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4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easibility and Diagnostic Accuracy for Assessment of Coronary Artery Stenosis of Prospectively Electrocardiogram-gated High-pitch Spiral Acquisition Mode Dual-source CT Coronary Angiography in Patients with Relatively Higher Heart Rates: in Comparison wit 被引量:4
1
作者 Kai Sun Rui-juan Han +5 位作者 Li-fang Cui Rui-ping Zhao Li-jun Ma Li-jun Wang Li-gang Li Chang-yong Li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Journal》 CAS CSCD 2012年第4期213-219,共7页
Objective To prospectively investigate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for coronary artery stenosis of prospectively electrocardiogram-triggered spiral acquisition mode (high pitch mode) dual-source computed tomography corona... Objective To prospectively investigate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for coronary artery stenosis of prospectively electrocardiogram-triggered spiral acquisition mode (high pitch mode) dual-source computed tomography coronary angiography (CTCA) in patients with relatively higher heart rates (HR) compared with catheter coronary angiography (CCA). Methods Forty-seven consecutive patients with relatively higher HR (>65 and <100 bpm) (20 male, 27 female; age 55±10 years) who both underwent dual-source CTCA and CCA were prospectively included in this study. All patients were performed CTCA using high pitch mode setting at 20%-30% of the R-R interval for the image acquisition. All coronary segments were evaluated by two blinded and independent observers with regard to image quality on a three-point scale (1: excellent to 3: non-diagnostic) and for the presence of significant coronary stenoses (defined as diameter narrowing exceeding 50%). Considered CCA as the standard of reference, the sensitivity, specificity,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and 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 were calculated. Radiation dose values were calculated using the dose-length product. Results Image quality was rated as being score 1 in 92.4% of segments, score 2 in 6.1% of segmentsand score 3 in 1.5% of segments. The average image quality score per segment was 1.064±0.306. The HR variability of patients with image score 1, 2 and 3 were 2.29±1.06 bpm, 5.17±1.37 bpm, 8.88±1.53 bpm, respectively. The average HR variability of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image score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170.402, P=0.001). The sensitivity, specificity, positive and 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s were 92.6%, 97.0%, 87.6%, 98.3%, respectively, per segment and 90.0%, 95.2%, 85.3%, 96.9%, respectively, per vessel and 100%, 63.6%, 90.0%, 100%, respectively, per patient. The effective radiation dose was on average 0.86±0.16 mSv. Conclusion In patients with HR more than 65 bpm and below 100 bpm without cardiac arrhythmia, the prospectively electrocardiogram-gated high-pitch spiral acquisition mode with image acquired timing set at 20%-30% of the R-R interval provides a high diagnostic accuracy for the assessment of coronary stenoses combined with a 1.5% of non-diagnostic coronary segments and a radiation dose below 1 mS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ual-source computed tomography coronary angiography high pitch prospectively electrocardiogram-triggered spiral mode high heart rate diagnostic accuracy
