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分布及危险因素 被引量:5
1
作者 李法强 纪艾玲 王帅帅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3年第3期339-343,共5页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分布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江苏大学附属徐州医院神经外科2018-02—2021-02收治的256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病例资料和数字血管造影检查结果,探讨动脉粥样...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分布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江苏大学附属徐州医院神经外科2018-02—2021-02收治的256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病例资料和数字血管造影检查结果,探讨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分布情况和危险因素。结果256例患者有狭窄病变600支,407支为颅内动脉狭窄,占67.83%;193例为颅外动脉狭窄,占32.17%。前循环和后循环分别为412支和188支,分别占68.67%和31.33%;107支血管累及大脑中动脉,占17.83%,为最常见累及血管。重度狭窄患者C反应蛋白(2.45±0.48)ng/L,白细胞介素-6水平(268.96±37.12)pg/L,中度狭窄患者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介素-6水平分别为(2.36±0.54)mg/L和(252.55±43.72)pg/L;轻度狭窄患者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介素-6水平分别为(2.21±0.32)mg/L和(244.78±40.32)pg/L,组间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颅内动脉狭窄以高血压和糖尿病为独立危险因素;颅外动脉狭窄以性别、年龄、高血压和糖尿病为独立危险因素;同时狭窄者以性别、年龄、高血压、冠心病和糖尿病为独立危险因素,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以颅内动脉狭窄为主,前循环狭窄更为多发,主要累及大脑中动脉,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以高血压和糖尿病为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 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 狭窄程度 分布情况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朝刚 张晓曼 +2 位作者 李兆妍 徐远杰 范建江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3年第12期2164-2168,共5页
目的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危险因素,并进行预测模型的构建。方法选取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9年3月至2021年8月156例行支架置入术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依据术后是否再狭窄,分为狭窄组与非狭窄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 目的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危险因素,并进行预测模型的构建。方法选取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9年3月至2021年8月156例行支架置入术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依据术后是否再狭窄,分为狭窄组与非狭窄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再狭窄危险因素,构建预测模型,并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模型应用价值。结果随访发现,1 a内再狭窄共34例(21.79%);狭窄组与非狭窄组糖尿病、吸烟史、支架类型、支架长度、随访时胱抑素C(CysC)、D-二聚体(D-D)、高半胱氨酸(Hcy)、高密度脂蛋白(HDL)、规范进行抗血小板治疗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金属支架、支架长度>15 mm、未规范进行抗血小板治疗、高CysC、高D-D、高Hcy与低HDL水平为术后再狭窄的危险因素(P<0.05);构建预测模型,ROC分析显示,该模型预测术后再狭窄事件曲线下面积(AUC)为0.837(95%CI:0.672~0.901),敏感度为84.62%,特异度为82.35%。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危险因素主要为有糖尿病、金属支架、支架长度>15 mm、未规范进行抗血小板治疗、高CysC、高D-D、高Hcy与低HDL水平等,根据这些危险因素构建的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病 支架置入手术 再狭窄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
下载PDF
消斑汤治疗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痰热证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彭姚芬 彭悉妮 于晓明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3年第3期115-118,共4页
目的:研究“消斑汤”治疗痰热型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病(HR-NICE)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痰热型HR-NICE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消斑汤组(40例)与常规治疗组(40例),常规治疗组组采用脑血管病二级预防治疗;消斑汤组在常规治疗组的... 目的:研究“消斑汤”治疗痰热型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病(HR-NICE)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痰热型HR-NICE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消斑汤组(40例)与常规治疗组(40例),常规治疗组组采用脑血管病二级预防治疗;消斑汤组在常规治疗组的基础上加用“消斑汤”,两组治疗周期同为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相关血清学指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D二聚体)、生活能力评分、NIHSS评分的变化。结果:消斑汤组和常规治疗组在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上均较治疗前数值有所下降(P<0.05);在改善生活能力评分方面,治疗后两组患者生活能力评分数值均升高(P<0.05);在改善NIHSS评分方面,治疗后消斑汤组NIHSS评分有所下降(P<0.01),常规治疗组在NIHSS评分上亦有下降(P<0.05)。消斑汤组和常规治疗组进行组间比较,消斑汤组在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上所降数值均比常规治疗组幅度更大(P<0.05);消斑汤组的生活能力评分较常规治疗组数值升高更为明显(P=0.0010<0.01);消斑汤组的NIHSS评分较常规治疗组数值降低幅度更大(P=0.0081<0.01)。结论:“消斑汤”可以改善痰热型HR-NICE患者的相关血清学指标(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生活能力评分、NIHSS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痰热 消斑汤 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病 临床研究
