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豆袋热敷联合合谷穴按摩在产程活跃期中的镇痛效果
1
作者 蒋妮珊 李凤连 +5 位作者 蓝英 甘丽红 韦细芳 韦连 薛健梅 杨昆 《广西医学》 CAS 2024年第5期709-712,共4页
目的探讨黄豆袋热敷联合合谷穴按摩在产程活跃期中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初产妇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给予对照组综合干预方法,包括心理疗法、体位管理和拉玛泽呼吸法,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于产程活跃期给予观... 目的探讨黄豆袋热敷联合合谷穴按摩在产程活跃期中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初产妇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给予对照组综合干预方法,包括心理疗法、体位管理和拉玛泽呼吸法,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于产程活跃期给予观察组黄豆袋热敷联合合谷穴按摩。比较两组的镇痛效果、顺产及中转行剖宫产比例,以及顺产产妇产程活跃期至胎儿娩出时间、阴道出血量。结果观察组产妇的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顺产比例高于对照组,顺产产妇的产程活跃期至胎儿娩出时间、阴道出血量短于或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心理疗法、体位管理、拉玛泽呼吸法基础上,在产程活跃期辅以黄豆袋热敷联合合谷穴按摩可缓解初产妇的疼痛感,提高自然分娩率,缩短产程,减少产后出血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豆袋 合谷穴 热敷 按摩 产程活跃期 镇痛
下载PDF
针药并用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观察及对疼痛和关节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蔡建刚 仲慧 +2 位作者 王利平 张树芸 马银菲 《上海针灸杂志》 CSCD 2024年第4期411-415,共5页
目的观察针刺四关穴和郄穴联合蠲痹汤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关节疼痛和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予口服蠲痹汤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针刺四关... 目的观察针刺四关穴和郄穴联合蠲痹汤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关节疼痛和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予口服蠲痹汤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针刺四关穴和郄穴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西安大略与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 osteoarthritis index,WOMAC)评分和美国特种外科医院关节功能(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评分,观察两组治疗前后骨代谢指标[血清骨钙素(osteocalcin,OC)和破骨细胞抑制因子(osteoclastogenesis inhibitory factor,OPG)]和炎症因子指标[血清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白介素-1(interleukin-1,IL-1)]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0%,高于对照组的72.0%(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和WOMAC总分以及血清IL-6、TNF-α和IL-1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HSS评分以及血清OC和OPG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四关穴和郄穴联合蠲痹汤治疗膝骨关节炎可有效减轻患者膝关节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及骨代谢水平,降低炎症因子水平,疗效优于单一中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针药并用 合谷 太冲 骨关节炎 疼痛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针灸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选穴规律
3
