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0年1月24日河津MS4.8级地震的震源机制解 被引量:2
1
作者 刘林飞 梁向军 +1 位作者 吴叔坤 孟晓琴 《山西建筑》 2017年第33期32-34,共3页
分别采用CAP、矩张量解和Snoke三种方法反演2010年1月24日山西河津MS4.8级地震的震源机制解,结果显示,CAP和矩张量节面解一致性好,Snoke方法略有差异,从实用性看,CAP方法可直接利用现有处理系统震相数据,相比其他两种方法在中等发生后... 分别采用CAP、矩张量解和Snoke三种方法反演2010年1月24日山西河津MS4.8级地震的震源机制解,结果显示,CAP和矩张量节面解一致性好,Snoke方法略有差异,从实用性看,CAP方法可直接利用现有处理系统震相数据,相比其他两种方法在中等发生后产出速度快;Snoke方法更适用于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源机制解 CAP方法 矩张量解 Snoke方法 河津—万荣地震
下载PDF
2018年乌鲁木齐Ms4.8级地震发震构造及房屋震害特点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阿里木江.亚力昆 陈建波 《高原地震》 2018年第3期42-47,共6页
2018年1月20日,新疆乌鲁木齐市发生Ms4. 8级地震,震中位于乌鲁木齐市南部的柴窝堡盆地内,最大烈度为Ⅴ度。震区房屋主要是中老旧、自建土木(砖木)和砖混结构房屋,因多数为未经正规设计,地基处理不规范,没有进行过抗震设防的自建房,在此... 2018年1月20日,新疆乌鲁木齐市发生Ms4. 8级地震,震中位于乌鲁木齐市南部的柴窝堡盆地内,最大烈度为Ⅴ度。震区房屋主要是中老旧、自建土木(砖木)和砖混结构房屋,因多数为未经正规设计,地基处理不规范,没有进行过抗震设防的自建房,在此次地震中出现不同程度破坏,部分房屋墙体出现细小裂缝、横纵向连接处竖向裂缝等;砖混结构房屋因建造年代久远,施工质量差,出现了横纵墙连接处的轻微裂缝、门洞贯通性斜向裂缝、窗户洞周围墙皮被挤、墙体竖向裂缝等。富民安居房屋抗震措施满足设防要求,抗震性能良好,在本次地震中基本完好,经受住了地震考验。根据现场调查结果,本次地震位于柴窝堡南缘断裂附近,可能为该断裂最新活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鲁木齐4.8级地震 地震灾害 活动断裂 发震构造
下载PDF
冷竹关沟高陡斜坡地震动响应特征
3
作者 唐涛 王运生 +3 位作者 吴昊宸 刘世成 冯卓 詹明斌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02-513,共12页
四川省泸定县冷竹关沟两岸属于高陡斜坡,距2022年5月20日汉源M_(S)4.8地震震中52 km。基于冷竹关沟监测剖面上安置的4台强震仪对汉源M_(S)4.8地震的监测数据,分析了高陡斜坡上的地震波响应规律,并与前人研究成果对比,结果显示:(1)斜坡... 四川省泸定县冷竹关沟两岸属于高陡斜坡,距2022年5月20日汉源M_(S)4.8地震震中52 km。基于冷竹关沟监测剖面上安置的4台强震仪对汉源M_(S)4.8地震的监测数据,分析了高陡斜坡上的地震波响应规律,并与前人研究成果对比,结果显示:(1)斜坡对此次地震的地震波放大效应在水平南北向最为显著,右岸半岛状山梁处的放大作用强于左岸浑厚山体,且随着高程的增加场地的放大作用逐渐增大;(2)斜坡右岸的地震动卓越频率为2—6 Hz,左岸主要分布在7—13 Hz,冷竹关沟高陡斜坡的地震动卓越频率在半岛状山梁部位以特低频为主,在浑厚山体斜坡以中低频为主,在未来可能发生的地震中,斜坡更容易与卓越频率在此范围内的地震动记录发生共振作用,以致坡体地震动响应强烈;(3)冷竹关沟高陡斜坡存在地震波背坡效应,同时该处斜坡对地震波的放大效应还受到微地形的控制,地震波在右岸坡顶凸起地形处能量最为强烈,右岸斜坡坡顶在地震波经过时更容易发生崩塌等次生灾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源M_(S)4.8地震 冷竹关沟 放大效应 斜坡地震动 深切峡谷
下载PDF
