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high-resolution azimuthal resistivity laterolog response in fractured reservoirs 被引量:2
1
作者 Shao-Gui Deng Li Li +2 位作者 Zhi-Qiang Li Xu-Quan He Yi-Ren Fan 《Petroleum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2期252-263,共12页
The high-resolution azimuthal resistivity laterolog response in a fractured formation was numerically simulated using a three-dimensional finite element method.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azimuthal resistivity i... The high-resolution azimuthal resistivity laterolog response in a fractured formation was numerically simulated using a three-dimensional finite element method.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azimuthal resistivity is determined by fracture dipping as well as dipping direction, while the amplitude differences between deep and shallow laterolog resistivities are mainly controlled by the former. A linear relationship exists between the corrected apparent conductivities and fracture aperture. With the same fracture aperture, the deep and shallow laterolog resistivities present small values with negative separations for low-angle fractures, while azimuthal resistivities have large variations with positive separations for high-angle fractures that intersect the borehole. For dipping fractures, the variation of the azimuthal resistivity becomes larger when the fracture aperture increases. In addition, for high-angle fractures far from the borehole, a negative separation between the deep and shallow resistivities exists when fracture aperture is large as well as high resistivity contrast exists between bedrock and fracture fluid. The decreasing amplitude of dual laterolog resistivity can indicate the aperture of low-angle fractures, and the variation of the deep azimuthal resistivity can give information of the aperture of high-angle fractures and their position relative to the boreho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resolution azimuthal resistivitylaterolog Fractured reservoir Fracture dipping angleFracture aperture. Fracture dipping direction
下载PDF
高地层倾角油藏高低部位油井液量配比研究
2
作者 王群一 马晓丽 +3 位作者 蒋明洁 李丹 毕永斌 顾潇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38-544,共7页
