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6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aking Public Space in High-density Environment: Strategy and Methodology of Landscape Urbanism
1
作者 WANG Yi ZHENG Fen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16年第3期53-56,59,共5页
High concentration of population and other elements brought by high urbanization has pushed the future construction of urban public spaces to be both "compact" and "ecological". Theory and methodol... High concentration of population and other elements brought by high urbanization has pushed the future construction of urban public spaces to be both "compact" and "ecological". Theory and methodology of landscape urbanism provides a new perspectiv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ublic spaces in high-density urban environment. Based on the concept and basic standpoints of landscape urbanism, this paper elaborated its potential value in spatial connection, functional integration and vitality promotion, and also analyzed practical strategies of landscape urbanism from three perspectives of structure, fold and stage by combining with typical cases,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designing urban public spaces in high-density environ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scape urbanism high density Public space STRATEGY
下载PDF
Korean Academic Librarians’ Recognition of the High Density Book Storage System
2
作者 Joonsuk Ahn 《Journal of Building Construction and Planning Research》 2013年第4期83-88,共6页
Korean academic libraries are facing a serious space shortage problem due to the inability to uphold the rapidly increasing amount of printed materials despite having expanded the number of physical facilities. Data c... Korean academic libraries are facing a serious space shortage problem due to the inability to uphold the rapidly increasing amount of printed materials despite having expanded the number of physical facilities. Data computerization has been considered as a solution to the issue, but deliberation for the High Density Book Storage System has been on the rise because of its impressive method of preserving printed materials in a realistic facility. Despite the different methods of print material storage, Korean academic libraries have largely focused on investing in the least efficient method of compact shelving to solve this issue. It is hypothesized that the misuse of funds on inefficient systems is occurring due to the lack of knowledge about the high-density book storage systems like the Harvard model. In order to propose a realistic solution to the academic library space shortage crisis on a logical basis, it is imperative that a study of academic librarians i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ir knowledge on such efficient storage syste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ace SHORTAGE Problem ACADEMIC Library Facility high density BOOK Storage HARVARD Model
