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二次检索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和田河气田奥陶系碳酸盐岩裂缝 被引量:30
1
作者 杨威 王清华 +1 位作者 赵仁德 刘效曾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52-255,共4页
和田河气田奥陶系碳酸盐岩中发育 3类成岩缝和 5期构造缝。裂缝以高角度小 微缝为主 ,多数裂缝被方解石和泥质充填或半充填。缝合线和 2 ,3 ,4,5期构造缝尚存在未被充填的空间 ,可作为油气的储集空间和渗流通道。裂缝是储层渗透率的主... 和田河气田奥陶系碳酸盐岩中发育 3类成岩缝和 5期构造缝。裂缝以高角度小 微缝为主 ,多数裂缝被方解石和泥质充填或半充填。缝合线和 2 ,3 ,4,5期构造缝尚存在未被充填的空间 ,可作为油气的储集空间和渗流通道。裂缝是储层渗透率的主要贡献者 ,总渗透率的 99 4 为裂缝提供。裂缝的发育程度主要受控于构造运动和岩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 渗透率 碳酸盐岩 和田河气田 盆地 奥陶系
下载PDF
碳酸盐岩成岩作用及其对储层控制的定量评价——以和田河气田石炭系生物屑灰岩段为例 被引量:13
2
作者 杨威 王清华 +2 位作者 赵仁德 王媛 刘效曾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41-446,共6页
成岩作用对碳酸盐岩储层的影响很大。石炭系生物屑灰岩段是和田河气田的主要产层 ,控制其储层物性的成岩作用主要有胶结作用、压实 压溶作用、白云石化作用、溶蚀 (岩溶 )作用和破裂作用。胶结作用和压实作用是主要的孔隙破坏者 ,它们... 成岩作用对碳酸盐岩储层的影响很大。石炭系生物屑灰岩段是和田河气田的主要产层 ,控制其储层物性的成岩作用主要有胶结作用、压实 压溶作用、白云石化作用、溶蚀 (岩溶 )作用和破裂作用。胶结作用和压实作用是主要的孔隙破坏者 ,它们破坏了几乎所有的原生孔隙和部分次生溶孔 ;压溶作用产生的缝合线大部分已成为油气的运移通道和储集空间 ;白云石化作用发生于准同生期 ,符合渗透回流白云石化机理 ,产生的大量晶间孔占储层总孔隙度的 3 0 %左右 ,且白云石含量与孔隙度呈正相关关系 ;埋藏岩溶作用主要是由硫酸溶蚀作用形成 ,产生的溶蚀孔隙是该储层的主要储集空间 ,占储层总孔隙度的3 7.5 %以上 ;破裂作用产生的构造裂缝是储层渗透率的主要贡献者 ,它为储层提供 99.6%以上的渗透率和 2 %~ 6%的总孔隙度 ,破裂作用是致密碳酸盐岩能够成为油气储层的必要条件。岩溶作用和白云石化作用都发育的区域应是碳酸盐岩的主要勘探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物性 碳酸盐岩 和田河气田 塔里木盆地 定量评价 成岩作用 岩溶作用
下载PDF
和田河气田碳酸盐岩储集层的岩溶作用 被引量:20
3
作者 杨威 王清华 +1 位作者 赵仁德 刘效曾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24-126,共3页
和田河气田是塔里木盆地最近探明的大型碳酸盐岩气田,主要储集层为奥陶系潜山灰岩和石炭系生屑灰岩,岩溶作用十分发育。根据各类岩溶发生的时间、机理和部位的研究认为,岩溶作用主要发育有三种:层间岩溶、风化壳岩溶和埋藏岩溶。层间岩... 和田河气田是塔里木盆地最近探明的大型碳酸盐岩气田,主要储集层为奥陶系潜山灰岩和石炭系生屑灰岩,岩溶作用十分发育。根据各类岩溶发生的时间、机理和部位的研究认为,岩溶作用主要发育有三种:层间岩溶、风化壳岩溶和埋藏岩溶。层间岩溶和风化壳岩溶由大气淡水作用形成,奥陶系潜山灰岩埋藏岩溶由有机酸作用而成,石炭系生屑灰岩埋藏岩溶由硫酸溶蚀形成。岩溶作用主要受控于岩性、构造、古地貌和古气侯,岩溶作用可提高储集层孔隙度和渗透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和田河气田 碳酸盐岩 储集层 孔隙类型 岩溶作用 奥陶系
下载PDF
近40年和田河流域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 被引量:35
4
作者 窦燕 陈曦 包安明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49-455,共7页
