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0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mpacts of Two Types of Northward Jumps of the East Asian Upper-tropospheric Jet Stream in Midsummer on Rainfall in Eastern China 被引量:2
1
作者 林中达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4期1224-1234,共11页
The East Asian upper-tropospheric jet stream (EAJS) typically jumps north of 45~N in midsummer. These annual northward jumps are mostly classified into two dominant types: the first type corresponds to the enhanced... The East Asian upper-tropospheric jet stream (EAJS) typically jumps north of 45~N in midsummer. These annual northward jumps are mostly classified into two dominant types: the first type corresponds to the enhanced westerly to the north of the EAJS's axis (type A), while the second type is related to the weakened westerly within the EAJS's axis (type B). In this study, the impacts of these two types of northward jumps on rainfall in eastern China are investigated. Our results show that rainfall significantly increases in northern Northeast China and decreases in the Yellow River-Huaihe River valleys, as well as in North China, during the type A jump. As a result of the type B jump, rainfall is enhanced in North China and suppressed in the Yangtze River valley. The changes in rainfall in eastern China during these two types of northward jumps are mainly caused by the northward shifts of the ascending air flow that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EAJS. Concurrent with the type A (B) jump, the EAJS-related ascending branch moves from the Yangtze-Huai River valley to northern Northeast (North) China when the EAJS's axis jumps from 40~N to 55~N (50~N). Meanwhile, the type A jump also strengthens the Northeast Asian low in the lower troposphere, leading to more moisture transport to northern Northeast China. The type B jump, however, induces a northwestward extension of the lower-tropospheric western North Pacific subtropical high and more moisture transport to North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rthward jump East Asian upper-tropospheric jet stream eastern China rainfall Northeast Asian low western North Pacific subtropical high
下载PDF
辽东半岛一次湿下击暴流过程分析
2
作者 贾旭轩 梁军 +2 位作者 刘晓初 冯呈呈 张子莹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11-420,共10页
