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茯苓酸对人胰腺癌PANC-1细胞迁移、侵袭和上皮间质转化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2
1
作者 李锐 谭晓冬 胡耀元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15-323,共9页
目的:探讨茯苓酸(PA)通过上调活化转录因子3(ATF3)和热休克蛋白家族A成员6(HSPA6)表达对胰腺癌PANC-1细胞迁移、侵袭和上皮间质转化(EMT)的作用,并阐明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胰腺癌PANC-1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和不同浓度(2、5、10、20... 目的:探讨茯苓酸(PA)通过上调活化转录因子3(ATF3)和热休克蛋白家族A成员6(HSPA6)表达对胰腺癌PANC-1细胞迁移、侵袭和上皮间质转化(EMT)的作用,并阐明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胰腺癌PANC-1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和不同浓度(2、5、10、20、30、40和50μmol·L^(-1))PA处理组,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PANC-1细胞的细胞活性。不同浓度(0、10、30和50μmol·L^(-1))PA作用于PANC-1细胞,采用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PANC-1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PANC-1细胞中EMT相关蛋白表达水平。将10只BALB/c nude裸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PA组,每组5只,裸鼠皮下注射PANC-1细胞,待肿瘤体积达到60 mm3时,PA组裸鼠腹腔注射25 mg·kg^(-1)PA,对照组裸鼠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测量肿瘤体积和瘤质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裸鼠移植瘤组织中Ki-67表达情况。通过GEO2R软件分析GSE64111数据集中PA处理及未处理胰腺癌细胞的差异表达基因。不同浓度(0和30μmol·L^(-1))PA作用于PANC-1细胞,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PANC-1细胞中HSPA6和ATF3蛋白表达水平。将30μmol·L^(-1)PA处理的PANC-1细胞分为si-NC组和si-ATF3组,分别转染对照siRNA和ATF3siRNA,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中HSPA6和ATF3蛋白及EMT相关蛋白表达水平,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结果:CCK-8法,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不同浓度PA处理组PANC-1细胞的细胞活性呈浓度依赖性降低(P<0.05)。Transwell小室实验,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不同浓度PA处理组PANC-1细胞迁移能力和侵袭能力呈浓度依赖性降低(P<0.05)。Western blotting法,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不同浓度PA组PANC-1细胞中上皮钙黏素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神经钙黏素和波形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裸鼠成瘤实验,与对照组比较,PA组裸鼠移植瘤体积和瘤质量明显降低(P<0.05);免疫组织化学,与对照组比较,PA组裸鼠移植瘤Ki-67染色较浅。GEO2R软件分析和Western blotting法,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A处理组PANC-1细胞中HSPA6和ATF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Western blotting法,与si-NC组比较,si-ATF3组PANC-1细胞中HSPA6、ATF3和上皮钙黏素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神经钙黏素和波形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Transwell小室实验,与si-NC组比较,si-ATF3组PANC-1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明显增加(P<0.05)。结论:PA通过上调HSPA6和ATF3表达抑制胰腺癌细胞迁移、侵袭和EMT,从而发挥抗胰腺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苓酸 胰腺肿瘤 PANC-1细胞 上皮间质转化 细胞迁移 细胞侵袭 活化转录因子3 热休克蛋白家族A成员6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 UCA1对胰腺癌细胞系侵袭转移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张尤历 赵义 +4 位作者 张行行 王国英 龚爱华 倪鑫 徐岷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2015年第9期1223-1227,共5页
