林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93-98,共6页
育人是关系到人类生存、发展的千秋大业。《老子》一书中蕴含着丰富深刻的育人哲理,值得人们深入探究。具体而言,其中的育人哲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敬业爱生是育人之本;遵循规律是育人之魂;有无相生是育人之道;慎终如始是育人之基... 育人是关系到人类生存、发展的千秋大业。《老子》一书中蕴含着丰富深刻的育人哲理,值得人们深入探究。具体而言,其中的育人哲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敬业爱生是育人之本;遵循规律是育人之魂;有无相生是育人之道;慎终如始是育人之基。《老子》一书中的育人哲理对当代社会具有诸多启迪。当代人们仍需认真汲取《老子》一书中的智慧,不断深化对育人规律的认识,为社会培养出大批高素质的建设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育人哲理 爱心 规律
下载PDF
论历史规律研究中四个重大问题
12
作者 蒋显荣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6-23,共8页
探究“历史主动精神”的深层哲理,推动了对规律研究中重大问题的再次讨论。第一个问题,历史规律是否遵循自然规律?这一问题关系到探寻社会规律的方法。长期被忽视的自然规律可能性这一视域可以用来解释历史规律的条件性和主体选择性,也... 探究“历史主动精神”的深层哲理,推动了对规律研究中重大问题的再次讨论。第一个问题,历史规律是否遵循自然规律?这一问题关系到探寻社会规律的方法。长期被忽视的自然规律可能性这一视域可以用来解释历史规律的条件性和主体选择性,也可用来把握社会规律的客观性与具体道路的选择性的统一。第二个问题,规律的决定因素是什么?这一问题关系到规律与事物基本要素的关系,其解答有助于厘清社会规律孕育、产生、发展的条件。第三个问题,主体能否创造规律?其涉及科学的可能性与选择性、历史活动的“为我关系”“从它关系”、历史活动的“内在价值”“外在价值”、历史活动的普遍规律与特殊规律等层面的关系。第四个问题,主体如何认识和掌握规律?一些掌握规律的路径值得重视,如从不可重复的历史事件到可重复的规律、从心理动机到“背后的决定因素”、从个体之力到“社会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规律 历史主动 历史哲学 历史唯物主义
下载PDF
中国国际法哲学的自主建构及其规范化进路
13
作者 江河 《武大国际法评论》 2024年第1期75-95,共21页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使国际法的法哲学建构成为国际法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发展的基本前提。自近代以来,以殖民体系和单向度全球化为背景,西方国家建构了非正义的国际规则体系,其引发的全球治理问题呼唤负责任大国积极引领国际法...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使国际法的法哲学建构成为国际法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发展的基本前提。自近代以来,以殖民体系和单向度全球化为背景,西方国家建构了非正义的国际规则体系,其引发的全球治理问题呼唤负责任大国积极引领国际法的理论和规范重构。为此,横向的范畴体系及其互动功能有利于通过社科法学的路径自主建构中国的国际法哲学。当代国际法的碎片化和开放性使主体论和价值论构成国际法基础理论形构的主导性范畴。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人类主体性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和谐价值观,推动了国际法主体论与价值论的互动,沿着秩序正义化和广义法律体系的逻辑形塑了国际法的宏观体系,也微观地促进了国际法原则和具体规则的规范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范畴 单向度全球化 国际法哲学 人类命运共同体 儒家和谐观
下载PDF
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法学方法论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安 《法治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2,共10页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飞跃,其中也包含了深邃的法学方法论,是解决法治领域一切困难与障碍的理论工具。其从马克思主客同一的辩证思维中汲取了法治运行的精准思路;从人民主权的历史唯物主义法学中凝练了法治实践的价值取向...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飞跃,其中也包含了深邃的法学方法论,是解决法治领域一切困难与障碍的理论工具。其从马克思主客同一的辩证思维中汲取了法治运行的精准思路;从人民主权的历史唯物主义法学中凝练了法治实践的价值取向;从列宁苏维埃的法制探索中坚定了党对法治的全面领导,为法治道路和法治模式提供了方略,既包含方法层面的辩证思维,也蕴含价值层面的法治原则,还彰显本质层面的法律哲学与政治定力,是新时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法学方法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法治思想 马克思主义法哲学 法学方法论 法治模式
下载PDF
基于OBE理念的应用型高校课程思政实施路径探析——以税法课程为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郑春晓 张冠楠 《对外经贸》 2024年第1期88-91,共4页
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理念,课堂教学是课程的直接表现形式。依托OBE理念对税法课程在应用型高校进行教学设计改革,探讨课程思政建设,从课程建设理念、融合课程思政确立教学目标等方面出发,致力于以学生为中心,在传授学生课程知识... 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理念,课堂教学是课程的直接表现形式。依托OBE理念对税法课程在应用型高校进行教学设计改革,探讨课程思政建设,从课程建设理念、融合课程思政确立教学目标等方面出发,致力于以学生为中心,在传授学生课程知识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的职业素养、个人品质、专业知识以及能力的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BE理念 税法课程思政 实施路径