下载PDF
HEART-50重复频率高功率脉冲驱动源研究
2
作者 李嵩 杨汉武 +6 位作者 樊玉伟 张自成 高景明 荀涛 樊鹏 陈冬群 钱宝良 《强激光与粒子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16-120,共5页
通过理论计算、数值仿真和实验验证的方法,研究了一台峰值功率数十GW、重复频率5 Hz的重复频率高功率脉冲驱动源,命名为“HEART-50”。该脉冲驱动源由充电电源、初级开关、脉冲形成线、主开关、阻抗变换线,以及假负载构成。首先介绍了HE... 通过理论计算、数值仿真和实验验证的方法,研究了一台峰值功率数十GW、重复频率5 Hz的重复频率高功率脉冲驱动源,命名为“HEART-50”。该脉冲驱动源由充电电源、初级开关、脉冲形成线、主开关、阻抗变换线,以及假负载构成。首先介绍了HEART-50重复频率高功率脉冲驱动源整体设计思路;其次,对基于混合液体介质的高功率脉冲形成线和气体介质主开关进行了数值分析,并对其全电路工作能力进行了仿真分析;最后,对研制的HEART-50重复频率高功率脉冲驱动源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脉冲驱动源能够输出峰值电压520 kV,脉冲宽度约90 ns,脉冲上升沿小于25 ns,重复频率5 Hz的准方波电脉冲,峰值电功率约为25.3 GW,且具有较好的运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功率技术 高功率 重复频率 heart-50
下载PDF
优化高心率时支架CT成像的体模实验研究
3
作者 马天 李芳 +2 位作者 周艳 许英浩 贺毅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2024年第5期594-600,共7页
目的:本研究探讨不同成像参数对高心率时体模支架成像及支架内狭窄程度判读的影响,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降低辐射剂量,为今后临床工作中高心率患者的支架CT成像参数优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通过设置不同成像参数,获得高心率时... 目的:本研究探讨不同成像参数对高心率时体模支架成像及支架内狭窄程度判读的影响,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降低辐射剂量,为今后临床工作中高心率患者的支架CT成像参数优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通过设置不同成像参数,获得高心率时体模支架的多组CT图像;共有4支不同内径的冠状动脉支架,每枚支架内设置4种狭窄程度,分批注入2种不同浓度碘对比剂;利用佳能320 CT机分别采用100 kV和120 kV管电压扫描,均以支架重建模式进行图像重建;两位有3年以上冠脉CT诊断经验的放射科医生采用5分制评分法,对支架可视化效果、图像质量、支架内狭窄的评估,进行图像质量主观评分;采用多元回归分析,评估支架内径、支架内狭窄程度、管电压、碘对比剂浓度对图像质量主观评分的统计学影响。结果:在所有参数组合中,4种内径支架的结构均可显示,但支架腔内显示存在差异;支架内径、支架内狭窄程度、碘对比剂浓度对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影响显著,随着支架内径的增加和支架内狭窄程度的减轻、碘对比剂浓度的减低,评分上升,支架内径对评分的影响最为强烈;管电压对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影响不显著。结论:高心率条件下,支架内径、支架内狭窄程度和碘对比剂浓度直接影响支架CT成像的图像质量,而管电压对图像质量没有影响。本研究可为优化高心率人群的支架成像方案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体层成像 体模 支架 高心率
下载PDF
静息心率对超高危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全因死亡风险的影响
4
作者 刘士贺 韩旭 +5 位作者 刘倩 刘红敏 赵海燕 陈朔华 吴寿岭 吴云涛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0-147,共8页
目的:探讨静息心率对超高危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患者全因死亡风险的影响。方法:从2006~2020年开滦研究队列中纳入3645例超高危ASCVD[采用《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年)》中的定义]患者,排除602例静息心率数据缺失者后,最终分... 目的:探讨静息心率对超高危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患者全因死亡风险的影响。方法:从2006~2020年开滦研究队列中纳入3645例超高危ASCVD[采用《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年)》中的定义]患者,排除602例静息心率数据缺失者后,最终分析纳入3043例患者,根据确诊ASCVD后首次健康体检时的静息心率四分位水平,将其分为<68次/min组(n=744)、68~74次/min组(n=786)、75~80次/min组(n=760)、≥81次/min组(n=753)。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比较不同静息心率水平及静息心率每升高10次/min对全因死亡风险的影响。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回归模型探讨静息心率与全因死亡风险之间的剂量-反应关系。采用寿命表法计算四组患者中的累积全因死亡率,并通过log-rank检验进行比较。