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江河源段表层水体及鱼类肠道中的微塑料污染特征
1
作者 李敏倩 董文亮 +2 位作者 郭翊宸 公晗 严慕婷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9-169,共11页
统计并分析东江河源段表层水体及鱼类肠道中的微塑料污染现状,可丰富内陆水域尤其是珠江流域的微塑料数据,为进一步研究淡水水体的微塑料污染特征提供数据支撑。2019年6月采集东江河源段的表层水体及䱗(Hemicculter Leuciclus)、黄颡鱼(P... 统计并分析东江河源段表层水体及鱼类肠道中的微塑料污染现状,可丰富内陆水域尤其是珠江流域的微塑料数据,为进一步研究淡水水体的微塑料污染特征提供数据支撑。2019年6月采集东江河源段的表层水体及䱗(Hemicculter Leuciclus)、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黄鳍刺鰕虎鱼(Acanthogobius flaviman)、鲤(Cyprinus carpio)、鲮(Cirrhinus molitorella)和子陵吻鰕虎鱼(Rhinogobius giurinus)的肠道作为试验材料,在体视显微镜下对表层水和鱼类肠道滤膜进行观察和记录,分析其微塑料污染特征。结果显示,6种鱼类的肠道中都发现了微塑料,丰度为57.3~2910.3个/kg;水体中微塑料丰度为366.67~1200个/m^(3)。表层水中65.93%微塑料为蓝色,以纤维为主,尺寸<2 mm的微塑料占比达88.95%;鱼体中尺寸<0.5 mm的微塑料占比41.41%,超过84.73%为透明和蓝色,主要以纤维和碎片为主。使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微塑料样品进行成分鉴定,表层水中微塑料主要成分是聚苯乙烯,占比37.5%;6种鱼类肠道内的微塑料成分以聚酰胺为主,占比22.39%。东江河源段表层水体的微塑料污染水平较低,水质较好;不同鱼类中的微塑料污染水平存在差异,污染水平总体偏高,可能与食性和栖息水层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表层水 鱼类肠道 污染特征 东江河源段
下载PDF
东江惠州段鱼类重金属污染及健康风险评价 被引量:21
2
作者 王丽 陈凡 +4 位作者 马千里 姚玲爱 许振成 赵学敏 梁荣昌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0-76,共7页
为了解东江惠州段重金属污染状况,测定了东江流域惠州段代表性经济鱼类肌肉中Cu、Zn、Mn、Ni、Pb、Cr和Hg 7种重金属含量,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综合污染指数法和目标危害系数法对其污染程度及食用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东江惠州... 为了解东江惠州段重金属污染状况,测定了东江流域惠州段代表性经济鱼类肌肉中Cu、Zn、Mn、Ni、Pb、Cr和Hg 7种重金属含量,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综合污染指数法和目标危害系数法对其污染程度及食用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东江惠州段经济鱼类Cu、Zn、Mn、Ni、Pb、Cr和Hg含量范围分别为0.058 1~0.546、1.90~14.46、0.225~1.69、0.000 4~0.045 8、0.039 7~0.148、0.002 7~0.115和0.002 1~0.075 7 mg·kg^(-1),平均值分别为0.185、5.54、0.670、0.011 4、0.065 5、0.052 3和0.022 5 mg·kg^(-1),均未超过国家水产品食用限量标准。与国内外经济鱼类体内重金属含量相比,东江惠州段处于较低水平。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所有鱼类重金属污染等级均为无污染。鱼类的单一和复合重金属健康风险指数均小于1,说明东江惠州段鱼类食用安全性较好,对人群健康风险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江惠州段 鱼类 重金属污染 健康风险
下载PDF
基于典型解集模型的非一致性年径流过程设计方法 被引量:4
3
作者 张波 谢平 +1 位作者 李彬彬 李析男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7,共7页
