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组分差异分析结合智能感官对本草栽培银耳风味特征的分析
1
作者 陈万超 吴迪 +3 位作者 肖敏生 姚淑先 杨焱 刘艳芳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3-180,共8页
目的:明确本草栽培银耳的风味特征。方法:以本草基质栽培的白色银耳(本草银耳)为研究对象,常规栽培基质黄色银耳和白色银耳为对照,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分析其风味组成差异,并结... 目的:明确本草栽培银耳的风味特征。方法:以本草基质栽培的白色银耳(本草银耳)为研究对象,常规栽培基质黄色银耳和白色银耳为对照,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分析其风味组成差异,并结合智能感官技术对本草银耳风味特征进行解析。结果:本草银耳从鲜、甜味氨基酸和呈味核苷酸含量,滋味活度值和等鲜浓度值,电子舌等多维度评价显示,其鲜味强度均低于黄色银耳和白色银耳。HS-SPME-GC-MS分析结果显示,本草银耳鉴定得到82种挥发性物质,高于白色银耳(71种)和黄色银耳(49种),以酯类为主,占比16.9%~22.4%,呈现浓郁的花草芳香,同时鉴定得到26种银耳特征香气成分,9种白色银耳特有成分和4种本草银耳特有成分;香气物质含量方面,本草银耳亦占据优势。结论:本草银耳鲜味淡香气浓,可开发调制饮品,而黄色银耳更适合作为菜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耳 本草银耳 风味 电子舌 电子鼻
下载PDF
《神农本草经》与《中国药典》2020年版对中药四气五味表述异同分析
2
作者 王莹 杨文华 +4 位作者 梁艳 张莎莎 张安特 孙晓迪 薛春苗 《中南药学》 CAS 2024年第8期2201-2206,共6页
目的明确《神农本草经》与现代中药四气五味表述的差异,为进一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神农本草经》收载的365种中药为来源进行统计,《中国药典》2020年版和《临床用药须知》(2015版)收录《神农本草经》记载的药物为研究对... 目的明确《神农本草经》与现代中药四气五味表述的差异,为进一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神农本草经》收载的365种中药为来源进行统计,《中国药典》2020年版和《临床用药须知》(2015版)收录《神农本草经》记载的药物为研究对象,建立数据库,对比分析中药“四气”“五味”的表述差异。结果本研究共统计203种中药,其中中药四气表述完全不相同的有66种,占32.51%;中药五味表述完全不一致的有20种,占9.85%。结论通过对比《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与《神农本草经》中药“四气”“五味”,大部分中药表述一致,表述不一致的中药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四气 五味 《神农本草经》 《中国药典》
下载PDF
对《辅行诀》中大黄味咸记载的探讨
3
作者 龚宗玉 郭红叶 +1 位作者 张盛敏 金锐 《中南药学》 CAS 2024年第8期2095-2099,共5页
从《神农本草经》记载至今,大黄药味为苦味,而敦煌遗书《辅行诀》二十五味药精中记载大黄为火中木,属于咸味药,与历代本草中大黄味苦的定义不同。且从《辅行诀》中收载的“汤液经法图”体系看,味苦泻心清热,味咸泻肺通便,以泻下为主的... 从《神农本草经》记载至今,大黄药味为苦味,而敦煌遗书《辅行诀》二十五味药精中记载大黄为火中木,属于咸味药,与历代本草中大黄味苦的定义不同。且从《辅行诀》中收载的“汤液经法图”体系看,味苦泻心清热,味咸泻肺通便,以泻下为主的大黄似乎更应属于咸味。本文通过查阅有关大黄基源、别名、产地、功效等信息的历代本草记载,结合“汤液经法图”理论体系中五味的作用特点对大黄的法象药理和功效药理进行匹配分析,并对含有大黄的三黄泻心汤、大承气汤和大陷胸汤进行方解,论证大黄归属为咸味的可能性。旨在为以“汤液经法图”理论为基础、以法象药理与功效药理相结合为途径的中药药味认识及大黄的临床组方配伍应用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 五味 药性 汤液经法图 咸味 辅行诀
下载PDF
经典名方中龙葵的本草考证
4
作者 胡港 俞赟丰 +2 位作者 邓羿駃 曾洁 王孟清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CSCD 2024年第3期101-109,共9页
