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0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otection and Renovation Strategies for Ancient Town Architectural Space Desig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lace Spirit Theory:A Case Study of Hekou Ancient Town,Yanshan County of Jiangxi Province
1
作者 Siao LU Xiaogang CHEN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19年第10期34-38,共5页
The protection and renovation of ancient town space design has been widely concerned by all walks of society and professionals of all disciplines.However,in the process of design protection and renovation,there are va... The protection and renovation of ancient town space design has been widely concerned by all walks of society and professionals of all disciplines.However,in the process of design protection and renovation,there are various serious problems such as lack of the core functions are weak,loss of historical context protection,and disappearance of architectural space design features.As an important commercial transportation hub town in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Hekou Ancient Town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weak.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place spirit(Genius Loci)theory,this paper followed the design principle of"use function enhancement,spatial feature extension and life situation experience",and elaborated the strategies of space protection and renovation of Hekou Ancient Town design from three aspects:spatial pattern,landscape restoration and landscape node reconstruction,in the hope of enhancing the depth of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spiritual culture of ancient towns i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ACE SPIRIT (Genius Loci) Architectural space Protection and RENOVATION hekou Ancient Town
下载PDF
Analysis of Genius Loci in Hekou Ancient Town,Qianshan County,Jiangxi Province
2
作者 Siao LU Hui LIN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19年第9期30-34,共5页
Hekou ancient town,Qianshan County,Jiangxi Province,is one of the famous towns in the south of Jiangxi Province in the Qing Dynasty.It is on a par with Jingdezhen Town,Zhangshu Town and Wucheng Town,and they are known... Hekou ancient town,Qianshan County,Jiangxi Province,is one of the famous towns in the south of Jiangxi Province in the Qing Dynasty.It is on a par with Jingdezhen Town,Zhangshu Town and Wucheng Town,and they are known as the four famous towns in Jiangxi Province.Because of the late development,people s understanding of it is still very limited.Based on the phenomenology of architecture and the place theory of Norberg-Schulz,this paper makes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composition of Hekou ancient town,in order to have a more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Hekou ancient town and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the protection and renewal of Hekou ancient tow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kou ANCIENT TOWN Composition GENIUS LOCI
