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胸腔镜辅助Heller肌层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 被引量:4
1
作者 黄邵洪 谷力加 +3 位作者 翁毅敏 冯卫能 程超 钟文昭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9-50,53,共3页
目的总结胸腔镜辅助Heller肌层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经验。方法2001 ̄2003年间5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行胸腔镜辅助Heller肌层切开术。其手术要点为纵行切开由贲门上6cm至贲门下1cm胃底、食管肌层,直达黏膜下层,同时确保黏膜完整。结果... 目的总结胸腔镜辅助Heller肌层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经验。方法2001 ̄2003年间5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行胸腔镜辅助Heller肌层切开术。其手术要点为纵行切开由贲门上6cm至贲门下1cm胃底、食管肌层,直达黏膜下层,同时确保黏膜完整。结果男3例,女2例,年龄16~65岁,平均(43.7±22.6)岁,病史2~32a。1例为外院手术治疗后复发,其余患者术前未接受治疗。手术2.0~4.5h,平均(2.8±1.4)h。胸腔引流管置管2~7d,胸腔引流110~460mL。住院4~21d。所有患者均未发生食管漏,无手术死亡。随访3个月以上,吞咽困难均缓解良好。结论胸腔镜辅助Heller肌层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具有安全、有效、微创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 heller肌层切开术 责门失弛缓症
下载PDF
微创Heller肌层切开术100例的经验
2
作者 杨俊杰 《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 2003年第1期F003-F003,共1页
关键词 微创外科 贲门失弛缓症 heller肌层切开术
下载PDF
腹腔镜Heller肌切开术与经口内镜下食管肌层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临床疗效比较
3
作者 李冬盛 朱宏亮 +5 位作者 车河龙 饶攀 谢先强 易伟 晏科金 曾腾宇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4年第3期322-325,共4页
目的通过临床对比分析,探讨腹腔镜Heller肌切开术(LHM)与经口内镜下食管肌层切开术(POE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AC)的效果。方法以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八医院收治的AC患者为研究对象,选择其中采用LHM治疗... 目的通过临床对比分析,探讨腹腔镜Heller肌切开术(LHM)与经口内镜下食管肌层切开术(POE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AC)的效果。方法以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八医院收治的AC患者为研究对象,选择其中采用LHM治疗的43例患者为观察组,选择采用POEM治疗的39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时两组患者Eckardt评分、食管动力学指标[食管下括约肌静息压(LESP)、4s完全松弛压(4sIRP)、食管下括约肌松弛率(LESRR)、食管下括约肌长度(LESL)]。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肌切开长度、住院时间短于观察组(P<0.05)。两组患者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两组患者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近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两组患者食管再狭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胃食管反流、病理性反酸、食管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Eckardt各项指标评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Eckardt各项指标评分均显著降低,但组间比较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LESRR、LESL、LESP、4sIR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LESRR、LESL水平变化不明显,而LESP、4sIRP水平均显著降低,但组间比较,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HM与POEM治疗AC均安全有效,二者近期临床疗效相近,但POEM术后胃食管反流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术后应加强随访并及时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heller切开 经口内镜下食管切开 贲门失弛缓症
下载PDF
肛瘘切开肌层缝合内口引流术与肛瘘切除术治疗低位肛瘘的临床效果研究
4
作者 王英春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4期24-27,共4页
探讨分析低位肛瘘患者应用肛瘘切开肌层缝合内口引流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本研究选择2020年11月~2023年1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低位肛瘘病例100个,其中50例患者应用肛瘘切除术为对照组,另外50例患者应用肛瘘切开肌层缝合内口引流... 探讨分析低位肛瘘患者应用肛瘘切开肌层缝合内口引流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本研究选择2020年11月~2023年1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低位肛瘘病例100个,其中50例患者应用肛瘘切除术为对照组,另外50例患者应用肛瘘切开肌层缝合内口引流术为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包括治疗效果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VAS评分。结果 观察组低位肛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较高,并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疼痛情况更为优良,术后恢复效果可观,P值小于0.05。结论 肛瘘切开肌层缝合内口引流术相对于肛瘘切除术在治疗低位肛瘘方面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该手术方法能够提高治疗有效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术后恢复效果更好。因此,肛瘘切开肌层缝合内口引流术可作为一种可行的治疗低位肛瘘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肛瘘 肛瘘切开缝合内口引流 肛瘘切除 临床效果