作者 任庆华 张勇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695-702,共8页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针灸在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选穴规律及特点。【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Wanfang)、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等各大...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针灸在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选穴规律及特点。【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Wanfang)、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等各大数据库。检索时间为2002年1月至2022年6月。经过筛选及标准化处理针灸处方,进行数据分析,探究核心选穴及特点。【结果】共纳入92篇文献,提取有效处方108条,腧穴36个,总频次555次。其中,使用总频次前10位的高频腧穴11个,包括下关、合谷、颊车、听宫、翳风、阿是穴、足三里、颧髎、上关、风池、听会,共使用481次,占总频次的85.79%。关联规则显示下关、合谷、颊车、听宫之间存在极强的关联性及共现度,聚类分析得到4个核心聚类。【结论】针灸治疗本病主要遵循“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原则,核心选穴组合为:下关-合谷-颊车-听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 针灸 穴位 数据挖掘 选穴规律 下关 合谷 颊车 听宫
下载PDF
基于“面口合谷收”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的临床疗效研究
4
作者 蒋斌 王延之 +2 位作者 胡婷 王皓 武志佳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6期756-759,共4页
目的探究基于“面口合谷收”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TM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成都第一骨科医院颞下颌专科及口腔科门诊TMD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EXCEL电子表格产生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 目的探究基于“面口合谷收”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TM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成都第一骨科医院颞下颌专科及口腔科门诊TMD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EXCEL电子表格产生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健侧合谷穴注射维生素B12治疗,1次/d,5次/疗程,每个疗程结束后患者停止治疗3 d,连续进行两个疗程。对照组采用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2次/d,1粒/次,口服药物时间为2周。结果治疗后2周,两组患者关节疼痛程度较治疗前明显减轻,但视觉模拟评分(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最大开口度明显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颞下颌关节指数(CMI)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3.33%,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合谷穴注射维生素B12的方法治疗TMD,可减轻患者颞下颌关节区疼痛,改善下颌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紊乱 合谷穴 穴位注射
下载PDF
“气伤痛”理论指导下针刺合谷穴、太冲穴治疗颈椎病临床观察
5
作者 吴倩扉 张宇 +2 位作者 龚惠娣 张毅明 李瑷同 《河南中医》 2023年第4期607-611,共5页
目的:观察“气伤痛”理论指导下针刺合谷穴、太冲穴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7月上海市静安区中医医院收治的颈椎病患者11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研究组在对... 目的:观察“气伤痛”理论指导下针刺合谷穴、太冲穴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7月上海市静安区中医医院收治的颈椎病患者11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行“气伤痛”理论指导下针刺合谷穴、太冲穴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P物质(substance p, SP)、血管阻力指数(resistant index, RI)、搏动指数(pulsitility index, PI)、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eak systolic velocity, PSV)及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有效率为94.64%,对照组有效率为82.14%,研究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症状评分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TNF-α、CRP、SP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RI、PI低于对照组,PSV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伤痛”理论指导下针刺合谷穴、太冲穴治疗颈椎病,能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改善患者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气伤痛”理论 针刺疗法 合谷穴 太冲穴 疼痛