下载PDF
Reconstruction of Place Spirit in the Street Protection of Hekou Town of Qianshan
3
作者 LU Si'ao LUO Qi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17年第2期55-59,62,共6页
Place spirit originates from ancient Rome, and emphasizes whole fusion of objective material environment and subjective consciousness. The introduction of "place spirit" concept in protection work of old tow... Place spirit originates from ancient Rome, and emphasizes whole fusion of objective material environment and subjective consciousness. The introduction of "place spirit" concept in protection work of old town is conducive to further understanding complex relationship between reconstruction of objective material environment and reappearance of traditional culture connotation. The street of Hekou Town of Qianshan is historical one, and its protection and planning are conducting. The street is full of rich marketplace breath and has certain feature. In this paper, started from protection status quo of Hekou Town, we preliminarily discuss how to effectively pass historical information in the protection process and maintain place spirit of old town in modern living environ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ace spirit Street of hekou Town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下载PDF
云南产业基础薄弱资源匮乏区竹产业发展路径——以河口县为例
4
作者 王馗 李龙升 +1 位作者 盘春良 辉朝茂 《世界竹藤通讯》 2024年第4期124-128,共5页
“以竹代塑”倡议为全球治理塑料污染提供了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为中国竹产业发展带来了机遇。云南省气候条件优越,适宜多种竹类植物生长,是中国竹类植物最丰富的地区,然而云南省竹产业发展整体上刚刚起步,呈现竹资源分布散、企业规模... “以竹代塑”倡议为全球治理塑料污染提供了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为中国竹产业发展带来了机遇。云南省气候条件优越,适宜多种竹类植物生长,是中国竹类植物最丰富的地区,然而云南省竹产业发展整体上刚刚起步,呈现竹资源分布散、企业规模小、市场竞争力弱的特点,发展“以竹代塑”面临资源相对匮乏、产业基础薄弱等问题。文章以云南省河口县为例,探讨竹资源存量小和产业基础薄弱地方的竹产业发展路径。河口县发展竹产业应发挥口岸优势,科学规划资源基地建设,招引外向经济型企业,因地制宜发展第二产业,支持和鼓励竹制品生产和消费,促进竹产业与文化旅游业融合发展,加强科学研究和产业创新能力,为竹产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资源 以竹代塑 竹产业 产业基础 云南河口
下载PDF
三种江西工夫红茶香气成分分析
5
作者 江新凤 李琛 +5 位作者 曹挥华 张贱根 王礼献 杨雪珍 余志 倪德江 《中国茶叶加工》 2024年第2期18-26,共9页
