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成人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21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宋敏 王建宁 +5 位作者 孟庆齐 包红雨 付行财 侯艳秋 张柳波 蒋苏豫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5年第22期3326-3329,共4页
目的:探讨成人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LH)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05年1月-2015年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血液科收治的21例成人HLH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例患者初治时均表现为高热、肝脾肿大、凝血... 目的:探讨成人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LH)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05年1月-2015年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血液科收治的21例成人HLH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例患者初治时均表现为高热、肝脾肿大、凝血功能异常、血常规三系或二系受累。病因分析中7例(33.3%)为血液肿瘤相关性;10例(47.6%)为感染,其中3例确诊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新型布尼亚病毒核酸检测阳性);1例(4.8%)肿瘤相关性(骨髓活检示转移癌);3例(14.3%)原因不明。随访中死亡16例,存活3例(最长至今已5年7个月),2例失访;生存时间为4天~5.7年(中位生存时间183天)。结论:HLH为罕见的致死性疾病,成人更为少见。临床表现复杂,常伴有多脏器受损,病情凶险,进展迅速。预后大多不良。发病机制和治疗手段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 诊断 治疗 预后
下载PDF
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患者血清中新蝶呤的检测及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陈纬凤 许戟 +5 位作者 仇红霞 杨向绸 张蔚 张苏江 张晓艳 李建勇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65-468,共4页
本研究通过检测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HLH)患者外周血血清中新蝶呤(Npt)水平,探讨其在HLH中的意义。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检测20例HLH患者治疗前后和15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血清Npt水平及sCD25水平。结果显示,HLH组诊断... 本研究通过检测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HLH)患者外周血血清中新蝶呤(Npt)水平,探讨其在HLH中的意义。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检测20例HLH患者治疗前后和15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血清Npt水平及sCD25水平。结果显示,HLH组诊断时血清Npt和sCD25水平分别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001)。HLH组患者治疗后血清Npt和sCD25水平分别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001)。将治疗前后Npt水平与sCD25水平分别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两者具有显著相关性(治疗前r=0.81,P<0.05;治疗后r=0.65,P<0.05);与此同时,治疗前Npt水平与血清铁蛋白亦有显著相关性(r=0.55,P<0.05)。结论:血清Npt可能在HLH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其水平的升高对疾病的早期诊断及病情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蝶呤 sCD25 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
下载PDF
婴儿期结节性硬化症合并郎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多症并继发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1例报告 被引量:1
3
作者 陈芬 孙岩 罗新辉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6-49,共4页
目的探讨结节性硬化症(TSC)合并郎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多症(LCH),并继发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LH)的诊断。方法回顾分析1例婴儿期诊断为TSC和LCH,且继发HLH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男性,1岁4个月,维吾尔族,生后4个月起病,以婴儿... 目的探讨结节性硬化症(TSC)合并郎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多症(LCH),并继发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LH)的诊断。方法回顾分析1例婴儿期诊断为TSC和LCH,且继发HLH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男性,1岁4个月,维吾尔族,生后4个月起病,以婴儿痉挛为首发症状,1岁时基因检测证实TSC2基因3-10号外显子杂合缺失,确诊为TSC的同时,患儿出现全身皮疹、发热、肝脾肿大和骨质缺损,经皮肤活检确诊为LCH,且又并发HLH。结论TSC合并LCH并继发HLH罕见,临床表现复杂,需要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节性硬化症 郎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多症 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
