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ormation of Hengchun Accretionary Prism Turbidites and Implications for Deep-water Transport Processes in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被引量:6
1
作者 CUI Yuchi SHAO Lei +1 位作者 YU Mengming HUANG Chiyue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21年第1期55-65,共11页
Located at the end of the northern Manila Trench,the Hengchun Peninsula is the latest exposed part of Taiwan Island,and preserves a complete sequence of accretionary deep-sea turbidite sandstones.Combined with extensi... Located at the end of the northern Manila Trench,the Hengchun Peninsula is the latest exposed part of Taiwan Island,and preserves a complete sequence of accretionary deep-sea turbidite sandstones.Combined with extensive field observations,a’source-to-sink’approach was employed to systematically analyze the formation and evolutionary process of the accretionary prism turbidites on the Hengchun Peninsula.Lying at the base of the Hengchun turbidites are abundant mafic normal oceanic crust gravels with a certain degree of roundness.The gravels with U-Pb ages ranging from 25.4 to23.6 Ma are underlain by hundreds-of-meters thickness of younger deep-sea sandstone turbidites with interbedded gravels.This indicates that large amounts of terrigenous materials from both the’Kontum-Ying-Qiong’River of Indochina and the Pearl River of South China were transported into the deep-water areas of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during the late Miocene and further eastward in the form of turbidity currents.The turbidity flow drastically eroded and snatched mafic materials from the normal South China Sea oceanic crust along the way,and subsequently unloaded large bodies of basic gravel-bearing sandstones to form turbidites near the northern Manila Trench.With the Philippine Sea Plate drifting clockwise to the northwest,these turbidite successions eventually migrated and,since the Middle Pleistocene,were exposed as an accretionary prism on the Hengchun Peninsul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ODP boreholes source-to-sink analysis submarine canyon turbidite sandstones hengchun Peninsula Taiwan
下载PDF
台湾岛恒春西南海域声速场特性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吴培木 郭小钢 吴日升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179-190,共12页