结果:中位随访5.81(3.46,9.64)年期间,772例(25.37%)患者死亡。控制主要混杂因素后,分析结果显示:与静息心率<68次/min组患者相比,75~80次/min组、≥81次/min组患者的全因死亡风险分别增加24%(HR=1.24,95%CI:1.01~1.52,P=0.047)和47%(HR=1.47,95%CI:1.20~1.81,P<0.001),而68~74次/min组患者的全因死亡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1.06,95%CI:0.86~1.31,P=0.625)。此外,静息心率每升高10次/min,全因死亡风险增加13%(HR=1.13,95%CI:1.07~1.19,P<0.001)。分层分析显示,静息心率每升高10次/min时,女性患者的全因死亡风险高于男性患者,<65岁患者的全因死亡风险高于≥65岁患者。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也显示,静息心率与全因死亡风险呈线性关联(P _(overall)<0.001,P _(non-linear)=0.933),且静息心率>70次/min时全因死亡风险显著增加。结论:静息心率升高与超高危ASCVD患者全因死亡风险增加相关,且二者呈线性关联。超高危ASCVD患者静息心率的合适干预切点可能为>75次/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危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 静息心率 全因死亡 队列研究
下载PDF
基于HRI的高密度立交群出入口驾驶人精神负荷
5
作者 刘影 陈正欢 +3 位作者 杨迪 孔繁星 矫成武 徐进 《中国科技论文》 CAS 2024年第7期802-811,共10页
为明确驾驶人在高密度互通立交出入口时精神负荷变化与驾驶环境的相关性,选取重庆市主城区内环快速路上4座立交(3座小净距立交及1座普通立交)作为研究对象,开展了47位驾驶人的实车驾驶试验。使用生理仪连续采集了驾驶人的心电数据,计算... 为明确驾驶人在高密度互通立交出入口时精神负荷变化与驾驶环境的相关性,选取重庆市主城区内环快速路上4座立交(3座小净距立交及1座普通立交)作为研究对象,开展了47位驾驶人的实车驾驶试验。使用生理仪连续采集了驾驶人的心电数据,计算了驾驶人经过立交分流点、合流点前后的心率增长率(heart rate increase,HRI),以HRI作为驾驶人精神负荷评价指标,明确了驾驶人在立交出口和入口的精神负荷变化规律,对出口和入口的精神负荷进行了对比,并分析了环境熟悉程度及分流方向对驾驶人精神负荷的影响。结果表明:小净距立交出入口驾驶人HRI存在6种变化模式,较普通立交出入口存在的5种变化模式更多样化;小净距立交出口和入口的HRI均值变化呈相反的趋势,且HRI均值及特征分位值均表现为入口HRI略大于出口HRI;合流和分流行为都会使驾驶人的精神负荷产生明显波动;立交间距离过短,会导致驾驶人经过立交出口和入口时的HRI增大,精神负荷增加;环境熟悉程度对驾驶人经过立交出口和入口分合流点时的HRI存在显著影响,驾驶人第2、3次经过相同立交出口和入口时的HRI波动明显减小;驾驶人经过立交左侧分流点时的HRI较右侧分流点更高,精神负荷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通式立体交叉 高密度立交 立交群 心率增长率 立交出入口 驾驶行为 精神负荷
下载PDF
改良动态ROX指数对急性呼吸衰竭患者HFNC治疗失败的预测价值
6
作者 崔芳芳 张传红 +1 位作者 傅元冬 缪冬冬 《临床肺科杂志》 2024年第4期487-491,共5页
目的 分析改良动态ROX指数对急性呼吸衰竭患者高流量鼻导管(HFNC)治疗失败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102例,HFNC成功66例,失败36例,改良ROX指数为PaO_(2)/FIO_(2)与RR×HR的比值×100,动态... 目的 分析改良动态ROX指数对急性呼吸衰竭患者高流量鼻导管(HFNC)治疗失败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102例,HFNC成功66例,失败36例,改良ROX指数为PaO_(2)/FIO_(2)与RR×HR的比值×100,动态指数定义为HFNC前与HFNC 2 h指数的差值,分析不同指数对HFNC失败的预测效能及相关因素。结果 HFNC失败组年龄、APACHE II评分高于HFNC成功组。HFNC 2 h时,HFNC成功组HR、RR和FiO_(2)低于HFNC失败组,SpO_(2)、PaO_(2)、PaCO_(2)、SpO_(2)/FIO_(2)和PaO_(2)/FIO_(2)高于HFNC失败组。HFNC成功组HFNC持续时间、HFNC 2 h ROX,动态ROX,HFNC 2 h改良ROX和改良动态ROX指数均高于HFNC失败组。动态ROX、HFNC 2 h改良ROX和改良动态ROX的AUC(95%CI)分别为0.703(0.590~0.790)、0.726(0.622~0.829)和0.811(0.717~0.902),临界值分别为0.97、6.78和0.12。对混杂因素进行调整后,动态ROX>0.97、HFNC 2 h改良ROX>6.78和改良动态ROX>0.12是HFNC失败风险降低的影响因素。结论 改良动态ROX指数可早期预测HFNC预后,改良动态ROX>0.12和HFNC 2 h改良ROX>6.78在预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HFNC失败风险方面表现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衰竭 高流量鼻导管 ROX指数 心率 血氧分压
下载PDF
动态心电图心率变异性时阈参数对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自主神经功能改变的诊断价值
7
