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9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Use of acupuncture to treat cerebral infarction in the last 10 years A Scopus-based literature analysis 被引量:7
1
作者 Jiajun Chen Min Yao +3 位作者 Yunhua Zhao Xiya Jin Yuanbing Li Lihong Huang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36期2944-2951,共8页
OBJECTIVE: To identify global research trends in the use of acupuncture to treat cerebral infarction. DATA RETRIEVAL: We performed a bibliometric analysis of studies on the use of acupuncture to treat cerebral infar... OBJECTIVE: To identify global research trends in the use of acupuncture to treat cerebral infarction. DATA RETRIEVAL: We performed a bibliometric analysis of studies on the use of acupuncture to treat cerebral infarction published during 2002-2011, retrieved from Scopus, using the key words of acupuncture and cerebral infarction or ischemic stroke. SELECTION CRITERIA: Inclusion criteria: peer-reviewed articles on the use of acupuncture to treat cerebral infarction indexed in Scopus and published between 2002 and 2011; types of publications were original research articles, reviews, meeting abstracts, proceedings papers, book chapters, editorial material, and news items. Exclusion criteria: articles that required manual searching or telephone access; documents that were not published in the public domain; and corrected papers. MAIN OUTCOME MEASURES: (a) Annual publication output; (b) language of publication; (c) type of publication; (d) key words of publication; (e) publication by research field; (f) publication by journal (g) publication by country and institution; (h) publication by author; (i) most-cited papers between 2002 and 2006; and (j) most-cited papers between 2007 and 2011. RESULTS: A total of 160 publications on the use of acupuncture to treat cerebral infarction from 2002-2011 were retrieved from Scopus. The number of publications increased gradually over the 10-year study period; most were written in Chinese or English. Articles and reviews constituted the major types. The most frequent key word used was acupuncture. The most prolific journals in this area were Zhongguo 7hen Jiu and the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Rehabilitation. Of the 160 publications retrieved, half came from Chinese authors and institutions. Tianji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as the most prolific research institute. Two papers were cited 30 times; they were published in 2002 and 2009,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In the field of neuroscience, there is little literature on acupuncture for cerebral infarction. The most-cited papers were cited 30 times in the past 3 years. We believe that, with advances in the study of mechanisms in neurobiology, research on acupuncture will also advance and will become the concern of more schola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UPUNCTURE cerebral infarction ischemic stroke cerebral ischemia hemiplegia collateralcirculation blood flow glial cell SCOPUS neural regeneration
下载PDF
Spontaneous rupture of liver metastasis tumors with disturbance of consciousness and progression of hemiplegia as the first manifestation:a case report
2
作者 Lingyi Chi Zhixuan Chen +3 位作者 Wei Huang Zhibing Ai Xiaoqin Peng Yi Bao 《Journal of Translational Neuroscience》 2022年第4期17-25,共9页
