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9篇文章
< 1 2 4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DGS HIGH SPEED CAMERA WITH SOME APPLICATIONS
1
作者 苏先基 诸乾康 +1 位作者 傅缤 励争 《Acta Mechanica Sinica》 SCIE EI CAS CSCD 1996年第2期186-192,共7页
DDGS high speed camera is an improved version of the multispark system. In this system the time delay and the frame interval can be set arbitrarily from 5 mu s to 10000 mu s, and the intervals may be equal or not. The... DDGS high speed camera is an improved version of the multispark system. In this system the time delay and the frame interval can be set arbitrarily from 5 mu s to 10000 mu s, and the intervals may be equal or not. The modified spark gaps can provide point flashes that are small enough in size and strong enough in light for both dynamic caustics and dynamic photo-elasticity. In addition, this system can be changed easily to observe the Bow by schlieren method, Thus, this optical system is suitable to investigate many dynamic problems in the fields of solid and fluid mechani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 speed multispark camera dynamic photoelasticity dynamic caustics SCHLIEREN
下载PDF
The Calibration of High-Speed Camera Imaging System for ELMs Observation on EAST Tokamak 被引量:1
2
作者 FU Chao ZHONG Fangchuan +5 位作者 HU Liqun YANG Jianhua YANG Zhendong GAN Zaifu ZHANG Bin EAST Team 《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9期884-889,共6页
A tangential fast visible camera has been set up in EAST tokamak for the study of edge MHD instabilities such as ELM. To determine the 3-D information from CCD images, Tsai's two-stage technique was utilized to calib... A tangential fast visible camera has been set up in EAST tokamak for the study of edge MHD instabilities such as ELM. To determine the 3-D information from CCD images, Tsai's two-stage technique was utilized to calibrate the high-speed camera imaging system for ELM study. By applying tiles of the passive stabilizers in the tokamak device as the calibration pattern, transformation parameters for transforming from a 3-D world coordinate system to a 2-D image coordinate system were obtained, including the rotation matrix, the translation vector, the focal length and the lens distortion. The calibration errors were estimated an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e reliability of the method used for the camera imaging system. Through the calibration, some information about ELM filaments, such as positions and velocities were obtained from images of H-mode CCD video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D CALIBRATION H-MODE ELM filamentary structure high-speed camera
下载PDF
Detection of kinematics parameters of index finger movement with high-speed video camera 被引量:1
3
作者 Hou Wensheng Jiang Yingtao +3 位作者 Wu Xiaoying Zheng Xiaolin Zheng Jun Ye Yihong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40-243,共4页