临汾台VP型宽频带倾斜仪在2010年山西河津地震前的异常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李艳 高振强 +4 位作者 张仰辉 李军 冯建琴 罗振东 马武刚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A02期24-27,共4页
2010年1月24日河津M4.8地震前,临汾台VP型宽频带倾斜仪观测到的异常变化为:1)震前1年曲线表现为典型的a,fl、y阶段性异常形态;2)震前35天至震后7天观测到慢地震过程;3)频谱分析表明:震前1个月观测信号在0.1、0.3、0.5Hz频... 2010年1月24日河津M4.8地震前,临汾台VP型宽频带倾斜仪观测到的异常变化为:1)震前1年曲线表现为典型的a,fl、y阶段性异常形态;2)震前35天至震后7天观测到慢地震过程;3)频谱分析表明:震前1个月观测信号在0.1、0.3、0.5Hz频段附近频幅为明显增大,震前当月在0.1~0.5Hz频段区间频幅表现为增强;4)震前2个月加卸载响应比出现高、低值交替跳动,并随主震的临近响应比逐渐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频带倾斜仪 河津地震 慢地震 频谱异常 响应比
下载PDF
多种地球物理场观测数据中亚失稳现象 被引量:4
5
作者 张淑亮 王霞 +2 位作者 郭文峰 陈慧 李惠玲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71-583,共13页
20100124山西河津M4.8地震前,临汾地震台宽频倾斜仪记录到与实验室岩石破裂亚失稳过程类似图像,震源及附近地区也出现多项准同步性的短临异常。本文对这次地震前震源及附近地区多种地球物理场观测数据在发震断层黏滑失稳前不同阶段的变... 20100124山西河津M4.8地震前,临汾地震台宽频倾斜仪记录到与实验室岩石破裂亚失稳过程类似图像,震源及附近地区也出现多项准同步性的短临异常。本文对这次地震前震源及附近地区多种地球物理场观测数据在发震断层黏滑失稳前不同阶段的变化特征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震前记录到的亚失稳现象并非单点单测项,而是具有多点多物理场的群体性特征;2)这些异常出现的时间与临汾宽频倾斜仪记录的亚失稳事件时间基本同步,其形态上以大幅突变为主,时间上多集中在震前45 d左右,空间上主要集中在距震中100 km的范围内,且具有随时间从外围向震中区集中的特点;3)震前不仅在多种地球物理场观测数据中记录到类似亚失稳现象,而且在震前1~6 d一些地球物理场观测仪器还记录到与发震断层失稳前预滑有关的小事件;4)震前临汾宽频倾斜仪记录到的亚失稳现象、震源及附近地区出现多项准同步性的短临异常,是在震源及附近地区的区域应力场增强、介质特性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出现的,可能与河津地震有关;5)震前多种地球物理场异常随时间推移显示出协同化的特点,即沿发震断裂方向有由外围向震中迁移和集中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津M4.8地震 地球物理场 亚失稳 区域应力
下载PDF
2011年安徽安庆M4.8地震前苏、皖典型前兆异常特征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王俊 缪阿丽 +5 位作者 李军辉 何康 郑海刚 洪德全 徐如刚 杨源源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68-576,共9页
通过对2011年安徽安庆M4. 8地震前震中400 km范围内前兆异常进行回溯性分析,总结了前兆异常特征。结果显示:时间上前兆异常具有显著的群体性、协调性等阶段性特征,震前12个月异常月频次逐步增加;震前3个月异常月频次加速上升,进入临震阶... 通过对2011年安徽安庆M4. 8地震前震中400 km范围内前兆异常进行回溯性分析,总结了前兆异常特征。结果显示:时间上前兆异常具有显著的群体性、协调性等阶段性特征,震前12个月异常月频次逐步增加;震前3个月异常月频次加速上升,进入临震阶段;震前1. 5个月,部分异常结束,异常月频次转折下降。空间上,异常广泛分布,但主要集中在250 km空间范围内,异常具有迁移性特征。水位、水温测项映震效果较好,水位突降异常短临意义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庆地震 前兆异常 异常月频次 水位