下载PDF
健康成人合谷穴、后溪穴的针刺fMRI比较研究 被引量:22
6
作者 杨骏 李传富 +8 位作者 徐春生 张庆萍 陈东晓 汪林英 朱一芳 张威 武媛媛 黄建军 卢琦 《世界中医药》 CAS 2014年第12期1575-1580,共6页
目的:利用fMRI探讨针刺合谷穴和后溪穴主治疾病的中枢神经生理学机制及两穴功能的相对特异性。方法:共募集40名健康志愿者,均为右利手。分为针刺合谷穴组与针刺后溪穴组,每组各20名。采用改良后的组块设计方案,用相同的磁共振扫描序列... 目的:利用fMRI探讨针刺合谷穴和后溪穴主治疾病的中枢神经生理学机制及两穴功能的相对特异性。方法:共募集40名健康志愿者,均为右利手。分为针刺合谷穴组与针刺后溪穴组,每组各20名。采用改良后的组块设计方案,用相同的磁共振扫描序列采集针刺两组健康志愿者左侧合谷穴或后溪穴任务态fMRI数据。利用AFNI程序分析脑激活区,对所有的功能数据进行组分析和组间分析,并利用Monte Carlo方法对分析结果进行多重比较校正(P=0.002,α≤0.05)。结果:针刺左侧合谷穴激活脑区包括:双侧中央前回、顶上小叶、颞上回、豆状核、壳核、小脑,右侧中央后回、顶下小叶、额中回、颞中回、缘上回、丘脑、丘脑底核、尾状核、扣带回,左侧额下回、枕中回和脑岛;针刺左侧后溪穴激活脑区包括:双侧脑岛、小脑,右侧中央前回、额中回、尾状核头和体,左侧扣带回、丘脑和腹后内侧核;针刺左侧合谷穴和后溪穴,组间分析结果有统计学意义,合谷穴组较后溪穴组右侧额中回、额下回激活减弱,左侧扣带回、左侧中央前回激活增强。结论:本研究为"面口合谷收""后溪通督脉"理论提供了客观的证据,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合谷穴治疗汗症、后溪穴治疗颈项腰背部疾病以及两穴的镇痛作用的中枢神经机制;并进一步从中枢神经层面表明了部位相近的穴位存在功能相对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合谷穴 后溪穴 功能特异性 功能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针刺合谷穴对脑功能成像的研究 被引量:22
7
作者 许建阳 王发强 +6 位作者 刘庆安 郝晋东 马帅 闫镔 鲁娜 李可 单保慈 《中国CT和MRI杂志》 2005年第2期1-3,共3页
目的研究针刺合谷穴引起的脑功能的即刻效应和后效应(时间变化规律)。方法用改进时间簇分析(modified temporal cluster analysis,MTCA)方法对12名健康志愿者针刺合谷穴功能磁共振成像(fMRl)的数据进行处理,得到针刺后脑功能变化的时间... 目的研究针刺合谷穴引起的脑功能的即刻效应和后效应(时间变化规律)。方法用改进时间簇分析(modified temporal cluster analysis,MTCA)方法对12名健康志愿者针刺合谷穴功能磁共振成像(fMRl)的数据进行处理,得到针刺后脑功能变化的时间和趋势。结果针刺合谷穴在进针后7~9s和拔针后高峰后,还会不规律出现一些小的高峰。结论针刺合谷穴对中枢神经系统影响具有时间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谷穴 针刺 脑功能成像 健康志愿者 即刻效应 FMR1 拔针后 进针 功能磁共振成像 中枢神经系统
下载PDF
“面口合谷收”的形态学基础 被引量:29
8
作者 景向红 蔡虹 +4 位作者 逯波 陈淑莉 张璐 蒋瑾 晋志高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09-110,共2页
目的:探讨合谷穴与口面部联系的形态学基础。方法:采用荧光素单标记和双标记法,将荧光素碘化丙啶(PI)和双苯甲亚胺(Bb)分别注入“合谷”穴区和“四白”穴区,取同侧脊神经节颈1~颈8,胸1~胸2,颈上、中、下交感节及三叉神经半月节,荧光... 目的:探讨合谷穴与口面部联系的形态学基础。方法:采用荧光素单标记和双标记法,将荧光素碘化丙啶(PI)和双苯甲亚胺(Bb)分别注入“合谷”穴区和“四白”穴区,取同侧脊神经节颈1~颈8,胸1~胸2,颈上、中、下交感节及三叉神经半月节,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计数。结果:在脊神经节颈5~颈8观察到大量PI单标记细胞,主要分布于颈6~颈7,在三叉神经半月节也可见大量Bb单标记细胞,另外在三叉神经半月节可见少量PI~Bb双标记细胞,占标记细胞的4.5%。结论:三叉神经半月节有向“合谷”穴和“四白”穴的分支投射,这可能是“面口合谷收”的形态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双标术 口颌系统 神经支配 合谷穴 形态学
下载PDF
电针不同穴位对大鼠子宫平滑肌电活动的影响 被引量:28
9
作者 刘俊岭 陈淑萍 高永辉 《针刺研究》 CAS CSCD 2007年第4期237-242,共6页
