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ridded inventories of historical usage for selected organochlorine pesticides in Heilongjiang River Basin, China 被引量:2
1
作者 LIU Li-yan JIANG An-xi +2 位作者 REN Nan-qi JIANG Gui-bin LI Yi-fan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06年第4期822-826,共5页
The use of technical HCH (1, 2, 3, 4, 5, 6-hexachlorocyclohexane), DDT (dichlorodiphenyltrichloroethane) and lindane in Heilongjiang River Basin (HRB) of China was studied. Between 1952 and 1984 the total usage ... The use of technical HCH (1, 2, 3, 4, 5, 6-hexachlorocyclohexane), DDT (dichlorodiphenyltrichloroethane) and lindane in Heilongjiang River Basin (HRB) of China was studied. Between 1952 and 1984 the total usage in the HRB was 108900 t for technical HCH, and 4900 t for DDT, respectively, and the use of DDT due to dicofol application in the HRB was 220 t from 1984 to 2003. The usage of lindane in HRB was 109 t from 1991 to 2000.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highest technical HCH use (41800 t) in HRB was on maize, accounting for 38.3% of the total usage on all crops, followed by the use on wheat (28000 t, 25.7%) and on soybean (26600 t, 24.4%). The highest DDT use (2300 t) was on soybean, accounting for 46.8% of the total usage on all crops, followed by the use on maize (1500 t, 31.3%) and on sorghum (600 t, 13.2%). The major use of lindane was mainly on wheat. Gridded usage inventories of these three OCPs (organochlorine pesticides), in HRB with a 1/6° latitude by 1/4° longitude resolution have been created by using different gridded cropland as surrogates. Some soil samples have also been collected in HRB. Data of usage and soil concentrations of 5: HCH in HRB match quite well to those in Shanghai region, and much higher soil concentration of 5: DDT in Shanghai region could be due to much heavier dicofol use in this reg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 (POPs) organochlorine pesticides (OCPs) DDT HCH LINDANE inventories heilongjiang River basin
下载PDF
上黑龙江盆地砂宝斯金矿黄铁矿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矿意义
