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赫塔·米勒《呼吸秋千》的文化记忆
被引量:
1
1
作者
邵凌玮
《浙江科技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2期106-111,共6页
文学作品被普遍当作一种记忆的媒介,它既是个体记忆的媒介,同时也是集体记忆的媒介。以2009年德国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赫塔·米勒的长篇小说《呼吸秋千》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乡愁、饥饿和劳动营这三重个人记忆,指出小说将个体记忆纳入民...
文学作品被普遍当作一种记忆的媒介,它既是个体记忆的媒介,同时也是集体记忆的媒介。以2009年德国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赫塔·米勒的长篇小说《呼吸秋千》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乡愁、饥饿和劳动营这三重个人记忆,指出小说将个体记忆纳入民族文化记忆的框架之中,对构建集体记忆发挥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赫塔·米勒
《呼吸秋千》
饥饿
劳动营
集体记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0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德国女作家赫塔·米勒初探
被引量:
6
2
作者
李银波
苏晖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9-45,共7页
中国学者普遍对200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德国女作家赫塔.米勒感到陌生,对她获奖感到震惊。本文对米勒其人其作进行了初步探讨,将其创作生涯划分为四个阶段,分析了每个阶段的特点;指出米勒的作品具有强烈的政治性,反映了专制统治下的恐惧...
中国学者普遍对200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德国女作家赫塔.米勒感到陌生,对她获奖感到震惊。本文对米勒其人其作进行了初步探讨,将其创作生涯划分为四个阶段,分析了每个阶段的特点;指出米勒的作品具有强烈的政治性,反映了专制统治下的恐惧感和流亡者们的异类感;认为她在艺术上的成就,主要体现于其诗化的语言艺术,以及在文学形式上尤其是拼贴诗形式上的创新;分析了她的创作所具有的鲜明的跨文化特征及其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赫塔·米勒
诺贝尔文学奖
德国
罗马尼亚
原文传递
语言、身份与写作——试论卡夫卡、策兰和赫塔·穆勒创作的文化背景
被引量:
3
3
作者
李双志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8-56,共9页
20世纪德语文学的三个重要代表卡夫卡、策兰和2009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赫塔·穆勒都是在多语言、多文化交织的文化空间里生活并从事创作的。他们深刻体察到自己的文化身份与集体身份之间的脱离,由此产生了一种寻找或塑造自己独特...
20世纪德语文学的三个重要代表卡夫卡、策兰和2009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赫塔·穆勒都是在多语言、多文化交织的文化空间里生活并从事创作的。他们深刻体察到自己的文化身份与集体身份之间的脱离,由此产生了一种寻找或塑造自己独特身份的焦虑。这种焦虑既表现为他们对语言的高度敏感,也成为了他们创作的一个重要动力:他们以文学创作来探索体现个人存在价值的个性化语言。这让他们的文学作品始终包含着对语言的反思,同时也表现出了独树一帜的美学风格,成为现代德语文学乃至现代世界文学中焕发着夺目异彩的瑰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朗茨·卡夫卡
保尔·策兰
赫塔·穆勒
语言反思
身份
原文传递
异质与边缘的表达——论赫特·米勒创作的跨文化视野
被引量:
5
4
作者
张霁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14,共5页
赫塔·米勒的创作是一种边缘人的"边界写作",不确定的种族/文化身份使她具备了一个有别于主流作家的视角。这种视角跨越了族群、文化和语际的界限,呈现给读者的是杂糅了多种文化元素的图景,同时也契合了诺贝尔文学奖在21...