通过对新疆和田河流域近40年来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特点进行分析,研究其生态环境效应。通过对和田河流域上游、中游、下游土地利用变化的变化幅度、变化速度、综合动态度及区域差异分析,结果表明:(1)全流域、上游、中游和下游土地... 通过对新疆和田河流域近40年来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特点进行分析,研究其生态环境效应。通过对和田河流域上游、中游、下游土地利用变化的变化幅度、变化速度、综合动态度及区域差异分析,结果表明:(1)全流域、上游、中游和下游土地利用变化的幅度和速度均发生较大变化,全流域综合动态度为0.16,上游为0.08,中游为0.26,下游为0.16,并且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上游相对变化率为0.5,中游为1.625,下游为1.0。(2)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表现为林地、草地和水域明显减少,耕地、城镇用地和未利用地增加,反映出区域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3)上游山地生态系统冰川退缩、天然植被退化;中游绿洲生态系统耕地扩张迅速,土壤盐渍化,人工渠、水库增加显著;下游荒漠生态系统植被退化,水资源严重不足,土地沙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田河流域 LUCC 动态变化 生态环境效应
下载PDF
和田河气田石炭系沉积相特征与演化 被引量:5
5
作者 蒋裕强 王兴志 +3 位作者 周新源 陶艳忠 王招明 沈小丽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42-346,共5页
和田河气田石炭系主要发育混合台地、碎屑滨岸和浅海 (陆棚 )沉积相。混合台地是区内主要沉积相 ,可划分出 4种亚相 ,当台内有水下隆起时 ,由岸向海 4种亚相发育齐全 ;反之 ,则缺失局限台地和台内滩亚相。混合台地相具有物源近、水体浅... 和田河气田石炭系主要发育混合台地、碎屑滨岸和浅海 (陆棚 )沉积相。混合台地是区内主要沉积相 ,可划分出 4种亚相 ,当台内有水下隆起时 ,由岸向海 4种亚相发育齐全 ;反之 ,则缺失局限台地和台内滩亚相。混合台地相具有物源近、水体浅、能量较弱的特点 ,总体上为以细粒为主的碎屑岩和碳酸盐互层沉积 ,当气候干燥炎热或水体受到局限时 ,还可形成大量石膏沉积。碎屑滨岸相分布在石炭系砂砾岩段 ,划分为后滨、前滨及临滨亚相 ,以细粒碎屑岩为主。浅海陆棚相分布在石炭系下泥岩段 ,主要为泥岩夹粉砂岩。在中、晚海西运动影响下 ,石炭系从巴楚期、卡拉沙依期到小海子期整体表现为一次大的海侵 -海退旋回 ,沉积环境也表现为由碎屑滨海向混合浅水台地的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相 滨浅海 混合台地 特征 演化 石炭系 和田河气田
下载PDF
人类活动对干旱区内陆河流域景观格局的影响分析——以新疆和田河中游地区为例 被引量:19
6
作者 彭茹燕 刘连友 张宏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92-498,共7页
通过对新疆和田河中游地区1959年及2000年景观格局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干旱区内陆河流域基本维持了原宏观景观格局。但在小尺度上,人类通过调控水资源在空间分布的格局,影响了水在景观格局发展中的生态作用,进而影响了区域景观格局。... 通过对新疆和田河中游地区1959年及2000年景观格局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干旱区内陆河流域基本维持了原宏观景观格局。但在小尺度上,人类通过调控水资源在空间分布的格局,影响了水在景观格局发展中的生态作用,进而影响了区域景观格局。人工渠、水库、居民地、农耕区等人为景观的出现及增多越来越影响着区域内的景观格局。这说明人类活动虽不是区域内景观格局发展的主导因素,但它对干旱区内陆河流域景观格局的影响力度与影响范围却越来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区 内陆河流域 人类活动 景观格局 新疆 和田河中游地区
下载PDF
和田河流域1954-2007年气温及降水气候特征分析 被引量:33
7
作者 刘海涛 张向军 +2 位作者 李绣东 买买提 王永莉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09年第4期26-30,共5页
应用和田河流域和田市气象站1954—2007年逐月平均气温和降水量资料,采用趋势系数、Morlet小波分析法分析了54a来和田河流域气温、降水趋势变化及周期特征,结果表明:气温和降水变化呈暖湿化发展,气温线性变暖率为0.33℃/10a,降水线性递... 应用和田河流域和田市气象站1954—2007年逐月平均气温和降水量资料,采用趋势系数、Morlet小波分析法分析了54a来和田河流域气温、降水趋势变化及周期特征,结果表明:气温和降水变化呈暖湿化发展,气温线性变暖率为0.33℃/10a,降水线性递增率为2.1mm/10a,各年代变化趋势存有差异,但基本与西北地区气候变化趋势一致;小波系数的实部、模、位相信息准确揭示出了不同时间尺度下气温、降水的年际、年代际周期演变、强度变化以及突变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田河流域 气温 降水 MORLET小波 气候特征
下载PDF
干旱区水资源承载能力综合评价研究——以新疆和田河流域为例 被引量:275
8