通过收集整理本草古籍和现代文献,考证经典名方中龙葵的名称、基原、产地、品质、炮制、性味、功效。经考证,历代主流均以“龙葵”为正名,尚有多个别名,多源于其形态和性味功效。龙葵的正品基原应为今茄科(Solanaceae)茄属(Solanum)龙葵... 通过收集整理本草古籍和现代文献,考证经典名方中龙葵的名称、基原、产地、品质、炮制、性味、功效。经考证,历代主流均以“龙葵”为正名,尚有多个别名,多源于其形态和性味功效。龙葵的正品基原应为今茄科(Solanaceae)茄属(Solanum)龙葵(Solanum nigrum),其全国均有产,常在夏秋采收,品质以茎叶色绿、带果者为佳。古代炮制多为阴干或使用鲜品,与现代较为一致,但近现代多加以切段。古今龙葵常以生品入药。古代多认为其味苦性寒且无毒,而1977年版《中国药典》载其性味苦、微甘,寒,有小毒,用于治疗疮疖肿痛、肿瘤等。古代含龙葵的方剂龙葵膏、龙葵根散、龙葵散主要用于疮疡,而人参散用于吐血;现代含龙葵的方剂白英清喉汤、软坚解毒汤、泄肺逐饮汤、山甲龙葵汤、祛瘀散结汤、龙葵苡仁汤均用于各种癌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葵 基原 炮制 性味功效 本草考证
下载PDF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对黄羽肉鸡生产性能和胴体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57
5
作者 陈国顺 赵心绪 +1 位作者 唐春霞 陈亚民 《中国畜牧兽医》 CAS 2007年第4期11-14,共4页
本试验选用1日龄黄羽肉鸡1000只,随机分成5个处理(对照组、抗生素组、0.3%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组、0.4%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组和0.3%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干酵母组),研究其对肉鸡生产性能和肉质的影响。研究认为,在肉鸡饲养阶段,添加0.3%中草药... 本试验选用1日龄黄羽肉鸡1000只,随机分成5个处理(对照组、抗生素组、0.3%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组、0.4%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组和0.3%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干酵母组),研究其对肉鸡生产性能和肉质的影响。研究认为,在肉鸡饲养阶段,添加0.3%中草药饲料添加剂能提高肉鸡成活率和日增重,降低料肉比,提高鸡肉的保水能力,效果优于抗生素组。通过专家品尝试验综合评分比较认为,添加0.3%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的肉鸡鸡肉的综合评分最高,其嫩度、滋味、多汁性和汤味均处于最优水平;且每只鸡的净收益亦最高,为4.218元/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鸡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 肉质 生长性能 风昧
下载PDF
过食酸味药山茱萸对中医“脾”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李花 刘旺华 刘建新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0年第2期388-391,共4页
目的:观察过食酸味药山茱萸对中医"脾胃"功能的影响。方法:60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给予蒸馏水和不同浓度的山茱萸水煎液。连续给药9周后,取胃液测pH值,NaOH滴定法测总酸度,放射免疫法测血清胃泌素(GAS),血浆胃动素(MTL)、... 目的:观察过食酸味药山茱萸对中医"脾胃"功能的影响。方法:60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给予蒸馏水和不同浓度的山茱萸水煎液。连续给药9周后,取胃液测pH值,NaOH滴定法测总酸度,放射免疫法测血清胃泌素(GAS),血浆胃动素(MTL)、前列腺素E2(PGE2)含量。结果:低、中、高剂量组大鼠逐渐出现活动减少,倦卧嗜睡,食量减少,便溏,体重减轻等脾虚症状。与空白对照组相比:①中、高两个剂量组的胃液pH值明显降低(P<0.05),血浆MTL值明显增高(P<0.05);②低、中、高3个剂量组的胃液总酸度、血清GAS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③各组PGE2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正常大鼠过食酸味药山茱萸后体重下降,进食减少,出现"脾虚"症状,同时胃酸分泌过多,GAS、MTL分泌增高,可能为过食酸味药导致脾虚的内在病理机制,为《内经》"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味药 山茱萸 脾虚 胃肠激素