文章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对三种江西工夫红茶的香气成分进行检测分析,并比较了三种红茶香气成分的差异性和特点。红茶样经GC-MS鉴定共获得主要挥发性香气成分40个,检出醇类16个、醛类12个、酯类4个、... 文章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对三种江西工夫红茶的香气成分进行检测分析,并比较了三种红茶香气成分的差异性和特点。红茶样经GC-MS鉴定共获得主要挥发性香气成分40个,检出醇类16个、醛类12个、酯类4个、酮类4个、烯烃类2个、酸类1个和杂氧化合物1个。不同茶样各类挥发性成分含量不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40个成分可分为5个主成分,各主成分方差贡献分别为29.26%、21.05%、15.87%、14.14%和9.06%,累积方差贡献为89.38%,可以代表三种红茶样品的香气特征;主成分得分结果表明,主成分因子A38、A7、A10、A13、A32对主成分PC1正向影响,主要是花香与清甜类香气成分;A8、A18、A28、A29、A1、A30、A24、A25对主成分PC2正向影响,主要以花香与甜香类香气化合物为主;A16、A35、A39、A37、A19、A25对主成分PC3正向影响,主要以花果香类香气化合物为主。感官结果表明,河红茶香气主要清甜和花香为主基调,浮红茶主要以嫩甜和花香为主基调,宁红茶主要以果香和甜香为主基调;载荷结果表明,A1、A3、A5、A10和A38为花香型香气物质,A2、A7、A13和A18为果香型香气物质,A8、A9、A10、A14和A22为清甜、花香香气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夫红茶 河红茶 浮红茶 宁红茶 香气成分 江西
下载PDF
茶叶贸易的兴衰与河口古镇的历史变迁
6
作者 张丽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90-94,110,共6页
由于地缘优势,江西河口镇在明清时期的茶叶贸易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集种植、加工、转运等于一体,是信江流域重要的商业古镇,其贸易集散地和交通枢纽的地位极其重要。茶商从河口出发,向南到浙江、福建等地,通过广州开辟了海外的茶路,向... 由于地缘优势,江西河口镇在明清时期的茶叶贸易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集种植、加工、转运等于一体,是信江流域重要的商业古镇,其贸易集散地和交通枢纽的地位极其重要。茶商从河口出发,向南到浙江、福建等地,通过广州开辟了海外的茶路,向北开辟了连接欧亚两大板块,联系中俄蒙三国的万里茶路,在中国的地理版图上留下了光辉灿烂的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贸易 河口古镇 历史变迁 乡村振兴
下载PDF
河口水库除险加固中的填充灌浆技术分析应用
7
作者 吕杏 《云南水力发电》 2024年第7期89-93,共5页
主要探讨了河口水库除险加固中填充灌浆技术的应用。首先,详细描述了工程的现状,然后进行了坝体渗流安全复核计算,以评估当前的安全状况。接着深入讨论了坝体灌浆施工的各个步骤,包括成孔、制浆、灌浆、复灌、终灌和封孔作业。这些步骤... 主要探讨了河口水库除险加固中填充灌浆技术的应用。首先,详细描述了工程的现状,然后进行了坝体渗流安全复核计算,以评估当前的安全状况。接着深入讨论了坝体灌浆施工的各个步骤,包括成孔、制浆、灌浆、复灌、终灌和封孔作业。这些步骤都是为了确保坝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总的来说,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来改善和加固水库坝体,以防止可能的安全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口水库 除险加固 填充灌浆 坝体渗流安全
下载PDF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illite crystallinity and the clay mineral reflectance spectral index for subdividing the very low-grade metamorphic belt along the Lizhou-Hekou geological section in the Youjiang sedimentary basin, Guangxi, China
8
作者 YAN Shouxun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4年第9期834-845,共12页
To examine the application potential of hyperspectral remote sensing techniques in classifying very low-grade metamorphic belts, the composition of clay minerals and the cyrstallinity of illite from mudstones were mea... To examine the application potential of hyperspectral remote sensing techniques in classifying very low-grade metamorphic belts, the composition of clay minerals and the cyrstallinity of illite from mudstones were measured using XRD and VIS-SWIR (400—2500 nm) reflectance spectroscopy. Based on the illite cyrstallinity, Kbler Index (KI), the Early Triassic LuoLou Group and the Middle Triassic lower Baifeng Formation were classified as the lower Epizone with KID2q° ranging from 0.22 to 0.25, the upper Baifeng Formation as upper anchizone with KID2q° ranging from 0.26 to 0.33, and the Hekou Formation as lower anchizone