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赓续与演进:论新世纪河南青年作家的乡土文学创作
1
作者 张翼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7-143,共7页
新世纪以来,李清源、梁鸿、陈宏伟等青年作家接续河南文学书写乡土的创作传统,虽师法前代但也有突破,即以独特的写作立场、叙述主题,以及审美追求,积极回应了如何书写时代变动中的乡土这一重要问题。《苏让的救赎》《陆地行舟》等作品... 新世纪以来,李清源、梁鸿、陈宏伟等青年作家接续河南文学书写乡土的创作传统,虽师法前代但也有突破,即以独特的写作立场、叙述主题,以及审美追求,积极回应了如何书写时代变动中的乡土这一重要问题。《苏让的救赎》《陆地行舟》等作品的发表表明,他们依靠对成长记忆、应对城市、经验沉潜等多重主题的开掘,使其作品正在逐渐形成以社会剖析、文化反思、乡愁溯源、地方表达等为意义内涵的多元价值形态,进而重现了以现实主义精神为主体的审美风格。凭借在价值形态、主题类型和审美特征等方面的优异表现,这些青年作家的乡土创作成为新世纪以来河南乡土文学的主要代表,也为河南乡土文学创作的时代演进提供了具有实践意义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世纪 河南青年作家 乡土文学
下载PDF
神圣与世俗之间:河南当代作家与圣经
2
作者 许相全 《圣经文学研究》 2023年第2期1-40,共40页
河南民间基督教文化土壤构成了作家圣经书写的基础。以周大新、李佩甫、刘震云、阁连科为代表的河南当代作家形成了圣经书写的两种方式:一为贴近圣经神圣性,从理想性和现实性两个层面与圣经构成对话,利用圣经丰富作品的意义空间;二为立... 河南民间基督教文化土壤构成了作家圣经书写的基础。以周大新、李佩甫、刘震云、阁连科为代表的河南当代作家形成了圣经书写的两种方式:一为贴近圣经神圣性,从理想性和现实性两个层面与圣经构成对话,利用圣经丰富作品的意义空间;二为立足河南文化,从世俗性层面瓦解圣经神圣性,把圣经融入乡土文化与乡土叙事之中。河南当代作家的圣经书写为利用圣经讲述中国故事提供了范例。在具体写作中,作家应兼顾“隔”与“化”,既立足本土文化,又尊重经典自身特性,充分发挥外来经典在讲述中国故事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圣经 神圣 世俗 河南当代作家 中国故事
下载PDF
“周口作家群”对河南影视产业的影响
3
作者 李佳霏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1期82-85,共4页
“周口作家群”以其丰硕的文学成果和不竭的文学创作力,成为河南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群。“周口作家群”作品目前与影视虽有一些互动,但成功之作并非河南影视出品。实际上,中原作为华夏文明的发源地,周口文化作为中原文化的一支,较容易使... “周口作家群”以其丰硕的文学成果和不竭的文学创作力,成为河南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群。“周口作家群”作品目前与影视虽有一些互动,但成功之作并非河南影视出品。实际上,中原作为华夏文明的发源地,周口文化作为中原文化的一支,较容易使接受群体产生文化认同与身份归属感,具有良好的受众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口作家群 河南影视 文化认同
下载PDF
文学豫军论(续) 被引量:16
4
作者 孙荪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5期15-24,共10页
文学豫军的形成与发展可分为三个时期 :一、新文学发端到新中国成立 (1915 - 194 9)。这一时期 ,河南的文学英才在全国文坛崭露头角 ,但没有形成带有河南地域特色的文学团体和流派。二、新中国建立至 2 0世纪 70年代末。这一时期 ,尽管... 文学豫军的形成与发展可分为三个时期 :一、新文学发端到新中国成立 (1915 - 194 9)。这一时期 ,河南的文学英才在全国文坛崭露头角 ,但没有形成带有河南地域特色的文学团体和流派。二、新中国建立至 2 0世纪 70年代末。这一时期 ,尽管有李这样有相当影响的作家 ,但河南作家的群体形象尚未树立。三、2 0世纪八九十年代。这一时期 ,河南文坛老中青几代作家共展辉煌 ,各种文学样式长足进步 ,文学豫军真正形成并健康发展。本文追溯文学发展的历史 ,结合各时期的时代背景 ,重要作家、作品 ,分析、探讨了其特点及形成原因 ,并指出文学豫军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 豫军 研究
下载PDF
论当代河南作家的历史质感 被引量:6
5
作者 吴圣刚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94-98,共5页