2020年9月11日辽东半岛南部发生了一次强对流天气,并出现了湿下击暴流,大连金州得胜站地面最大阵风达到21.7 m·s^(-1)。本文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大连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第5代全球再分析资料和高分辨率中尺度... 2020年9月11日辽东半岛南部发生了一次强对流天气,并出现了湿下击暴流,大连金州得胜站地面最大阵风达到21.7 m·s^(-1)。本文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大连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第5代全球再分析资料和高分辨率中尺度数值模拟资料,对此次湿下击暴流天气过程的环流背景、对流风暴发生发展环境及其回波特征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强对流天气发生在北上台风变性形成的高空冷涡东部西南风与东南风的切变线上,地面辐合线和低空急流是触发初始对流的直接系统,初始对流在高空辐散耦合作用下发展加强;对流系统西移登陆至地面冷池与其东部暖空气之间形成锋生带上,辐合抬升作用加强,促使对流系统组织化程度更高、强度更强。(2)高温、高湿、对流不稳定层结是对流系统发生发展的有利环境条件。强对流发生前,探空曲线“上干下湿”、呈“V”型分布,抬升凝结高度明显下降;湿下击暴流发生时,径向速度垂直分布为中层径向辐合、低层辐散;瞬时大风出现前后,大连多普勒天气雷达在高、低仰角均探测到超过45 dBZ强反射率因子缺口,高仰角强反射率因子缺口先于低仰角出现,通过监测高仰角强反射率因子的变化,对湿下击暴流有一定的预警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下击暴流 低空急流 冷池 强反射率因子缺口
下载PDF
西北干旱区机场低空风切变基本特征分析
3
作者 曼吾拉·卡德尔 刘鑫华 +1 位作者 李云翔 关文娟 《干旱气象》 2024年第3期347-356,共10页
为提升对西北干旱区低空风切变特征的认识,对该区域民航飞行安全提供可靠的气象服务保障,以新疆为例,利用机场语音方式航空器报告、机场例行观测实况报文、维萨拉(Vaisala)气象自动观测系统数据、飞机机载探测资料、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 为提升对西北干旱区低空风切变特征的认识,对该区域民航飞行安全提供可靠的气象服务保障,以新疆为例,利用机场语音方式航空器报告、机场例行观测实况报文、维萨拉(Vaisala)气象自动观测系统数据、飞机机载探测资料、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ECMWF)第五代大气再分析资料(ERA5)对新疆区域17个机场接收的低空风切变报告进行统计,并对喀什机场一次典型低空风切变事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新疆地区低空风切变四季均有出现,夏季出现频率最高,低空风切变在90~300 m高度范围内频发,主要集中发生在中午至傍晚时段,中等强度的低空风切变出现频次最多,小机型飞机更易遭遇低空风切变。低空风切变发生时机场常受500 hPa西风气流型、低涡型、低槽型天气系统影响,且多伴有低空急流、地面大风及对流云等情况,特殊的地形环境也是影响新疆部分机场低空风切变频发的原因之一。对喀什机场一次典型低空风切变个例分析后发现,在低槽型天气系统影响下,飞机进近和复飞过程中遭遇了强风切变,包括强水平风向、风速的切变和强垂直风切变,在中小尺度系统影响下飞机在下降过程中极有可能遭遇下击暴流,从而引发强低空风切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空风切变 低空急流 自动观测资料 机载观测资料 新疆机场
下载PDF
沂沭泗流域2020年一次致洪暴雨天气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4
作者 张庆池 席琳 +4 位作者 孙磊 胡楠 曹梦瑶 李静怡 孙雪 《科技通报》 2024年第1期8-16,共9页
本文利用ERA5(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 re-analysis 5)逐小时资料、中国地面降水日值数据集(V2.0)和中国自动站与CMORPH降水产品融合的逐时降水量网格数据集(1.0版),对比分析沂沭泗流域2019年1909号台风“... 本文利用ERA5(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 re-analysis 5)逐小时资料、中国地面降水日值数据集(V2.0)和中国自动站与CMORPH降水产品融合的逐时降水量网格数据集(1.0版),对比分析沂沭泗流域2019年1909号台风“利奇马”和2020年8月13日特大暴雨2次致洪暴雨过程的时空特征。2次过程前期降水存在较大差异,“利奇马”过程降水持续时间长,影响区域广,过程雨量大,沂沭泗流域面雨量达1978年最强,但前期流域降水异常偏少五成以上。而8.13致洪暴雨过程前期沂沭泗出现多次强降水,降水异常偏多,降水较常年偏多八成,前30日累计降水总量为1978—2020年历史最大值。分析造成2020年前期降水异常偏差成因:7月20日~8月15日副热带高压强度异常偏强,脊线偏西,且贝加尔湖-蒙古地区冷涡不断有冷空气分裂南下,冷暖空气在江淮-黄淮地区对峙,沂沭泗流域有利于出现连续性强降水。此外,分析8.13致洪暴雨天气尺度和中小尺度系统可知,降水区处于东北冷涡底部和副高边缘,副高呈东北-西南走向,形成高压坝,有利于降水系统稳定少动;低层西南暖湿气流强盛、切变线维持。高、低空急流耦合作用使得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加剧,降水区垂直运动得以加强和维持。沂蒙山区地形不仅有利于流域坡面汇流,而且造成风场迎风坡辐合,对降水有一定的增强作用,并影响降水落区。最后,研究相对风暴螺旋度与强降水落区发现,两者具有较高的相关性,螺旋度对降水预报提前量超过4 h,且螺旋度中心值越大,雨强越大,螺旋度中心强度的维持预示着强降水的持续,因此相对风暴螺旋度在沂沭泗流域暴雨的预报中可作为重要的参考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沂沭泗 降水异常 高、低空急流 螺旋度
