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oetic Language: Heidegger and Us
1
作者 Jun Wang 《Journal of Philosophy Study》 2016年第8期479-485,共7页
下载PDF
化生入性与祛本显生——试析海德格尔对亚里士多德“自然”概念的释用与化用 被引量:1
2
作者 高山奎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0,共10页
西方哲学肇端于对“自然”(Фυσιζ)的思考,亚里士多德以集大成者的论姿,将Фυσιζ的含义整理判摄为生长、原始质料等六种用法,并最终将派生性的本质(Фυσιζ)含义确定为Фυσιζ的基本含义和严格解释,而将产生、生长等原初... 西方哲学肇端于对“自然”(Фυσιζ)的思考,亚里士多德以集大成者的论姿,将Фυσιζ的含义整理判摄为生长、原始质料等六种用法,并最终将派生性的本质(Фυσιζ)含义确定为Фυσιζ的基本含义和严格解释,而将产生、生长等原初含义贬黜为不必要的衍生义。这样,经过亚氏化生(长)入(本)性的判摄整理,原本意涵丰富的Фυσιζ就变成了非生命的本质,即“自然”。海德格尔反对亚氏“化生入性”的做法,认为这是将存在“存在者化”的一种表现。通过祛本(性)显生(生)的阐释,海氏试图恢复Фυσιζ“绽开又持留”的“生生”意象,使“自然”摆脱对象性的摆置理解。一方面,海氏的这一工作,有助于我们摆脱主—客思维,借助诗—艺体验摆脱人类中心主义和科技至上思维方式对现代人的限制和宰制;另一方面,借助海德格尔的创化性阐述,我们可以看到“自然”在希腊哲学开端处的原初意涵,借此扭转存在之存在者化的畸变与沦落,澄明“自然”(在)与“事物”(在者)的真实关系,重新恢复Фυσιζ“未遭破损的意指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德格尔 亚里士多德 “自然” 本质 形而上学
下载PDF
隐匿·敞开·神圣:海德格尔后期诗性自然观的内生逻辑
3
作者 陈梦晖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第4期94-101,共8页
1930年左右,海德格尔的哲学思想重点由“存在”转向了对于存在的意义和真理的思考,其后他对自然问题的思考突破了前期思想中“此在”的束缚,是于诗性维度上展现的诗性自然。其早期所谈论的自然是作为世界这个整体之内的存在者,它完全依... 1930年左右,海德格尔的哲学思想重点由“存在”转向了对于存在的意义和真理的思考,其后他对自然问题的思考突破了前期思想中“此在”的束缚,是于诗性维度上展现的诗性自然。其早期所谈论的自然是作为世界这个整体之内的存在者,它完全依赖于此在的显现。后期通过拓展“敞开”这一核心概念的含义,释放出其中潜在的庇护属性,使得诗性自然之生成和展开成为可能。诗性自然的完全显现体现为诸神的回归与神性的闪耀,展露出了“神圣者”的本质。“诗性自然”回应了自然与主体关系的新型关切,为当代生态哲学和自然美学的建构与转型提供了新的理论生长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德格尔 自然 隐匿 敞开者 神圣者
下载PDF
欧洲虚无主义的生成与古典自然的回归——马堡弟子对海德格尔“返乡之路”的祛魅
4
作者 周昆杰 《西部学刊》 2024年第8期144-147,共4页
在欧洲虚无主义的生成与克服上,马堡弟子同海德格尔处于一种若即若离的状态。一方面,他们都倾向于使用海德格尔对思想史的现象学还原的方法来回溯虚无主义的生成史,并以海德格尔的“存在”为基本动因,回到古希腊自然主义寻找克服虚无主... 在欧洲虚无主义的生成与克服上,马堡弟子同海德格尔处于一种若即若离的状态。一方面,他们都倾向于使用海德格尔对思想史的现象学还原的方法来回溯虚无主义的生成史,并以海德格尔的“存在”为基本动因,回到古希腊自然主义寻找克服虚无主义的方案。另一方面,他们都想通过对海德格尔“返乡之路”进行祛魅,并与之保持一定的距离,然而他们却都终身未能走出海德格尔的思想运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希腊自然主义 欧洲虚无主义 海德格尔
下载PDF
自然何以“人化”——论“巴黎手稿”中人与自然之关系 被引量:1
5
