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haracteristics and geological significance of germanium in Taiyuan coal formation of Huainan Coalfield,Anhui,China
1
作者 Dun Wu Wenyong Zhang +2 位作者 Guijian Liu Run Zhan Guangqing Hu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Science & Technology》 EI CAS 2020年第4期662-675,共14页
HN-1#is the first fully working coring well of the Taiyuan Formation(Ty)in the Huinan Coalfield and exploration studies are currently underway on the associated resources of the coal-bearing strata.The HN-1#well is lo... HN-1#is the first fully working coring well of the Taiyuan Formation(Ty)in the Huinan Coalfield and exploration studies are currently underway on the associated resources of the coal-bearing strata.The HN-1#well is located in the Fufeng thrust nappe structural belt in the south of the Huainan Coalfield.Three coal samples from the Ty were collected from HN-1#and inductively-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 and inductively-coupled plasma atomic emission spectrometry were used to determine the Ge content of each sample.Based on proximate and ultimate analyses,microscopy data,and analyses of the ash products,some important findings were made.The Ty coal samples had a relatively high total sulfur(Sud)content(4.24%),thus the coal was considered to be a lower ranked coal(high volatility bituminous coal),which also had a low coal ash composition index(k,1.87).Collodetrinite was the main submaceral of the Ty coal.Small amounts of pyrite particles were found in the coal seams of the Ty,while the contents of pyrite and algae in the top and bottom sections of the coal seam were relatively high,which meant that the swampy peat conditions which existed during the formation of the coal seams were affected by seawater;also the degree of mineralization of the coal seam was relatively high,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reducing conditions in a coastal environment setting.Atomic force microscopy(AFM)experiments showed that the modes of occurrence of Ge in the Ty coal were mainly those for organic-bound and adsorbed Ge species.The organic carbon isotope values for the Ty coal ranged from-24.1‰to-23.8‰,with an average value of-24.0‰,which is equivalent to the value for terrestrial plants(average