所谓历史质感,即对历史的感悟、认识,作家或作品对历史和历史真实的表达,也可以理解为一种历史意识、历史责任,一种历史的力量。河南作家及其作品的历史质感来自于他们对身边历史近乎天然的感觉,发自内心的钟情,深度的理解和把握,以及... 所谓历史质感,即对历史的感悟、认识,作家或作品对历史和历史真实的表达,也可以理解为一种历史意识、历史责任,一种历史的力量。河南作家及其作品的历史质感来自于他们对身边历史近乎天然的感觉,发自内心的钟情,深度的理解和把握,以及强烈的表达欲望。站在历史的端口、回到生活的源头构筑文学世界成为河南作家主要的表达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作家 作品 历史质感
下载PDF
苦难创伤与文学豫军创作共性的形成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宏志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60-165,共6页
20世纪90年代以来,文学豫军在中国文坛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苦难书写、权力书写以及对中原文化人格的发掘和反思,成为文学豫军写作的重要共性。这些写作共性形成的背后,是这片土地上关于生存的苦难创伤记忆:苦难书写是作家们的生存苦难创... 20世纪90年代以来,文学豫军在中国文坛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苦难书写、权力书写以及对中原文化人格的发掘和反思,成为文学豫军写作的重要共性。这些写作共性形成的背后,是这片土地上关于生存的苦难创伤记忆:苦难书写是作家们的生存苦难创伤记忆的直接呈现;权力书写是生存苦难创伤记忆的另一种表达方式;文学豫军所批判的“无原则”“无骨”则是生存苦难创伤下形成的生存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豫军 苦难创伤 权力 生存哲学
下载PDF
河南现代作家的乡土情结探因 被引量:5
7
作者 高飞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76-77,共2页
河南一大批作家具有浓厚的“乡土”情结。本文试从中国现代社会的阶级构成、革命需求以及作家本身的心理动因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审视河南作家的乡土情结。
关键词 河南作家 乡土情结 成因
下载PDF
中原文化背景下当代河南作家的文化品质 被引量:2
8
作者 刘渝霞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80-82,共3页
中原文化浸润下的河南作家,选择乡土文学作为创作的载体,注重文学的社会价值,对文化与生存关系进行思考,展示与剖析了国民灵魂,深入地揭示了当代农民心理上的种种痼疾和障碍;关注对乡土的文化理性批判,展现了河南地域文化的新品质。
关键词 河南作家 乡土文学 平民意识 文化批判 文化品质
下载PDF
河南作家的地域性文本特征 被引量:1
9
作者 李中华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10期13-17,共5页
中原文化和故乡经历是河南作家的宝贵写作资源。从故乡寻求写作资源,自然形成了河南文学浓重的地域性文本特征。具体表现在:第一,河南作家大都从自己的生活经历中挖掘写作材料,又往往"拘于实",这样就形成了大量自传体作品;第... 中原文化和故乡经历是河南作家的宝贵写作资源。从故乡寻求写作资源,自然形成了河南文学浓重的地域性文本特征。具体表现在:第一,河南作家大都从自己的生活经历中挖掘写作材料,又往往"拘于实",这样就形成了大量自传体作品;第二,在河南文学中,我们可以找到很多对地方风俗的描写,彰显了地域文化对作家创作的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作家 实录体 特殊句式 风俗
下载PDF
1920-1999年河南作家的时空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温素平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4期103-108,共6页
"文学豫军"的崛起不仅是地域文学的兴起,更是地域文学人才的兴盛。本文采用GIS空间分析法及统计学方法从人才地理的角度对1920-1999年河南作家时空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河南作家人才指数在时间变化上呈"抛物线&... "文学豫军"的崛起不仅是地域文学的兴起,更是地域文学人才的兴盛。本文采用GIS空间分析法及统计学方法从人才地理的角度对1920-1999年河南作家时空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河南作家人才指数在时间变化上呈"抛物线"型,20世纪60年代是其明显的峰值区;地区人才指数差值变化与河南作家总的人才指数变化相一致,而最大人才频度变化则与其变化相反,存在明显的"凹值"稳定区;河南作家在空间分布上区际差异明显,地区内形成文学人才区域极,西南部、南部多于北部及东部地区,人才重值区逐年变化,文学人才地域分布多极化增强;文学人才重心向东移动,并伴随南北摆动,波动幅度较大,空间稳定度不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20-1999年 河南作家 人才指数 人才频度 人才重心