下载PDF
Was Polchinski Wrong? Colombeau Distributional Rindler Space-Time with Distributional Levi-CivitàConnection Induced Vacuum Dominance. Unruh Effect Revisited
3
作者 Jaykov Foukzon Alexander Potapov Elena Men’kova 《Journal of High Energy Physics, Gravitation and Cosmology》 2018年第2期361-440,共80页
The vacuum energy density of free scalar quantum field in a Rindler distributional space-time with distributional Levi-Cività connection is considered. It has been widely believed that, except in very extreme sit... The vacuum energy density of free scalar quantum field in a Rindler distributional space-time with distributional Levi-Cività connection is considered. It has been widely believed that, except in very extreme situations, the influence of acceleration on quantum fields should amount to just small, sub-dominant contributions. Here we argue that this belief is wrong by showing that in a Rindler distributional background space-time with distributional Levi-Cività connection the vacuum energy of free quantum fields is forced, by the very same background distributional space-time such a Rindler distributional background space-time, to become dominant over any classical energy density component. This semiclassical gravity effect finds its roots in the singular behavior of quantum fields on a Rindler distributional space-times with distributional Levi-Cività connection. In particular we obtain that the vacuum fluctuations have a singular behavior at a Rindler horizon . Therefore sufficiently strongly accelerated observer burns up near the Rindler horizon. Thus Polchinski’s account doesn’t violate the Einstein equivalence princip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ACUUM Energy density Rindler Distributional space-TIME Levi-Cività CONNECTION Semiclassical Gravity Effect EINSTEIN EQUIVALENCE PRINCIPLE space-TIME EINSTEIN EQUIVALENCE PRINCIPLE
下载PDF
高温热浪期间城市空间热环境特征及人群热舒适度评价研究——以重庆渝中区典型空间为例
4
作者 黄海静 介鹏宇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8-106,共9页
针对高密度城市空间的高温热浪问题,以山地城市重庆的核心城区渝中区为例,对商业区、住区、山地公园、滨江公园3类4种典型城市功能空间进行一个热浪周期的实测,通过空气温度、地表温度、相对湿度、太阳辐射等热环境参数分析,比较不同城... 针对高密度城市空间的高温热浪问题,以山地城市重庆的核心城区渝中区为例,对商业区、住区、山地公园、滨江公园3类4种典型城市功能空间进行一个热浪周期的实测,通过空气温度、地表温度、相对湿度、太阳辐射等热环境参数分析,比较不同城市空间热环境特征;结合城市人群热舒适相关问卷调研,选取生理等效温度(PET)描述人体热感受,归纳城市空间高温热浪期间对人群热舒适的影响要素及规律,建立夏季室外热舒适度预测模型。显示:1)高温热浪期间热环境受城市空间要素影响且具有差异化特征,老旧住区受高温热浪影响严重,商业区紧随其后,公园绿地较好;2)室外热舒适度与空间要素紧密相关,PET、空气温度和地表温度与热感觉和热舒适显著负相关,相对湿度与热感觉和热舒适呈显著正相关,空气温度和热辐射对热舒适度影响较大,相对湿度与地表温度影响相对较小;3)合理的空间形态和遮阴规划、植被及水体设置、高蓄热性下垫面等设计要素可缓解高温热浪,降低热中性温度,提高热舒适性。研究结果为山地城市高温热浪形成机制探究及城市空间热环境优化设计提供一定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高密度城市 高温热浪 热环境 热舒适度 城市功能空间
下载PDF
三维高密度电法在浅层精细化探测中的对比研究
5
