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壳源氦气成藏主控因素及资源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吴义平 王青 +6 位作者 陶士振 王建君 李谦 张宁宁 吴晓智 李浩武 王晓波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40-350,共11页
当前国内外尚无系统的氦气资源评价方法以及针对性的参数取值标准。通过天然气和氦气的成藏要素对比,明确了载体气和壳源氦气的异源同储、同源同储和同源异储3类共生关系,以及壳源氦气成藏的8个关键因素。构建了4类10种氦气资源分级分... 当前国内外尚无系统的氦气资源评价方法以及针对性的参数取值标准。通过天然气和氦气的成藏要素对比,明确了载体气和壳源氦气的异源同储、同源同储和同源异储3类共生关系,以及壳源氦气成藏的8个关键因素。构建了4类10种氦气资源分级分类评价方法,其中含量法包括5个亚类,统计法包括1个亚类,类比法包括3个亚类,成因法1个亚类,初步解决了氦气资源定量计算的难题。结果表明:高氦气含量的气藏一般为常压及低压气藏,氦气含量与氦源岩类型、铀钍含量和氦源岩规模3个参数呈正向关系,而与离主断裂距离、埋深和生烃强度3个参数呈负相关,适度的基底构造活动有利于氦气释放及富集。基于8类氦气成藏主控因素与氦气含量的定量关系,建立了氦气含量类比法。基于异源同储不同序的原理,构建了氦气资源规模序列法;基于放射性元素衰变释氦机理,建立了氦气成因法。氦气资源评价方法在国内外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研究成果将为我国氦气储量规模发现提供了有效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体气 共生关系 氦气含量 生氦法 规模序列 资源评价
下载PDF
煤的真密度测定方法研究
2
作者 孔德婷 刘聪云 +1 位作者 马琳鸽 李永龙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8-136,共9页
针对煤的真密度测定方法之一的氦气置换法进行了系统地分析与研究,选取了10个分析煤样进行真密度分析,筛选了氦气置换法测真密度的测定条件。将氦气置换法测得值与传统国标方法测得值进行比对,结合煤质基础分析和煤的孔结构表征,发现了... 针对煤的真密度测定方法之一的氦气置换法进行了系统地分析与研究,选取了10个分析煤样进行真密度分析,筛选了氦气置换法测真密度的测定条件。将氦气置换法测得值与传统国标方法测得值进行比对,结合煤质基础分析和煤的孔结构表征,发现了2种方法对不同煤阶煤的适用性差异。在低阶煤阶段,褐煤与低阶烟煤样品受高水含量及表面含氧官能团的影响导致其亲水性强,因此传统方法中使用的置换样品孔的介质(水)易与样品发生吸附作用导致结果失准,测定结果与氦气置换法相比真密度测定值高,氦气置换法更具优势;在无烟煤阶段,部分无烟煤受其微孔影响在氦气置换法测试过程中氦气压力难以平衡,真空前处理更具优势。通过多家实验室比对,最终确定了氦气置换法的操作过程、方法参数及不同煤阶样品的精密度,为煤的真密度测定提供了准确、快速、无损的分析方法,推动了煤质分析的自动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真密度 测定方法 氦气置换 氧含量 亲水性
下载PDF
吸枪法氦质谱检漏技术快速测定氮气中氦含量研究
3
作者 王莎 杨惠钧 +2 位作者 熊德权 陈琳 王斌 《石化技术》 CAS 2023年第11期40-42,共3页
利用吸枪法氦质谱检漏仪对天然气生产装置检漏现场氮气中氦含量进行快速测定,建立吸枪法氦质谱检漏仪对氮气中氦含量准确测定的方法,并考查了分析方法性能,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及较低的检出限,重复性好,准确度高,准确可靠。
关键词 吸枪法 氦质谱检漏 氦含量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胜气田氦气分布规律及特大型富氦气田的发现 被引量:50
4
作者 何发岐 王付斌 +8 位作者 王杰 邹彦荣 安川 周小勇 马亮帮 赵永强 张瑾 刘棣民 姜海健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0,共10页
近年来,随着鄂尔多斯盆地北缘杭锦旗地区东胜气田勘探开发进程的逐步推进,发现在该地区天然气中普遍伴生具有工业价值的氦气。通过对东胜气田166口井天然气样品分析发现,氦气含量为0.045%~0.487%,达到含氦-富氦气田标准。气田中部独贵... 近年来,随着鄂尔多斯盆地北缘杭锦旗地区东胜气田勘探开发进程的逐步推进,发现在该地区天然气中普遍伴生具有工业价值的氦气。通过对东胜气田166口井天然气样品分析发现,氦气含量为0.045%~0.487%,达到含氦-富氦气田标准。气田中部独贵加汗区带及北部什股壕区带2个基底断裂发育区氦气含量较高,平均含量大于0.1%,具有较大的氦气勘探开发潜力。纵向上从下(盒1段)到上(盒3段)氦气含量依次降低,盒1段和盒2段氦气含量较高,均大于0.1%,为主要的氦气勘探开发层系。