下载PDF
中国西部地区暴雨过程高、低空急流耦合影响机制的个例研究
5
作者 段海霞 姚秀萍 +2 位作者 刘新伟 周甘霖 赵采玲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907-1924,共18页
高、低空急流对中国暴雨有重要影响,但是其对中国西部地区暴雨影响的深入研究缺乏,其耦合过程及机制的研究更少。本文利用常规观测、加密自动气象站降水资料以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借助数值模拟,研究高、低空急流耦合效应对2018年7月8... 高、低空急流对中国暴雨有重要影响,但是其对中国西部地区暴雨影响的深入研究缺乏,其耦合过程及机制的研究更少。本文利用常规观测、加密自动气象站降水资料以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借助数值模拟,研究高、低空急流耦合效应对2018年7月8~11日中国西部一次特大暴雨过程的影响及其发生机制。结果表明:(1)此次暴雨过程是在中高纬东移冷涡低槽与副高西伸北抬的有利背景下产生的,高、低空急流耦合有利于暴雨的发展。(2)高、低空急流耦合主要通过次级环流和动量下传得以实现:高空急流加强高层辐散下沉,同时低空急流加强低层辐合上升,促使高、低空急流之间形成次级环流,其下沉支引导高层高值位涡向下层传播,形成动量下传,与中层高值位涡区相衔接,高、低空急流在中层耦合。(3)高、低空急流的耦合,加强了中层不稳定能量的聚集,促使低空急流加强发展;进而增强了辐合强度,促使上升运动加强,从而增强了降水强度。通过增减高、低空风速的敏感性试验发现,高低层风速的增减能够改变中低层最大位涡的增减,其基本对应了强降水时段,且位涡值越大降水强度越强。(4)高、低空急流强度共同对降水强度有重要影响:数值模式敏感试验表明,当同时增加高低空急流强度,降水强度将增强,而仅增加高空或低空急流,降水强度变化不大,但减弱高空或低空急流强度,降水强度均会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暴雨 高、低空急流耦合 数值模拟 动量下传 次级环流
下载PDF
近11年中国寒潮频发的机理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胡宏博 黄艳艳 +1 位作者 戴金 赵钱飞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64-875,共12页
利用全国840个站点观测资料以及ERA5再分析资料,分析了过去63 a(1960—2022年)冬半年(前一年10月—当年4月)全国性寒潮频次的年代际变化特征。统计结果表明: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寒潮频次的下降趋势在2012年发生了转折,2012—2022年呈现显... 利用全国840个站点观测资料以及ERA5再分析资料,分析了过去63 a(1960—2022年)冬半年(前一年10月—当年4月)全国性寒潮频次的年代际变化特征。统计结果表明: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寒潮频次的下降趋势在2012年发生了转折,2012—2022年呈现显著上升趋势。2012—2022年,乌拉尔山阻塞频率与全国性寒潮发生频次呈显著负相关。乌拉尔山阻高会抑制高空急流发生发展,大气经向环流减弱,北极内冷气团南下受阻,从而减少寒潮发生的频次。同时乌拉尔山阻高与东亚中高纬地区地面2 m温度经向分布联系紧密,乌拉尔山阻塞的频繁发生往往会出现更多的北极增温、中纬度地区降温的天气尺度现象。此外,北极增暖效应本身也与我国寒潮频次有显著的负相关,北极增暖会减小中高纬温度差,西风带减弱,进而减弱冷空气的输送。近11 a,乌拉尔山阻塞频率呈显著减少趋势,相应地,等熵面位涡经向梯度具有线性增加趋势,不利于阻塞高压的维持,伴随北极增暖效应也呈现出减弱态势,这样的大气环流配置有利于近年来我国寒潮频次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代际变化 寒潮 阻塞高压 高空急流 北极增暖
下载PDF
一次云南干季极端暴雨成因分析
7
作者 米瑞芝 牛法宝 +4 位作者 赵建萍 王志云 米智伟 鲁亚斌 孙绩华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86-895,共10页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常规及非常规气象观测资料,综合分析2015年1月9日云南干季极端暴雨天气过程.结果表明:深厚的南支槽、低空切变线及地面冷锋共同作用导致此次过程;强位相热带季节内振荡(Madden-Julian Oscillation,MJO)处于“湿窗...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常规及非常规气象观测资料,综合分析2015年1月9日云南干季极端暴雨天气过程.结果表明:深厚的南支槽、低空切变线及地面冷锋共同作用导致此次过程;强位相热带季节内振荡(Madden-Julian Oscillation,MJO)处于“湿窗口”期,对水汽输送及对流发展有指示作用;南支槽前西南低空急流输送充沛水汽,暴雨落区与水汽强辐合区基本一致;高低空急流耦合,云南处于高空急流次级环流上升支,受锋面抬升,锋区次级环流上升支与高空急流次级环流上升支叠加,形成极强的上升运动;西南低空急流输送不稳定能量,滇西南暴雨区以强对流天气为主,滇中暴雨区以稳定性降水为主;结合稳定度参数的综合分析,有助于判断云南干季强对流天气落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季暴雨 热带季节内振荡(MJO) 南支槽 高低空急流 干季强对流 云南
下载PDF
印度双低涡对青藏高原西部一次典型暴雪过程的影响