作者 姜杰 赵杨杉 +3 位作者 晏雁 郑军 张威 刘国智 《中国煤炭地质》 2024年第5期69-75,共7页
为实现工程场地地下结构精细化探测,在研究区开展了工程勘察中常用的四极装置(温纳、施伦贝谢尔、偶极)三种装置类型的三维高密度电法精细化探测对比研究。主要对各装置的三维反演可视化成果及不同方向的切片成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 为实现工程场地地下结构精细化探测,在研究区开展了工程勘察中常用的四极装置(温纳、施伦贝谢尔、偶极)三种装置类型的三维高密度电法精细化探测对比研究。主要对各装置的三维反演可视化成果及不同方向的切片成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三种装置均能完成浅部地质体的精细刻画,但在数据覆盖范围、探测深度,分辨率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一种工程场地勘察三维高密度电法野外数据采集装置类型选择方案,对以后三维高密度电法工程实际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高密度电法 浅层地质结构 精细化探测
下载PDF
私享极小·共享极大:共享时代高密度居住模式下的微型居住策略
6
作者 舒平 满意 王位 《世界建筑导报》 2024年第3期8-12,共5页
基于共享时代背景下居民行为和生活方式的转变,提出“私享极小·共享极大”的微型居住策略,探索通过适当控制缩减户型面积,充分使用城市公共资源、提高居住空间使用效率等措施,适应共享时代下居住建筑发展的新需求,积极思考未来微... 基于共享时代背景下居民行为和生活方式的转变,提出“私享极小·共享极大”的微型居住策略,探索通过适当控制缩减户型面积,充分使用城市公共资源、提高居住空间使用效率等措施,适应共享时代下居住建筑发展的新需求,积极思考未来微型居住空间的发展策略及应对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私享 共享 高密度居住模式 微型居住空间 空间利用效率
下载PDF
高密度环境下住区设计中的次级地面策略研究
7
作者 倪阳 蒋武扬 《住区》 2024年第4期55-60,共6页
在高密度环境下,借助空中连廊、空中平台来创造公共空间是近期住宅设计中频繁出现的设计策略,又被称为次级地面策略。通过梳理次级地面从乌托邦设想发展至实践策略的历程,分析得出次级地面需要面对的“本体性问题”和“城市性问题”。... 在高密度环境下,借助空中连廊、空中平台来创造公共空间是近期住宅设计中频繁出现的设计策略,又被称为次级地面策略。通过梳理次级地面从乌托邦设想发展至实践策略的历程,分析得出次级地面需要面对的“本体性问题”和“城市性问题”。进一步讨论了次级地面实践案例中对两个问题的回应方式,归纳出三种次级地面策略的应用方式,以期丰富住区公共空间设计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区设计 高密度城市 次级地面 公共空间 开放住区
下载PDF
APGS系统支持下的高密度城市的中心城区闲置空间再利用研究——以上海徐汇区湖南路街道为例
8
作者 涂慧君 孙梦薇 赵定章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7期136-139,共4页
文章通过分析以上海为代表的高密度城市的中心城区存在的空间不足问题,提出通过闲置空间再利用拓展公共空间。针对闲置空间再利用过程中的多方利益冲突问题,引入建筑策划群决策方法与APGS系统。以上海徐汇区湖南路街道为例对闲置空间的... 文章通过分析以上海为代表的高密度城市的中心城区存在的空间不足问题,提出通过闲置空间再利用拓展公共空间。针对闲置空间再利用过程中的多方利益冲突问题,引入建筑策划群决策方法与APGS系统。以上海徐汇区湖南路街道为例对闲置空间的现状、特点展开分析,得出决策主体、决策对象,通过信息采集和系统分析,输出闲置空间再利用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城市 中心城区 闲置空间再利用 建筑策划群决策
下载PDF
“碳汇-视觉-生态”协同视角下的社区景观环境多元评价体系建构研究--以武汉市高密度社区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江佩宜 戴菲 +2 位作者 刘颂 文晨 王璐琦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9-35,共7页
高密度城区由于人口密集、建筑密布给社区生态空间带来了应对破碎化和提升服务效能的挑战。如何在高密度环境下考虑生态空间多功能协同的问题成为亟须研究的课题。旨在以“碳汇-视觉-生态”协同视角,提出了一种多元评价体系。选取武汉... 高密度城区由于人口密集、建筑密布给社区生态空间带来了应对破碎化和提升服务效能的挑战。如何在高密度环境下考虑生态空间多功能协同的问题成为亟须研究的课题。旨在以“碳汇-视觉-生态”协同视角,提出了一种多元评价体系。选取武汉市高密度社区的800个样本点并建构15分钟生活圈,运用计算机视觉分析景观视觉,通过景观指数和生态系统服务方法评估生态功能,同时采用碳汇测定方法分析储碳能力。利用生态系统服务簇(SOM)的理论方法,有效识别了不同功能的组合情况协同效应。结果在空间中揭示了4类服务簇:植被丰茂簇、碳汇连通簇、生态耦合簇和生态脆弱簇,并据此给出了高密度社区景观环境的提升策略。提出的多元评价体系能为高密度社区环境的优化提供指导,助力居民生活质量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生态空间 高密度 生态系统服务 碳汇 景观视觉 提升策略
下载PDF
高密度城区居住用地附属绿地对生态连通性影响——以深圳市福田区为例
10
作者 焦亚楠 李飞雪 +2 位作者 陈振杰 张启舜 赵鑫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96-607,共12页