Synergic movement of finger's joints provides human hand tremendous dexterities,and the detection of kinematics parameters is critical to describe and evaluate the kinesiology functions of the fingers.The present ... Synergic movement of finger's joints provides human hand tremendous dexterities,and the detection of kinematics parameters is critical to describe and evaluate the kinesiology functions of the fingers.The present work is the attempt to investigate how the angular velocity and angular acceleration of the joints of index finger vary with respect to time during conducting a motor task.A high-speed video camera has been employed to visually record the movement of index finger,and miniaturized(5-mm diameter) reflective markers have affixed to the subject's index finger on the side close to thumb and dorsum of thumb at different joint landmarks.Captured images have been reviewed frame by frame to get the coordinate values of each joint,and the angular displacements,angular velocities and angular acceleration can be obtained with triangle function.The experiment results show that the methods here can detect the kinematics parameters of index finger joints during moving,and can be a valid route to study the motor function of index fing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学参数 食指移动 高速摄影机 角速度 协同作用
下载PDF
Visualization of High-Speed Impact of Projectile in Granular Sheet with Destructive Collision of Particles 被引量:1
4
作者 Chihiro Masaki Kojiro Suzuki Yasumasa Watanabe 《Journal of Flow Control, Measurement & Visualization》 2018年第3期136-151,共16页
The impact and penetration of a projectile in a particle-laden space, which are expected to have frequently occurred during the formation of the solar system and will occur in the case of an impact probe for future pl... The impact and penetration of a projectile in a particle-laden space, which are expected to have frequently occurred during the formation of the solar system and will occur in the case of an impact probe for future planetary exploration, were experimentally simulated by using the ballistic range. A two-dimensional sheet made from small glass beads or emery powder was formed by the free-falling device through a long slit in the test chamber evacuated down to about 35 Pa. A polycarbonate projectile of a hemi-sphere-cylinder or sphere shape with the mass and diameter about 4 g and 25 mm, respectively, was launched at the velocity up to 430 m/s, and the phenomena were observed by the high-speed camera at 20,000 fps. From a series of images, the bow-shock-wave-like laterally facing U-shaped pattern over the projectile and the absence of particles in the trail behind it were clearly seen. At the impact of the particles on the projectile surface, fine grains were formed due to the destructive collision and injected outward from the projectile. The images obtained by different lighting methods including the laser light sheet were compared. The effects of the particle diameter, its material and the impact velocity were also investiga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LLISTIC Range IMPACT GRANULAR Flow COLLISION high-speed camera