下载PDF
HR-NICE进展的影响因素及血清Hcy的预测价值
4
作者 张君臣 段勇 +2 位作者 余江 邓华 刘慧 《中外医学研究》 2023年第11期124-127,共4页
目的:探究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HR-NICE)进展的影响因素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5月─2021年7月于中江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248例HR-NICE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发病l周内出现症状加重... 目的:探究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HR-NICE)进展的影响因素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5月─2021年7月于中江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248例HR-NICE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发病l周内出现症状加重或复发,NIHSS评分增加>2分;或有新发缺血性脑卒中、周围血管事件、心血管事件等情况将其分为HR-NICE稳定组(n=182)及HR-NICE进展组(n=66例),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检验指标,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Hcy对HR-NICE患者早期进展风险的最佳截断值。结果:两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血尿酸、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入院时ABCD2评分、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吸烟史、饮酒史及家族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年龄、总胆固醇、Hcy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cy为HR-NICE病程进展的危险因素;Hcy评估HR-NICE进展的AUC为0.785;以>15μmol/L为截断值,Hcy鉴定HR-NICE进展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7.10%、65.70%。结论:Hcy为HR-NICE病程进展的危险因素,且对HR-NICE诊断及病情评估有较高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型半胱氨酸 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 预测价值 进展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铁蛋白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1
5
作者 李雄川 王筠 张彦军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3年第1期72-77,共6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AICVD)患者铁蛋白(SF)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01—2022-09陇南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AICVD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为轻度组(n=40)、中度组(n=32)和重度组(n=...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AICVD)患者铁蛋白(SF)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01—2022-09陇南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AICVD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为轻度组(n=40)、中度组(n=32)和重度组(n=28)。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重度神经功能缺损的独立影响因素。Pearson检验分析各独立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关性。构建贝叶斯网络模型,使用Netica软件进行贝叶斯网络推理,并评价模型效能。结果与轻度组比较,中、重度组患者年龄、SBP、糖尿病人数、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B(ApoB)、尿酸(UA)、血肌酐(Scr)、同型半胱胺酸(Hcy)、糖化血红蛋白(HbAc1)和SF明显增加(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降低(P<0.05)。ApoB、UA、Scr、Hcy、SF是AICVD患者进展为中、重度神经功能缺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SF与NIHSS评分、ApoB、UA、Scr、Hcy呈显著正相关(P<0.05);ApoB、UA、Scr、Hcy与NIHSS评分均呈明显正相关(P<0.05)。贝叶斯网络模型显示,ApoB、SF、Scr与NIHSS评分有直接联系,UA、Hcy等中间节点可间接影响中、重度神经功能缺损的发生。结论SF与AICVD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密切相关,是AICVD患者中、重度神经功能缺损的独立危险因素,对预测AICVD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 铁蛋白 神经功能缺损 相关性 贝叶斯网络模型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对心脑血管疾病高风险人群进行干预的最新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彭仁聪 林日琦 +1 位作者 潘华生 伍崇信 《中外医疗》 2023年第20期190-193,共4页
心脑血管病是当前全球范围内伴随着人口老龄化而日益增多的一类疾病。其中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脑卒中以及心力衰竭等疾病是主要表现。针对高风险人群的干预模型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策略之一,通过对高风险人群开展... 心脑血管病是当前全球范围内伴随着人口老龄化而日益增多的一类疾病。其中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脑卒中以及心力衰竭等疾病是主要表现。针对高风险人群的干预模型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策略之一,通过对高风险人群开展早期干预,能够有效降低疾病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本文对建立心脑血管疾病高风险人群的干预模型进行文献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脑血管病 高血压 冠心病 脑卒中 心力衰竭 高风险人群 干预模型
下载PDF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复发相关危险因素分析研究
7
作者 孙菁 张小强 张璇 《生命科学仪器》 2023年第6期190-192,共3页