在高倾角断块油藏中,受重力作用影响,高、低部位油井开发效果差异大。运用物理模拟实验分析了地层倾角对高、低部位油井开发效果的影响,推导了考虑均衡驱替的水驱断块倾角油藏高、低部位油井产液量配比计算方法,并通过与数值模拟结果对... 在高倾角断块油藏中,受重力作用影响,高、低部位油井开发效果差异大。运用物理模拟实验分析了地层倾角对高、低部位油井开发效果的影响,推导了考虑均衡驱替的水驱断块倾角油藏高、低部位油井产液量配比计算方法,并通过与数值模拟结果对比,验证了油井产液量配比计算方法的准确性。研究发现:随着储层倾角的增加,高部位流线变少、水驱波及区域变小、采出程度变低。随着储层倾角增加,达到均衡动用所需的油井产液量配比(高部位油井产液量与低部位油井产液量比)增加。在相同储层倾角的情况下,随着原油密度和注水强度增加,倾角对达到均衡驱替所需的油井产液量配比的影响变弱,油井产液量配比降低。该研究对高倾角断块油藏均衡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地层倾角 断块油藏 均衡驱替 产液量配比 物理模拟
下载PDF
考虑压敏效应的低渗透油藏CO_(2)辅助重力驱合理配产方法
3
作者 张辉 李忠诚 +5 位作者 李明义 李金龙 王昊 胡彧 田冷 黄文奎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9357-9364,共8页
高倾角低渗透油藏在进行水驱开发时,在油藏高部位存在大量剩余油,采收率较低,采用CO_(2)辅助重力驱,可以充分利用高倾角的地质特征,有效提高该类油藏的采出程度。但是由于CO_(2)对原油物性影响要远大于水对原油物性的影响,CO_(2)驱替过... 高倾角低渗透油藏在进行水驱开发时,在油藏高部位存在大量剩余油,采收率较低,采用CO_(2)辅助重力驱,可以充分利用高倾角的地质特征,有效提高该类油藏的采出程度。但是由于CO_(2)对原油物性影响要远大于水对原油物性的影响,CO_(2)驱替过程中流体的渗流过程更加复杂,因此有必要对低渗透油藏CO_(2)重力驱合理配产优化进行研究。首先,依据油藏中任意一点压力与最小混相压力的关系,分别建立了考虑压敏效应的低渗透油藏CO_(2)重力驱混相和非混相模型;其次,运用Python对模型进行求解,同时分析了压敏系数、地层倾角、注采井距和注气速度对油藏配产的影响;最后,结合现有工作制度法和增产倍数法,对比本模型计算结果,运用tNavigtor软件对3种方法进行采收率预测。研究结果表明:运用本文方法对油藏进行合理配产具有较好的开发效果,油藏采收率相对较高,研究结果对该类低渗油藏的开发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倾角低渗透油藏 CO_(2)驱 渗流理论 压敏效应 合理配产
下载PDF
特高含水期油藏倾角及韵律性对油滴受力状态影响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李金丹 刘浩瀚 +1 位作者 刘志斌 颜永勤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4年第2期124-127,138,共5页
目前,中国大多数陆上油田都已经进入高含水甚至特高含水期,但采出程度偏低,剩余油饱和度仍普遍高于残余油饱和度,且局部还存在剩余油富集区。研究油藏倾角及韵律性对油滴受力状态影响,进一步提高采收率,对油田的增产稳产具有十分重大的... 目前,中国大多数陆上油田都已经进入高含水甚至特高含水期,但采出程度偏低,剩余油饱和度仍普遍高于残余油饱和度,且局部还存在剩余油富集区。研究油藏倾角及韵律性对油滴受力状态影响,进一步提高采收率,对油田的增产稳产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特高含水期剩余油多以油滴分散状分布于毛细管道中,微观因素影响明显,以特高含水期剩余油滴为研究对象,研究油藏倾角及韵律性对油滴受力状态影响,建立了油藏倾角和韵律性作用下油滴受力状态方程,这为深入认识特高含水期油滴微观渗流机理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含水期 油藏倾角 韵律性 受力状态
下载PDF
川中地区中下侏罗统致密油储层裂缝发育特征 被引量:16
5
作者 吕文雅 曾联波 +4 位作者 张俊辉 陈双全 黄平 吕鹏 米华存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6年第2期226-234,共9页