下载PDF
四性、五味和归经对中药肝毒性预测价值的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刘红杰 李天昊 +3 位作者 詹莎 陈灵修 崔会营 陈青山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08-713,共6页
目的筛选四性、五味和归经中对中药肝毒性预测的重要因素,并对预测模型进行评估。方法文献检索肝毒性中药107味,非肝毒性中药431味。记录中药的四性(寒、热、温、凉和平)、五味(酸、苦、甘、辛、咸、淡和涩)和归经(肺经、胃经、脾经、... 目的筛选四性、五味和归经中对中药肝毒性预测的重要因素,并对预测模型进行评估。方法文献检索肝毒性中药107味,非肝毒性中药431味。记录中药的四性(寒、热、温、凉和平)、五味(酸、苦、甘、辛、咸、淡和涩)和归经(肺经、胃经、脾经、大肠经、心经、小肠经、膀胱经、肾经、心包经、三焦经、胆经和肝经),进行肝毒性中药、非肝毒性中药与其四性、五味和归经的相关性检验,并将相关性变量纳入数据库,利用SPSS Modeler进行数据分析并建立模型,筛选重要预测变量。使用Med Calc绘制各个模型预测概率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筛选各个模型预测的最佳分界值。结果建立了Logistic回归模型、神经网络模型和贝叶斯网络模型,3种模型预测变量重要性排名的前2位均有辛味;3种模型最佳预测分界值均在0.2附近(默认0.5),3种模型预测中药肝毒性的能力均距最优模型有一定差距。结论辛味可能是预测中药肝毒性的重要因素;数据挖掘技术对于中药肝毒性预测研究以及中药毒理学研究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毒性预测 中药 四性 五味 归经
下载PDF
眉县药用种子植物的中药学特性与海拔的关系 被引量:3
8
作者 孙涛 吉叶平 +2 位作者 白吉庆 褚亚楠 孙宇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99-103,共5页
目的通过对眉县药用种子植物资源普查,为药用种子植物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借鉴与帮助。方法运用统计学方法和相关分析法中双变量分析法。结果药用植物的药味的统计:苦味的药用植物占眉县的药用植物总数的40.42%,辛味的药用植物占眉县药用... 目的通过对眉县药用种子植物资源普查,为药用种子植物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借鉴与帮助。方法运用统计学方法和相关分析法中双变量分析法。结果药用植物的药味的统计:苦味的药用植物占眉县的药用植物总数的40.42%,辛味的药用植物占眉县药用植物总数的24.40%,甘味的药用植物占药用植物总数的23.55%。药用植物的药性的统计:寒性的药用植物占总数的32.18%,平性的药用植物占总数的24%,温性的药用植物占总数的25.10%。药用植物的功效的统计:清热类的药用植物所占比例最大,占总数的34%,活血化瘀类的占总数的8.62%,化痰止咳类的占总数的4.41%,解表类的占总数的5.61%,其他功效的药用植物数量较少。对于药用植物的功效与海拔的分析认为:解表类、清热类、活血类、补虚类、祛风湿类与海拔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而收涩类、止血类和利水渗湿类与海拔呈负相关关系,理气类和温里类与海拔没有相关关系。结论眉县药用植物的药性、药味及功效都与海拔有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拔 药性 药味 功效
下载PDF
方剂气味配伍理论探析 被引量:13
9
作者 程昭寰 王永炎 《上海中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6-8,共3页
为提高中医临床辨证用方的准确性和治愈率 ,需掌握和深入研究方剂配伍的规律 ,其重点在于以气味配伍理论来指导临床如何运用药对 ,并达到配方与病证相对应。
关键词 方剂配伍 气味配伍 七情合和 药对 方剂关键科学问题
下载PDF
基于关联规则的中药配伍禁忌配伍特点的分析 被引量:24
10
作者 尚尔鑫 范欣生 +1 位作者 段金廒 叶亮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21-424,共4页