根据氦气同位素组成发现,东胜气田氦气为典型的壳源成因,主要来源于基底的太古宇—元古宇变质岩—花岗岩系,氦气分布受基底岩相和深大断裂双重控制,高值区主要沿泊尔江海子等通基底断裂两侧分布,在二级断裂的通氦源断裂与四级断裂的输导体系交汇处和太古宇—元古宇变质岩—花岗岩系基底发育区富集。通过对东胜气田重点天然气井中短期内氦气含量随气井生产动态的变化特征研究,发现天然气在较长的开发时期内氦气含量保持稳定;按照体积法计算,其氦气探明储量为2.444×10^(8)m^(3),三级储量为8.304×10^(8)m^(3),是目前我国第一大特大型含氦—富氦气田,资源潜力巨大。建议选取东胜气田作为氦气资源开发利用的先导试验区,加快论证建设氦气战略储备基地的可行性;同时加强主要含油气盆地天然气中氦气成藏规律、资源潜力评价以及氦气等伴生资源的综合利用研究,指导氦气资源勘探开发和综合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氦气丰度 氦气储量 特大型富氦气田 东胜气田 杭锦旗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黄骅拗陷天然气中幔源氦 被引量:10
5
作者 戴春森 戴金星 +1 位作者 宋岩 施央申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5年第2期272-280,共9页
黄骅拗陷天然气中存在强烈的幔源氦入侵,氦同位素比值3He/4He0.12Ra至3.62Ra,表明天然气中氦组分有1%至45%来自幔源。3He/4He频率分布图呈双峰式特点,低值峰0.12Ra至1.19Ra,位于新生代... 黄骅拗陷天然气中存在强烈的幔源氦入侵,氦同位素比值3He/4He0.12Ra至3.62Ra,表明天然气中氦组分有1%至45%来自幔源。3He/4He频率分布图呈双峰式特点,低值峰0.12Ra至1.19Ra,位于新生代中后期构造、岩浆活动不发育和远离断裂交汇带地区,其仍远高于壳源流体特征0.02Ra,表明拗陷区总体上存在较强的幔源氦混染。高值峰1.28Ra至2.80Ra,均位于长期活动断裂,特别是断裂交汇带和新生代火山活动区。幔源氦自断裂交汇带释放.沿NE—NEE向伸展断裂带运移、聚集,并向四周扩散。早第三纪伸展活动与幔源岩浆作用期是幔源氦主要释放期;晚第三纪至第四纪NW向深断裂活动和深源岩浆作用对区内幔源氦聚集亦具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位素 氩含量 构造活动 天然气 幔源氦
下载PDF
乌鲁木齐10号泉He含量变化的映震特征 被引量:11
6
作者 高小其 蓝陵 +4 位作者 许秋龙 李新勇 崔勇 李艳萍 迪里夏提 《四川地震》 2002年第3期27-31,共5页
本文从监测泉点的水文地质概况入手 ,结合近 1 9年来的资料分析了 1 0号泉水中氦含量变化的映震特征 :氦含量变化的地震前兆异常基本上都是正异常 ,且具有较好的重复性 ,泉点即流量测值遵循 :背景值—趋势性上升 (或突升 )—最高值—趋... 本文从监测泉点的水文地质概况入手 ,结合近 1 9年来的资料分析了 1 0号泉水中氦含量变化的映震特征 :氦含量变化的地震前兆异常基本上都是正异常 ,且具有较好的重复性 ,泉点即流量测值遵循 :背景值—趋势性上升 (或突升 )—最高值—趋势性下降 (或突降 )—恢复至背景值的变化过程。而地震常常发生在氦含量由高变低的过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前兆 异常特征 乌鲁木齐市 地质构造环境 映震灵敏性
下载PDF
哈萨克斯坦卡帕尔-阿拉善4号井氦气(He)含量映震特征 被引量:4
7
作者 崔勇 杨晓芳 +3 位作者 陈玲 鲁娜 魏若萍 李新勇 《内陆地震》 2008年第3期243-251,共9页
介绍了哈萨克斯坦卡帕尔-阿拉善4号井的水文地球化学环境,分析其17年氦气(He)含量变化映震特征,氦气(He)变化的地震前兆异常表现为:上升(或下降)幅度、速率变化超出正常范围,具有较好的重复性,测值遵循的是,背景值—趋势性上升(或突升)... 介绍了哈萨克斯坦卡帕尔-阿拉善4号井的水文地球化学环境,分析其17年氦气(He)含量变化映震特征,氦气(He)变化的地震前兆异常表现为:上升(或下降)幅度、速率变化超出正常范围,具有较好的重复性,测值遵循的是,背景值—趋势性上升(或突升),趋势性下降(或突降)—恢复至背景值的变化过程。将该井氦气(He)观测数据经过滤波、差分处理后,以3倍均方差作为异常识别标准,结果表明:氦气(He)对监测点周围300 km范围5级地震、400 km范围6级地震的对映率分别为100%、66.7%,是较好的地震前兆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萨克斯坦 卡帕尔-阿拉善4井 氦气(He)含量 映震特征
下载PDF
含氦纳米晶钛膜的PBS和XRD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庞洪超 罗顺忠 +9 位作者 龙兴贵 安竹 刘宁 段艳敏 吴兴春 彭述明 杨本福 王培禄 宋应民 郑思孝 《核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8-62,共5页
