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search on the Comparison of Critical Thinking and Logical Expression
1
作者 Xiaochao Yao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Research》 2024年第11期222-226,共5页
With the advancement of globalization,university students need not only to master English language skills but also to develop critical thinking and logical expression skills,both of which are crucial for academic and ... With the advancement of globalization,university students need not only to master English language skills but also to develop critical thinking and logical expression skills,both of which are crucial for academic and professional success.As an interactive and structured learning activity,English debates provide an effective platform for enhancing these cognitive and linguistic skills.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impact of English debates on students’critical thinking and logical expression skills by analyzing pre-and post-debate assessments,survey data,and in-depth interviews with debate participants.The results indicate significant improvements in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including argumentation logic,rebuttal techniques,and problem awareness.Students also demonstrated notable progress in organizing and expressing complex ideas logically in English.These findings offer valuable insights for English teaching in higher education,suggesting that debates can serve as an effective pedagogical tool for fostering both language and cognitive development in university stud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bate Critical thinking logical expressio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Empirical study Higher education
下载PDF
Ground-0 Axioms vs.First Principles and Second Law:From the Geometry of Light and Logic of Photon to Mind-Light-Matter Unity-AI&QI
2
作者 Wen-Ran Zhang 《IEEE/CAA Journal of Automatica Sinica》 SCIE EI CSCD 2021年第3期534-553,共20页
Without the geometry of light and logic of photon,observer-observability forms a paradox in modern science,truthequilibrium finds no unification,and mind-light-matter unity is unreachable in spacetime.Subsequently,qua... Without the geometry of light and logic of photon,observer-observability forms a paradox in modern science,truthequilibrium finds no unification,and mind-light-matter unity is unreachable in spacetime.Subsequently,quantum mechanics has been shrouded with mysteries preventing itself from reaching definable causality for a general purpose analytical quantum computing paradigm.Ground-0 Axioms are introduced as an equilibrium-based,dynamic,bipolar set-theoretic unification of the first principles of science and the second law of thermodynamics.Related literatures