裂缝是川中地区中下侏罗统致密油储层重要的储集空间和主要的渗流通道,影响油气富集和单井产能。利用野外露头、岩芯和成像测井资料,对川中地区致密储层裂缝成因类型和发育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在地质成因上,该区中下侏罗统沙溪庙组一... 裂缝是川中地区中下侏罗统致密油储层重要的储集空间和主要的渗流通道,影响油气富集和单井产能。利用野外露头、岩芯和成像测井资料,对川中地区致密储层裂缝成因类型和发育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在地质成因上,该区中下侏罗统沙溪庙组一段致密砂岩和大安寨组致密灰岩储层的裂缝可以分为构造裂缝与成岩裂缝两种类型,其中以构造裂缝为主。按照裂缝倾角,构造裂缝可以进一步分为低角度裂缝(0°~30°)、斜交裂缝(30°~60°)和高角度裂缝(大于60°)。由于低角度裂缝的直井钻遇率高,而斜交裂缝与高角度裂缝的直井钻遇率依次降低,所以对其裂缝密度统计时需要进行校正。根据裂缝与岩芯的空间几何关系,采用裂缝面法线方向上单位长度的裂缝条数进行校正。结果表明,该区沙溪庙组一段和大安寨组高角度裂缝线密度远大于低角度裂缝,反映该区致密油储层具有以高角度裂缝为主的特点,修正了过去长期以低角度裂缝为主的认识,对深入认识该区裂缝发育规律和指导致密油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 致密油储层 发育特征 密度 样品偏差 高角度 中下侏罗统 四川盆地
下载PDF
预测高陡复杂断块岩性油藏产油量的一种新模型 被引量:2
6
作者 任艳滨 田晓东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5-79,共5页
现有产量预测方法,尤其是Arps递减方程在国内外油田得到广泛应用,有效指导了油田开发。但所应用油田一般规模较大,地层倾角较小,而且一般都是在高含水—特高含水阶段应用。现有产量预测方法多数基于历史产油量数据的拟合进行预测,产量... 现有产量预测方法,尤其是Arps递减方程在国内外油田得到广泛应用,有效指导了油田开发。但所应用油田一般规模较大,地层倾角较小,而且一般都是在高含水—特高含水阶段应用。现有产量预测方法多数基于历史产油量数据的拟合进行预测,产量数据越多,油田规模越大、地质情况越简单,准确率越高。对处于中低含水阶段的高倾角复杂岩性油藏,没有开发指标预测应用实例。从基本渗流理论出发,通过应用二项式公式表征油相相对渗透率随含水饱和度的变化规律,拟合砂岩、砂砾岩储层,达到较好效果,同时将油水相对渗透率融入产油量预测模型,使模型具备严格的渗流理论基础,结合重力校正系数,可以准确预测高倾角复杂岩性油藏产油量。在已开发区块应用情况表明,新方法预测精度在90%以上,能够用于产油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倾角复杂岩性油藏 二项式公式 油水相对渗透率 产量预测模型 校正系数 应用价值
下载PDF
高倾角油藏气顶重力驱技术研究及应用
7
作者 盖长城 王淼 +2 位作者 张雪娜 乔石石 毕永斌 《复杂油气藏》 2022年第4期71-75,共5页
中国有相当一部分油气藏具有埋藏深、倾角大、油层厚等特点,这类油藏经过多年水驱开发,剩余油主要分布在油藏顶部和断层根部,难以有效动用。气顶重力驱技术充分利用油气重力差异原理及高倾角油藏的地质特征,能有效提高该类油藏开发效果... 中国有相当一部分油气藏具有埋藏深、倾角大、油层厚等特点,这类油藏经过多年水驱开发,剩余油主要分布在油藏顶部和断层根部,难以有效动用。气顶重力驱技术充分利用油气重力差异原理及高倾角油藏的地质特征,能有效提高该类油藏开发效果。油气界面稳定是气顶重力驱实施成功的关键,从地质和开发两个方面研究了地层倾角、储层非均质性、纵向与水平渗透率比值、地下原油黏度、井网井型、注气速度和防气窜措施等因素对油气界面的影响规律。研究成果在柳赞北区断层根部应用,实践证明气顶重力驱技术具有气窜慢、有效期长、增油量大、气体利用率高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倾角油藏 气顶重力驱 油气界面 技术政策
下载PDF
高倾斜稠油油藏蒸汽驱延缓突破时间方法研究
8
作者 胡滨 赖令彬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21-124,157,共4页
高倾斜油层注采单元的高部位生产井容易率先突破,提前进入汽窜阶段,不利于低部位油层的开采。通过研究多孔介质内蒸汽的受力情况及注采井间蒸汽的渗流速度,根据注采井间瞬时渗流速度相等、平均速度与井距成比例的关系,提出注采单元高、... 高倾斜油层注采单元的高部位生产井容易率先突破,提前进入汽窜阶段,不利于低部位油层的开采。通过研究多孔介质内蒸汽的受力情况及注采井间蒸汽的渗流速度,根据注采井间瞬时渗流速度相等、平均速度与井距成比例的关系,提出注采单元高、低部位生产井合理配产量及合理注采井距的计算方法。结果表明:注采井附近区域的蒸汽渗流速度受倾角影响较小,但中间区域随着倾角的增大,高、低部位距注汽井相同位置处渗流速度比增大,当储层倾角为30°时,渗流速度比值可达到11。CMG模拟表明,产量及注采井距的调整可有效延缓高部位生产井的突破时间,有利于井组内低部位油层的开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倾斜 稠油油藏 蒸汽驱 蒸汽突破 合理配产 注采井距
下载PDF
大倾角油藏重力作用对注水时机影响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程大勇 蔡晖 +2 位作者 朱志强 刘东 孟智强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99-101,106,共4页