下载PDF
新世纪河南文学论——《新世纪文学的河南映像》导言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勇 《中州大学学报》 2019年第5期1-9,共9页
新世纪以来,社会转型的快速推进,给河南这块厚重而沉滞的土地带来巨大的冲击。河南作家身处这一时代现实,以善感的心灵和敏锐的笔触,回应历史询唤,勾画出新时代的中原历史变迁画卷。田中禾、李佩甫、李洱、墨白、邵丽、乔叶、南飞雁、... 新世纪以来,社会转型的快速推进,给河南这块厚重而沉滞的土地带来巨大的冲击。河南作家身处这一时代现实,以善感的心灵和敏锐的笔触,回应历史询唤,勾画出新时代的中原历史变迁画卷。田中禾、李佩甫、李洱、墨白、邵丽、乔叶、南飞雁、李清源等作家的创作,瞩目中原历史和现实,以传统或先锋的姿态,书写出历史中人的卑微与高尚、沉沦与挣扎。他们所组成的本土河南作家的队伍,与省外和海外的豫籍作家一起,展现了这块土地对于文化、心灵的磨砺和滋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文化 河南文学 “中原作家群”
下载PDF
新时期河南乡土小说走势管窥 被引量:1
12
作者 伍艳妮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83-85,共3页
河南乡土小说在新时期的发展过程,实际上是河南乡土作家在探索与求变中寻找乡土本义与价值的过程。从鲜明的国民批判性到对乡土的人文关怀成为其发展的基本脉络。本文采用散点透视的方法考察了这一发展规律,并提出一些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新时期 河南作家 乡土小说
下载PDF
中原文化背景下的当代河南作家民俗文化创作取向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孙拥军 《红河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90-92,共3页
中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当代河南作家在这种文化背景下,用文学怀乡的方式表达着自我独特的乡土情结,同时将中原文化中的民俗文化进行理性的呈现,吸取精华,剔除糟粕,以建构起新的中原文明体系。
关键词 中原文化 河南作家 民俗取向
下载PDF
唐代河南作家群体统计及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韩大强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100-103,共4页
唐代是河南文学发展最为辉煌的时期,河南籍作家如林,大家辈出,作品异彩纷呈。通过对河南籍作家群体的统计与分析,可以发现作家群体生成的一些特征,一是时间跨度上始终呈现强势分布,从初唐到晚唐五代作家数量多,但不均衡,以盛、中唐居多... 唐代是河南文学发展最为辉煌的时期,河南籍作家如林,大家辈出,作品异彩纷呈。通过对河南籍作家群体的统计与分析,可以发现作家群体生成的一些特征,一是时间跨度上始终呈现强势分布,从初唐到晚唐五代作家数量多,但不均衡,以盛、中唐居多;二是地域性明显,作家主要集中在具有深厚的文化历史背景和优越政治经济条件的洛阳和郑州;三是有着明显的家族承传性,有些家族产生多位甚至几十位作家。文士籍贯为我们考察地域文化生成和特征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参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文学 河南作家 统计 分析
下载PDF
大唐之音 和而不同——论唐代河南作家群体的文学特征及文学精神 被引量:3
15
作者 韩大强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111-115,共5页
唐代河南籍作家群星灿烂,涌现了像杜甫、韩愈、白居易、李贺、李商隐这样一批领军人物,他们以自己非凡的才华和卓越的创造开创了文学发展的新局面,为唐代文学的繁荣增添了光彩。大唐之音,和而不同,河南文学与其他地域文学相比既有明显... 唐代河南籍作家群星灿烂,涌现了像杜甫、韩愈、白居易、李贺、李商隐这样一批领军人物,他们以自己非凡的才华和卓越的创造开创了文学发展的新局面,为唐代文学的繁荣增添了光彩。大唐之音,和而不同,河南文学与其他地域文学相比既有明显的共性特征,也有着显著的个性差异。唐代河南作家群体的文学活动呈现出主流意识强、地域色彩弱、敢于革新、样式多元化的特征。并且形成了具有儒家思想内蕴的爱国主义、忧患意识和追求审美的文学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文学 河南作家群体 文学特征 文学精神
下载PDF
文学豫军与新时期河南人形象的关系初论 被引量:1
16