2
作者 王远超 谭伟 +5 位作者 赵元艺 刘金龙 何理 陈行 黄军海 巩鑫 《地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20-336,共17页
砂宝斯金矿床是上黑龙江盆地内唯一的大型岩金矿床,但其成矿物质来源和矿床成因仍然存在争议。为此,在详细的矿相学和黄铁矿显微结构研究基础上,对不同世代黄铁矿开展LA-ICP-MS微量元素和S、Pb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砂宝斯金矿床从成矿... 砂宝斯金矿床是上黑龙江盆地内唯一的大型岩金矿床,但其成矿物质来源和矿床成因仍然存在争议。为此,在详细的矿相学和黄铁矿显微结构研究基础上,对不同世代黄铁矿开展LA-ICP-MS微量元素和S、Pb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砂宝斯金矿床从成矿早期到主成矿阶段,黄铁矿可划分为3个世代,不同世代黄铁矿微量元素组成差异明显。PyⅠI为金的主成矿期,其中Au、Ag、Cu、Pb、Zn、Bi、Co、Ni、As、Mn、Sb、Sn、Ga等元素含量较高。Co、Ni、As以类质同象的形式进入黄铁矿晶格, Cu、Pb、Zn、Sb、Bi元素以金属硫化物矿物包裹体的形式赋存于黄铁矿中。Au元素以Au^(+)、银金矿、铜金矿矿物包裹体微粒和亚微米的包体金形式存在于黄铁矿中。As–置换S–,形成Au(HAs)–,对Au的迁移及沉淀具有重要的作用。砂宝斯金矿床黄铁矿Co/Ni比值大多数小于1,大部分点落入沉积成因范围,少部分落入火山成因和热液成因范围,表明黄铁矿并非单一来源。综合S、Pb同位素及黄铁矿微量元素特征,砂宝斯金矿床成矿物质既来源于具上地壳和地幔混源特征的深部岩浆,又来源于二十二站组围岩。结合区域成矿构造背景,认为蒙古—鄂霍茨克洋闭合后,早白垩世陆壳拆沉引发岩浆作用形成的初始成矿流体形成PyⅠ型黄铁矿,Cu、Pb、Zn、Ag、Au、Bi含量较少,Co、Ni含量相对较高;由于大气降水的加入,成矿流体运移过程中萃取二十二站组围岩中成矿物质,富含As、Cu、Pb、Bi、Au、Ag,形成沉积成因的PyⅡ型黄铁矿;成矿晚期由于大气降水的减少,形成既有沉积成因又有热液成因的PyⅢ型黄铁矿。砂宝斯金矿床成因类型为岩浆热液型金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铁矿 原位微量元素 硫-铅同位素 砂宝斯金矿床 上黑龙江盆地
下载PDF
上黑龙江盆地金属矿成矿系统
3
作者 王远超 赵元艺 +1 位作者 程贤达 巩鑫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63-64,共2页
上黑龙江盆地位于额尔古纳地块东北部,上黑龙江Au-Cu-MoⅢ级成矿带上,成矿条件十分优越。上黑龙江Au-Cu-Mo成矿带经历了蒙古—鄂霍茨克洋俯冲增生、挤压碰撞的复合造山过程,多幕式构造—岩浆活动频繁,发育有与燕山期中酸性侵入活动有关... 上黑龙江盆地位于额尔古纳地块东北部,上黑龙江Au-Cu-MoⅢ级成矿带上,成矿条件十分优越。上黑龙江Au-Cu-Mo成矿带经历了蒙古—鄂霍茨克洋俯冲增生、挤压碰撞的复合造山过程,多幕式构造—岩浆活动频繁,发育有与燕山期中酸性侵入活动有关的铜、金、钼矿床成矿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金矿床 成矿系统 上黑龙江盆地
下载PDF
黑龙江流域气象-水文生态耦合区划研究
4
作者 刘杨 戴长雷 +1 位作者 齐悦 于淼 《吉林水利》 2024年第7期1-7,21,共8页
气象-水文生态是影响水系、流域生态、水文环境的重要因素,流域进行气象-水文生态耦合区划对自然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地表水资源评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气象-水文生态进行耦合区划,围绕黑龙江流域气象、水文生态因素构建了黑龙江流域气... 气象-水文生态是影响水系、流域生态、水文环境的重要因素,流域进行气象-水文生态耦合区划对自然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地表水资源评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气象-水文生态进行耦合区划,围绕黑龙江流域气象、水文生态因素构建了黑龙江流域气象-水文生态耦合区划的划分标准及方法,将黑龙江流域分为5个气候类型、 3个水文生态类型;进一步分析气象-水文生态以及水系发育程度之间的耦合关系;通过三因素耦合区划得到34个分区,分析黑龙江流域内数量最多的水资源区耦合类型。研究可为黑龙江流域的生态保护、地表水资源评价及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流域 气象-水文生态 耦合区划