作者 许有鹏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1993年第3期229-237,共9页
本文以新疆和田河流域为例,重点探讨了我国西北干旱区水资源承载能力综合评价的方法,并将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应用于该研究,建立了分析评价模型。最后应用该模型对和田河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进行了评价研究。从而为该流域水资源合理利用提... 本文以新疆和田河流域为例,重点探讨了我国西北干旱区水资源承载能力综合评价的方法,并将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应用于该研究,建立了分析评价模型。最后应用该模型对和田河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进行了评价研究。从而为该流域水资源合理利用提供了决策依据。同时,本研究也为干旱区水资源承载能力研究提供了经验和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区 水资源 流域 模糊综合评判
下载PDF
基于“3S”技术的和田河流域植被空间格局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冯娟 王福娥 高婧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7-71,共5页
以和田河流域为研究区,基于"3S"技术,以TM/ETM+、SPOT影像为数据源,从TM/ETM+影像上提取植被信息,同时基于高分辨率的SPOT影像对和田河流域植被空间格局及其与距离河岸的距离、河面高差间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对和田河流... 以和田河流域为研究区,基于"3S"技术,以TM/ETM+、SPOT影像为数据源,从TM/ETM+影像上提取植被信息,同时基于高分辨率的SPOT影像对和田河流域植被空间格局及其与距离河岸的距离、河面高差间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对和田河流域植被分布特征有一个更为全面的认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植被覆盖度与其距离河岸的距离及河面高差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S”技术 数字高程模型 和田河流域 植被覆盖度 空间格局
下载PDF
裂缝对和田河气田石炭系生屑灰岩段储层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邓兴梁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37-241,248,共6页
和田河气田是塔里木盆地已探明的大型碳酸盐岩气田。石炭系生屑灰岩段是和田河气田产气的主要产层,其储量占总储量的53%,生屑灰岩段储层经历了同生期岩溶作用、埋藏期岩溶作用。埋藏溶蚀作用产生的溶蚀孔隙是该储层的主要储集空间,占储... 和田河气田是塔里木盆地已探明的大型碳酸盐岩气田。石炭系生屑灰岩段是和田河气田产气的主要产层,其储量占总储量的53%,生屑灰岩段储层经历了同生期岩溶作用、埋藏期岩溶作用。埋藏溶蚀作用产生的溶蚀孔隙是该储层的主要储集空间,占储层总孔隙度的47%-61%。H2S可能是生屑灰岩段埋藏溶蚀作用的一种重要营力,埋藏溶蚀作用沿裂缝进行。裂缝以构造缝为主,裂缝不但是储层渗透率的主要贡献者,而且控制孔隙在垂向及平面上的分布:在纵向上,裂缝发育段也是基质孔隙发育段;而平面上,构造高部位等裂缝发育处孔隙度也相对较大,而在构造鞍部裂缝不发育区,孔隙度也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和田河气田 碳酸盐岩 储集层 埋藏溶蚀 裂缝
下载PDF
和田河沿岸植被与生态环境 被引量:6
11
作者 路端正 《北京农学院学报》 1994年第2期153-160,共8页
和田河沿岸的植被可分为5个植被型、14个群系,多数具有隐域性,胡杨林与灰叶胡杨林沿河岸形成了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的绿色长廓。除紧贴河床的沼泽、草甸植被外,多数群落类型的破坏性演替都具有不可逆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沙漠... 和田河沿岸的植被可分为5个植被型、14个群系,多数具有隐域性,胡杨林与灰叶胡杨林沿河岸形成了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的绿色长廓。除紧贴河床的沼泽、草甸植被外,多数群落类型的破坏性演替都具有不可逆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沙漠地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合理利用水资源,防止人为破坏,是保护和田河沿岸植被、保护沙漠生态环境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田河 植被 生态环境
