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贺兰山西麓断裂右旋走滑的地质地貌证据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7
1
作者 雷启云 张培震 +4 位作者 郑文俊 杜鹏 王伟涛 俞晶星 谢晓峰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297-1315,共19页
贺兰山西麓断裂的水平运动性质对厘定阿拉善地块与华北地块的现今界线,探讨青藏高原向NE扩展的影响范围均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野外地质地貌调查发现:贺兰山西麓断裂切割了新近系背斜的西翼,干河沟组和清水营组之间的地质界线被右旋错动,... 贺兰山西麓断裂的水平运动性质对厘定阿拉善地块与华北地块的现今界线,探讨青藏高原向NE扩展的影响范围均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野外地质地貌调查发现:贺兰山西麓断裂切割了新近系背斜的西翼,干河沟组和清水营组之间的地质界线被右旋错动,位移>800m;在断裂附近的第四纪洪积高台地上,多处发育了与主断裂相交的次级张性节理(裂隙),其锐角指示主断裂具有右旋走滑性质;贺兰山西麓断裂南端发育的与主断裂斜交的正断层,表明断裂西盘向N运动并在端部形成拉张调整区,反映了主断裂水平运动为右旋走滑;形成于不同时期不同规模的冲沟跨断裂发生了明显的右旋扭动。因此,贺兰山西麓断裂的水平运动是右旋走滑,而非前人认为的左旋走滑。从断裂活动和新生代地层变形的相互关系分析,认为晚新生代以来,在贺兰山西麓断裂附近存在2个阶段的构造变形:即早期褶皱变形,后期断裂活动。这2次构造变形是青藏高原对阿拉善地块的持续推挤,导致其向NE侧向挤出的结果。青藏高原扩展的影响范围在上新世末已抵达贺兰山西麓地区,并导致贺兰山西麓断裂的右旋走滑运动,形成了阿拉善地块和华北地块的现今边界,也是青藏高原扩展的最新前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贺兰山西麓断裂 右旋走滑 青藏高原东北缘 构造变形
下载PDF
贺兰山高等真菌区系地理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宋刚 王黎元 《阴山学刊》 2001年第5期1-5,28,共6页
贺兰山高等真菌区系地理成分中 ,世界性分布属占 6 4 1%、种占 19 5 ,他们多为适应性强的腐生菌类 ;欧亚北美分布属占 35 9%、种占 5 2 7% ,未发现热带分布的属或种 ,充分显示出该地区真菌以北温带分布成分为主的特点 ;欧亚分布种占 1... 贺兰山高等真菌区系地理成分中 ,世界性分布属占 6 4 1%、种占 19 5 ,他们多为适应性强的腐生菌类 ;欧亚北美分布属占 35 9%、种占 5 2 7% ,未发现热带分布的属或种 ,充分显示出该地区真菌以北温带分布成分为主的特点 ;欧亚分布种占 11 5 % ,东亚北美分布种占 9 9% ,表明该地区真菌区系与欧洲、北美洲的密切联系 ;中国—日本分布种占 3 1% ,可见本地区和日本在真菌区系上也有着联系 ;本地区特有成分较少 ,但从贺兰山特殊的地理位置、相对孤立的山体和复杂的地形分析 ,随研究工作的深入 ,很可能有一些山的分布的特有成分被发现。贺兰山真菌区系成分与邻近的内蒙古大青山相比较 ,共有种多达 5 7种 ,而与地处亚热带向热带过渡的湖南莽山相比较 ,共有种仅有 12种 ,更进一步说明本地区深居北温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贺兰山 高等真菌 区系地理
下载PDF
宁夏贺兰山北段牛头沟金矿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和矿床成因探讨 被引量:17
3
作者 李红宇 宋新华 +5 位作者 郭合伟 孙文坤 谷守江 张连昌 黄世武 陈志广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36-1044,共9页
