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Study on Protection and Construction Mode of Urban Ecologically Sensitive Areas
1
作者 尹玉洁 王璟 +3 位作者 曹星渠 刘珊 饶飞 张东伟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11年第9期77-78,85,共3页
The paper had analyzed the necessity and feasibility for the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urban ecologically sensitive areas, proposed planning urban ecologically sensitive areas reasonably and combining ecological p... The paper had analyzed the necessity and feasibility for the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urban ecologically sensitive areas, proposed planning urban ecologically sensitive areas reasonably and combining ecological protection with development construction. Guiding the healthy and ordered development of urban spaces was the key part and important approach to realize ecological cities. The guiding thought for development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ties had been discussed, which was conducting laddered development according to the location and coverage of urban ecologically sensitive areas and protection grades of these sensitive areas. Then, it had proposed four kinds of protection and construction modes, which were tourism leisure green lands, relevant expositions, industrial areas and new city groups, and which had been analyzed by combining with successful cases, so as to provide feasible win-win development strategies of ecology and economy for the planning of urban ecologically sensitive areas in the fu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RBAN ecologically SENSITIVE areas ecological protection REASONABLE PLANNING Laddered development construction mode
下载PDF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land multi-function space: An analytical framework for matching the supply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with the use of land space for ecological protectio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urban construction 被引量:5
2
作者 QU Yanbo ZHANG Yanjun +3 位作者 WANG Shilei SHANG Ran ZONG Haining ZHAN Lingyun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23年第2期311-339,共29页
Based on the carrying capacity of the resources and the environment,this article defines the connotation of the land multifunctional space(LMFS)from three aspects,ecological protection,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urba... Based on the carrying capacity of the resources and the environment,this article defines the connotation of the land multifunctional space(LMFS)from three aspects,ecological protection,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urban construction,in the new era of land space planning system.Moreover,a framework is constructed for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he multi-functional oriented space to match the use of land space(ULS)with the supply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SRE).Based on this,the technology and methods of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dominance recognition,and matching relationship division functions of the use of land space(FULS)and functions of the supply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FSRE)are discussed.The advantageous functions of the use of land space(AFULS)and advantageous functions of the supply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FSRE)are also identified in the study area.A LMFS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system integrating“function position-comprehensive partition-regulation strategy”is proposed.Through the empirical study of Shandong province,we found that,first,the FULS of ecological protection space in the province is mainly found in high value areas,and the FSRE is mainly in low value areas,which has certain complementarity in the space.The FUL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pace is mainly observed in high value areas,the FSRE is mainly in middle value areas,an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is balanced and staggered.The FULS of the urban