目的:比较电针不同穴区对子宫肌电活动的影响。方法:共79只Wistar大鼠,包括40只正常未孕和39只已孕18-19 d的临产大鼠,用1.5%氯醛糖(50 mg/kg)和25%乌拉坦(420 mg/kg)混合液腹腔麻醉。前者随机分为对照、内关、合谷、三阴交组,每... 目的:比较电针不同穴区对子宫肌电活动的影响。方法:共79只Wistar大鼠,包括40只正常未孕和39只已孕18-19 d的临产大鼠,用1.5%氯醛糖(50 mg/kg)和25%乌拉坦(420 mg/kg)混合液腹腔麻醉。前者随机分为对照、内关、合谷、三阴交组,每组10只;后者随机分为对照、内关和三阴交组,每组13只。腹壁切开后,于左侧中段子宫浆膜下埋藏一对针式不锈钢电极,记录子宫平滑肌肌电活动。电针取双侧“内关”“合谷”“三阴交”,刺激参数为:频率2/15 Hz,强度1-2 mA,持续20 min。结果:1)在正常非孕鼠上,与对照组比,电针“三阴交”后,子宫肌电爆发波的频率及幅度、慢波的幅度明显增加(P〈0.05);电针“合谷”对爆发波的频率有类似“三阴交”的作用;而电针“内关”穴后,爆发波的频率及幅度和慢波的频率明显降低(P〈0.05)。与内关组比较,“三阴交”“合谷”电针期间和停电针后0-5 min大多数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0.001)。2)在妊娠后期大鼠上,与对照组比,电针“三阴交”后,子宫肌电的爆发波频率和幅度及慢波的幅度增加(P〈0.05)且持久;电针“内关”穴后,子宫肌电爆发波、慢波的频率明显减低(P〈0.05);两组相比,爆发波的频率和幅度、慢波波幅电针期间和停针后许多时程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电针“三阴交”和“合谷”穴可兴奋子宫平滑肌的电活动,“三阴交”穴的作用更强,而电针“内关”穴则抑制子宫肌的电活动,不同穴位的作用具有相对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电 电针 穴位特异性 “内关” “合谷” “三阴交”
下载PDF
电针“合谷”“三阴交”穴促分娩作用机理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1
10
作者 王美卿 朱江 +1 位作者 张露芬 袁红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593-596,共4页
目的 :通过动物实验探讨电针“合谷”“三阴交”穴促分娩的作用机理。方法 :选健康成年Wistar大鼠 55只 ,分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合谷”组、“三阴交”组、“合谷”加“三阴交”组。以子宫颈及子宫体组织前列腺素E2 (PGE2 )、血... 目的 :通过动物实验探讨电针“合谷”“三阴交”穴促分娩的作用机理。方法 :选健康成年Wistar大鼠 55只 ,分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合谷”组、“三阴交”组、“合谷”加“三阴交”组。以子宫颈及子宫体组织前列腺素E2 (PGE2 )、血清及羊水雌二醇 (E2 )和孕酮 (P)为指标。结果 :电针“合谷”穴使晚孕大鼠宫体及宫颈组织PGE2 、血清E2 、羊水中P含量显著升高 ;电针“三阴交”穴仅使晚孕大鼠羊水中P含量显著升高 ;同时电针“合谷”“三阴交”穴对本实验所测各项内分泌指标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合谷 三阴交 促分娩作用 实验研究 羊水雌二醇 孕酮
下载PDF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大肠经原穴与下合穴红外光谱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吴焕淦 姚怡 +6 位作者 沈雪勇 谭琳蓥 施茵 杨允 刘慧荣 施征 王晓梅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9-55,共7页
目的:探讨穴位红外光谱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PHE 201型高灵敏度红外光谱分析仪检测34名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大肠经原穴合谷与大肠经下合穴上巨虚的红外光谱。结果:在59个检查波长中,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右侧合谷穴共有28个波... 目的:探讨穴位红外光谱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PHE 201型高灵敏度红外光谱分析仪检测34名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大肠经原穴合谷与大肠经下合穴上巨虚的红外光谱。结果:在59个检查波长中,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右侧合谷穴共有28个波长的红外辐射强度与正常人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左侧有13个波长的红外辐射强度与正常人有显著差异(P<0.05)。右侧上巨虚穴共有16个波长的红外辐射强度与正常人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左侧有17个波长的红外辐射强度与正常人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患者左右合谷有18个波长的辐射强度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正常人左右合谷7个波长上有显著差异(P<0.05)。患者左右上巨虚共有4个波长的辐射强度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而正常人左右上巨虚有1个波长的辐射强度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上巨虚与合谷穴均能在红外辐射光谱上反映出肠道病变,而合谷穴似乎更明显一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炎 溃疡性/穴位疗法 大肠经 合谷 红外线 上巨虚