目的探讨尿路上皮癌相关1(UCA1)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其对胰腺癌细胞侵袭转移的影响。方法用荧光定量PCR检测11例胰腺癌组织和配对的癌旁组织及5种胰腺癌细胞系中UCA1的表达,通过RNA干扰技术降低胰腺癌细胞系Bx PC-3的UCA1水平,用Transwel... 目的探讨尿路上皮癌相关1(UCA1)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其对胰腺癌细胞侵袭转移的影响。方法用荧光定量PCR检测11例胰腺癌组织和配对的癌旁组织及5种胰腺癌细胞系中UCA1的表达,通过RNA干扰技术降低胰腺癌细胞系Bx PC-3的UCA1水平,用Transwell侵袭实验和划痕实验观察Bx PC-3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Western blot检测MMP-2和MMP-9的蛋白水平。结果胰腺癌组织的UCA1水平高于相应的癌旁组织(P<0.05),UCA1差异性表达于5种胰腺癌细胞系;干扰UCA1后,Bx PC-3细胞的MMP-2和MMP-9的蛋白水平均降低(P<0.01),侵袭能力和迁移能力明显减弱(P<0.01)。结论 UCA1在胰腺癌中高表达,下调UCA1通过降低MMP-2和MMP-9的表达减弱胰腺癌细胞系Bx PC-3的体外侵袭转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肿瘤侵袭 肿瘤转移 长链非编码RNA 尿路上皮癌相关1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 MIR4435-2HG靶向微小RNA-1-3p调控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激酶/蛋白激酶B对胰腺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倪文 王曦 +1 位作者 王奇胜 苏俊 《安徽医药》 CAS 2021年第3期467-473,共7页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MIR4435-2HG(LncRNA MIR4435-2HG)通过调控微小RNA-1-3p(miR-1-3p)的表达对胰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的影响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正常胰腺细胞系hTERT-HPNE与胰腺癌细胞系PANC-1、SW1990、PaTu8988、...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MIR4435-2HG(LncRNA MIR4435-2HG)通过调控微小RNA-1-3p(miR-1-3p)的表达对胰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的影响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正常胰腺细胞系hTERT-HPNE与胰腺癌细胞系PANC-1、SW1990、PaTu8988、BxPC-3,将胰腺癌PaTu8988细胞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si-MIR4435-2HG组(转染MIR4435-2HG siRNA)、si-con组(转染siRNA Control)、miR-1-3p组(转染miR-1-3p mimics)、miR-con组(转染miR-1-3p阴性对照)、si-MIR4435-2HG+an⁃ti-miR-1-3p组(共转染MIR4435-2HG siRNA与miR-1-3p抑制剂)、si-MIR4435-2HG+anti-miR-con组(共转染MIR4435-2HG siR⁃NA与miR-1-3p抑制剂的阴性对照),同时将未经任何处理的细胞作为NC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细胞中MIR4435-2HG与miR-1-3p的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MIR4435-2HG与miR-1-3p的相互作用。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法(MTT法)分析敲低MIR4435-2HG及上调miR-1-3p表达对胰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Transwell迁移及侵袭实验检测MIR4435-2HG及上调miR-1-3p表达对胰腺癌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磷脂酰肌醇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MIR4435-2HG在胰腺癌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胰腺细胞;MIR4435-2HG可特异性结合miR-1-3p并调控其表达活性;敲低MIR4435-2HG与上调miR-1-3p表达后,可抑制胰腺癌PaTu8988细胞增殖,明显减弱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其中NC组、miR-con组、si-MIR4435-2HG组增殖活性分别为48 h:(1.21±0.10)、(1.18±0.12)、(0.86±0.09),细胞迁移数量分别为(90.56±9.16)、(88.56±8.91)、(26.49±2.10),细胞侵袭数量分别为(160.79±16.12)、(155.09±15.49)、(69.23±7.10),均P<0.05],下调PaTu8988细胞中cyclin