with KID2q° ranging from 0.38 to 0.40. According to a KID2q° value of 0.43, it is possible that there may exist a local diagenetic zone in the upper strata. The illite cyrstallinity Kbler index and the metamorphic grade increase from the bottom to the top of the stratigraphic sequence. The metamorphic grade boundaries nearly match the stratigraphic boundaries, indicating a burial metamorphism nature for the stratigraphic sequence. From the bottom to the top of the sequence, the spectral absorption band center of clay minerals from fresh rocks is around 2200 nm. The absorption band centers change towards shorter wavelengths: the Luolou Group being at 2220 nm, the Baifeng Formation at 2217—2213 nm, the lower member of the Hekou Formation at 2214—2206 nm, and the upper member of the Hekou Formation at 2205—2197 nm. The spectral absorption band center of illite shows the same change pattern.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very low-grade metamorphic belts can be subdivided using spectral indices of clay minerals, which are measured by using field portable spectroradiometers. However, it may not work well with satellite and airborne senso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lite crystallinity Kübler index XRD measurement Lizhou-hekou geological section very low-grade metamorphic belt VIS-SWIR reflectance spectrum change of spectral absorption center.
原文传递
扬子陆块西南缘河口群沉积时限和构造属性的再厘定:兼论中元古代洋板块地层 被引量:3
9
作者 邓奇 任光明 +3 位作者 宁括步 林仕良 崔晓庄 罗钢镚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25-338,共14页
河口群、东川群和原通安组是扬子陆块中元古代早中期重要的地层单元,但其沉积时限和构造属性长期存在争论。本文在区域地质调查和同位素年代学研究的基础上,从“洋板块地质”的视角重新厘定了河口群、东川群和原通安组的沉积时限和构造... 河口群、东川群和原通安组是扬子陆块中元古代早中期重要的地层单元,但其沉积时限和构造属性长期存在争论。本文在区域地质调查和同位素年代学研究的基础上,从“洋板块地质”的视角重新厘定了河口群、东川群和原通安组的沉积时限和构造属性。原通安组是由不同规模的岩块和基质共同构成的一套蛇绿混杂岩;东川群则较为完整地记录了从陆内裂谷到被动大陆边缘的演化过程,代表了盆地边缘的地层序列,东川群与原通安组(现定义为菜子园-通安蛇绿混杂岩)虽位于不同的断块,但应是同一盆地发展的产物;河口群与东川群、原通安组序列明显不同,但总体上也是粒度向上变细的海侵序列,并发育多套火山岩,在Columbia超大陆裂解的大背景下,河口群最有可能形成于夭折裂谷。对采自河口群长冲组的石榴子石云母片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研究,绝大部分锆石具有核-边结构,核部最年轻一组207Pb/206Pb年龄的加权平均值为1468±28 Ma(MSWD=0.40,n=16),解释为原岩的最大沉积年龄;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将河口群和东川群的沉积时代分别限定在1.75~1.40 Ga和1.75~1.35 Ga。锆石边部的变质年龄集中在~830 Ma,结合海绵状结构特征,变质边最有可能是热液蚀变所致。锆石Hf同位素研究显示,扬子陆块西南缘在2.00~1.80 Ga期间,锆石εHf(t)值以负值为主,表明岩浆主要源于古老地壳的再造;而1.58~1.39 Ga的锆石εHf(t)多为正值,显示有大量地幔物质的加入。通过本次综合研究,扬子陆块西南缘古元古代晚期—中元古代早中期的演化经历了2.00~1.80 Ga碰撞造山、1.77~1.64 Ga陆内裂解、1.58~1.39 Ga洋盆形成和1.38 Ga之后的洋壳俯冲消减4个阶段,是Columbia超大陆聚合与裂解在扬子陆块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元古代 扬子陆块西南缘 河口群 锆石U-PB定年 洋板块
下载PDF
基于SWOT-AHP的兰州河口古镇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吴婕 刘勇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23年第1期88-92,共5页