下载PDF
额尔古纳河流域水文地理区划研究
5
作者 齐悦 戴长雷 +3 位作者 佟涛 宋成杰 王闯 李善智 《黑龙江大学工程学报(中英俄文)》 2024年第2期84-92,共9页
额尔古纳河流经中俄蒙3国,对3个国家间水权分配问题和黑龙江(阿穆尔河)水资源量具有重要影响。为研究额尔古纳河流域水文地理分布特征,基于30 m数字地表模型,结合行政区划、图鉴等资料,对额尔古纳河流域基于行政管理、地表水和地下水3... 额尔古纳河流经中俄蒙3国,对3个国家间水权分配问题和黑龙江(阿穆尔河)水资源量具有重要影响。为研究额尔古纳河流域水文地理分布特征,基于30 m数字地表模型,结合行政区划、图鉴等资料,对额尔古纳河流域基于行政管理、地表水和地下水3因素分区,分析流域水资源分布特性。额尔古纳河流域流经中俄蒙3国共10个行政区,根据地表径流特征和地下水赋存特征划分为6个地表水分区和3个地下水分区。耦合3因素得到额尔古纳河流域17个分区,分区数最多、流域涉及面积最广且地下水类型分布多样的为中国,为协调整个流域的水资源管理问题,以中国境内为主,辅以俄罗斯和蒙古两国,以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加强跨界河流国家的生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通过从全流域视角对额尔古纳河流域水资源进行规划和区划,对额尔古纳河及同类型的跨界河流水资源的管理提供具有地域特性的分配依据以及研究方法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地理 额尔古纳河 黑龙江(阿穆尔河) 跨界河流 区划
下载PDF
元代黑龙江流域农业经济研究
6
作者 赵文生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1-5,共5页
元初,黑龙江流域饱受战乱之苦,社会经济凋敝。平息乃颜、哈丹之乱后,元廷着手恢复农业生产:派遣汉族官兵至上游怯绿连河(今克鲁伦河)和混同江(今松花江)一带,与当地女真族和蒙古族人民一道屯田,建立浦峪路屯田万户府、肇州蒙古屯田万户... 元初,黑龙江流域饱受战乱之苦,社会经济凋敝。平息乃颜、哈丹之乱后,元廷着手恢复农业生产:派遣汉族官兵至上游怯绿连河(今克鲁伦河)和混同江(今松花江)一带,与当地女真族和蒙古族人民一道屯田,建立浦峪路屯田万户府、肇州蒙古屯田万户府、水达达屯田总管府;将“流囚”从奴儿干改发至肇州屯田;上百户张成等率部屯田于水达达地面以至于“黑龙江之东北极边”地区楚科奇半岛;每有灾荒,元廷要赈济受灾农户。这些举措使得黑龙江流域的农业生产得到了有效恢复和发展,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代 黑龙江流域 农业经济 赋税 赈济
下载PDF
智媒时代黑龙江流域少数民族文化微传播策略研究
7
作者 宋明华 刘子淳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85-90,共6页
随着智媒时代的到来,文化传播的方式和途径发生了改变。黑龙江流域作为多民族聚居区,少数民族文化积淀深厚,传承传播意义重大。通过深入分析智媒时代微传播特点和黑龙江流域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现状中存在的问题,探讨提出“聚焦微圈层”“... 随着智媒时代的到来,文化传播的方式和途径发生了改变。黑龙江流域作为多民族聚居区,少数民族文化积淀深厚,传承传播意义重大。通过深入分析智媒时代微传播特点和黑龙江流域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现状中存在的问题,探讨提出“聚焦微圈层”“创新微内容”等微传播实施策略,以期推动黑龙江流域少数民族文化的有效传播和创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媒时代 黑龙江流域 少数民族文化 微传播策略
下载PDF
上黑龙江盆地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被引量:43
8
作者 武广 孙丰月 +5 位作者 朱群 李之彤 丁清峰 李广远 庞庆帮 王宏博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15-230,共16页