目的以数据挖掘的方法分析中药配伍禁忌的组成特点和配伍方式,寻找配伍禁忌特定的属性组和,揭示配伍禁忌部分标志性属性。方法基于关联规则挖掘的方法 ,从药物的性味归经属性上挖掘药典中的中药配伍禁忌组合与常用药对之间的属性组合差... 目的以数据挖掘的方法分析中药配伍禁忌的组成特点和配伍方式,寻找配伍禁忌特定的属性组和,揭示配伍禁忌部分标志性属性。方法基于关联规则挖掘的方法 ,从药物的性味归经属性上挖掘药典中的中药配伍禁忌组合与常用药对之间的属性组合差异。结果部分属性组合如热-肺、热-寒、热-苦、热-甘、胃-热等在配伍禁忌中出现频率很高,而在药对中的出现频率则很低。其他属性组合如肾-肺、心-肺、脾-肺等在配伍禁忌和药对中都出现较多,特异性较差。结论通过挖掘研究,证明在配伍禁忌组合中存在着特定的性味归经属性组合,与药对存在明显的差异。若用于判别其他可能的配伍禁忌组合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配伍禁忌 药对 性味归经 关联规则 数据挖掘
下载PDF
白术性味的历史沿革 被引量:1
11
作者 于彩娜 窦德强 《世界中医药》 CAS 2013年第9期1098-1100,共3页
通过系统疏理历代主流本草著作关于白术性味及相关功效主治的记载,对白术性味的历史沿革进行归纳总结,整理出白术温热之性和苦、甘、辛味的发展演变过程,并对温热性、苦甘辛味和白术功效与临床应用的关系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古本草对白... 通过系统疏理历代主流本草著作关于白术性味及相关功效主治的记载,对白术性味的历史沿革进行归纳总结,整理出白术温热之性和苦、甘、辛味的发展演变过程,并对温热性、苦甘辛味和白术功效与临床应用的关系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古本草对白术温热性程度的认识存有争议,而且有本草著作认为白术不但有甘苦味,并有辛味。此与现代药典记载有所出入,需进一步的实验研究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术 性味 本草
下载PDF
“形、色、气、味”鉴中药 被引量:11
12
作者 陈晓旭 徐茂玲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3期132-133,共2页
"形、色、气、味"是每种中药材各种构成和成分性质的综合体现,运用"形、色、气、味"的技巧,"形状三看法"、"色泽三观法"、"气味三嗅法"、"味道三感法"鉴别的技能,既简单快... "形、色、气、味"是每种中药材各种构成和成分性质的综合体现,运用"形、色、气、味"的技巧,"形状三看法"、"色泽三观法"、"气味三嗅法"、"味道三感法"鉴别的技能,既简单快捷,又准确无误,对指导中药鉴别工作,尤其是在没有理化实验条件的情况下,对中药鉴别有普遍的现实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形色气味 鉴别
下载PDF
基于2015年版《中国药典》解析常用中药药性特征 被引量:7
13
作者 潘志强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11期1846-1852,共7页
以201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即《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为蓝本,对所收载的619种中药药材和饮片的性味、归经与功效特征深入分析.结果表明,所载的619种中药药材总体上以温、寒与平性药物占比最多;苦、甘和辛味是其主要性味;归肝... 以201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即《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为蓝本,对所收载的619种中药药材和饮片的性味、归经与功效特征深入分析.结果表明,所载的619种中药药材总体上以温、寒与平性药物占比最多;苦、甘和辛味是其主要性味;归肝、肺、胃经药物最多,其次是归脾、肾、心经的中药;收录"有大毒"中药10种,"有毒"中药42种,"有小毒"中药31种.并对中药的"功效"从中医病因病理因素、气血阴阳津精基础物质、藏象及其络属、经络筋骨等方面进行详尽解析,以期全面认识与深刻理解传统中药药性,指导临床更好地择药组方,提高中医药辨证论治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药典》 2015年版 中药 性味 归经 功效
下载PDF
中药性味的可拆分性、可组合性研究——中药性味理论新假说与研究方法的探索 被引量:73
14
作者 匡海学 程伟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9年第6期768-771,共4页