D1、MMP2、MMP9、p-Akt、PI3Kp110α、PI3Kp110β的表达;抑制miR-1-3p表达可促进胰腺癌PaTu8988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结论敲低LncRNA MIR4435-2HG可通过靶向调控miR-1-3p表达并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活化而降低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相关蛋白表达,进而减弱胰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RNA 长链非编码 RNA MIR4435-2HG 微小RNA-1-3p 磷脂酰肌醇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 增殖 迁移 侵袭
下载PDF
下调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激酶1抑制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转移和侵袭 被引量:1
4
作者 杨晓玉 柏建安 +1 位作者 孙诚 汤琪云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20年第4期406-410,共5页
目的探究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激酶1(TAK1)在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Ns)进展中的作用与影响。方法采用实时定量荧光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和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p-NENs细胞株(BON-1)、人正常胰腺导管上皮细胞系(hTERT-HPNE... 目的探究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激酶1(TAK1)在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Ns)进展中的作用与影响。方法采用实时定量荧光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和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p-NENs细胞株(BON-1)、人正常胰腺导管上皮细胞系(hTERT-HPNE)和人胰腺导管腺癌细胞系(CFPAC-1)中TAK1表达情况。采用靶向TAK1的短发夹RNA(shRNA),以慢病毒为载体对BON-1进行基因敲降。通过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和EdU实验观察细胞增殖活力,Transwell实验观察细胞侵袭与迁移能力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相关标志性蛋白表达。结果BON-1中TAK1 mRNA和蛋白质水平的表达相较于hTERT-HPNE和CFPAC-1明显升高(P<0.05),抑制BON-1中TAK1的表达后,细胞的增殖能力无明显变化,但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明显减弱(P<0.05)。与对照组相比,敲降组的EMT相关蛋白中,上皮细胞标志性蛋白E-cadherin表达升高,间质细胞标志性蛋白Vimentin和N-cadherin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在BON-1中,抑制TAK1的表达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EMT过程,降低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从而抑制p-NENs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激酶1 侵袭 迁移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 上皮间质转化
下载PDF
人乙醛脱氢酶家族1成员A3调控胰腺癌细胞的侵袭能力 被引量:4
5
作者 蔡娇 李甫 +1 位作者 段江洁 余时沧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7期1642-1648,共7页
目的探讨人乙醛脱氢酶家族1成员A3(aldehyde dehydrogenase 1 family member A3,ALDH1A3)在胰腺癌及正常胰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研究其对胰腺癌侵袭的调控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利用癌症和肿瘤基因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 目的探讨人乙醛脱氢酶家族1成员A3(aldehyde dehydrogenase 1 family member A3,ALDH1A3)在胰腺癌及正常胰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研究其对胰腺癌侵袭的调控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利用癌症和肿瘤基因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中胰腺癌患者数据集、基因组织表达项目(Genotype-Tissue Expression Project,GTEx)中正常胰腺组织基因表达谱数据和肿瘤细胞系百科全书(Cancer Cell Line Encyclopedia,CCLE)数据库中胰腺癌细胞系的基因表达谱矩阵,分析ALDH家族各亚型的表达情况;Transwell实验检测敲低ALDH1A3对胰腺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基因富集分析(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GSEA)探讨ALDH1A3与JAK/STAT3通路活化的关系。