8
作者 张入财 王君 +2 位作者 陈超辉 付伟基 魏璐璐 《干旱气象》 2023年第3期463-473,共11页
利用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RA5再分析资料和FY-4A卫星云顶亮温数据,对2021年10月18—19日青藏高原西部暴雪过程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印度北部低涡对强降雪天气的贡献。结果表明:本次强降雪过程在南支槽东移和印度低涡异... 利用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RA5再分析资料和FY-4A卫星云顶亮温数据,对2021年10月18—19日青藏高原西部暴雪过程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印度北部低涡对强降雪天气的贡献。结果表明:本次强降雪过程在南支槽东移和印度低涡异常活跃的背景下产生,南支槽前高空急流和印度北部东西向两个低涡为高原西部强降雪提供了有利的环流背景;降雪期间,印度北部至喜马拉雅山脉以南地区东南风低空急流大爆发,建立了一条由孟加拉湾向西输送的水汽通道,使得孟加拉湾水汽能够向西输送;生成于印度西北地区的对流层低涡系统一方面阻挡水汽继续向西输送,有利于孟加拉湾的水汽在低涡东部聚集,另一方面增强低涡东部偏南气流与高原大地形之间的强迫作用,使得大量水汽能够源源不断地从对流层低层沿高原南坡陡峭地形向上爬升至高原,为强降雪天气提供充足水汽条件;高空位涡侵入是印度西北地区的低涡系统生成发展的重要原因。总的来看,印度北部的低涡系统在此次高原西部降雪天气中起了重要作用,在高原地区降雪预报业务中,有必要加强对低纬度地区对流层低层低涡系统的跟踪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雪 南支槽 双低涡 位涡 高低空急流
下载PDF
急流和地形对阳江一次特大暴雨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钟雄蔼 杨廷春 李舒文 《广东气象》 2023年第4期25-29,35,共6页
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WRF对2020年6月1日的阳江特大暴雨进行模拟和分析。结果表明:WRF的模拟结果很好地再现了该次暴雨的过程。通过控制试验和地形敏感性试验对比,发现将阳江及附近地区的山地移除后,降水区远离阳江地区,发生在粤西北山区... 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WRF对2020年6月1日的阳江特大暴雨进行模拟和分析。结果表明:WRF的模拟结果很好地再现了该次暴雨的过程。通过控制试验和地形敏感性试验对比,发现将阳江及附近地区的山地移除后,降水区远离阳江地区,发生在粤西北山区。进一步分析表明,边界层急流为这次降水的发生发展提供了充沛水汽的前提条件。阳江附近山地对边界层急流的阻挡和抬升作用是降水发生发展的关键因素:一方面地形阻挡边界层急流增强相当位温水平梯度,增强对流不稳定性;另一方面,地形对边界层急流的抬升作用增强辐合上升运动产生对流。同时,边界层急流出口区配合低空急流入口区的抽吸作用,导致降水系统发展强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气学 WRF模式 暴雨 地形 边界层急流 低空急流 阳江
下载PDF
2021年苏州与武汉两地龙卷的环境条件与雷达特征对比分析
10
作者 王艺娟 姚聃 +1 位作者 梁旭东 陶局 《暴雨灾害》 2023年第4期415-426,共12页
基于上海青浦双偏振雷达、武汉多普勒天气雷达、新一代天气雷达组网拼图、地面加密自动气象站和ERA5再分析等数据,对2021年5月14日夜间苏州、武汉相继出现的致灾严重的龙卷天气过程,从天气背景、地面触发机制、雷达探测特征和环境参数... 基于上海青浦双偏振雷达、武汉多普勒天气雷达、新一代天气雷达组网拼图、地面加密自动气象站和ERA5再分析等数据,对2021年5月14日夜间苏州、武汉相继出现的致灾严重的龙卷天气过程,从天气背景、地面触发机制、雷达探测特征和环境参数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苏州、武汉两地龙卷均发生在西南暖湿气流强迫背景下,低层高温高湿,均受到低空急流和超低空急流影响,但两地龙卷发生位置与对应的急流位置不同,苏州龙卷西侧对应东侧急流出口区,武汉龙卷正好对应西侧急流出口区;(2)苏州龙卷是由阵风锋引起的辐合线配合强度适宜的弱冷池触发的;武汉龙卷发生时地面存在中尺度辐合中心和弱冷池;(3)两地龙卷均发生在孤立右移超级单体伴随低层中气旋突然加强之时,龙卷涡旋特征(TVS)分别出现在苏州龙卷和武汉龙卷发生前2 min和3 min;(4)有别于美国龙卷发生的环境条件,苏州龙卷发生在高的对流有效位能、较低的抬升凝结高度和对流抑制能量以及中等偏弱的风暴相对螺旋度和垂直风切变条件下;武汉龙卷则发生在弱的对流有效位能、较低的抬升凝结高度、较高的对流抑制能量以及强的风暴相对螺旋度和垂直风切变条件下。比较而言,两地龙卷发生前和发生时,苏州龙卷的热力条件较好、动力条件中等偏弱,而武汉龙卷的动力条件较好、热力条件偏弱,可见两地龙卷均发生在热力和动力条件互补的环境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卷 超低空急流 地面辐合线 垂直风切变 环境参数
下载PDF
低延迟低抖动的FAST解码器设计与实现
11
作者 张曦煌 丁楠 +2 位作者 柴志雷 冯一飞 叶钧超 《应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05-717,共13页