are critically reviewed to justify the self-evident nature of Ground-0 Axioms.A historical misinterpretation by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quantum mechanics is identified and corrected.That disproves spacetime geometries(including but not limited to Euclidean and Hilbert spaces)as the geometries of light and truth-based logics(including but not limited to bra-ket quantum logic)as the logics of photon.Backed with logically definable causality and Dirac 3-polarizer experiment,bipolar quantum geometry(BQG)and bipolar dynamic logic(BDL)are identified as the geometry of light and the logic of photon,respectively,and wave-particle complementarity is shown less fundamental than bipolar complementarity.As a result,Ground-0 Axioms lead to a geometrical and logical illumination of the quantum and classical worlds as well as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worlds.With logical resolutions to the EPR and Schr?dinger’s cat paradoxes,an analytical quantum computing paradigm named quantum intelligence(QI)is introduced.It is shown that QI makes mind-light-matter unity and quantum-digital compatibility logically reachable for quantumneuro-fuzzy AI-machinery with groundbreaking applications.It is contended that Ground-0 Axioms open a new era of science and philosophy—the era of mind-light-matter unity in which humanlevel white-box AI&QI is logically prompted to join Einstein’s grand unification to foster major scientific advan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alytical quantum computing bipolar fuzzy sets bipolar quantum agents business intelligence cognitive neuroscience dynamic equilibrium Einstein-Bohr debate information conservational computing/cryptography computational psychiatry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logically definable causality quantum intelligence quantum-neuro-fuzzy AI human level AI&QI quantum superposition/entanglement white-box brain model
下载PDF
论新因明三支论式的四种有效式
3
作者 侯玉娟 张忠义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21-25,共5页
新因明三支论式逻辑性质的研究是因明研究中的核心问题之一。目前的论争,代表性观点有两类四种:三支论式与三段论完全不同、三支论式与三段论的AAA式相当;三支论式可以转化成三段论的AAA式;三支论式本质上是充分条件假言推理。以上观点... 新因明三支论式逻辑性质的研究是因明研究中的核心问题之一。目前的论争,代表性观点有两类四种:三支论式与三段论完全不同、三支论式与三段论的AAA式相当;三支论式可以转化成三段论的AAA式;三支论式本质上是充分条件假言推理。以上观点都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新因明的三支论式虽没有明确的类型分类,却情形各异,必须具体论式具体分析。新因明三支论式从形式逻辑角度来看可以存在外设三段论、形式蕴涵否定式、全称量词消去后的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肯定前件式和全称量词消去后的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否定后件式四种有效论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因明 三支论式 形式逻辑 三段论
下载PDF
察哈尔格西・罗桑楚臣的因明论
4
作者 图·乌力吉 老布桑 《中国蒙古学(蒙文)》 2024年第3期115-121,213,共8页