结果 ALDH1A3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正常胰腺组织;在胰腺癌细胞系中的表达高于其他ALDH亚型;下调ALDH1A3可以降低胰腺癌细胞系的侵袭能力;JAK/STAT3通路在ALDH1A3高表达胰腺癌患者中显著富集;下调ALDH1A3可抑制STAT3的磷酸化。结论 ALDH1A3参与调控胰腺癌细胞的侵袭,其机制可能与JAK/STAT3通路的活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醛脱氢酶家族1成员A3 胰腺癌 肿瘤侵袭 JAK/STAT3通路
下载PDF
乙酰肝素酶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在胰腺癌组织表达及其与神经浸润的关系 被引量:3
6
作者 张伟 李玉军 孙显露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3期239-241,共3页
目的探讨乙酰肝素酶(HPSE)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神经浸润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双标技术检测47例胰腺癌组织及10例正常胰腺组织中HPSE和MMP-2的表达,观察HPSE、MMP-2的阳性表达率与神经浸润的关系。... 目的探讨乙酰肝素酶(HPSE)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神经浸润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双标技术检测47例胰腺癌组织及10例正常胰腺组织中HPSE和MMP-2的表达,观察HPSE、MMP-2的阳性表达率与神经浸润的关系。结果胰腺癌组织中HPSE及MMP-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9.57%和65.96%,明显高于正常胰腺组织(20.80%和25.00%),差异有显著意义(χ2=9.59、8.56,P<0.05)。HPSE和MMP-2阳性表达率在有神经浸润的胰腺癌组织中分别为72.41%和86.21%,均高于无神经浸润者(38.89%和33.33%),差异有显著性(χ2=5.183、13.828,P<0.05)。结论HPSE和MMP-2在胰腺癌神经浸润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检测可作为反映胰腺癌生物学行为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乙酰肝素酶 明胶酶A 神经浸润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AFAP-1L2对胰腺癌细胞侵袭及转移的影响及机制 被引量:6
7
作者 刘博 戚诚 +1 位作者 刘学臣 赵晓东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257-1262,共6页
目的:探讨AFAP-1L2表达下调对胰腺癌细胞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人胰腺癌SW1990细胞分别转染靶向AFAP-1L2的干扰质粒si AFAP-1L2和阴性对照si RNA,以未处理的SW1990细胞为空白对照,检测各组细胞的迁移与侵袭能力,以及肿瘤浸润相关分子的... 目的:探讨AFAP-1L2表达下调对胰腺癌细胞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人胰腺癌SW1990细胞分别转染靶向AFAP-1L2的干扰质粒si AFAP-1L2和阴性对照si RNA,以未处理的SW1990细胞为空白对照,检测各组细胞的迁移与侵袭能力,以及肿瘤浸润相关分子的蛋白与m RNA变化;免疫共沉淀法检测AFAP-1L2蛋白与p85α蛋白相互作用关系。结果:与空白对照SW1990细胞比较,转染si AFAP-1L2下调AFAP-1L2后,SW1990细胞的迁移与侵袭能力明显降低,p85α及α-p Akt表达降低,α-Akt表达升高(均P<0.05),MMP-9与E-cadherin表达无变化(均P>0.05);转染阴性对照si RNA的SW1990细胞各项指标无明显变化(均P>0.05)。免疫共沉淀显示,胰腺癌SW1990细胞中AFAP-1L2蛋白与p85α蛋白存在相互作用。结论:AFAP-1L2可能通过与p85α相互作用调控PI3K/Akt通路,从而影响胰腺癌细胞的迁移及浸润,下调AFAP-1L2表达能抑制胰腺癌细胞迁移与侵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肌动蛋白丝相关蛋白1相似蛋白2 肿瘤侵润
原文传递
Gli1在胰腺癌细胞侵袭和迁移中的作用 被引量:1
8
作者 盛伟伟 董明 +3 位作者 周建平 柳青峰 李新 董齐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518-522,共5页
