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通过建筑材料传递感情——Kerez和Herzog&de Meuron的建筑材料选择与表皮呈现的比较 |
蒋昀熹
|
《重庆建筑》
|
2017 |
0 |
|
2
|
浅析Herzog&de Meuron作品戈兹美术馆 |
杨子明
陈双海
|
《建筑与环境》
|
2008 |
0 |
|
3
|
感受赫尔佐格&德·梅隆事务所的建筑创作 |
杨雪蕾
李佳艺
|
《华中建筑》
|
2007 |
3
|
|
4
|
历史建筑的再生性改造和复兴——以马德里两座文化建筑为例 |
邵松
|
《南方建筑》
|
2012 |
7
|
|
5
|
历史街区旧建筑的时尚复兴 西班牙马德里凯撒广场文化中心 |
支文军
王斌
|
《时代建筑》
|
2008 |
11
|
|
6
|
旧工业区中的水晶城堡——赫尔佐格-德梅隆新作德国勃兰登堡工业大学图书馆解读 |
曲静
赵宇
|
《建筑师》
|
2007 |
5
|
|
7
|
关注建筑表皮——托马斯·赫佐格与赫佐格&德穆隆的建筑表皮设计手法之比较 |
孙喆
|
《建筑师》
|
2004 |
12
|
|
8
|
关注建筑表皮——托马斯.赫尔佐格与赫尔佐格&德梅隆的建筑表皮设计手法比较 |
孙喆
|
《南方建筑》
|
2004 |
1
|
|
9
|
赫尔佐格和德梅隆作品的时装艺术性研究 |
初妍
王润生
李超
|
《华中建筑》
|
2014 |
0 |
|
10
|
赫佐格和德默隆设计中的现代艺术理念 |
杨志疆
|
《华中建筑》
|
2006 |
0 |
|
11
|
赫尔佐格和德梅隆建筑作品表皮特征分析 |
杨雪蕾
李超
|
《四川建材》
|
2018 |
0 |
|
12
|
从泰特改造到泰特扩建——解读赫尔佐格和德穆隆在大型工业建筑改造中的建构手法 |
于矛
冯天舒
|
《新建筑》
|
2011 |
2
|
|
13
|
熟悉与不熟悉的景致——谈祝晓峰与他的建筑作品 |
刘宇扬
|
《时代建筑》
|
2005 |
4
|
|
14
|
现代主义之后的极少主义 |
赵亮
|
《安徽建筑》
|
2006 |
1
|
|
15
|
城市作为一种形式逻辑——浅析赫尔佐格与德梅隆作品中建筑形式与城市的关系 |
陈永乐
|
《华中建筑》
|
2008 |
0 |
|
16
|
技术与形式的完美结合——赫尔佐格与德梅隆21世纪作品立面创作手法解析 |
贾阅
刘莹
|
《建筑与文化》
|
2020 |
0 |
|
17
|
简评赫尔左格和德梅隆设计的鸟巢与安联运动场 |
马健强
蒋涤非
|
《中外建筑》
|
2012 |
0 |
|
18
|
国王的新衣——论赫尔佐格与德穆隆对建筑表皮态度的转变 |
吴铁流
|
《城市建筑》
|
2016 |
2
|
|
19
|
赫尔佐格和德梅隆:石屋——在人文与非人文之间 |
张峰(译)
于洋(校)
|
《建筑师》
|
2021 |
1
|
|
20
|
以极少主义的方式“连接”:阅读利口乐工厂仓库 |
陈君健
|
《中外建筑》
|
2009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