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四关穴为主治疗原发性痛经临床观察 被引量:37
1
作者 李成宏 王玉中 郭新侠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87-190,共4页
目的:观察青龙摆尾法针刺四关穴为主治疗原发性痛经(PD)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80例PD患者随机分为针四关穴组( A组)60例、常规取穴组(B组)60例、月月舒组(C组)60例。A组以青龙摆尾法针刺四关穴(合谷、太冲);B组常规取穴... 目的:观察青龙摆尾法针刺四关穴为主治疗原发性痛经(PD)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80例PD患者随机分为针四关穴组( A组)60例、常规取穴组(B组)60例、月月舒组(C组)60例。A组以青龙摆尾法针刺四关穴(合谷、太冲);B组常规取穴,穴取三阴交、次醪为主;C组口服月月舒冲剂。治疗3个月后统计疗效,并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液流变学及前列腺素等指标的改变。结果:A组治愈率为75.0%,总有效率为100.0%;B组分别为60.0%、95.O%;C组分别为25.0%、90.0%。A、B组疗效优于C组(P<0.01);而治疗30分钟内止痛疗效比较,A、B两组优于C组(P<0.01),A组优于B组(P<0.01)。结论:青龙摆尾法针刺四关穴为主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显著,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状态、抑制前列腺素而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经/针灸疗法 刺法 合谷 太冲 捻转补泻
下载PDF
揿针针刺内关穴、合谷穴对骨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及恶心呕吐的影响 被引量:28
2
作者 徐海霞 罗海霞 《河南中医》 2021年第2期271-274,共4页
目的:观察揿针针刺内关穴、合谷穴对骨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及恶心呕吐的影响。方法:入组的60例患者均为2018年11月至2019年9月江苏省连云港市中医院骨伤科住院手术治疗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揿针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在... 目的:观察揿针针刺内关穴、合谷穴对骨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及恶心呕吐的影响。方法:入组的60例患者均为2018年11月至2019年9月江苏省连云港市中医院骨伤科住院手术治疗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揿针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在手术后给予地佐辛注射液静脉自控镇痛,对照组在镇痛泵中同时配伍托烷司琼,揿针组术后另给予揿针针刺内关、合谷穴,两组镇痛泵均留置48 h。记录两组患者VAS评分、镇痛泵的有效按压次数、恶心呕吐发生情况、患者对术后镇痛的总体满意度。结果:揿针组术后12 h、24 h、48 h 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揿针组术后48 h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48 h发生恶心呕吐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揿针组满意度为90.0%、对照组满意度为83.4%,揿针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揿针针刺内关穴、合谷穴对术后镇痛有协同作用,可减少恶心呕吐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揿针 骨科手术 镇痛 疼痛 恶心呕吐 内关穴 合谷穴 针刺疗法
下载PDF
温针辨证防治产后出血临床观察 被引量:6
3
作者 张彦飞 李敏杰 《上海针灸杂志》 2011年第10期675-676,共2页
目的观察温针合谷、三阴交防治子宫收缩乏力引起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09年至2010年在迁安市中医医院住院分娩的产妇280例作为观察治疗对象,在自然分娩后分别给予温针合谷、三阴交及缩宫素治疗,观察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及阴道出血... 目的观察温针合谷、三阴交防治子宫收缩乏力引起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09年至2010年在迁安市中医医院住院分娩的产妇280例作为观察治疗对象,在自然分娩后分别给予温针合谷、三阴交及缩宫素治疗,观察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及阴道出血量差异。结果两组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为7.86%,16.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2 h后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 h后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合谷、三阴交能有效预防产后出血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子宫出血 温针疗法 合谷 三阴交
下载PDF
合谷穴的“倒马针法”机制浅析及临床应用举隅 被引量:15
4
作者 张立志 许能贵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1-53,共3页
合谷穴的"倒马针法"不同于传统的齐刺法,笔者在董氏"灵骨""大白"穴同刺用于温阳补气的基础上,沿着手阳明大肠经的循行揣穴,运用"灵骨"、合谷、"大白"3穴合用直刺的"倒马针法&qu... 合谷穴的"倒马针法"不同于传统的齐刺法,笔者在董氏"灵骨""大白"穴同刺用于温阳补气的基础上,沿着手阳明大肠经的循行揣穴,运用"灵骨"、合谷、"大白"3穴合用直刺的"倒马针法",直通三焦,整体协调脏腑功能以强化临床疗效。笔者认为合谷穴的部位在示指桡侧面上,穴位随着机体的功能状态而动态变化,董氏奇穴"灵骨""大白"穴只是病理状态下,合谷穴在第二掌骨桡侧的移动点。《四总穴歌》中记载:"面口合谷收",揭示了合谷穴与头面五官部位之间的密切联系。此针法用于治疗面肌痉挛等面口疾病较单纯针刺合谷穴疗效显著,并有较好的远期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谷穴 倒马针法 临床应用
原文传递
针刺与药物对比治疗更年期烦躁: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口锁堂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55-458,共4页
目的:比较针刺与药物治疗更年期烦躁症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更年期烦躁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31例)和药物组(29例)。针刺组采用温通针法,取穴以合谷、太冲为主,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药物组口服地西泮片2.5mg,每日3... 目的:比较针刺与药物治疗更年期烦躁症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更年期烦躁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31例)和药物组(29例)。针刺组采用温通针法,取穴以合谷、太冲为主,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药物组口服地西泮片2.5mg,每日3次,共服用23天。对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改良Kupperman积分和自测健康评定量表(SRHMS)积分进行比较。结果:针刺组总有效率为87.1%(27/31),药物组为82.8%(24/29),两组在临床疗效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改良Kupperman积分和心理状态测定SRHMS积分均有明显下降(均P<0.05);针刺组治疗后以上2项评分较药物组降低更明显,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Kupperman:15.23±6.19vs 18.45±5.37;SRHMS:116.29±38.24vs 140.34±42.15,均P<0.05)。结论:针刺与药物两种疗法对更年期烦躁症都有治疗作用,但温通针法针刺四关穴为主疗效优于地西泮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更年期烦躁症 针刺疗法 温通针法 合谷 太冲
原文传递
上八邪、合谷穴合谷刺结合后溪穴治疗中风后手功能障碍临床观察 被引量:46
6
作者 张杉杉 王伟 潘永清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71-275,共5页
目的:观察上八邪、合谷穴合谷刺结合后溪穴与此3穴常规针刺治疗中风后手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42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1例。观察组采用患侧上八邪、合谷穴合谷刺结合后溪穴针刺治疗,对照组取穴同... 目的:观察上八邪、合谷穴合谷刺结合后溪穴与此3穴常规针刺治疗中风后手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42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1例。观察组采用患侧上八邪、合谷穴合谷刺结合后溪穴针刺治疗,对照组取穴同观察组,进行常规针刺操作,每日针刺1次,6d为一疗程,每疗程间隔1 d,5个疗程后观察疗效。以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改良Barthel指数和Brunnstrom分级标准对两组治疗前后手功能情况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治疗后FMA评分、Barthel指数、Brunnstrom分级均较治疗前提高(均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FMA评分、Barthel指数、Brunnstrom分级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上八邪、合谷穴合谷刺结合后溪穴能有效治疗中风后手功能障碍,疗效优于上八邪、合谷与后溪穴常规针刺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手功能障碍 合谷刺 针刺 上八邪 合谷 后溪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