文章通过识别生态源地、提取居住用地附属绿地,基于最小阻力模型,分析居住用地附属绿地支持与阻隔生物流通情景下的生态网络,探讨居住用地附属绿地对高密度城区生态连通性的影响,提出保护建议。结果表明:1)福田区中部莲花山公园、东部... 文章通过识别生态源地、提取居住用地附属绿地,基于最小阻力模型,分析居住用地附属绿地支持与阻隔生物流通情景下的生态网络,探讨居住用地附属绿地对高密度城区生态连通性的影响,提出保护建议。结果表明:1)福田区中部莲花山公园、东部荔枝公园、南部皇岗公园生态连通性受其周围居住用地内连片或连续分布的带状附属绿地影响较大。2)居住用地附属绿地对生态连通性的影响体现在减小廊道阻力,其中对中阻力廊道的影响最大(单位成本距离下降29.2%);使具有重要生态保护价值的区域连片;能缓解在高密度建成区中的狭窄低阻力通道处形成夹点的情况。3)不同居住用地附属绿地连通情景下、不同阻力阈值下生态网络中重复出现的生态夹点被定为是最具有保护价值的一级夹点。根据不同情景下重复出现的生态夹点位置的重要性等级分类,针对性提出支持城市生态连通性的保护措施。建议加强新洲路福民路交汇处等一级夹点4处,优先保护靠近源地且位于源地间拓扑连接上的、规模超过平均规模5920.22 m^(2)的居住用地附属绿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住用地附属绿地 生态网络 电路理论 最小累积阻力模型 高密度城区 深圳市
下载PDF
高密度立交出入口车辆纵向运行特性
11
作者 徐同 张雪榆 +2 位作者 张杰 矫成武 徐进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16-826,共11页
为明确车辆在高密度互通立交主线入口、出口以及连接段的纵向运行速度特征,在重庆市选取了5座立交为研究对象,开展了47名驾驶员的小客车实车驾驶试验。通过speedbox和mobileye等实验仪器采集的数据,包括车辆运行速度、纵向加速度等,对... 为明确车辆在高密度互通立交主线入口、出口以及连接段的纵向运行速度特征,在重庆市选取了5座立交为研究对象,开展了47名驾驶员的小客车实车驾驶试验。通过speedbox和mobileye等实验仪器采集的数据,包括车辆运行速度、纵向加速度等,对数据进行处理并按入口、出口及连接段分类提取数据,绘制出对应的速度曲线图,以明确车辆在高密度互通立交出入口以及连接段的纵向运行特性。分析结果表明:入口处速度趋势有两类,平行式入口是上升-平稳,直接式入口是持续上升,平行式入口速度均值高于直接式,平行式入口速度标准差小于直接式;不同类型入口对驾驶人的加速操作选择具有一定影响;平行式入口在纵向加速度均值上较直接式入口低;出口处速度分布整体呈平稳下降趋势,平行式的运行速度均值低于直接式,但速度标准差却更高;出口速度变化特征点受驾驶人在主线出口减速偏好性影响;平行式出口减速度最大值与均值均大于直接式;相邻立交净距较短时,连接段的速度变化较为平缓,并且不同驾驶人的速度幅值比较接近;而常规净距的相邻立交,连接段的速度波动性大且离散。研究成果为高密度互通立交出入口及连接段的安全性评价以及安全改善提供了理论支撑以及基础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立交 小净距立交 实车驾驶实验 立交出入口 运行速度 纵向加速度
下载PDF
客流波动场景下的动车组运用计划调整研究
12
作者 何筱雍 王莹 +1 位作者 李涵 曹伟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072-3081,共10页
为了适应旅客客流的动态变化,列车运行图的调整越来越频繁,相应的动车组运用计划也需要随之进行调整。为了使动车组运用计划在列车运行图切换时能够高效高质量地调整,针对客流波动场景下的动车组运用计划调整问题进行研究,构建了一个多... 为了适应旅客客流的动态变化,列车运行图的调整越来越频繁,相应的动车组运用计划也需要随之进行调整。为了使动车组运用计划在列车运行图切换时能够高效高质量地调整,针对客流波动场景下的动车组运用计划调整问题进行研究,构建了一个多日的动车组运用接续网络刻画动车组担当运行线、检修、接续等状态和基本约束,从而将可行动车组交路的生成转化为接续网上的路径搜索问题。在此基础上,以取消加开车次数量最少、偏离原计划程度最小、动车组运用成本最小和偏离期望库存数量最少为目标,考虑动车组接续以及检修等约束条件,建立了基于路径的动车组运用计划调整模型。针对模型的分治结构特征,设计了拉格朗日松弛算法,将原问题分解为多个独立动车组运用的时空最短路径子问题,并通过求解拉格朗日对偶子问题得到路径集合。基于迭代过程中生成的路径集合,采用求解器求解原模型,得到问题的上界解。最后,以多个区域内的部分高速铁路网络日常图与周末图的实际运营数据为背景进行算例验证。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算法均能在65 s内得出结果,且Gap均在0.64%以下,所得到的方案在求解质量和求解效率方面均优于人工调整的方案。通过本文提出的优化方法,可以快速生成动车组调整计划,有效提高动车组的运用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动车组运用计划调整 短期计划 时空接续网络 拉格朗日松弛
下载PDF
高密度中小学典型垂直空间组合的结构单元设计策略
13
作者 郭裔天 陈子光 +2 位作者 王宇航 申屠易杰 张宇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7期59-61,共3页
城市用地紧张的现状是高密度中小学发展的内在动力,垂直空间的组合设计可以有效地提高土地利用率。文章把环形跑道空间、活动空间以及教学空间三维立体化,得出高密度中小学典型垂直空间组合。分析垂直空间组合下的结构单元,提出减轻结... 城市用地紧张的现状是高密度中小学发展的内在动力,垂直空间的组合设计可以有效地提高土地利用率。文章把环形跑道空间、活动空间以及教学空间三维立体化,得出高密度中小学典型垂直空间组合。分析垂直空间组合下的结构单元,提出减轻结构自重、使用多种结构形式、降低动荷载下的结构响应等结构单元设计策略,以改善高密度中小学垂直空间组合下的设计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中小学 垂直空间组合 结构单元 结构形式
下载PDF
高速路况下智能网联汽车单车道自动驾驶控制及仿真研究
14
作者 赵有金 姜武华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10-14,共5页