作者 苏朝霞 谢丽锋 龚辉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4年第8期1459-1464,共6页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心率变异性(HRV)时阈参数对老年冠心病(CHD)合并高血压自主神经功能改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期间上海市金山区朱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疗科收治的16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动态心...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心率变异性(HRV)时阈参数对老年冠心病(CHD)合并高血压自主神经功能改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期间上海市金山区朱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疗科收治的16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收集患者心率变异性时阈参数。根据是否发生自主神经功能改变分为自主神经紊乱组和自主神经正常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明确影响CHD患者合并高血压发生自主神经功能改变的危险因素,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HRV时阈参数对老年CHD合并高血压自主神经功能改变的诊断价值。结果自主神经紊乱组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NN),每5min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ANN),相邻R-R间期差值>50ms的心搏数占比(PNN50)水平均低于自主神经正常组(P<0.05);自主神经紊乱组有吸烟史占比及收缩压均高于自主神经正常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收缩压,SDNN、SDANN、PNN50是影响CHD合并高血压患者发生自主神经功能改变的危险因素(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SDNN、SDANN、PNN50单独及联合预测自主神经功能改变发生的AUC值(95%CI)分别为0.704(0.627~0.774)、0.673(0.595~0.745)、0.715(0.595~0.745)、0.862(0.798~0.911),3者联合预测效能高于各项单独检测(Z=3.150、3.728、2.911,P<0.05)。结论CHD患者HRV时阈参数异常,其中SDNN、SDANN、PNN50低水平是影响CH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3者联合对老年冠心病CHD合并高血压患者发生自主神经功能改变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高血压 动态心电图 心率变异性时阈参数 自主神经功能 老年
下载PDF
胎儿心率采集信号噪声滤波电路设计及仿真
8
作者 尹文姝 王意 张成俊 《武汉纺织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81-88,共8页
胎心仪使用硅晶传感器对孕妇孕期体内胎儿心率进行无创监测,胎儿心率是一种微弱信号,信噪比低且母体干扰信号强,包含大量与胎儿心率相似的低频信号,都使胎心信号解析十分困难。本文提出了一种应用于单晶片收发模式胎心仪的多级MFB(Multi... 胎心仪使用硅晶传感器对孕妇孕期体内胎儿心率进行无创监测,胎儿心率是一种微弱信号,信噪比低且母体干扰信号强,包含大量与胎儿心率相似的低频信号,都使胎心信号解析十分困难。本文提出了一种应用于单晶片收发模式胎心仪的多级MFB(Multiple Feedback,无限增益多路反馈电路)滤波电路,此电路对微弱的胎心音进行放大和滤波预处理,并使用软件仿真的方法合理选择滤波电路参数,经过滤波预处理的心率信号进入CPU进行自相关算法得到心率数值。最终实验结果表明:经过此多级MFB滤波电路的胎心音信号信噪比高,滤除高频干扰和大部分低频信号的同时有效保留胎儿心脏搏动波形,从而使胎心计探头在胎心30mm范围内能准确的得到胎儿心率,且扬声器播放音频无杂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通滤波器 高通滤波器 胎儿心率(FHR) MULTISIM仿真
下载PDF
增强型体外反搏对老年高血压伴静息心率增快患者动态血压及动态心率的影响
9
作者 杨俊 葛晓平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4年第11期73-75,79,共4页
目的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对老年高血压(HBP)伴静息心率(HR)增快患者动态血压及动态心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3年2月金华康复医院收治的60例老年HBP伴HR增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 目的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对老年高血压(HBP)伴静息心率(HR)增快患者动态血压及动态心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3年2月金华康复医院收治的60例老年HBP伴HR增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琥珀酸美托洛尔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EECP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12周。对比两组患者的动态血压、动态心率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观察组24 h收缩压为(114.25±4.34)mmHg,24 h舒张压为(69.58±4.64)mmHg,日间收缩压为(120.29±3.22)mmHg,日间舒张压为(73.66±3.27)mmHg,夜间收缩压为(110.29±9.27)mmHg,夜间舒张压为(65.31±3.41)mmHg,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日间心率为(80.17±4.28)mmHg,夜间心率为(63.98±2.67)mmHg,24 h心率为(69.59±4.21)mmHg,均慢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在老年HBP伴HR增快患者中,使用EECP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动态血压、动态心率,且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高血压 静息心率 增强型体外反搏 动态血压 动态心率
下载PDF
高密度立交出入口区段车流量对驾驶人精神负荷影响
10