construction space and the FSRE are mainly in middle values areas,an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is basically similar.Second,the FULS in the study area is dominated by the single advantag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urban construction,while the FSRE has a relatively balanced distribution of the advantages of ecological protection,singl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compound advantage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urban construction,and urban construction and ecological protection.The matching between the two is mainly at high and middle levels.Specifically,70%of the province’s land space still has a certain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potential,and 30%of ULS intensity is close to or exceeds the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 carrying capacity.Third,considering the comprehensive impact of resource endowment,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policy and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 on different matching relationships,this paper constructs the land spatial development strategic pattern of“two screens-seven regions-multicore”positioning and“four regions-eight categories”hierarchical area of Shandong at the macro level,and puts forward a differentiated land space development strate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 spac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DOMINANCE matching relationship ecological protectio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urban construction Shandong province
原文传递
基于生态敏感性评价的山水型旅游度假区保护性开发建设与调控对策——以南京市国家级老山森林公园东区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蒋晓威 孙兆海 +2 位作者 辛玉婷 周思聪 沈汇超 《环境保护科学》 CAS 2024年第1期50-58,共9页
旅游度假资源保护性开发建设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要求。以南京市国家级老山森林公园东区为研究对象,提供旅游度假区生态绿色发展的方向与对策。基于GIS空间分析,构建由地形地貌、土地利用、森林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 旅游度假资源保护性开发建设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要求。以南京市国家级老山森林公园东区为研究对象,提供旅游度假区生态绿色发展的方向与对策。基于GIS空间分析,构建由地形地貌、土地利用、森林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等5个要素组成的生态敏感评价指标体系,以30 m×30 m网格评价单元,开展单项因子和综合的生态敏感性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域生态敏感性整体上较高;单因子生态敏感评价中,土地利用结构和开发强度以及森林生态系统的林木斑块面积与数量对生态敏感程度的影响较为明显。综合生态敏感性评价中,极敏感区和高度敏感区共占研究区域面积的44.79%,中度敏感区约占17.20%,轻度敏感区和不敏感区各占17.16%和20.85%;极敏感区、高度敏感区分布在老山国家级森林公园的生态保育区和核心景观区域、老山南北山坡和山顶及佛手湖等水源涵养区域。构建开发与保护协调的空间格局,提出禁止、限制、管控和支撑5项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度假区 保护性开发建设 生态敏感性 南京市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赋能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逻辑、战略价值及践诺理路 被引量:2
4
作者 杨华 郭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8-27,共10页
新质生产力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具有创新驱动力强、产业链条新、发展质量高等显著特点,能够以新技术促进经济社会的绿色发展,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要求,与生态文明建设紧密联系,相辅相成。新质生产力为生态文明建设凝聚强... 新质生产力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具有创新驱动力强、产业链条新、发展质量高等显著特点,能够以新技术促进经济社会的绿色发展,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要求,与生态文明建设紧密联系,相辅相成。新质生产力为生态文明建设凝聚强大动力,而生态文明建设为新质生产力提供方向指引,二者在价值纽带、表现形态、目标指向等方面具有内在一致性。新质生产力赋能生态文明建设是应对“两个大局”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推动经济社会绿色转型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生态资源价值量化的关键举措,更是满足人民群众生态需要的现实路径。新时代新征程上,要实现新质生产力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协同发展,必须强化技术赋能、夯实政策支撑、活化生态资本、推进能源革新、聚焦人才培育,多措并举实现绿色科技的全链条发展、建立健全绿色经济政策体系、切实发挥绿色金融牵引作用、推进区域经济协调绿色发展、构筑生态文明建设新型队伍,为生态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赋能提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生态文明建设 高质量发展 环境保护
下载PDF
德阳经济技术开发区“ 一河一策” 管理保护方案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明国 李敏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2期228-236,共9页