value-24.0‰).The Ge content of the Ty coal was 13.57 mg/kg.The Ge content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volatile matter and the ash yie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RMANIUM Modes of occurrence Chemical species ICP spectrometry taiyuan coal formation Fufeng thrust nappe structural belt Huainan coalfield
下载PDF
宁夏红墩子矿区红四井田沉积古环境对富油煤焦油产率控制作用 被引量:1
2
作者 郑顺利 黄鹏程 +4 位作者 祁风华 陈蓉 郭伟勇 刘康康 徐政 《煤炭技术》 CAS 2024年第7期130-135,共6页
选取宁夏红墩子矿区红四井田中太原组-山西组8层可采富油煤煤层为研究对象,基于钻孔煤质地球化学分析测试结果,探讨太原组-山西组沉积古环境演化与富油煤焦油产率关系。研究表明:红四井田太原组-山西组富油煤显微煤岩组分以镜质组为主,... 选取宁夏红墩子矿区红四井田中太原组-山西组8层可采富油煤煤层为研究对象,基于钻孔煤质地球化学分析测试结果,探讨太原组-山西组沉积古环境演化与富油煤焦油产率关系。研究表明:红四井田太原组-山西组富油煤显微煤岩组分以镜质组为主,惰质组次之,煤质具有较低-较高水、中灰、低-中高硫、高挥发分的特征;富油煤焦油产率与灰分Ad、CaO/Fe_(2)O_(3)呈负相关,与全硫St,d、(Fe_(2)O_(3)+CaO+MgO)/(SiO_(2)+Al_(2)O_(3))、SO_(3)+Fe_(2)O_(3)、CaO+MgO呈正相关,受沉积古环境明显控制,潮湿、深覆水-强还原、强碱性、低古盐度的弱水动力的成煤环境更有利于富油煤的形成;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晚石炭纪太原组煤层焦油产率相对较高,具备开发富油煤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沉积古环境 富油煤 太原组-山西组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 红四井田
下载PDF
宁东煤田横城矿区太原组煤中关键金属的物质来源和富集机理
3
作者 黄鹏程 郭雅杰 +7 位作者 史禹韬 曹佳亮 李宝庆 田继军 姬晓燕 上官云飞 庄新国 马少东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336-2350,共15页
对宁东煤田横城矿区太原组9号煤层进行了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研究,以便查明煤中关键金属的分布、赋存和富集特征,并评价其综合利用前景。研究结果表明:①横城矿区9号煤以高的镜质组含量、特低—低灰分产率和中—高硫含量为特征。②煤中矿... 对宁东煤田横城矿区太原组9号煤层进行了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研究,以便查明煤中关键金属的分布、赋存和富集特征,并评价其综合利用前景。研究结果表明:①横城矿区9号煤以高的镜质组含量、特低—低灰分产率和中—高硫含量为特征。②煤中矿物主要由高岭石组成,以细胞充填状、透镜状和薄层状等形式存在。煤层底板中矿物主要由石英、高岭石和白云母组成,其主要为碎屑成因。③煤层中常量元素主要由SiO_(2)和Al_(2)O_(3)组成,煤中Li、Zr、Nb、Hf、Pb和Th的含量达到轻度富集—富集程度,其中Li、Pb和Th主要赋存于高岭石,Zr和Hf赋存于锆石,Nb赋存于高岭石和锐钛矿。矿区9号煤层形成于受海水影响的潮坪-潟湖环境,煤层下部形成于铁源供给不足的低位沼泽环境,煤层上部形成于铁源严重不足的高位沼泽环境,故下部煤层中硫以黄铁矿硫为主而上部以有机硫为主。煤中碎屑物质主要来源于阴山古陆和阿拉善地块,阴山古陆主要提供了元古宙的陆源碎屑物质,阿拉善地块主要供给了早石炭世的碎屑物质,此外也有少量的火山灰和奥陶系灰岩风化残积物进入到含煤盆地。煤中的Li、Zr、Nb等关键金属的富集主要受控于长英质的碱性—过碱性物质输入量的多少,同时水/岩作用过程也导致了关键金属的活化、迁移和重新分配。煤灰中Li_(2)O含量超过其边界品位,REO、Ga、Zr和REY接近相应边界品位,故可考虑Li-Ga-Zr-REY等的综合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键金属 赋存状态 富集机理 宁东煤田 太原组
下载PDF
山东黄河北煤田石炭-二叠系太原组地层沉积特征 被引量:16
4
作者 张素梅 李增学 +4 位作者 李伟 王立峰 张玉林 王对兴 刘海燕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14-426,共13页