下载PDF
Visualization of High-Speed Impact of Penetrator into Icy Target 被引量:1
5
作者 Kojiro Suzuki Kazuya Namba Yasumasa Watanabe 《Journal of Flow Control, Measurement & Visualization》 2016年第2期56-69,共14页
For application to exploration under the surface of icy objects in the solar system, the penetration of an impact probe into an icy target was experimentally simulated by using the ballistic range. Slender projectiles... For application to exploration under the surface of icy objects in the solar system, the penetration of an impact probe into an icy target was experimentally simulated by using the ballistic range. Slender projectiles with a cylindrical body and various nose shapes were tested at the impact velocity 130 - 420 m/s. The motion of the penetrator, fragmentation of ice and crater forming were observed by the high-speed camera. It revealed that the crown-shaped ejection was made for a short time after the impact and then the outward normal jet-like stream of ice pieces continued for much longer time. The concave shape of the crater was successfully visualized by pouring the plaster into it. The two-stage structure, the pit and the spall, was clearly confirmed. The rim was not formed around the crater. Observation of the crater surface and the ice around the trace of the penetrator shows that both crushing into smaller ice pieces and recompression into ice blocks are caused by the forward motion of the penetrator. In case of a body with a flow-through duct, ice pieces entering the inlet at the nose tip were ejected from the tail, resulting in relaxation of the impact force. The correlation of the penetration distance and the crater diameter with the impact velocity was investiga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NETRATOR ICE IMPACT Crater Forming Ballistic Range high-speed camera
下载PDF
基于DIC的露天矿山微差爆破模型试验及数值模拟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洪伟 吴延梦 +3 位作者 潘乐 朱成 杨赛群 黄昕旭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1-139,共9页
随着电子雷管在露天矿山台阶爆破中的全面使用,微差爆破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如何通过调整孔间延时提高炮孔之间相互作用力,成为矿山爆破技术的研究重点。基于混凝土模型模拟露天矿山微差爆破,建立高速摄影技术与数字图像相关(DIC)试验系... 随着电子雷管在露天矿山台阶爆破中的全面使用,微差爆破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如何通过调整孔间延时提高炮孔之间相互作用力,成为矿山爆破技术的研究重点。基于混凝土模型模拟露天矿山微差爆破,建立高速摄影技术与数字图像相关(DIC)试验系统,基于全场微应变、高速摄影技术和数值模拟对不同孔间延时条件下的炮孔间裂纹发展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爆炸载荷下模型表面裂纹附近的应变持续时间约为3 ms,孔间延时为3 ms时下一个炮孔起爆能够提高炮孔之间的相互作用力;通过数值模拟展示了测点的压力分布特征,在孔间延时为3 ms时测点压力最大,验证了模型试验的准确性;利用MATLAB对数值模拟结果分析发现,孔间延时为3 ms时其破碎程度最佳,与模型试验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使用高速摄影技术结合DIC方法为研究炮孔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及裂纹扩展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阶爆破 高速相机 数字图像相关 微差爆破 MATLAB
下载PDF
基于高速摄像技术的气液两相流型分析实验设计
7
作者 杨蕊 柴煜炜 +3 位作者 杨贤呈 肖迎松 张磊 朱宝锦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06-212,共7页
