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豆汤对肝豆状核变性皮肤成纤维细胞模型铜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38
1
作者 汤其强 杨任民 +7 位作者 韩咏竹 任明山 洪铭范 王小平 蔡永亮 胡纪原 李俊 丁莉丽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37-39,共3页
目的 :在细胞水平探讨中药复方肝豆汤治疗肝豆状核变性的机理。方法 :通过建立 2 3例肝豆状核变性皮肤成纤维细胞模型 ,观察加入含肝豆汤兔血清前后细胞内Cu2 + 、Zn2 + 等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化。结果 :加入含肝豆汤兔血清前与加入 2 4h... 目的 :在细胞水平探讨中药复方肝豆汤治疗肝豆状核变性的机理。方法 :通过建立 2 3例肝豆状核变性皮肤成纤维细胞模型 ,观察加入含肝豆汤兔血清前后细胞内Cu2 + 、Zn2 + 等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化。结果 :加入含肝豆汤兔血清前与加入 2 4h后相比较 ,细胞内铜含量从 (80 94± 34 76 )ng/mg ,减少到(4 6 90± 2 2 14)ng/mg(P <0 0 1) ,细胞内锌含量从 (140 4 3± 33 81)ng/mg ,增加到 (151 4 3± 37 83)ng/mg(P <0 0 1)。结论 :肝豆汤具有显著的细胞内排铜作用和使细胞内锌含量增加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 肝豆汤 成纤维细胞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不同浓度铜孵育对肝豆状核变性离体培养细胞内铜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陈嵘 梁秀龄 +2 位作者 刘焯霖 张影如 陈彪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200-203,共4页
本实验研究了不同浓度铜孵育对肝豆状核变性患者、杂合子及对照组离体培养皮肤成纤维细胞内铜含量的影响,发现经20μg/ml铜孵育12或24小时后,患者细胞浆内的铜/蛋白比值显著高于后两组(P<0.01),且与后两组完全无重叠,提示该方法可用... 本实验研究了不同浓度铜孵育对肝豆状核变性患者、杂合子及对照组离体培养皮肤成纤维细胞内铜含量的影响,发现经20μg/ml铜孵育12或24小时后,患者细胞浆内的铜/蛋白比值显著高于后两组(P<0.01),且与后两组完全无重叠,提示该方法可用于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患者的诊断,并有可能成为症状前患者及产前诊断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 诊断 肝硬变
下载PDF
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离体皮肤成纤维细胞系的建立和生物学鉴定 被引量:3
3
作者 张影如 梁秀龄 +1 位作者 刘焯霖 陈嵘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1993年第1期31-34,共4页
肝豆状核变性(WD)的离体培养皮肤成纤维细胞模型可用于WD铜代谢的进一步研究,并有可能提供WD患者早期诊断的有效方法。作者建立了WD患者和对照组各5例的离体培养皮肤成纤维细胞系,并进行了各细胞系在不同代数培养时胞浆内铜含量的测定,... 肝豆状核变性(WD)的离体培养皮肤成纤维细胞模型可用于WD铜代谢的进一步研究,并有可能提供WD患者早期诊断的有效方法。作者建立了WD患者和对照组各5例的离体培养皮肤成纤维细胞系,并进行了各细胞系在不同代数培养时胞浆内铜含量的测定,为进一步研究该模型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者 WD 离体皮肤 肝豆状核变性 皮肤成纤维细胞 胞浆 铜代谢 生物学鉴定 离体培养 细胞系
下载PDF
肝豆状核变性的系列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梁秀龄 刘焯霖 +5 位作者 陈嵘 徐评议 胡学强 张影如 徐东升 张柏苹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3期161-165,共5页
肝豆状核变性(WD)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铜代谢障碍性疾病。作者从80年代初开展WD的研究,至今已对WD的临床表现、发病机理、病理改变、遗传学、诊断、治疗等各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手段从临床总结开始,接... 肝豆状核变性(WD)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铜代谢障碍性疾病。作者从80年代初开展WD的研究,至今已对WD的临床表现、发病机理、病理改变、遗传学、诊断、治疗等各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手段从临床总结开始,接着开展生化、病理、影像学研究,进而采用细胞培养、分子生物学等新技术,紧紧围绕患者早期诊断和杂合子检测这个中心,层层深入,取得了很大进展,尤其是在WD离体培养皮肤成纤维细胞模型和分子生物学研究方面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 诊断 代谢 病理学 成纤维细胞