下载PDF
新生儿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5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4
作者 赵少聪 李婉婉 孙晓敏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9年第18期3275-3278,共4页
目的分析新生儿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LH)临床特点,为其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HLH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患儿病因、临床表现、检查结果,以及治疗方案的选择。结果患儿男女比为1∶4,日龄20~28 d,病程8~12 d,... 目的分析新生儿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LH)临床特点,为其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HLH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患儿病因、临床表现、检查结果,以及治疗方案的选择。结果患儿男女比为1∶4,日龄20~28 d,病程8~12 d,2例为EB病毒感染,2例为细菌感染,1例为原发性HLH。患儿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肝脾大、呼吸道症状等,实验室检查结果主要为两系或三系血细胞减少、血清铁蛋白水平升高、谷草转氨酶(AST)水平升高、谷丙转氨酶(ALT)水平升高、纤维蛋白原水平降低等。1例患儿确诊后家属放弃治疗,1例患儿经甲泼尼龙及丙种球蛋白等治疗后好转出院,余3例死亡。结论感染是新生儿HLH的常见病因,HLH临床表现多样,病情进展快,易进展为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积极应用激素和丙种球蛋白治疗,同时给予对症支持治疗,有助于改善患儿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 新生儿 病因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征
5
作者 张文曦 孙雪梅 徐祖琼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847-1850,共4页
目的:探讨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征的病因、临床特征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2010年9月确诊的9例HLH患者。结果:9例患者中有5例与感染相关,其中4例为EB病毒感染相关,4例为肿瘤相关,临床表现均符合HLH-2004诊... 目的:探讨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征的病因、临床特征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2010年9月确诊的9例HLH患者。结果:9例患者中有5例与感染相关,其中4例为EB病毒感染相关,4例为肿瘤相关,临床表现均符合HLH-2004诊断标准,本病属祖国医学温病中伏邪温病的范畴。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存活4例,死亡5例。结论:HLH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病情凶险,死亡率高,及早诊断和中西医联合治疗可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血细胞 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 温病 伏邪学说 中西医结合
下载PDF
UNC13D及MYO5A基因突变的成年噬血细胞综合征1例及文献复习
6
作者 鱼玲玲 吴涛 +4 位作者 毛东锋 薛锋 刘文慧 何苗 王宗慧 《中国综合临床》 2023年第1期8-13,共6页
目的探讨UNC13D及MYO5A基因突变的原发性噬血细胞综合征的发病机制。方法对2022年1月28日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收治的1例UNC13D及MYO5A基因突变的成年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的相关实验室检查、其近亲属的基因图谱及治疗预后进行... 目的探讨UNC13D及MYO5A基因突变的原发性噬血细胞综合征的发病机制。方法对2022年1月28日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收治的1例UNC13D及MYO5A基因突变的成年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的相关实验室检查、其近亲属的基因图谱及治疗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最终诊断为原发性噬血细胞综合征,经噬血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HLH)-2004方案化疗2次,与其胞哥HLA配型为半相合,考虑其胞哥携带噬血相关基因,不宜选做供者,无其他适合亲缘供者。遂转外院拟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电话随访未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死亡。结论原发性噬血细胞综合征基因突变为其诊断的金标准,原发性噬血细胞综合征可能存在双基因遗传模式,病毒感染造成的免疫紊乱与遗传因素等多因素的共同作用可能导致原发性噬血细胞综合征的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血细胞综合征 噬血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 UNC13D基因 MYO5A基因
原文传递
难治性病毒感染和原发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相关基因突变研究 被引量:16
7
作者 童春容 刘红星 +17 位作者 谢建军 王芳 蔡鹏 王卉 朱娟 滕文 张弦 杨君芳 张雅丽 费新红 赵杰 殷宇明 吴彤 王静波 孙媛 刘嵘 师晓东 陆道培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80-283,共4页