为研究不同晶粒尺寸纳米钛膜的储氦行为,在He-Ar混合气体下,用磁控溅射方法沉积纳米晶钛膜,利用PBS(proton backscattering)、XRD(X-ray diffraction)对膜的氦含量和微观结构及晶粒大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其它实验参数不变的情况下... 为研究不同晶粒尺寸纳米钛膜的储氦行为,在He-Ar混合气体下,用磁控溅射方法沉积纳米晶钛膜,利用PBS(proton backscattering)、XRD(X-ray diffraction)对膜的氦含量和微观结构及晶粒大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其它实验参数不变的情况下,当沉积温度从60℃升至350℃时得到均匀分布的含氦量(指原子百分比)从38.6%逐渐降至9.2%的钛膜,其平均晶粒由13.1nm增加到44.2nm;当He/Ar分压比分别为6、10、15、19时得到均匀分布的含氦量分别为17.6%、47.2%、48.3%和38.6%的钛膜。He的引入引起(002)晶面衍射峰向小角度移动,但(100)晶面衍射峰不变,即晶胞参数c增加,a不变化;随膜中He含量的增加,衍射峰展宽,晶粒变小,显示出氦的掺入有抑制纳米晶粒长大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控溅射 纳米晶钛膜 晶粒大小 氦含量
下载PDF
观测井中氦含量异常与地震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5
9
作者 孔令昌 王桂清 +3 位作者 王志敏 王华 王家彬 范义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07年第6期32-36,共5页
阐述了黑龙江省林甸观测井、山东省聊城聊古一井和云南省开远观测井观测到的氦含量变化与周围发生的中强地震的关系。由于氦的物理化学的特性,它在地震前能灵敏地反映出地震的前兆变化,氦的异常幅度与震级成正相关,与震中距成负相关,异... 阐述了黑龙江省林甸观测井、山东省聊城聊古一井和云南省开远观测井观测到的氦含量变化与周围发生的中强地震的关系。由于氦的物理化学的特性,它在地震前能灵敏地反映出地震的前兆变化,氦的异常幅度与震级成正相关,与震中距成负相关,异常一般都是在地震前15~30d左右。根据观测井所处的构造条件和氦来源深度的不同,观测到氦含量的异常变化不一致性,有正异常,也有负异常变化,这与孕震应力场作用导致气体来源途径的不同有关。地热异常区的高温井逸出气和逸出气中以天然气为主的观测井氦气测值高,低温井逸出气的氦气测值低。人可明显感觉到有气体流出的观测井,其交换速度快,氦气异常呈现出突变型特征;而低温静水位观测井,其气体流量小的观测井,交换速度慢,其氦气异常呈现出缓变型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氦含量 地震前兆 异常机理
下载PDF
2005年7月25日黑龙江省林甸5.1级地震——地下流体前兆异常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孔令昌 王桂清 +6 位作者 王志敏 赵佳 赵宜 范义 史金平 缪祥财 李波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06年第3期16-19,共4页
分析了2005年7月25日林甸5.1级地震和2005年2月23日富裕3.7级地震前,林甸1井大地微电流、林甸04井的氦气和大庆地震台的地温异常变化。大地微电流在这2次地震前具有明显的异常变化,其异常幅度达正常背景值的10-20倍。氦气在林甸5.... 分析了2005年7月25日林甸5.1级地震和2005年2月23日富裕3.7级地震前,林甸1井大地微电流、林甸04井的氦气和大庆地震台的地温异常变化。大地微电流在这2次地震前具有明显的异常变化,其异常幅度达正常背景值的10-20倍。氦气在林甸5.1级地震前具有明显前兆异常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甸5.1级地震 大地微电流 氦气异常
下载PDF
基于CO_2置换的低渗透储层岩心饱和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韩学辉 李峰弼 +4 位作者 戴诗华 张娟娟 唐俊 王雪亮 王洪亮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87-791,共5页
针对低渗透储层岩心的饱和难题,基于CO2置换吸附气的原理开发了低渗透储层岩心饱和方法和实验装置,通过饱水法孔隙度测量考察了该方法在26块低渗透储层岩心的应用效果。研究发现,该方法饱和后饱水法孔隙度比常规饱和方法饱和后的饱水法... 针对低渗透储层岩心的饱和难题,基于CO2置换吸附气的原理开发了低渗透储层岩心饱和方法和实验装置,通过饱水法孔隙度测量考察了该方法在26块低渗透储层岩心的应用效果。研究发现,该方法饱和后饱水法孔隙度比常规饱和方法饱和后的饱水法孔隙度平均增加0.54%,平均比氦气法孔隙度小0.14%左右,饱和效果有明显改善并近于完全饱和;饱水法孔隙度相对增量与泥质含量存在正相关关系,而与平均粒径、孔隙度、渗透率存在负相关关系,表明该方法在消除致密岩心吸附气对饱和影响方面有很好的针对性,可用于低渗透储层岩心的饱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置换 低渗透储层 岩心饱和 吸附气 平均粒径 氦孔隙度 泥质含量