中药药性理论是中医药特色的突出体现,准确把握中医药特色优势需要对药性理论彻底研究。本文基于中药性味当为"一味一性",提出中药性味理论新的假说,即"一药X味Y性,其中Y≤X",并提出验证新假说的中药性味可拆分性... 中药药性理论是中医药特色的突出体现,准确把握中医药特色优势需要对药性理论彻底研究。本文基于中药性味当为"一味一性",提出中药性味理论新的假说,即"一药X味Y性,其中Y≤X",并提出验证新假说的中药性味可拆分性和可组合性研究方法。本文提出的假说和相应的研究方法,将有助于深化对中药性味本质的认识,丰富中药药性理论的内容,构建中药性味研究的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药性理论 中药性味理论 性味可拆分性 可组合性
下载PDF
中草药添加剂对鸡肉风味的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尚智 孙逸来 杨声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15年第5期76-78,共3页
采用文献内容分析方法对国内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影响鸡肉风味的研究成果进行评述。结果表明,鸡肉的风味来源于鸡体内化学风味物质的积累;中草药所含的有效成分能够通过多种反应在鸡体内合成风味物质。影响鸡肉风味的中草药添加剂分单方与... 采用文献内容分析方法对国内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影响鸡肉风味的研究成果进行评述。结果表明,鸡肉的风味来源于鸡体内化学风味物质的积累;中草药所含的有效成分能够通过多种反应在鸡体内合成风味物质。影响鸡肉风味的中草药添加剂分单方与复方,主要包含生姜、大蒜、辣椒、丁香等70多个中草药品种。结果提示,鸡肉风味的形成机理明确,鸡肉风味中草药添加剂组方有特色,研究方法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草药 饲料添加剂 鸡肉风味
下载PDF
茶香薄荷中草药牙膏香精的研制 被引量:3
16
作者 黄华来 《香料香精化妆品》 CAS 2012年第3期54-56,共3页
报道了茶香薄荷中草药牙膏香精的研制。此研制配方解决了薄荷香精、留兰香香精的掩盖力不强、持久性不够的问题,为中草药牙膏香精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 牙膏 中草药 茶香薄荷 香精
下载PDF
复方中草药对鸡肉风味化合物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11
17
作者 锡建中 赵超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5-28,共4页
为了验证复方中草药在肉鸡饲养中的应用效果,选择体重一致、健康的1日龄AA肉雏鸡40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Ⅰ组饲喂基础日粮,Ⅱ、Ⅲ、Ⅳ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5%、1%和1.5%复方中草药,研究复方中草药对肉鸡生长... 为了验证复方中草药在肉鸡饲养中的应用效果,选择体重一致、健康的1日龄AA肉雏鸡40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Ⅰ组饲喂基础日粮,Ⅱ、Ⅲ、Ⅳ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5%、1%和1.5%复方中草药,研究复方中草药对肉鸡生长性能、肌肉氨基酸组成及肌肉风味化合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复方中草药能够提高肌肉中鲜味氨基酸的含量,以及肌肉中风味化合物的种类及有益风味化合物的含量。说明复方中草药有利于肉鸡产品风味的改善,可用于肉鸡高效、优质添加剂的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中草药 肉鸡 氨基酸组成 风味化合物
下载PDF
洋金花化学拆分组分的性味药理学评价——化学拆分组分的制备及性味辛温的评价 被引量:12
18
作者 李振宇 杨炳友 +3 位作者 舒尊鹏 王秋红 肖洪彬 匡海学 《中医药信息》 2011年第6期8-13,共6页