目的 探讨脑胶质瘤相关癌基因-1(Gli1)在胰腺癌细胞侵袭和迁移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胰腺癌细胞株Capan-2,通过RNA干扰技术分别干扰Capan-2细胞中的Gli1、小鼠双微体基因2(MDM2)和p53基因的表达.应用实时定量(qRT)-PC... 目的 探讨脑胶质瘤相关癌基因-1(Gli1)在胰腺癌细胞侵袭和迁移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胰腺癌细胞株Capan-2,通过RNA干扰技术分别干扰Capan-2细胞中的Gli1、小鼠双微体基因2(MDM2)和p53基因的表达.应用实时定量(qRT)-PCR试验进行干扰效应的验证;通过细胞侵袭和迁移实验观察干扰Capan-2细胞中Gli1、MDM2和p53表达对胰腺癌细胞侵袭和迁移的影响.同时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干扰Gli1表达后,金属基质蛋白酶-9(MMP-9)、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pERK)及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在Capan-2细胞中表达的变化.采用配对t检验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qRT-PCR试验结果显示,干扰Gli1、MDM2、p53表达后,其mRNA水平较仅加脂质体组和对照组相比分别下调了70.5%和74.5%、61.8%和65.3%、73.8%和78.2%.在p53野生型Capan-2细胞中,干扰Gli1表达后胰腺癌细胞侵袭(94±8)和迁移能力(143±8)较对照组(150 ±7,190±10)均明显减弱(=6.584,P=0.022;t=8.266,P=0.014);干扰MDM2表达亦降低了细胞的侵袭(实验组:85±12,对照组:138 ±6)和迁移能力(实验组:127 ±9,对照组:180±10)(t=5.097,P=0.036;t =4.860,P=0.040).然而,体外干扰p53基因表达后,Capan-2细胞的侵袭(153 ±11)和迁移能力(209±13)较干扰前(106 ±7,164±8)却明显增强(t=4.669,P=0.043;t=4.990,P=0.038).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显示,体外干扰Gli1表达后MMP-9蛋白表达水平下调,但pERK和pAKT蛋白水平表达无改变.结论 Gli1可能通过调控MDM2、p53及MMP-9的表达水平促进胰腺癌细胞的侵袭和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肿瘤侵润 肿瘤转移 脑胶质瘤相关癌基因-1
原文传递
白藜芦醇对人胰腺癌PANC-1细胞增殖与侵袭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崔静 赵刚 +2 位作者 勾善淼 俞艳萍 王春友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5期357-360,共4页
目的 探讨白藜芦醇对人胰腺癌PANC-1细胞增殖与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0.1%DMSO组,白藜芦醇组(50、100、200 μmol/L).MTT法检测白藜芦醇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及周期变化;Transwell侵袭小室检测... 目的 探讨白藜芦醇对人胰腺癌PANC-1细胞增殖与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0.1%DMSO组,白藜芦醇组(50、100、200 μmol/L).MTT法检测白藜芦醇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及周期变化;Transwell侵袭小室检测白藜芦醇对细胞侵袭的影响;荧光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白藜芦醇对细胞Bax、Bcl-2、MMP-2、MMP-9表达的影响.数据以-x±s表示,多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结果 (1)空白对照组抑制率为0;0.1%DMSO组细胞抑制率为3.25%±0.42%;白藜芦醇50 μmol/L组细胞抑制率为13.23%±1.68%;白藜芦醇100μmol/L组细胞抑制率为42.25%±3.20%;白藜芦醇200μmol/L组细胞抑制率为56.94%±5.31%.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60.10,P〈0.05).(2)空白对照组细胞凋亡率为0.05%±0.03%;0.1%DMSO组细胞为凋亡率为3.39%±1.77%;白藜芦醇50 μmol/L组细胞凋亡率为6.92%±1.85%;白藜芦醇100 μmol/L组细胞凋亡率为19.05%±2.01%;白藜芦醇200 μmol/L组细胞凋亡率为27.17%±6.43%.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84,P〈0.05).(3)0.1%DMSO组对细胞周期无显著影响.白藜芦醇引起PANC-1细胞G0/G1期和S期阻滞,G2/M期细胞减少.(4)空白对照组平均穿膜细胞数为61±13;0.1%DMSO组为54±13;白藜芦醇50 μmol/L组为48±15;白藜芦醇100 μmol/L组为23±6;白藜芦醇200 μmol/L组为18±7.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9.08,P〈0.05).(5)白藜芦醇可使PANC-1细胞Bax表达升高,Bcl-2表达下调.MMP-2、MMP-9的表达明显受到抑制,mRNA和蛋白水平变化一致.结论 白藜芦醇可明显抑制胰腺癌PANC-1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并抑制其侵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PANC-1细胞 白藜芦醇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侵袭