下载PDF
针刺合谷与太冲fMRI脑功能成像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24
12
作者 许建阳 王发强 +3 位作者 王宏 单保慈 吕剑 马毅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63-265,共3页
目的 :探讨针刺不同穴位对脑组织fMRI功能成像的影响。方法 :将健康受试者随机分为针刺合谷组、太冲组、合谷配伍太冲组各 7人 ,分别观察fMRI脑功能成像。结果 :针刺合谷穴诱导额叶和枕叶脑组织血流量和血流容积的增加 ;针刺太冲穴仅诱... 目的 :探讨针刺不同穴位对脑组织fMRI功能成像的影响。方法 :将健康受试者随机分为针刺合谷组、太冲组、合谷配伍太冲组各 7人 ,分别观察fMRI脑功能成像。结果 :针刺合谷穴诱导额叶和枕叶脑组织血流量和血流容积的增加 ;针刺太冲穴仅诱导颞叶脑组织血流量和血流容积的增加 ;针刺合谷配太冲穴诱导额叶和颞叶脑组织血流量和血流容积的增加。 结论 :针刺不同穴位激发不同脑区的脑组织变化 ,而两个穴位配伍并不是两个穴位引起脑组织fMRI功能改变作用的叠加 ,而是引起脑组织fMRI功能重新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血液供给 针刺效应 取穴 太冲穴
下载PDF
电针合谷、三阴交对药物流产近期副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6
13
作者 徐鸿燕 杨芳 +2 位作者 朱江 贺稚平 陈艳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03-105,共3页
目的:探讨减轻药物流产近期副反应的治疗方法。方法:将90例早孕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只服用药物;电针1组在服用米索前列醇后30~60分钟内同时电针合谷、三阴交;电针2组在服用米索前列醇后30~60分钟内依次电针合谷、三阴交。结... 目的:探讨减轻药物流产近期副反应的治疗方法。方法:将90例早孕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只服用药物;电针1组在服用米索前列醇后30~60分钟内同时电针合谷、三阴交;电针2组在服用米索前列醇后30~60分钟内依次电针合谷、三阴交。结果:电针组电针后近期副反应减轻程度较对照组明显(P〈0.05),且先电针合谷后电针三阴交减轻腹痛的程度有更为显著的趋势。结论:电针合谷、三阴交可以减轻药物流产近期副反应,其中先电针合谷后电针三阴交减轻腹痛的程度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合谷 三阴交 流产 药物
下载PDF
电针合谷对子宫收缩乏力产妇宫缩时间的影响 被引量:9
14
作者 王兵 刘家瑛 +6 位作者 韩颖 张宁 任小群 翟桂荣 潘俊峰 王颖 周宇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843-846,共4页
目的:评价合谷穴对子宫收缩乏力的治疗作用与应用价值。方法:3个中心共276例产妇入组,所有病例随机分为针药组和药物组。药物组采用静脉滴注催产素治疗,针药组在药物组治疗基础上加电针合谷。观察电针合谷对子宫收缩乏力的影响,以及对... 目的:评价合谷穴对子宫收缩乏力的治疗作用与应用价值。方法:3个中心共276例产妇入组,所有病例随机分为针药组和药物组。药物组采用静脉滴注催产素治疗,针药组在药物组治疗基础上加电针合谷。观察电针合谷对子宫收缩乏力的影响,以及对宫缩持续时间和间歇时间的影响。结果:针药组对子宫收缩乏力的总有效率为97·1%,而药物组为70·3%,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与药物组相比,针药组在治疗后0·5、1、1·5、2小时,对宫缩持续时间和间歇时间的影响差异有显著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由于产力异常而导致的难产可采用电针合谷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合谷 子宫收缩/针灸效应 分娩过程
下载PDF
针刺治疗抑郁性神经症: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32
15
作者 符文彬 樊莉 +9 位作者 朱晓平 何青 王玲 庄礼兴 刘远声 唐纯志 李颖文 蒙昌荣 张洪来 严洁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6,共4页
目的:观察针刺对于抑郁性神经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将440例患者分为针刺组、百忧解组、非穴位针刺组。针刺组采用四关穴(合谷、太冲)为主的穴位,百忧解组服用药物百忧解20 mg/d,非穴位针刺组患者接受针刺治疗,但... 目的:观察针刺对于抑郁性神经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将440例患者分为针刺组、百忧解组、非穴位针刺组。针刺组采用四关穴(合谷、太冲)为主的穴位,百忧解组服用药物百忧解20 mg/d,非穴位针刺组患者接受针刺治疗,但取穴偏离真正的穴位。在治疗前、后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计分,按HAMD减分率进行疗效评价,以Asberg氏抗抑郁药副反应量表(SERS)结合严重不良反应记录进行安全性评估,对数据进行意向性分析(ITT分析)。结果:针刺组的总有效率为86.4%,优于非穴位针刺组的59.1%及百忧解组的72.7%;针刺组的HAMD计分与百忧解组相当,而且2组均优于非穴位针刺组;针刺组及非穴位针刺组的SERS计分均明显低于百忧解组,未见晕针等严重针刺不良反应记录。结论:针刺对于抑郁性神经症是一种有效、安全的疗法;针刺治疗抑郁性神经症的疗效可能优于百忧解或与百忧解相当,但副作用远低于百忧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针灸疗法 神经症性障碍/针灸疗法 随机对照试验 太冲 合谷