为有效避免高速路况车辆因人为误操作导致的交通事故,提出了一种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控制模型。在PATH差距模型的基础上,考虑道路信息,提出了改进的车间距模型。采用预瞄曲率跟随模型,对高速路况下智能网联汽车单车道自动驾驶实施控制... 为有效避免高速路况车辆因人为误操作导致的交通事故,提出了一种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控制模型。在PATH差距模型的基础上,考虑道路信息,提出了改进的车间距模型。采用预瞄曲率跟随模型,对高速路况下智能网联汽车单车道自动驾驶实施控制,并通过PreScan和MATLAB/Simulink进行联合仿真。结果表明,根据车距自适应确定车距增益实现了智能网联汽车的协同,车队可以在14 s的时间内达到预定车速,同时车速波动在1.2%以内,提高了车辆行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间距模型 预瞄曲率跟随 智能网联汽车 自动驾驶 高速单车道
下载PDF
景观—社会学视角下的北京高密度城区儿童游戏专属和发现空间
15
作者 汤湃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31,共13页
【目的】在任何地方进行游戏是儿童的天性。以北京中心城区高密度城市环境为例,深入探究儿童如何创造性地使用城市户外公共空间。【方法】从景观—社会学视角,通过半构建访谈、照片访谈和行为观察等方法收集儿童户外活动空间数据。【结... 【目的】在任何地方进行游戏是儿童的天性。以北京中心城区高密度城市环境为例,深入探究儿童如何创造性地使用城市户外公共空间。【方法】从景观—社会学视角,通过半构建访谈、照片访谈和行为观察等方法收集儿童户外活动空间数据。【结果】将儿童使用的多样户外空间分为专属空间和发现空间,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灵活空间3种类别。深入探究不同类别的活动空间的特点发现,配置有固定游戏设备的儿童专属游乐场所提供的游戏机会单一,无法满足全龄儿童进行多样户外游戏的需求,但专属空间为儿童提供了最为正式且相对安全的游戏环境;儿童广泛使用的灵活空间,如广场和可进入的绿地,其开放性为更为广泛的年龄群体提供了可供奔跑、跳跃和骑车等高强度活动的机会,但营造公平且友好的共享公共环境是灵活空间面临的挑战;发现空间的设计初衷并非为儿童使用,因此儿童在使用这类空间的过程中普遍存在潜在安全隐患。【结论】针对高密度城市环境中有限的公共空间提出了更加包容且儿童友好的营造方式以及优化设计建议,期望为提升高密度城市公共空间服务效能、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城区 儿童友好 可供性 发现空间 户外空间
下载PDF
空间作为方法——房间之家设计札记
16
作者 董笑笑 《新建筑》 2024年第3期60-65,共6页
“房间之家”项目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小汤山镇一个高密度村庄深处,日照、采光和通风十分受限。经过对建造细节的推敲,发现“房间”这个建筑学基本事实的设计潜力,并尝试以此作为一种方法,形成一种概念性秩序:房间,在4个L形柱的结构限定下... “房间之家”项目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小汤山镇一个高密度村庄深处,日照、采光和通风十分受限。经过对建造细节的推敲,发现“房间”这个建筑学基本事实的设计潜力,并尝试以此作为一种方法,形成一种概念性秩序:房间,在4个L形柱的结构限定下精准满足使用者所需空间尺度;群房间,在基本空间尺度基础上考察房间群的关系;间房间,考虑房间之间空间的使用及其意义;上房间,在房间秩序的基础上考虑屋顶露台设计;出房间,聚焦更高热舒适性能的“房间”外围护、通风、采光等设计。最终,“房间”串联起项目诸多范畴:结构、空间、功能、宅型文化(合院)、日照、采光和通风,它不仅是一种“聚集”,也体现了对浸润于资本、沉溺于“空间经济学”的地产户型设计的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间之家 房间 住宅设计 高密度乡村环境 空间方法
下载PDF
DIAGNOSIS AND IDENTIFICATION OF DYNAMIC CORRELATION FACTORS BETWEEN WEST-PACIFIC SUBTROPICAL HIGH AND EAST ASIA MONSOON SYSTEM INDEXES
17
作者 董兆俊 张韧 +2 位作者 余丹丹 程明 万雷 《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 SCIE 2008年第2期145-148,共4页
Based on the daily reanalysis data of NCEP / NCAR and by using the method of phase space reconstruction, the point conditional probability density of the subtropical high ridge index are determined and then used, toge... Based on the daily reanalysis data of NCEP / NCAR and by using the method of phase space reconstruction, the point conditional probability density of the subtropical high ridge index are determined and then used, together with their power spectra, to seek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m and individual monsoon-affecting factors and their power spectra. Through diagnosis, six indexes are discovered that have the most important effects on the subtropical high index. The results of the diagnosis indicate that the technique can identify the factors which are dynamically correlated. It can offer the basis in determining and choosing dynamic conceptual facto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btropical high ridge indexes phase space reconstruction conditional probability density monsoon indexes