针对重力作用对大倾角油藏注水时机存在影响的问题,运用物质平衡原理,得到重力作用影响下不同地层倾角油藏合理注水时机的定量计算方法,建立不同地层倾角的油藏数值模型。研究表明:重力作用影响下,油藏地层倾角越大,注水时机应越提前。... 针对重力作用对大倾角油藏注水时机存在影响的问题,运用物质平衡原理,得到重力作用影响下不同地层倾角油藏合理注水时机的定量计算方法,建立不同地层倾角的油藏数值模型。研究表明:重力作用影响下,油藏地层倾角越大,注水时机应越提前。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渤海JZ油田6井区Ⅱ/Ⅲ油组,提前32 d实施注水,与未实施提前注水的区块相比,平均单井日产油量提高10%以上,综合递减率仅为8.2%,采收率提高0.9个百分点。研究成果对大倾角油藏注水方案优化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作用 大倾角油藏 弹性能量 数值模拟 注水时机 响应曲面 渤海油田
下载PDF
高倾角砂岩油藏注水适应性流线模拟--以乍得B盆地N区块PI2油层组为例 被引量:3
10
作者 曹蕾 《新疆石油天然气》 CAS 2021年第2期46-49,I0003,共5页
为了解决乍得B盆地N区块PI2组高倾角油藏能量补充问题,结合实际地质参数建立了高倾角理论模型,模拟了不同注水方式的水驱油效果,并计算了流体的流动轨迹和时间。通过分析不同注水方式的水驱油效果和流线轨迹,研究不同注水方式在高倾角... 为了解决乍得B盆地N区块PI2组高倾角油藏能量补充问题,结合实际地质参数建立了高倾角理论模型,模拟了不同注水方式的水驱油效果,并计算了流体的流动轨迹和时间。通过分析不同注水方式的水驱油效果和流线轨迹,研究不同注水方式在高倾角砂岩油藏中的适应性。研究表明,高倾角油藏的以底部注水为主的注水效果要整体好于其他注水方式,这是由于高倾角油藏的底部注水更能体现油的“浮力”的作用,更接近于“活塞式驱油”。底部注水为主配合顶部注水辅助重力卸油的注水方式的水驱油效果最佳,更能体现“浮力+重力”的双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倾角油藏 流线模型 注水适应性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海上高倾角异常高压油藏注水开发提高采收率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雷昊 马勇新 +2 位作者 米洪刚 雷霄 张乔良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5-46,84,共3页
涠洲11-1油田2井区L3Ⅲ油组是一个地层饱和压差小、弱边水、中高渗的异常高压油藏,储层倾角约27°,油藏整体开发方案(ODP)制定了边部早期注水保压开发、自喷开采的策略。针对开发方案实施后地质油藏特征发生变化,边部储层厚度增加,... 涠洲11-1油田2井区L3Ⅲ油组是一个地层饱和压差小、弱边水、中高渗的异常高压油藏,储层倾角约27°,油藏整体开发方案(ODP)制定了边部早期注水保压开发、自喷开采的策略。针对开发方案实施后地质油藏特征发生变化,边部储层厚度增加,物性变差,高部储层变薄,物性略变好的问题,通过油藏工程分析和数值模拟方案比选,提出了将边部注水井改为采油井,在油藏腰部和边部各增加一口注水井的调整方案,预计可提高油藏9%的采收率。实施后效果评价显示,油藏腰部的注水井能量补充效果显著,自喷采油井井底流压明显回升,日产量提高近75%,目前采出程度已达到31%,预计最终采收率可达到38.33%。结果说明,高倾角油藏实施腰部位注水效果好,这对同类油藏的开发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涠洲11-1油田 异常高压油藏 注水 高倾角油藏 海上油田
下载PDF
高倾角油藏水驱规律实验研究
12
作者 田鸿照 《当代化工》 CAS 2021年第7期1632-1635,共4页
高倾角油藏油水渗流规律受重力作用影响大。以B油田为对象,基于长岩心实验和3D打印模型实验,重点研究了地层倾角、储层韵律性与射孔位置、注采方式对水驱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一维线性驱替时,倾角越大,油水的重力分异作用越明显,开发... 高倾角油藏油水渗流规律受重力作用影响大。以B油田为对象,基于长岩心实验和3D打印模型实验,重点研究了地层倾角、储层韵律性与射孔位置、注采方式对水驱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一维线性驱替时,倾角越大,油水的重力分异作用越明显,开发效果就越好;同一倾角下,低注高采模型的采收率要高于高注低采模型;对于二维剖面驱替时,其水驱效果主要受高渗层的影响,当注采位置与高渗区域重合时,单层突进明显,开发效果较差;当注水端为高渗层,采油端为低渗层时,开发效果变好。研究成果对高倾角油藏注水动态分析及开发调整方案编制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倾角油藏 重力作用 储层韵律 水驱规律 室内实验
