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Role of Teachers’Apperception in Herbart’s Theory for Chinese Teaching in Shenzhen Primary Schools of China
1
作者 Huangzhong Luo Detkul Matavanukul Ed.D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Research》 2024年第11期347-354,共8页
This paper deeply analyzes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Herbart’s educational concept in contemporary education and teaching,especially its guiding significance to the primary school Chinese classroom in Shenzhen are... This paper deeply analyzes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Herbart’s educational concept in contemporary education and teaching,especially its guiding significance to the primary school Chinese classroom in Shenzhen area.Herbart proposed that teachers should play a key role in students’cognitive process,that is,help students better understand and master new knowledge by combining it with existing knowledge.The survey results show that although teachers have some understanding of Herbart’s educational philosophy,it is not widely used in the concrete teaching process.However,the study also shows that there is a posi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Herbart’s theory and students’academic performance,indicating that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improving students’interest and engagement in learning.The research also reveal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educational concepts and practices,as well as the uneven distribution of educational resources,and puts forward measures to alleviate these contradictions,such as strengthening teacher training,improving teaching methods,and emphasizing moral education.At the same time,the study also highlights the critical role of teachers in promoting knowledge integration,arousing learning enthusiasm,shaping students’moral character,and promoting personal and professional grow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rbarts educational theory Teacher apperception role Teaching method optimization Educational resource allocation
下载PDF
CONSCLOUSNESS—RAISING OR EXPLICIT INSTRUCTION?——A REVIEW OF CELCE—MURCIA'S“GRAMMAR PEDAGOGY IN SECOND AND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2
作者 张军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2期70-75,共6页
Introduction There is a general consensus among language learning theorists,educational psycholo-gists,and language—teaching professionals that the learning of anything does not occur in avacuum.That is,successful l... Introduction There is a general consensus among language learning theorists,educational psycholo-gists,and language—teaching professionals that the learning of anything does not occur in avacuum.That is,successful language learning of whatever kind comes out only when what isto be learned can be meaningfully related to something that is already known.Learning,inother words,must take place within some kind of familiar context or framework——an ex-tension of the familiar to