下载PDF
和田河流域景观空间格局演变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腊山 祖丽菲亚 黄骁勇 《新疆环境保护》 2005年第4期4-8,共5页
利用1990年、1999年TM和2002年中巴假彩色合成卫星遥感影像数据作主要信息源,经图像增强处理和解译,获得了和田河流域的区域土地利用景观类型图。采用景观生态学的方法,对研究区域进行土地利用景观空间格局演变进行了初步分析,并根据生... 利用1990年、1999年TM和2002年中巴假彩色合成卫星遥感影像数据作主要信息源,经图像增强处理和解译,获得了和田河流域的区域土地利用景观类型图。采用景观生态学的方法,对研究区域进行土地利用景观空间格局演变进行了初步分析,并根据生态系统学基本理论,提出了综合利用水资源进行和田河流域生态环境整治的基本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田河 土地利用景观空间格局 演变
下载PDF
和田河西岸荒漠林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力研究
13
作者 梁艳 陈蜀江 +3 位作者 贾翔 赵彩凤 李琪 党洁 《科技创新导报》 2013年第10期142-145,共4页
该文基于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以干旱区典型荒漠—绿洲—新疆和田河西岸为研究区,利用该地区2000年、2011年两个时段的多源卫星遥感数据(TM、HRV),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分层监督分类的方法,分别解译出2个时期的荒漠林数据。并对该区2... 该文基于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以干旱区典型荒漠—绿洲—新疆和田河西岸为研究区,利用该地区2000年、2011年两个时段的多源卫星遥感数据(TM、HRV),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分层监督分类的方法,分别解译出2个时期的荒漠林数据。并对该区2000-2011年11年间的荒漠林数量、类型及其时空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得到该区2000-2011年荒漠林变化情况及其动态变化转移矩阵。结果显示:和田河西岸近11年来荒漠林数量呈增加趋势,其中疏林地变化强度最大;其他林地向有林地转移趋势、非林地向宜林地转移趋势最为明显,荒漠林整体向有利的趋势发展;变化的主导因素是政策因素和人为因素,其次是气候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田河 多源遥感图像 荒漠林 动态变化
下载PDF
灰色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及其在和田河径流预测中的应用
14
作者 张高锋 沈冰 +3 位作者 张晓伟 李亚娇 张梦花 王权 《黑龙江水专学报》 2006年第4期6-8,共3页
针对GM(1,1)模型在原始数据变化幅度较大且趋势不明显时,预测效果差的情况,提出了用人工神经网络对GM(1,1)模型的残差系列进行修正的改进模型,并将其应用于和田河径流变化预测中。结果表明,该方法提高了模型精度,为分析和田河径流变化... 针对GM(1,1)模型在原始数据变化幅度较大且趋势不明显时,预测效果差的情况,提出了用人工神经网络对GM(1,1)模型的残差系列进行修正的改进模型,并将其应用于和田河径流变化预测中。结果表明,该方法提高了模型精度,为分析和田河径流变化趋势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M(1 1)模型 BP网络 径流 预测 和田流域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和田河地区上奥陶统礁滩沉积体地震识别及其发育分布规律 被引量:6
15
作者 徐国 吴伟航 +4 位作者 武恒志 刘树根 钱一雄 陈强路 叶斌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80-86,共7页
利用研究区钻井、测井和地震资料,通过良里塔格组礁滩组合体的地震地层学研究,总结出礁滩发育带的地震地质综合识别标志、初步圈定了分布范围,并建立退积式发育模式,进一步探讨构造古隆起、坡折带与礁滩发育带的关系及其发育分布规律。... 利用研究区钻井、测井和地震资料,通过良里塔格组礁滩组合体的地震地层学研究,总结出礁滩发育带的地震地质综合识别标志、初步圈定了分布范围,并建立退积式发育模式,进一步探讨构造古隆起、坡折带与礁滩发育带的关系及其发育分布规律。研究区碳酸盐岩台地及礁滩复合体的发育分布主要受古隆起控制,总体上呈北东向展布,内部发育北东、北西两个受局部隆起构造带控制的礁滩沉积相带,其中北东向浅滩发育带规模较大,向东延伸至塔中古隆起;受晚奥陶世早期持续海进影响,浅滩相带向古构造隆起顶部退积,平面分布范围向上缩小,良里塔格组中下部礁滩较发育,上部几乎不发育;由于研究区台地边缘带构造坡折幅度小,根据地震识别的礁滩沉积复合体可能主要是粒屑滩,台缘生物礁相对不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和田河地区 奥陶系 粒屑滩 生物礁 坡折带