下载PDF
渤中凹陷西南环潜山复杂带断层识别 被引量:1
13
作者 左中航 姜利群 +2 位作者 蔡纪琰 吴俊刚 高磊 《石油钻采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A01期17-19,共3页
常规的相干、方差、边缘检测等断层识别方法主要依赖等时地层切片,而潜山内幕埋藏深、信噪比低、地层高陡、断裂复杂,使得上述常规方法难以获得可靠结果。基于自适应中值滤波和相干分析,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地层倾角相干分析的断层识别方... 常规的相干、方差、边缘检测等断层识别方法主要依赖等时地层切片,而潜山内幕埋藏深、信噪比低、地层高陡、断裂复杂,使得上述常规方法难以获得可靠结果。基于自适应中值滤波和相干分析,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地层倾角相干分析的断层识别方法,其核心是运用地层倾角和方位角属性体对相干体计算进行方向约束,获得带地层方向的优势相干体,同时建立基于地层倾角的相干切片从而突出各级断层。该方法的优点在于深化了相干分析,克服了原有相干计算的局限性、水平等时切片内幕断层显示的不准确性等问题。实际资料的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简单易行,可以有效识别高陡复杂带的大、中、小等不同尺度的断层,断层识别率显著高于常规相干体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中凹陷 潜山油藏 断层识别 高陡地层 地层倾角相干 地层切片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西北地区井壁失稳要因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学成 乔东宇 +3 位作者 刘灵 陈杰 谢天涯 崔杰 《世界石油工业》 2022年第6期63-71,共9页
柴达木盆地西北地区油气勘探潜力大,地层岩石成分复杂、埋藏较深,同时存在大量裂缝,随着储层埋藏深度的增加,高温和高压愈发显著,钻井过程中井漏、井塌等复杂事故也越来越多。以柴达木盆地西北地区D井组作为研究对象,以岩石特征及岩石... 柴达木盆地西北地区油气勘探潜力大,地层岩石成分复杂、埋藏较深,同时存在大量裂缝,随着储层埋藏深度的增加,高温和高压愈发显著,钻井过程中井漏、井塌等复杂事故也越来越多。以柴达木盆地西北地区D井组作为研究对象,以岩石特征及岩石理化性能分析为基础,从地质、工程和井筒流体等方面开展井壁失稳机理研究。研究结果明确了影响井壁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是裂缝力学弱面效应,失稳地层坍塌压力的准确计算和钻井液密度的合理选择有助于维护井壁稳定,强化钻井液的有效封堵性有助于预防井壁坍塌,较好的钻井液携岩能力可以避免井底岩屑堆积。研究成果对减少卡钻、井漏、井塌等钻井事故的发生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西北地区 地质储层 岩石理化性能 高倾角地层 井壁失稳 钻井
下载PDF
高陡构造边水油藏见水时间预测
15
作者 邓勇 马成 +1 位作者 孙宝 罗从勇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22年第5期71-74,共4页
为解决油藏开发过程中准确有效地进行见水时间预测的难题,从而制定油井合理生产制度、控制油井见水时间和延长油井无水采油期,实现高陡构造边水油藏的高效开发,在假设原始油水界面为一水平面的基础上,考虑油藏为具备一定倾角、地层均质... 为解决油藏开发过程中准确有效地进行见水时间预测的难题,从而制定油井合理生产制度、控制油井见水时间和延长油井无水采油期,实现高陡构造边水油藏的高效开发,在假设原始油水界面为一水平面的基础上,考虑油藏为具备一定倾角、地层均质且各向同性的高陡构造边水油藏,利用油、水渗流规律,结合重力影响,在理论上推导出了高陡构造边水油藏的见水时间预测公式,并运用实例分析了地层倾角、油层渗透率、油井距边水距离等因素对见水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所推导出的见水时间预测公式进行高陡构造边水油藏见水时间预测是可行的,该公式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对同类型的油藏开发具备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陡构造 边水油藏 地层倾角 重力 见水时间预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