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olecular diagnosis and direct quantification of cereal cyst nematode(Heterodera filipjevi) from field soil using TaqMan real-time PCR
1
作者 JIAN Jin-zhuo HUANG Wen-kun +4 位作者 KONG Ling-an JIAN Heng Sulaiman ABDULSALAM PENG De-liang PENG Huan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8期2591-2601,共11页
Heterodera filipjevi continues to be a major threat to wheat production worldwide.Rapid detection and quantification of cyst nematodes are essential for more effective control against this nematode disease.In the pres... Heterodera filipjevi continues to be a major threat to wheat production worldwide.Rapid detection and quantification of cyst nematodes are essential for more effective control against this nematode disease.In the present study,a TaqManminor groove binder(TaqMan-MGB)probe-based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PCR)was successfully developed and used for quantifying H.filipjevi from DNA extracts of soil.The primers and probe designed from the obtained RAPD-SCAR marker fragments of H.filipjevi showed high specificity to H.filipjevi using DNA from isolatesconfirmed species of 23 Heterodera spp.,1 Globodera spp.and 3 Pratylenchus spp.The qPCR assay is highly sensitive and provides improved H.filipjevi detection sensitivity of as low as 4^(-3) single second-stage juvenile(J2)DNAs,10^(-3) female DNAs,and 0.01μgμL^(-1) genomic DNAs.A standard curve relating to the threshold cycle and log values of nematode numbers was generated and validated from artificially infested soils and was used to quantify H.filipjevi in naturally infested field soils.There was a high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H.filipjevi numbers estimated from 32 naturally infested field soils by both conventional methods and the numbers quantified using the qPCR assay.qPCR potentially provides a useful platform for the efficient detection and quantification of H.filipjevi directly from field soils and to quantify this species directly from DNA extracts of field soi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real cyst nematode heterodera filipjevi molecular diagnosis quantification TaqMan real-time PCR
下载PDF
CIMMYT小麦种质资源对菲利普孢囊线虫(Heterodera filipjevi)河南许昌群体的抗性 被引量:19
2
作者 袁虹霞 张福霞 +3 位作者 张佳佳 侯兴松 李洪杰 李洪连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956-1966,共11页