作者 易刚 杨迪 +3 位作者 矫成武 孔繁星 陈正欢 徐进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24-1233,共10页
要为明确高密度互通立交行驶环境下,主线车流量对出入口区段驾驶人精神负荷间的影响,在重庆市内环快速路高密度互通立交群进行自然驾驶实车试验,使用Physiolab生理检测仪连续采集驾驶人在行驶过程中的心电数据,用于统计各驾驶人的心率... 要为明确高密度互通立交行驶环境下,主线车流量对出入口区段驾驶人精神负荷间的影响,在重庆市内环快速路高密度互通立交群进行自然驾驶实车试验,使用Physiolab生理检测仪连续采集驾驶人在行驶过程中的心电数据,用于统计各驾驶人的心率指标变化情况。本次试验基于主成分分析法选择心率变异率指标RMSSD(root mean square of successive differences)、LFnorm(low frequency norm)、HFnorm(high frequency norm)、LF(low frequency)/HF(high frequency)以及心率突变率指标HRMR(heat ratemutation rate)作为驾驶人精神负荷的评价指标,记为主成分F 1和主成分F 2,并建立评价模型。结果表明:驾驶人在小净距立交出入口区段行驶时,立交主线车流量的大小会影响驾驶人的精神负荷;当驾驶人驶入立交主线时,三次模型对入口段车流量与主成分F 2的拟合效果最好,呈开口向上的三次曲线,曲线谷值点出现在2级流量水平处,模型显著;当驾驶人驶出立交主线时,一次线性模型对出口段车流量与主成分F 1的拟合效果最好,模型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通式立体交叉 高密度立交 小净距出入口 心率变异率 心率突变率 精神负荷
下载PDF
经鼻高流量氧疗与无创辅助通气治疗心力衰竭低氧患者的疗效比较: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
11
作者 胡杰 宗丹 +1 位作者 陆建红 姬晓伟 《浙江医学》 CAS 2024年第12期1264-1269,共6页
目的比较经鼻高流量氧疗(HFNC)与无创辅助通气(NIV)治疗心力衰竭(简称心衰)低氧患者的疗效。方法从美国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获取2008年至2019年入住ICU的694例心衰患者的数据,根据住院期间使用HFNC或NIV情况,分为HFNC组459例和NIV组... 目的比较经鼻高流量氧疗(HFNC)与无创辅助通气(NIV)治疗心力衰竭(简称心衰)低氧患者的疗效。方法从美国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获取2008年至2019年入住ICU的694例心衰患者的数据,根据住院期间使用HFNC或NIV情况,分为HFNC组459例和NIV组235例。比较两组患者人口基线、合并症、合并心脏疾病、实验室指标、生命体征指标、临床结局等差异。绘制Kaplan-Meier曲线,并使用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患者28 d累积生存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控制可能混杂因素,比较HFNC组和NIV组患者48 h内治疗失败率;采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控制混杂因素,比较两组患者28 d死亡率。根据氧合指数(OI)分为OI≥100亚组和OI<100亚组,亚组分析HFNC和NIV患者48 h内治疗失败率和28 d死亡率。结果两组患者体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冠心病比例、pH、剩余碱、PaCO_(2)、OI、总住院时间、ICU住院时间及氧疗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48 h内治疗失败率和28 d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控制混杂因素后,HFNC组和NIV组患者48 h内治疗失败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895,95%CI:0.568~1.412,P=0.634)。经多因素Cox回归模型校正混杂因素后HFNC组和NIV组患者28 d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1.006,95%CI:0.685~1.479,P=0.975)。校正混杂因素后,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各亚组间HFNC和NIV患者48 h内治疗失败率及28 d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HFNC及NIV是纠正心衰患者低氧血症的两种不同氧疗方式,HFNC的治疗效果不逊于NIV,临床使用过程中可根据患者不同需求,选择不同氧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经鼻高流量氧疗 无创辅助通气 48 h治疗失败率 28 d死亡率
下载PDF
胎儿脐血流监测及胎心监护监测在高危妊娠中的预测价值
12
作者 刘晓莉 陈建昆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第7期29-32,共4页
目的探讨高危妊娠应用胎儿脐血流监测及胎心监护监测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2023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特色医学中心妇产科收治的180例高危妊娠孕妇的临床资料,均开展胎儿脐血流监测和胎心监护监测。根据产前脐血流和... 目的探讨高危妊娠应用胎儿脐血流监测及胎心监护监测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2023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特色医学中心妇产科收治的180例高危妊娠孕妇的临床资料,均开展胎儿脐血流监测和胎心监护监测。根据产前脐血流和胎心的监测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甲组、乙组、丙组、丁组4组。