the unfamiliar,if you will.The natural question to raise,then,iswhat such"frameworks"——and ones familiar to the learner——we might identify for thelearning of second/foreign language grammar.In what way,we are entitled to ask,wouldgrammatical consciousness—raising fit into this roughly—drawn,very general picture of l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口 A REVIEW OF CELCE CONsCLOUsNEss GRAMMAR pedagogy IN sECOND AND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MURCIA’s
下载PDF
基于PACCEL-S的口译语料库研究及其对口译教学的启示 被引量:2
3
作者 唐芳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6期112-116,共5页
从Shlesinger于1998年首次提出开展基于语料库的口译研究至今已过去近二十年。目前,国内外已建和在建的口译语料库尚不到十个。作为国内首个大型口译语料库,PACCEL-S已得到部分学者的应用。文章对PACCEL-S及其相关研究作了回顾性分析,... 从Shlesinger于1998年首次提出开展基于语料库的口译研究至今已过去近二十年。目前,国内外已建和在建的口译语料库尚不到十个。作为国内首个大型口译语料库,PACCEL-S已得到部分学者的应用。文章对PACCEL-S及其相关研究作了回顾性分析,得出了相关研究的不足,如研究规模过小、研究范围局限、研究深度有待提高。文章还就PACCELS对口译教学的启示作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CCEL-s 口译语料库研究 口译教学
下载PDF
3D Ergonomic Board: Kids Teaching and Learning Proposition
4
作者 Audu Omar Ahmed Otobo Ijudai Musa Palnam 《Journal of Signal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2023年第3期25-46,共22页
The caprice for the study came from an indigenous designed instructional board for teaching learners in nursery/primary schools (2 - 10 years) and the task whose overall topic is the reminiscence, retention of visuals... The caprice for the study came from an indigenous designed instructional board for teaching learners in nursery/primary schools (2 - 10 years) and the task whose overall topic is the reminiscence, retention of visuals aid use in the pedagogy. The study is to appraise the opinion of toddlers/teachers about the helpfulness of 3D-visuals (ergonomic board);the clarity of the intended functions of the 3D-visuals in the toddler’s lessons instruction and support from the producers in using them;and why visuals (conventional visual aids) in schoolroom instruction are misjudged/misinterpreted;their view about the functions in specific (conventional visuals) for the instruction pedagogy;and other sources of visuals provided other than the lesson’s instruction. Four nursery/primary schools participated in the study. Seventy-two (72) toddler’s/teachers participated in the study. The study examined using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approach for statistical analysis (using pie-chart and histogram). The findings suggested that the aspects of visuals items selected for comment and description are to some extent circumscribed by toddler’s learners’ linguistic resources. Understandably, the point made by researchers referred that visuals often fail to support learning as effectively as they might because they are not regarded as a full-fledged information mode that requires the same careful processing as verbal text, is borne out by the findings. Recommendation, the accountability is above all on producers of kid’s instructional materials: authors, editors, designers and illustrators of the materials. The implication of this is that toddlers’ instructional materials should, as in the case of illustrated books include both an overt explanation of the overall philosophy toward visuals and overview of their u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sual Enhancement Kid’s Teaching pedagogy