上黑龙江盆地是近年来发现的重要岩金成矿区,文章对该区的砂宝斯、老沟等矿床进行了详细的野外调查和矿床地质特征研究,通过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包裹体成分群体分析、单个包裹体激光拉曼探针分析和H、O、S、Pb同位素研究,对金矿的成矿... 上黑龙江盆地是近年来发现的重要岩金成矿区,文章对该区的砂宝斯、老沟等矿床进行了详细的野外调查和矿床地质特征研究,通过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包裹体成分群体分析、单个包裹体激光拉曼探针分析和H、O、S、Pb同位素研究,对金矿的成矿作用进行了深入探讨。研究结果表明,矿石中硫化物以黄铁矿为主,硫化物含量一般不超过3%,为少硫化物型矿石。流体包裹体主要类型为气液两相和含CO2三相包裹体,并有少量纯CO2包裹体。黄铁矿等的δ34S值为-1.6‰~9.6‰;成矿热液的δ18O值为-1.3‰~+6.6‰,δD值为-89‰~-135‰;铅同位素表现出造山带铅同位素特征。成矿流体液相中阳离子主要为Na+、K+,阴离子主要是Cl-和SO2-4,气相成分中H2O、CO2和N2占绝对优势,还含有H2、O2、CO、CH4、C2H4、C2H6、C3H8、C6H6和H2S,成矿晚期CH4含量明显增加,总体上属H2O_NaCl_CO2_CH4体系。流体包裹体的盐度w(NaCleq)平均为5.0%,属低盐度流体;均一温度为266.5~295.2℃,属中温热液矿床。上述金矿床与造山型金矿具有相似的地质_地球化学特征,矿石类型为Au_Sb组合,属标准的浅成造山型金矿床,形成于中生代蒙古—鄂霍茨克陆_陆碰撞造山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地球化学特征 矿床成因 造山型金矿 上黑龙江盆地
下载PDF
2000~2014年黑龙江流域(中国)植被覆盖时空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47
9
作者 方利 王文杰 +4 位作者 蒋卫国 陈民 王永 贾凯 李延森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745-1754,共10页
采用MODIS/NDVI数据,利用Theil-Sen Median趋势分析、Mann-Kendall以及Hurst指数方法分析2000~2014年黑龙江流域(中国)植被的时空变化特征、植被变化发展趋势及可持续性特征;应用相关分析法研究了气候变化对植被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20... 采用MODIS/NDVI数据,利用Theil-Sen Median趋势分析、Mann-Kendall以及Hurst指数方法分析2000~2014年黑龙江流域(中国)植被的时空变化特征、植被变化发展趋势及可持续性特征;应用相关分析法研究了气候变化对植被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2000~2014年黑龙江流域(中国)植被NDVI指数呈缓慢增加趋势,山区植被覆盖增加显著,东北部平原区植被覆盖持续退化,总体上植被覆盖持续改善能力较弱。植被NDVI对气候响应的季节差异显著,且不同类型植被对气候因子的响应不一致:春季植被NDVI主要受温度影响,夏季植被NDVI主要受降水量影响,秋季林地NDVI与温度正相关、草地NDVI与降雨量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流域(中国) 植被覆盖变化 NDVI 气象因子 气候变化 时空变化 趋势分析 相关性分析 HURST指数
下载PDF
黑龙江东部盆地群中、新生代构造演化 被引量:16
10
作者 温泉波 刘永江 +3 位作者 韩国卿 孙晓猛 赵英利 李伟 《世界地质》 CAS CSCD 2008年第4期370-377,共8页
经最新的区域地质资料、岩石地层、砾石统计、同位素年龄以及野外构造观察等方面的研究认为:早白垩世黑龙江东部盆地群为统一的原型盆地,随着猴石沟组时期桦南隆起和密山隆起的隆升而被破坏。黑龙江东部盆地群中、新生代构造演化可分成... 经最新的区域地质资料、岩石地层、砾石统计、同位素年龄以及野外构造观察等方面的研究认为:早白垩世黑龙江东部盆地群为统一的原型盆地,随着猴石沟组时期桦南隆起和密山隆起的隆升而被破坏。黑龙江东部盆地群中、新生代构造演化可分成6个阶段:①绥滨组—东荣组时期,黑龙江东部盆地群的北部处于坳陷阶段;②滴道组(裴德组)沉积时期,黑龙江东部进入伸展裂陷阶段,形成一系列孤立的小型断陷盆地;③城子河组(云山组)—穆棱组(珠山组)时期,黑龙江东部整体处于坳陷阶段,形成统一的原型盆地;④东山组时期,黑龙江东部盆地群进入伸展裂陷阶段;⑤猴石沟组时期,随着桦南隆起、密山隆起快速隆升,统一的东部盆地群遭到破坏,转向各个盆地的独立演化;⑥新生代,黑龙江东部各盆地独立演化,现今构造格局最后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东部 盆地群 中、新生代 构造演化