下载PDF
肝豆状核变性杂合子成纤维细胞中的铜含量异常
5
作者 陈秀珍 左伋 +3 位作者 夏蓓莉 曹凤根 李采娟 李乃忠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89年第6期411-413,共3页
在建立肝豆状核变性(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HLD)体外模型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研究了10例本病杂合子培养的皮肤成纤维细胞中铜含量及其分布。结果表明,杂合子细胞中含铜量的平均值介于对照组与患者之间,统计学分析表明,它比对... 在建立肝豆状核变性(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HLD)体外模型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研究了10例本病杂合子培养的皮肤成纤维细胞中铜含量及其分布。结果表明,杂合子细胞中含铜量的平均值介于对照组与患者之间,统计学分析表明,它比对照组多,而比患者少,其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由此推论,肝豆状核变性基因呈杂合状态。成纤维细胞是研究本病基因表达以及研究杂合子检出的可靠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 成纤维细胞 代谢
全文增补中
重组微小腺病毒载体对Wilson病患者皮肤成纤维细胞铜代谢的影响
6
作者 刘磊磊 汤其强 朱迎春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02-107,共6页
目的探讨重组微小腺病毒载体(miniAd—ATP7B—GFP)对高铜孵育下的Wilson病患者皮肤成纤维细胞铜代谢的影响。方法构建含人ATP7B基因的微小腺病毒载体;检测8例Wilson病患者突变基因;原代培养8例Wilson病患者与8名健康对照的皮肤成纤... 目的探讨重组微小腺病毒载体(miniAd—ATP7B—GFP)对高铜孵育下的Wilson病患者皮肤成纤维细胞铜代谢的影响。方法构建含人ATP7B基因的微小腺病毒载体;检测8例Wilson病患者突变基因;原代培养8例Wilson病患者与8名健康对照的皮肤成纤维细胞,使用基本培养液及铜浓度为22.3(C1)、89.2(C2)、156.1(C3)、245.3μmo]/L(C4)培养液分别孵育2组细胞72h,检测铜与蛋白含量。向Wilson病患者成纤维细胞分别转染miniAd-ATP7B-GFP(miniAd—ATP7B-GFP组)与空载体(miniAd—GFP组),设立Wilson病未转染组及健康组做对照,用C4浓度培养液孵育4组细胞72、96h,后检测各组细胞铜与蛋白含量。结果8例Wilson病患者检出5种突变基因,基本培养液及C1~C3组Wilson病患者与健康人铜/蛋白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4组Wilson病患者[(1871.6±209.2)ng/mg]与健康人[(1267.2±188.3)ng/mg]铜/蛋白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75,P〈0.01),C3[(816.3±113.9)ng/mg]、C4组较基本培养液组[(159.2±38.6)ng/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者组χ^2=31.493,健康组χ^2=30.708,均P〈0.01)。96h各组铜/蛋白比值均高于72h组,96h[(2071.0±171.8)ng/mg]、72h[(1495.5±161.4)ns/mg]的miniAd—ATP7B-GFP组铜/蛋白比值与Wilson病未转染组[96h(2731.2±188.7)ng/mg、72h(1901.7±219.5)ng/mg]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2h组F=20.130,96h组F=51.496,P〈0.01),与健康组比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iniAd-ATP7B-GFP对高铜孵育下的Wilson病患者皮肤成纤维细胞的铜代谢有部分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 皮肤 成纤维细胞 体外研究技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