下载PDF
紧急避险中团结原则的法哲学证立及其反思
16
作者 徐万龙 《浙江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5-45,156,157,共13页
紧急避险中团结原则的正当性是刑法教义学中的重要问题,多数见解尝试基于法哲学来加以证立。然而,此进路难言成功。以康德哲学为基础的主张忽视了具有利他属性的团结原则作为自由实现的实质条件,并不为外在自由的合致所必需,故无法通过... 紧急避险中团结原则的正当性是刑法教义学中的重要问题,多数见解尝试基于法哲学来加以证立。然而,此进路难言成功。以康德哲学为基础的主张忽视了具有利他属性的团结原则作为自由实现的实质条件,并不为外在自由的合致所必需,故无法通过康德法权理论的检验。以黑格尔哲学为基础的见解根据黑格尔关于抽象法权和福祉权的冲突及化解的相关论述来诠释团结原则,可是黑格尔哲学所呈现的绝对国家观,和我国宪法不相适契。以罗尔斯正义论为基础的观点也难以成立。处于无知之幕背后的虚拟主体所签订的契约,无法对现实世界中的公民产生拘束力。团结原则正当性基础之探寻应当转换道路。此原则可通过宪法中社会国原则得到证立:社会国原则要求国家对陷于困境之中的公民予以照料,在国家自身力所不逮时,应当通过立法设置团结原则,以弥补国家照料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紧急避险 团结原则 法哲学 社会国原则
下载PDF
《管子》政治哲学中的公私观念
17
作者 曾筱琪 田贺 《古代文明(中英文)》 2024年第3期72-79,158,共9页
公私之辨是战国时期的焦点议题,《管子》作为战国中后期的重要文献,反映了诸子思想激烈争鸣与积极融合的特质,其公私观念一方面秉持法家立场,将公私对立的理论推向极致,以此诠释法的权威性、客观性;另一方面则吸收黄老道家思想,将天地... 公私之辨是战国时期的焦点议题,《管子》作为战国中后期的重要文献,反映了诸子思想激烈争鸣与积极融合的特质,其公私观念一方面秉持法家立场,将公私对立的理论推向极致,以此诠释法的权威性、客观性;另一方面则吸收黄老道家思想,将天地之“无私”解释为人类社会应当遵循的法则,由此弥合了“道—法”之间的鸿沟。《管子》将“法”的精神特质定义为“公而无私”,推导出“去私立公”作为政治治理原则,并确立君主为此原则能否有效贯彻的首要责任人,进而从人性的视角以及天地无私的形上层面,诠释政治哲学“公而无私”的必然性、合理性、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子》 公私 政治哲学
下载PDF
“法律是主权者的命令”吗?--关于奥斯丁法哲学的再思考
18
作者 钱继磊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0-17,共8页
学界对奥斯丁及其法哲学思想的反思、批判一直没有停止。在当下特定时空,应就对奥斯丁的上述既有批判进行反思与剖析,从中梳理出其背后所共享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基础,以对奥斯丁的法哲学核心范畴及其理论体系做更为精准的理解和把握,在... 学界对奥斯丁及其法哲学思想的反思、批判一直没有停止。在当下特定时空,应就对奥斯丁的上述既有批判进行反思与剖析,从中梳理出其背后所共享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基础,以对奥斯丁的法哲学核心范畴及其理论体系做更为精准的理解和把握,在此基础上重新认识“法律是主权者的命令”这一命题,并进一步思考奥斯丁的法哲学能给当下构建中国自主法理体系、法学体系及中国式法治现代化带来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斯丁 主权者 命令 法哲学
下载PDF
论法官造法之路标
19
作者 李剑(译) 《法治社会》 2024年第2期112-126,共15页
法官法的存在及其合理性已得到了普遍的认可,但法官法并不是任意而为的。为了防止法官在法律适用活动中的恣意性,法官法需要受到一定的限制,同时也需要加以指引。拉伦茨教授认为“事物本质”“案例比较”“学说发展”“原则和准则”以... 法官法的存在及其合理性已得到了普遍的认可,但法官法并不是任意而为的。为了防止法官在法律适用活动中的恣意性,法官法需要受到一定的限制,同时也需要加以指引。拉伦茨教授认为“事物本质”“案例比较”“学说发展”“原则和准则”以及“法律理念”都是法官法需要遵循的“路标”。这些路标在法官进行法律裁判时以不同的方式发挥着作用。通过这五项路标,我们可以将法官法限定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使其符合我们的法体系以及法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官法 法教义学 法理念 新黑格尔主义
下载PDF
“数据权益绝对化”:缘起、困因与破局——一种法哲学视角下的阐释
20
作者 仲春 崔家龙 《竞争政策研究》 2024年第1期16-28,共13页
现行司法实践之于数据权益呈现“绝对化保护”的倾向,即将企业为数据活动投入的“劳动”上升为享有绝对排他权益的基础,对未经许可的数据获取、使用行为多数均判定构成不正当竞争,已招致各方的批评与诟病。从法哲学的视角来看,其理论依... 现行司法实践之于数据权益呈现“绝对化保护”的倾向,即将企业为数据活动投入的“劳动”上升为享有绝对排他权益的基础,对未经许可的数据获取、使用行为多数均判定构成不正当竞争,已招致各方的批评与诟病。从法哲学的视角来看,其理论依据系肇始于17世纪的洛克劳动理论。然而,劳动理论之于现行司法实践既缺少自洽的逻辑话语体系,亦不具备完备的社会解释力,仅仅是对洛克理论思想的片面理解,脱离产业实践与比例原则的裁判思路亟待纠正。对此,可将洛克朴素的财产观念转化于数据权益配置的立法表达当中,在《反不正当竞争法》中逐步完善“商业数据专条”,明确企业仅能对其依法依规持有的商业数据享有有限的财产权益,以为数据产业的规范化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不正当竞争法 劳动理论 绝对化保护 商业数据专条 法哲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