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黑石礁岩相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营养级结构特征研究
1
作者 谢文静 蔡恒江 +4 位作者 蔡晓萱 赵伟耀 温馨雨 鲁奎志 汤建宇 《环境生态学》 2023年第3期52-58,共7页
为探究黑石礁岩相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类群间的营养结构特征,于2021年4月在黑石礁岩相潮间带采集了受人为干扰(S1)和自然生境保持良好(S2)2个采样点的大型底栖动物样品,采用δ^(13)C和δ^(15)N稳定同位素分析法,对样品的碳、氮稳定同位... 为探究黑石礁岩相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类群间的营养结构特征,于2021年4月在黑石礁岩相潮间带采集了受人为干扰(S1)和自然生境保持良好(S2)2个采样点的大型底栖动物样品,采用δ^(13)C和δ^(15)N稳定同位素分析法,对样品的碳、氮稳定同位素特征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采样点S1底栖动物的δ^(13)C、δ^(15)N值变动范围分别在-20.04‰~-18.63‰和6.30‰~11.05‰,采样点S2底栖动物的δ^(13)C、δ^(15)N值变动范围分别在-19.96‰~-13.71‰和6.28‰~14.62‰。S1底栖动物营养级范围为2.00~3.40,S2底栖动物营养级范围为2.00~4.45,表明受人为扰动的潮间带生物营养级均值较低,营养级层次较短。由δ^(15)N值计算所得的营养级图分析可知,黑石礁岩相潮间带初级消费者主要为滤食性双壳类及杂食性的腹足类,次级消费者主要为植食性多板类、甲壳类及肉食性虾虎鱼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石礁 δ^(13)C δ^(15)N 稳定同位素 营养级
下载PDF
大连黑石礁海区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及时空格局 被引量:3
2
作者 赵文 殷旭旺 +2 位作者 李柏弢 霍元子 刘青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70-277,共8页
于2001年9月~2002年9月对大连黑石礁海区浮游动物的生态学进行了调查研究,共鉴定出桡足类13种,枝角类4种,其它为毛颚动物、被囊动物、轮虫和原生动物等,桡足类是浮游动物中的主要类群;浮游动物数量和生物量的周年变化基本上为单峰形,... 于2001年9月~2002年9月对大连黑石礁海区浮游动物的生态学进行了调查研究,共鉴定出桡足类13种,枝角类4种,其它为毛颚动物、被囊动物、轮虫和原生动物等,桡足类是浮游动物中的主要类群;浮游动物数量和生物量的周年变化基本上为单峰形,高峰期位于8月.回归分析表明,浮游动物数量的变化与水温有一定的相关性.此外,黑石礁海区浮游动物群落小型化趋势较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落结构 时空分布 浮游动物 黑石礁海区
下载PDF
大连黑石礁地区暗灰海蟑螂(Ligia cinerascens)形态学测量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赵丽 黄子茜 +1 位作者 孙静娴 张鹏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8-61,80,共5页
为详细了解暗灰海蟑螂的形态分类特征,掌握雌雄两性体形差异和生长过程中的形态变化规律,采集了大连黑石礁地区不同体质量规格的暗灰海蟑螂雌雄样品进行测量分析。结果表明:生长早期阶段雌雄间体质量、体长和体宽差异较小,而后期阶段雄... 为详细了解暗灰海蟑螂的形态分类特征,掌握雌雄两性体形差异和生长过程中的形态变化规律,采集了大连黑石礁地区不同体质量规格的暗灰海蟑螂雌雄样品进行测量分析。结果表明:生长早期阶段雌雄间体质量、体长和体宽差异较小,而后期阶段雄性明显超越雌性呈现两性差异。体长-体质量回归模型表明体长与体质量间存在正相关性,且雄性相关性优于雌性,可以通过体长准确估算体质量。雌雄第二触角无显著区别,其生长变化与体长、体宽变化一致。第二触角鞭节数28,与性别和体质量无关,第二触角及其各部位占体长的比例稳定,这些参数都可以作为物种分类的重要依据。早期阶段雌雄尾肢无差异,中期阶段雄性尾肢生长超越雌性,而后期阶段两性差异再次缩小,雌性尾肢结构的生长变化过程较雄性复杂。内肢、外肢和基肢占体长的比例关系稳定,可以作为形态分类的依据。通过对比日本的研究数据表明,中国和日本暗灰海蟑螂种群因长期地理隔离,在形态特征上呈现出遗传分化现象,其主要差异出现在第二触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灰海蟑螂 大连 黑石礁湾 形态学分析
下载PDF
黑石礁海域生物碳、氮稳定同位素组成的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王海霞 刘瑀 +1 位作者 鲍惠铭 刘保占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13-120,共8页
稳定同位素技术是研究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有效技术。利用稳定同位素技术研究了黑石礁海域浮游植物和6种海洋生物的δ13 C和δ15组成、营养位置、空间分布和月份变化。结果显示:浮游植物的δ15 C远低于其他物种,不同物种的δ... 稳定同位素技术是研究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有效技术。利用稳定同位素技术研究了黑石礁海域浮游植物和6种海洋生物的δ13 C和δ15组成、营养位置、空间分布和月份变化。结果显示:浮游植物的δ15 C远低于其他物种,不同物种的δ13 C和δ15 N存在明显的差异,且有交叉现象,表明他们同化了不同的碳源;物种的δ15 N值空间差异较大而δ13 C值空间差异不明显,且δ15 N值与距离排污口的远近有关系,越靠近排污口δ15 N越大,与人类活动营养物质的输入有关系,可以用δ15 N监测人类活动对海洋生物的影响;孔石莼的δ15 N月平均变化很大,浮游植物δ15 N值基本没有变化,其他物种没有发生很大的变化;孔石莼是适合短期监测人类活动对海洋影响的物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石礁 δ^15N Δ^13C 稳定同位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