为了研究黄河北煤田的沉积特征,查清研究区内太原组地层的岩性类型、沉积构造、粒度分布特征,并进一步明确其沉积体系及沉积相的特征和沉积演化,本文根据野外露头的观察和室内岩心的描述、薄片分析,结合钻井、测井资料,运用沉积学、古... 为了研究黄河北煤田的沉积特征,查清研究区内太原组地层的岩性类型、沉积构造、粒度分布特征,并进一步明确其沉积体系及沉积相的特征和沉积演化,本文根据野外露头的观察和室内岩心的描述、薄片分析,结合钻井、测井资料,运用沉积学、古生物地层学、层序地层学、岩石粒度分析等方法,对研究区的太原组地层沉积特征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石炭—二叠系的含煤地层太原组沉积物中砂岩、粉砂岩、泥岩、石灰岩及煤岩均较发育,常见的含铁矿物主要是褐铁矿、黄铁矿、菱铁矿等;主要层理构造有水平层理、平行层理、交错层理、波状层理、韵律层理等,生物扰动构造非常发育;主要的生物化石发育于台地相灰岩中,包括蜓类、牙形石等个体较大化石;主要发育植物化石有轮叶、科达木、宽带羊齿等;太原组沉积环境比较动荡,为河流相或者浅海相环境,其陆表海盆地层序及内部单元的典型界面有最大海泛面、区域性海退界面和最大海退面,并依据其不同界面,进行了沉积相划分和层序地层分析;研究区内晚石炭世的太原组地层为陆表海沉积序列,其沉积环境演化主要是由海陆交互相沉积向陆相沉积的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北煤田 太原组 沉积环境 沉积相 粒度分析
下载PDF
太原西山煤田西铭-杜儿坪矿区煤级定型时间:来自锆石裂变径迹年代学的证据 被引量:7
5
作者 孙蓓蕾 曾凡桂 +1 位作者 李霞 刘超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023-2029,共7页
为了确定太原西山煤田煤级定型时间,对太原西山西铭一杜儿坪矿区7个上古生界标志层砂岩中的锆石进行了裂变径迹热年代学分析,结果表明:除1个样品其裂变径迹年龄为168Ma,属中侏罗世外,其余6个样品的裂变径迹年龄集中在215—181Ma,... 为了确定太原西山煤田煤级定型时间,对太原西山西铭一杜儿坪矿区7个上古生界标志层砂岩中的锆石进行了裂变径迹热年代学分析,结果表明:除1个样品其裂变径迹年龄为168Ma,属中侏罗世外,其余6个样品的裂变径迹年龄集中在215—181Ma,为晚三叠-早侏罗世;西铭-杜儿坪矿区8号煤镜质组反射率所确定的古地温与锆石裂变径迹封闭温度一致,表明煤级定型时间为晚三叠一早侏罗世;太原西山煤田煤变质作用存在着差异性,大致以寨山-邢家社-东曲一线为界,分东、西两区,东区煤级定型时间为晚三叠-早侏罗世,西区为晚侏罗-早白垩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裂变径迹 煤级定型时间 太原西山煤田 煤变质
下载PDF
区域注浆影响下煤层底板太原组灰岩水水文地球化学演化规律 被引量:4
6
作者 郭艳 桂和荣 +7 位作者 魏久传 庞迎春 胡满聪 郭祥东 洪荒 聂锋 崔亚利 叶爽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3204-3217,共14页
淮北煤田下组煤开采,主要威胁水源是煤层底板灰岩水(包括石炭系太原组及奥陶系灰岩水),淹井事故时有发生。针对底板灰岩水害治理,目前多采用地面定向钻高压注浆技术,对煤层底板太原组第3层薄层灰岩(简称“三灰”)进行区域性加固改造,以... 淮北煤田下组煤开采,主要威胁水源是煤层底板灰岩水(包括石炭系太原组及奥陶系灰岩水),淹井事故时有发生。针对底板灰岩水害治理,目前多采用地面定向钻高压注浆技术,对煤层底板太原组第3层薄层灰岩(简称“三灰”)进行区域性加固改造,以封堵三灰岩溶裂隙并阻断穿过三灰的垂向导水通道。但大规模高压注浆工程的实施,受注含水层地下水流场会受到干扰,在大量浆液析出水的耦合作用下,地下水化学场必然会受到严重扰动。以淮北煤田桃园煤矿太原组灰岩含水层(简称“太灰水”)为研究对象,基于常量组分监测数据统计、Piper图、离子组合比及饱和指数分析,开展了区域注浆前-注浆期间-注浆结束后(即区域注浆前-中-后“三时段”)太灰水水文地球化学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三时段太灰水中Na^(+)+K^(+)、HCO_(3)^(-)、Cl^(−)先减小后增大,Ca2+、SO_(4)^(2-)和pH先增大后减小,Mg2+、TDS则整体减小。注浆治理区域Ca2+、SO_(4)^(2-)相对较高,碱度较大,而Na^(+)+K^(+)、HCO_(3)^(-)含量相对较低。注浆前以SO_(4)·Cl^(−)Na和SO_(4)·Cl^(−)Na·Ca(混合型)为主,区域注浆“中-后”时段,太灰水则以SO_(4)·Cl^(−)Na·Ca和SO_(4)·Cl^(−)Na型居多,混合型水占比增大。(2)注浆期间,太灰水中碳酸盐、硫酸盐溶解作用、脱硫酸作用和阳离子交换作用减弱,方解石、白云石的溶解作用增强,同时浆液析出水的混合影响作用明显。注浆结束后,碳酸盐、硫酸盐溶解作用、脱硫酸作用和阳离子交换作用逐渐增强,方解石、白云石的溶解作用逐渐减弱,浆液析出水的混合影响作用减弱。