Objective:rupture of liver metasta-ses with disturbance of consciousness accompanied by aggravation of hemiplegia is very rare.We describe the clinical features of a case of spontaneous rupture of liver metastasis tum... Objective:rupture of liver metasta-ses with disturbance of consciousness accompanied by aggravation of hemiplegia is very rare.We describe the clinical features of a case of spontaneous rupture of liver metastasis tumors with disturbance of consciousness and progression of right limb hemiplegia.Methods:collect the patient's medical history,conduct a detailed physi-cal examination,timely improve the relevant laboratory and imaging examination,formulate a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plan,and track the changes of the disease and the treatment effect.Results:the patient presented with blurred consciousness,hemiplegia of the right limb,and epigastric tenderness when admitted to the hospital.No evident new lesions were found on cranial computed to-mography(CT).Blood routine examination showed that hemoglobin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compared with be-fore.Abdominal CT showed tumor rupture and bleeding.The patient in critical condition did not have operation conditions,but improved after conservative treatment.Conclusion:when patients with liver metastasis tumors suddenly have a disturbance of consciousness and prog-ress of hemiplegia,they should not only be considered to have acute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but also the possi-bility of rupture of liver metastasis tumors.If only treated according to acute stroke,it will endanger their lives.For the liver metastasis tumor rupture,if there is no oppor-tunity for embolotherapy,timely conservative treatment with drugs can also achieve good res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ver metastasis tumors hemiplegia trousseau syndrome EMBOLOtheRAPY cerebral infarction
下载PDF
通督调神针法治疗阴虚动风型脑梗死偏瘫疗效及对患者血清Hcy、CRP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齐涛 张闻东 +1 位作者 李佩芳 刘辉 《陕西中医》 CAS 2024年第5期696-699,共4页
目的:探讨通督调神针法治疗阴虚动风型脑梗死偏瘫患者疗效及对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脑梗死偏瘫患者76例,1∶1随机分为观察组(西医治疗+通督调神针法)与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各38例。持续治疗... 目的:探讨通督调神针法治疗阴虚动风型脑梗死偏瘫患者疗效及对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脑梗死偏瘫患者76例,1∶1随机分为观察组(西医治疗+通督调神针法)与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各38例。持续治疗1个月后,评估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清炎症因子(Hcy、CRP)水平、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定量表(FMA)]、平衡功能[Berg平衡量表(BBS)]和移动功能[功能性步态评价表(FGA)]变化情况,并记录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更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降低程度比对照组更明显(P<0.05)。观察组治疗后FMA、FGA和BBS评分升高水平均比对照组更明显(P<0.05),观察组治疗后Hcy、CRP水平下降程度均比对照组更明显(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阴虚动风型脑梗死偏瘫患者应用通督调神针法联合常规西医治疗具有较好的增益效果,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运动、平衡和移动能力,降低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偏瘫 通督调神针法 阴虚动风型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 C反应蛋白 运动功能
下载PDF
高-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应用对脑梗死偏瘫患者神经递质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4
作者 李桂英 陈国芳 傅新民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24年第1期26-29,共4页
目的探讨高-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应用对脑梗死偏瘫患者神经递质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2年8月徐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脑梗死偏瘫患者105例,随机数表法分为低频组、高频组和联合组,各35例。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低频... 目的探讨高-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应用对脑梗死偏瘫患者神经递质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2年8月徐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脑梗死偏瘫患者105例,随机数表法分为低频组、高频组和联合组,各35例。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低频组给予健侧低频rTMS治疗,高频组接受患侧高频rTMS治疗,联合组同时接受健侧低频和患侧高频rTMS治疗。比较各组患者血清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多巴胺(DA)、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神经传导功能[运动诱发电位(MEP)潜伏期、运动传导时间(CMCT)]及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Barthel指数]差异。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血清5-HT、DA及BDNF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血清5-HT、DA、BDNF水平显著提高,其中联合组明显高于低频组、高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038、16.356、9.388,P<0.05)。