菲利普孢囊线虫(Heterodera filipjevi)是我国新发现的一种小麦病原线虫。通过室内盆栽接种和田间病圃鉴定,采用相对抗病指数法和Pf/Pi比值法评价75份CIMMYT小麦品种资源材料对菲利普孢囊线虫河南许昌群体的抗性,为抗病育种提供了种质... 菲利普孢囊线虫(Heterodera filipjevi)是我国新发现的一种小麦病原线虫。通过室内盆栽接种和田间病圃鉴定,采用相对抗病指数法和Pf/Pi比值法评价75份CIMMYT小麦品种资源材料对菲利普孢囊线虫河南许昌群体的抗性,为抗病育种提供了种质资源信息。在供试材料中未发现免疫品种,其中6R(6D)抗性最好,2种鉴定条件下均表现高抗;MACKELLER、CROC_1/AE.SQUARROSA(224)//OPATA*1、CROC_1/AE.SQUARROSA(224)//OPATA*2、CPI133842、CPI133814和TRIDENT等6份品种材料在室内接种鉴定中达到抗病水平;田间病圃鉴定中除6R(6D)表现高抗水平外,另有CPI133842、CPI133814、DURATI和TURCAN#39表现高抗,ID-2150、BAXTER和MACKELLER等14份品种材料达到抗病水平。室内接种鉴定较田间病圃鉴定发病严重,且简便易行,鉴定结果更可靠。鉴定结果表明,相对抗病指数法可以作为一种评价小麦品种对孢囊线虫病抗性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利普孢囊线虫 小麦种质资源 抗病性鉴定 相对抗病指数
下载PDF
First report of cereal cyst nematode(Heterodera filipjevi) on winter wheat in Shandong Province, China 被引量:1
3
作者 ZHEN Hao-yang PENG Huan +6 位作者 ZHAO Hong-hai QI Yong-hong HUANG Wen-kun KONG Ling-an LIANG Chen WEN Yan-hua PENG De-liang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8期1912-1913,共2页
The cereal cyst nematodes(Heterodera avenae,Heterodera filipjevi,Heterodera latipons)are considered to b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lant parasitic nematodes attacking most cereals and can cause significant crop losse... The cereal cyst nematodes(Heterodera avenae,Heterodera filipjevi,Heterodera latipons)are considered to b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lant parasitic nematodes attacking most cereals and can cause significant crop losses(Sikora 1988).In China,H.filipjevi(Madzhidov 1981)Stelter,1984,was first reported from Henan province(peng et al.2010)and a few years later in Anhui province and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peng et al.2016,2018).In December 2017,a survey for cere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NGTH on winter wheat in Shandong Province China First report of cereal cyst nematode heterodera filipjevi
下载PDF
Heterodera filipjevi许昌群体SCAR标记的建立 被引量:1
4
作者 代君丽 徐姣 刘佳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39-247,共9页
菲利普孢囊线虫Heterodera filipjevi是禾谷类作物上重要的病原线虫之一,严重影响禾谷类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菲利普孢囊线虫许昌群体是一个新的致病型,其在小麦上的致病力强于其他多个群体,危害更为严重。本研究旨... 菲利普孢囊线虫Heterodera filipjevi是禾谷类作物上重要的病原线虫之一,严重影响禾谷类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菲利普孢囊线虫许昌群体是一个新的致病型,其在小麦上的致病力强于其他多个群体,危害更为严重。本研究旨在建立菲利普孢囊线虫许昌群体的快速、准确的分子检测体系,为Heterodera filipjevi许昌群体的监测和防控及抗病品种的选育利用奠定基础。本研究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和序列特征扩增区域(SCAR)的方法,对黄淮麦区5个重要小麦孢囊线虫致病型共9个线虫群体进行RAPD分析和SCAR标记转化,并通过增加除黄淮麦区外的线虫群体验证所获得的致病型相关分子标记的特异性和有效性。本研究共筛选了331条RAPD引物,筛选出2个菲利普孢囊线虫许昌群体相关的RAPD标记,引物S86可以扩增出1条约550 bp的多态性片段,引物S178可以扩增出1条约1 200 bp的多态性片段,并将这2个RAPD标记成功转化为SCAR标记。SCAR标记的特异性检测结果表明这两个SCAR标记只在许昌群体上有特异性扩增,可以用于许昌群体的分子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利普孢囊线虫 许昌群体 SCAR标记