原文传递
沉默畸胎瘤衍生生长因子-1基因对胰腺癌细胞株PANC1侵袭力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范钰 吴莺 +1 位作者 徐军 钟锡明 《中华胰腺病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199-201,共3页
目的 探讨TDGF-1基因沉默对胰腺癌细胞株PANC1侵袭力的影响.方法 设计并合成3个(S1、S2、S3)靶向TDGF-1基因的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筛选出沉默效果最好的siRNA.以该siRNA的不同浓度(3.125、6.25、12.5 nmol/L... 目的 探讨TDGF-1基因沉默对胰腺癌细胞株PANC1侵袭力的影响.方法 设计并合成3个(S1、S2、S3)靶向TDGF-1基因的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筛选出沉默效果最好的siRNA.以该siRNA的不同浓度(3.125、6.25、12.5 nmol/L)转染PANC1细胞,并设对照组和脂质体组.采用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TDGF-1 mRNA和蛋白表达,以软琼脂集落培养试验和Boyden小室检测癌细胞的锚着不依赖性增殖和侵袭能力,并将转染48 h的细胞接种裸鼠,观察癌细胞的体内侵袭.结果 siRNA转染组细胞的TDGF-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下降,且较脂质体组明显降低(P值均<0.01).对照组细胞集落形成数和穿膜细胞数分别为19.8±2.2和49.8±2.6;siRNA组呈浓度依赖性明显减少,12.5 nmol/L转染组分别为5.6±1.2和8.1±1.1.对照组、脂质体组和12.5 nmol/L转染组接种4周后裸鼠种植瘤体积分别为(2.228±0.026)cm3、(2.186±0.028)cm3和(0.728±0.023)cm3.对照组和脂质体组种植瘤侵犯周围肌层组织,转染细胞组未见侵犯.结论 采用RNA干扰技术沉默PANC 1细胞的TDGF-1基因表达可抑制癌细胞的侵袭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畸胎瘤衍生生长因子-1 肿瘤侵袭 小分子干扰RNA
原文传递
窖蛋白-1与胰腺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晓辉 李非 《国际外科学杂志》 2011年第11期770-774,共5页
在恶性肿瘤的病死率中,胰腺癌居第4位,患者的5年生存率低于5%。由于其对手术、放疗和化疗等传统治疗方法抵抗性极强,因此治疗和预后均不理想,寻找高特异性和敏感性的治疗靶点具有重要意义。窖蛋白-1是胞膜窖中重要的结构组成部分... 在恶性肿瘤的病死率中,胰腺癌居第4位,患者的5年生存率低于5%。由于其对手术、放疗和化疗等传统治疗方法抵抗性极强,因此治疗和预后均不理想,寻找高特异性和敏感性的治疗靶点具有重要意义。窖蛋白-1是胞膜窖中重要的结构组成部分,它和一些功能蛋白相互作用,调节细胞信号转导。本文将对窖蛋白-1与胰腺癌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探讨窖蛋白-1在胰腺癌的增生、侵袭、转移和凋亡的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研究表明,窖蛋白-1在肿瘤发生发展的不同阶段,与多种信号通道相互作用,在胰腺癌细胞的增生、凋亡和转移等一系列过程中发挥了抑制或者促进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窖蛋白-1 细胞信号传导 侵袭 转移
原文传递
IFITM1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对胰腺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12
作者 赵秀雷 张雷 +6 位作者 刘汝海 李凤山 张执全 孔德帅 张耀敏 石倩倩 刘婷婷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51-358,共8页
背景与目的:干扰素诱导的跨膜蛋白1(IFITM1)是一种在淋巴细胞中转导同型黏附信号的膜复合物,在胰腺癌组织中表达量异常,但是其在胰腺癌中的作用机制则仍不清楚,因此,本研究初步探讨IFITM1的表达对胰腺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用We... 背景与目的:干扰素诱导的跨膜蛋白1(IFITM1)是一种在淋巴细胞中转导同型黏附信号的膜复合物,在胰腺癌组织中表达量异常,但是其在胰腺癌中的作用机制则仍不清楚,因此,本研究初步探讨IFITM1的表达对胰腺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用Western blot法检测78例胰腺癌患者(32例转移,46例未转移)的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IFITM1的表达。将胰腺癌PANC-1细胞转染IFITM1过表达质粒(IFITM1组)或转染IFITM1过表达质粒同时添加ERK_(1/2)通路抑制剂LY3214996(IFITM1+LY3214996组)后,以无处理的PANC-1细胞为对照组,分别用检测Western blot、CCK-8实验、流式细胞术、划痕愈合实验、Transwell实验检测IFITM1蛋白与ERK_(1/2)蛋白磷酸化水平(ERK_(1/2)/p-ERK_(1/2))、细胞增殖活力、凋亡以及迁移与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IFITM1蛋白相对表达量在胰腺癌组织中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在有转移的胰腺癌组织中明显高于无转移的胰腺癌组织(均P<0.05)。