下载PDF
全电视胸腔镜Heller食管肌层切开术的手术配合
5
作者 姜云 牛守君 高玮玮 《护士进修杂志》 2012年第11期1021-1023,共3页
贲门失弛症是神经食管肌肉失调导致食管运动障碍性疾病,以食管正常蠕动减弱或消失、食管下端括约肌松弛障碍为特征。非手术治疗方法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近年发展起来的微创Heller食管肌层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正逐渐推广应用。我院2... 贲门失弛症是神经食管肌肉失调导致食管运动障碍性疾病,以食管正常蠕动减弱或消失、食管下端括约肌松弛障碍为特征。非手术治疗方法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近年发展起来的微创Heller食管肌层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正逐渐推广应用。我院2008年8月~2011年8月,采用全电视胸腔镜(VATS)完成此手术17例,现将手术配合体会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电视胸腔镜手 贲门失弛症 heller食管切开 配合 护理
下载PDF
对比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治疗不同亚型贲门失弛缓症的疗效
6
作者 刘倩怡 阮巍山 +3 位作者 李杰峰 刘智尚 黎嘉妍 吴颖猛 《中外医疗》 2023年第18期24-29,共6页
目的探讨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治疗不同亚型贲门失弛缓症的疗效。方法方便选取2017年7月—2020年6月在中山市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贲门失弛缓症患者103例,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3例)。对照组进行传统开胸Heller... 目的探讨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治疗不同亚型贲门失弛缓症的疗效。方法方便选取2017年7月—2020年6月在中山市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贲门失弛缓症患者103例,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3例)。对照组进行传统开胸Heller术,观察组进行POEM术治疗。观察组根据芝加哥分型标准进一步分为Ⅰ型组(12例)、Ⅱ型组(26例)与Ⅲ型组(15例)。比较3组术后疗效、手术相关指标、Eckardt评分、术后恢复指标、食管动力学指标及治疗前后食管内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23%)高于对照组(8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87,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黏膜下隧道长度及环形肌切开长度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手术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12个月,两组Eckardt症状评分均有所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Ⅲ型组Eckardt评分低于观察Ⅱ型组,观察Ⅱ型组Eckardt评分低于观察Ⅰ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LESP及食管最大直径均有所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Ⅱ型组和观察Ⅲ型组组LESP及食管最大直径低于观察Ⅰ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LESRP均有所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Ⅱ型组和观察Ⅲ型组LESRP高于观察Ⅰ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OEM术是治疗AC的有效手段,可降低AC不同亚型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黏膜下隧道长度及环形肌切开长度,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提升首次进食时间,特别对Ⅱ型及Ⅲ型AC患者疗效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贲门失弛缓症 经口内镜下切开 开胸heller 疗效
下载PDF
腹腔镜Heller手术与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临床效果比较 被引量:7
7
作者 蒋彬 张灵敏 +2 位作者 孙天宇 谭群友 王如文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2期2199-2204,共6页
目的比较腹腔镜Heller手术(laparoscopic heller myotomy,LHM)和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eroral endoscopic myotomy,POE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临床疗效,探讨POEM术后胃食管反流并发症的治疗策略。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收集2012年1... 目的比较腹腔镜Heller手术(laparoscopic heller myotomy,LHM)和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eroral endoscopic myotomy,POE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临床疗效,探讨POEM术后胃食管反流并发症的治疗策略。