作者 涂念祖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76-88,共13页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美学界对于“自然的人化”这一命题的阐释要么是将自然当作人的认识表象,要么是将自然当作人的实践对象,然后根据对“自然”的理论定位讨论所谓的“人化”。由于这些阐释都受限于“主客二分”的理论立场和“人类中...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美学界对于“自然的人化”这一命题的阐释要么是将自然当作人的认识表象,要么是将自然当作人的实践对象,然后根据对“自然”的理论定位讨论所谓的“人化”。由于这些阐释都受限于“主客二分”的理论立场和“人类中心主义”的理论视野,“自然的人化”这一命题与马克思的初始表述“人化的自然界”不尽相合。在根源意义上,对“自然的人化”的论证可以被看作一种“美学丑闻”。从现象学的视野出发,该命题所面临的上述疑难都能通过海德格尔的思想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海德格尔的自然观对于理解马克思在“巴黎手稿”中所论述的人与自然之关系也有所裨益。此外,基于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和《艺术作品的本源》中对“自然”的追问,马克思的表述“人化的自然界”及其相关命题比如“自然的人化”和“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都能得到现象学上的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 人化 现象学 马克思 海德格尔
下载PDF
“存在”之思:人类生命“此在”生存的体育哲思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欣然 黎纤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12-21,共10页
采用文献资料法,以海德格尔“此在”生存为思想依据,探讨体育在人类生存境况中的重要意义。人类面对疾病、灾祸与物化的威胁,需要摆脱贪婪、颓废与暴虐的袭扰,需要与大自然和谐共生,体育或许能够成为消除负面因素的选择之一,时刻提醒人... 采用文献资料法,以海德格尔“此在”生存为思想依据,探讨体育在人类生存境况中的重要意义。人类面对疾病、灾祸与物化的威胁,需要摆脱贪婪、颓废与暴虐的袭扰,需要与大自然和谐共生,体育或许能够成为消除负面因素的选择之一,时刻提醒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体育是人主体性的实践活动,是身体行为改造自身的主动结果,是一种生命存在的自保机制。在“此在”的生存空间中,体育是人的一种重要的实践方式,成为人证明自我存在的行为语言。在“现代技术”的“座驾”体系中,体育需要在“集置”中获得“解蔽”,从生命“本原能力”中寻求解药,以便在“技术异化”中保持清醒。在生存筹划中,体育是人类的守护者,是文明的书记员,是美德的搬运工,是生命的牵引员,体育使人彰显出“此在”的生存魅力。体育是面向生命存在的实践指引,在人“此在”的生存状态中,面对威胁地不断来临,体育是生命正能量的汇聚,用以抵御负面因素的危机,并在此之中诠释生命的终极价值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 海德格尔 存在 此在 生存 技术 自然
下载PDF
海德格尔“大地”概念的多重涵义 被引量:5
7
作者 张振华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19,共10页
《存在与时间》之后,海德格尔在思想上进行了多种突破尝试,其中“大地”概念的提出具有标志性意义。这个概念从根本上拓展了海德格尔思想的规模和深度。通过对农鞋、希腊神庙和艺术作品中的质料的描述,海德格尔在《艺术作品的本源》中... 《存在与时间》之后,海德格尔在思想上进行了多种突破尝试,其中“大地”概念的提出具有标志性意义。这个概念从根本上拓展了海德格尔思想的规模和深度。通过对农鞋、希腊神庙和艺术作品中的质料的描述,海德格尔在《艺术作品的本源》中发展了“大地”作为自然的显现与隐匿的涵义,并着重发挥了作为遮蔽者、庇护者的“大地”概念。“大地”在此具有强烈的自然指向。但常常为人所忽略的是,《艺术作品的本源》中的“大地”还隐含着家乡土壤的历史性内涵。这一内涵在同时期对荷尔德林诗歌的阐释中占据了关键意义。“大地”作为“家乡大地”(包含伦理性)而现身。因此,海德格尔的“大地”概念包含着自然和历史之间的张力,有其丰富性和复杂性。这些复杂涵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在遮蔽的涵义中获得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德格尔 大地 自然 盖娅
下载PDF
诗人天职与生态伦理——海德格尔《诗人何为》重读 被引量:5
8
作者 赵奎英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41-148,共8页
