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祁连山-河西走廊大震危险区预测 被引量:7
1
作者 邵延秀 袁道阳 +1 位作者 曹娜 梁明剑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865-876,共12页
以青藏块体北部的北祁连山-河西走廊地震构造带为研究对象,在系统收集整理该区主干活动断裂新活动性特征、断裂滑动速率、历史地震及古地震资料的基础上,结合现今地震活动性,采用地震空区、空段识别方法和地震活动b值空间图像扫描方法,... 以青藏块体北部的北祁连山-河西走廊地震构造带为研究对象,在系统收集整理该区主干活动断裂新活动性特征、断裂滑动速率、历史地震及古地震资料的基础上,结合现今地震活动性,采用地震空区、空段识别方法和地震活动b值空间图像扫描方法,分析了研究区内历史地震及b值的分布特征。结果显示,该区的榆木山北缘断裂离逝时间较长,应力积累程度较高,具有发生大震的构造条件,其未来大震危险性最高,值得高度关注。其次,该区的嘉峪关断裂也存在地震空段和低b值段,也应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祁连山 河西走廊 活动断裂 B值 地震空区 榆木山北缘断裂 嘉峪关断裂
下载PDF
祁连山—河西走廊地壳速度结构及速度与电性的联合解释 被引量:21
2
作者 李清河 张元生 +1 位作者 涂毅敏 范兵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97-210,共14页
联合利用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测深资料对祁连山—河西走廊地区进行地壳三维速度结构反演,获得了该区地壳三维速度结构图像.给出了按5km间隔的中、上地壳速度切面和地壳速度结构与莫霍界面等深线图.综合大地热流实测结果和深部岩石物... 联合利用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测深资料对祁连山—河西走廊地区进行地壳三维速度结构反演,获得了该区地壳三维速度结构图像.给出了按5km间隔的中、上地壳速度切面和地壳速度结构与莫霍界面等深线图.综合大地热流实测结果和深部岩石物性等,建立了下地壳部分熔融的韧性模型.给出了计算地震波速度和电阻率的方法与公式,进行了部分熔融状态下深部电性与地震波速度的联合数值模拟和联合解释,其结果与实测的基本一致.分析了各构造单元之间下地壳电阻率、速度与热流的关系,对下地壳部分熔融程度进行了估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 河西走廊地区 地壳速度结构 电性 聚合解
下载PDF
利用重力复测研究局部大地水准面变化与地震的关系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双绪 薛富平 +2 位作者 刘立炜 徐云马 张希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10,56,共6页
以祁连-河西地区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地震重力网重复观测资料为依据,借助由重力场模型求解大地水准面差距的Bruns公式和Stokes积分的近似解,计算了该区不同时间尺度的局部大地水准面变化,研究了局部大地水准面变化及其与地质构造和地震... 以祁连-河西地区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地震重力网重复观测资料为依据,借助由重力场模型求解大地水准面差距的Bruns公式和Stokes积分的近似解,计算了该区不同时间尺度的局部大地水准面变化,研究了局部大地水准面变化及其与地质构造和地震活动的关系。结果显示:祁连-河西地区局部大地水准面变化空间总体形态具有分区性,且不同时间段演化呈现非平稳性;几次6级左右地震前资料显示,局部大地水准面细部变异与地震位置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河西 重力复测 局部大地水准面 分区性变化 地震预测
下载PDF
祁连山-河西走廊地区的现今水平形变 被引量:4
4
作者 黄立人 马青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2003年第4期9-13,共5页
根据祁连山 河西走廊地区的两次GPS测量的结果 ,研究了该地区在整个欧亚板块运动的背景下的内部水平变形。按照刘百篪对该地区的主要构造的最新研究结果 ,GPS观测资料覆盖区可划分为 5个次级块体 (祁连山、阿拉善、塔里木、西宁 兰州... 根据祁连山 河西走廊地区的两次GPS测量的结果 ,研究了该地区在整个欧亚板块运动的背景下的内部水平变形。按照刘百篪对该地区的主要构造的最新研究结果 ,GPS观测资料覆盖区可划分为 5个次级块体 (祁连山、阿拉善、塔里木、西宁 兰州、共和次级块体 )。除其中共和块体因仅有一个观测点而无法进行研究之外 ,对其余4个块体用刚体运动加均匀应变模型研究了这些构造块体的相对运动和变形。结果表明 ,这些块体内的应变参数显著性不高 ,即该地区的现今水平变形以区内一些次级块体的整体相对运动为主 ,应变积累只占次要地位。这些次级块体间的边界断裂大多数仍呈现为某种继承性运动 ,只是在本区西北部的祁连山次级块体与塔里木块体交界部位现今运动表现出与继承性运动不同的性质。由于与该边界有关的两侧块体上的观测点仍嫌不足 ,这一结论的可靠性尚待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河西走廊 水平形变 GPS测量 块体活动 应变
下载PDF
祁连山北缘—河西走廊地区大地形变与地震的关系 被引量:10
5
作者 陈柏林 刘建生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439-1447,共9页