针对流体力学教学中难以观察流体动态运动过程的问题,通过调整课程结构,将高速摄像技术与传统的气液两相流实验平台相结合,使流体力学抽象概念得到具象化呈现。实验结果表明,借助该可视化实验教学平台,能够研究气泡的运移特征,研究旋流... 针对流体力学教学中难以观察流体动态运动过程的问题,通过调整课程结构,将高速摄像技术与传统的气液两相流实验平台相结合,使流体力学抽象概念得到具象化呈现。实验结果表明,借助该可视化实验教学平台,能够研究气泡的运移特征,研究旋流场内气泡的破碎和聚并行为,分析不同工况条件下的气泡形态,得出旋流场内气液两相流型。对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提升实验教学效果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摄像 气泡 聚并和破碎 气液两相流 实验教学
下载PDF
一种轻小型遥感相机多通道高速图像传输方案
8
作者 肖龙 王磊 +2 位作者 张磊 苏浩航 贺强民 《航天返回与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4-124,共11页
遥感相机图像传输接口性能是影响相机整体性能的重要指标,为解决多通道相机图像数据传输速率高且同时满足轻小型化需求的问题,文章提出一种高吞吐率、低误码率的轻小型相机多通道高速图像数据传输方案,该方案基于CoaXPress接口采用Auror... 遥感相机图像传输接口性能是影响相机整体性能的重要指标,为解决多通道相机图像数据传输速率高且同时满足轻小型化需求的问题,文章提出一种高吞吐率、低误码率的轻小型相机多通道高速图像数据传输方案,该方案基于CoaXPress接口采用Aurora 8B/10B通信协议,通过FPGA吉比特发送器(Gigabit Transceiver,GTX)实现4套焦面组件下行的高速图像传输,测试数据率达到13 Gbit/s,同时实现上行21 Mbit/s的相机控制数据率。仿真及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案极大地提高了相机的图像数据传输速率,接口电缆数量较传统减少近50%,可满足轻小型遥感相机多通道高速图像传输需求,为各类遥感相机高速小型化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相机 高速串行 多通道 图像传输 轻小型
下载PDF
基于高速摄像的玉米排种器性能测试
9
作者 张建臻 王云德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4年第9期13-15,共3页
随着现代农业对高效、精确播种技术需求的增加,传统的排种器性能测试方法已经难以满足要求。该文基于高分辨率高速摄像机,在不干扰排种器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实时捕捉和分析排种过程,通过获得排种器在高频率下的连续图像了解种子在被排出... 随着现代农业对高效、精确播种技术需求的增加,传统的排种器性能测试方法已经难以满足要求。该文基于高分辨率高速摄像机,在不干扰排种器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实时捕捉和分析排种过程,通过获得排种器在高频率下的连续图像了解种子在被排出瞬间的运动轨迹和分布情况。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准确地检测排种器的排种速度、排种均匀性和漏播率,为优化和改进玉米排种器设计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持。通过该技术手段,可以大幅度提升玉米播种器的效率和质量,不仅有助于提高玉米的播种质量和效率,还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和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摄像 玉米排种器 性能测试 图像处理 排种均匀性 漏播率
下载PDF
指夹式亚高速玉米播种不同导种管种子运移轨迹对比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佳俊 陶桂香 +2 位作者 衣淑娟 毛欣 刘汉武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7-171,181,共6页
为了解决玉米亚高速播种机作业速度为8~12km/h条件下,指夹排种器导种管选型问题,以14°和16°两种角度的导种管为研究对象,通过自制试验台架并利用高速摄像技术对玉米种子在不同导种管中的运动过程进行追踪拍摄,描述了指夹排种... 为了解决玉米亚高速播种机作业速度为8~12km/h条件下,指夹排种器导种管选型问题,以14°和16°两种角度的导种管为研究对象,通过自制试验台架并利用高速摄像技术对玉米种子在不同导种管中的运动过程进行追踪拍摄,描述了指夹排种器分别在作业速度8~12km/h、倾斜角度0°~30°、离地高度2~4cm 3种因素下,种子落入不同导种管的位移轨迹,结果表明:种子在16°导种管比在14°导种管中弹跳剧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播种 亚高速 导种管 高速摄像 对比
下载PDF
液体射流撞壁液膜表面波形成演变机理及其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慧君 施浙杭 +1 位作者 李伟锋 林庆国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00-208,共9页
为揭示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力室内撞壁液膜形成演变机理,并优化液膜冷却设计,采用高速摄像技术实验研究了液体射流撞壁液膜表面波特征,考察了射流雷诺数(1255<Re<14116,1.6 m/s<u<18 m/s)和撞击距离L/d=30,60和90(d为喷嘴直径... 为揭示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力室内撞壁液膜形成演变机理,并优化液膜冷却设计,采用高速摄像技术实验研究了液体射流撞壁液膜表面波特征,考察了射流雷诺数(1255<Re<14116,1.6 m/s<u<18 m/s)和撞击距离L/d=30,60和90(d为喷嘴直径)对表面波频率、波间距及液滴飞溅的影响。结果表明,撞击点附近主要存在由射流动能引起的撞击波,高Re下液膜表面波前缘横向弯曲变形,呈现不规则锯齿状。当1960<Re<3920时,随Re的增加液膜表面波主频增大,频谱分布范围变宽。自撞击点向下游运动过程中波的主频、波速和波间距均不断减小。当撞击距离大于射流破碎长度,射流撞壁转变成连续液滴撞壁。对于连续液滴撞壁和高Re射流撞壁,表面波边缘沿壁面法线方向形成冠状薄膜,由于惯性力和表面张力的作用,薄膜破碎拉丝形成液滴,液滴溅射率随撞击距离的增加而增大。本文揭示了液膜撞击点附近大尺度波主要由射流表面扰动引起,并阐明了大部分飞溅液滴由表面波边缘薄液膜的破碎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火箭发动机 射流 撞壁液膜 表面波 飞溅 高速摄像