目的研究难治性病毒感染或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HLH)中免疫基因突变的发生率、类型及其临床特征。方法采用基因测序方法检测难治性病毒感染或HLH患者是否有原发性HLH相关的PRFl、UNCl3D、STXl1、STXBP2、SH2D1A和XIAP基因突... 目的研究难治性病毒感染或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HLH)中免疫基因突变的发生率、类型及其临床特征。方法采用基因测序方法检测难治性病毒感染或HLH患者是否有原发性HLH相关的PRFl、UNCl3D、STXl1、STXBP2、SH2D1A和XIAP基因突变,并追踪其临床特点及转归。结果共25例难治性病毒感染性疾病或HLH患者接受了基因突变筛查,其中13例检测到上述基因突变:PRFl突变6例,UNCl3D突变3例,STXll、STXBP2、SH2D1A、XIAP突变各1例;其中6例起病表现为病毒相关性HLH,1例为原因不明HLH,4例为慢性活动性EB病毒(EBV)感染(CAEBV),2例为EBV相关性淋巴瘤。12例未检测出基因突变的患者中,4例为EBV相关HLH,其中1例发展为外周T细胞淋巴瘤,另8例为CAEBV。结论原发性HLH相关免疫基因突变是难治性病毒感染或HLH的重要原因,大部分表现为HLH,部分患者以CAEBV或EBV相关淋巴瘤起病。基因检测是明确此类疾病诊断的有力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 嗜血细胞性 病毒性疾病 突变 淋巴瘤 EB病毒
原文传递
非肿瘤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诊治进展 被引量:6
8
作者 高丽丽 周剑峰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16年第3期354-356,362,共4页
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ocytosis,HLH)又称噬血细胞综合征,是一种威胁生命的临床综合征:由于细胞毒T细胞和NK细胞功能缺陷不能有效地清除病原体,引起单核巨噬细胞和(或)淋巴细胞过度活化增殖,继... 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ocytosis,HLH)又称噬血细胞综合征,是一种威胁生命的临床综合征:由于细胞毒T细胞和NK细胞功能缺陷不能有效地清除病原体,引起单核巨噬细胞和(或)淋巴细胞过度活化增殖,继而出现细胞因子风暴,主要表现为发热、脾大、全血细胞减少、高甘油三酯血症、低纤维蛋白原血症、高血清铁蛋白血症,并可在骨髓、脾脏或淋巴结活检中发现噬血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血细胞综合征 细胞因子 铁蛋白 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 sCD25
原文传递
12例继发性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疾病再活动患者临床分析
9
作者 陈纬凤 仇红霞 +6 位作者 王菱菱 胡昳歆 张蔚 许戟 张苏江 张晓艳 李建勇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13年第3期289-291,294,共4页
目的:探讨继发性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sHLH)疾病再活动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2例sHLH疾病再活动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sHLH患者疾病再活动后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指标主要表现为再次出现初诊时的异常。挽救治疗则... 目的:探讨继发性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sHLH)疾病再活动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2例sHLH疾病再活动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sHLH患者疾病再活动后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指标主要表现为再次出现初诊时的异常。挽救治疗则采用个体化治疗方案。sHLH患者疾病再活动主要发生在初始治疗后6周左右。4例患者存活,平均生存时间为(182.50±40.52)d;8例患者死亡,总体病死率为67%,死亡组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为(14.25±7.09)d。结论:sHLH患者疾病再活动后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高。患者病情再活动后需重新进行全面的病情评估,再次提高激素用量可能是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发性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 疾病再活动 临床分析
原文传递
拉莫三嗪致严重免疫系统不良反应 被引量:3
10
作者 时文娟 谭秀艳 李中东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19年第3期288-293,共6页
抗癫癇药拉莫三嗪可引起史-约综合征、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和系统症状、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和亚急性皮肤红斑狼疮等严重免疫系统不良反应,通常通过Ig E、非Ig E介导或多种机制组合的形式对免疫系统产生... 抗癫癇药拉莫三嗪可引起史-约综合征、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和系统症状、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和亚急性皮肤红斑狼疮等严重免疫系统不良反应,通常通过Ig E、非Ig E介导或多种机制组合的形式对免疫系统产生显著影响。这些不良反应虽然罕见,但临床后果严重,可能限制拉莫三嗪的临床应用。文中总结了拉莫三嗪相关文献的研究进展,期望临床医生对拉莫三嗪这些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引起重视,努力提高诊断治疗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莫三嗪 药物不良反应 免疫系统 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