海德格尔的"诗人何为"虽然经常被人提起和套用,但这一追问本身的意义仍需进一步探讨。"诗人何为"关注的核心问题是在技术时代的暗夜诗人与自然的关系。这里的"自然"也是存在,是存在者整体,它可以显现为物... 海德格尔的"诗人何为"虽然经常被人提起和套用,但这一追问本身的意义仍需进一步探讨。"诗人何为"关注的核心问题是在技术时代的暗夜诗人与自然的关系。这里的"自然"也是存在,是存在者整体,它可以显现为物,并以语言作为存在的区域。在海德格尔看来,人随制造意愿而行的冒险,使人站立在世界的对立面,把物,把自然,把存在者整体,以至把人,都视作对象加以算计和制造,以致物面临着消逝,存在者整体缩小,天地万物共同的原始自然基础被破坏,不仅物而且人神的存在都趋于一种"不在家"状态。这时诗人的天职正在于反思人的制造意图,参与物的拯救,创建存在的"球体",回归心灵内在空间,通过在语言中的冒险,实现人与天地万物在存在家园中亦即在"完满的自然"中的安居。由于"生态"与"伦理"的原义都是"家""栖居地",它关心人在大地上的诗意栖居问题,诗人的天职也可以说是基于存在之天命,思入澄明之处所,承担原初的生态伦理之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德格尔 诗人何为 生态伦理 完满的自然
下载PDF
海南岛东寨港红树林盐土的理化性状 被引量:6
9
作者 王小青 王健 陈雄庭 《热带农业科学》 2008年第3期32-37,共6页
采用常规方法研究了海南岛东寨港红树林盐土(酸性硫酸盐土)的理化性状。结果表明:各土层土粒密度平均值为2.2g/cm3,剖面上不同深度间变化小,有缓慢的下降趋势;平均土壤容重1.2g/cm3,大多数介于1.1~1.5g/cm3之间,属于粘质土壤;平均土壤... 采用常规方法研究了海南岛东寨港红树林盐土(酸性硫酸盐土)的理化性状。结果表明:各土层土粒密度平均值为2.2g/cm3,剖面上不同深度间变化小,有缓慢的下降趋势;平均土壤容重1.2g/cm3,大多数介于1.1~1.5g/cm3之间,属于粘质土壤;平均土壤含水量17.7%,不同土层无规律变化;剖面上绝大部分土层的土壤孔隙度在30%~60%之间,平均47.2%;土壤pH值为4.5,平均有机质含量(质量分数)w为130.10g/kg;土壤水溶性盐分平均含量15.03g/kg(9.15~16.60g/kg),硫酸根含量w(SO42-)平均为0.990g/kg,远高于当地其它土壤;平均有效磷含量为3.690mg/kg;水解性氮在不同深度的土壤剖面中分布无规律,平均值为49.022mg/kg;土壤速效钾含量高,平均值高达127.445mg/kg;土壤有效硫含量高,平均值高达118.740mg/kg,都明显高于其它土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盐土 酸性硫酸盐土 理化性质 海南岛东寨港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自然与道——论海德格尔思想中的自然问题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勇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4-100,141,158,共9页
在海德格尔思想的发展历程中,对于自然的规定也发生了一次“转折”(Kehre)。在其早期思想中,自然被规定为生活世界的一部分,这与康德哲学中世界概念的实践转向一脉相承,它们都超越了近代形而上学与自然科学对于自然的规定。在其后期思想... 在海德格尔思想的发展历程中,对于自然的规定也发生了一次“转折”(Kehre)。在其早期思想中,自然被规定为生活世界的一部分,这与康德哲学中世界概念的实践转向一脉相承,它们都超越了近代形而上学与自然科学对于自然的规定。在其后期思想中,自然则被规定为“涌现”与“道”。发生这个转折的原因在于前一种自然概念依然属于主体主义与人类中心主义的范畴,意味着对于自然之本义的遗忘,而在后一种自然概念中自然则开启并保持为道。海德格尔哲学与中国哲学对于自然以及道的规定有很多相通之处,但也有着本质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德格尔 自然 世界
下载PDF
柏拉图政治思想的问题意识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新刚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8-36,56,共10页
城邦内乱是古典希腊城邦最为重要的政治现象,也被希腊作家视为城邦的最大的疾患。内乱在现实和理论上的挑战,构成了贯穿柏拉图政治思想的基本问题意识。一方面,内乱构成了柏拉图政治思考的基本语境;另一方面,内乱背后的强权逻辑是柏拉... 城邦内乱是古典希腊城邦最为重要的政治现象,也被希腊作家视为城邦的最大的疾患。内乱在现实和理论上的挑战,构成了贯穿柏拉图政治思想的基本问题意识。一方面,内乱构成了柏拉图政治思考的基本语境;另一方面,内乱背后的强权逻辑是柏拉图政治理论所要解决的主要议题。柏拉图的政治思考从内乱问题入手,重新奠定政治的基础,其构想的最佳政体就是统一的德性城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拉图 内乱 城邦 礼法 自然
下载PDF
诗意的存在 审美的玄思——生态存在论视域中的卡尔维诺小说 被引量:2
12
作者 何淑英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8-103,共6页