注浆结束1 a后水化学作用逐渐向注浆前状态恢复,但仍未恢复至注浆前状态,可知区域注浆治理对太灰水化学场扰动影响比较明显。(3)太灰水中白云石、方解石饱和指数较大,多呈现沉淀状态;石膏、岩盐饱和指数较小,多以溶蚀状态存在。三时段太灰水中方解石、白云石和石膏3种矿物饱和指数均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其中白云石表现较为明显,而岩盐饱和指数变化不明显。多数矿物饱和指数与pH呈较强的正相关性,而石膏饱和指数则与TDS呈较强正相关性。(4)由于高pH的注浆浆液析出水的混扰,原来离子间平衡被打破,从而导致区域注浆以来太灰水常量指标相关性降低,且注浆结束后比注浆期间相关性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注浆扰动 太灰水 水岩作用 淮北煤田
下载PDF
准格尔煤田西南缘太原-山西组层序地层与聚煤规律 被引量:5
7
作者 陈江峰 周阳 +1 位作者 李猛 高迪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72-178,共7页
为了探讨厚煤层在层序格架中的分布规律和聚煤作用的控制因素,采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理论和方法,对准格尔煤田西南缘太原-山西组含煤地层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以区域不整合面、海侵方向转换面、下切谷冲刷面、古土壤等层序界面,将太原... 为了探讨厚煤层在层序格架中的分布规律和聚煤作用的控制因素,采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理论和方法,对准格尔煤田西南缘太原-山西组含煤地层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以区域不整合面、海侵方向转换面、下切谷冲刷面、古土壤等层序界面,将太原-山西组地层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和5个四级层序。研究区煤层主要分布于高位体系域,其次为海侵体系域,此时基底沉降缓慢,可容空间增加速率与泥炭堆积速率基本保持平衡,有利成煤。高位体系域厚煤层是由多期基准面升降形成的煤层复合体。通过进一步对三级层序SⅢ2地层、煤层厚度和砂岩百分含量的分析可知,厚煤层形成于基底沉降速率中等、砂岩含量较少的泥炭沼泽环境。近海地区基准面升降控制着潜水位变化,最终控制泥炭堆积和保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 聚煤规律 含煤地层 准格尔煤田 太原-山西组
下载PDF
淮南煤田太原组煤系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技术 被引量:3
8
作者 吴盾 张文永 +3 位作者 朱文伟 周学年 丁海 赵志义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3-18,共6页
在对淮南煤田太原组前期油气勘查工作调研的基础上,结合重大实物发现(油气显示层位和现场含气量测试),提出了针对山西组下伏地层的井下钻孔布设方案及其井身结构设计,并综合掌握实物发现地矿井地质构造资料,进一步提出了针对淮南煤田阜... 在对淮南煤田太原组前期油气勘查工作调研的基础上,结合重大实物发现(油气显示层位和现场含气量测试),提出了针对山西组下伏地层的井下钻孔布设方案及其井身结构设计,并综合掌握实物发现地矿井地质构造资料,进一步提出了针对淮南煤田阜凤逆冲推覆构造带下盘系统(原地系统)太原组含煤岩系油气资源调查的地面探井布设方案及其井身结构设计。在此基础上,提出以"井下钻孔+地面探井"相结合的淮南煤田太原组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原组 含煤岩系 非常规油气 勘探开发 淮南煤田
下载PDF
内蒙古黑山煤田太原组沉积环境与聚煤规律 被引量:3
9
作者 万毅 袁伟 严德天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5期66-72,共7页
以煤田地质学、现代沉积学理论为指导,运用大量钻孔资料分析了黑山煤田太原组沉积特征和沉积环境,鉴别了沉积相,探讨了聚煤规律。研究表明:黑山煤田太原组广泛发育泻湖及三角洲沉积体系,三角洲废弃阶段是聚煤最佳时期,三角洲平原是聚煤... 以煤田地质学、现代沉积学理论为指导,运用大量钻孔资料分析了黑山煤田太原组沉积特征和沉积环境,鉴别了沉积相,探讨了聚煤规律。研究表明:黑山煤田太原组广泛发育泻湖及三角洲沉积体系,三角洲废弃阶段是聚煤最佳时期,三角洲平原是聚煤最佳场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山煤田 太原组 沉积环境 聚煤规律
下载PDF
兖州煤田含煤岩系成因相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代世锋 任德贻 +1 位作者 刘玉荣 李增学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1-4,共4页