从印度因明到藏传因明和蒙传因明思想的发展过程中,蒙古族佛教大师用梵文和藏文著书立说实为普遍,用“宗教蒙古文”(梵译蒙,藏译蒙)遗存下来的因明著作成为绝世经典。蒙传因明的造论师有松巴堪布益西班觉、阿拉善丹达拉然巴阿旺丹德尔... 从印度因明到藏传因明和蒙传因明思想的发展过程中,蒙古族佛教大师用梵文和藏文著书立说实为普遍,用“宗教蒙古文”(梵译蒙,藏译蒙)遗存下来的因明著作成为绝世经典。蒙传因明的造论师有松巴堪布益西班觉、阿拉善丹达拉然巴阿旺丹德尔、察哈尔格西洛桑楚臣等。其中察哈尔格西洛桑楚臣是18世纪后半叶至19世纪初时期的蒙古族杰出的喇嘛学者,为蒙藏文化交流及蒙古族文化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在多学科领域都有杰出的成绩,被国内外研究者尊称为蒙古学问家、文化活动家、佛教文学家、佛教哲学家、因明学家、翻译家、出版家等头衔。本文从“因明学”(印度逻辑)视角,主要介绍了察哈尔格西洛桑楚臣造论的内明或佛教哲学、论辩哲学相关著作,还有因明入正门论的因明论式,因明语法,诤正理论研究的佛教因明论著。本文对察哈尔格西洛桑楚臣在佛教理论中解释并传扬古印度“因明学”的思想,释论陈那因明逻辑,传承法称因明逻辑研究方面进行了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察哈尔格西洛桑楚臣 因明学 逻辑
下载PDF
“第二个结合”造就新的文化生命体的体用逻辑
5
作者 张忠胜 李一凡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1-6,共6页
“体”“用”是最能彰显中华民族思辨智慧的范畴之一,对中国哲学与中华文化的演进产生了深远影响。“第二个结合”创造了新的文化生命体,这个新的文化生命体的创造交织着主要与次要、主观与客观、内因和外因、普遍性与特殊性等哲学辩证... “体”“用”是最能彰显中华民族思辨智慧的范畴之一,对中国哲学与中华文化的演进产生了深远影响。“第二个结合”创造了新的文化生命体,这个新的文化生命体的创造交织着主要与次要、主观与客观、内因和外因、普遍性与特殊性等哲学辩证法的智慧经纬,科学解答了“体用之辩”。总体而言,“第二个结合”造就新的文化生命体的体用逻辑体现在对三个核心问题的深刻解答。其一,清晰界定了文化生命体内在构成的主客体关系,并在二者的和谐共生中强化了文化主体性;其二,精准把握了中华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通过内在驱动与外在推动的合力作用,推动文化生命体的自我更新;其三,强调将创造文化生命体的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立足人民园地,在人民实践的火热浪潮中推动文化发展、文明创造走实走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个结合” 文化生命体 “体用之辩” 逻辑
下载PDF
“互联网+”教育:现实争论与实践逻辑 被引量:62
6
作者 南旭光 张培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55-60,75,共7页
起源于实体经济领域的"互联网+",正在强力渗透和变革着教育领域,不仅将重构教育理念和教育形式,还将重塑整个教育生态系统。但是,对于"互联网+"教育的认识并不统一,此中争论颇多,已经涉及"互联网+"教育... 起源于实体经济领域的"互联网+",正在强力渗透和变革着教育领域,不仅将重构教育理念和教育形式,还将重塑整个教育生态系统。但是,对于"互联网+"教育的认识并不统一,此中争论颇多,已经涉及"互联网+"教育的本质问题。在对此展开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发展中存在的现实困境,本文从重塑教育理念、健全法律法规、完善基础设施、变革运行机制、创新办学模式、加强学习分析等方面刻画了"互联网+"教育的实践逻辑及发展路向,以期为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提供借鉴,促进"互联网+"时代我国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教育 现实争论 逻辑内涵 发展路向
下载PDF
类比推理辩护的常识模型困境及其解决策略 被引量:3
7
作者 任晓明 那顺乌力吉 解丽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04-111,共8页
20世纪60年代玛丽·赫西对类比推理辩护问题进行的探讨逐渐形成常识模型。但这一模型和规则存在难以解决的困难。哲学家巴萨反思常识模型,从而提出自己的模型,为类比进行辩护。但巴萨仅仅将类比论证的问题限定在逻辑的构建之上加以... 20世纪60年代玛丽·赫西对类比推理辩护问题进行的探讨逐渐形成常识模型。但这一模型和规则存在难以解决的困难。哲学家巴萨反思常识模型,从而提出自己的模型,为类比进行辩护。但巴萨仅仅将类比论证的问题限定在逻辑的构建之上加以辩护是不恰当的。这样辩护的哲学基础既不充分也不牢靠。类比推理是逻辑与心理交叉研究的模糊地带,需要将其放在更加深刻的逻辑哲学问题背景中,才能看到这一问题的实质。我们不仅需要从逻辑的角度,从技术上做出一个合理的辩护,也需要从哲学上对其背后所隐藏的哲学问题做出系统解答。一种更为合理的辩护策略是:关于类比论证的辩护需要从两方面进行,首先要建立合理的类比论证模型,并为这一模型进行哲学辩护。然后为其背后的逻辑与心理关系问题做出合理的哲学解答,从而支撑所建立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比推理辩护 常识模型 巴萨的模型 心理与逻辑之争
下载PDF
提升课堂辩论深度的教学策略——以社会学科课堂教学为例 被引量:12
8
作者 沈晓敏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9-104,共6页