下载PDF
河津4.8级地震前山西临汾台倾斜前驱波特征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李艳 高振强 +2 位作者 程冬焱 张仰辉 李军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60-164,263,共5页
采用临汾台SSQ-2I型石英摆和VP型宽带垂直摆倾斜仪观测资料,运用原始形态曲线方法,对2010年1月24日山西河津4.8级地震前观测曲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震前两种观测手段都记录到明显的前驱波,其形态特征与岩石力学中的粘滑事件非常相似... 采用临汾台SSQ-2I型石英摆和VP型宽带垂直摆倾斜仪观测资料,运用原始形态曲线方法,对2010年1月24日山西河津4.8级地震前观测曲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震前两种观测手段都记录到明显的前驱波,其形态特征与岩石力学中的粘滑事件非常相似,应是此次地震前显著的短临异常信息,同时给出了产生慢粘滑现象的机理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津4 8级地震 倾斜仪 前驱波 慢粘滑 短临异常
下载PDF
2010年1月24日山西河津-万荣M_s 4.8地震特征 被引量:18
8
作者 宋美琴 李斌 +3 位作者 吕芳 刘素珍 王秀文 梁向军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2年第1期18-22,共5页
分析2010年1月24日山西河津-万荣M_s 4.8地震序列特征,利用P波初动及振幅比和波形反演CAP两种方法计算震源机制解,结合本次地震的地质构造和历史地震活动背景、震源机制、余震分布、极震区长轴方向等分析,结果表明,隐伏的西辛封断裂为... 分析2010年1月24日山西河津-万荣M_s 4.8地震序列特征,利用P波初动及振幅比和波形反演CAP两种方法计算震源机制解,结合本次地震的地质构造和历史地震活动背景、震源机制、余震分布、极震区长轴方向等分析,结果表明,隐伏的西辛封断裂为发震构造的可能性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津-万荣ms4.8地震 地震参数 地震序列 发震构造
下载PDF
山西河津4.8级地震前形变异常特征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李艳 高振强 高跃雄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B06期10-12,共3页
应用经典方法对山西河津4.8级地震前周边形变台站测项资料的分析发现,大部分测项震前出现中、短临前兆异常,异常测项占统计测项的78%。
关键词 河津地区 地震 定点形变 异常特征 分析
下载PDF
2010年河津M_S4.8地震前后单台波速比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2
10
作者 李丽 宋美琴 +1 位作者 吴昊昱 李宏伟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6年第1期8-14,共7页
在收集和整理2001年1月—2014年10月山西地区震相观测报告基础上,以2010年1月24日河津MS 4.8地震前后,山西南部4个记录震相数据连续性较好的地震台站(夏县、临汾、隰县、安泽)数据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台多震和达法,对波速比变化特征进行... 在收集和整理2001年1月—2014年10月山西地区震相观测报告基础上,以2010年1月24日河津MS 4.8地震前后,山西南部4个记录震相数据连续性较好的地震台站(夏县、临汾、隰县、安泽)数据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台多震和达法,对波速比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震中以北的临汾和安泽地震台,在震前具有持续2—3年的中期波速比低值异常;地震台站不同方位细化分析表明,震前临汾地震台西南方位和隰县地震台正南方位的波速比时间曲线出现短期异常变化。综合分析认为,单台波速比异常与地震台站方位和孕震区范围明显相关,且接收穿透孕震区较好射线的地震台短期异常较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津MS 4.8地震 波速比 孕震区 单台多震和达法