与对照组PANC-1细胞比较,IFITM1组PANC-1细胞的IFITM1蛋白表达水平、ERK_(1/2)/p-ERK_(1/2)水平明显升高,凋亡率明显降低,细胞增殖活力、迁移与侵袭能力均明显增强(均P<0.05);IFITM1+LY3214996组PANC-1细胞除IFITM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外(P<0.05),其余指标均无明显变化(均P>0.05)。结论:IFITM1在胰腺癌组织中表达上调,且与胰腺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磷酸化激活ERK_(1/2)路调控胰腺癌细胞的生长、迁移和侵袭能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干扰素诱导的跨膜蛋白1 细胞增殖 肿瘤侵润
原文传递
人类真核翻译延长因子1A2过表达对胰腺癌SW1990细胞体外侵袭及体内转移的影响
13
作者 许朝 胡端敏 +1 位作者 章永平 诸琦 《中华胰腺病杂志》 CAS 2013年第1期16-19,共4页
目的探讨人类真核翻译延长因子1A2(EEFlA2)过表达对人胰腺癌SW1990细胞体外侵袭和肺转移潜能的影响。方法通过携带EEFlA2的慢病毒感染人胰腺癌SW1990细胞建立EEFlA2稳定过表达的SW1990/EEFlA2细胞株及空质粒对照的SW1990/GFP细胞株... 目的探讨人类真核翻译延长因子1A2(EEFlA2)过表达对人胰腺癌SW1990细胞体外侵袭和肺转移潜能的影响。方法通过携带EEFlA2的慢病毒感染人胰腺癌SW1990细胞建立EEFlA2稳定过表达的SW1990/EEFlA2细胞株及空质粒对照的SW1990/GFP细胞株,并以亲本SW1990细胞作为空白对照。采用实时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细胞EEFlA2mRAN和蛋白的表达。应用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的体外侵袭能力。通过裸鼠尾静脉注射癌细胞方法构建肺转移模型,8周后观察并计数肺表面的转移结节。结果SW1990/EEFlA2细胞EEFlA2mRNA相对表达量为3.252±0.344,显著高于SW1990/GFP细胞的1.000±0.060及亲本细胞的0.944±0.041(t值分别为2.255、2.305,P值均〈0.01);EEFlA2蛋白表达量为0.833±0.050,显著高于SW1990/GFP细胞的0.247±0.035及亲本细胞的0.273±0.041(t值分别为0.572、0.559,P值均〈0.01);穿膜细胞数为(60±4)个,显著多于SW1990/GFP细胞的(33±4)个和亲本细胞的(26±3)个(t值分别为31.33、34.78,P值均〈0.01);裸鼠肺转移结节显著多于SW1990/GFP细胞及亲本细胞组(5/5比1/5、1/5,P值均〈0.05)。结论EEFlA2过表达可以明显增强胰腺癌SW1990细胞的体外侵袭和肺转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人类真核翻译延长因子1A2 慢病毒感染 肿瘤侵袭 肿瘤转移
原文传递
血红素氧合酶1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海潮 刘少朋 +1 位作者 白明辉 苏宝威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088-1094,共7页
目的:探讨血红素氧合酶1(HO-1)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分别用免疫组化法与Western blot法检测80例胰腺癌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中HO-1的表达,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HO-1表达与胰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间的关系。结果:免... 目的:探讨血红素氧合酶1(HO-1)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分别用免疫组化法与Western blot法检测80例胰腺癌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中HO-1的表达,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HO-1表达与胰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间的关系。结果:免疫组化与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胰腺癌组织HO-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与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高于癌旁胰腺组织(P<0.05);HO-1在胰腺癌组织的表达与TNM分期、肿瘤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明显有关(均P<0.05),而与性别、年龄无明显关系(均P>0.05);Log-rank检验显示,胰腺癌组织中HO-1阳性表达患者中位生存期明显低于其阴性表达患者(25.1个月vs. 36.7个月,P<0.05)。结论:HO-1在胰腺癌组织呈高表达,且与胰腺癌的恶性临床特征及不良预后密切相关,可能成为胰腺癌治疗与研究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血红素加氧酶-1 肿瘤侵润 预后
原文传递