目的探究缺血性脑卒中合并高血压患者脑卒中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蒙城县第一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23年7月住院治疗的200例缺血性脑卒中合并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脑卒中是否复发来分为复发组(n=43)和非复发组(n=157)。对比分... 目的探究缺血性脑卒中合并高血压患者脑卒中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蒙城县第一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23年7月住院治疗的200例缺血性脑卒中合并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脑卒中是否复发来分为复发组(n=43)和非复发组(n=157)。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既往史、血脂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缺血性脑卒中合并高血压患者脑卒中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复发组高血压史、高脂血症史、吸烟史比例、甘油三酯(TG)水平、体力活动不足史比例高于非复发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史(OR=3.150)、吸烟史(OR=1.544)是缺血性脑卒中合并高血压患者脑卒中复发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高血压史、吸烟史是缺血性脑卒中合并高血压患者脑卒中复发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高血压 复发 随访 脑血管疾病 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PDF
DSA检测281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血管狭窄分布及其危险因素研究 被引量:34
8
作者 谭群 陈康宁 +4 位作者 史树贵 周振华 李光建 刘渠 谢首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99-502,共4页
目的观察DSA检查的281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脑血管狭窄分布特征,探讨脑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2003年1月至2012年12月DSA检查的281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颅内外血管狭窄情况。狭窄程度分为轻度〈50%、中度50%-... 目的观察DSA检查的281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脑血管狭窄分布特征,探讨脑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2003年1月至2012年12月DSA检查的281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颅内外血管狭窄情况。狭窄程度分为轻度〈50%、中度50%--69%、重度〉69%~99%和闭塞100%。收集传统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颅内血管狭窄占30.90%,颅外血管狭窄占69.10%;不同年龄组的脑动脉狭窄的分布明显不同(P〈0.05);前循环病变占81.19%,后循环病变占18.81%,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403);高龄、男性、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血脂患者脑血管狭窄发生率明显高于无狭窄组(P〈0.05),高龄、吸烟患者颅外血管狭窄率明显高于颅内血管(P〈0.05)。结论颅外血管狭窄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颅内血管;高龄、男性、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血脂是脑血管狭窄的危险因素,高龄、吸烟是颅外血管狭窄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病 脑血管狭窄 DSA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青壮年缺血性脑血管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研究 被引量:25
9
作者 李汶霞 孙圣刚 +2 位作者 夏作理 王志新 和树芸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00-402,共3页
目的 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 (Hcy)水平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 研究对象为青壮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 182例 ,分为 3组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49例 )、脑梗死急性期 (74例 )和脑梗死恢复期 (5 9例 ) ,正常对照组 38例。应用高效液... 目的 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 (Hcy)水平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 研究对象为青壮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 182例 ,分为 3组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49例 )、脑梗死急性期 (74例 )和脑梗死恢复期 (5 9例 ) ,正常对照组 38例。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测定空腹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 ,应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糖、血脂 ;同时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进行病灶体积计算。采用 SPSS软件分析。结果 脑梗死急性期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高于脑梗死恢复期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 (P<0 .0 1) ;3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 .0 5~ 0 .0 1) ;血清 Hcy水平与病灶体积大小呈正相关 (r=0 .4 5 ,P<0 .0 5 ) ;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病史与血清 Hcy水平无明显的相关。结论 高 Hcy血症可能为青壮年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且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能反映脑梗死急性期病灶的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壮年 缺血性脑血管病 血清 同型半胱氨酸 脑梗死
下载PDF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关系及干预治疗 被引量:22
10
作者 庾建英 杨雪荣 +5 位作者 刘继新 李春丽 王志丹 依斯哈尔 迪里夏提 李文娟 《安徽医药》 CAS 2014年第8期1483-1485,共3页