对比4组的分娩指标(剖宫产、胎儿窘迫、脐带缠绕、羊水过少、胎粪污染、新生儿出生1 min内阿氏评分)、脐血流指标[脐动脉血流比值(systolic to diastolic velocity ratio,S/D)、脐动脉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脐动脉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结果丁组剖宫产(79.17%)、胎儿窘迫(50.00%)、脐带缠绕(50.00%)、羊水过少(70.83%)、胎粪污染(100.00%)的不良分娩情况发生率最高,显著高于甲组、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新生儿出生1 min内阿氏评分8~10分比例显著高于乙组、丙组、丁组(P<0.05)。乙组和丙组新生儿出生1 min内阿氏评分8~10分比例均高于丁组(P<0.05)。丁组脐动脉血流指标(S/D值、RI、PI)高于甲组、乙组、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危妊娠孕妇应用胎儿脐血流监测及胎心监护监测,可对不良妊娠结局提高预测准确性,有助于围产期的治疗与管理,减少不良分娩结局的产生,提高分娩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妊娠 胎儿脐血流 脐动脉 胎心监护 预测 分娩结局
下载PDF
不同海拔健康青年男性心率变异性对比分析 被引量:9
13
作者 隆敏 覃军 +3 位作者 黄岚 田开新 于世勇 喻杨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195-1197,共3页
应用短程心率变异性(HRV)时域、频域和非线性分析法,对比进入三个不同海拔高度自主神经系统(ANS)调节功能的特点。发现与进入海拔1856m相比,海拔2800m平均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NN)、相邻RR间期差的均方根(rMSSD)、相差>50ms的相邻R... 应用短程心率变异性(HRV)时域、频域和非线性分析法,对比进入三个不同海拔高度自主神经系统(ANS)调节功能的特点。发现与进入海拔1856m相比,海拔2800m平均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NN)、相邻RR间期差的均方根(rMSSD)、相差>50ms的相邻RR间期占RR间期总数的百分比(PNN50)、低频成分(LF)、高频成分(HF)以及总功率(TP)均有轻度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与进入海拔1856m和海拔2800m相比,海拔3040mSDNN、rMSSD、LF和HF显著降低。这表明进入海拔3040m副交感神经活动显著减弱、自主神经系统调节功能显著受抑。自主神经的这种变化有助于进一步阐明进入高海拔机体发生的病理生理学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海拔 心率变异性 自主神经系统 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
下载PDF
单兵供氧器对高原移居青年心率和SaO_2影响的评价 被引量:7
14
作者 邓炳楠 李培兵 +6 位作者 毛忠 聂鸿靖 肖忠海 朱慧丽 段瑞峰 汪海 陈照立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1期17-18,22,共3页
目的:探讨单兵供氧器在高原低氧环境下对高原移居青年动脉血氧饱和度(Sa O2)、心率(HR)的影响及其应用效果。方法:10名高原移居青年受试者采用单兵供氧器,鼻吸式吸氧10 min,检测吸氧前、吸氧后安静时的心率和血氧饱和度,同时观察单兵供... 目的:探讨单兵供氧器在高原低氧环境下对高原移居青年动脉血氧饱和度(Sa O2)、心率(HR)的影响及其应用效果。方法:10名高原移居青年受试者采用单兵供氧器,鼻吸式吸氧10 min,检测吸氧前、吸氧后安静时的心率和血氧饱和度,同时观察单兵供氧器的高原现场应用情况。结果:受试者使用单兵供氧器吸氧后的心率分别为(81.80±4.47)b/min低于吸氧前的(88.80±6.55)b/min(P<0.01)。给予单兵供氧器吸氧后受试者的血氧饱和度为(93.80±1.23)%低于吸氧前的(87.40±3.69)%(P<0.01),单兵供氧器的供氧时间平均为(29.6±2.7)min,供氧连续且使用正常。结论:单兵供氧器在高原移居青年受试者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可明显降低心率和提高血氧饱和度,促进高原习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兵供氧器 高原 心率 血氧饱和度
下载PDF
第二代双源CTFlashSpiral模式高心率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及准确性评价 被引量:4
15
作者 韩瑞娟 孙凯 +4 位作者 赵瑞平 岳强 马利军 李立刚 陈九宏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2年第10期737-742,799,800,共8页
目的评价第二代双源CT大螺距前瞻性螺旋扫描(Flash Spiral)高心率冠脉成像的图像质量、准确性及有效射线剂量。方法前瞻性入选心率〉65次/min的连续性患者268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134例,采用Flash Spiral模式扫描,采集图像时间为R... 目的评价第二代双源CT大螺距前瞻性螺旋扫描(Flash Spiral)高心率冠脉成像的图像质量、准确性及有效射线剂量。方法前瞻性入选心率〉65次/min的连续性患者268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134例,采用Flash Spiral模式扫描,采集图像时间为RR间期20%-30%;B组134例,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模式(Spiral)扫描。30d内A组有47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CA)检查(A1组),B组中有45例行CCA检查(B1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图像质量评分、图像噪声、对比信噪比(CNR)和有效射线剂量。以CCA结果为金标准,分别计算A1、B1两组FlashDSCT显示冠脉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①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两组不可诊断节段基于血管节段评价分别为1.52%和1.74%,基于患者评价分别为7.5%和6.