CTHRC1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2
15
作者 孟犁南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587-1591,共5页
目的:观察胶原三股螺旋重复蛋白1(CTHRC1)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胰腺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RT-PCR)方法检测40例胰腺患者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CTHRC1的表达。胰腺癌Panc28细胞转染pcDNA3.1-CTHRC1或CTHRC1 s... 目的:观察胶原三股螺旋重复蛋白1(CTHRC1)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胰腺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RT-PCR)方法检测40例胰腺患者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CTHRC1的表达。胰腺癌Panc28细胞转染pcDNA3.1-CTHRC1或CTHRC1 siRNA后,以未转染的Panc28细胞为对照,采用克隆形成实验检测CTHRC1对胰腺癌Panc28细胞增殖,伤口愈合实验和Boyden小室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结果:RT-PCR结果显示,胰腺癌组织CTHRC1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与对照组Panc28细胞比较,转染pcDNA3.1-CTHRC1上调CTHRC1后,Panc28细胞克隆形成数明显增加、伤口宽度百分比明显减少、侵袭的细胞数明显增多,而转染CTHRC1 siRNA下调CTHRC1表达后,Panc28细胞以上指标呈反向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胰腺癌组织在CTHRC1表达升高,CTHRC1可能通过促进胰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而参与胰腺癌的发生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胶原三股螺旋重复蛋白1 细胞增殖 肿瘤侵润
原文传递
沉默乙酰肝素酶调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对胰腺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斌 曾庆东 +1 位作者 吕斌 王大伟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78-382,共5页
目的 检测乙酰肝素酶(HPSE)基因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基因在胰腺导管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构建含HPSE基因的质粒及针对HPSE基因的小干扰RNA(siRNA),体外观察其对胰腺癌BxPC-3细胞系VEGF-C表达水平及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 目的 检测乙酰肝素酶(HPSE)基因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基因在胰腺导管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构建含HPSE基因的质粒及针对HPSE基因的小干扰RNA(siRNA),体外观察其对胰腺癌BxPC-3细胞系VEGF-C表达水平及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RT-qPCR检测34例胰腺癌组织中两种基因的相对表达水平,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设计并构建重组质粒GV230/HPSE及HPSE-siRNA,脂质体介导法转染BxPC-3细胞,RT-qPCR及Western blot检测HPSE及VEGF-C的表达状况,Transwell侵袭实验及细胞划痕实验观察转染细胞体外侵袭迁移能力的改变.结果 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胰腺癌组织HPSE与VEGF-C的mRNA水平呈正相关(r=0.812,P<0.01),HPSE与VEGF-C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显著相关(P<0.01).RT-qPCR与Western blot结果显示GV230/HPSE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HPSE及VEGF-C的mRNA及蛋白水平均增高(P<0.01),HPSE-siRNA组两种基因的mRNA及蛋白的水平均降低(P<0.01).Transwell侵袭实验及细胞划痕实验中过表达组的侵袭能力增强(P<0.05),干扰组细胞的侵袭能力被抑制(P<0.05). 结论 联合检测HPSE mRNA与VEGF-C mRNA有助于指导胰腺癌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HPSE可调控胰腺癌细胞VEGF-C的表达,并提高其体外侵袭迁移能力,提示HPSE可作为一个胰腺肿瘤治疗潜在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乙酰肝素酶 RNA干扰 肿瘤侵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