海德格尔的生态存在论美学观提出了天地神人四重整体说,描绘了人类诗意栖居的理想图景。卡尔维诺以"诗"的方式表达了生态存在论的美学理想,其小说文本以自然为形上之思的基点,探讨人在后工业时代的存在方式,关注自然的伦理意... 海德格尔的生态存在论美学观提出了天地神人四重整体说,描绘了人类诗意栖居的理想图景。卡尔维诺以"诗"的方式表达了生态存在论的美学理想,其小说文本以自然为形上之思的基点,探讨人在后工业时代的存在方式,关注自然的伦理意义,表达了以对自然的诗意审美超越当下碎片化的、功利性的存在而抵达全方位生态存在的意图,具有浓厚的生态关怀和存在意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德格尔 生态存在论 卡尔维诺 自然审关
下载PDF
形而上学、人与自然——海德格尔与康德的“先验想象力” 被引量:1
13
作者 屠兴勇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14,共5页
康德在海德格尔解释策略中不过是海德格尔对存在问题追问旅途中的一根拐杖。一切对存在的追问都必须以对人的存在的追问为先导。先验想象力是使对象能够被给予人这样的有限存在者的纯象或发生域,海德格尔以康德的先验想象力为契机绽出... 康德在海德格尔解释策略中不过是海德格尔对存在问题追问旅途中的一根拐杖。一切对存在的追问都必须以对人的存在的追问为先导。先验想象力是使对象能够被给予人这样的有限存在者的纯象或发生域,海德格尔以康德的先验想象力为契机绽出存在。在康德根本精神里,由于掺进了先验想象力这种硬性的形式,人在认识上为自然"设立"法度和先天框架;而海德格尔认为,自然是人类生存的根基,因其运行尺度遵循内在的规律,最终不以人的认识活动而受制约。在他试图剥离康德在认识上所凸显出来的人全面统治自然的意愿及追问形而上学进程中,康德"先验想象力"在海德格尔哲学中得以消解与演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而上学 自然 康德 先验想象力 海德格尔
下载PDF
两种解蔽方式:产出和促逼——海德格尔对技术本质的追问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海明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6期83-86,共4页
海德格尔通过追问技术的本质,提出了两种解蔽方式:产出式解蔽,人与物和谐相处,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促逼式解蔽,人疯狂地掠夺着大地,世界进入黑夜时代。海德格尔的这种技术观对当今世界发展科学技术仍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海德格尔 技术的本质 产出 促逼 解蔽 集置
下载PDF
建筑与存在——以朗香教堂和中国馆为例看中国当代建筑本质的回归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昊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110-114,共5页
中国建筑在改革开放30年以来,各种风格流派掺杂混合、起伏跌宕。但是,在建筑批评中对于建筑存在本质的探讨长久以来处于缺失的状态。本文从海德格尔晚期存在理论和天地人神四元整体思想出发,对柯布西耶的朗香教堂与何镜堂的中国馆做了... 中国建筑在改革开放30年以来,各种风格流派掺杂混合、起伏跌宕。但是,在建筑批评中对于建筑存在本质的探讨长久以来处于缺失的状态。本文从海德格尔晚期存在理论和天地人神四元整体思想出发,对柯布西耶的朗香教堂与何镜堂的中国馆做了穿越时空的分析,提出二者均是海德格尔存在真理的体现,并以此为基点衍生出对未来建筑的探讨,提出建筑在现在和未来都应该让更多人聆听到存在的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馆 朗香教堂 海德格尔 天地人神 建筑的本质 建筑批评
下载PDF
海德格尔的语言本质观 被引量:1
16
作者 朱卫平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62-65,69,共5页
传统语言观暗含了对象化的思维,这是现代技术的本质所造成的结果。海德格尔从语言观着手,对这种现代技术的本质进行了批判,提出语言是存在之家,是作为寂静之音的道说。语言自行道说,把世界敞开于天、地、神、人四重整体的宁静之中。道... 传统语言观暗含了对象化的思维,这是现代技术的本质所造成的结果。海德格尔从语言观着手,对这种现代技术的本质进行了批判,提出语言是存在之家,是作为寂静之音的道说。语言自行道说,把世界敞开于天、地、神、人四重整体的宁静之中。道说方式是诗与思,在诗与思的共同乐舞中,以求超越技术之本质无所不在的控制。这其实只是海德格尔绝望的美学寄望,马克思辩证法才是对现代技术本质的彻底批判性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本质 存在之家 道说方式 海德格尔
