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亨利·米勒小说的碎片化特征探析 被引量:2
1
作者 王庆勇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3年第1期70-75,共6页
分析了美国现当代作家亨利·米勒主要作品中的碎片化特征,其中包括造成米勒支离破碎感的外在因素和个人因素,米勒小说中的碎片化表征以及隐藏在这种碎片化叙事背后的"自我重建"主题。
关键词 亨利·米勒小说 碎片化叙事 自我重建
下载PDF
亨利·米勒与杰克·凯鲁亚克小说创作比较
2
作者 田俊武 廖娟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9年第6期78-82,42,共6页
亨利·米勒是世界文学史上最富争议的作家之一,《北回归线》是他最有影响的杰作。在这部小说中,米勒通过写自己的迷惘、不幸、卑鄙、猥琐来释放他对现代西方社会的憎恨和反叛。杰克·凯鲁亚克是美国垮掉派之王,他根据自己的亲... 亨利·米勒是世界文学史上最富争议的作家之一,《北回归线》是他最有影响的杰作。在这部小说中,米勒通过写自己的迷惘、不幸、卑鄙、猥琐来释放他对现代西方社会的憎恨和反叛。杰克·凯鲁亚克是美国垮掉派之王,他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创作的代表作《在路上》真实地描写了"垮掉的一代"美国青年的生活方式和精神状态,被誉为垮掉派的"圣经"。这两位作家虽在年代上相差了半个世纪,但就其作品尤其是《北回归线》与《在路上》而言,无论在主题创作和人物形象塑造还是写作手法上,都存在着某些相似之处。本文拟就《北回归线》与《在路上》的异同探讨两位作家的小说创作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叛 自传体小说 自动写作 自发性写作 亨利·米勒 凯鲁亚克 《北回归线》 《在路上》
下载PDF
《黛茜·密勒》的叙述视角初探 被引量:1
3
作者 马春花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7年第2期72-73,共2页
亨利.詹姆斯的作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试图以他的著名中篇《黛茜.密勒》为例,分析作者是如何有意选取了小说中的一位特殊人物温特伯恩的角度来讲述整个故事,并由此达到的特殊的悲剧效果。
关键词 小说理论 亨利·詹姆斯 《黛茜·密勒》 角度
下载PDF
指称转换视角下《没有完的故事》主题建构分析
4
作者 蔡凤梅 方红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8年第11期72-78,共7页
认知诗学的指称转换理论有助于分析文本的多层语篇结构的构建、相互连接和通达,发掘文本的多维主题和文学审美效果。文章基于指称转换理论,识解欧·亨利小说《没有完的故事》中的三层语篇结构,并分析各语篇层次主题的构建和交互。... 认知诗学的指称转换理论有助于分析文本的多层语篇结构的构建、相互连接和通达,发掘文本的多维主题和文学审美效果。文章基于指称转换理论,识解欧·亨利小说《没有完的故事》中的三层语篇结构,并分析各语篇层次主题的构建和交互。结论认为,该小说中指称转换能有效地实现资本主义社会背景、社会低层小人物处境和心理、资产阶级恶行和行为动机等多重主题元素相互交互,具有强烈的讽刺性和新奇性的文学效果,而且使该小说具有宏大且丰富的主题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称转换理论 认知诗学 主题建构 欧·亨利小说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