下载PDF
基于单高速相机3D-DIC的涡轮叶片全场振动测量 被引量:1
12
作者 谢瑞丽 许巍 +1 位作者 陈新 潘兵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23,194,共7页
采用成本较低、结构紧凑且使用便捷的单高速相机三维数字图像相关方法(single-camera high-speed three-dimensional 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简称SCHS 3D-DIC)对涡轮叶片的振动特性进行试验研究。首先,介绍了测量装置和原理,以悬臂... 采用成本较低、结构紧凑且使用便捷的单高速相机三维数字图像相关方法(single-camera high-speed three-dimensional 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简称SCHS 3D-DIC)对涡轮叶片的振动特性进行试验研究。首先,介绍了测量装置和原理,以悬臂铝板为对象开展验证试验,结果证明了该测量系统的准确性与有效性;其次,开展了叶片的全场振动特性测量,得到了其三维形貌、模态特性、全场位移与应变分布,获得了叶片在振动载荷作用下的高应变区域位置及应变分布特点。研究表明,SCHS 3D-DIC方法相比常规双高速相机3D-DIC方法具有更高的视场利用率,适合于细长型的涡轮叶片的振动测量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图像相关 涡轮叶片 振动测量 单高速相机 模态试验
下载PDF
激光钎涂金刚石的涂层形成行为及其机理分析
13
作者 秦建 龙伟民 +4 位作者 魏世忠 武汉琦 樊喜刚 魏永强 王自东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50-58,共9页
利用激光热源进行金刚石钎涂研究,并借助高速摄像对金刚石涂层成形行为及其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没有金刚石的情况下,钎料粉末的熔合铺展过程可分为粉末熔化、液态钎料聚合、粉末吸附熔合、润湿铺展和涂层凝固成形5个阶段,表面张力... 利用激光热源进行金刚石钎涂研究,并借助高速摄像对金刚石涂层成形行为及其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没有金刚石的情况下,钎料粉末的熔合铺展过程可分为粉末熔化、液态钎料聚合、粉末吸附熔合、润湿铺展和涂层凝固成形5个阶段,表面张力最小的位置处于熔池中心,而表面张力最大的位置处于熔池边缘,熔池中存在表面张力梯度,是熔池流动的主要驱动力;涂层中加入金刚石,涂层成形经历比未加入金刚石多出一个阶段,即金刚石迁移至涂层表层阶段,位于钎料润湿铺展阶段之后,钎涂过程中,金刚石趋向于沿着熔体表面边缘上浮,这主要是由于金刚石与液态钎料之间的界面张力远大于与固态基体界面张力,还有Stokes力、重力、浮力、Basset力等综合作用所致;钎涂过程中,金刚石透射激光的高效低损伤热作用特性会有效避免金刚石在钎涂过程中的过热损伤,这是金刚石激光钎涂层的最大潜在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热源 钎涂 金刚石 高速摄像 润湿机理
下载PDF
不同形状颗粒的阻力系数实验研究
14
作者 刘建芳 沈浩 +1 位作者 张丽芬 朱鹏飞 《航空工程进展》 CSCD 2024年第2期35-41,共7页
航空发动机高空冰晶粒子的阻力特性会影响冰晶的运动,为了探究不同形状冰晶对阻力系数的影响,采用高速摄像机跟踪拍摄的方法对球形颗粒和非球形颗粒(长圆柱、短圆柱和圆盘)阻力系数进行研究,根据颗粒匀速状态时的速度求得不同颗粒的雷... 航空发动机高空冰晶粒子的阻力特性会影响冰晶的运动,为了探究不同形状冰晶对阻力系数的影响,采用高速摄像机跟踪拍摄的方法对球形颗粒和非球形颗粒(长圆柱、短圆柱和圆盘)阻力系数进行研究,根据颗粒匀速状态时的速度求得不同颗粒的雷诺数和阻力系数,并利用实验数据拟合获得不同颗粒在工况范围内适用的阻力系数计算关系式,最后利用拟合数据之外的实验数据对关系式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雷诺数为3961~24144范围内,四种粒子阻力系数的计算值和试验值平均相对误差在5%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晶 阻力系数 发动机结冰 非球形颗粒 高速摄像机
下载PDF
RIA下PCMI行为的堆外验证试验研究
15
作者 郝思佳 丁锡嘉 +2 位作者 胡真 许倩 韩智杰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65-371,共7页
目前国内的反应性引入事故(RIA)研究中尚未开展芯块包壳机械相互作用(PCMI)失效模式的相关试验研究。为探究有效的试验方法并获取相关试验数据以分析包壳失效的作用机理,本文基于自主设计的堆外模拟PCMI试验的压缩膨胀(EDC)试验装置,采... 目前国内的反应性引入事故(RIA)研究中尚未开展芯块包壳机械相互作用(PCMI)失效模式的相关试验研究。为探究有效的试验方法并获取相关试验数据以分析包壳失效的作用机理,本文基于自主设计的堆外模拟PCMI试验的压缩膨胀(EDC)试验装置,采用高速摄像技术辅助,获取了双轴加载燃料元件包壳失效过程中的载荷、应变、破口情况等数据。研究结果表明,试验得出的包壳管残余应变比位于-0.1~0.5之间,符合堆内残余应变比范围。研究结果可为将来开展堆内试验储备技术和积累经验,为安全准则的建立及补充提供可参考的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性引入事故 芯块包壳机械相互作用 压缩膨胀试验 高速摄像技术
下载PDF
基于线阵相机的水下射弹动态参数及超空泡演化过程测量方法
16
作者 孙嘉伟 弯港 +2 位作者 顾金良 徐明杰 孔筱芳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564-2572,共9页