选取联系南海与台湾海峡及巴士海峡的主要海上交通和军事要道———我国台湾岛恒春西南海域作为研究海域 ,依据 1 998年夏、冬季对本海域海洋环境补充调查的CTD资料 ,按《海洋调查资料处理》(GB1 2 76 3 7- 1 991 )的声速换算经验公式 ... 选取联系南海与台湾海峡及巴士海峡的主要海上交通和军事要道———我国台湾岛恒春西南海域作为研究海域 ,依据 1 998年夏、冬季对本海域海洋环境补充调查的CTD资料 ,按《海洋调查资料处理》(GB1 2 76 3 7- 1 991 )的声速换算经验公式 ,推算得到本海域的海水声速系列 .结合该海域温度、盐度环境背景 ,分析其声速场特性 ,在给出海水声速的平面、垂直及断面分布的同时 ,也给出了本海域海水声速跃层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速场特性 恒春西南海域
下载PDF
台湾省恒春西南海域声速场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吴培木 郭小钢 吴日升 《台湾海峡》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79-286,共8页
选取联系南海与台湾海峡及巴士海峡的主要海上交通和军事要道 -我国台湾省恒春西南海域作为研究海域 ,依据 1 998年夏、冬季对本海域海洋环境补充调查的CTD资料 ,按《海洋调查资料处理》的声速换算经验公式 ,推算得到本海域的海水声速系... 选取联系南海与台湾海峡及巴士海峡的主要海上交通和军事要道 -我国台湾省恒春西南海域作为研究海域 ,依据 1 998年夏、冬季对本海域海洋环境补充调查的CTD资料 ,按《海洋调查资料处理》的声速换算经验公式 ,推算得到本海域的海水声速系列 .结合该海域温、盐环境背景 ,分析其声速场特性 ,给出海水声速的平面、垂直及断面分布 ,也给出了本海域海水声速跃层深度、厚度和强度等三大表征值的变化特性及其声道位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速场分析 恒春西南海域 台湾省 海温 盐度 海洋环境
下载PDF
南海东北部陆坡与恒春海脊天然气水合物分布的地震反射特征对比 被引量:4
4
作者 尚继宏 李家彪 《海洋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2-20,共9页
对“探宝号”调查船2001年8月在南海东北部陆坡及台湾南部恒春海脊海域采集的多道地震剖面资料进行了地震反射波数据分析、解释和研究,并对南海北部陆坡、陆隆及其东侧俯冲带等区域天然气水合物矿藏的成藏规律及分布特征作了初步的分析... 对“探宝号”调查船2001年8月在南海东北部陆坡及台湾南部恒春海脊海域采集的多道地震剖面资料进行了地震反射波数据分析、解释和研究,并对南海北部陆坡、陆隆及其东侧俯冲带等区域天然气水合物矿藏的成藏规律及分布特征作了初步的分析与探讨,结果表明:(1)南海东北部陆坡和台湾南部恒春海脊海域地震剖面上均显示有BSR,但两区域构造成因、形式和相关地质环境的不同造成了天然气水合物的成因及过程不同。(2)南海东北部陆坡区域的天然气水合物形成与该区广泛发育的断裂带、滑塌构造体及其所形成的压力场屏蔽环境有关,而台湾南部恒春海脊海域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则与马尼拉海沟俯冲带相关的逆冲推覆构造、增生楔及其所对应的海底流体疏导体系有关。(3)南海陆缘区域广泛发育有各种断裂带、滑塌构造体、泥底辟、俯冲带、增生楔等,且温压环境合适,是天然气水合物矿藏极有可能广泛分布的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SR 天然气水合物 滑塌体 泥底辟 叠瓦状逆冲推覆构造 增生楔 恒春海脊
下载PDF
台湾南部恒春海脊地质地球物理特征及其大地构造属性 被引量:3
5
作者 王平 夏戡原 黄慈流 《热带海洋》 CSCD 2000年第3期33-39,共7页
恒春海脊的地质、地球物理特征与其相邻的南海海盆、吕宋火山弧和北吕宋海槽等地质构造单元所反映的特征明显不同 ,主要表现为低密度、弱磁性。推测其地壳性质为陆壳 ,是恒春半岛的南延部分。海脊西侧缓坡为陆缘增生楔 ,可见刺穿现象 ,... 恒春海脊的地质、地球物理特征与其相邻的南海海盆、吕宋火山弧和北吕宋海槽等地质构造单元所反映的特征明显不同 ,主要表现为低密度、弱磁性。推测其地壳性质为陆壳 ,是恒春半岛的南延部分。海脊西侧缓坡为陆缘增生楔 ,可见刺穿现象 ,这些刺穿构造是由逆冲挤压引起的泥底辟。海脊东部受弧陆碰撞的影响而急剧抬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春海脊 增生楔 弧陆碰撞 大地构造 磁力异常 地球物理 海洋地质
下载PDF
2006年12月26日台湾恒春海外地震及其对核电厂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潘华 李金臣 张志中 《震灾防御技术》 2007年第1期11-18,共8页