治疗前,3组患者FMA评分、BBS评分、Barthel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FMA评分、BBS评分、Barthel指数显著提高,其中联合组明显高于低频组、高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562、4.971、6.604,P<0.05)。治疗前,3组患者MEP潜伏期、CMCT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MEP潜伏期、CMCT均缩短,且联合组MEP潜伏期、CMCT小于低频组、高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234、9.615,P<0.05)。结论高-低频联合rTMS能刺激神经递质释放,促进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效果优于单一频率rTMS治疗,可作为临床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偏瘫 重复经颅磁刺激 运动功能 神经递质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益气活血通络方联合针刺治疗脑梗死偏瘫临床研究
5
作者 徐君君 陶勇军 王婷婷 《新中医》 CAS 2024年第1期51-55,共5页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通络方联合针刺治疗脑梗死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以数字奇偶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50例。2组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通络方治疗...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通络方联合针刺治疗脑梗死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以数字奇偶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50例。2组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通络方治疗。治疗1个月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运动功能、实验室指标及颅内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92.00%,高于对照组76.00%(P<0.05)。治疗后,2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HISS)评分降低(P<0.05),肢体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升高(P<0.05),且治疗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FM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血清C-反应蛋白(CRP)、同型半胱氨酸(Hcy)、一氧化氮(NO)水平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及大脑后动脉(PCA)平均血流速度均升高(P<0.05),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脑梗死偏瘫患者采取益气活血通络方联合针刺治疗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改善运动功能和颅内血流动力学状态,有效调节血清NO、Hcy水平,减轻机体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偏瘫 针刺 益气活血通络方 神经功能缺损 运动功能
下载PDF
基于视频互动的远程康复指导在脑梗死后偏瘫患者中的应用
6
作者 王佳 张燕 鞠晓明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第8期182-185,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视频互动的远程康复指导在脑梗死后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天津康复疗养中心收治的80例脑梗死后偏瘫患者为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的40... 目的探讨基于视频互动的远程康复指导在脑梗死后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天津康复疗养中心收治的80例脑梗死后偏瘫患者为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的40例患者进行常规康复指导,观察组的40例患者则进行基于视频互动的远程康复指导。比较2组干预前后的自我效能感[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GSES)]、康复效果[平衡能力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及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 assessment scale,FMA)]、患者及家属对康复指导模式的满意度。结果干预前,2组的GSES、BBS及F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的GSES量表及BBS量表构成优于对照组,FMA评分高于对照组,2组FMA评分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及家属对康复指导模式的总满意度分别为100%、100%,高于对照组的82.50%、87.50%(P<0.05)。结论基于视频互动的远程康复指导可显著改善脑梗死后偏瘫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及康复效果,更受患者及家属的认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频互动 远程康复指导 脑梗死 偏瘫 自我效能感 康复效果
下载PDF
MOTOmed智能运动反馈训练联合精细化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后偏瘫患者的影响
7
作者 王斌 高松年 +1 位作者 刘巧云 董新春 《康复学报》 CSCD 2024年第2期117-123,共7页
目的 观察MOTOmed智能运动反馈训练联合精细化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后偏瘫患者神经功能、平衡功能、肢体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2年1-10月在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康复中心住院治疗的148例脑梗死后偏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 目的 观察MOTOmed智能运动反馈训练联合精细化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后偏瘫患者神经功能、平衡功能、肢体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2年1-10月在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康复中心住院治疗的148例脑梗死后偏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4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精细化康复训练。