下载PDF
再生粗骨料的基本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左工 刘锋 李泽良 《四川建材》 2014年第4期23-24,共2页
为了解再生粗骨料的基本性能并给再生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提供依据,本文通过试验对天然骨料和再生粗骨料之间的物理性能差异进行对比,通过对再生粗骨料和天然粗骨料的级配、堆积密度、表观密度、吸水率、压碎指标值对比得出:将废旧混凝土... 为了解再生粗骨料的基本性能并给再生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提供依据,本文通过试验对天然骨料和再生粗骨料之间的物理性能差异进行对比,通过对再生粗骨料和天然粗骨料的级配、堆积密度、表观密度、吸水率、压碎指标值对比得出:将废旧混凝土经过多次破碎、筛分去除杂质和清洗后,可以得到级配良好、质量符合规范要求的再生粗骨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混凝土 天然骨料 物理性能
下载PDF
艾伦·卡尔松科学认知主义的困境及其出路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春燕 《未来与发展》 2015年第9期22-27,共6页
在环境美学的发展中,艾伦·卡尔松的科学认知主义独树一帜,它可以有效地批判自然审美的对象模式和景观模式,并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揭示自然环境的审美价值,维护自然审美的客观性。然而,这一学说存在严重的缺陷,因为它剔除了自然审美... 在环境美学的发展中,艾伦·卡尔松的科学认知主义独树一帜,它可以有效地批判自然审美的对象模式和景观模式,并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揭示自然环境的审美价值,维护自然审美的客观性。然而,这一学说存在严重的缺陷,因为它剔除了自然审美中个体经验的意义,狭隘地理解了审美经验的客观性,最终违背了审美的基本原则。这一缺陷的深层原因还在于卡尔松仍然没有摆脱对象化的思维模式,将自然环境看作是外在于人的实际生活之外的对象。相反,杜威的经验论和海德格尔的存在论指出了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有效途径,可为自然审美提供正确路径,即自然的审美价值存在于人的实际生活和积极创造的过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审美 科学认知主义 杜威 海德格尔
下载PDF
孔子伦理思想的本源与方法再解读——兼论海德格尔的“原始伦理学”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小琴 《大连大学学报》 2004年第5期58-61,共4页
孔子伦理思想不是作为自然本体附属的伦理学、社会伦理学或政治伦理学,更不是伦理文化的产物,而是以基本的经验世界为本源的生存世界,而伦理生存则是首要的、根本的存在方式,把善的理想价值与人的本真存在有机地统一起来。孔子参悟本源... 孔子伦理思想不是作为自然本体附属的伦理学、社会伦理学或政治伦理学,更不是伦理文化的产物,而是以基本的经验世界为本源的生存世界,而伦理生存则是首要的、根本的存在方式,把善的理想价值与人的本真存在有机地统一起来。孔子参悟本源与完善理想人格的方法是多元的。如果将孔子的伦理思想与海德格尔"原始伦理学"相比较,不难发现孔子的基本的经验世界超越了海德格尔的"自然本体","走"到了后现代。这一视野,对于拓宽孔子伦理思想研究的思路,促进当代伦理学的学科建设都是有积极价值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伦理思想 海德格尔 “原始伦理学” 本体论
下载PDF
试论西方生态诗歌的哲学基础和基本走向
20
作者 闫建华 史永红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127-130,174,共5页
极端理性称霸世界的恶果是数百年的时间里就把人类家园搞得资源枯竭、全面污染、濒临崩溃。在这一现实语境下,当代西方诗坛刮起了一股强劲的反极端理性的旋风,生态诗人在他们的诗歌创作中走向非理性的直觉、感性和神秘,以此来消解极端... 极端理性称霸世界的恶果是数百年的时间里就把人类家园搞得资源枯竭、全面污染、濒临崩溃。在这一现实语境下,当代西方诗坛刮起了一股强劲的反极端理性的旋风,生态诗人在他们的诗歌创作中走向非理性的直觉、感性和神秘,以此来消解极端理性的中心地位。生态诗歌的这一走向不是空穴来风,而是与西方哲学史上的反极端理性思想一脉相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诗歌 极端理性 海德格尔 自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