原文传递
施硅提高小麦防御孢囊线虫病的组成型和诱导型抗性机制
5
作者 马耀武 刘晓丹 +6 位作者 苏国权 张麒宇 张振宇 王祎 韩燕来 李绍建 姜瑛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665-1682,共18页
【目的】孢囊线虫病在我国广泛存在,危害粮食安全与环境健康,严重影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硅作为一种诱导因子,在植物抗病性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研究施用硅肥诱导小麦防御孢囊线虫病的作用机制对环境保护和小麦生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的】孢囊线虫病在我国广泛存在,危害粮食安全与环境健康,严重影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硅作为一种诱导因子,在植物抗病性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研究施用硅肥诱导小麦防御孢囊线虫病的作用机制对环境保护和小麦生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方法】以菲利普孢囊线虫(Heterodera filipjevi)为供试孢囊线虫,首先开展硅肥施用水平盆栽试验,在不接虫和接虫条件下,分别设置5个硅肥施用水平:0、0.25、0.5、1、2 g/kg。在小麦接虫后2个月,取样测定小麦单株孢囊量、植株生长指标,筛选出最优硅肥施用浓度。以最优施硅水平继续进行施硅与接虫2×2双因素盆栽试验,共4个处理:不施硅不接虫(CK)、施硅不接虫(Si)、不施硅接虫(Cyst)、施硅接虫(Si×Cyst)。接虫2个月后,取样分析小麦硅、营养物质(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游离氨基酸)、次生代谢物质(木质素和总酚)以及活性氧(过氧化氢)含量,将未接虫处理小麦的相关成分含量定义为组成型抗性,接虫前后的各成分差值定义为诱导型抗性,探究施硅提高小麦防御孢囊线虫能力的组成型和诱导型抗性机制。【结果】浓度为0.5 g/kg的硅肥处理使小麦单株孢囊量显著减少了67.74%,且显著提高了小麦地上部鲜重、株高、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地下部鲜重、根总长、根表面积、根尖数和根系活力。与不施硅处理(Si 0 g/kg)相比,施硅处理(Si 0.5 g/kg)的组成型地上和地下部硅含量分别显著提高76.50%和116.60%,诱导型地下部硅含量显著下降;施硅显著提高了营养物质中组成型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组成型游离氨基酸含量显著降低了33.10%,增加了诱导型可溶性糖和游离氨基酸含量;施硅后的组成型木质素、总酚含量分别显著增加37.98%和35.55%,诱导型含量均显著减少;诱导型过氧化氢含量在施硅后显著降低了25.39%。PCA与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地上部鲜重及株高、组成型游离氨基酸含量、诱导型地上部硅含量及过氧化氢含量与小麦防御孢囊线虫病能力的关系最为紧密。【结论】施用硅肥通过对小麦硅含量、营养物质、次生代谢物质以及活性氧的影响,从小麦的组成型抗性和诱导型抗性方面提高了小麦对孢囊线虫病的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硅肥 菲利普孢囊线虫 组成型抗性 诱导型抗性
下载PDF
普通小麦–卵穗山羊草种质对菲利普孢囊线虫的抗性 被引量:3
6
作者 邢小萍 杨静 +3 位作者 袁虹霞 张佳佳 李洪连 刘文轩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956-1963,共8页
菲利普孢囊线虫(Heterodera filipjevi)是我国黄淮麦区新发现的一种病原线虫,但在小麦属中缺乏有效抗源。为从小麦近缘种属中发掘抗病资源,采用室内接种平均单株雌虫鉴定法和相对抗病指数法,从34份卵穗山羊草(Aegilops geniculata Roth... 菲利普孢囊线虫(Heterodera filipjevi)是我国黄淮麦区新发现的一种病原线虫,但在小麦属中缺乏有效抗源。为从小麦近缘种属中发掘抗病资源,采用室内接种平均单株雌虫鉴定法和相对抗病指数法,从34份卵穗山羊草(Aegilops geniculata Roth)材料中筛选出6份抗H.filipjevi的种质材料,其中PI542187表现高抗,PI564186、PI573396、PI374365、PI361880和PI374365表现抗病。对中国春–卵穗山羊草染色体附加系抗性鉴定,发现卵穗山羊草7U g和5M g附加系的单株白雌虫数明显低于中国春。连续两年又对17份小麦–卵穗山羊草5M g-5D易位系材料进行抗性鉴定现发,5M g464、5M g466和5M g457抗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穗山羊草 菲利普孢囊线虫 附加系 易位系 抗性鉴定