目的:建立洋金花性味物质基础的拆分方法,阐明洋金花性味辛温的物质基础,进而为"中药一味一性,一药X味Y性(Y≤X)"的中药性味理论新假说的客观性和中药性味的可拆分、可组合性研究方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洋金花的化学成分... 目的:建立洋金花性味物质基础的拆分方法,阐明洋金花性味辛温的物质基础,进而为"中药一味一性,一药X味Y性(Y≤X)"的中药性味理论新假说的客观性和中药性味的可拆分、可组合性研究方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洋金花的化学成分,组合应用多种色谱法及溶剂法等,建立洋金花性味物质基础的拆分方法;采用与洋金花性味功效相关的止咳、平喘、镇痛、解痉复合药理学指标作为洋金花性味辛温评价系统,对洋金花及其不同化学拆分组分的性味归属进行研究。结果:将洋金花中的化学成分拆分为生物碱组分和非生物碱组分;各给药组同空白对照组比较证明,洋金花水煎液和生物碱组分具有止咳、平喘、镇痛、解痉的作用,非生物碱组分不具有此类作用。结论:本文建立的洋金花性味物质基础拆分方法可行,工艺稳定、重现性好;洋金花性味辛温的物质基础为生物碱组分,即生物碱组分具有辛温的药性;非生物碱组分的性味与洋金花的传统药性不同,其性味的确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金花 中药药性 性味的可拆分性与可组合性 性味药理学
下载PDF
十味平痤方治疗痤疮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8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熊霞 陈宁园 +3 位作者 先德群 杜宇 王娅 庄诚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2015年第2期107-108,110,共3页
目的观察十味平痤方及其加减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0例痤疮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59例,采用十味平痤方及其加减治疗;对照组141例,采用维胺脂治疗。4周后判断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进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目的观察十味平痤方及其加减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0例痤疮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59例,采用十味平痤方及其加减治疗;对照组141例,采用维胺脂治疗。4周后判断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进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检测。结果 1治疗组有效率为78.62%,对照组有效率59.5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轻度痤疮患者治疗组较对照组治疗效果更好(P<0.05),而中度和重度痤疮患者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治疗组治疗后血清TNF-α、IL-8降低(P<0.05),对照组无明显改变。结论十味消痤方治疗痤疮安全、有效,尤其对轻度痤疮疗效较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TNF-α、IL-8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味平痤方 痤疮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8
下载PDF
中药药性与功能靶点的关系 被引量:10
20
作者 肖斌 陶欧 +1 位作者 罗计 王耘 《中西医结合学报》 CAS 2011年第7期789-793,共5页
功能靶点是中药直接作用的对象,它与药性的关系研究有助于在整体层面揭示药性理论的内涵。本文在对200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药性与功能靶点数据整理的基础上,经过统计分析,明确了四气、归经与功能靶点的关系和四气、五味与作用... 功能靶点是中药直接作用的对象,它与药性的关系研究有助于在整体层面揭示药性理论的内涵。本文在对200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药性与功能靶点数据整理的基础上,经过统计分析,明确了四气、归经与功能靶点的关系和四气、五味与作用方式的关系。结合单味药及方剂对药性-功能靶点关系进行的分析表明,研究结果与各药性功能的经典认识大致相符,基本明晰了药性在整体层面的作用机制。这为利用药性理论指导中药的组方和现代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性味 功能靶点 药性理论 药典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