河西走廊—祁连山北缘地区地处青藏高原北缘,受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中生代末—新生代早期的碰撞及持续至今的向北推挤作用的远程效应的影响,该地区是现今的地壳活动地区,其中地壳形变是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地壳形变监测显示,隆起区垂直位... 河西走廊—祁连山北缘地区地处青藏高原北缘,受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中生代末—新生代早期的碰撞及持续至今的向北推挤作用的远程效应的影响,该地区是现今的地壳活动地区,其中地壳形变是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地壳形变监测显示,隆起区垂直位移速率最大可达15mm/a,沉降区最大位移速率为-15mm/a。祁连山和河西走廊的相对隆升变化与该区地震具有密切的关系,河西走廊相对下降、祁连山相对隆升的后期是地震多发时期,河西走廊相对隆升、祁连山相对下降的后期是地震少发时期,这与该区处于挤压体制下的区域构造背景密切相关。GPS水平位移监测显示,河西走廊—祁连山北缘地区全区都一致向东位移,且位移速率非常大,大者大于10mm/a;位移速率具有南部大于北部、东部大于西部的特点,水平位移速率变化与现代活动断裂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并以主要断裂构造为区带的边界;水平位移速率矢量与2002年玉门地震的震源机制解所显示的沿地震破裂面发生的滑动方向非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活动 大地形变 垂直位移 水平位移 祁连山北缘—河西走廊地区
下载PDF
Dynamic evolution of crustal horizontal deformation before the Ms6.4 Menyuan earthquake
6
作者 Duxin Cui Shanlan Qin Wenping Wang 《Geodesy and Geodynamics》 2016年第4期253-260,共8页
An Ms6.4 earthquake occurred in the Menyuan county of Qinghai Province on Jan 21, 2016. In order to recognize the development of horizontal deformation and distinguish precursory deformation anomalies, we obtained coo... An Ms6.4 earthquake occurred in the Menyuan county of Qinghai Province on Jan 21, 2016. In order to recognize the development of horizontal deformation and distinguish precursory deformation anomalies, we obtained coordinates time series, velocity and strain model around the seismic zones from processing of continuous observations from 2010 and 6 times of surveying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data since 2009. The results show that, before the earthquake, the eastern segmentation of the Qilian tectonic zone where the Lenglongling Fault located is in strong crustal shortening and compressional strain state with dilatational rates of -15 to -25 ppb. The Lenglongling Fault has a strike-slip rate of 3.1 mm/a and a far-field differential orthogonal rate of 7 mm/a, while differential rate is only 1.2 mm/a near the fault, which reflects its locking feature with strain energy accumulation and high seismic risks. Dynamic evolution of deformation model shows that preevent dilatational rates around the seismic zones increases from 15 ppb/a to -20 ppb/a with its center moving to the source areas. Time series of N components of G337 station, which is 13.7 km away from the Lenglongling Fault, exhibit a 5 mm/a acceleration anomaly. Time series of base-station QHME (in Menyuan) displays a reverse acceleration from the end of Sep. to Dec., 2016 when it comes to a largest deviation, and the accumulative displacement is more than 4 mm and the value reverse till the earthquake. In our results, coseismic displacement of N, E, U components in QHME site are 3.0 mm, 3.0 mm, -5.4 mm, respectively. If we profile these values onto the Lenglongling Fault, we can achieve a 1.1 mm of strike slip and 4.1 mm updip slip relative to the hanging wa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s6.4 Menyuan earthquake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Crustal horizontal motion Earthquake anomaly Coseismic displacement Horizontal strain Slip rates of Lenglongling fault hexi-qilianshan area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