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345,P=0.812)。两组图像质量评分均数分别为1.064±0.306和1.084±0.3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3)。A组平均图像噪声19±27(21.4±4.5)HU,CNR6.4-25.3(12.1±4.2):B组分别为19±28(20.9±4.3)HU和7.1-28.2(13.8±5.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心率变异性:A组图像质量评分3分的病例平均心率变异性明显小于B组。④与CCA比较,两组患者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⑤射线剂量:A组平均有效射线剂量显著低于B组[(1.04±0.16)mSv比(7.05±1.05)mSv,P=0.001]。结论高心率患者(心率〉65次/min)采用Flash双源CT大螺距前瞻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在RR间期20%±30%成像,图像质量、准确性与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接近,而有效射线剂量显著减低。心率变异性对高心率患者FlashSpiral模式扫描图像质量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螺距双源CT 前瞻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 冠状动脉成像 高心率
下载PDF
双源CT在心律失常患者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孙新海 史志涛 +3 位作者 陈月芹 张谷青 李慧 王玉红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09年第3期188-191,共4页
目的:探讨双源CT在心律失常患者的冠状动脉成像扫描技术及图像后处理中的应用。方法:452例怀疑冠心病的患者行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心律失常患者70例,其中增强扫描过程中平均心率〉100次/min的患者共56例,房性早搏(atrial prematu... 目的:探讨双源CT在心律失常患者的冠状动脉成像扫描技术及图像后处理中的应用。方法:452例怀疑冠心病的患者行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心律失常患者70例,其中增强扫描过程中平均心率〉100次/min的患者共56例,房性早搏(atrial premature beat)6例,室性早搏(ventricular oremature beat)5例,房颤(atrial fibrillation)3例。双源CT自动重建最佳收缩期(beat diast)、最佳舒张期(beat syst)图像,若图像欠佳者编辑心电图,然后重建图像.把增强扫描图像行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技术(VRT)重建、曲面(CPR)重建。将图像质量分为3级,以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HA)推荐的解剖分段方法为标准评价冠状动脉各个节段的图像质量。结果:70例心律失常患者经过心电图编辑后冠状动脉重建的最佳时相均为收缩期。共评价561个节段冠状动脉,其中图像质量1级者占87.9%(493/561),图像质量2级者占7.5%(42/561),图像质量3级者占4.6%(26/561)。结论:双源CT用于心律失常患者的冠状动脉成像可获得满意的冠状动脉各节段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CT 冠状动脉 心率过速 心律失常
下载PDF
高心率患者640层CT冠状动脉成像窄窗技术可行性研究及其对辐射剂量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舒震宇 王振 +3 位作者 丁忠祥 徐健 林毅 钟建国 《医学研究杂志》 2013年第6期183-187,共5页
目的探讨高心律患者640层CT冠状动脉成像使用前瞻性心电门控窄窗技术的可行性及其对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搜集静息心率≥80次/分的30例患者按厂家设定的标准扫描方案(心率≥80次/分的采集时相为R-R间期30%~80%之间,采集3~4个心动周期... 目的探讨高心律患者640层CT冠状动脉成像使用前瞻性心电门控窄窗技术的可行性及其对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搜集静息心率≥80次/分的30例患者按厂家设定的标准扫描方案(心率≥80次/分的采集时相为R-R间期30%~80%之间,采集3~4个心动周期)进行扫描,所得数据以CT机自动设置75%R-R间期作为相对重建时相,自动选择最佳时相进行容积重建所得冠脉图像作为对照组(A组)。另对A组CT机扫描采集数据进行回顾性心电门控重建,以2%为间期,重建R-R间期30%~50%数据所得冠脉图像作为研究组(B组)。A组辐射剂量值由CT机自动计算得出,B组辐射剂量值以A组相同扫描参数输入CT机后模拟获得。最终由2名高年资医师选择最佳时相按4级质量评分法对两组冠脉节段图像质量进行评价并分析模拟窄窗技术对辐射剂量的影响。结果 A,B两组平均图像质量评分随扫描心率增加呈线性增加(y=0.451+0.012x,t=3.174,P=0.004),当实时扫描心率>91次/分时,B组的图像质量优于A组图像质量。A,B两组平均图像质量评分随扫描中心率波动增加呈线性增加(y=1.308+0.039x,t=3.737,P=0.001),当扫描中心率波动<5次时,B组的图像质量优于A组图像质量。A组与B组之间总冠状动脉图像质量的优良率无统计学差异(χ2=2.611,P=0.135),两组之间的冠脉节段可评价数无统计学差异(χ2=0.078,P=0.789)。A组与B组辐射剂量指标CTDLvol、DLP、ED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36、5.347、5.347,P<0.001)。研究组的CTDLvol、DLP较对照组分别下降29.39%和32.62%,A组与B组平均辐射剂量分别为13.15±3.28、8.86±2.92mSv,B组辐射剂量值较A组下降32.62%。结论 640层CT在对高心率患者冠脉CT检查中运用前门控窄窗技术能保证冠状动脉图像的诊断需求,同时能有效降低患者吸收剂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0层CT 高心率 窄窗技术 冠状动脉成像 辐射剂量