下载PDF
大兴安岭北部砂宝斯金矿床成矿流体特征及矿床成因 被引量:23
11
作者 武广 李忠权 +2 位作者 糜梅 刘军 朱明田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1-38,共8页
通过对不同阶段流体包裹体岩相学、显微测温学和包裹体激光拉曼光谱等的分析,研究其成矿流体性质和演化,并探讨矿床成因类型,结果表明:流体包裹体主要为气液两相包裹体,另有少量含CO2三相和纯CO2包裹体。包裹体气相成分主要为N2,CH4,CO2... 通过对不同阶段流体包裹体岩相学、显微测温学和包裹体激光拉曼光谱等的分析,研究其成矿流体性质和演化,并探讨矿床成因类型,结果表明:流体包裹体主要为气液两相包裹体,另有少量含CO2三相和纯CO2包裹体。包裹体气相成分主要为N2,CH4,CO2和H2O。主成矿期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介于156℃~365℃(平均267℃),流体盐度介于5.4%~6.3%(平均5.9%),流体密度为0.82 g/cm3~0.87 g/cm3(平均0.86 g/cm3);成矿晚期辉锑矿阶段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介于164℃~224℃(平均182℃),流体盐度介于7.2%~8.3%(平均7.7%),流体密度为0.93 g/cm3~0.96 g/cm3(平均0.95g/cm3);成矿后期石英大脉阶段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介于129℃~253℃(平均184℃),流体盐度介于5.4%~11.2%(平均7.6%),流体密度为0.88 g/cm3~0.98 g/cm3(平均0.95 g/cm3)。从主成矿期、成矿晚期到成矿后期,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降低、盐度增加、密度增大,表明随着流体的演化,变质流体逐渐减少,而地层建造水增加。主成矿期流体压力介于62 MPa^73 MPa(平均65 MPa),对应的成矿深度为6.3 km^6.9 km(平均6.5 km)。砂宝斯金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与世界造山型金矿类似,应属造山型,其形成于蒙古-中朝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之间的陆-陆碰撞造山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矿床成因 造山型金矿 砂宝斯金矿 上黑龙江盆地 大兴安岭北部
下载PDF
大兴安岭北部漠河逆冲推覆构造的特征及演化 被引量:12
12
作者 常立海 王晓勇 +2 位作者 王献忠 赵炳新 梁海军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1期11-15,共5页
漠河逆冲推覆构造发育在上黑龙江盆地的西北侧,是漠河地区的主要构造样式。逆冲推覆构造在空间上由一系列规模大小不等、近平行排列的逆冲断层构成,剖面上表现为犁式逆冲断裂所构成的单冲式叠瓦状构造。按其岩石组合、变形变质特征和推... 漠河逆冲推覆构造发育在上黑龙江盆地的西北侧,是漠河地区的主要构造样式。逆冲推覆构造在空间上由一系列规模大小不等、近平行排列的逆冲断层构成,剖面上表现为犁式逆冲断裂所构成的单冲式叠瓦状构造。按其岩石组合、变形变质特征和推覆体不同可划分为4条构造分带。推覆方向总体由NW向SE,具有前展式的扩展方式,运移距离大于4 km,形成于晚侏罗世中期—早白垩世中期。并在较为系统研究漠河逆冲推覆构造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其生成演化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冲推覆构造 生成演化 上黑龙江盆地 漠河 大兴安岭
下载PDF
大兴安岭北段二十一站岩体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其找矿意义 被引量:9
13