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关系及干预治疗。方法选择265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其中腔隙性脑梗死85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53例,急性脑梗死127例)和140例对照,检测所有受试者空腹血浆同型半胱氨... 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关系及干预治疗。方法选择265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其中腔隙性脑梗死85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53例,急性脑梗死127例)和140例对照,检测所有受试者空腹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并与其它缺血性脑血管病危险因素进行比较。分析HHcy伴有传统危险因素时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影响,并进一步提出干预治疗措施及预后。结果 HHcy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危险因素者可促使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P〈0.01)。使用单一维生素治疗6周无效(P〉0.05),联合使用两种维生素治疗4-6周起效(P〈0.05),但尚未达标,联合使用三种维生素治疗2周开始起效(P〈0.05),4-6周达标,且随访观察1.5年,三种维生素治疗组再发缺血性脑血管病明显减少。结论 HHcy可能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其它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相互作用促进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有关。三种维生素干预治疗4-6周,效果及预后明显优于未服维生素治疗组、一种或两种维生素治疗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型半胱氨酸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缺血性脑血管病 危险因素 干预治疗
下载PDF
超敏C-反应蛋白与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2
11
作者 周伟君 童建菁 +1 位作者 叶静 陆一鸣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25-328,共4页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对急性脑卒中发生的影响及与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散射免疫比浊法检测118例急性脑卒中患者(急性脑卒中组,其中脑梗死86例,脑出血32例)和67例正常健康人(正常对照组)的hs-CRP水平,分...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对急性脑卒中发生的影响及与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散射免疫比浊法检测118例急性脑卒中患者(急性脑卒中组,其中脑梗死86例,脑出血32例)和67例正常健康人(正常对照组)的hs-CRP水平,分析hs-CRP与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急性脑卒中组hs-CRP水平显著升高(P〈0.01),脑梗死组与脑出血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hs-CRP值与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年龄、体质指数、腹围、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呈显著相关(P〈0.05或P〈0.01);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s-CRP值与收缩压、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呈显著正相关(P均〈0.01)。结论hs-CRP与急性脑卒中患病显著相关;血压、空腹血糖与血脂是影响hs-CRP的主要独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 超敏C-反应蛋白
下载PDF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危险因素 被引量:14
12
作者 赵世亮 王少洲 +3 位作者 徐榛 王美丽 卢昌均 安红伟 《吉林中医药》 2016年第10期1072-1074,共3页
目的通过综述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病主要危险因素,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在PUB-MED、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检索近5年来关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研究的文献,对引起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综述... 目的通过综述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病主要危险因素,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在PUB-MED、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检索近5年来关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研究的文献,对引起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综述。结果年龄、性别、种族和遗传因素是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的不可干预因素;吸烟、酗酒、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病、糖尿病以及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脑缺血性血管病的防治中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引起疾病发生的不可干预因素的发病机制,积极干预可干预危险因素,降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和致残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病 危险因素 综述
下载PDF
高危非致残性脑血管病及其防控关键技术与应用——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被引量:11
13
作者 王伊龙 赵性泉 王拥军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5,共5页
脑血管病已成为我国居民死亡和成人致残的首位病因,其高复发、高致残的主要原因是适宜干预人群不清、高危预警策略不明、循证治疗手段贫乏、个体化诊疗技术欠缺等。王拥军教授团队在开展大样本量社区人群调查和住院队列研究的基础上,发... 脑血管病已成为我国居民死亡和成人致残的首位病因,其高复发、高致残的主要原因是适宜干预人群不清、高危预警策略不明、循证治疗手段贫乏、个体化诊疗技术欠缺等。王拥军教授团队在开展大样本量社区人群调查和住院队列研究的基础上,发现了我国脑血管病防治的适宜且需重点干预人群,并以此为突破口提出了"高危非致残性脑血管病"概念,建立了高危风险预警体系,开创了优化的"双重抗血小板"治疗新技术,使高危患者90 d复发风险在不增加出血的前提下降低32%。成果改写了国际、国内指南,在临床得到广泛推广应用,已累计减少74万例脑血管病复发病例,累计降低医疗花费150亿人民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病 高危非致残 预警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老年后循环脑梗死患者89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2
14
作者 李菁晶 鞠奕 +1 位作者 王春雪 王拥军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08年第3期197-200,共4页