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收集2012年10月至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61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0例行腹腔镜Heller手术加部分胃底折叠术(Dor)为腹腔镜组(LHM组);31例行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为内镜组(POEM组),随访至2019年4月,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手术情况、临床疗效以及胃食管反流并发症(包括胃食管反流症状、病理性酸反流、食管炎)的情况。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围术期死亡。LHM组和POEM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围术期并发症、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HM组和POEM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6.7%(26/30)和90.3%(28/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Ecardt评分、下段食管静息压较术前均明显下降(P<0.001),但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EM组术后胃食管反流症状(3/27 vs 11/20,P=0.018)、病理性酸反流(4/26 vs 12/18,P=0.024)、食管炎(2/28 vs 9/22,P=0.023)发生率显著高于LHM组。临床相关胃食管反流发生率在POEM组更高(1/29 vs 7/24,P=0.026)。结论 LHM与POE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安全性及中远期疗效相近,但是POEM手术缺乏抗反流措施,可导致胃食管反流发生率升高,术后应密切随访并积极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贲门失弛缓症 腹腔镜heller切开 经口内镜下切开 胃食管反流病
下载PDF
胸腔镜下食管肌层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 被引量:4
8
作者 蒋伟 王群 +2 位作者 谭黎杰 徐正浪 郑如恒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96-298,共3页
目的 探讨胸腔镜食管肌层切开术(Heller)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手术方法和效果.方法 对1997年至2006年的30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行胸腔镜Heller手术治疗,并进行随访.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2例术中发生食管穿孔,其中1例胸腔镜下修补成功,另1... 目的 探讨胸腔镜食管肌层切开术(Heller)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手术方法和效果.方法 对1997年至2006年的30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行胸腔镜Heller手术治疗,并进行随访.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2例术中发生食管穿孔,其中1例胸腔镜下修补成功,另1例改行Muscle-Sparing剖胸切口进行修补后愈合,1例在术后第一天发生食管穿孔后开胸修补,仍继发脓胸,经积极治疗后愈合,并发症发生率为10%(3/30).排除学习曲线的影响,1999年至今26例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6~11 d,平均为6.7 d;手术时间为57~94 min,平均为(74.7±13.2)min.术后随访,所有患者吞咽困难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术后1个月24例患者综合症状VAS评分由术前的6.8±1.6降至1.6±0.9(P-<0.05);随访至6个月的21例患者VAS评分降至1.6±0.8(P<0.05).结论 胸腔镜下Heller术可作为贲门失弛缓症的首选治疗方法,术中合理使用纤维胃镜可进一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贲门失弛缓症 胸腔镜 食管切开
下载PDF
贲门肌层解剖及在Heller术中的临床意义探讨 被引量:7
9
作者 李仲荣 余亚雄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29-131,共3页
对58例死婴的贲门部进行大体和显微解剖研究,发现即使在婴儿,远端食管与胃交界处亦存在胃套索纤维,并随婴儿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厚。远端食管的肌纤维结构明显不同于食管体中部。远端食管肌层(食管下端括约肌)增厚区的长度随年龄增... 对58例死婴的贲门部进行大体和显微解剖研究,发现即使在婴儿,远端食管与胃交界处亦存在胃套索纤维,并随婴儿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厚。远端食管的肌纤维结构明显不同于食管体中部。远端食管肌层(食管下端括约肌)增厚区的长度随年龄增加而逐渐伸长,从生后7天内新生儿的13.9±2.3mm增至12月龄左右婴儿的22.8±3.8mm。文中从解剖学角度探讨了Heller术后胃食管返流的产生原因和预防措施。提出在治疗贲门失弛级症时,只要恰如其分地切开食管下端括约肌,可减少术后胃食管返流的发生,没必要附加抗返流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ller 胃食管返流 病理解剖 贲门
下载PDF
腔镜下食管肌层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76例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雪海 甘崇志 +3 位作者 曾富春 陈凡 舒骏 丛伟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0年第4期55-57,共3页