生活中处处有辩论,而有些辩论有时不仅不解决问题,反而激化矛盾,造成伤害,增加社会的不和谐。要使辩论产生有助于解决问题的良好效果,辩论者要理解并遵守辩论的规则,掌握辩论的方法,具备理性思维和辩论的能力。基于规则的辩论具有培养... 生活中处处有辩论,而有些辩论有时不仅不解决问题,反而激化矛盾,造成伤害,增加社会的不和谐。要使辩论产生有助于解决问题的良好效果,辩论者要理解并遵守辩论的规则,掌握辩论的方法,具备理性思维和辩论的能力。基于规则的辩论具有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提升思维品质的作用。学校虽广泛开展辩论活动,但因教师不予积极引导,缺乏指导策略,而使辩论停留于粗杂的水平,无益于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为了提高未来公民参与有效辩论的能力,增强公民参政议政的良效,学校教育必须重新认识辩论的意义,加强对辩论的积极引导和教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堂辩论 反驳 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策略
下载PDF
高职院校辩论赛对学生素质培养的效应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冷松 孙志林 李宇峰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63-66,共4页
辩论赛作为高校一项课外实践活动,一直受到广大学子的喜爱。辩论赛注重语言的逻辑性,有益于高职学生批判性思维构建和思辨性语言的运用。尤其辩论赛能在思想意识、知识能力、心理健康等方面对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发挥积极的作用。辩论赛... 辩论赛作为高校一项课外实践活动,一直受到广大学子的喜爱。辩论赛注重语言的逻辑性,有益于高职学生批判性思维构建和思辨性语言的运用。尤其辩论赛能在思想意识、知识能力、心理健康等方面对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发挥积极的作用。辩论赛应作为高校学生重要的一项课外活动,成为培养学生能力、构建良好学风不可代替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辩论赛 逻辑 素质 效应
下载PDF
商业模式是“新瓶装旧酒”吗?——学术争议、主导逻辑及理论基础 被引量:9
10
作者 江积海 《研究与发展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24,共13页
商业模式的研究历经15年的发展,有助于解释互联网情境下企业的价值创造.但是,该领域的研究也面临概念不清、分析边界模糊、构成混乱、理论基础缺乏、功效不明等方面的争议和批评.本文旨在分析商业模式构成及其功效的来龙去脉,重点梳理... 商业模式的研究历经15年的发展,有助于解释互联网情境下企业的价值创造.但是,该领域的研究也面临概念不清、分析边界模糊、构成混乱、理论基础缺乏、功效不明等方面的争议和批评.本文旨在分析商业模式构成及其功效的来龙去脉,重点梳理商业模式研究的学术争议,重构其创造价值的主导逻辑,进而剖析商业模式创新创造价值理论基础.研究认为,商业模式并不是"新瓶装旧酒",而是具有深厚的理论渊源及环境背景,学者们应尽快在其构成、主导逻辑和理论基础上达成共识,使其理论体系和内容框架既前后传承又与时俱进;商业模式创造价值的主导逻辑,应当以商业模式的构成模块为组织载体,以熊彼特创新、战略网络、企业资源观、交易成本经济学等理论的新进展为基础理论,论证和阐述其新颖性、锁定性、互补性、效率性等内在属性与顾客价值、企业价值和伙伴价值的结构层次关系及作用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模式 商业模式创新 学术争议 主导逻辑 理论基础
下载PDF
藏族量理摄类学四句判断法简述 被引量:3
11
作者 夏吾李加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AS 2014年第10期18-20,共3页
根据藏文第一手资料,在系统爬梳四句判断法理论传承的基础上,阐述本论题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特点,进而解释和分析其学术价值以及理论意义,旨在传承人类优秀文明遗产,为当代人所用。
关键词 藏族量理摄类学 四句判断法 因明逻辑
下载PDF
认识论与心理和逻辑之辩 被引量:4
12
作者 郁振华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00-107,共8页
波普的没有认识主体的认识论认为,认识论是科学知识的逻辑学,与心理学无关;哈克的具有认识主体的认识论则认为,心理学和逻辑学同等重要。他们共同分享的前提是:只有对知识的客观内容的分析才具有逻辑的品格,而对认识主体及其状态和倾向... 波普的没有认识主体的认识论认为,认识论是科学知识的逻辑学,与心理学无关;哈克的具有认识主体的认识论则认为,心理学和逻辑学同等重要。他们共同分享的前提是:只有对知识的客观内容的分析才具有逻辑的品格,而对认识主体及其状态和倾向的研究则属于心理学的范畴。波兰尼挑战了这一前提,为心理和逻辑之辩开出了全新的局面。他的个人认识论在通常被视为心理的领域中窥见了逻辑的因素,并且大大拓展了逻辑的外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识论 心理和逻辑之辩 波普 哈克 波兰尼
下载PDF
论新因明的宗过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晓翔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44-46,共3页
文章分析了改造新因明过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根据逻辑学的划分规则,对新因明(商羯罗主)的宗过进行了重新梳理和划分;把世间相违和自语相违一起并入现、比量相违,删减了自教相违和相符极成,把新因明的九个宗过简化成五个。
关键词 新因明 逻辑 宗过
下载PDF
言意之辩的逻辑哲学意义 被引量:2
14
作者 孙中原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AS 2007年第5期1-7,共7页