2006年12月26日台湾恒春海外MS7.2地震具有两个引人瞩目的重要震害特点,一是造成十数条国际海底通信光缆中断,二是造成台湾第三核电厂紧急停机。本文首先介绍了该地震地震参数厘定、震源机制、发震构造背景、地震动特征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2006年12月26日台湾恒春海外MS7.2地震具有两个引人瞩目的重要震害特点,一是造成十数条国际海底通信光缆中断,二是造成台湾第三核电厂紧急停机。本文首先介绍了该地震地震参数厘定、震源机制、发震构造背景、地震动特征等方面的基本情况,然后重点介绍和讨论了该地震对台湾地区核电厂的影响及其带给我们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省 恒春海外地震 地震动 核电厂 地震影响
下载PDF
乌鸦嘴泉水氡动态异常与恒春海域强震的关系 被引量:7
7
作者 张清秀 陈懿德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07年第5期162-167,共6页
排除了乌鸦嘴泉水氡测项可能存在的影响因素,结合该泉氟离子和华安汰内井、泉州四至井水氡先后出现的异常,论证了2004年秋至2006年冬福州乌鸦嘴泉水氡存在的年动态畸变异常的可靠性,认为该异常可能是2006年12月26日台湾恒春海域M7.... 排除了乌鸦嘴泉水氡测项可能存在的影响因素,结合该泉氟离子和华安汰内井、泉州四至井水氡先后出现的异常,论证了2004年秋至2006年冬福州乌鸦嘴泉水氡存在的年动态畸变异常的可靠性,认为该异常可能是2006年12月26日台湾恒春海域M7.2地震的中长期前兆异常,并结合历史资料,分析恒春海域强震前福州乌鸦嘴泉水氡的变化特点。从几个测点的水氡先后出现长达1~2年的年动态畸变异常,认为在关注水氡的短期或短临异常的同时不能忽略其中长期的异常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鸦嘴泉水氡 年动态畸变 中长期前兆 恒春海域强震
下载PDF
2006年12月26日台湾恒春7.2级地震的预测讨论
8
作者 郭增建 韩延本 郭安宁 《国际地震动态》 2007年第2期24-26,共3页
回顾了台湾2006年恒春7.2级地震的长期和中长期预测,并对临震预测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台湾恒春 7.2级大震 地震预测
下载PDF
台湾南部恒春半岛中新世增生楔碎屑锆石U-Pb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新昌 李婷婷 +2 位作者 陈文煌 余梦明 兰青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5-137,共13页
恒春半岛中新世增生楔沉积岩相、遗迹化石均表明其牡丹层主体部分和乐水层均为深海沉积环境,沉积相为中扇至下扇亚相。里龙山层属于大陆棚至大陆斜坡的浅海环境,沉积相为补给水道和上扇亚相。锆石U-Pb定年物源分析结果显示,里龙山层与... 恒春半岛中新世增生楔沉积岩相、遗迹化石均表明其牡丹层主体部分和乐水层均为深海沉积环境,沉积相为中扇至下扇亚相。里龙山层属于大陆棚至大陆斜坡的浅海环境,沉积相为补给水道和上扇亚相。锆石U-Pb定年物源分析结果显示,里龙山层与牡丹层源自福建武夷山的闽江水系,而乐水层砂岩与九龙江河口砂质沉积物的锆石年谱相似,说明乐水层可能源自九龙江水系。结合野外沉积地层观察等,认为恒春半岛晚中新统是南海北坡深水扇的一部分,因晚中新世南极冰盖迅速扩张(12~5 Ma),导致全球海水面大降,海岸线往坡折带外移约200m,有利于深水扇的发育,然后随着南海海洋地壳向东俯冲卷入恒春半岛-恒春海脊增生楔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扇 增生楔 U-PB定年 物源分析 恒春半岛 台湾地区
下载PDF
台湾南部恒春半岛垦丁混杂岩的成因及其构造意义
10
作者 张新昌 闫义 +2 位作者 黄奇瑜 陈多福 单业华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41-453,共13页
垦丁混杂岩出露于台湾南部恒春半岛中新世增生楔内,长约20 km,宽最大可达1 km,呈北西-南东向狭长带状分布,大致平行于马尼拉海沟北段,其分布特征类似于与俯冲板块边界相关混杂岩的特征,因此垦丁混杂岩成因的确定对于了解台湾造山带结构... 垦丁混杂岩出露于台湾南部恒春半岛中新世增生楔内,长约20 km,宽最大可达1 km,呈北西-南东向狭长带状分布,大致平行于马尼拉海沟北段,其分布特征类似于与俯冲板块边界相关混杂岩的特征,因此垦丁混杂岩成因的确定对于了解台湾造山带结构及构造演化历史具有重要意义。关于垦丁混杂岩成因,目前主要分为沉积(olistostrome)成因和构造成因两大观点。通过野外观察,垦丁混杂岩的泥质基质普遍发生强烈的剪裂作用,鳞片状结构大量发育,基性或超基性的外来岩块夹杂其中。此外,在垦丁混杂岩内还发现香肠化的砂岩块、由泥质基质充填的脉体及砂岩表面的水压破裂等构造现象。这些现象均反映垦丁混杂岩为构造成因而非沉积成因。垦丁混杂岩体原形成于增生楔底部,并受到一定的高压及应力剪切作用,之后随同卷入的外来岩块及连续沉积地层块体一起沿着马尾逆断层出露于地表浅部,代表南海洋壳向东俯冲于菲律宾海板块之下形成的构造混杂堆积岩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春半岛 增生楔 马尾断层 混杂岩 俯冲系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