下载PDF
28份人工合成小麦对禾谷孢囊线虫、纹枯病、条锈病和叶锈病的抗性 被引量:6
7
作者 武小菲 李洪杰 +3 位作者 王晓鸣 陈怀谷 徐世昌 刘太国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221-1226,共6页
本研究采用田间病圃法和人工接种法,对28份人工合成小麦的禾谷孢囊线虫、纹枯病、条锈病和叶锈病进行了抗性鉴定。人工合成小麦对这些病害表现不同程度的抗性反应。C2和C20对鉴定的4种病害都具有抗性,C5、C10和C25对这些病害都表现感病... 本研究采用田间病圃法和人工接种法,对28份人工合成小麦的禾谷孢囊线虫、纹枯病、条锈病和叶锈病进行了抗性鉴定。人工合成小麦对这些病害表现不同程度的抗性反应。C2和C20对鉴定的4种病害都具有抗性,C5、C10和C25对这些病害都表现感病。8份材料对Heterodera avenae和H.filipjevi两种病原线虫都表现抗性反应型,有的材料只抗1种线虫。供试材料对纹枯病的抗性表现较好,其中19份材料表现抗性反应型。9份材料对接种的条锈菌小种CY30、CY31、CY32和CY33均表现抗性反应型,5份材料对叶锈菌小种THT和PHT都具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合成小麦 抗病性 禾谷孢囊线虫 纹枯病 条锈病 叶锈病
下载PDF
菲利普孢囊线虫侵染后小麦防卫相关UniGene表达特性
8
作者 邢小萍 周荣华 +2 位作者 张盼盼 袁虹霞 李洪连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920-927,共8页
菲利普孢囊线虫(Heterodera filipjevi)是严重危害我国黄淮海地区小麦生产的重要病原物之一。为揭示该线虫侵染后合胞体建立早期病原与宿主细胞的互作机制,以H.filipjevi易感材料温麦19和抗性材料抗线2号为研究对象,应用real time PCR... 菲利普孢囊线虫(Heterodera filipjevi)是严重危害我国黄淮海地区小麦生产的重要病原物之一。为揭示该线虫侵染后合胞体建立早期病原与宿主细胞的互作机制,以H.filipjevi易感材料温麦19和抗性材料抗线2号为研究对象,应用real time PCR分析了线虫侵染后不同时段10个可能与防卫相关的UniGenes相对表达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与细胞结构相关的基因UniGeneAK335102(GenBank ID,下同)在抗线2号中的表达量高于温麦19,而另一个与细胞结构相关的UniGeneDR737925在温麦19中的表达量高于抗线2号。与应激相关的一个UniGene JV948284在侵染后各时段,在温麦19中的表达量均远高于抗线2号。与抗性相关的UniGene JP233598在接种线虫3 d以后,在抗线2号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温麦19;UniGene JP852719(Ascorbate peroxidase)基因在抗、感材料中的表达量无明显差异;UniGene(CV767657)TIFY 3A-like protein在温麦19中的表达量随接种后时间延长而降低,而在抗线2号中的表达量仅在接种后3、9 d时的表达量相对较高。信号转导相关UniGeneCD87797与WRKY转录因子家族UniGeneEU665453,在温麦19中的表达量随接种后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加,但在抗线2号中则逐渐降低。MYB转录因子UniGene JF951950的表达量在温麦19中接种早期较高,而在抗线2号中接种后期较高;另一MYB转录因子UniGeneAK330737(similarity to Os06g0258000)在抗线2号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温麦19。综上所述,在菲利普孢囊线虫侵染后的早期,10个可能与防卫相关的基因表达模式在抗性和易感材料中存在不同程度差异,此结果对揭示小麦对菲利普孢囊线虫抗、感的分子机制有一定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利普孢囊线虫 小麦 防卫反应 基因表达特性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DNA-COI序列的禾谷孢囊线虫和菲利普孢囊线虫双重PCR检测 被引量:6
9
作者 牛雯雯 王暄 +2 位作者 李红梅 鞠玉亮 万文文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499-1509,共11页