为了解决金融FAST(financial information exchange adapted for streaming)协议面临的纯软件解码延迟高,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硬件解码开发周期长、更新困难的问题,提出了基于OpenCL和HLS的硬件解码模式。通过对FAST数... 为了解决金融FAST(financial information exchange adapted for streaming)协议面临的纯软件解码延迟高,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硬件解码开发周期长、更新困难的问题,提出了基于OpenCL和HLS的硬件解码模式。通过对FAST数据解码的标记、切分、合并、解码模块进行流水优化,对切分和字段解码进行并行操作,将数据的输入输出改为流式接口减少I/O口的延时以及对切分数组进行分割映射等优化方式实现了解码过程低延迟、低抖动。实验结果表明,相比纯软件解码,本文提出的解码器处理速度提升了11倍,解码延迟缩短至1/6,抖动幅度控制在10 ns之内。相比传统HDL方式的FPGA定制硬件开发,开发效率可提升3~4倍,从而更好地满足产品更新换代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PENCL 低延迟低抖动 FAST协议解码 高层次综合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
下载PDF
大连地区一次副热带高压边缘暖锋暴雨机制分析
12
作者 王秀萍 赛瀚 +1 位作者 刘晓初 李燕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23年第4期16-23,共8页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自动站逐时降雨量资料以及NCEP逐6 h再分析资料(1°×1°),对2020年8月31日大连地区一次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边缘暖锋暴雨过程的环境场特征和动力、热力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暴雨发生在远距...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自动站逐时降雨量资料以及NCEP逐6 h再分析资料(1°×1°),对2020年8月31日大连地区一次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边缘暖锋暴雨过程的环境场特征和动力、热力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暴雨发生在远距离台风活动的有利背景下,由副高、500 h Pa高空槽和850 hPa暖式切变线共同影响所致。大连地区处于副高边缘,台风造成副高西伸北抬,副高和台风外围的偏南暖湿气流共同为暴雨区输送充足的水汽条件,为此次暴雨的产生提供了有利的大尺度环流背景场。暴雨发生前大气对流不稳定,深厚的湿层和暖云层以及较低的云底高度,是产生较高降雨效率的有利条件。850 hPa比湿>14 g/kg,超过区域暴雨阈值;近地层出现强水汽通量辐合中心并配合上升运动区,对强降水的预报具有明显指示意义。高空急流提供强辐散“抽吸”作用,对流层中下层西南风的不断加强和向下传播出现低空和超低空急流,高、低空急流耦合形成较强的上升运动,触发不稳定能量释放,产生强降水。超低空急流的出现对此次暴雨的产生、发展和维持发挥关键的作用。暴雨区上空存在广义位温等值线密集带和陡立区,由于凝结潜热释放而引起广义位温高值区呈漏斗状向下伸展,中低层强暖平流促使湿斜压性显著增强,有利于暖锋锋生,从而导致整层饱和大气的抬升,最终产生强降雨天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对流不稳定 超低空急流 广义位温 暖锋锋生
下载PDF
黑龙江省2009年6月罕见的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分析(英文) 被引量:1
13
作者 吴英 张杰 闫中帅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CAS 2010年第10期29-32,共4页
From June 18th to June 19th of 2009,Heilongjiang Province was hit by the regional rainstorm rarely paralleled in history.According to the findings based upon the conventional observation data,the precipitation occurre... From June 18th to June 19th of 2009,Heilongjiang Province was hit by the regional rainstorm rarely paralleled in history.According to the findings based upon the conventional observation data,the precipitation occurred under the double-blocking situation of Ural Mountains and the Sea of Okhotsk.The main influencing systems were the upper vortex and northward low-pressure that came from Hetao area,accompanied by the delivery of high and low level jet stream.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volvement of blocking high,transfer of water vapor and configuration of high and low level jet stream were the key factors resulting in the rainfall proc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locking high Water vapour transport high and low level jet stream China