作者 李睿华 张晗 +3 位作者 孙丰月 武广 张宇婷 王硕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725-1740,共16页
大兴安岭北端的上黑龙江盆地具有良好的斑岩型矿床的成矿潜力,本次对二十一站铜金矿区与成矿密切相关的闪长岩、花岗闪长斑岩进行了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二十一站岩体的U-Pb定年结果显示,闪长岩形成时代为129&#... 大兴安岭北端的上黑龙江盆地具有良好的斑岩型矿床的成矿潜力,本次对二十一站铜金矿区与成矿密切相关的闪长岩、花岗闪长斑岩进行了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二十一站岩体的U-Pb定年结果显示,闪长岩形成时代为129±2Ma(MSWD=0.41),花岗闪长斑岩形成时代为127±2Ma(MSWD=0.10),均为早白垩世岩浆活动的产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闪长岩SiO_2的含量为57.04%~59.91%,Al_2O_3为15.5%~16.22%,MgO为2.93%~4.02%,Mg~#为51~61;花岗闪长斑岩SiO_2的含量为61.52%~62.77%,Al_2O_3为13.71%~14.54%,MgO为1.91%~2.51%,Mg~#为52~60,岩石为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的Sr含量高,为595×10^(-6)~1207×10^(-6),Y含量低,介于11×10^(-6)~16.1×10^(-6)之间,Yb含量低,为1.1×10^(-6)~1.62×10^(-6),(La/Yb)_N值为14.5~19.9,δEu值介于0.70~0.85之间,岩石明显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轻稀土元素和不相容元素U,相对亏损重稀土、高场强元素(Nb、Ta、Ti),符合埃达克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结合区域地质研究认为上黑龙江盆地二十一站早白垩世岩体为源区存在的榴辉岩或高镁麻粒岩构成的下地壳拆沉、熔融形成,该时期处于蒙古-中朝大陆与西伯利亚大陆后碰撞局部隆升的构造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一站Cu-Au矿床 年代学 地球化学 埃达克岩 上黑龙江盆地 大兴安岭北段
下载PDF
黑龙江三十二站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环境 被引量:8
14
作者 侯晓光 叶松青 +4 位作者 杨言辰 李向文 晋海滨 李明飞 郝宇杰 《世界地质》 CAS CSCD 2013年第3期492-504,共13页
三十二站金矿床位于黑龙江省漠河县西北部额尔古纳隆起北东端上黑龙江断陷盆地边缘。矿体赋存于二十二站组中粒砂岩-泥质岩中,岩浆岩以闪长玢岩、花岗岩为主,与成矿关系密切。矿区内共发现9条矿化蚀变带,10条金矿体,矿体长600~1 290 m,... 三十二站金矿床位于黑龙江省漠河县西北部额尔古纳隆起北东端上黑龙江断陷盆地边缘。矿体赋存于二十二站组中粒砂岩-泥质岩中,岩浆岩以闪长玢岩、花岗岩为主,与成矿关系密切。矿区内共发现9条矿化蚀变带,10条金矿体,矿体长600~1 290 m,宽1.86~5.70 m,金品位(1.31~2.44)×10-6。构造环境判别图解表明,区内花岗岩为造山类花岗岩,具与俯冲带有关的陆缘环境或岛弧构造环境特征。闪长玢岩具有岛弧和活动大陆边缘弧岩浆岩的特征;二十二站组砂岩具有大陆岛弧的构造环境特征。结合区域地质演化特征,认为在中侏罗世末—晚侏罗世早期,古太平洋板块斜向俯冲于西伯利亚板块下部,二十二站组砂岩中的金元素初次富集,并为成矿提供有利空间。晚侏罗世后期中-酸性岩浆侵入,流体与地幔相互作用,导致地幔金属硫化物被氧化分解带至地表浅部,最后在成矿有利部位成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十二站 地球化学特征 构造环境 上黑龙江断陷盆地 额尔古纳地块
下载PDF
上黑龙江盆地多金属矿源层及成矿模式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宋丙剑 王献忠 +2 位作者 刘智杰 公维国 杨吉波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00-406,共7页