推行“河长制”,实行“一河一策”管理保护方案,是对党中央生态文明建设有关规定的全面贯彻,能有效的遏制河湖污染,保障区域水生态的安全.本文全面梳理了德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内绵远河和石亭江两条河流的水资源管理保护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 推行“河长制”,实行“一河一策”管理保护方案,是对党中央生态文明建设有关规定的全面贯彻,能有效的遏制河湖污染,保障区域水生态的安全.本文全面梳理了德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内绵远河和石亭江两条河流的水资源管理保护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地区实际情况,制定了近期治理的总体目标.除此之外,分别从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几个方面制定若干分项目标,并详细地规划了具体的任务,提出了一系列的保障措施.德开区“一河一策”管理保护方案不仅能有效解决现存的水资源管理与保护问题,还能为其他地区的河湖治理以及管理和保护问题积累经验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 水资源保护 河长制 一河一策 德阳经济技术开发区
下载PDF
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适宜性评价及生态保护研究——以坪洲为例
6
作者 刘路阳 刘昱 +1 位作者 王珺 刘阳 《环境科学导刊》 2024年第6期62-66,共5页
无居民海岛以其原生态的自然景色受到海洋旅游的青睐,对无居民海岛的开发利用活动正在持续推进,评估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的可行性和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过程中的关键议题。本文旨在通过无居民海岛的特点,建立无居... 无居民海岛以其原生态的自然景色受到海洋旅游的青睐,对无居民海岛的开发利用活动正在持续推进,评估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的可行性和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过程中的关键议题。本文旨在通过无居民海岛的特点,建立无居民海岛开发适宜性评价因子指标体系,以无居民海岛旅游开发适宜性作为评价模型,并采用ARCGIS空间分析、叠加分析等功能,对无居民海岛的开发适宜性进行综合评价并提出生态保护策略。研究结果表明坪洲岛为中度适宜开发类型的无居民海岛,但在开发过程中应限制开发强度并注意生态系统的保护,本研究可为坪洲岛的开发利用及类似小型无居民海岛的开发和生态保护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居民海岛 开发适宜性 GIS分析 生态保护
下载PDF
基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水利水电工程绿色施工策略研究
7
作者 高鹏天 《现代工程科技》 2024年第7期69-72,共4页
为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要求,通过全面的文献综述和深入的分析,提出了一套系统的水利水电工程绿色施工策略,以实现水利水电工程的可持续发展。首先,通过环境影响评估与监测,建立了全面的生态环境评估机制,为科学制定施工方案提供了依据;其次... 为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要求,通过全面的文献综述和深入的分析,提出了一套系统的水利水电工程绿色施工策略,以实现水利水电工程的可持续发展。首先,通过环境影响评估与监测,建立了全面的生态环境评估机制,为科学制定施工方案提供了依据;其次,在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方面,强调了可持续材料的选择与应用、能源管理与优化、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等关键措施;再次,注重生态恢复与保护,包括施工后的生态环境修复、采用生态友好的施工技术以及建立生态保护与监督机制。在社会参与共建共享方面,提倡建立沟通渠道与社会参与机制、推动水利水电工程与当地社区共建,以及将水利水电工程与生态旅游融合发展;最后,通过法律法规与标准体系建设,包括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推动绿色施工标准的制定与实施、国际合作与经验分享等手段,构建了有力的法律和标准支持体系。这一系列策略旨在实现水利水电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水电工程 绿色施工 生态环境保护 可持续发展 施工策略
下载PDF
经济高质量发展对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推动作用探析
8
作者 毛雨婷 刘瑞 《黑龙江环境通报》 2024年第7期136-138,共3页
随着我国经济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经济管理发展模式逐渐发生了转变,由粗放型的经济增长转变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本文简述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性,探讨了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经济高速发展之间的不同,深入分析了传统粗放型经济... 随着我国经济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经济管理发展模式逐渐发生了转变,由粗放型的经济增长转变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本文简述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性,探讨了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经济高速发展之间的不同,深入分析了传统粗放型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矛盾,并通过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探讨了如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高质量发展 环境保护 生态文明建设
下载PDF
生态承载力与崇明岛生态建设 被引量:35
9
作者 王开运 邹春静 +2 位作者 孔正红 王天厚 陈小勇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2447-2453,共7页
概述了崇明岛的生态建设目标及历史背景,分析了崇明岛生态经济现状和制约因素,阐明了崇明岛生态建设要解决的科学问题.据此提出,崇明生态岛建设科学研究应从生态承载力研究着手,紧密结合崇明岛的区域特点,研究借鉴国内外生态岛资源节约... 概述了崇明岛的生态建设目标及历史背景,分析了崇明岛生态经济现状和制约因素,阐明了崇明岛生态建设要解决的科学问题.据此提出,崇明生态岛建设科学研究应从生态承载力研究着手,紧密结合崇明岛的区域特点,研究借鉴国内外生态岛资源节约型可持续发展模式,从系统和动态的观点出发,综合研究崇明岛生态承载力现状和发展动态,提出操作性强的提升崇明岛生态承载力的对策,制定与区域生态承载力相适应的新型产业结构、人口规模调整和优化布局方案,构建崇明岛有效的生态安全预警调控系统,为崇明生态岛经济发展和环境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建议和战略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承载力 崇明岛 生态建设 生态安全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可持续发展的公路建设生态观 被引量:35
10
作者 陈红 梁立杰 杨彩霞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9-71,103,共4页
从历史的角度审视人类生态观的形成、发展及升华,总结了生态学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思想和基本规律。将生态学的基本观点运用到公路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分析生态公路的内涵,探索面向21世纪生态文明时代、能体现可持续发展战略且适合国情的... 从历史的角度审视人类生态观的形成、发展及升华,总结了生态学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思想和基本规律。将生态学的基本观点运用到公路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分析生态公路的内涵,探索面向21世纪生态文明时代、能体现可持续发展战略且适合国情的生态公路建设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建设 可持续发展 生态观 生态系统 生态公路 生态保护