下载PDF
2019年9月12—14日陇南市持续性暴雨天气成因分析
14
作者 宁和平 段秀兰 张锋 《现代农业科技》 2023年第22期136-140,146,共6页
本文对2019年9月12—14日陇南市出现的一次持续性暴雨天气过程的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强降水天气过程中副热带高压外围有较强的西南气流稳定维持,同时700 hPa存在明显的强风速带的辐合,低层强烈辐合为暴雨的发生、发展提供了... 本文对2019年9月12—14日陇南市出现的一次持续性暴雨天气过程的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强降水天气过程中副热带高压外围有较强的西南气流稳定维持,同时700 hPa存在明显的强风速带的辐合,低层强烈辐合为暴雨的发生、发展提供了动力条件;对物理量场分析发现,这次持续暴雨过程中,中低层有明显的湿层及水汽辐合,为降水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条件;对流云团演变特征表明,此次持续性强降水是在青海东南部的对流云与四川北部的对流云系东移合并加强后逐渐减弱的过程中发生的,具有明显的局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副热带高压 切变线 低空急流 辐合 对流云团 甘肃陇南 2019年9月12—14日
下载PDF
一次东北冷涡暴雨的成因分析
15
作者 赵旻 《农业灾害研究》 2023年第1期106-108,共3页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MICAPS资料、NCEP/NCAR1°×1°逐6 h再分析资料,从热力动力条件、层结条件等方面,对2022年6月4—5日内蒙古东南部地区的一次东北冷涡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得出产生暴雨的天气尺度和中尺度系统特征。结...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MICAPS资料、NCEP/NCAR1°×1°逐6 h再分析资料,从热力动力条件、层结条件等方面,对2022年6月4—5日内蒙古东南部地区的一次东北冷涡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得出产生暴雨的天气尺度和中尺度系统特征。结果表明:此次暴雨是由东北冷涡前部暖湿切变造成的,鄂霍次克海阻塞高压阻挡,使冷涡移动缓慢,冷涡系统影响时间长、降水量增大。暖湿空气在切变处强烈辐合,与高低空急流耦合产生的次级环流上升支重合,地面中尺度切变线为暴雨云团的发展与维持提供了有利条件。低层强辐合区与高层强辐散区重合,为暴雨产生提供了动力条件;低空偏南急流为暴雨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条件,同时低层增温增湿使大气层结不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冷涡 中尺度切变线 低空急流 次级环流 暴雨
下载PDF
低空切变线与低空急流共同影响下浙江梅汛期暴雨落区分型
16
作者 李悦 丁霖 徐亚钦 《农业灾害研究》 2023年第2期114-117,共4页
基于国家和区域自动气象站实况雨量资料、ERA5再分析资料、MICAPS常规观测资料,筛选出2015—2021年浙江地区12次梅汛期暴雨天气过程,对其暴雨落区进行分型,并对每一型暴雨影响系统的配置与变动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表明:浙江梅汛期暴... 基于国家和区域自动气象站实况雨量资料、ERA5再分析资料、MICAPS常规观测资料,筛选出2015—2021年浙江地区12次梅汛期暴雨天气过程,对其暴雨落区进行分型,并对每一型暴雨影响系统的配置与变动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表明:浙江梅汛期暴雨落区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变动、低空切变线的类型与强度、低空急流的强度和变动、高低空系统之间的相互配置密切相关,可以分为3类,即低空急流附近型、低空切变线附近型、低空急流与低空切变线之间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落区 低空急流 低空切变线 副热带高压
下载PDF
台风“暹巴”变性引发的铁岭地区暴雨过程分析
17