笔者总结了上黑龙江盆地地质特征及金矿床分布规律,通过对金及多金属元素丰度及流体同位素含量的分析,探讨了中生代火山岩及沉积岩的含矿性,认为上黑龙江盆地金矿床成矿物质来源包括深部岩浆(上地幔)、地壳过渡中心和围岩,深部岩浆、二... 笔者总结了上黑龙江盆地地质特征及金矿床分布规律,通过对金及多金属元素丰度及流体同位素含量的分析,探讨了中生代火山岩及沉积岩的含矿性,认为上黑龙江盆地金矿床成矿物质来源包括深部岩浆(上地幔)、地壳过渡中心和围岩,深部岩浆、二十二站组构成了Au矿源层,中生代火山岩可做为Ag、Pb、Zn和Au矿床形成的矿源层,建立了成矿、找矿、方法模型,认为已知矿点与异常的关系指示了找矿的靶区,不同地质单元揭示了有利成矿层位,隆起与坳陷接触带、断裂、环形构造发育区是找矿的有利地带,二十二站组内应以找金为主、火山岩分布区以找多金属为主,并圈定4个金及多金属成矿远景区,实践证明预测是行之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源层 成矿模式 上黑龙江盆地 大兴安岭
下载PDF
中国黑龙江东部鸡西盆地白垩纪多期砾岩特征及古地理意义 被引量:7
16
作者 赵学钦 杨树锋 +4 位作者 陈汉林 章凤奇 张云鹏 杨承志 孙明道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19-432,共14页
对鸡西盆地白垩纪不同时期砾石统计结果显示:下白垩统城子河组和穆棱组砾石主要成分为石英岩和花岗岩,与盆地周缘露头前中生代基底主要岩性相吻合;上白垩统猴石沟组砾石成分流纹岩、安山岩、凝灰岩增多,出现石英砂岩和少量泥岩,砾石很... 对鸡西盆地白垩纪不同时期砾石统计结果显示:下白垩统城子河组和穆棱组砾石主要成分为石英岩和花岗岩,与盆地周缘露头前中生代基底主要岩性相吻合;上白垩统猴石沟组砾石成分流纹岩、安山岩、凝灰岩增多,出现石英砂岩和少量泥岩,砾石很大一部分来源于下白垩统。6个统计点的砾石主要为次棱角状到圆状,长短轴之比集中在1~2,粒径以小砾为主,粒径长度符合正态分布;沉积环境判别函数显示砾石主要属于河流(三角洲)成因。研究表明城子河组沉积时期,盆地西部的张广才岭和盆地内的古隆起为盆地提供物源,城子河组到穆棱组的沉积过程是一个水体不断扩大的过程;穆棱组沉积中晚期,盆地西部成为盆地主要物源区。晚白垩开始,在强烈的逆冲作用下,盆地及周缘发生区域抬升,抬升区遭受强烈剥蚀,为盆地提供物源,低洼处沉积猴石沟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东部 鸡西盆地 砾石统计 白垩纪 物源
下载PDF
黑龙江流域跨境水污染防治的多层合作机制研究 被引量:13
17
作者 周海炜 郑莹 姜骞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21-127,共7页
黑龙江流域的跨境水污染问题促使中俄两国加快在该方面的合作,但是,随着该流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对水资源的利用,目前以高层定期会晤为主体的合作机制已不能满足两国合作治理水污染的复杂性和多样性需求。国际河流水资源是跨境共享资源,当... 黑龙江流域的跨境水污染问题促使中俄两国加快在该方面的合作,但是,随着该流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对水资源的利用,目前以高层定期会晤为主体的合作机制已不能满足两国合作治理水污染的复杂性和多样性需求。国际河流水资源是跨境共享资源,当前两国在处理跨境水污染问题时,主要面临的问题体现在以下四方面:中方在污染事件处理中相对被动;缺乏全方位流域保护的整体规划;缺乏操作层面的地方合作机制;缺少市场机制的引入。两国在该流域的政府间合作是主要合作模式,应该根据中俄两国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和政府管理体制的现实特点构建合作治理机制,既要符合两国合作的现实条件,也要面向未来,构建开放、有弹性的合作机制。研究认为,两国应积极面对问题,克服跨境水污染治理的困境,基于跨境水污染防治的区域合作治理框架,以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及其他合作战略为指导,以政府间合作为主,以市场、公众参与为辅,从战略、管理、技术三个层面构建多层次合作机制,逐步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流域 跨境水污染 多层合作机制 区域合作治理
下载PDF
上黑龙江盆地中侏罗统绣峰组的沉积环境与大地构造背景 被引量:7
18