下载PDF
开发建设中生态保护与恢复标准的技术要求及其确定方法初探 被引量:8
11
作者 曹学章 唐晓燕 +1 位作者 刘庄 张更生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7-82,共6页
在阐述开发建设中生态保护与恢复标准的技术要求涵义和构成要素的基础上,对其规定方式和确定要求的工作程序、原则与方法进行了探讨。技术要求的规定方式包括定量方式和定性方式,其中定量方式又包括规定指标限值、规定指标限值的计算方... 在阐述开发建设中生态保护与恢复标准的技术要求涵义和构成要素的基础上,对其规定方式和确定要求的工作程序、原则与方法进行了探讨。技术要求的规定方式包括定量方式和定性方式,其中定量方式又包括规定指标限值、规定指标限值的计算方法、规定参照系和规定指标的设计保证率4种。技术要求的确定可按如下程序进行:(1)分析开发建设活动的技术环节;(2)分析开发建设活动的生态影响;(3)确定生态保护与恢复主题;(4)确定生态保护与恢复的技术要求。确定技术要求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技术和经济因素相结合;(2)体现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3)考虑历史情况。技术要求的确定可以有以下5种方法:(1)实践经验与科学试验总结法;(2)借鉴相关标准法;(3)借鉴国外同类标准法;(4)推理分析法;(5)基于生态质量要求的理论计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发建设 生态保护 生态恢复 标准 技术要求 方法
下载PDF
论甘南高原生态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战略 被引量:20
12
作者 张志强 孙成权 +1 位作者 吴新年 王学定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59-64,共6页
简述了甘南高原区的自然地理特点 ;分析了甘南高原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成因 ;指出甘南高原的生态地位十分重要 ,其生态环境严重恶化的状况已直接威胁到本区域乃至黄河、长江流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大力开展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 简述了甘南高原区的自然地理特点 ;分析了甘南高原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成因 ;指出甘南高原的生态地位十分重要 ,其生态环境严重恶化的状况已直接威胁到本区域乃至黄河、长江流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大力开展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已刻不容缓 ;提出了甘南高原区生态保护、生态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南高原区 生态建设 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
下载PDF
海岛旅游开发生态影响及保护对策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林积泉 邹伟 +1 位作者 姜佳 王晶博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17年第2期168-173,共6页
海岛是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生态系统较为脆弱,旅游开发将对海岛带来环境影响。为保护和利用海岛的旅游资源和自然环境,以蜈支洲岛旅游开发为例,采用矩阵法识别海岛开发生态影响因子,建立了水土流失、土壤、沙滩、植被、保护动植物、珊... 海岛是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生态系统较为脆弱,旅游开发将对海岛带来环境影响。为保护和利用海岛的旅游资源和自然环境,以蜈支洲岛旅游开发为例,采用矩阵法识别海岛开发生态影响因子,建立了水土流失、土壤、沙滩、植被、保护动植物、珊瑚、珊瑚生态、景观等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模型预测和类比分析等方法预测、分析和评价旅游开发活动的生态影响,并提出减缓对策,从而避免旅游开发造成岛屿的生态破坏,维护岛屿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岛旅游开发 生态影响 保护对策 蜈支洲岛
下载PDF
我国绿色发展萌芽、起步与政策演进:若干阶段性特征观察 被引量:90
14
作者 王海芹 高世楫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26,共21页
我国对绿色发展的认识,是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自然自发到自觉自为的过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处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矛盾的理念,历经了环境污染末端治理、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等不同的阶段。相... 我国对绿色发展的认识,是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自然自发到自觉自为的过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处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矛盾的理念,历经了环境污染末端治理、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等不同的阶段。相应的政策目标、立法体系、政策工具也随之调整,向着有利于弥合发展理念和政策行动之间鸿沟的方向演进,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及公众在绿色发展进程中的责任格局不断优化,政策调整范围从生产领域向消费、流通领域扩展。当前激励约束并重的绿色发展政策体系已形成,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真正实现了落地生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发展理念 生态环境保护 生态文明建设
下载PDF
开发建设中生态保护与恢复标准体系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曹学章 唐晓燕 张更生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0-16,共7页
在论述开发建设生态保护与恢复标准体系框架构建原则,分析生态破坏型开发建设活动的主要类型及其生态保护与恢复技术内容以及我国开发建设生态保护与恢复标准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开发建设生态保护与恢复标准体系。该标准体系在结构... 在论述开发建设生态保护与恢复标准体系框架构建原则,分析生态破坏型开发建设活动的主要类型及其生态保护与恢复技术内容以及我国开发建设生态保护与恢复标准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开发建设生态保护与恢复标准体系。该标准体系在结构上包括适用于2个或2个以上生态破坏型开发建设活动大类的通用标准和只适用于某一大类生态破坏型开发建设活动的专用标准2个层次,体系表中共有标准35项,其中现有标准15项,新设标准20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发建设 生态保护 生态恢复 标准体系
下载PDF
我国生态保护和建设若干战略问题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沈国舫 李世东 +1 位作者 吴斌 张守攻 《中国工程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3-29,共7页