论述了兖州煤田太原组主要成因相的特征和沉积组合类型,分析了富煤带的形成、分布及其与下伏成因相的关系,也分析了海平面变化对成因相的影响和沉积体系的演化方向,并利用标志层划分了分析单元(相当于层序地层中的Parasequ... 论述了兖州煤田太原组主要成因相的特征和沉积组合类型,分析了富煤带的形成、分布及其与下伏成因相的关系,也分析了海平面变化对成因相的影响和沉积体系的演化方向,并利用标志层划分了分析单元(相当于层序地层中的Paraseque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田 含煤岩系 成因 地层 聚煤规律
下载PDF
淮北煤田太原组灰岩水水文地球化学形成作用及反向模拟研究 被引量:19
11
作者 陈陆望 任星星 +2 位作者 张杰 陈逸飞 郑忻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3999-4009,共11页
随着浅部煤炭资源开采殆尽,华北型隐伏煤田的煤炭开采正逐步向深部发展,破坏了地下水系统原有平衡,以致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化,从而使深部地下水动力条件和水化学特征发生改变。通过对淮北煤田石炭系太原组灰岩(简称"太灰")含水... 随着浅部煤炭资源开采殆尽,华北型隐伏煤田的煤炭开采正逐步向深部发展,破坏了地下水系统原有平衡,以致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化,从而使深部地下水动力条件和水化学特征发生改变。通过对淮北煤田石炭系太原组灰岩(简称"太灰")含水层地下水化学常规组分进行离子比例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探讨该含水层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学形成作用及其控制因素,并选取淮北煤田南部的临涣矿区太灰含水层为研究示范,应用PHREEQC软件对其进行了反向水文地球化学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淮北煤田太灰含水层主要水文地球化学形成作用类型为溶滤溶解(包括方解石、白云石、石膏溶滤溶解和黄铁矿氧化)和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反向水文地球化学模拟定量分析与离子比例以及主成分定性分析结果基本一致。随时间的延续,采动后淮北煤田南部太灰含水层溶滤溶解作用逐渐减弱,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逐渐增强,而北部太灰含水层因地层埋藏普遍较浅表现出与之相反的现象。淮北煤田南部太灰含水层水文地球化学形成作用受构造影响表现出较为明显的空间差异;而北部太灰含水层水文地球化学形成作用程度受其径流影响,表现出由东向西逐渐增强的特征。淮北煤田南部的临涣矿区太灰含水层反向水文地球化学模拟验证了水文地球化学形成作用及其空间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北煤田 太灰含水层 水文地球化学形成作用 主成分分析 水文地球化学模拟
下载PDF
华北型煤田底板灰岩含水层超前区域治理模式与选择准则 被引量:61
12
作者 董书宁 郭小铭 +4 位作者 刘其声 王皓 南生辉 郑士田 王宇航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10,共10页
为建立系统的超前区域水害探查治理技术体系,分析概括我国石炭–二叠纪煤田煤层赋存及水文地质条件,从水害治理工程的系统性出发,围绕我国煤层底板水害超前区域治理工程施工过程中钻孔施工条件、层位选取、钻进工艺3个主要因素,概化形... 为建立系统的超前区域水害探查治理技术体系,分析概括我国石炭–二叠纪煤田煤层赋存及水文地质条件,从水害治理工程的系统性出发,围绕我国煤层底板水害超前区域治理工程施工过程中钻孔施工条件、层位选取、钻进工艺3个主要因素,概化形成适用于我国华北型煤田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的底板含水层注浆改造模式。综合考虑煤层埋深、煤层底板承受水压、底板岩层结构组合等判识指标,确定了各类治理模式的选择准则;结合钻孔布设、注浆材料2项指标,进一步划分出超前区域治理亚类模式。以淮北矿区、韩城矿区2个典型超前区域治理工程实践为例,分析了各区域治理模式的选取原则及工程应用效果。研究成果对指导我国煤层底板含水层超前区域治理工程模式选择与底板注浆工程实施具有重要理论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型煤田 奥陶系灰岩 太原组灰岩 底板水害 超前区域治理 注浆改造
下载PDF
新汶煤田太原组与山西组孢粉组合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李超 张锡麒 王明镇 《山东矿业学院学报》 CAS 1998年第1期15-23,共9页