目的探讨贲门失弛缓症腔镜下食管肌层切开术手术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2009年行腔镜下Heller手术治疗的76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围术期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症状改善程度、是否需要术后干预等,多变量分析用于鉴定影... 目的探讨贲门失弛缓症腔镜下食管肌层切开术手术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2009年行腔镜下Heller手术治疗的76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围术期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症状改善程度、是否需要术后干预等,多变量分析用于鉴定影响手术效果的临床因素。结果共有76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男39例,女37例)接受了腹腔镜(n=46)或胸腔镜(n=30)下Heller手术,大部分进行了胃底折叠术。平均随访时间是29.6月,平均住院时间是6天,无手术死亡。有43例(56.5%)患者术前曾接受了内窥镜治疗(内窥镜下球囊扩张术或肉毒杆菌毒素注射治疗)。研究表明术前曾接受过内窥镜治疗的患者手术失败率远大于未曾接受过内窥镜治疗的患者(11.6%vs 3.0%,P=0.002)。多变量分析还显示长病程、S型的食管改变、术前食管下段括约肌低压力与手术效果呈负相关。结论术前曾接受过内窥镜治疗的患者手术失败率明显增加,其他与手术失败相关的因素包括长病程,S型的食管改变,术前食管下段括约肌低压力等。尽管内窥镜治疗是治疗贲门失迟缓症的一个重要方法,但腔镜下Heller手术应成为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 食管切开 贲门失弛缓症
下载PDF
经胸小切口食管肌层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辉 王伟 +2 位作者 李学昌 文锋 李军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4年第3期186-187,共2页
目的 总结经胸小切口食管肌层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临床经验。 方法  2 5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中中度 9例 ,重度 16例 ,均接受了手术治疗。手术经左胸腋后线第 7或第 8肋间进胸 ,切口 6~ 8cm,行食管肌层切开。全组均未行抗反流手... 目的 总结经胸小切口食管肌层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临床经验。 方法  2 5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中中度 9例 ,重度 16例 ,均接受了手术治疗。手术经左胸腋后线第 7或第 8肋间进胸 ,切口 6~ 8cm,行食管肌层切开。全组均未行抗反流手术。 结果 全部患者顺利完成手术 ,无死亡 ,平均手术时间 5 0分钟 ,术后平均住院天数 10天。1例患者因损伤食管黏膜 ,于术中予以修补 ,其余患者术后无并发症。随访全部患者 ,吞咽困难消失 ,无胃食管反流症状。 8例术后行 2 4小时食管 p H监测无病理性反流。 结论 经胸小切口行食管黏膜外肌层切开术 ,创伤小 ,恢复快 ,并发症少 ,住院时间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胸小切口 食管切开 贲门失弛缓症 胃食管反流 治疗
下载PDF
胸腔镜下食管下段肌层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 被引量:5
12
作者 滕寅 张舰 +1 位作者 刘文 林鹏 《贵阳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1期96-97,100,共3页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食管下段肌层切开(Heller)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对45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行胸腔镜下Heller手术治疗,并进行随访。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并发症发生率为6.66%(3/45)。术后随访,所有患者吞咽困难均...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食管下段肌层切开(Heller)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对45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行胸腔镜下Heller手术治疗,并进行随访。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并发症发生率为6.66%(3/45)。术后随访,所有患者吞咽困难均有好转;术后1个月、3个月及1年测定食管下括约肌压力、食管下括约肌松弛率均明显下降。结论:胸腔镜下Heller术,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合理掌握胃食管连接部的肌层切开范围,可有效防止术后胃食管反流,故可作为贲门失弛缓症的首选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贲门失弛缓症 胸腔镜 胸外科手 食管下段切开
下载PDF
腹腔镜下Heller肌切开加Dor胃底折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临床体会 被引量:1
13
作者 魏明天 邓祥兵 +2 位作者 张元川 杨廷翰 王自强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1期31-33,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Heller肌切开加Dor胃底折叠术治疗贲门失迟缓症的治疗效果以及折叠术对术后返流症状的预防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0年12月至2012年7月行腹腔镜下Heller肌切开加Dor胃底折叠术治疗贲门失迟缓症的患者资料,随访...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Heller肌切开加Dor胃底折叠术治疗贲门失迟缓症的治疗效果以及折叠术对术后返流症状的预防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0年12月至2012年7月行腹腔镜下Heller肌切开加Dor胃底折叠术治疗贲门失迟缓症的患者资料,随访患者术后吞咽困难、反酸等症状,总结临床体会。结果:10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顺利完成腹腔镜下Heller肌切开术并加做胃底折叠术,患者平均住院天数(13.2±4.1)d,术后住院天数(7.1±2.6)d,术中出血(5.2±1.9)mL,手术时间(78.5±26.8)min;术后无1人死亡,随访患者1例6个月时出现反酸症状,1例1年后出现吞咽困难症状。结论:腹腔镜下heller肌切开加Dor胃底折叠术应作为治疗贲门失迟缓症推荐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heller切开 Dor胃底折叠 贲门失迟缓症 并发症
下载PDF