下载PDF
Enrichment mechanism and resource potential of shale-type helium:A case study of Wufeng Formation-Longmaxi Formation in Sichuan Basin 被引量:3
12
作者 Haikuan NIE Quanyou LIU +7 位作者 Wei DANG Pei LI Haikun SU Hanyong BAO Liang XIONG Zhujiang LIU Chuanxiang SUN Peixian ZHANG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6期1279-1288,共10页
China’s helium resource is highly dependent on overseas imports.Organic-rich and U/Th-rich shale reservoirs generally contain helium,and although the helium content is low,the total reserve is large.Therefore,the eff... China’s helium resource is highly dependent on overseas imports.Organic-rich and U/Th-rich shale reservoirs generally contain helium,and although the helium content is low,the total reserve is large.Therefore,the effective development and utilisation of shale-type helium resources is a realistic way to improve the security of helium resources in China.In this study,the generation mechanism,helium source and content,migration modes and pathways,controlling factors of enrichment,distribution pattern,and resource potential of the helium were analysed,using the Wufeng-Longmaxi shale in the Sichuan Basin and its periphery.Furthermore,countermeasures were proposed for shale-type heli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Wufeng-Longmaxi shale has a high content of U and Th and a good ability to generate helium.The helium is generated by a typical crustal source of helium and is characterised by self-generation,self-storage,and wide distribution.The helium resource potential is a product of its content and the resources of the associated natural gas.The continuous supply of helium and effective preservation are the main geological factors that control the enrichment of shale-type helium.The preliminary evalu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serves of helium in proven shale gas reserves are 10.8×10^(8)m^(3)in the Sichuan Basin and its periphery,where the extra-large helium fields are likely to be discovered.Additionally,0.0912×10^(8)m^(3)of helium was produced,along with the annual production of shale gas.To avoid the waste of helium and to improve the