为了对兰州河口古镇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决策提供理论依据,更好地对现有问题进行调整,本研究运用SWOTAHP分析方法分析河口古镇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然后通过层次分析法对河口古镇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优势、劣势、机... 为了对兰州河口古镇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决策提供理论依据,更好地对现有问题进行调整,本研究运用SWOTAHP分析方法分析河口古镇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然后通过层次分析法对河口古镇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进行定量分析,最后通过计算河口古镇旅游发展的优势元素、劣势元素、机遇元素和挑战元素的综合权重值,绘制战略四边形并确定战略方位角。结果表明当前河口古镇的旅游发展应采取保守的克服型战略,在利用好内部优势的同时,警惕来自外部威胁的发展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口古镇 SWOT-AHP方法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越南客”的跨国谋生网络与边境生活空间建构——基于边境口岸城市河口的田野考察
11
作者 杨星星 叶星 《民族学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2-52,122,共12页
本研究聚焦中国云南边境口岸城市河口,通过深描的方式呈现越南边民在中国展开的跨境生计活动,展示他们在河口县城不同街区的工作场所,分析他们在河口当地形成的新的生产生活结构。研究发现,“越南客”的跨境谋生是越南边民个体化选择的... 本研究聚焦中国云南边境口岸城市河口,通过深描的方式呈现越南边民在中国展开的跨境生计活动,展示他们在河口县城不同街区的工作场所,分析他们在河口当地形成的新的生产生活结构。研究发现,“越南客”的跨境谋生是越南边民个体化选择的就近流动,并非由单纯的族裔或文化群体网络所构成,是“越南客”在日常生活特定空间中与他人共同形成的网络空间。通过网络媒介,越南边民不仅创造了新的商业机会,也借由线上、线下的双重流动延展了跨国谋生网络。在网络技术的日常化介入下,“越南客”与本地人共同编织的跨国谋生网络在社会实践的多个领域呈现出复杂的联结方式,形成了新的跨境生活空间。地缘和亲缘关系在建构“越南客”的跨国谋生网络和新的流动性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同时,深度阐释了在跨境流动研究中,将流动性与共生性纳入跨境生活空间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口 越南人 跨国谋生网络 边境生活空间
下载PDF
扬子地台西缘河口群钠长岩锆石SHRIMP年龄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61
12
作者 周家云 毛景文 +7 位作者 刘飞燕 谭洪旗 沈冰 朱志敏 陈家彪 罗丽萍 周雄 王越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6-73,共8页
会理拉拉地区是我国著名的铁铜矿区之一,区内前震旦纪河口群是拉拉式铜矿最主要的赋矿岩石。前人利用多种同位素方法对河口群进行过年龄测定,但获得数据差异大,造成河口群在康滇地轴前震旦基底地层划分中存在争议,因而无法约束河口群成... 会理拉拉地区是我国著名的铁铜矿区之一,区内前震旦纪河口群是拉拉式铜矿最主要的赋矿岩石。前人利用多种同位素方法对河口群进行过年龄测定,但获得数据差异大,造成河口群在康滇地轴前震旦基底地层划分中存在争议,因而无法约束河口群成岩及变质过程与成矿的关系。通过对河口群钠长岩中的锆石采用高精度SHRIMP U-Pb年代学研究,获得年龄为1 680Ma±13Ma,因而,将河口群归为早元古代晚期。此外,岩石有一致高的Nb/Y比值(0.7~3.0),属碱性玄武系列,在Nb/Th-Zr/Nb和Zr/Y-Nb/Y图上,HFSE比值成分点落入洋岛玄武岩(OIB)范围,具有较陡的REE分布型式和"驼峰"状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分配型式,缺乏Nb,Ta负异常,与大陆玄武岩十分吻合,以及岩石形成于板内裂谷环境,这些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河口群钠长岩形成于陆间裂谷,来源于地幔深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口群 SHRIMP U—Pb定年 钠长岩 拉拉
下载PDF
四川省会理县河口地区辉绿岩体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70
13
作者 关俊雷 郑来林 +2 位作者 刘建辉 孙志明 程万华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82-490,共9页
普遍认为,扬子地台西缘前震旦系基底存在结晶基底和褶皱基底的双层(或三层)结构,河口群作为结晶基底与褶皱基底之间的过渡层位,其归属及形成时代仍存在争议。对河口群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深化认识扬子地台西缘基底结构的特点及演化过程... 普遍认为,扬子地台西缘前震旦系基底存在结晶基底和褶皱基底的双层(或三层)结构,河口群作为结晶基底与褶皱基底之间的过渡层位,其归属及形成时代仍存在争议。对河口群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深化认识扬子地台西缘基底结构的特点及演化过程。通过对会理县河口地区侵入于河口群中辉绿岩体的锆石SHRIMP U-Pb测年,获得1710±8 Ma(MSWD=1.11)的锆石U-Pb年龄,表明河口群的形成时代要早于这个年龄。大量的同位素数据证明,河口群主要形成于1817~1710 Ma,为古元古代晚期。本文的研究成果,对认识整个扬子地台西缘的构造格架与演化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地台西缘 河口群 辉绿岩 锆石SHRIMP U-PB 结晶基底