下载PDF
不同频率电针对大鼠尾壳核头部一氧化氮合酶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16
作者 熊克仁 杨解人 +1 位作者 李怀斌 郑培敏 《针刺研究》 CAS CSCD 2001年第2期90-92,共3页
低频 (2Hz)和高频 (1 2 8Hz)电针大鼠“合谷”穴 ,采用还原型尼克酰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 (NADPH d)法 ,显示不同频率电针对尾壳核头部各区一氧化氮合酶 (NOS)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 ,低频和高频电针均可使尾壳核头部NOS表达增强 。
关键词 “合谷”穴 电针 一氧化氮合酶 尾壳核
下载PDF
论四关穴在慢性疲劳综合征治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25
17
作者 王京京 孟宏 +3 位作者 崔承斌 宋玉静 王晓红 吴中朝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6-119,共4页
目的探讨四关穴在慢性疲劳综合征针刺治疗中的作用。方法以慢性疲劳综合征在中医学中的诊断归属以及病因病机分析作为切入点,通过对近10年来四关穴的相关文献分析,从3个方面对四关穴在慢性疲劳综合征针刺治疗中的作用进行了归纳。结论... 目的探讨四关穴在慢性疲劳综合征针刺治疗中的作用。方法以慢性疲劳综合征在中医学中的诊断归属以及病因病机分析作为切入点,通过对近10年来四关穴的相关文献分析,从3个方面对四关穴在慢性疲劳综合征针刺治疗中的作用进行了归纳。结论对于涉及身心两方面众多纷繁复杂症状的慢性疲劳综合征,以四关穴为主进行针刺治疗可以收到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疗法 合谷穴 四关穴 慢性疲劳综合征
下载PDF
论妊娠期禁针合谷、三阴交穴 被引量:17
18
作者 金春兰 朱江 《针刺研究》 CAS CSCD 2005年第3期187-190,共4页
针对古今针灸文献中有关妊娠期禁针问题的不同认识与观点,本文以合谷、三阴交这一传统下胎对穴为切入点,对妊娠禁针穴的依据、禁针的时期以及孕期如何安全合理使用禁针穴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和分析。认为合谷、三阴交穴促进各孕期子宫收... 针对古今针灸文献中有关妊娠期禁针问题的不同认识与观点,本文以合谷、三阴交这一传统下胎对穴为切入点,对妊娠禁针穴的依据、禁针的时期以及孕期如何安全合理使用禁针穴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和分析。认为合谷、三阴交穴促进各孕期子宫收缩,从而存在导致流产的可能;妊娠子宫对电针刺激的敏感性随妊娠进展而逐渐增加,针刺作用又因其机体所处机能状态不同而对妊娠产生不同影响。建议在妊娠中期可适当选用禁针穴,在妊娠早期应慎用,妊娠晚期则应禁针。文中还提出了提高针刺下胎效果的初步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禁针穴 合谷 三阴交 针刺
下载PDF
电针合谷穴加催产素促进产妇宫缩安全性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刘家瑛 韩颖 +6 位作者 张宁 王兵 周宇 杨德利 翟桂荣 王颖 潘俊峰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904-906,共3页
目的探讨电针合谷穴加催产素促进产妇宫缩的安全性。方法对276例难产产妇随机分成药物组和针药组。药物组静脉滴注催产素,针药组在此基础上加针刺双侧合谷穴,观察两组产妇心率、呼吸频率、血压、胎心及产程进展情况。结果276例产妇在分... 目的探讨电针合谷穴加催产素促进产妇宫缩的安全性。方法对276例难产产妇随机分成药物组和针药组。药物组静脉滴注催产素,针药组在此基础上加针刺双侧合谷穴,观察两组产妇心率、呼吸频率、血压、胎心及产程进展情况。结果276例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心率、呼吸频率、血压、产程进展等情况均在正常范围之内。两组总体疗效比较,针药组优于药物组。结论电针合谷穴加静脉滴注催产素能加强宫缩,缩短产程,进而避免产妇因体力过度消耗而引发全身衰竭。对产妇的生命指标和新生儿无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合谷穴 催产素 子宫收缩 随机对照试验 安全性
下载PDF
针刺四关穴治疗偏头痛及其对一氧化氮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0
20
作者 邹敏 刘洁 唐勇 《中国中医急症》 2003年第2期129-129,共1页
目的观察针刺四关穴治疗偏头痛的疗效及其对血浆一氧化氮(NO)水平的影响。方法对38例偏头痛患者以针刺四关穴治疗,并于治疗前后作血浆NO水平测定。结果经治疗,患者总有效率78.95%;治疗后血浆NO水平明显升高。结论四关穴针刺治疗偏头痛... 目的观察针刺四关穴治疗偏头痛的疗效及其对血浆一氧化氮(NO)水平的影响。方法对38例偏头痛患者以针刺四关穴治疗,并于治疗前后作血浆NO水平测定。结果经治疗,患者总有效率78.95%;治疗后血浆NO水平明显升高。结论四关穴针刺治疗偏头痛有确切疗效,其机理可能与升高血浆NO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治疗 四关穴 偏头痛 一氧化氮 血浆 疗效 中医 硝酸还原酶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