通过对新汶煤田太原组和山西组中的孢粉化石的研究,共鉴定出孢粉化石52属154种,其中太原组38属140种,山西组32属135种。根据孢粉属种组成和含量在纵向上的变化共建立了两个孢粉组合带(自上而下):ⅡGulispo... 通过对新汶煤田太原组和山西组中的孢粉化石的研究,共鉴定出孢粉化石52属154种,其中太原组38属140种,山西组32属135种。根据孢粉属种组成和含量在纵向上的变化共建立了两个孢粉组合带(自上而下):ⅡGulisporitescochlearius-Sinulatisporitessinensis带和ⅠLaevigatosporites-Thymospora带。通过与华北部分地区石炭一二叠记孢粉组合带对比,新汶煤田的这两个孢粉组合所代表的地质时代分别为晚石炭世晚期和早二叠早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原组 山西组 孢粉组合 煤田 地层
下载PDF
淮北煤田太原组灰岩沉积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胥翔 吴基文 汪宏志 《中州煤炭》 2014年第11期102-105,共4页
通过对淮北煤田勘探时期揭露太原组灰岩的钻孔统计分析及采样测试,详细研究了淮北煤田太原组灰岩的厚度、层数、岩性及化学成分等沉积学特征,并分矿区进行了对比,揭示了太灰在研究区内的沉积学特征。研究表明:太原组地层在研究区内自西... 通过对淮北煤田勘探时期揭露太原组灰岩的钻孔统计分析及采样测试,详细研究了淮北煤田太原组灰岩的厚度、层数、岩性及化学成分等沉积学特征,并分矿区进行了对比,揭示了太灰在研究区内的沉积学特征。研究表明:太原组地层在研究区内自西向东厚度增大且灰岩层数增多,自南向北厚度减小且层数也减少,沉积环境多形成于水动力条件较弱的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北煤田 太原组灰岩 沉积特征
下载PDF
淮南煤田太原组灰岩岩溶地下水化学场特征 被引量:5
15
作者 傅先杰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2期72-77,共6页
基于淮南煤田各矿区各煤矿太原组灰岩岩溶水水质化验样统计和分析,研究了其主要离子含量、水质类型以及主要离子浓度和矿化度分布规律,提出了淮南煤田太原组灰岩地下水补给、迳流条件和构造控水特征。结果表明:淮南煤田是一个封闭~半... 基于淮南煤田各矿区各煤矿太原组灰岩岩溶水水质化验样统计和分析,研究了其主要离子含量、水质类型以及主要离子浓度和矿化度分布规律,提出了淮南煤田太原组灰岩地下水补给、迳流条件和构造控水特征。结果表明:淮南煤田是一个封闭~半封闭的水文地质单元,淮南矿区太原组灰岩岩溶裂隙水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径流条件较好,潘谢矿区、阜东矿区和新集矿区则总体赋存封闭较好,补给、迳流条件较差。通过此项研究,为指导淮南煤田水文地质单元划分和太原组灰岩水害防治提供了依据与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南煤田 太原组灰岩 地下水 化学场特征
下载PDF
大同煤田太原组9号煤底板高岭岩成因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钦甫 刘迪 +2 位作者 丁述理 刘霖松 张统军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9年第2期64-69,共6页
利用偏光显微镜对大同煤田太原组9号煤层底板高岭岩的岩石学特征和成因进行了研究。在显微镜下识别出碎屑(包括陆源碎屑、火山石英晶屑、火山黑云母晶屑、脱玻化的"燧石状"玻屑)、隐晶高岭石团块、高岭石晶屑、高岭石基质四... 利用偏光显微镜对大同煤田太原组9号煤层底板高岭岩的岩石学特征和成因进行了研究。在显微镜下识别出碎屑(包括陆源碎屑、火山石英晶屑、火山黑云母晶屑、脱玻化的"燧石状"玻屑)、隐晶高岭石团块、高岭石晶屑、高岭石基质四大结构组分;研究认为组成此层高岭岩的岩石类型主要为凝灰质团块状高岭岩,在顶部发育有薄层长石假象型晶粒高岭岩和凝灰质隐晶高岭岩,中间夹薄层凝灰质砂岩;该层高岭岩是经盆底水流改造的沉凝灰物质蚀变而成。特别是首次提出:该层高岭岩中大量发育的团块是由硅铝质玻屑蚀变而来的隐晶质高岭石集合体,由于经受了流水改造作用,其火山成因证据已经消失殆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同煤田 太原组 高岭岩 沉凝灰物质蚀变
下载PDF
山东兖州煤田太原组碳酸盐岩的稀土元素特征
17
作者 周国庆 姜尧发 《中国煤炭地质》 2012年第11期1-3,6,共4页