【目的】设计禾谷孢囊线虫(Heterodera avenae)和菲利普孢囊线虫(Heterodera filipjevi)特异性引物,建立同步快速检测这两种线虫的双重PCR体系,为中国小麦孢囊线虫(cereal cyst nematodes,CCN)的田间快速诊断与综合治理提供技术支持。... 【目的】设计禾谷孢囊线虫(Heterodera avenae)和菲利普孢囊线虫(Heterodera filipjevi)特异性引物,建立同步快速检测这两种线虫的双重PCR体系,为中国小麦孢囊线虫(cereal cyst nematodes,CCN)的田间快速诊断与综合治理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通过比对分析10种植物寄生线虫24个群体的线粒体DNA(mtDNA)COI序列,分别设计并筛选禾谷孢囊线虫和菲利普孢囊线虫的上游特异性引物Ha F8和Hf F9,以及下游通用引物Haf R8;通过引物浓度比和退火温度的优化,建立针对这两种CCN的双重PCR检测体系;利用该体系对中国黄淮麦区部分CCN样品进行种类鉴定。【结果】筛选并获得的特异性引物Ha F8/Haf R8及Hf F9/Haf R8,可在一步PCR反应中实现对禾谷孢囊线虫和菲利普孢囊线虫的特异性检测。引物Ha F8/Haf R8对禾谷孢囊线虫的特异性扩增产物为200 bp,而Hf F9/Haf R8对菲利普孢囊线虫的特异性扩增产物为320 bp,条带区分较明显。对双重PCR检测体系的优化发现,引物Ha F8、Hf F9、Haf R8的退火温度为58℃时,该检测体系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扩增效率;引物Ha F8﹕Hf F9﹕Haf R8浓度比为0.24﹕0.16﹕0.4μmol·L-1时,该检测体系能从不同供试线虫中同时特异性地检测出禾谷孢囊线虫和菲利普孢囊线虫,且扩增效率较高。该检测体系对禾谷孢囊线虫和菲利普孢囊线虫单孢囊的检测灵敏度为1/2 000 000个孢囊,而对2龄幼虫的检测灵敏度则分别为1/640条线虫和1/1 280条线虫。对采集自中国黄淮麦区CCN病田的14份土样进行双重PCR检测,发现有8个样本只扩增出200 bp的条带,表明这些样本的CCN种类为禾谷孢囊线虫,有4个样本只扩增出320 bp的条带,表明CCN种类为菲利普孢囊线虫,2个样本同时扩增出200和320 bp两个条带,表明样品为禾谷孢囊线虫和菲利普孢囊线虫的混合发生。以上结果表明,该检测体系可以成功用于两种小麦孢囊线虫田间复合侵染情况的快速诊断。【结论】基于mtDNA-COI序列开发的特异性引物以及建立的双重PCR检测体系,可用于禾谷孢囊线虫和菲利普孢囊线虫田间单一和混合发生样本的同步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谷孢囊线虫 菲利普孢囊线虫 双重PCR COI 特异性
下载PDF
中国黄淮麦区菲利普孢囊线虫淮阳和博爱致病型群体特异性SCAR标记的建立 被引量:2
10
作者 徐姣 刘佳 +1 位作者 代君丽 李洪连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23-530,共8页
菲利普孢囊线虫(Heterodera filipjevi)是在我国黄淮麦区新发现的小麦病原线虫,其致病力更强,危害更严重,对小麦产量和质量造成潜在威胁。病原致病型鉴定对抗病品种的筛选和培育十分重要。为了建立一套简便、快速、准确的SCAR标记检测体... 菲利普孢囊线虫(Heterodera filipjevi)是在我国黄淮麦区新发现的小麦病原线虫,其致病力更强,危害更严重,对小麦产量和质量造成潜在威胁。病原致病型鉴定对抗病品种的筛选和培育十分重要。为了建立一套简便、快速、准确的SCAR标记检测体系,以黄淮麦区5个重要禾谷孢囊线虫致病型共9个群体为材料,首先对其进行RAPD分析,然后在RAPD分析的基础上对其进行SCAR分析。结果表明,通过筛选97条随机引物,获得2个菲利普孢囊线虫淮阳和博爱致病型群体特异的RAPD标记,其中,引物S232扩增出的多态性条带大小为550bp,引物S278扩增出的多态性条带大小为1 700bp。其后将引物S232扩增的条带进行回收、克隆及测序,根据测序结果设计的特异性引物F232-8-1/R232-8-1仅在菲利普孢囊线虫淮阳和博爱致病型群体中扩增出大小为517bp的特异性条带,而在小麦孢囊线虫其他致病型群体中没有扩增出该条带,说明菲利普孢囊线虫淮阳和博爱致病型群体SCAR标记成功建立,并将其命名为SC-S2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菲利普孢囊线虫 致病型 分子检测
下载PDF
河南省小麦主产区菲利普孢囊线虫与禾谷孢囊线虫发生情况调查 被引量:6
11
作者 刘荣荣 王暄 +2 位作者 李红梅 王珍 刘海璐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57-163,共7页
为了解河南省小麦主产区菲利普孢囊线虫与禾谷孢囊线虫的发生情况,作者分别于2014年和2015年5月通过随机采样调查方法,从商丘、漯河、许昌、新乡、鹤壁、安阳、濮阳、焦作等八地区19个县市采集到61份小麦孢囊线虫(CCN)的根围土壤样品,... 为了解河南省小麦主产区菲利普孢囊线虫与禾谷孢囊线虫的发生情况,作者分别于2014年和2015年5月通过随机采样调查方法,从商丘、漯河、许昌、新乡、鹤壁、安阳、濮阳、焦作等八地区19个县市采集到61份小麦孢囊线虫(CCN)的根围土壤样品,分析了样品的孢囊密度,发现采自商丘、新乡、鹤壁、安阳和濮阳地区的样品孢囊密度普遍较高,CCN发生比较严重;利用双重PCR技术对样品的CCN种类进行了快速检测鉴定,检测出禾谷孢囊线虫单一侵染的样品有33份;菲利普孢囊线虫单一侵染的样品有9份,与禾谷孢囊线虫复合侵染的样品有19份。菲利普孢囊线虫主要采自商丘、漯河、许昌、新乡、焦作等五个地区,其中商丘地区发生比较普遍。该研究可为河南省小麦的品种布局和孢囊线虫的综合防治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利普孢囊线虫 禾谷孢囊线虫 复合侵染 群体密度 双重PCR检测