下载PDF
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高心率患者的图像质量与狭窄诊断 被引量:2
18
作者 郑敏文 王小英 +3 位作者 石明国 赵宏亮 李剑 宦怡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10年第1期10-12,16,共4页
目的:前瞻性评价心率及心率变量对双源CT高心率患者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并回顾性分析双源CT对该组高心率患者的狭窄评价准确性。方法:选取80例冠状动脉成像。高心率组40例,扫描时平均心率均>70bpm;对照组40例,扫描时平均心率均≤... 目的:前瞻性评价心率及心率变量对双源CT高心率患者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并回顾性分析双源CT对该组高心率患者的狭窄评价准确性。方法:选取80例冠状动脉成像。高心率组40例,扫描时平均心率均>70bpm;对照组40例,扫描时平均心率均≤70bpm。对照2组的冠状动脉成像质量和诊断准确性。结果:2组的节段性图像质量计分和对有意义狭窄(≥50%)的诊断准确性均无统计学意义。钙化是影响诊断准确性的主要因素。在高心率组,心率变量与总的诊断性图像质量(P=0.001)和回旋支(P=0.016)图像质量有相关。心率变量>5bpm时可影响图像质量。随着心率的上升,最佳重建窗从舒张期移至收缩期。结论:尽管心率变量可以影响图像质量,双源CT对高心率患者冠状动脉的成像足以满足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CT 冠状动脉 高心率
下载PDF
舒理康胶囊对急进高原者心率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牛文忠 王毅 +2 位作者 曹祯吾 余思逊 张林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06年第5期493-495,共3页
目的:观察了舒理康胶囊对平原人进入高原前后安静心率、踏阶运动心率和运动后恢复期心率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150名空运进驻日喀则(海拔3 900 m)的新兵,将其分为3组,每组各50人。采用单盲给药法,对照组服用空白胶囊,舒理康组服用舒理... 目的:观察了舒理康胶囊对平原人进入高原前后安静心率、踏阶运动心率和运动后恢复期心率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150名空运进驻日喀则(海拔3 900 m)的新兵,将其分为3组,每组各50人。采用单盲给药法,对照组服用空白胶囊,舒理康组服用舒理康胶囊,红景天组服用红景天胶囊。均为3粒/次,2次/d,早晚各1次,饭前服用,在进入高原前2 d开始服用,连续服用至进入高原后的第5 d止,共服用7 d。在平原服药前,测定所有受试者的安静心率,进行踏阶实验。在受试者进入高原后1 w内,每日傍晚测定受试者的安静心率。在第7 d,受试者再次进行踏阶实验。结果:受试者进入高原后的7 d内,安静心率先升高,后逐渐下降,到第7 d时,接近平原水平。在进入高原的第1 d,3组中,舒理康组的安静心率最低。各组安静心率的变化趋势基本相似,只是对照组在进入高原后的第1 d和2 d心率较快,以后则与其它两组无显著性差异。3组受试者在平原的运动心率和运动后休息1、2、3 min的心率基本相同,没有显著性差异。当进入高原7 d后,在受试者已初步习服高原环境的条件下,当进行踏阶运动时和运动后休息1 min时,3组的心率基本相同,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是,在休息2 min和3 min时,红景天组的心率较其它两组高,分别与对照组和舒理康组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舒理康胶囊对平原进入高原后早期心率加快有一定程度的阻滞作用,这将降低机体的基础代谢率,有利于加速机体的低氧代偿调节过程。红景天对平原人高原运动后心率的恢复没有促进作用,也许可能还延迟运动后心率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 急性高原反应 预防 药物 舒理康
下载PDF
优质护理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20
作者 王珠琳 赵萍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29期96-98,共3页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3年1月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41,常规护理)和观察组(n=41,优质护理)。对比两组自我护理能力、心功能、再住...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3年1月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41,常规护理)和观察组(n=41,优质护理)。对比两组自我护理能力、心功能、再住院率和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后,两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升高,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分值更高(P<0.05)。护理后,两组心输出量、每搏输出量、左室射血分数升高,左室收缩末期内径降低,且观察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再住院率低于对照组(P=0.045)。护理后,两组症状改善、体力限制、社会限制、情绪控制评分降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分值更低(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有良好的应用效果,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显著提升,心功能有效改善,同时再住院率降低,生活质量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护理 慢性心力衰竭 自我护理能力 心功能 再住院率 生活质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