根据脑梗死患者(卧床患者、可坐立患者、借助辅具可站立患者和无辅具可挺直站立患者)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程度给予相应的运动康复训练(如肢体关节训练、身体转移训练、平衡训练和步行训练等),5 d/周,持续治疗12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MOTOmed智能运动反馈训练(被动运动模式、有助力运动模式和主动训练模式的上肢/下肢运动康复训练),1次/d,45 min/次,5 d/周,持续治疗12周。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评估患者平衡功能;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评估患者肢体运动功能;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评分评估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分评估患者生活质量;比较患者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血流速度变化和血清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NIHSS评分均明显降低,上肢/下肢FMA评分、BBS评分、MBI评分、WHOQOL-BREF评分、MAC和ACA血流速度、血清NGF和BDNF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明显降低,上肢/下肢FMA评分、BBS评分、MBI评分、WHOQOL-BREF评分、MAC和ACA血流速度、血清NGF和BDNF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OTOmed智能运动反馈训练联合精细化康复训练可改善脑梗死后偏瘫患者神经功能、平衡功能、肢体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偏瘫 MOTOmed智能运动反馈训练 精细化康复训练 神经功能 运动功能 平衡功能 生活质量
下载PDF
中药熏蒸联合针刺治疗脑梗死偏瘫患者对脑血流动力学以及肢体功能的影响
8
作者 钱跃 《世界复合医学》 2024年第1期17-20,共4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偏瘫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与针刺治疗基础上增加中药熏蒸治疗对脑血流动力学以及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便利选取2019年1月—2023年2月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08例脑梗死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抽签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4... 目的探讨脑梗死偏瘫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与针刺治疗基础上增加中药熏蒸治疗对脑血流动力学以及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便利选取2019年1月—2023年2月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08例脑梗死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抽签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4例)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增加针刺治疗,观察组(54例)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接受中药熏蒸治疗。对比两组脑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大脑动脉的阻力指数、搏动指数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平均血流速度指标水平为(58.71±6.23)cm/s,高于对照组的(53.80±5.65)c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90,P<0.05)。观察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上肢功能、下肢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在常规康复治疗和针刺治疗的基础上增加中药熏蒸治疗,可促使脑梗死偏瘫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指标明显改善,大幅度减轻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全面提高肢体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熏蒸 针刺 脑梗死偏瘫 脑血流动力学 肢体功能 神经功能
下载PDF
不同足型对脑梗死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
9
作者 李玉月 吴家宝 +5 位作者 孙伊婷 景城阳 金娜英 李莹洁 周莉 李宗衡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4年第14期1916-1923,共8页
目的观察不同足型对脑梗死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纳入2017年4月—2022年6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和北京中医医院怀柔医院就诊的脑梗死偏瘫患者100例,按照足弓指数分为高弓足组17例、正常足弓组16例和平足组67例,3组均接受... 目的观察不同足型对脑梗死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纳入2017年4月—2022年6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和北京中医医院怀柔医院就诊的脑梗死偏瘫患者100例,按照足弓指数分为高弓足组17例、正常足弓组16例和平足组67例,3组均接受4周的现代常规康复治疗。治疗前后分别进行RSSCAN步态系统检测(包括步态时空参数和生物力学参数)以评估步行能力。结果①步态时空参数:治疗后3组步长、步速、步宽、步幅、患侧支撑时间、患侧摆动时间、患侧步态周期、患侧足轴角均有所改善,其中步长和患侧步态周期的恢复疗效依次为正常足弓组>平足组>高弓足组。②生物力学参数:患者治疗后足跟内侧区与足跟外侧区的最大压力减小,其余分区的最大压力均增大;第1趾区、第2~5趾区、第1跖骨冲量增加,其余分区冲量均减小;3组足底十分区最大压强均有增加(第5跖骨除外)。治疗后与同组治疗前比较,高弓足组足中部的最大压力、足中部冲量、足中部触地面积均明显增大(P<0.05),足跟外侧区触地面积明显减小(P<0.05);平足组足中部冲量、足中部触地面积均明显减少(P均<0.05)。3组治疗后足中部与足跟外侧区的最大压力,第2跖骨、足中部、足跟外侧区冲量,足中部和足跟外侧区触地面积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中正常足弓组足中部的最大压力明显低于平足组(P<0.05),足中部冲量明显低于高弓足组(P<0.05);高弓足组第2跖骨、足跟外侧区冲量和足跟外侧区触地面积均明显高于平足组(P均<0.05),足中部触地面积明显小于平足组(P<0.05)。结论脑梗死偏瘫患者经系统康复治疗后步行能力明显改善,但足部畸形(高弓足与平足)的患者整体步行能力恢复程度不如正常足型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偏瘫 足弓 步态分析 步行能力
下载PDF
小续命汤化裁联合梅花针叩刺对老年脑梗死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
10
作者 周亮 宁丽萍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77-1881,共5页