下载PDF
兰州-民和盆地河口群沉积相和岩石磁化率--祁连山白垩纪隆升的记录 被引量:26
14
作者 唐玉虎 戴霜 +7 位作者 黄永波 朱强 方小敏 胡鸿飞 刘俊伟 孔立 赵杰 刘学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61-271,共11页
研究白垩纪祁连山构造隆升过程对认识青藏高原形成及其环境效应具有重要意义,兰州—民和盆地连续出露的河口群沉积物较好地记录了早白垩世祁连山隆升过程。河口群从下向上由冲积扇、扇三角洲、辫状河、滨湖、滨浅湖、半深湖、三角洲7个... 研究白垩纪祁连山构造隆升过程对认识青藏高原形成及其环境效应具有重要意义,兰州—民和盆地连续出露的河口群沉积物较好地记录了早白垩世祁连山隆升过程。河口群从下向上由冲积扇、扇三角洲、辫状河、滨湖、滨浅湖、半深湖、三角洲7个沉积相体系组成;综合分析沉积相时空演化、砾石成分及古水流方向统计和岩石磁化率测量,揭示出早白垩世祁连山经历了3期隆升过程:早期(约143~123Ma)快速强烈隆升阶段,此时祁连山东段开始逐渐断陷下沉,盆地沉积了冲积扇至滨浅湖相沉积体系的砾岩、砂岩和泥岩,岩石磁化率值总体偏低,隆升速度较快;中期(约123~113Ma)稳定隆升阶段,湖盆面积达到最大,沉积物以半深湖相泥岩为主,磁化率值总体偏高,隆升速度较慢;晚期快速隆升阶段,约从113Ma开始,祁连山隆升速度加快,湖盆萎缩,沉积了以三角洲相为主的泥岩和砂岩,磁化率值总体偏低,直至109Ma以后,盆地回返,祁连山地区整体抬升遭受剥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相 磁化率 构造隆升 河口群 祁连山 白垩纪
下载PDF
黄河河口镇至龙门区间来水来沙变化及其对水利水保措施的响应 被引量:65
15
作者 穆兴民 巴桑赤烈 +3 位作者 ZHANG Lu 高鹏 王飞 张晓萍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6-41,共6页
采用现代统计学中的变点分析法、历时曲线法和双累积曲线法对黄河中游河口镇到龙门区间1952-2000年降水、径流和泥沙量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黄河河龙区间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34.5mm,径流量53.3×108m3,输沙量7.2×108t。上世... 采用现代统计学中的变点分析法、历时曲线法和双累积曲线法对黄河中游河口镇到龙门区间1952-2000年降水、径流和泥沙量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黄河河龙区间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34.5mm,径流量53.3×108m3,输沙量7.2×108t。上世纪50年代以来,区间面平均降雨量并未发生显著的趋势性变化,而径流和输沙量均发生了显著性趋势性减少,但在这种趋势性减少过程中,上世纪90年代则表现出微弱增加。与前期相比,在消除降雨量影响后,区间径流量降低幅度一般在20%-30%,而输沙量在低频率部分(相当于汛期)减小幅度达40%,高频部分(相当于非汛期)有所增加。根据建立的区间面平均降雨量与径流量及输沙量关系分析,黄河河龙区间因人类活动的直接作用使区间径流量年均减少18.8×108m3,输沙量年均减少3.7×108t。与前期相比,区域水土保持措施是区间径流和泥沙减少的主要驱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 径流 泥沙 历时曲线 水土流失 水土保持 河龙区间 黄土高原 黄河
下载PDF
兰州-民和盆地八盘峡剖面河口群沉积物色度纪录的140.66~124.19Ma间气候变化 被引量:19
16
作者 戴霜 刘俊伟 +5 位作者 张明震 黄永波 孔立 赵杰 刘学 朱强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58-1067,共10页
随着新生代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不断深入,迫切需要了解前新生代气候变化背景,特别是白垩纪作为距今最近的"温室地球"时期,其气候变化已成为当今研究的重点课题。本文通过对兰州-民和盆地八盘峡剖面河口群沉积物采样与色度测量... 随着新生代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不断深入,迫切需要了解前新生代气候变化背景,特别是白垩纪作为距今最近的"温室地球"时期,其气候变化已成为当今研究的重点课题。本文通过对兰州-民和盆地八盘峡剖面河口群沉积物采样与色度测量,获得了兰州-民和盆地140.66~124.19Ma期间的色度变化序列。对色度值变化机制分析发现,河口群总体为一套红色色调的碎屑沉积岩石组合,有机质含量极低,色度值变化与风化作用及沉积环境有关,亮度值的高低主要与沉积物中钙质胶结物的含量有关,而红度(黄度)值的变化主要与赤铁矿含量多少有关。综合分析色度值及沉积环境变化显示盆地沉积时处于暖湿气候环境,进一步分为140.66~137.43Ma气候相对湿热、137.43~127.41Ma气候相对温湿和127.41~124.19Ma气候相对干热3个阶段;这种阶段性变化以气候的快速转型为界,而且比海洋沉积物记录的全球海平面温度阶段性变化的起始时间提前约1~1.3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度 气候变化 早白垩世 河口群 兰州-民和盆地