作者 杜昆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37-40,共4页
关于如何塑造河南人新形象,目前学界比较重视的是通过经济发展、舆论宣传和提升中原儿女的综合素质来进行正面形象的传播和树立,却忽视了官方和民间力量直接为河南人形象正名的负作用,低估了文学豫军对树立河南人形象的独特作用。而创... 关于如何塑造河南人新形象,目前学界比较重视的是通过经济发展、舆论宣传和提升中原儿女的综合素质来进行正面形象的传播和树立,却忽视了官方和民间力量直接为河南人形象正名的负作用,低估了文学豫军对树立河南人形象的独特作用。而创造出性格丰满、灵魂高尚的人物形象正是文学豫军的创作瓶颈。文学豫军需要塑造出大写的河南人形象,使文学资源有效地转化成社会资源,才能肩负起作家的社会责任和时代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人 形象塑造 文学豫军 文学资源
下载PDF
亘古不变的精神家园——论宋代河南作家的创作背景及其成就
17
作者 吴河清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6期86-89,共4页
汴京曾是北宋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当时生活在这里的河南作家,对宋代文学事业的蓬勃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本文试图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结合宋代文学史上的典型事例,揭示出宋代河南作家的创作背景与成就之间的内在关联。
关键词 宋代 河南作家 创作背景 文学繁荣
下载PDF
新乡土世界的美学建构——新世纪河南女作家乡土小说分析
18
作者 李炎超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56-160,共5页
新世纪以来,一批河南籍女性作家开始崭露头角,并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绩。面对急剧转型的时代,传统乡土叙事经验已经无法涵盖已经发生巨变的乡土社会,河南籍女作家以一种更加开放的姿态面对新的乡土世界,她们的创作把日常生活经验转化成... 新世纪以来,一批河南籍女性作家开始崭露头角,并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绩。面对急剧转型的时代,传统乡土叙事经验已经无法涵盖已经发生巨变的乡土社会,河南籍女作家以一种更加开放的姿态面对新的乡土世界,她们的创作把日常生活经验转化成一种叙事伦理,从而以独特的乡土感知,细致的文字表述拓宽了传统乡土小说的表现领域,更新补充了乡土小说的叙事内涵,为河南乡土文学注入了新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女作家 乡土小说 美学新变
下载PDF
李凖笔下的受难黄河叙事——以《黄河东流去》为中心
19
作者 裴艳艳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1期105-108,共4页
李凖对河流的叙事集中凝聚为受难黄河书写。荣获第二届茅盾文学奖的长篇小说《黄河东流去》是李凖依托黄河地理空间进行河流叙事的代表作品。文本从真实的黄河受难史史料出发预设受难黄河叙事空间,借助黄泛区难民家庭故事想象受难黄河... 李凖对河流的叙事集中凝聚为受难黄河书写。荣获第二届茅盾文学奖的长篇小说《黄河东流去》是李凖依托黄河地理空间进行河流叙事的代表作品。文本从真实的黄河受难史史料出发预设受难黄河叙事空间,借助黄泛区难民家庭故事想象受难黄河叙事主体,从家国情怀、黄河文化精神建构受难黄河叙事思想,诠释生生不息的黄河精神,而这种迎难而上绵延不断的顽强生命力精神质素正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也是李凖进行黄河文学叙事与家国情怀表达的有机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作家 李凖 受难叙事 黄河叙事
下载PDF
回望与审视:谈新时期中原作家的底层写作取向
20
作者 孙拥军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8期29-32,共4页
作为现代知识分子的河南作家,虽然相继离开农村,走向都市,但在他们的心灵深处都有一颗眷恋故土之心。在现代启蒙意识的影响下,他们以知识分子的独特洞察力,审视当代社会转型期中原乡村底层民众的生存状态与人生际遇,记述当代乡土农村底... 作为现代知识分子的河南作家,虽然相继离开农村,走向都市,但在他们的心灵深处都有一颗眷恋故土之心。在现代启蒙意识的影响下,他们以知识分子的独特洞察力,审视当代社会转型期中原乡村底层民众的生存状态与人生际遇,记述当代乡土农村底层所经历的苦痛,构建当代中原乡村社会民众的苦难精神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作家 底层写作 创作取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