下载PDF
2010年河津4.8级地震前物理场异常时空演化特征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惠玲 张淑亮 +1 位作者 李丽 高云峰 《山西地震》 2020年第4期1-7,25,共8页
利用2010年河津4.8级地震前后震源区及其邻近地区地球物理场观测异常资料,分析震前地球物理场异常时空演化特征及频率特性。结果表明,震前存在多项中期或短临异常,异常在时域重叠出现,且具有阶段性和准同步性特点;在空间分布上主要集中... 利用2010年河津4.8级地震前后震源区及其邻近地区地球物理场观测异常资料,分析震前地球物理场异常时空演化特征及频率特性。结果表明,震前存在多项中期或短临异常,异常在时域重叠出现,且具有阶段性和准同步性特点;在空间分布上主要集中在250 km范围,显示出群体性特征;异常在空间分布上呈现非均匀性,其主要原因不仅和台站测项的空间分布不均匀有关,也与发震构造有一定的关系。异常时频分析结果显示,随着台站距离震中的远近频率呈现出由低到高的变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物理场 河津地震 时空演化 频率
下载PDF
山西南部两次中等地震预测回顾与讨论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自红 张淑亮 陈慧 《国际地震动态》 2017年第12期1-5,共5页
2008年山西数字地震台网投入运行以来,在山西南部发生两次较为显著的地震事件,即2010年1月24日山西河津4.8级地震和2016年3月12日山西盐湖4.4级地震,这两次中等地震无论中期还是短期预测,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通过分析这两次地震前异常... 2008年山西数字地震台网投入运行以来,在山西南部发生两次较为显著的地震事件,即2010年1月24日山西河津4.8级地震和2016年3月12日山西盐湖4.4级地震,这两次中等地震无论中期还是短期预测,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通过分析这两次地震前异常时空变化特征,发现东郭井水位水温、侯马水管、临汾水平摆和垂直摆等测项均出现较显著的短临异常,异常重现性较好,可将其作为山西南部地区中等地震短临预测的主要依据;大同老震区窗口爆发活动异常对山西地区中等地震有较好的短临预测意义,可作为发震时间的主要预测依据。而发震地点预测必须依据地震活动异常和地震前兆异常来进行综合判别,二者集中出现的地区往往是发震的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南部 河津4.8级地震 盐湖4.4级地震 中期预测 短期预测
下载PDF
山西河津4.8级地震前地磁异常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郭明瑞 胡久常 +3 位作者 李冬雅 吴佳林 王桂丹 王锡娇 《工程地球物理学报》 2018年第1期44-49,共6页
地磁预报地震的方法有加卸载响应比、逐日比、谐波振幅比、低点位移、极化法等多种方法。结合加卸载响应比和双低点两种方法分析河津4.8级地震,可大大提高预测地震的可信度。在地震孕育的过程中,随着孕震区应力,介质电导率等电磁性质的... 地磁预报地震的方法有加卸载响应比、逐日比、谐波振幅比、低点位移、极化法等多种方法。结合加卸载响应比和双低点两种方法分析河津4.8级地震,可大大提高预测地震的可信度。在地震孕育的过程中,随着孕震区应力,介质电导率等电磁性质的改变,区域地磁场垂直分量日变曲线会出现相位和幅度变化,结果表明,地震前8天,山西、陕西、河南、湖北等大部分地区出现了"双低点"异常,加卸载响应比在地震前75天也出现了高值的异常,震中位于低点异常分界线附近,地磁低点位移的出现与地震的孕育和发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谐波振幅比 地磁Z分量 低点位移 地磁日变 预报地震 河津地区