self-supply ability,it is suggested that research on the resource potential,enrichment mechanism,and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shale-type helium should be carried out as soon as possible,and helium extraction techniques for helium-bearing natural gas should be studi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ALE helium content Enrichment mechanism Resource potential Sichuan Basin
原文传递
惰性气体中熔融试样-红外光谱法测定锡钛合金中氧含量 被引量:11
13
作者 王宽 李波 +3 位作者 孙宝莲 王辉 梁清华 郑伟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37-739,共3页
称取锡钛合金0.07g置于镍囊中,投入TC 600氧氮测定仪中已造好镍浴的石墨坩埚中,在氦气氛中,在4.5kW功率条件下,于脉冲炉中将样品熔融,样品中的氧在高温条件下与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少量二氧化碳,其中一氧化碳通过热的稀土氧化铜转化成... 称取锡钛合金0.07g置于镍囊中,投入TC 600氧氮测定仪中已造好镍浴的石墨坩埚中,在氦气氛中,在4.5kW功率条件下,于脉冲炉中将样品熔融,样品中的氧在高温条件下与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少量二氧化碳,其中一氧化碳通过热的稀土氧化铜转化成二氧化碳,然后进入红外检测池进行检测并换算成氧含量。以锡钛合金为基体加入已知含氧量的钛标准样品,按方法进行回收试验,测得回收率在85.0%~119%之间。对同一锡钛合金进行8次测定,测定值在0.017 9%~0.020 8%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钛合金 氧含量 红外光谱法 氦气氛中样品熔融
下载PDF
核材料中氦含量的重离子弹性反冲探测
14
作者 刘超卓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2期132-135,共4页
核反应堆材料中氦的滞留量是评估材料安全性能的重要指标。文中介绍了利用重离子束的弹性反冲探测氦的能谱、分析薄膜材料中的氦元素含量及其深度分布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采用12 MeV的碳离子作为探针,对金属锆膜中的氦进行前向弹性反... 核反应堆材料中氦的滞留量是评估材料安全性能的重要指标。文中介绍了利用重离子束的弹性反冲探测氦的能谱、分析薄膜材料中的氦元素含量及其深度分布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采用12 MeV的碳离子作为探针,对金属锆膜中的氦进行前向弹性反冲;通过解析能谱,获得氦的含量分布和深度分布,并对不同温度退火后的薄膜材料中氦含量进行了对比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堆材料 氦含量 弹性反冲
下载PDF
弹性反冲探测技术分析薄膜中的氢和氦含量
15
作者 刘超卓 《理化检验(物理分册)》 CAS 2010年第8期496-499,506,共5页
给出了用离子束来弹性反冲探测能谱,分析薄膜材料中的轻质元素含量及其深度分布的基本原理和试验方法,并对其发展和应用做了介绍。作为应用举例,用8 MeV的O3+作为入射离子进行弹性反冲金属钛膜中的氢和氦,通过解析能谱获得了氢和氦含量... 给出了用离子束来弹性反冲探测能谱,分析薄膜材料中的轻质元素含量及其深度分布的基本原理和试验方法,并对其发展和应用做了介绍。作为应用举例,用8 MeV的O3+作为入射离子进行弹性反冲金属钛膜中的氢和氦,通过解析能谱获得了氢和氦含量的深度分布曲线。该技术在涉及氢和氦在材料中的行为研究方面将有重要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反冲探测技术 薄膜 氢含量 氦含量 深度分布
下载PDF
冷却气体对黑腔系统温度场影响数值模拟 被引量:4
16
作者 陈鹏玮 厉彦忠 +2 位作者 辛毅 丁岚 李翠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53-561,共9页