下载PDF
赫尔巴特教育学在中国:一个跨越世纪的回望 被引量:18
5
作者 周谷平 叶志坚 《教育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9-35,共7页
20世纪初,赫尔巴特及其学派教育学导入中国。特定的导入动机、导入路径和导入时机,使得我们在学习赫尔巴特教育学方面埋下了诸多的“先天不足”。1919年以后,中国学习别国教育学的主潮几经更迭,先是杜威的实验主义教育学,后是苏联的凯... 20世纪初,赫尔巴特及其学派教育学导入中国。特定的导入动机、导入路径和导入时机,使得我们在学习赫尔巴特教育学方面埋下了诸多的“先天不足”。1919年以后,中国学习别国教育学的主潮几经更迭,先是杜威的实验主义教育学,后是苏联的凯洛夫教育学,由于缺乏对后二次学习与先前一次之间内在关联性的发现,学习杜威、学习凯洛夫成了变相批判赫尔巴特的过程,遂又导致对赫尔巴特甚至对整个教育学理论的学习都流于表层而无法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思想史 教育学 赫尔巴特 中国 杜威 凯洛夫
下载PDF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侯怀银 祁东方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6-20,共5页
自从《普通教育学》诞生以来,就对世界各国的教育学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这当然也包括中国。20世纪初期《普通教育学》传入中国,影响了中国教育学界的发展。回顾一百余年的历史,赫氏这篇巨著的命运可谓跌宕起伏。反思我们曾经的所作所... 自从《普通教育学》诞生以来,就对世界各国的教育学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这当然也包括中国。20世纪初期《普通教育学》传入中国,影响了中国教育学界的发展。回顾一百余年的历史,赫氏这篇巨著的命运可谓跌宕起伏。反思我们曾经的所作所为,《普通教育学》对现阶段教育学的发展依然有所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赫尔巴特 普通教育学 传播 影响
下载PDF
赫尔巴特的性格形成理论研究——基于教育学与伦理学相互关系的视角 被引量:8
7
作者 彭韬 林凌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9-76,156,157,共10页
赫尔巴特将道德性视为人的"全部目的",道德教育是通过性格形成而实现的。他克服了康德关于性格的二元论,将人的性格视为一种可塑的性格,并将教育行动和道德判断建基于一种审美的因果性。在这两项努力的基础上,赫尔巴特一方面... 赫尔巴特将道德性视为人的"全部目的",道德教育是通过性格形成而实现的。他克服了康德关于性格的二元论,将人的性格视为一种可塑的性格,并将教育行动和道德判断建基于一种审美的因果性。在这两项努力的基础上,赫尔巴特一方面提出了伦理学的道德判断理念,将教育纳为伦理学的必要环节之一;另一方面则建构起系统的教育理论,说明了实践理念对教育行动的规定以及通过教育而在人的性格上实现道德性的途径。以此,赫尔巴特在其关于未成年人性格形成的理论中形成了教育行动和实践理念在感知-审美层面的一种相互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格形成 教育学 伦理学 相互关系 赫尔巴特 道德教育
下载PDF
清末民初赫尔巴特教育学的中国面相 被引量:4
8
作者 张小丽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12-120,共9页
赫尔巴特及赫尔巴特教育学派是伴随着师范教育的兴起来到中国的。清末民初,"赫尔巴特"有相对统一的译名后,国人对赫尔巴特教育学派有了学术派别的认识。国人认识赫尔巴特主要不是经由《教育世界》及教育世界社的引介,而是通... 赫尔巴特及赫尔巴特教育学派是伴随着师范教育的兴起来到中国的。清末民初,"赫尔巴特"有相对统一的译名后,国人对赫尔巴特教育学派有了学术派别的认识。国人认识赫尔巴特主要不是经由《教育世界》及教育世界社的引介,而是通过师范学校的教育学、教育史教科书。教育学侧重强调赫尔巴特的地位,对其观点则褒贬不一;教育史的介绍相对系统,大都按照"科学教育学的创始人——教育目的(五道念)——教育方法(管理、训育、教授)"的结构描摹赫尔巴特的学说。经历学习和积累后,国人逐渐接受并开始研究赫尔巴特的学说,但总体不脱教育史教科书的范围。从德国到中国,赫尔巴特教育学历经多次转化,最终浓缩在教科书中呈现给中国的面相只是"简笔画"。受"钱塘观潮"心态的影响,以及语言史料所限,国人亦满足于赫尔巴特教育学的简笔画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民初 赫尔巴特 赫尔巴特教育学 赫尔巴特学派
下载PDF
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传播及其对美国初等教育课程与教学论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荣艳红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71-75,共5页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美国初等教育课程与教学论发生了重大的转向,促成这种转向的原因有美国国内教育工作者的努力和欧洲先进教育思想的传播等多种因素,其中也包括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影响。本文剖析了赫尔巴特教育思想在美国的传播过程...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美国初等教育课程与教学论发生了重大的转向,促成这种转向的原因有美国国内教育工作者的努力和欧洲先进教育思想的传播等多种因素,其中也包括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影响。本文剖析了赫尔巴特教育思想在美国的传播过程及其对美国初等教育课程与教学论所造成的影响,阐释了其所以造成深远影响的内在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赫尔巴特教育思想 美国初等教育 课程与教学论 影响