运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ICP-MS)、X射线荧光光谱(XRF)等方法,对采自山东兖州煤田新驿煤矿8-5钻孔中的太原组6层碳酸盐岩(三灰、八灰、九灰、九灰下1、九灰下2、十灰)样品进行了微量元素和常量元素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这6层碳酸盐岩的... 运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ICP-MS)、X射线荧光光谱(XRF)等方法,对采自山东兖州煤田新驿煤矿8-5钻孔中的太原组6层碳酸盐岩(三灰、八灰、九灰、九灰下1、九灰下2、十灰)样品进行了微量元素和常量元素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这6层碳酸盐岩的稀土元素含量和配分模式差别较大。稀土元素含量(∑REE),九灰(9.154μg/g)、十灰(6.07μg/g)、八灰(42.927μg/g)、三灰(265.084μg/g)。在∑REE配分模式图上,九灰、十灰显示强烈的负Ce异常,Ce/Ce*为0.27~0.37,反映了正常海水的特点;而九灰与十灰之间的二层无名灰岩(九灰下1、九灰下2)则显示较强的正Eu异常,Eu/Eu*为1.09~1.21,反映了海水受陆源物质影响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 碳酸盐岩 负Ce异常 正Eu异常 太原组 兖州煤田
下载PDF
关于滕县煤田太原组的“火山碎屑岩”——与王永平同志商榷 被引量:5
18
作者 房庆华 徐榜荣 +2 位作者 吕朋菊 张锡麒 施龙青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6-9,共4页
叙述了滕县煤田太原组的沉积特征,分析了主要碎屑矿物的标型特征以及该组砂岩在物质成分、结构及沉积构造等方面与火山碎屑岩的差异,认为滕县煤田太原组基本上没有所谓“火山碎屑岩”。还对火山碎屑岩的命名提出了看法。
关键词 煤田 太原组 火山碎屑岩 地层
下载PDF
大同煤田太原组含煤岩系基准面旋回与聚煤作用 被引量:5
19
作者 程岳宏 杨智文 +4 位作者 范二平 赵军 高宇平 孙殿宇 王存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959-1968,共10页
结合大量钻孔岩心、测井、井田地震资料,按照基准面旋回理论原理对大同煤田石炭系太原组含煤层系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发育特征与聚煤作用进行分析。将太原组划分为1个长期基准面旋回,3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和7个短期基准面旋回,分析了不同中期... 结合大量钻孔岩心、测井、井田地震资料,按照基准面旋回理论原理对大同煤田石炭系太原组含煤层系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发育特征与聚煤作用进行分析。将太原组划分为1个长期基准面旋回,3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和7个短期基准面旋回,分析了不同中期基准面旋回沉积相序、短期旋回结构类型、叠加样式及其煤层聚集的控制因素,明确了中期旋回地层格架内砂体与煤层的分布规律及其响应特征。研究认为弱伸展、缓慢沉降的古构造背景以及温暖潮湿的古气候条件是太原组成煤的基础条件,中期基准面变化及所处的位置是聚煤的主控因素,在中期基准面旋回上升晚期,易发育厚度大,横向分布稳定的主力可采煤层;上升早中期或下降中晚期,多发育中薄层炭质泥岩与薄层煤层,煤层多零星分布,横向连续性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同煤田 太原组 沉积特征 基准面旋回 聚煤作用
下载PDF
山东兖州煤田太原组类动物群及石炭-二叠系界线探讨 被引量:9
20
作者 朱玉英 张继胜 +2 位作者 贾强 张锡麒 王明镇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00-411,共12页
通过对山东兖州煤田太原组类动物群的系统研究,共鉴定出类化石12属103种及部分未定种。根据类化石在地层中的分布和垂向变化规律,自上而下建立一个带三个亚带:Schwagerina带:3)Triticitesparvus-Quasifusulinalongissima亚带,2)Schwager... 通过对山东兖州煤田太原组类动物群的系统研究,共鉴定出类化石12属103种及部分未定种。根据类化石在地层中的分布和垂向变化规律,自上而下建立一个带三个亚带:Schwagerina带:3)Triticitesparvus-Quasifusulinalongissima亚带,2)Schwagerinagregaria-Boultoniawillsi亚带,1)Quasifusulinapseudocayeuxi-Rugosofusulinavalida亚带。通过与邻区及华北部分地区对比,本区太原组类动物群的地质时代为早二叠世早期,本区石炭-二叠系界线应置于太原组第十一层灰岩之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蜓]类动物群 太原组 下二叠统 石炭-二叠系界线 兖州煤田 山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