下载PDF
基于多尺度特征聚合和密集连接的人群计数网络
18
作者 马跃康 胡璐锦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21-226,共6页
人群计数任务处理的图像受到遮挡、视角变化和透视效应、背景成像干扰等多方面的挑战。针对复杂场景中人群计数任务存在的尺度变化、图片噪声等问题,设计一种基于多尺度特征聚合和密集连接的人群计数网络模型。模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人群计数任务处理的图像受到遮挡、视角变化和透视效应、背景成像干扰等多方面的挑战。针对复杂场景中人群计数任务存在的尺度变化、图片噪声等问题,设计一种基于多尺度特征聚合和密集连接的人群计数网络模型。模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密集连接而成的多尺度特征聚合模块,它通过不同卷积核提取多尺度特征并聚合其跨尺度的信息进行更准确的估计。该网络模型在三个公开数据集Shanghai Tech、UCF_QNRF、UCF_CC_50上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相比目前先进算法CSRNet在平均绝对误差(MAE)、均方误差(MSE)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模型精度更好。与其他模型相比,该模型更充分地利用多尺度特征信息,提高了人群计数任务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群计数 特征融合 多尺度卷积 密集连接 高质量密度图
下载PDF
高密度城区绿地景观格局对PM_(2.5)/O_(3)的多尺度影响
19
作者 马西娜 李金铭 +1 位作者 王梦媱 安琦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0-130,共11页
为探究高密度城区绿地景观格局对于PM_(2.5)浓度与O_(3)浓度的尺度效应,分析西安市高密度城区范围,选取边界密度(ED)、景观形状指数(LSI)、面积加权形状指数(SHAPE_AM)和平均形状指数(SHAPE_MN)共4个景观格局指数衡量绿地景观格局,爬取2... 为探究高密度城区绿地景观格局对于PM_(2.5)浓度与O_(3)浓度的尺度效应,分析西安市高密度城区范围,选取边界密度(ED)、景观形状指数(LSI)、面积加权形状指数(SHAPE_AM)和平均形状指数(SHAPE_MN)共4个景观格局指数衡量绿地景观格局,爬取2020—2021年国家空气质量监测站点的大气监测数据,运用皮尔逊相关性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方法,探究多尺度下高密度城区绿地景观格局对PM_(2.5)和O_(3)的时空分布特征、绿地景观格局特征和PM_(2.5)浓度、O_(3)浓度与景观格局指数的多尺度影响关系.结果表明,景观格局在夏季对于PM_(2.5)浓度、在春季对于O_(3)浓度的影响更为显著;在高密度城区内较小尺度的绿地上优化景观格局对PM_(2.5)与O_(3)浓度影响更有效.由此提出的绿地优化策略可为城市高密度城区多尺度绿地规划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高密度城区 多尺度效应 绿地景观格局 PM_(2.5) O_(3)
下载PDF
基于景观感知评价的上海市非正式绿地空间优化及管理策略
20
作者 姜佳怡 汪慧心 +1 位作者 陈实 夏正伟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8-57,共10页
【目的】挖掘非正式绿地(informal green space,IGS)的生态系统服务(ecosystem service,ES)价值,对缓解城市绿地供应不足、提升城市绿色空间品质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位于上海市的6个典型非正式绿地为例,采用统计分析、重要性-绩效... 【目的】挖掘非正式绿地(informal green space,IGS)的生态系统服务(ecosystem service,ES)价值,对缓解城市绿地供应不足、提升城市绿色空间品质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位于上海市的6个典型非正式绿地为例,采用统计分析、重要性-绩效分析(importance-performance analysis,IPA)等多种分析方法,从整体评价和受访者群组分析2个层面揭示受访者感知的ES指标的丰度、多样性、一致性等指数的差异,以及其差异与不同IGS之间的联系。【结果】发现受访者对4个ES类别中12个指标的感知评价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受访者在所有样地中感知的支持服务发挥了高重要性-高绩效水平,支持服务可被认为是IGS提供的最重要、最高性能和最高优先级的ES类型。供给服务和文化服务被认为是非正式绿地中重要性最高但绩效较差的服务类型。【结论】提出了考虑样地关键要素差异化、介入用地管理和结合文化服务的优化及管理策略,结果对提供居民感知的ES视角下IGS空间的优化及管理策略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生态系统服务 非正式绿地 景观感知 景观体验 高密度城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