下载PDF
河津地震序列的精定位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梁向军 宋美琴 张瑞芳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1年第5期29-33,共5页
采用双差定位法,对2010年1月24日发生在山西河津与万荣交界的4.8级地震序列进行重新定位,结果显示,重新定位后,对于本次地震的发震构造,地震现场考察结果依据等震线图、余震分布特征,对震中区附近的主要活动断裂进行逐个排查分析,最终... 采用双差定位法,对2010年1月24日发生在山西河津与万荣交界的4.8级地震序列进行重新定位,结果显示,重新定位后,对于本次地震的发震构造,地震现场考察结果依据等震线图、余震分布特征,对震中区附近的主要活动断裂进行逐个排查分析,最终确定为NW向的西辛封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差地震定位方法 河津地震 震中 震源深度
下载PDF
虎门大桥在河源4.8级地震中记录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立新 姜慧 +1 位作者 赵贤任 吴彬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3年第5期292-300,共9页
为实时监测桥梁结构振动状况和记录大型桥梁真实地震反应,在虎门大桥悬索桥东西主塔、箱梁上架设了总计36通道的强震动监测系统。简要介绍了该监测系统的测点布置、系统构成和技术特点,并重点对系统在2013年2月22日河源4.8级地震中的强... 为实时监测桥梁结构振动状况和记录大型桥梁真实地震反应,在虎门大桥悬索桥东西主塔、箱梁上架设了总计36通道的强震动监测系统。简要介绍了该监测系统的测点布置、系统构成和技术特点,并重点对系统在2013年2月22日河源4.8级地震中的强震动记录进行了分析,讨论了由于局部场地条件差异引起的多点地震动输入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门大桥 强震动记录 场地效应 多点输入 河源4 8级地震
下载PDF
唐山M 4.8地震地磁谐波振幅比变化 被引量:1
16
作者 贾立峰 乔子云 +1 位作者 张国苓 寇海川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8年第5期39-47,共9页
针对2012年5月28日河北唐山M 4.8地震,采用地磁谐波振幅比方法,分析昌黎、静海、红山及承德地磁台2007年1月至2015年12月地磁观测数据,结果显示:各台站10 min周期的计算结果波动性明显,其他周期形态较为一致;距震中最近的昌黎地磁台Y_(Z... 针对2012年5月28日河北唐山M 4.8地震,采用地磁谐波振幅比方法,分析昌黎、静海、红山及承德地磁台2007年1月至2015年12月地磁观测数据,结果显示:各台站10 min周期的计算结果波动性明显,其他周期形态较为一致;距震中最近的昌黎地磁台Y_(ZHx)(NS)测向的10—40min周期地磁谐波在下降至极低值后,开始转折时发生地震,而Y_(ZHy)(EW)测向未出现明显转折现象;位于河北平原地震带中部的静海地磁台对此次地震反应显著,2个测向在震前均出现下降—转折—上升的变化特征。通过对比位于不同地区的4个地磁台站地磁谐波振幅比变化,发现受大范围整体构造应力场作用的影响,计算结果具有相似的趋势性变化特征,具体到局部地区或断裂带内部,各台站之间显示出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山M4.8地震 地磁谐波振幅比 深部电导率 地磁异常
下载PDF
福建仙游地震综合判定
17
作者 廖丽霞 秦双龙 邱毅 《内陆地震》 2018年第3期221-228,共8页