横开口法内镜下食管肌层切开术治疗贲门失驰缓症的术后处理 被引量:3
14
作者 丁伟伟 邱晓珏 +1 位作者 杨婷 张婕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4年第12期1480-1481,共2页
目的探讨隧道横开口法内镜下食管肌层切开术治疗贲门失驰缓术后的合理处理方法。方法分析53例贲门失驰缓症患者术前、术中、术后护理。结果术后正确的饮食指导及并发症的观察是治疗的关键。53例患者治疗成功率100%,无1例发生纵膈气肿、... 目的探讨隧道横开口法内镜下食管肌层切开术治疗贲门失驰缓术后的合理处理方法。方法分析53例贲门失驰缓症患者术前、术中、术后护理。结果术后正确的饮食指导及并发症的观察是治疗的关键。53例患者治疗成功率100%,无1例发生纵膈气肿、气胸、食管纵膈瘘。结论隧道横开口法内镜下食管肌层切开术治疗贲门失驰缓症方法安全有效,术后正确的饮食指导、并发症的观察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贲门失驰缓症 经口内镜下切开 横开口法 围手
下载PDF
三腔二囊管辅助经胸食管肌层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位星 王保祥 +4 位作者 陈胜喜 罗万俊 蒋海河 龙隆 张春芳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6期2517-2518,共2页
目的总结三腔二囊管辅助经胸食管肌层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90例的临床经验。方法90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接受食管肌层切开术,均在全麻气管插管下经左第7肋床作8 ̄10cm切口进胸,利用术前插的三腔二囊管充气辅助游离肌层,注水检查黏膜有... 目的总结三腔二囊管辅助经胸食管肌层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90例的临床经验。方法90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接受食管肌层切开术,均在全麻气管插管下经左第7肋床作8 ̄10cm切口进胸,利用术前插的三腔二囊管充气辅助游离肌层,注水检查黏膜有无损伤,全组均未作抗反流手术。结果全部病例无死亡,术后平均住院9d,1例术中损伤黏膜于术中修补,未发生食管瘘等并发症,术后吞咽困难消失,无胃食管反流症状,随访3个月无复发。结论三腔二囊管辅助经胸食管肌层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疗效满意,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贲门失弛缓症 切开 三腔二囊管
下载PDF
对比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与传统开胸Heller术治疗不同亚型贲门失弛缓症的疗效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倩怡 阮巍山 +3 位作者 李杰峰 刘智尚 黎嘉妍 吴颖猛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2年第5期599-602,共4页
目的探讨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与传统开胸Heller术治疗不同亚型贲门失弛缓症的疗效。方法选取2007年7月至2020年6月在中山市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贲门失迟缓症患者103例,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传统的开胸Hel... 目的探讨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与传统开胸Heller术治疗不同亚型贲门失弛缓症的疗效。方法选取2007年7月至2020年6月在中山市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贲门失迟缓症患者103例,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传统的开胸Heller术,观察组进行POEM术治疗。观察组根据芝加哥分型标准进一步分为Ⅰ、Ⅱ与Ⅲ型组。比较两组术后疗效、手术相关指标、Eckardt评分、术后恢复指标、食管动力学指标及治疗前后食管内径变化。结果对照组有效人数44例(88.00%),观察组有效人数51例(96.2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黏膜下隧道长度及环形肌切开长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个月,两组Eckardt症状评分均有所下降,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差异P<0.05;观察Ⅱ型组及观察Ⅲ型组较观察Ⅰ型组下降幅度大,差异P<0.05;观察Ⅱ型组与观察Ⅲ型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2个月两组Eckardt评分进一步下降,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Eckardt评分下降幅度观察Ⅲ型组>观察Ⅱ型组>观察Ⅰ型组;观察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及首次经口进食时间较对照组均有明显降低;观察Ⅱ型组及观察Ⅲ型组较观察Ⅰ型组降低幅度大,差异P<0.05;观察Ⅱ型组与观察Ⅲ型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三个月观察组及对照LESP及食管最大直径均有所下降,观察组较对照下降明显,差异P<0.05;观察Ⅱ型组及观察Ⅲ型组较观察Ⅰ型组下降幅度大,差异P<0.05;观察Ⅱ型组与观察Ⅲ型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三个月观察组及对照LESRP有所上升,观察组较对照组升高明显,差异P<0.05;观察Ⅱ型组及观察Ⅲ型组较观察Ⅰ型组升高明显,差异P<0.05。结论POEM术是治疗AC的有效手段,可降低AC不同亚型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黏膜下隧道长度及环形肌切开长度,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提升首次进食时间,特别对Ⅱ型及Ⅲ型AC患者疗效更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贲门失弛缓症 经口内镜下切开 开胸heller 疗效
下载PDF
胃小弯前壁浆膜肌层切开加后迷走神经干切断术在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邓剑 谢贤高 +2 位作者 曾繁开 林俊荣 黄荣辉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5期476-477,共2页