针对水下环境恶劣、光线条件差、难以拍摄并复原高速射弹运动姿态及其超空泡演化过程等问题,采用线阵相机的交汇测量原理,设计基于线阵相机的水下射弹图像采集系统、搭建基于双线阵相机的图像采集靶面,提出一种针对水下高速超空泡目标... 针对水下环境恶劣、光线条件差、难以拍摄并复原高速射弹运动姿态及其超空泡演化过程等问题,采用线阵相机的交汇测量原理,设计基于线阵相机的水下射弹图像采集系统、搭建基于双线阵相机的图像采集靶面,提出一种针对水下高速超空泡目标识别与弹形复原算法。利用超空泡射弹几何关系与相机标定数据推导出射弹过靶坐标、姿态角与过靶速度公式,搭建12.7 mm滑膛枪垂直发射入水实验,对系统的可行性进行验证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有效地进行水下射弹图像的快速采集,较完整的对弹形及空泡形态进行分离与复原,解算出射弹水下运动速度、姿态角及超空泡形态参数;系统解算出的速度与同时部署的高速摄像所处理的速度误差在1%以内,证明该系统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与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射弹 高速摄像 线阵相机 弹形复原 超空泡 图像处理
下载PDF
高速摄像测量电解液流量流速方法研究
17
作者 吴福凯 邹睿 +4 位作者 吕能勇 朱从贵 郑国庆 张祥金 陈荷娟 《自动化仪表》 CAS 2024年第8期97-100,107,共5页
基于武器装备军用贮备电池快速激活的战术技术要求,由于电解液的流速和流量是激活时间和电池性能的关键影响因素,提出了高速摄像测量电解液流量、流速的方法。采用混合气流体测量技术和高速摄像技术相结合的试验方法,通过高帧率相机和... 基于武器装备军用贮备电池快速激活的战术技术要求,由于电解液的流速和流量是激活时间和电池性能的关键影响因素,提出了高速摄像测量电解液流量、流速的方法。采用混合气流体测量技术和高速摄像技术相结合的试验方法,通过高帧率相机和专用的测量容器,实时精确测量电解液推送的流速和流量,从而获取电解液在任一瞬时状态下流速和流量的精确数值。试验结果表明,相同型号的贮液器中流速和流量有明显的差异,变化的时间约为200 ms;气液混合进入测量容器后内部气体逐渐被排出,电解液推送时间约为4 s。该方法为新型军用贮备电池的研发和性能优化提供了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贮备电池 流量流速 混合气流体测量 高速摄像 电解液 实时精确测量
下载PDF
基于DSP+FPGA的Camera Link接口相机的图像处理平台设计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向阳 程勇策 曲思潼 《电视技术》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5期215-219,共5页
以FPGA和DSP为中心,设计实现了Camera Link接口相机的数字图像数据的VGA和PAL双制显示,解决了数字图像数据由FPGA与DSP之间高速、大数据量的实时传输。DSP对数据进行实时处理后,经千兆网络向控制计算机终端传输图像数据,解决了相机数据... 以FPGA和DSP为中心,设计实现了Camera Link接口相机的数字图像数据的VGA和PAL双制显示,解决了数字图像数据由FPGA与DSP之间高速、大数据量的实时传输。DSP对数据进行实时处理后,经千兆网络向控制计算机终端传输图像数据,解决了相机数据传输距离的限制,拓展了高速网络相机的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GPA DSP camera LINK 高速 数字相机
下载PDF
基于高速摄像和激光吸收光谱的固体推进剂交变应变燃烧研究
19
作者 欧阳鉴锋 史晓鸣 +3 位作者 侯凯宇 顾明明 周忠岳 齐飞 《燃烧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3-219,共7页
针对固体推进剂燃烧特性容易受到机械应变的作用,设计开发了一套附带光学视窗的固体推进剂燃烧测量系统,并基于高速摄像以及激光吸收光谱方法,研究了机械应变对AP-HTPB固体推进剂燃速、CO_(2)浓度以及燃烧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静态... 针对固体推进剂燃烧特性容易受到机械应变的作用,设计开发了一套附带光学视窗的固体推进剂燃烧测量系统,并基于高速摄像以及激光吸收光谱方法,研究了机械应变对AP-HTPB固体推进剂燃速、CO_(2)浓度以及燃烧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静态应变条件,在-10%~10%的机械应变范围内,推进剂燃速、温度和CO_(2)浓度随应变量的增加而增加.其中,燃速变化范围为1.72~2.1 mm/s,推进剂燃烧温度变化范围为1490~1680 K,CO_(2)空间积分浓度变化范围为0.138~0.165 cm.对于交变应变条件,推进剂燃速变化呈现分阶段特征,即在燃烧前中期(0~1500 ms),平均燃速为1.926 ms左右,而在燃烧后半段(1500~2200 ms),测量燃速达到5 ms左右,造成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燃烧后期推进剂在交变应变的作用下发生了整体解体.另一方面,在燃烧前半段,推进剂燃烧温度和CO_(2)浓度呈现周期性变化,且变化频率与交变应变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进剂 交变应变 燃烧特性 激光吸收光谱 高速相机
下载PDF
高速Camera Link工业相机视频采集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黄钉劲 李飞 +1 位作者 杨爽 马莎莎 《价值工程》 2015年第4期43-44,共2页
高速工业相机在图像采集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数据,导致采集和传输困难,针对此种情况本文提出了高速工业相机图像采集系统方案。详细介绍了系统各个结构,对相机迸发的大量数据进行传输、转存和显示进行了研究,本系统采用中级配置模式,并行传... 高速工业相机在图像采集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数据,导致采集和传输困难,针对此种情况本文提出了高速工业相机图像采集系统方案。详细介绍了系统各个结构,对相机迸发的大量数据进行传输、转存和显示进行了研究,本系统采用中级配置模式,并行传输4路像素数据、时钟信号及控制信号。实验结果表明,图像采集系统能够完成对分辨率1280×1024、帧频400f/s、位宽8bit高速视频图像的实时采集及显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 工业相机 视频采集 camera LINK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