目的研究老年患者后循环脑梗死的病因、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及责任病变血管的特点。方法收集2004-01-2004-12作者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89例老年后循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病因及危险因素,按不同责任病变血管分类并比较不同类型患... 目的研究老年患者后循环脑梗死的病因、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及责任病变血管的特点。方法收集2004-01-2004-12作者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89例老年后循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病因及危险因素,按不同责任病变血管分类并比较不同类型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主要病因为动脉粥样硬化共82例(92.1%)。危险因素包括吸烟43例、饮酒31例、高血压67例、糖尿病37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20例、脂代谢异常69例、冠心病38例、既往脑卒中史27例、出现梗死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37例。临床表现以眩晕最常见共74例(83.1%),其次为构音障碍47例、感觉障碍35例及运动障碍23例。按不同责任病变血管分类,以颅内段椎动脉病变出现眩晕所占比例最高(92.9%)。梗死前出现TIA可能与预后良好相关(P<0.05)。结论动脉粥样硬化是老年后循环脑梗死的最常见病因。眩晕、构音障碍、感觉运动障碍是其常见临床表现。梗死前TIA可能提示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循环 脑梗死 危险因素 临床表现
下载PDF
颈动脉斑块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及其危险因素的关系 被引量:17
15
作者 朱双根 朱幼玲 +1 位作者 唐发霞 穆燕芳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07年第4期220-223,共4页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点及其与缺血性脑血管病之间的关系,寻找颈动脉斑块危险因素。方法对115例颈内动脉粥样硬化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并检查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点及其与缺血性脑血管病之间的关系,寻找颈动脉斑块危险因素。方法对115例颈内动脉粥样硬化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并检查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分析引起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结果超声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为81.7%(94例),颈动脉中重度狭窄发生率为7.8%(9例)。缺血侧颈动脉斑块发生率(67.7%),其中软斑发生率(33.1%),均高于非缺血侧(48.5%,其中软斑20.4%,P<0.05)。斑块组发生高血压病的比例(85.1%)明显高于无斑块组(57.1%,P<0.05);且在软斑组长期烟酒史及男性比例高于稳定性斑块组(P<0.05)。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以斑块居多,软斑为重要危险因素,高血压病在斑块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多因素分析表明,年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影响颈动脉斑块的形成,而性别、烟酒史可能会影响斑块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 斑块 缺血性脑血管病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40
16
作者 黎红华 陈洪汉 +4 位作者 周佩 武强 林琅 杨梅 汪志忠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2年第3期166-169,共4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0年12月在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住院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203例为研究对象,应用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大小、数...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0年12月在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住院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203例为研究对象,应用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大小、数目及性质,并评估研究对象脑梗死危险因素,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脑梗死危险因素包括性别、年龄、吸烟、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与高血压性心脏病、低密度脂蛋白、脂蛋白(a)、纤维蛋白原、超敏C反应蛋白及高同型半胱氨酸,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的形成相关(P<0.05)。并且年龄、糖尿病、冠心病与高血压性心脏病、低密度脂蛋白、纤维蛋白原、同型半胱氨酸等脑梗死危险因素可纳入Logistic回归方程,为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糖尿病、冠心病与高血压性心脏病、低密度脂蛋白、纤维蛋白原、高同型半胱氨酸等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是导致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缺血性脑血管病危险因素 易损斑块
下载PDF
高分辨率磁共振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史莉瑾 郭双喜 +5 位作者 苏洲 岳巍 付胜奇 张雪莹 杜佳 王聪聪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8年第8期8-10,共3页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磁共振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180例疑似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高分辨率磁共振扫描检查,观察缺血性脑血管病影像学表现,并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磁共振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180例疑似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高分辨率磁共振扫描检查,观察缺血性脑血管病影像学表现,并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评估高分辨率磁共振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效能。结果缺血性脑血管病不同分类经高分辨率磁共振扫描检查均具有典型影像学表现,高分辨率磁共振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各为90.16%、79.31%、86.67%;偏心性狭窄的大脑中动脉管壁,经高分辨率磁共振T2WI检查提示靠近管腔的高信号带为纤维帽,缺血性脑血管病经高分辨率磁共振扫描提示左侧大脑中动脉长条形斑块伴强化,缺血性卒中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矢状位平扫和增强序列图像提示左侧大脑中动脉不稳定斑块伴重度狭窄。结论高分辨率磁共振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其可作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种安全有效诊断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病 高分辨率磁共振 诊断 应用价值