作者 许馨月 张明哲 +2 位作者 李晓婷 王禄禄 姜新 《农业灾害研究》 2023年第8期157-159,共3页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从环流背景、天气影响系统、物理量场、数值预报模式等方面,采用天气学分析方法,对2022年7月6—7日铁岭地区区域性暴雨、局部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台风“暹芭”变性后的温带气旋、副热带高压的位置...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从环流背景、天气影响系统、物理量场、数值预报模式等方面,采用天气学分析方法,对2022年7月6—7日铁岭地区区域性暴雨、局部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台风“暹芭”变性后的温带气旋、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和低空急流的配合,为此次区域性暴雨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此次暴雨过程存在南北2条大暴雨带,与气旋发展、移动路径及低空急流的强度和位置密切相关;实况与数值模式对比检验分析对大暴雨落区的预报起到重要作用,具有一定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性暴雨 台风变性 副热带高压 低空急流
下载PDF
云南西双版纳2021年一次冬季暴雨天气浅析
18
作者 高栋斌 高婷婷 桑二 《农业灾害研究》 2023年第3期80-82,共3页
利用ERA5再分析资料、高空探测和地面观测资料等对2021年2月7—9日云南西双版纳一次冬季暴雨天气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1)稳定持久位于90°E附近南支槽和脊线位于15°N附近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副高)、稳定维持经向... 利用ERA5再分析资料、高空探测和地面观测资料等对2021年2月7—9日云南西双版纳一次冬季暴雨天气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1)稳定持久位于90°E附近南支槽和脊线位于15°N附近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副高)、稳定维持经向型环流是有利的大尺度环流条件;(2)中低层切变线和700 hPa西南低空急流将充沛的水汽输送至西双版纳上空急剧辐合抬升是暴雨发生的主要机制;(3)逆温干暖盖储能作用使得水汽和热量积聚和500 hPa干冷空气侵入是有利的热力层结不稳定条件;(4)暴雨位于700 hPa急流核前沿辐合区内,暴雨移动路径与急流移动方向相一致;水汽强辐合区和暴雨落区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双版纳 冬季暴雨 南支槽 低空急流 逆温干暖盖储能作用
下载PDF
低空急流在副高西北侧连续性暴雨中的触发作用 被引量:105
19
作者 顾清源 肖递祥 +2 位作者 黄楚惠 师锐 陈茂强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9-67,共9页
利用NCEP1°×1°再分析资料、常规高空及地面资料,对2008年9月22—26日四川盆地西北部连续性暴雨的形成机制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此次暴雨产生在副高异常强盛和强台风黑格比登陆西进的环流背景下,过程期间500hPa无低值系统... 利用NCEP1°×1°再分析资料、常规高空及地面资料,对2008年9月22—26日四川盆地西北部连续性暴雨的形成机制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此次暴雨产生在副高异常强盛和强台风黑格比登陆西进的环流背景下,过程期间500hPa无低值系统影响,暴雨的主要触发系统是副高和台风外围持续强劲的东南风低空急流,持续的东南风低空急流为暴雨区输送了源源不断的水汽和不稳定能量,急流最大风速出口区辐合及地形抬升为暴雨形成提供了辐合上升的动力条件,过程期间暴雨区位于一个稳定正环流的上升支中。另外,冷空气在此次过程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空急流 副高 暴雨
下载PDF
“05·6”华南持续性暴雨的成因分析 被引量:62
20
作者 熊文兵 李江南 +2 位作者 姚才 王安宇 冯瑞权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0-97,共8页
2005年6月华南出现大范围持续性暴雨过程,造成巨大损失。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卫星云图TBB资料及T213分析场资料,对此次持续性暴雨过程的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这次暴雨过程充足稳定的水汽主要源自印度洋,这与“94.6”等以往华南暴雨... 2005年6月华南出现大范围持续性暴雨过程,造成巨大损失。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卫星云图TBB资料及T213分析场资料,对此次持续性暴雨过程的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这次暴雨过程充足稳定的水汽主要源自印度洋,这与“94.6”等以往华南暴雨水汽主要来自于南海不同。高低空急流与切变线是这次强降雨过程的触发系统,低空急流输送了丰沛的暖湿空气,维持了低空对流不稳定形势。冷暖气流在切变线南侧、低空急流左侧交汇,产生强烈辐合上升运动,触发了强降水。对流云系上MCS的不断生消是造成强降雨持续的直接原因。本次过程存在一次高空急流的变化,高空由西北急流转为西南急流,切变线的变化趋势与这一变化过程相呼应;这一特征也是暴雨过程得以维持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暴雨 高低空急流 MCS 切变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