目的考察小续命汤化裁联合梅花针叩刺对老年脑梗死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0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2例,2组采用常规治疗,同时对照组给予梅花针叩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小续命汤化裁,疗程4周。检测临床疗效、BDNF... 目的考察小续命汤化裁联合梅花针叩刺对老年脑梗死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0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2例,2组采用常规治疗,同时对照组给予梅花针叩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小续命汤化裁,疗程4周。检测临床疗效、BDNF、PTX-3、CTRP9、ET-1、vWF、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血流量、平均血流速度、外周阻力、动态阻力)、中医证候评分、相关评分(FMA上肢和下肢评分、S-FMMFA上肢和下肢指数、NIHS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BDNF、CTRP9、平均血流量、平均血流速度、相关评分升高(P<0.05),PTX-3、ET-1、vWF、外周阻力、动态阻力、NIHSS评分、中医证候评分降低(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续命汤化裁联合梅花针叩刺可安全有效地改善老年脑梗死偏瘫患者脑血流动力学,调节相关因子表达,促进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续命汤 梅花针 叩刺 常规治疗 脑梗死 偏瘫
下载PDF
多学科合作连续康复护理联合任务导向性训练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齐培培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4年第2期188-190,198,共4页
目的探讨针对脑梗死(CI)偏瘫患者实施多学科合作连续康复护理联合任务导向性训练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3月—2023年4月该院收治的78例CI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组(n=39)采用多学科合作连续康复... 目的探讨针对脑梗死(CI)偏瘫患者实施多学科合作连续康复护理联合任务导向性训练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3月—2023年4月该院收治的78例CI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组(n=39)采用多学科合作连续康复护理联合任务导向性训练,对照组(n=39)采用常规护理,两组均持续随访6个月.对比两组Fugl-Meyer肢体功能评估量表(FMA)、日常生活能力指数量表(ADL)、脑卒中专用生存质量量表(SS-QOL)评分.结果护理后,观察组FMA量表中的上肢、下肢功能评分分别为(39.45±4.05)分、(25.66±3.72)分,均高于对照组的(31.44±3.71)分、(19.25±3.49)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ADL、SS-QOL评分分别为(78.74±7.33)分、(180.42±19.43)分,均高于对照组的(68.62±6.79)分、(166.65±18.77)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学科合作连续康复护理联合任务导向性训练能够改善CI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提升日常生活能力与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偏瘫 多学科合作连续康复护理 任务导向性训练 肢体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 生活质量
下载PDF
经颅超声神经肌肉刺激联合醒脑开窍针法对脑梗死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
12
作者 金艳 朱崇田 +3 位作者 王艳 杨永芳 姜晓惠 张玉娟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1期108-111,共4页
目的观察经颅超声神经肌肉刺激(TUS-NMES)联合醒脑开窍针法对脑梗死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醒脑开窍针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TUS-NMES治疗。3周后采... 目的观察经颅超声神经肌肉刺激(TUS-NMES)联合醒脑开窍针法对脑梗死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醒脑开窍针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TUS-NMES治疗。3周后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功能性步行量表(FAC)、Brunnstrom评定量表进行疗效评定。结果经过3周治疗,2组患者FMA评分、MBI评分、FAC分级及下肢Brunnstrom分级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TUS-NMES联合醒脑开窍针法可以明显改善脑梗死偏瘫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步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脑梗死 偏瘫 醒脑开窍针法 经颅超声神经肌肉刺激 中医外治法
下载PDF
自我决定理论视角下多模态运动训练对脑梗死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袁琳萍 张金丽 刘杨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6期866-869,共4页
目的探讨自我决定理论视角下多模态运动训练对脑梗死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1月收治的108例脑梗死后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和观察组(采取自我决定理论视角下多模态运动训... 目的探讨自我决定理论视角下多模态运动训练对脑梗死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1月收治的108例脑梗死后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和观察组(采取自我决定理论视角下多模态运动训练),每组54例。比较2组间干预前后患者心理状态(状态-特质焦虑问卷),肢体功能(肢体运动功能评分量表),自我效能(慢性病自我效能量表)和生活自理能力(扩展Barthel指数量表)。结果干预后,2组心理状态评分均降低(P<0.05),2组肢体功能评分,自我效能评分和生活自理能力评分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和对照组上述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我决定理论视角下多模态运动训练能有效改善脑梗死后偏瘫患者心理状态,增强肢体功能,提高患者自我效能和生活自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决定理论 多模态运动训练 脑梗死 偏瘫 肢体功能
下载PDF