言意之辩已持续两千多年,涉及逻辑哲学、语言文学诸多领域。通过概论“言尽意”和“言不尽意”正反两方在言意之辩长期历史进程的若干关节点,讨论了双方的得失;期待双方继续调整各自的论点,深化论证,实现互利双赢;阐发了言意之辩的逻辑... 言意之辩已持续两千多年,涉及逻辑哲学、语言文学诸多领域。通过概论“言尽意”和“言不尽意”正反两方在言意之辩长期历史进程的若干关节点,讨论了双方的得失;期待双方继续调整各自的论点,深化论证,实现互利双赢;阐发了言意之辩的逻辑哲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意之辩 言尽意 言不尽意 逻辑哲学
下载PDF
佛家逻辑与论辩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宗棠 《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28-33,共6页
佛家逻辑——因明创建于印度,后来通过佛教传入汉地,又东渐朝鲜、日本。因明传入我国后,形成和发展为汉传因明与藏传因明。中国是因明的第二故乡。但因明在汉地曾经衰微,到近现代才复苏和再度发展。现在社会论辩之风日益兴盛,辩讼之风... 佛家逻辑——因明创建于印度,后来通过佛教传入汉地,又东渐朝鲜、日本。因明传入我国后,形成和发展为汉传因明与藏传因明。中国是因明的第二故乡。但因明在汉地曾经衰微,到近现代才复苏和再度发展。现在社会论辩之风日益兴盛,辩讼之风也极为强劲。社会的需要促进了论辩学的复兴与创新。我国的一些学者正在从因明中吸取营养,借以构建适应于现代的论辩学。我们要继承因明这份珍贵的遗产,力争有所发现,有所创新,不断前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家逻辑 论辩 印度 佛教 因明 论辩学 真唯实量 论辩逻辑学说
下载PDF
中国逻辑史研究的误区 被引量:4
16
作者 曾祥云 《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26-29,共4页
我国解放后的中国逻辑史研究虽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也存在着诸多的弊端与局限。这就是:将"逻辑应用"当作"逻辑理论",用主观臆断代替分析论证,而为求得名辩的逻辑地位,则采取捕风捉影、曲解逻辑义理等手段。这些现象... 我国解放后的中国逻辑史研究虽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也存在着诸多的弊端与局限。这就是:将"逻辑应用"当作"逻辑理论",用主观臆断代替分析论证,而为求得名辩的逻辑地位,则采取捕风捉影、曲解逻辑义理等手段。这些现象的存在,已严重阻碍了我国名辩研究的健康深入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辩 中国逻辑史 西方逻辑 误区
下载PDF
辩论:提升大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被引量:1
17
作者 韦世强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1年第5期97-100,116,共5页
辩论是不同观点之间的语言交锋,辩论对于提高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实现大学生的全面成长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开设辩论课、将辩论融入课程教学以及举办辩论赛等方面探讨培养大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具体路径。
关键词 辩论 大学生 逻辑思维 能力 提升
下载PDF
先秦儒家诸子“正名”逻辑思想探微 被引量:1
18
作者 姜国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16-18,共3页
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代表的中国先秦儒家"正名"学派,其"正名"逻辑思想是一种重视内涵性的概念逻辑系统。他们在许多方面提出了独特的新见解,充实和发展了儒家"正名"逻辑理论学说。
关键词 “正名”思想 论辩 逻辑体系
下载PDF
谈孟子式的论辩逻辑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澍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年第1期20-21,共2页
孟子以善辩、好辩著称,他的论辩主要靠气势;他有时也很讲究运用逻辑。但是,他的逻辑并不严密、不谨细,时有粗疏。
关键词 孟子 论辩 逻辑软肋
下载PDF
梁启超关于名辩、逻辑与因明的比较
20
作者 孔漫春 郭桥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6期51-56,共6页
中国古代无逻辑论的主张并非始自今日,但近年来这一主张却有重新抬头的趋势。当今秉持中国古代无逻辑论者,既有承继以往学术界类似观点的一面,又有基于对近代以来的比较逻辑研究进行反思之后得出结论的特点。梁启超是对中国名辩、西方... 中国古代无逻辑论的主张并非始自今日,但近年来这一主张却有重新抬头的趋势。当今秉持中国古代无逻辑论者,既有承继以往学术界类似观点的一面,又有基于对近代以来的比较逻辑研究进行反思之后得出结论的特点。梁启超是对中国名辩、西方逻辑和印度因明首次进行系统比较的学者,他第一次从理论上说明了"中国古代有逻辑"。在新的学术背景下,重新翻检梁启超的相关研究,对于正确理解"中国古代有逻辑"这一命题的原始含义,化解当今中国古代无逻辑论者对20世纪众多学者关于三大逻辑比较研究之成果所提出的挑战,均具有借鉴价值。同时,这种新的回顾,对于如何推进中国古代逻辑研究,如何使中国名辩、西方逻辑和印度因明的比较呈现新的气象,亦无疑会指出一种路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中国名辩 西方逻辑 印度因明 比较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