为探索在生态文明建设理念指导下,如何总体上把握生态保护和建设的发展战略,采取多学科、宽领域、全方位、深层次、开放式的战略研究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提出了我国生态保护和建设的基本思路、基本原则、战略目标、战略布局、主要... 为探索在生态文明建设理念指导下,如何总体上把握生态保护和建设的发展战略,采取多学科、宽领域、全方位、深层次、开放式的战略研究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提出了我国生态保护和建设的基本思路、基本原则、战略目标、战略布局、主要任务、战略重点以及政策建议,以期对我国生态保护和建设起到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保护和建设 发展战略 基本思路 战略布局 战略重点 政策建议
下载PDF
生态水利学初探 被引量:10
17
作者 黄强 邓铭江 +1 位作者 畅建霞 白涛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7-23,共7页
为了适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战略需要,必须与时俱进地将传统水利转变为生态水利,以满足和支撑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目标要求。分析了1949年以来我国水利发展经历的工程水利、环境水利、资源水利和生态水利4个阶段,生态水利发展经历的生态... 为了适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战略需要,必须与时俱进地将传统水利转变为生态水利,以满足和支撑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目标要求。分析了1949年以来我国水利发展经历的工程水利、环境水利、资源水利和生态水利4个阶段,生态水利发展经历的生态工程、生态水利工程、生态水利3个阶段,论述了生态水利与生态水利学的关系,阐明了构建生态水利学的目的和意义,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和生态水利的概念,初步探讨了生态水利学的定义、内涵、特征、研究对象、基本原理与方法、研究任务与内容等,并构建了生态水利学体系框架。研究表明:生态水利学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新型课程,其横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科学以及人文与社会科学三大领域;生态水利学的研究对象是,水循环-社会经济-生态环境-水利工程组成的复合系统,可从流域整体性、生态环境保护、水利工程全生命周期、人与自然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等原理出发,采用现场观测和遥感观测、原型试验、物理试验、统计分析、数值模拟、系统分析等方法开展生态水利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 生态水利学 原理与方法 体系框架
下载PDF
西部大开发中甘肃省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对策 被引量:11
18
作者 巩杰 黄高宝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75-78,共4页
主要介绍了甘肃省的生态环境特点 ,分析了其生态环境现状 ,认为极端脆弱的生态环境和人口的超负荷对该地区构成了双重压力。指出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恶化是制约甘肃省发展的主要因素 ,提出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是该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 主要介绍了甘肃省的生态环境特点 ,分析了其生态环境现状 ,认为极端脆弱的生态环境和人口的超负荷对该地区构成了双重压力。指出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恶化是制约甘肃省发展的主要因素 ,提出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是该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走生态与经济相结合的发展之路 ,是甘肃省的惟一选择。并探讨了甘肃生态环境建设发展的方向 :(1)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指导思想 ;(2 )走建设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的生态建设之路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省 生态建设 环境保护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构建生态流域理论体系 支撑流域生态文明建设 被引量:8
19
作者 黄强 邓铭江 +1 位作者 畅建霞 白涛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0-15,共6页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但是在流域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缺乏系统理论支撑,尤其是欠缺全局性、系统性和科学性生态流域体系,迫切需要站在生态文明建设国家战略的高度,科学系统地创建生态流域的理论体系,助推生态文明建设、黄河...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但是在流域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缺乏系统理论支撑,尤其是欠缺全局性、系统性和科学性生态流域体系,迫切需要站在生态文明建设国家战略的高度,科学系统地创建生态流域的理论体系,助推生态文明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通过总结我国流域生态建设与保护的发展历程,分析国内外相关生态流域研究进展、发展趋势及其特点,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提出了生态流域的新概念,阐述了生态流域的定义和内涵,并从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景观、水文化、水管理、水经济8个维度进行顶层设计,初步构建了生态流域的理论体系,并论述了黄河生态流域构建亟待开展的研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流域 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理论体系 顶层设计 生态文明建设 黄河流域
下载PDF
基于海洋生态文明的海岛生态渔村建设评估指标体系 被引量:3
20
作者 高范 孙钦帮 +2 位作者 于大涛 王冰 田振萍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18年第8期28-31,共4页
为推动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促进我国海岛渔村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文章概述海岛生态渔村建设的内涵,从生态环境恶化、开发建设相对无序、基础设施缺乏和特色文化逐渐消失4个方面分类剖析我国海岛渔村目前存在的... 为推动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促进我国海岛渔村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文章概述海岛生态渔村建设的内涵,从生态环境恶化、开发建设相对无序、基础设施缺乏和特色文化逐渐消失4个方面分类剖析我国海岛渔村目前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以海洋生态文明为理论指导,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可行性和前瞻导向性原则,运用层次分析法,从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人居、生态文化、生态保障支撑和公众参与6个方面选取22个评估指标,构建海岛生态渔村建设评估指标体系,为多角度系统评估海岛生态渔村建设效果提供科学方法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建设 海岛保护 乡村建设 美丽中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