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斯炎 卢琦 毛会娇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11期85-87,共3页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11月该院收治的122例脑梗死偏瘫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11月该院收治的122例脑梗死偏瘫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干预前后下肢运动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平衡能力[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步态参数(步长、步幅、步速)水平及生命质量[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FMA、BBS评分及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状态等维度的GQOLI-74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步长、步幅、步速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康复训练用于脑梗死偏瘫患者可有效提高患者平衡能力与下肢运动功能,改善步态,并提高其生命质量,效果优于单纯应用常规康复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偏瘫 神经肌肉电刺激 下肢功能 康复训练 生命质量
下载PDF
透刺加电针对脑梗死后痉挛型偏瘫的疗效观察
15
作者 位娜娜 潘俊晓 陈艳萍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1期26-28,共3页
目的探讨透刺加电针对脑梗死后痉挛型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3月~2022年3月收治的168例脑梗死后痉挛型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甲、乙、丙、丁四组,每组42例。甲组给予常规治疗,乙组在甲组的基础上加... 目的探讨透刺加电针对脑梗死后痉挛型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3月~2022年3月收治的168例脑梗死后痉挛型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甲、乙、丙、丁四组,每组42例。甲组给予常规治疗,乙组在甲组的基础上加之电针治疗,丙组在甲组的基础上加之透刺治疗,丁组在甲组的基础上加之透刺加电针治疗。采用Fugl-Meyer量表(FMA)、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改良Ashworth量表(MAS)、美国卒中量表(NIHSS)评价患者治疗前后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痉挛严重程度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对比四组治疗前后步态变化,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四组FMA、MBI评分及步速、步频、步幅均变大(P<0.05),其中乙组、丙组、丁组均大于甲组(P<0.05),丁组大于乙组和丙组(P<0.05);治疗后,丁组MAS评级中的0~Ⅰ+级所占比例为78.57%,高于甲组的57.14%(P<0.05);治疗后,四组NIHSS评分均降低(P<0.05),其中乙组、丙组、丁组均低于甲组(P<0.05),丁组低于乙组和丙组(P<0.05);丁组总有效率为90.48%,高于甲组的64.29%(P<0.05)。结论透刺加电针治疗脑梗死后痉挛型偏瘫患者可明显改善其肢体运动功能和步态变化,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减轻痉挛程度,降低神经功能受损程度,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刺 电针 脑梗死 痉挛型偏瘫
下载PDF
化痰通络方联合穴位推拿按摩对脑梗死后痉挛性偏瘫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1
16
作者 梁倩莹 李志明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3期86-89,共4页
目的:探讨化瘀通络方联合穴位推拿按摩对脑梗死后痉挛性偏瘫(SH)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2年8月湛江市第二中医医院收治的86例脑梗死后SH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及康复锻炼治疗,观察组加用化... 目的:探讨化瘀通络方联合穴位推拿按摩对脑梗死后痉挛性偏瘫(SH)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2年8月湛江市第二中医医院收治的86例脑梗死后SH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及康复锻炼治疗,观察组加用化痰通络方联合穴位推拿按摩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肢体痉挛程度、日常生活能力、运动能力、中医症状积分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治疗后临床痉挛指数(CSI)评分较对照组低,Barthel指数(BI)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均较对照组高,半身不遂、口舌歪斜、手足拘急、肢体麻木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化痰通络方联合穴位推拿按摩应用于脑梗死后SH患者中疗效确切,能减轻肢体痉挛,改善运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后痉挛性偏瘫 化痰通络方 穴位推拿按摩 肢体痉挛程度
下载PDF
蜡疗联合肌电生物反馈及功能训练治疗脑梗死偏瘫的疗效
17
作者 刘楠楠 李立国 +3 位作者 李永红 刘洋 张军 刘伟佳 《现代科学仪器》 2024年第4期133-137,共5页
目的:探讨蜡疗联合肌电生物反馈及功能训练治疗脑梗死偏瘫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3年3月我院CIH患者60例均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对照组行肌电生物反馈以及功能训练,联合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蜡疗。比较患侧肌张力、运动功能、神经... 目的:探讨蜡疗联合肌电生物反馈及功能训练治疗脑梗死偏瘫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3年3月我院CIH患者60例均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对照组行肌电生物反馈以及功能训练,联合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蜡疗。比较患侧肌张力、运动功能、神经功能以及脑电波变化。结果:干预后,联合组0级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BBS、FAM-L及FAC均升高,且联合组更高(P<0.05);两组5-HT、DA均升高,NE均下降,且联合组5-HT、DA更高,NE更低(P<0.05);两组β波升高,且联合组更高(P<0.05)。结论:蜡疗联合肌电生物反馈及功能训练可增强对CIH患者肌张力、运动、肢体平衡及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偏瘫 蜡疗 肌电生物反馈 功能训练
下载PDF
基于IMB模型的“互联网+延续护理”模式在脑梗死偏瘫患者中的应用
18
作者 龙巧红 李少莲 黄格朗 《中外医疗》 2024年第19期167-170,共4页