下载PDF
郑州市绿地草坪重要植物寄生线虫鉴定
12
作者 王毓琦 滑夏 +5 位作者 任豪豪 陈昆圆 蒋士君 孟颢光 杨志辉 崔江宽 《植物检疫》 2023年第2期46-54,共9页
郑州市部分绿地草坪草存在植株矮小,长势衰弱,叶片枯黄等现象,推测其可能受植物线虫危害。为明确危害郑州市绿地草坪草的寄生线虫种类以及分布情况,2020—2021年,从郑州市12县/区辖区内的30个公园绿地随机采集136份草坪草疑似发病样品... 郑州市部分绿地草坪草存在植株矮小,长势衰弱,叶片枯黄等现象,推测其可能受植物线虫危害。为明确危害郑州市绿地草坪草的寄生线虫种类以及分布情况,2020—2021年,从郑州市12县/区辖区内的30个公园绿地随机采集136份草坪草疑似发病样品。采用浅盘法和漂浮法分离样品中的植物线虫,利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相结合的方法,对分离到的植物线虫进行种类鉴定。结果表明,18个地区中的98份样品中检测到植物寄生线虫,检出率高达72.1%,覆盖调查地区的60.0%。同时,发现不同公园或绿地之间土壤中线虫数量差异悬殊,其中上街东虢湖公园线虫密度可达98.68条/100 m L土,而新郑龙湖城市湿地公园线虫密度仅为1.10条/100 mL土。种类鉴定结果显示,本次调查共检测到9种重要草坪草植物寄生线虫:小叶螺旋线虫(Helicotylenchus microlobus)、花生茎线虫(Ditylenchus arachis)、马铃薯腐烂茎线虫(D.destructor)、茎线虫属线虫(Ditylenchus sp.)、菲利普孢囊线虫(Heterodera filipjevi)、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滑刃属线虫(Aphelenchoides spp.)、菱形盘旋线虫(Rotylenchus rhomboides)和双刃垫刃属线虫(Labrys sp.),其中小叶螺旋线虫为优势种群。本研究首次在郑州市草坪草上发现菲利普孢囊线虫和南方根结线虫的危害,其中菲利普孢囊线虫、菱形盘旋线虫等多个线虫为国内首次在城市草坪草上检测发现。研究结果为草坪草的调运和植物检疫提供了技术支撑,为郑州市绿地草坪线虫病的防治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根结线虫 小叶螺旋线虫 菲利普孢囊线虫 草坪草线虫
原文传递
豫北及冀南地区4个小麦禾谷孢囊线虫群体的种类鉴定 被引量:4
13
作者 袁虹霞 侯兴松 +4 位作者 付博 孙君伟 张福霞 邢小萍 李洪连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19-224,共6页
禾谷孢囊线虫病(Cereal Cyst Nematode,CCN)是世界上为害小麦等禾谷类作物的重要根部线虫病害,许多国家受害严重。该病的病原禾谷孢囊线虫(Heterodera avenae group)是一个复合种群组,包括12个有效种和几个未命名的种,
关键词 禾谷孢囊线虫 种类鉴定 冀南地区 小麦 群体 AVENAE 孢囊线虫病 禾谷类作物
原文传递
两种小麦孢囊线虫在河南省郑州的侵染动态比较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袁虹霞 阎海涛 +2 位作者 孙炳剑 邢小萍 李洪连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4-79,共6页
近年来,小麦孢囊线虫病已成为我国小麦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之一。掌握病原线虫的侵染动态是病害防控基础。本文在田间条件下,对两种孢囊线虫—禾谷孢囊线虫(Heterodera avenae)和菲利普孢囊线虫(H.filipjevi)在河南郑州的侵染动态进行了比... 近年来,小麦孢囊线虫病已成为我国小麦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之一。掌握病原线虫的侵染动态是病害防控基础。本文在田间条件下,对两种孢囊线虫—禾谷孢囊线虫(Heterodera avenae)和菲利普孢囊线虫(H.filipjevi)在河南郑州的侵染动态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小麦出苗后2周即可发现孢囊线虫的二龄幼虫侵入到小麦根内,4周后少量二龄幼虫发育为三龄,6周后根内幼虫数量达到第一次高峰,同时发现少量四龄幼虫。小麦出苗60 d后,由于温度较低,根内各虫态数量基本维持稳定;在120 d后,温度逐渐回升,根内二龄幼虫数量逐渐增加,幼虫数量的第二次高峰出现在小麦出苗后150 d左右,但入侵幼虫数量明显少于第一次。此后根内幼虫陆续发育为白雌虫和孢囊,白雌虫数量高峰出现在小麦出苗后180 d后。H.filipjevi三龄、四龄幼虫及白雌虫出现的时间均比H.avenae的早一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谷孢囊线虫 菲利普孢囊线虫 侵染动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