仙游M_S4. 8地震前福建流体观测出现一组典型的氟离子高值异常,震前综合流体多测项多种方法对未来发震空间位置进行判定。震后结合地质构造、测震等学科资料对这一地震进行疏理,发现流体资料判定的发震空间位置就是仙游M_S4. 8震前福建... 仙游M_S4. 8地震前福建流体观测出现一组典型的氟离子高值异常,震前综合流体多测项多种方法对未来发震空间位置进行判定。震后结合地质构造、测震等学科资料对这一地震进行疏理,发现流体资料判定的发震空间位置就是仙游M_S4. 8震前福建区域震群序列的发震位置,且震群序列震中空间分布与该区断裂带方向一致;对震群序列中M_S3. 0以上地震的震源机制解求解,发现这些地震的震源机制解结果几乎一致,两组节面解为北东向和北西向,最后目标地震也确实发生在所圈定的空间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仙游ms4.8地震 发震空间位置 流体异常分析
下载PDF
2010年山西河津4.8级地震前兆异常分析
18
作者 高振强 李艳 +2 位作者 刘国俊 王向阳 程冬焱 《山西地震》 2013年第1期13-15,20,共4页
通过对2010年河津4.8级地震前周边台站前兆测项资料进行梳理、分析,发现震前临汾台短水准观测曲线先后呈加速—持平—转折—发震的典型异常图像,且与2003年洪洞4.9级地震前异常图像相类似;其他"十五"改造新增的形变、流体、... 通过对2010年河津4.8级地震前周边台站前兆测项资料进行梳理、分析,发现震前临汾台短水准观测曲线先后呈加速—持平—转折—发震的典型异常图像,且与2003年洪洞4.9级地震前异常图像相类似;其他"十五"改造新增的形变、流体、地电等学科手段也存在多台项短期或短临异常,异常主要分布在山西、陕西2省5个台站,涉及多项前兆仪器;并利用地震行业网络资源共享的优势,采用陕西省部分地震台站的观测数据进行分析,使文章的研究结果更具科学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兆仪器 异常特征 测项分析 山西河津4 8级地震
下载PDF
2010年河津M_(L)4.8地震前亚失稳现象探讨
19
作者 张淑亮 李冬梅 吴昊昱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2年第S01期100-101,共2页
1研究背景亚失稳态力学机理及与之相关物理场的演化特性研究已成为学者关注的热点。断层带上存在相对弱和相对强的部位,前者往往首先弱化,表现为断层预滑、慢地震或弱震,成为应变释放开始部位,后者则为应力闭锁部位,并成为快速失稳开始... 1研究背景亚失稳态力学机理及与之相关物理场的演化特性研究已成为学者关注的热点。断层带上存在相对弱和相对强的部位,前者往往首先弱化,表现为断层预滑、慢地震或弱震,成为应变释放开始部位,后者则为应力闭锁部位,并成为快速失稳开始部位(Noda et a1,2013);地震始于预滑,即使是级联式的成核,也需要预滑为其创造条件(Mclaskey eta1,2014);应力释放及协同化是亚失稳阶段的重要特点(马瑾等,20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津地震 异常特征 亚失稳
下载PDF
2010年山西河津4.8级地震地磁垂直分量日变化低点时间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6
20
作者 贾昕晔 戴勇 +2 位作者 高立新 陆颍哲 贾彦杰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A01期105-111,共7页
2010年1月11—24日,华北地区出现7次地磁低点位移异常。异常结束1天后研究区内发生2010年1月24日山西河津4.8级地震。采用实测低点时间减去理论低点时间的方法剔除低点时间经度效应,并以剔除经度效应后低点时间为0h的等值线作为低点位... 2010年1月11—24日,华北地区出现7次地磁低点位移异常。异常结束1天后研究区内发生2010年1月24日山西河津4.8级地震。采用实测低点时间减去理论低点时间的方法剔除低点时间经度效应,并以剔除经度效应后低点时间为0h的等值线作为低点位移分界线,山西河津4.8级地震震中处于1月16日、17日、19日、22日地磁低点位移分界线上。低点位移异常日期间,华北地区存在显著的高梯度带,该文采用梯度值定量描述低点时间空间变化程度。在正常日期间,华北地区未出现梯度值大于1h/(°)的区域,在异常日期间,出现梯度值大于1h/(°)的区域,河津4.8级地震多位于高梯度区边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津4.8级地震 地磁垂直分量 日变化 低点位移 低点时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