目的 探讨基于IMB模型的“互联网+延续护理”模式对脑梗死偏瘫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23年7月—12月广西贵港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0名脑梗死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干预组接受“互联网+延续... 目的 探讨基于IMB模型的“互联网+延续护理”模式对脑梗死偏瘫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23年7月—12月广西贵港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0名脑梗死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干预组接受“互联网+延续护理”模式,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情况、心理状态、健康行为、自我效能。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的Barthel指数、Fugl-Meyer平衡量表评分、功能性步行能力分级、心理状态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组的健康行为总分和自我效能总分分别为(146.68±2.45)分和(37.87±1.44)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985、5.182,P均<0.05)。结论 基于IMB模型的“互联网+延续护理”模式能显著改善脑梗死偏瘫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及康复情况,提高患者的健康行为以及自我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续护理 脑梗死偏瘫 自我效能
下载PDF
太乙针灸联合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治疗脑梗死偏瘫的临床效果
19
作者 李金华 袁帅 张传旭 《中国疗养医学》 2024年第3期78-81,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太乙针灸联合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mCIMT)治疗脑梗死偏瘫患者的疗效及对患者肌力、平衡能力、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新郑华信民生医院2021年12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82例脑梗死偏瘫患者病历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两组... 目的回顾性分析太乙针灸联合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mCIMT)治疗脑梗死偏瘫患者的疗效及对患者肌力、平衡能力、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新郑华信民生医院2021年12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82例脑梗死偏瘫患者病历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mCIMT,联合组行太乙针灸联合mCIMT。对比两组疗效、肌力与平衡能力、踝背肌电图参数[胫前肌、腓肠肌积分肌电值(iEMG)]、功能性步行能力、10 m步行测试(10MWT)及生活质量。结果联合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腓肠肌iEMG(52.60±6.37)μV/s低于对照组(47.91±7.26)μV/s,平衡、肌力评分与胫前肌iEMG分别为(35.16±5.72)分、(4.01±0.32)分、(37.62±6.11)μV/s,高于对照组的(29.63±6.14)分、(3.74±0.51)分、(40.51±5.90)μV/s(P<0.05);治疗后联合组功能性步行能力分级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步长、步速、步频分别为(0.61±0.13)m、(0.54±0.17)m/s、(76.13±6.39)步/min,高于对照组的(0.54±0.15)m、(0.47±0.12)m/s、(70.16±5.97)步/min,能量消耗指数(0.72±0.21)低于对照组(0.83±0.26),P<0.05;治疗后联合组生活质量评分(195.87±27.23)分高于对照组(168.99±24.71)分(P<0.05)。结论太乙针灸联合mCIMT治疗脑梗死偏瘫疗效确切,可缓解肌肉痉挛,改善肌力、平衡与功能性步行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乙针灸 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 脑梗死 偏瘫 平衡能力
下载PDF
阶段目标性护理干预对老年脑梗死偏瘫患者负性情绪、治疗依从性及自理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唐慧 翁霞美 《中外医疗》 2024年第5期173-176,181,共5页
目的 探讨对老年脑梗死偏瘫患者实施阶段目标性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方便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泰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10例老年脑梗死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 目的 探讨对老年脑梗死偏瘫患者实施阶段目标性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方便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泰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10例老年脑梗死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阶段目标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负性情绪、治疗依从性、肢体功能与自理能力。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焦虑(40.08±3.76)分、抑郁(40.66±3.87)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165、9.240,P均<0.05)。观察组治疗依从性较对照组高(92.73%vs 7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肢体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ugl-Meyer Motor Function Assessment,FMA)与伯格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 BB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后,观察组各评分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前,两组自理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自理能力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老年脑梗死偏瘫患者实施阶段目标性护理干预,能改善老年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改善老年患者肢体功能并增强其自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偏瘫 阶段目标性护理干预 负性情绪 治疗依从性 自理能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