由于受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影响,水文序列失去了一致性。为了适应变化环境对灌溉、供水工程设计的要求,提出了基于典型解集模型的非一致性年径流过程设计方法:首先,采用水文变异诊断系统对径流序列进行年际和年内分配情势变异分析;其次... 由于受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影响,水文序列失去了一致性。为了适应变化环境对灌溉、供水工程设计的要求,提出了基于典型解集模型的非一致性年径流过程设计方法:首先,采用水文变异诊断系统对径流序列进行年际和年内分配情势变异分析;其次,根据年际变异和年内分配情势变异的时间点,将径流序列分段;再次,基于径流年际变异诊断结果,采用变化环境下非一致性水文频率计算方法计算年径流变异前后过去、现状或未来水平年不同保证率下的设计年径流值;最后,基于径流年内分配变异诊断结果,在径流年内分配变异前后利用典型解集模型进行年径流过程设计。以东江河源站为例,进行了非一致性年径流过程设计,并与未考虑"非一致性"影响的年径流过程设计结果进行比较,发现河源站设计年径流过程受"非一致性"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一致性 年径流过程设计 典型解集模型 东江河源站
下载PDF
近50 a东江干流惠州河段河道演变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王珍 谭超 郭磊 《广东水利水电》 2019年第4期30-34,共5页
为获得近50 a来东江干流惠州河段的演变规律及来水来沙变化对演变的贡献率,收集并分析了1964—2013年河道地形及来水来沙资料。结果表明,20世纪60年代航道大整治后,东江干流惠州河段河床总体表现为小幅冲刷;20世纪70年代至21世纪初,河... 为获得近50 a来东江干流惠州河段的演变规律及来水来沙变化对演变的贡献率,收集并分析了1964—2013年河道地形及来水来沙资料。结果表明,20世纪60年代航道大整治后,东江干流惠州河段河床总体表现为小幅冲刷;20世纪70年代至21世纪初,河床基本在自然条件下淤积;2003—2009年全河段河床大幅下切,断面平均的冲刷厚度为1.9 m,冲刷总量近为7 200万m^3;2009—2013年,河道有冲有淤,总体以冲刷为主,河床总冲刷量为1 447万m^3,冲刷速度放缓,河道演变由全河段冲刷转向边滩淤积、主槽冲刷,禁采区淤积、可采区冲刷。分析同时段来水来沙条件变化,输沙量的减少对河道演变的贡献率约17%,人类活动主导了东江干流惠州河段河道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床演变 人类活动 东江干流惠州河段 来水来沙
下载PDF
基于单因子水质标识指数法的东江河源段水质评价 被引量:37
5
作者 毛飞剑 何义亮 +2 位作者 徐智敏 冯小权 陈金纯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27-331,共5页
为了解东江河源段水质现状并推测其水质发展规律,以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为标准,依据东江河源段全部7个水质常规监测断面中的5个断面(分别为新丰江水库断面、枫树坝水库断面、龙川城下断面、临江断面和江口断面)在2001—2... 为了解东江河源段水质现状并推测其水质发展规律,以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为标准,依据东江河源段全部7个水质常规监测断面中的5个断面(分别为新丰江水库断面、枫树坝水库断面、龙川城下断面、临江断面和江口断面)在2001—2012年的水质监测数据年平均值,选择氨氮(NH+4-N)、总氮(TN)、总磷(TP)和高锰酸盐指数(CODMn)4个指标,参考单因子水质标识指数法分析评价东江河源段的水质,并讨论其污染风险。结果表明,2001—2012年东江河源段水质总体良好,水库库区断面除枫树坝水库断面TN指标在2012年处于Ⅲ类水之外,其他指标均控制在Ⅱ类水之内;东江干流断面除TN外其他3个指标均控制在Ⅱ类水之内,且江口断面TN在2009年和2011年被污染为Ⅲ类水,在2010年和2012年被污染为Ⅳ类水,而龙川城下和临江断面TN在2012年被污染为Ⅲ类水。由4个指标的历年变化趋势可以看出,东江河源段水质存在较大的氮、磷污染风险。氮、磷污染的空间格局和污染物通量分析进一步表明,下游的污染风险大于上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水质评价 单因子水质标识指数 污染风险 东江河源段
下载PDF
珠江流域东江(东莞段)溶解氧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7
6
作者 徐闯 刘广州 陈晓宏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540-1549,共10页
溶解氧是水生生态系统健康程度的重要度量指标,研究溶解氧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对揭示河流溶解氧动态过程和理解水体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具有重要意义.当前,许多河流均存在溶解氧偏低问题,严重影响河流水质.基于此,收集了珠江流域东江(东莞... 溶解氧是水生生态系统健康程度的重要度量指标,研究溶解氧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对揭示河流溶解氧动态过程和理解水体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具有重要意义.当前,许多河流均存在溶解氧偏低问题,严重影响河流水质.