下载PDF
和田河流域近60年降水、气温与径流演变特征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那扎凯提·托乎提 虎胆·吐马尔白 +2 位作者 焦萍 米力夏提·米那多拉 陈杰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5-89,66,共6页
以新疆和田河流域为例,采取Mann-Kendall趋势检测法、Pettitt突变检测法与小波分析等方法剖析了研究区近60年气温、降雨和径流变动特点。结果显示:(1)研究区降水、气温和径流均有增加或升高趋势,其中气温变化呈显著增加;(2)研究区降水... 以新疆和田河流域为例,采取Mann-Kendall趋势检测法、Pettitt突变检测法与小波分析等方法剖析了研究区近60年气温、降雨和径流变动特点。结果显示:(1)研究区降水、气温和径流均有增加或升高趋势,其中气温变化呈显著增加;(2)研究区降水、气温、径流突变分别发生于1986年、1996年和1993年;(3)研究区降水、气温和径流均无显著性周期性变化,但存在短时间段周期变化,降水在研究时段内呈现丰枯交替变化,自20世纪90年代逐渐湿化。气温呈现逐渐升高的发展趋势。20世纪90年代以前,径流年代际变化以偏枯为主,近20年年代际变化以偏丰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田河流域 径流 演变特征
下载PDF
新疆和田河水资源利用与绿色走廊生态建设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阿布都热合曼.哈力克 克力木江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1-114,共4页
水是和田河绿色走廊形成与演变最重要的因素。虽然和田河径流量年际变化比较平稳,但年内径流量洪枯季节差异十分悬殊,人工调配水资源的难度较大。随着人类开发利用水资源规模扩大,水资源时空分布格局发生变化,中上游人工绿洲面积扩大,... 水是和田河绿色走廊形成与演变最重要的因素。虽然和田河径流量年际变化比较平稳,但年内径流量洪枯季节差异十分悬殊,人工调配水资源的难度较大。随着人类开发利用水资源规模扩大,水资源时空分布格局发生变化,中上游人工绿洲面积扩大,下游绿色走廊植被衰竭,土地荒漠化日趋严重,走廊生态环境持续恶化。文章分析了和田河水资源变化对下游绿色走廊兴衰的影响过程,提出了合理利用水资源、保护绿色走廊生态环境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绿色走廊 生态环境 和田河 新疆
下载PDF
新疆和田河绿色走廊演变机制及生态环境保护初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高素芳 李志忠 +1 位作者 刘自强 武胜利 《新疆环境保护》 2004年第1期6-8,共3页
和田河绿色走廊是塔里木盆地中南北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的三条绿色走廊之一,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生态、交通意义。绿色走廊的演变受到构造运动、气候波动和人为干扰等因素的影响。其中,人为干扰是绿色走廊现代生态环境演变过程中最重要... 和田河绿色走廊是塔里木盆地中南北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的三条绿色走廊之一,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生态、交通意义。绿色走廊的演变受到构造运动、气候波动和人为干扰等因素的影响。其中,人为干扰是绿色走廊现代生态环境演变过程中最重要最活跃的控制因素。建议加强流域水资源总体规划与统筹管理,兼顾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逐步改变农村居民燃料能源结构,从而保护绿色走廊生态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 环境保护 气候波动 生态系统 能源结构
下载PDF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oil family classi-fication of crude oils from the Markit Slope in the southwest of the Tarim Basin, Northwest China 被引量:4
19
作者 CUI Jmgwei WANG Tieguan LI Meijun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EI CAS 2011年第3期359-365,共7页