牛头沟金矿位于华北陆块鄂尔多斯地块西缘贺兰山裂陷北段之基底杂岩带,赋矿地层为一套下元古界宗别立群第二亚群(Pt1z2)中的中-深程度变质岩系。矿体受深大断裂(正义关断裂)的次级主断裂(F1)控制;该控矿断裂构造(F1)形成于海西-印支期,... 牛头沟金矿位于华北陆块鄂尔多斯地块西缘贺兰山裂陷北段之基底杂岩带,赋矿地层为一套下元古界宗别立群第二亚群(Pt1z2)中的中-深程度变质岩系。矿体受深大断裂(正义关断裂)的次级主断裂(F1)控制;该控矿断裂构造(F1)形成于海西-印支期,经历早期逆冲挤压,晚期局部引张破裂的多期活动阶段,矿化作用主要形成于主断裂(F1)张性破裂阶段,矿化早期主要表现为强烈硅化,矿化晚期硅化岩破裂被主成矿流体充填-交代形成蚀变岩型金矿,为矿区主要成矿类型。石英脉型金矿形成于与主断裂有联系的次级张裂隙中。二者反映矿床类型不同,但成矿作用是一致的。即在动力作用下产生的变质热液在构造的有利部位或裂隙中交代-充填成矿。硫化物硫同位素组成和矿物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该蚀变岩型金矿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来源具多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蚀变岩型金矿 矿床地球化学 矿床成因 牛头沟 宁夏贺兰山
下载PDF
贺兰山东麓地貌形态指数的空间特征及其新构造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申凯楠 董绍鹏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82-1297,共16页
贺兰山东麓晚更新世以来经历了多次构造活动,前人利用多种方法曾对贺兰山东麓进行了构造活动性研究。本研究基于DEM数据,提取了贺兰山东麓12条河流Hack剖面与河长坡降指标(SL),并提取面积-高程积分(HI)和河流陡峭指数(ksn)进行对比验证... 贺兰山东麓晚更新世以来经历了多次构造活动,前人利用多种方法曾对贺兰山东麓进行了构造活动性研究。本研究基于DEM数据,提取了贺兰山东麓12条河流Hack剖面与河长坡降指标(SL),并提取面积-高程积分(HI)和河流陡峭指数(ksn)进行对比验证,探究贺兰山东麓红果子沟至紫花沟地区河流发育与构造活动性情况。结果表明:贺兰山东麓河流Hack剖面大多呈现凸-凹形态,均衡坡降指标(K)整体南部大于北部;而且大多数河流河长坡降指标(SL)参数有多处异常峰值,主要受区域构造活动性的控制。沿贺兰山东麓断裂带标准化河长坡降指标(SLK)异常峰值的较高值的空间分布自北向南逐渐降低。面积-高程积分结果显示贺兰山东麓地区大部分处于壮年期,部分区域处于老年期。面积-高程积分值在区域南部高值较多,体现了较为强烈的构造活动性。陡峭指数的最大峰值位于河流3,自北向南峰值呈下降趋势。从空间分布上,区域南部河流河段陡峭指数整体偏高且较为集中,呈现断裂带西部靠近山体区域高于断裂带东部地区,南部整体高于北部区域的特征。总体上,面积-高程积分与陡峭指数分别与Hack剖面均衡坡降指标、 SLK参数的结果具有相对的一致性。贺兰山东麓河流受到断裂构造活动性影响,且构造活动性呈现南部大于北部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ck剖面 SL参数 陡峭指数 面积-高程积分 贺兰山东麓
原文传递
李善“出为经城令”若干问题新论 被引量:2
5
作者 钱振宇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3-19,共7页
唐高宗乾封年间,李善从中央赴地方任职。外出地应以《旧唐书·儒学传》记载的经城说为是,《新唐书·文艺传》记载的泾城说和王象之《舆地纪胜》记载的泾县说不确。此次外出之性质应为贬谪,非是升迁,亦非自请外调。据现存史料,... 唐高宗乾封年间,李善从中央赴地方任职。外出地应以《旧唐书·儒学传》记载的经城说为是,《新唐书·文艺传》记载的泾城说和王象之《舆地纪胜》记载的泾县说不确。此次外出之性质应为贬谪,非是升迁,亦非自请外调。据现存史料,并不能得出李善此次贬谪与贺兰敏之有关的结论。李善被贬为经城令不久,缘贺兰敏之荐引,返回长安,再次担任崇贤馆直学士和兰台郎之职,从此被视为贺兰敏之集团的重要人物。贺兰敏之倒台后,李善与皇甫公义、秦趋节、刘祎之和徐齐聃等一起被长流岭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善 经城令 贺兰敏之 岭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