下载PDF
陕西洛南河口绿松石矿遗址调查报告 被引量:24
17
作者 李延祥 先怡衡 +4 位作者 陈坤龙 杨岐黄 邵安定 张登毅 谭宇辰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1-17,55,共8页
河口矿业遗址位于陕西省洛南县洛河沿岸。2010~2015年,北京科技大学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河口遗址周边进行了数次调查,发现了10处古代开采绿松石的洞穴遗址。这批洞穴规模较大,采集到的遗物较为丰富,主要为石器和陶片。遗址中采集的石... 河口矿业遗址位于陕西省洛南县洛河沿岸。2010~2015年,北京科技大学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河口遗址周边进行了数次调查,发现了10处古代开采绿松石的洞穴遗址。这批洞穴规模较大,采集到的遗物较为丰富,主要为石器和陶片。遗址中采集的石锤为一种古代的采矿工具,洞穴内发现的蓝色矿石经过定性分析,确认为绿松石,因此判断这批洞穴为古代开采绿松石的矿业遗址。从发现的陶片、开采工具的年代以及碳十四测年等资料判断,其开采年代始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到青铜时代早期,延续到春秋时期。唐宋时期仍有使用,但不能确定是否与矿石开采有关。河口古代绿松石矿业遗址的发现,为研究我国早期绿松石的开采、使用、流通及来源提供了重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口遗址 绿松石矿 石锤 先秦时期
下载PDF
县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 被引量:25
18
作者 何云玲 刘雪莲 +3 位作者 杨焰 马石林 付保红 谈树成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4-128,共5页
资源与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对于协调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以云南省河口县为例,建立涵盖多种因素的县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用极差变换法对各指标原始值进行无量纲处理,通过均... 资源与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对于协调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以云南省河口县为例,建立涵盖多种因素的县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用极差变换法对各指标原始值进行无量纲处理,通过均方差决策法确定指标权重。结果表明:资源环境承载力较高的区域为河口镇,占全县总面积的14.30%;中等的区域为莲花滩乡、桥头乡、老范寨乡和南溪镇,占66.35%;较低的区域为瑶山乡,占19.36%。总体发展形势严峻。地形起伏较大、频繁发生的地质灾害、有限的土地资源和较差的水环境质量,阻碍了县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提高。研究结果对丰富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具有理论意义,也为其他县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提供了科学的方法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环境 承载力 均方差决策法 河口县
下载PDF
甘肃兰州—民和盆地中铺地区下白垩统河口群沉积特征及其盆地分析意义 被引量:13
19
作者 陈军 柳永清 +7 位作者 旷红伟 刘燕学 彭楠 许欢 董超 刘海 薛沛霖 徐加林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55-168,共14页
甘肃兰州—民和盆地是中国西部典型的陆内断陷沉积盆地,该盆地发育的下白垩统河口群是一套以红褐色为主的碎屑岩地层。依据野外调查,以盆地分析方法为手段,从地层、沉积相、物源和古水流等方面入手对盆地东南部的中铺地区河口群进行了... 甘肃兰州—民和盆地是中国西部典型的陆内断陷沉积盆地,该盆地发育的下白垩统河口群是一套以红褐色为主的碎屑岩地层。依据野外调查,以盆地分析方法为手段,从地层、沉积相、物源和古水流等方面入手对盆地东南部的中铺地区河口群进行了沉积环境的系统分析。通过对研究区内河口群沉积相、沉积构造和沉积序列的研究,认为整套地层垂向上发育有冲积扇相—辫状河相—曲流河相沉积,并进一步划分出若干微相;同时结合该地区的物源和古水流分析认为,早白垩世研究区内的物源主要来自南部的祁连山多旋回造山带; 盆地内的下白垩统河口群在不同地区呈现出不同特点,并以此建立了兰州—民和盆地早白垩世古地理格局及盆地演化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民和盆地 早白垩世 河口群 沉积相 盆地分析 沉积环境
下载PDF
刘家峡黄河巨龙:中国甘肃兰州盆地下白垩统河口群一新蜥脚类恐龙化石 被引量:19
20
作者 尤海鲁 李大庆 +1 位作者 周玲琦 季强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68-674,i0006-i0008,共10页
本文记述了2004年发现于甘肃兰州盆地下白垩统河口群一个化石点的蜥脚类恐龙化石。新标本的荐椎独特,神经脊非常低并在其顶端横向扩展,代表蜥脚类恐龙一新属种刘家峡黄河巨龙。分支系统分析发现黄河巨龙为一原始巨龙型类蜥脚类。
关键词 恐龙 巨龙型蜥脚类 河口群 兰州盆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