作者 赵寒冬 尹志刚 +5 位作者 马丽玲 周兴福 谭成印 赵焱 刘志逊 刘勇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823-829,共7页
对上黑龙江盆地中侏罗统绣峰组的岩石学特征、砂岩类主要化学成分、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及C、O同位素的定量分析表明,其主要化学成分具有K2O/Na2O、SiO2较高和SiO2/Al2O3、Fe2O3+MgO较低的特征,显示了活动大陆边缘的性质;微量元素中B、Sr... 对上黑龙江盆地中侏罗统绣峰组的岩石学特征、砂岩类主要化学成分、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及C、O同位素的定量分析表明,其主要化学成分具有K2O/Na2O、SiO2较高和SiO2/Al2O3、Fe2O3+MgO较低的特征,显示了活动大陆边缘的性质;微量元素中B、Sr/Ba值较低,Fe/Mn值高,C、O同位素Z值低,显示了内陆淡水沉积的特点;稀土元素具有轻稀土富集、分馏好、Eu弱亏损的特点,与活动大陆边缘及上黑龙江盆地南缘古生代花岗岩的稀土模式相似。综合分析绣峰组岩石学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认为绣峰组沉积于淡水河流环境,物质主要来源于蒙克山以南晚石炭世塔林超单元及中元古界—下寒武统大网子岩组;上黑龙江盆地的形成与蒙古-鄂霍次克造山作用有关,属活动大陆边缘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黑龙江盆地 绣峰组 沉积环境 构造背景
下载PDF
黑龙江流域气温突变诊断及极值重现期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鄢波 夏自强 +2 位作者 黄峰 郭利丹 张潇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5-8,共4页
以黑龙江流域44个站点1954~2012年共59年的日气温资料为基础,应用Mann-Kendall法和启发式分割算法,分别对44个站点的年平均气温做气温突变诊断。根据气温突变诊断结果对比分析,选取启发式分割算法结果对年极值序列进行分割,并检验前、... 以黑龙江流域44个站点1954~2012年共59年的日气温资料为基础,应用Mann-Kendall法和启发式分割算法,分别对44个站点的年平均气温做气温突变诊断。根据气温突变诊断结果对比分析,选取启发式分割算法结果对年极值序列进行分割,并检验前、后子序列是否服从同一分布。由此应用GEV函数拟合黑龙江流域6个子区域年极值序列,研究其年极值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随着气温突变,黑龙江流域中部及西北部年最高气温产生明显增长;黑龙江流域中部年最低气温产生明显增长;黑龙江东部年极端气温受气候变化影响较小,无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突变 启发式分割算法 GEV 极值分析 重现期 黑龙江流域
下载PDF
黑龙江流域MODIS和AMSR-E雪盖产品精度分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雷小春 宋开山 +4 位作者 王宗明 仲桂新 赵凯 刘殿伟 张柏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3-50,共8页
以黑龙江流域气象站数据作为"真值",检验了2002~2007年黑龙江流域MODIS积雪产品和AMSR-E数据识别积雪的精度,分析了云以及海拔高度对积雪识别的影响.结果表明,MOD10A2、MOD10C2、AMSR-E识别积雪的平均精度分别为75.4%、88.7%... 以黑龙江流域气象站数据作为"真值",检验了2002~2007年黑龙江流域MODIS积雪产品和AMSR-E数据识别积雪的精度,分析了云以及海拔高度对积雪识别的影响.结果表明,MOD10A2、MOD10C2、AMSR-E识别积雪的平均精度分别为75.4%、88.7%和88.9%,云仍然是影响积雪识别精度的主要原因,MOD10C2的积雪识别结果接近于气象站的真实值,AMSR-E高估积雪覆盖面积.此外通过软分类方法得出的MOD10A2和MOD10C2的积雪覆盖面积要低于硬分类得出的积雪覆盖面积,软分类法得到的结果更接近真实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流域 MODIS AMSR-E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