目的 探讨胃小弯前壁浆膜肌层切开加后迷走神经干切断 (ASPTV )在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 47例十二指溃疡急性穿孔采用穿孔修补加ASPTV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7例手术时间平均 70min ,术中出血 2 ... 目的 探讨胃小弯前壁浆膜肌层切开加后迷走神经干切断 (ASPTV )在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 47例十二指溃疡急性穿孔采用穿孔修补加ASPTV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7例手术时间平均 70min ,术中出血 2 5 0ml左右。术后切破胃粘膜 4例 ,均经修补愈合。未发生胃排空障碍等重大并发症 ,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 6~ 12个月胃镜复查 44例 ,溃疡病灶均愈合 ,无胃潴留。 47例随访 3~ 7年 (平均 5年 ) ,术后溃疡复发 2例 ( 4 3 % ) ,均经药物治疗控制。结论 ASPTV术式简捷、安全有效 ,手术创伤小 ,适合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溃疡 并发症 穿孔 病因学 迷走神经 胃浆膜切开
下载PDF
胸腔镜下食管肌层切开术治疗贲门失驰缓症15例 被引量:3
18
作者 许辰阳 江文发 孙晖 《当代医学》 2016年第8期50-51,共2页
目的研究胸腔镜下食管下段肌层切开术对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15例贲门痉挛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让患者接受胸腔镜下食管下段肌层切开术进行治疗,并对患者的改善程度进行分析。结果 15例患者都接受胸腔镜下食管下段肌层切开... 目的研究胸腔镜下食管下段肌层切开术对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15例贲门痉挛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让患者接受胸腔镜下食管下段肌层切开术进行治疗,并对患者的改善程度进行分析。结果 15例患者都接受胸腔镜下食管下段肌层切开术外科治疗,有10例患者在术后能够流畅吞咽,并且恢复正常的进食功能,4例患者在术后偶尔出现吞咽不顺畅的现象,但基本恢复正常的进食功能;仅有1例患者在术后时常出现吞咽不顺畅的现象,仍需调整饮食,没有患者术后无法顺畅吞咽。肌层切开术的有效率为93.3%,在手术期间没有患者死亡。结论胸腔镜下食管下段肌层切开术可有效解决贲门失弛缓症患者吞咽困难等问题,并有着并发症少以及疗效可靠等微创优势,值得国内心胸外科医师进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 切开 贲门失弛缓症 食管下端 治疗效果
下载PDF
腹腔镜下Heller肌切开联合Dor胃底折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临床体会(附11例报告)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莹 林万里 +4 位作者 王茂生 陈颖 吴波猛 何海权 张海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18年第7期493-497,共5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Heller肌切开+Dor胃底折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临床疗效及贲门失弛缓症的最新研究进展。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0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1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追踪随访术后临床短期疗效,比较手术前后患者Eck...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Heller肌切开+Dor胃底折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临床疗效及贲门失弛缓症的最新研究进展。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0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1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追踪随访术后临床短期疗效,比较手术前后患者Eckardt得分、食管扩张直径,术后36 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价疼痛程度。结果:手术均获成功,1例出现食管黏膜破损,延迟出院。手术时间平均(154.2±40.7)min,出血量平均(17.1±9.5)ml,术后36 h疼痛评分平均(2.0±0.5)分,术后平均住院(5.7±2.8)d;术后仍吞咽困难1例,Eckardt评分为4分。手术前后食管扩张直径平均(4.4±1.2)cm与(3.0±0.8)cm,Eckardt评分平均(4.7±0.9)分与(2.2±0.9)分;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Heller肌切开联合Dor胃底折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疗效满意,是理想的治疗方案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失弛症 胃底折叠 heller切开 腹腔镜检查
下载PDF
楔形切开浆肌层的全阑尾切除术72例体会 被引量:2
20
作者 孙浩 周明川 余厚安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03年第1期57-58,共2页
目的 报道楔形切开浆肌层的全阑尾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体会。方法 对 72例根部肿胀增粗、坏疽穿孔合并盲肠壁增厚的急、慢性阑尾炎 ,从基底部楔形切开盲肠浆肌层 ,进行全阑尾切除术。结果 该 72例中无一例发生粪瘘、残端出血、残株炎及... 目的 报道楔形切开浆肌层的全阑尾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体会。方法 对 72例根部肿胀增粗、坏疽穿孔合并盲肠壁增厚的急、慢性阑尾炎 ,从基底部楔形切开盲肠浆肌层 ,进行全阑尾切除术。结果 该 72例中无一例发生粪瘘、残端出血、残株炎及肠粘连等并发症。结论 合理应用从基底部楔形切开盲肠浆肌层的全阑尾切除术可有效预防根部肿胀增粗、坏疽穿孔的阑尾切除术后的粪瘘、残端出血、残株炎及肠粘连等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阑尾炎 全阑尾切除 楔形切开 方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