下载PDF
师范生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12
10
作者 郭友 赵隽咏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S1期156-162,166,共8页
本文从教师专业化的理念出发 ,探讨师范生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 ,通过对我国目前的师范教育体制和课程设置的分析 ,认为我国师范院校缺乏师范特性 ,没有培养教师的专业课程和专业技能培训的方法。作者经过对生物教学法课程的改革和实践 ... 本文从教师专业化的理念出发 ,探讨师范生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 ,通过对我国目前的师范教育体制和课程设置的分析 ,认为我国师范院校缺乏师范特性 ,没有培养教师的专业课程和专业技能培训的方法。作者经过对生物教学法课程的改革和实践 ,建立了以教学设计为核心的教学法系列课程 ,构建了生物学科师范专业培训的课程体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教育 师范生教师专业化 生物教学法课程体系
下载PDF
“五四”时期德国教育学著作在中国的接受及其反思 被引量:2
11
作者 侯怀银 温辉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2期114-121,共8页
“五四”时期,德国教育学著作在中国的接受可以被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15—1918年,《教育杂志》等教育期刊和教育学教材是主要的接受平台,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是主要的接受对象;第二阶段为1919—1927年,商务印书馆和《教育... “五四”时期,德国教育学著作在中国的接受可以被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15—1918年,《教育杂志》等教育期刊和教育学教材是主要的接受平台,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是主要的接受对象;第二阶段为1919—1927年,商务印书馆和《教育杂志》等教育期刊是主要的接受平台,接受的目的性更强,接受的对象扩大。这一时期对德国教育学著作的接受丰富了中国教育学人对教育问题的思考,促进了中国早期教育学学科体系的完善,推动了中国教学实践的发展,推进了中国新教育运动的展开。“五四”时期德国教育学著作在中国的接受具有以下几方面的启示:立足本土的教育实践去接受,基于中外文化交流去接受,开展对教育学家及其作品的多元探索,在批判与反思中进行文化过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时期 德国教育学著作 《普通教育学》 赫尔巴特 接受
下载PDF
后教学法语境中的教师理论建构 被引量:10
12
作者 胡亦杰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22-125,共4页
后教学法语境中的教师理论是教师在实践中所形成的一整套基本概念和归纳出的教学原则。教师理论建构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思考当今的理论、实证研究和教学经验,反思、修正自己的信念,吸纳新的理念,进而形成系统的教学理论的过程。
关键词 后教学法 教师理论 教师信念
下载PDF
识读赫尔巴特及其《普通教育学》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严严 李妙迪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第6期76-82,共7页
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对许多国家产生了直接而深刻的影响,其在那个时代的教育实践对我国当代的教育改革具有借鉴价值,因此有必要对赫尔巴特教育思想产生的学术背景、教育实践及其《普通教育学》的主要内容进行再次识读。
关键词 赫尔巴特 《普通教育学》 教育实践 德行
下载PDF
参与式教学法是女性学课程教学的必然选择 被引量:7
14
作者 王凤华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40-44,共5页
在女性学课程教学中,参与式教学法的运用能引入更多的讨论和交流,使学习者和教育者从更多层面关注女性学的诸多内容并贡献自己的经验,同时由于在教学中注入了平等和民主的理念,它也改变了传统的师生关系和教育中的等级关系。因此,参与... 在女性学课程教学中,参与式教学法的运用能引入更多的讨论和交流,使学习者和教育者从更多层面关注女性学的诸多内容并贡献自己的经验,同时由于在教学中注入了平等和民主的理念,它也改变了传统的师生关系和教育中的等级关系。因此,参与式教学法较好地实现了女性学课程教学的价值理念和追求,两者能取得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与式 女性学 女性主义教育学
下载PDF
《老乞大》、《朴通事》及其谚解本在朝鲜王朝华语教育中的贡献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得春 崔贞爱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34-38,共5页
《老乞大》、《朴通事》是李朝时期朝鲜人学习汉语的教材,它们在外语教育和华语学习上的地位和文献价值有几个显著特点,即注重口语训练,注重实用,注重文化背景,注重教学法。《老乞大》、《朴通事》在第二汉语教学法上实现了三个转变,那... 《老乞大》、《朴通事》是李朝时期朝鲜人学习汉语的教材,它们在外语教育和华语学习上的地位和文献价值有几个显著特点,即注重口语训练,注重实用,注重文化背景,注重教学法。《老乞大》、《朴通事》在第二汉语教学法上实现了三个转变,那就是从儒家经典、词汇对照教学转变为课文教学,从书面语教学转变为口语会话教学,从单纯的语言要素教学转变为注重交际实用的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乞大》 《扑通事》 谚解本 华语学习 会话体课文 翻译教学法