为了研究氦氢冷却气体对黑腔系统温度场的影响,采用CFD数值模拟方法,计算了氘氚靶丸外表面最大温差与填充区域的气体流场随气压、氦气含量变化的规律。通过对冷却壁面施加壁温扰动函数,监测了靶丸外表面平均温度、最大温差随时间的波动... 为了研究氦氢冷却气体对黑腔系统温度场的影响,采用CFD数值模拟方法,计算了氘氚靶丸外表面最大温差与填充区域的气体流场随气压、氦气含量变化的规律。通过对冷却壁面施加壁温扰动函数,监测了靶丸外表面平均温度、最大温差随时间的波动。研究结果表明:提高氦氢混合气体的填充压力或减小氦气含量,使得黑腔上下部分冷却气体自然对流强度差异增大,导致靶丸外表面温度场均匀性恶化;但降低冷却气体中氦气含量使气体导热系数减小,比热容增大,使得冷却壁温扰动对靶丸外表面温度场均匀性的影响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冻靶 冷却气体 气体压力 氦气含量 自然对流
下载PDF
磁控溅射沉积含He纳米晶钛膜制备
17
作者 宋应民 罗顺忠 +8 位作者 龙兴贵 彭述明 安竹 刘宁 庞洪超 段艳敏 吴兴春 杨本福 郑思孝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44-647,共4页
采用直流磁控溅射方法,通过分别改变衬底温度及He分压来制备不同氦含量的钛膜。利用PBS、XRD、TEM及AFM分别对钛膜中的He含量、平均晶粒尺寸及膜的表面形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温度范围内,温度变化对所制备钛膜中He含量的影响明... 采用直流磁控溅射方法,通过分别改变衬底温度及He分压来制备不同氦含量的钛膜。利用PBS、XRD、TEM及AFM分别对钛膜中的He含量、平均晶粒尺寸及膜的表面形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温度范围内,温度变化对所制备钛膜中He含量的影响明显不同;He含量与晶粒尺寸直接相关,氦原子进入钛膜后,抑制了晶粒的长大;随着钛膜中He与Ti的原子个数比由1.0%增加到11.9%,TEM测得的平均晶粒尺寸由约35 nm减小到约4 nm;选择合适的He分压,能够制备出He含量较高的氦钛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控溅射 氦含量 氦钛膜 平均晶粒尺寸
下载PDF
聊古一井逸出气氦数字化观测资料分析及其映震能力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魏汝庆 陈其锋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21-125,共5页
简要介绍了一种新型测氦仪—GWK - 2 0 1型测氦仪 ,分析了聊古一井 1998年 9月 1日~ 1999年 11月 30日的逸出气氦观测资料。结果表明 :该资料的正常动态为近直线型 ,并且在附近 4 0级地震前有显著的异常显示 ,对今后的地震预报探索研... 简要介绍了一种新型测氦仪—GWK - 2 0 1型测氦仪 ,分析了聊古一井 1998年 9月 1日~ 1999年 11月 30日的逸出气氦观测资料。结果表明 :该资料的正常动态为近直线型 ,并且在附近 4 0级地震前有显著的异常显示 ,对今后的地震预报探索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逸出气氦 正常动态 映震能力 异常反映 数字化观测 地震前兆
下载PDF
以内部气体质谱分析检测元器件密封性的方法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庚林 李飞 +1 位作者 李宁博 刘永敏 《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 2014年第3期325-330,共6页
基于内外气体交换的分子流模型,采用了以τHemin为基本判据和定量确定最长候检时间的方法,提出了以内部气体质谱分析检测元器件密封性的方法及其氦气含量法和氩气含量法,给出了这种方法的判据公式、压氦或压氩压力时间和最长候检时间公... 基于内外气体交换的分子流模型,采用了以τHemin为基本判据和定量确定最长候检时间的方法,提出了以内部气体质谱分析检测元器件密封性的方法及其氦气含量法和氩气含量法,给出了这种方法的判据公式、压氦或压氩压力时间和最长候检时间公式或确定方法,规定了检测判定程序。内部气体质谱分析,需要时辅以粗漏检测,能够进行具有更高灵敏度和准确性的、破坏性的密封性检测,可用于鉴定检验、周期检验和认证性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部气体质谱分析 氦气含量法 氩气含量法 最长候检时间 密封性检测
下载PDF
Analysis of drying and saturating natural gypsum samples for mechanical testing 被引量:1
20
作者 Mohammadhossein Sadeghiamirshahidi Stanley J.Vitton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SCIE CSCD 2019年第2期219-227,共9页