基于此,收集了珠江流域东江(东莞段)上游桥头、中游樟村和下游沙田泗盛3个水质监测站的实测资料,采用折线图和箱型图分析溶解氧在月、季节和年际时间尺度下的变化规律及其空间差异;采用最大信息系数、交叉小波转换和多元线性回归3种方法解析溶解氧时空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空间分布上,溶解氧浓度从上游到下游逐渐降低,低值区分布在入海口处的沙田泗盛站,多年平均溶解氧浓度仅为3.11 mg/L.时间变化上,2011-2019年溶解氧主要在11.64个月的周期下循环变化.溶解氧展现出明显的季节性.3个站点丰水期溶解氧浓度比枯水期分别降低1.68、2.03和1.77 mg/L.驱动因素上,溶解氧的时空变化受到多个因素的综合作用.桥头站和樟村站水质较好,水温是这两个站点溶解氧时空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其主要在8~16个月的周期上调控溶解氧变化,在两个站点分别可以解释溶解氧整体变化的70%和57%.沙田泗盛站受多条支流汇入的影响,水体中硝化和氧化作用耗氧增强,加之悬浮物遮光效应,使得该处的溶解氧浓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氧 时空变化 调控因素 东江(东莞段) 珠江流域
下载PDF
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东江中上游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何新安 《枣庄学院学报》 2018年第5期89-95,共7页
从系统论的观点看,自然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和人口等五个子系统的协调发展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从城市投入产出的角度建立DEA模型,对河源市2006-2015年可持续发展效率进行测算,结果表明河源市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够稳定,存在技术依... 从系统论的观点看,自然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和人口等五个子系统的协调发展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从城市投入产出的角度建立DEA模型,对河源市2006-2015年可持续发展效率进行测算,结果表明河源市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够稳定,存在技术依赖性不高和规模收益递减的问题.未来河源市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是利用自身生态优势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注重创新与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可持续发展 数据包络分析 东江中上游城市 河源市
下载PDF
东江东莞城区段水体中抗生素的含量与污染特征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魏志雄 刘丹丹 +3 位作者 蓝明雄 王昆鹏 廖瑜 钟玮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20年第1期42-45,共4页
目的研究东江东莞城区段水体中大环内酯类、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林可胺类、磺胺类、四环素类、抗真菌类、硝咪唑类及氯霉素类等9类共32种抗生素的含量和分布特征。方法采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水样中抗生素的含量... 目的研究东江东莞城区段水体中大环内酯类、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林可胺类、磺胺类、四环素类、抗真菌类、硝咪唑类及氯霉素类等9类共32种抗生素的含量和分布特征。方法采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水样中抗生素的含量,并分析该段水体中抗生素的污染特征。结果在采样周期内,3个采样点分别检出大环内酯类、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林可胺类、磺胺类、抗真菌类及硝咪唑类等7类共10种抗生素,其中林可霉素及氟康唑检出率为100%,阿奇霉素最高检出浓度为265.1 ng/L。结论东江东莞城区段水体已受到抗生素的污染,抗生素总体浓度处于中等偏低水平,需加强对该水体中抗生素的定期监测,采取相应措施以减少水体中抗生素残留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江 东莞城区段 抗生素 含量 污染特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