赫塔·米勒的创作是一种边缘人的"边界写作",不确定的种族/文化身份使她具备了一个有别于主流作家的视角。这种视角跨越了族群、文化和语际的界限,呈现给读者的是杂糅了多种文化元素的图景,同时也契合了诺贝尔文学奖在21世纪开始后所呈现出来的日渐多元化和跨文化的趋向,体现了诺贝尔文学奖的新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赫塔·米勒
边界写作
跨文化
诺贝尔文学奖
原文传递
题名
赫塔·米勒《呼吸秋千》的文化记忆
被引量:
1
1
作者
邵凌玮
机构
浙江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
出处
《浙江科技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2期106-111,共6页
文摘
文学作品被普遍当作一种记忆的媒介,它既是个体记忆的媒介,同时也是集体记忆的媒介。以2009年德国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赫塔·米勒的长篇小说《呼吸秋千》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乡愁、饥饿和劳动营这三重个人记忆,指出小说将个体记忆纳入民族文化记忆的框架之中,对构建集体记忆发挥了作用。
关键词
赫塔·米勒
《呼吸秋千》
饥饿
劳动营
集体记忆
Keywords
herta mtiller
Atemschaukel (Hunger Angel )
hunger
labor camp
collective memory
分类号
I106 [文学—世界文学]
I516.074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200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德国女作家赫塔·米勒初探
被引量:
6
2
作者
李银波
苏晖
机构
武汉理工大学文法学院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9-45,共7页
文摘
中国学者普遍对200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德国女作家赫塔.米勒感到陌生,对她获奖感到震惊。本文对米勒其人其作进行了初步探讨,将其创作生涯划分为四个阶段,分析了每个阶段的特点;指出米勒的作品具有强烈的政治性,反映了专制统治下的恐惧感和流亡者们的异类感;认为她在艺术上的成就,主要体现于其诗化的语言艺术,以及在文学形式上尤其是拼贴诗形式上的创新;分析了她的创作所具有的鲜明的跨文化特征及其影响。
关键词
赫塔·米勒
诺贝尔文学奖
德国
罗马尼亚
Keywords
herta mtiller
Nobel Prize for literature Germany Romania
分类号
I516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语言、身份与写作——试论卡夫卡、策兰和赫塔·穆勒创作的文化背景
被引量:
3
3
作者
李双志
机构
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
柏林自由大学
出处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8-56,共9页
文摘
20世纪德语文学的三个重要代表卡夫卡、策兰和2009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赫塔·穆勒都是在多语言、多文化交织的文化空间里生活并从事创作的。他们深刻体察到自己的文化身份与集体身份之间的脱离,由此产生了一种寻找或塑造自己独特身份的焦虑。这种焦虑既表现为他们对语言的高度敏感,也成为了他们创作的一个重要动力:他们以文学创作来探索体现个人存在价值的个性化语言。这让他们的文学作品始终包含着对语言的反思,同时也表现出了独树一帜的美学风格,成为现代德语文学乃至现代世界文学中焕发着夺目异彩的瑰宝。
关键词
弗朗茨·卡夫卡
保尔·策兰
赫塔·穆勒
语言反思
身份
Keywords
Franz Karfka, Paul Celan,
herta mtiller
, reflections on language, identity
分类号
I106 [文学—世界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异质与边缘的表达——论赫特·米勒创作的跨文化视野
被引量:
5
4
作者
张霁
机构
深圳大学文学院
出处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14,共5页
文摘
赫塔·米勒的创作是一种边缘人的"边界写作",不确定的种族/文化身份使她具备了一个有别于主流作家的视角。这种视角跨越了族群、文化和语际的界限,呈现给读者的是杂糅了多种文化元素的图景,同时也契合了诺贝尔文学奖在21世纪开始后所呈现出来的日渐多元化和跨文化的趋向,体现了诺贝尔文学奖的新的关注。
关键词
赫塔·米勒
边界写作
跨文化
诺贝尔文学奖
Keywords
herta mtiller
borderline writings
cross-cultural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分类号
I106.4 [文学—世界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赫塔·米勒《呼吸秋千》的文化记忆
邵凌玮
《浙江科技学院学报》
CAS
2016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200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德国女作家赫塔·米勒初探
李银波
苏晖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
6
原文传递
3
语言、身份与写作——试论卡夫卡、策兰和赫塔·穆勒创作的文化背景
李双志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
3
原文传递
4
异质与边缘的表达——论赫特·米勒创作的跨文化视野
张霁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
5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