The stability of underground abandoned gypsum mines is dependent on the gypsum pillar's strength,and most abandoned mines are in a fully saturated condition. Moisture affects the strength of gypsum and is therefor... The stability of underground abandoned gypsum mines is dependent on the gypsum pillar's strength,and most abandoned mines are in a fully saturated condition. Moisture affects the strength of gypsum and is therefore commonly measured when testing rock strength. For most rocks, this is a simple task of weighing the rock's mass before and after oven-heating at a specified temperature and duration. For natural gypsum, however, this is not a straightforward process. Heating natural gypsum can result in dehydr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gypsum to hemihydrate and anhydrite, thus changing the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ypsum such as its particle density which in turn affects the moisture content and strength measurements. To prevent transformation when determining the moisture content of gypsum,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Testing Materials(ASTM) recommends lowering the drying temperature from 110℃ to 60℃ . To investigate the temperature at which gypsum transforms to hemihydrate, we used a helium pycnometer to measure the particle densities of gypsum, hemihydrate and anhydrite. In this research, we suggest that a higher drying temperature of 80℃ can be used for drying gypsum without transforming gypsum to hemihydrate. Further, preparing saturated samples for mechanical testing,which is required in stability analyses of abandoned mines, is challenging due to the dissolution of gypsum when placed in water. To address this problem, we investigated the following methods to saturate gypsum cores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solubility of gypsum:(1) water immersion,(2) vacuum saturation, and(3) improved vacuum saturation. The research indicates that all the three methods are acceptable but they should be conducted using a saturated gypsum-water solution to minimize dissolution. Further, the research found that the improved vacuum saturation method saturated the test samples within 24 h, while duration of 30 h was required for the other two metho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ypsum-hemihydrate-anhydrite transformation DEHYDRATION Rock core saturation Moisture content helium PYCNOMETER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