下载PDF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与颈动脉斑块形成危险因素的关系 被引量:26
18
作者 杜秋明 王存选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64-366,共3页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ICVD)与颈动脉斑块、血脂、纤维蛋白原(Fib)、血尿酸(UA)水平的关系.方法 选择本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0月住院的208例ICVD患者,其中脑梗死115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93例.进行颈部动脉超声检查,计...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ICVD)与颈动脉斑块、血脂、纤维蛋白原(Fib)、血尿酸(UA)水平的关系.方法 选择本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0月住院的208例ICVD患者,其中脑梗死115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93例.进行颈部动脉超声检查,计算不同类型ICVD患者双侧颈总动脉(CCA)主干处、CCA膨大处、颈内动脉(ICA)起始处斑块面积;并检测不同数量颈动脉斑块患者血脂、Fib及UA水平.结果 颈动脉斑块≥3支病变组(68例)患者血中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Fib和UA水平均明显高于单/双支病变组(73例)和无斑块组(67例)患者[TG(mmol/L):2.07±1.02比1.91±0.96和1.60±0.81,TC(mmol/L):5.18±1.21比4.67±1.30和4.12±0.87,LDL-C(mmol/L):3.70±0.81比2.81±0.98和2.47±0.72,Fib(g/L):4.48±1.60比4.04±0.92和3.78±0.66,UA(μmol/L):388.5±57.0比378.4±61.0和346.5±58.0],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mmol/L)则明显低于单/双支病变组和无斑块组患者(0.98±0.26比1.12±0.34和1.31±0.27,P〈0.05或P〈0.01).多发性脑梗死患者(50例)不同部位斑块面积均明显大于单发性脑梗死(45例)或TIA(46例)患者[CCA主干处(mm2):56.67±31.67比48.87±28.48和38.85±26.94,CCA膨大处(mm2):113.44±34.18比56.62±29.11和21.00±8.16,ICA起始处(mm2):57.86±25.77比29.29±11.34和25.91±11.36,均P〈0.01].结论 颈动脉斑块形成与ICVD密切相关,TG、TC、LDL-C、Fib、UA增高和HDL-C降低是促进颈动脉斑块形成及导致ICVD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颈动脉 斑块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同型半胱氨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 被引量:11
19
作者 浦岩柏 宋本华 +1 位作者 张聪睿 李蕾娜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60-262,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的水平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检测4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28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 目的探讨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的水平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检测4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28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浓度,并与46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和急性脑梗死组血清HCY含量分别为(11.10±1.60)μmol/L、(17.20±2.20)μmol/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6.50±1.10)μmol/L,P<0.0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和急性脑梗死组血清Hs-CRP含量分别为(10.58±3.45)mg/L、(12.36±3.74)mg/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25±2.00)mg/L,P<0.01。结论 HCY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Hs-CRP可能与脑梗死的大小及预后有关,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早期干预和防治提供了新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型半胱氨酸 超敏C-反应蛋白 缺血性脑血管病
下载PDF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动脉狭窄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4
20
作者 陈涛 李正军 +3 位作者 龚家明 蒋开夫 杨小梅 田代实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1年第5期343-346,共4页
目的:分析脑动脉狭窄的分布特点,探讨相关危险因素对脑动脉狭窄的影响。方法:对98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行主动脉弓及全脑血管造影,回顾性分析脑动脉狭窄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的影响。结果:98例患者中,70例存在脑动脉狭窄或闭塞,颅外段者20... 目的:分析脑动脉狭窄的分布特点,探讨相关危险因素对脑动脉狭窄的影响。方法:对98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行主动脉弓及全脑血管造影,回顾性分析脑动脉狭窄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的影响。结果:98例患者中,70例存在脑动脉狭窄或闭塞,颅外段者20例(28.5%),颅内段者32例(45.7%),颅内、颅外均受累者18例(25.7%),颅内病变最多见于大脑中动脉,颅外病变多见于颈总动脉分叉处和颈内动脉开口处。前循环狭窄或闭塞34例(48.5%),后循环狭窄或闭塞13例(18.5%),前后循环皆有狭窄或闭塞者23例(32.8%)。高龄、原发性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与脑动脉狭窄显著相关。结论: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发生率高于颅外,前循环高于后循环;高龄、原发性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是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高危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病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脑动脉狭窄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