下载PDF
20世纪上半叶中国教育学科学化思潮述评 被引量:2
16
作者 侯怀银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6-10,共5页
在20世纪上半叶中国教育学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唯科学主义和西方教育学的交织影响以及要把教育学建设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需要,形成了教育学科学化思潮。在教育学科学化问题上,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教育学者形成了三种认识:教育学就是一门科... 在20世纪上半叶中国教育学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唯科学主义和西方教育学的交织影响以及要把教育学建设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需要,形成了教育学科学化思潮。在教育学科学化问题上,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教育学者形成了三种认识:教育学就是一门科学;教育事实是教育学的唯一研究对象;科学方法是教育学的唯一研究方法。20世纪上半叶中国教育学者的教育学科学化追求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这种追求也带来了消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上半叶 中国教育学 科学化
下载PDF
清末民初(1901-1915)教学论教材研究概述 被引量:3
17
作者 肖菊梅 《教师教育学报》 2015年第6期72-79,共8页
清末民初,为适应国内新式学堂及师范学校教学之需,赫尔巴特教学论教材经由日本传入中国.国人在译介教材的过程中,全面模仿赫尔巴特教学论教材体系的结构和内容来编写本国教学论教材,主要表现为教材数量上的“繁荣”和教材类型的“多样性... 清末民初,为适应国内新式学堂及师范学校教学之需,赫尔巴特教学论教材经由日本传入中国.国人在译介教材的过程中,全面模仿赫尔巴特教学论教材体系的结构和内容来编写本国教学论教材,主要表现为教材数量上的“繁荣”和教材类型的“多样性”.该时期我国教学论教材呈现出以下主要特征:受赫尔巴特“五段形式教学法”影响;重教材、教法,缺乏对课程的关注;学科教学论初现及初步确定近代教学论学科发展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赫尔巴特 教学论 教材 教学形式阶段 清末民初
下载PDF
走向大国下中国比较教育学科的历史使命 被引量:1
18
作者 冯增俊 周红莉 张运红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5期92-96,共5页
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创建大国的伟大时代任务,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步伐,中国比较教育学科应当积极配合,提升学科研究定位,创新学科研究方法和研究分析框架,为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大国之路... 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创建大国的伟大时代任务,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步伐,中国比较教育学科应当积极配合,提升学科研究定位,创新学科研究方法和研究分析框架,为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大国之路做出新的探索和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大国崛起 中国教育改革 比较教育学 教育强国
下载PDF
术语、翻译与文化:“个性”作为教育学术语的确立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三妮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492-496,共5页
从19世纪的教育学、心理学和哲学的具体历史语境当中,探究赫尔巴特教育思想中的个性论,以期发掘在中日两国近代教育学建立伊始"个性"这一术语复杂构成因素和其确立的过程。在近代中国,"个性"经由翻译而来,透过对&qu... 从19世纪的教育学、心理学和哲学的具体历史语境当中,探究赫尔巴特教育思想中的个性论,以期发掘在中日两国近代教育学建立伊始"个性"这一术语复杂构成因素和其确立的过程。在近代中国,"个性"经由翻译而来,透过对"个性"在中日两国作为教育学术语确立的探讨,通过对他者文化的理解,以加深对中国近代教育本身的整体观的建构以及自我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语 翻译 文化 赫尔巴特个性论
下载PDF
民国时期赫尔巴特教育学的中国样貌
20
作者 张小丽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63-70,共8页
民国时期,赫尔巴特教育学成为相对稳定的知识"栖身"于工具书、教育史教科书中。"研究"性质的文章,则多是在与福禄贝尔、杜威、迪尔泰等人的比较中,呈现赫尔巴特及赫尔巴特教育学派的相关观点。1936年商务印书馆出... 民国时期,赫尔巴特教育学成为相对稳定的知识"栖身"于工具书、教育史教科书中。"研究"性质的文章,则多是在与福禄贝尔、杜威、迪尔泰等人的比较中,呈现赫尔巴特及赫尔巴特教育学派的相关观点。1936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尚仲衣据英文版翻译的《普通教育学》,但此举并没有将赫尔巴特相关研究引向深入。民国时期赫尔巴特教育学译介来源更加多元,但并不注重赫尔巴特或赫尔巴特教育学派的著作。虽然"赫尔巴特"之名在教科书、期刊中出现频率愈高,模样却依然是一幅"简笔画",不过是"科学教育学的创始人","赫尔巴特教育学"则是"目的—方法"框架的反复与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 赫尔巴特 赫尔巴特教育学 赫尔巴特教育学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