Based on the chromatograms of oils and saturated hydrocarbons, biomarkers and stable carbon isotope analyses, the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oil family Classification of crude oils from the Markit Slope in the so... Based on the chromatograms of oils and saturated hydrocarbons, biomarkers and stable carbon isotope analyses, the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oil family Classification of crude oils from the Markit Slope in the southwest of the Tarim Basin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rude oils from the Markit Slope are divided into two oil family Classification. Oils collected from the Bashituo oilfield in the western part of the Markit Slope are characterized by high contents of tricyclic terpanes, pregnane, and homopregnane, low contents of garmmacerane (G/H<0.20), dibenzofuran, and methyl cyclohexane, and light stable carbon isotopic values (the δ13C values of satu-rated hydrocarbons and aromatic components are less than -34‰ and -32‰, respectively), with the distribution type of steranes being C27>>C28<C29. Condensate oils collected from the Hetian River gasfield in the eastern part of the Markit Slope are characterized by low contents of tricyclic terpanes, pregnane, and homopregnane, high contents of garmmacerane (0.20<G/H<0.36), dibenzofuran, and methyl cyclohexane, and relatively heavy carbon isotopic values (δ13C of saturated hydrocarbons and aromatic components (> -32‰ and -30.6‰, respectively), with the distribution type of steranes being C27>C28<<C29. In addition, oils from Well Qu 1 have some characteristics similar to those of the above oils, with some special characteristics including high contents of β-carotenes and special distribution of steranes (C27<C28 <C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盖提斜坡 地球化学特征 塔里木盆地 中国西北地区 西南部 分类 家庭 原油
下载PDF
新疆典型流域水土资源与生态环境现状分析
20
作者 陈向东 蒙宏卫 +3 位作者 田小平 刘兵 葛阳 贾如浩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12期265-268,共4页
根据和田河流域水土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气候条件,研究流域水土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的相互影响关系,并从社会经济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的角度,提出切合实际的干旱区绿洲可持续发展的策略与建议。
关键词 和田河流域 水土资源 气候条件 生态环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